第十八课 20080325_阴阳应像大论
由自然、知易为医整理
你只要了解到了气机的状态,掌握了它整个的运化、变化的规律,你才有可能抓住这个“一”,不然的话,千变万化你无所适从,动手便错,所以说大家一定要跟着我这个思路来把这个整个的气机屡顺,因为我好像跟大家说过,《阴阳应象大论》关于东方升风五段话是《内经》的一个着眼点,它直接用规律性的词句把这个气的状态方方面面说清楚,并且应用到各个层面、各个现象,各个层面一个是形,一个是象,它都说出来,而且还指导着所有的理论和临床,所以说这一块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认真来听。
中央升湿整个一段主要讲的是湿气,这个气的整个的状态和它的流演变化以及所化成的形体物质,我们讲的这个湿啊,它是气态的,这个状态是缓畅的,缓和流畅而有生机的,这个是正湿之气,并非是粘腻不化的病湿之气,这个大家要清楚一下。天地万事万物不可能没有湿,因为有湿才有水蒸气,和整个生物圈一样,才能运化生机,如果没有了湿了,这个生机就绝断了。你看这个沙漠没有湿,所以说没有生命,如果说过湿,像海洋深处,它也是很少有生命。所以湿应在中央土嘛,土养万物,总体意思就是,这个湿是缓和就是和中之气,如果说新来的朋友可以听一下上次我讲的录音,对湿的概念我想说的还是比较充分的。
上次我记的讲到在窍为口,在味为甘,这个甘味啊,这个五味各有所主,各是一种气的代表,酸是收气的代表,收聚之气的代表,苦味是苦聚苦发这个味的一个代表,那么这个甘味就是缓和之气的代表,这个大家都知道嘛,甜的大家都比较能够接受。《内经》上也说了,这个甘味其气小弱,停在中焦,既不能到达上焦,也不能说让它到达下焦,它需要脾胃的运化才能充裕全身,所以说其气小弱,小弱就是懦弱的意思,懦弱的代名词,所以说甘味有缓冲的效果,缓和中间气机相争相搏,使它们能够和缓下来,不至于出现更严重的变乱,所以说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一般都要加一些甘味药用来调和药,其实就是用和缓的气使药气不至于过烈,不至于过辛、过酸、过苦、过咸,而始终有一个和缓的中和之味。
所以说这个甘味在我们的《伤寒论》上也好,《金匮要略》上也好,各个方子当中大家可以看一下,有很多甘味的药,起一个调和的作用,没有甘味是不能说是很好的一个方子。大攻大泻的这种药它不叫甘味的反佐,其他的一般都要加甘味,比如说咱们的桂枝汤,就直接有大枣、甘草,还有像麻黄汤有甘草,像白虎汤有粳米,诸如此类,大家可以看一下,都有甘味的调和,所以说甘味药在我们的用药当中基本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这样理解,而且这个甘味对补虚非常重要,因为很多补虚的药,如果用甘味来补,基本都能达到补虚的效果,所以对一个虚弱体质的一个人或有病的人,必加甘味药,在方子当中以甘淡为主,少左以辛,辛味药、酸味药、苦味药、咸味药,整个五脏啊,这个五味讲中合和,不能过于偏颇,比如说麦冬、芡实、山药、白术、茯苓、麦冬、黄精、大枣、粳米、阿胶,像这些药都是甘味具足的药,偏于甘淡之味的,所以说像这样的药对于我们治病是常用药,不要用过于辛辣,像干姜,非常辛辣,所以说干姜要少搁,不要多搁。
有人觉得,某一个人的体质是大寒,那么搁这个大量的干姜,30克,40克,这样一般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容易伤胃,耗气血,附子也一样,附子你尝的它不是辛味,但是它表现的功用是辛味的功用,所以附子现在炮炙的,基本毒性全无,也就是药性损失殆尽,所以有的从药店抓来100克、200克服下去,可能效果也不是特别显著,但是跟大家说一下,真正的附子不是这样的,真正附子非常猛悍,尤其是生附子,真正的地道的川产的生附子力量雄浑,你吃了黄豆粒大一点的会出现浑身麻痹、呼吸不畅的这种症状,所以说建议大家,开附子的时候,还是要谨慎,万一它炮炙不好的话,容易产生危险。这个附子通经脉非常好,少量的附子可以说经脉有一种喝酒的感觉,一下就能通开,比如说天寒地冻呀,在外手脚冰凉啊,你吃黄粒那么大点儿的真正的川产的生附子之后,不到半个小时,你的手脚整个就全都热了,所以说治四逆症,这个逆是厥逆,这个症有起效,这个道理就在于此。它这个不是手脚聚热,手脚不是聚热,手脚一下暖和了,它经脉开了嘛,那个生附子川产的生附子,直接把那个闭合的脉开开了,气血能流,通于四肢,就产生了温暖的感觉,可不是热的感觉,所以有的脉开的不好或不同的体质,它是产生麻的感觉,不一定是热。
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我还是要问大家一些问题,为什么在志为思啊?如果听过我讲课的人,希望从我讲课的那个思路来理解“在志为思”的道理,因为我们讲过,肝气在志为怒、心气在志为喜的道理,今天也问问大家“在志为思”是什么道理?下面大家还是像原先讲课一样,畅所欲言,大家可以拿麦来说,也可以打字,这样咱们才有一个交流沟通的方式嘛。为什么“在志为思”?如果听过我上午讲的课,大家应该有一定的思路来理解“在志为思”的道理。
古人说的每一句话,他不是无缘无故的来说的。既然“在志为思”必然有它的用意,古人说话每一个字都不会凭白无故的去瞎说,如果大家都理解“在志为思”啊,那就可以同理推出很多脾上的特征,也就是脾气特征,大家可以打打字,说说为什么“在志为思”,说错了没有什么,你只要思路往那方面去你走就行,你要不往那边走,“在志为思”就很难理解了,那这样在大家蕴酿的时候,先让大家思考一下吧。在志为思,大家理解这个气的特征,大地蕴育万物,承载万物,主中和,使任何一方不至于过于偏颇,从这一方面大家也来理解“在志为思”的含义。
因为气这个状态它是在形体之上的,所以说大家如果不能尽快地从气的角度来理解事物的特点,如果说只局限在形体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话,可能大家学习《内经》的经典著作,还有这些段落,可能会南辕北辙,要提高一个层次嘛,你肯定首先应该是思维层次上的一个提高,而不是说知道了多少道理,了解了多少事物,那些都没有实际的意义,思维如果转变过来了,你就跟古人贴近了,并且自己的思维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你看我们讲了这么长时间,基本上不讲解剖和实际的经脉走形,那些都是形迹之事,所以我们来研究的是气道之学。行其实大家已经说出很多了,基本思路都是正确的,因为你只要没有走到形迹上,那么大家就都离气道不远了,有可能说对,有可能说错,但其实方法大家思维方式起码在转变,这个就足够了。
咱们看一下,有说的是权衡利弊,有说的是氤氲之气,有说的是思的气机比较平缓,有的说是不偏不倚的状态,这个其实综合起来啊,“在志为思”这个道理大家已经说出百分之八九十了,首先大家考虑一下“思”,因为我们前面讲过,任何一种状态都是气道,不管它是事还是物,“事”就是一种事在发生,“物”就是一个物体放在那儿,这都是气道,它都是有气的特点。那么这里面,脾气或者叫湿气或者叫氤氲之气和这个“思”它通过哪一种状态结合呢?那么就是大家所说的“平缓”,“不偏有倚”,“氤氲”、权衡、和缓,思则气结嘛,咱们不是都这样来说嘛,《内经》上也这样来讲,所谓“思”,思考,思考的时候大家进入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一种,必需首先这个人不能忙乱,必需进入一种安定的状态才有可能思考,所以沉思、定思、安定而思嘛,思的时候是固定不移的,它想一件事嘛,它不会说浮想连篇的,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蹦蹦跳跳的,这个不可能,所以说肯定是安稳、安定、专注,并且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思索才能得智,不是想一下就明白,这比较死,这不是古人的意思。
你看这个思字,上边一个田,下边一个心,田就是土地的意思,安稳的意思, 咱们直接拿这个田和心来对比,心田长时间去耕耘,那么这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正好和土的长养万物和缓万物,稳定、持重、和缓这样的一种气相对应的,脾气缓也,不偏不倚,不急不燥,这个能够持重、润物, 这么一种气和思这种气的状态正好相合,所以古人说“在志为思”,稳定、持重、合缓嘛,这既是土的状态,也是思的状态,你知道“在志为思”这么理解,你就可以推及其他了。这个肝在志为什么?心在志为什么?肺、肾这个下面我们会都讲到,肝、心都讲了,今天咱们把这个“在志为思”,这个我都讲二遍了,大家理解就可以了。
思伤脾,为什么?这个也是问大家的,这上面为什么“思则气结”呢?这个气保持在中焦运化,用这个和缓,持重和缓,如果长时间思考,它不流畅,你看咱们思考问题,往往憋着一口气想半天,手脚都不活动,长期坐那儿不动,这个神思绪都凝结了,那么这时候气机也就不畅通了,它也开始凝结,这就是思则气结的道理。“结”,什么叫“结”,气结而不散,所以说长时间用脑思索的人,他的气脉都不是很好,流通不畅,所以说这一志呀,大家用气道来解释,都是一个道理来解释,就看你悟不悟了,你要悟了,你就能从这里边悟出很多道理,触类旁通、引而伸之,这个《内经》你基本就能读通了,你只要从这方面去思考,这个《内经》你基本就入门了,你要不从这方面思考,这个《内经》你读到老你也不会,你要再看其他的经典,那么越看人越昏晕,越看你离这个《内经》的综旨越远。
你看有人说:常常思考的人,气结不散伤体,这个其实没有说到根上,大家想想,跟大家说没有说到根上,可以这样解释,但没有把这个意思说完全,大家再想想,为什么思则伤脾?大家再想想,为什么思则伤脾呀?这是一个本质的问题,往根子上倒去。也不是不能运化了,这个都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这样给大家解释啊,这个铁锹是挖土的,不停的挖土,会伤及铁锹,原因何在?还有说的脾要和缓流畅,思则导致瘀滞,这回说对了,是磨损,这个是正解,所谓正解,就是脾气主思,大家一定要明白什么叫“主思”,如果脾气不好的人,他思考很费力,就像心气不足的人一样,他用脑很费力。人任何一种情绪,或者任何一种思考,后面都有精气的推动和这个供养,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人很多情绪、思考、动作都不能完成。就像你肌肉很弱,你运动就很费劲。脾主思,就是脾推动思考的建立,使思考能够得以维持,因为五脏皆有五志嘛,并不是脑主思维,思维都是从你脑中发出的,这都是不对的。
为什么“在志”啊?,什么叫“志”啊?这里边就是你的神用,在味为甘,在志为思嘛,这个“志”就是神用的意思,所以五脏皆有神用,那脾的神用显于思考。那所谓的思考,长时间的沉淀着想事情,安定的想事情,那么如果长时间的用这种缓气,就是这种脾气去想问题,那么脾气必然大耗,那么这就是思伤脾的原意,这个大家千万不要走偏了,很多心脾两虚的人,他很多都是用脑过度了,其实就是思考过度,伤了肾,伤了心,还伤了脾,你看大家一定把这个倒清啊,在志为思,脾主思,它的意思是神用,这种和缓之气的神用表现在思考上,那过度的思考,导致脾精的散耗,从而使人失去了这种思考的基础,使你这个脑子昏昏然,这一方面是由肾精导致的,还有一方面是由脾精不足导致的,什么叫“精”?气之精华者叫“精”,五脏皆有,气之精华藏在五脏当中嘛,五脏藏而不泻,丧失五脏之精,同时五脏中又有神用,这表现在依靠这精气的濡养,使神用能够向外发用,所以说五脏拥有神,五脏藏五精,五脏化五气,这个大家一定要把这个搞清楚,不然的话,你这个理解,又到了思则气结,结则伤脾,那这个是间接法,不是直接法。这个大家可以再考试一下,有什么不明白的,现在可以提问。
你看很多人记忆力很差嘛,那就是肾精过度的耗损,导致记忆力差,很多人言语失误,那都是肺气不足导致言语失误,还有神志不清、好悲哭,那是心气不足导致的,一会儿哭一会儿悲的,所有都由神五脏之神向外发用的体现,这个大家要考虑清楚啊,这个是《黄帝内经》的精髓。也就是说我很早以前就说过,这个东方生风这个五段是《黄帝内经》浓缩的一个精华,如果说能够把这个五段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那么可以说,加以时日,那么《内经》基本可以读懂。
下面咱们接着给大家提问,为什么怒盛湿呢?这个大家再从这个角度来再继续发挥,为什么怒盛湿。还有跟大家说一下,咱们在讲气道中医的时候,大家思考的时候,不要用五行去思考,因为像什么木克土啊,土克水之类的话啊,尽量不要说,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五行它是阐释气道,如果说从气道不理解,这五行你这样来使,它是空中楼阁,气道懂了,这个五行可以运用纯熟,所以说大家简单地知道了五行的道理啊,之后要从背后来推,也就是说从这个气道如实地去解释,这个跟大家说一下。
那么下面我来讲解吧,其实大家已经基本回答出来了,基本都正确,这个就说的非常好,怒气飙悍,思气缓和,就说的非常好。怒气飙悍,思气缓和,这是根本。急缓,一急一缓嘛,二者不能两立嘛,你要急就不能缓,要缓就不能急,肝气急,脾气缓,当然二者不能两立了,怒为冲达之气,主升泻,那脾气缓缓和和地,冲达之气一来,一下就被冲开了,思则气结,则以怒发之,如果说大家能够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古人经典的条文,那么可以说是走上了一个比较容易的道路,也比较直接的一个道路,你看这里边没有任何间接的解释,直接就来解释,一个人脾气急,一个人脾气缓,所以说二者是一个矛盾体,肝和脾两个最大的特点,脾是和事老,是慢性子,肝是急性子,是将军,肝是将军嘛,怒嘛,脾是主什么呢?仓廪之官嘛,天天在那倒腾粮食嘛。你如果说木克土,那么什么是木?什么是土?又陷到了一个没有定论的层次了。所以说大家不要用五行的角度来思考,要从气机的角度来思考。
你看这个很简单嘛,很多人胃不舒服,他缩缩着,萎缩性胃炎也好,反正是缩缩着,慢性胃炎也好,就是缩缩着那个胃,就是肝气过于气,它过于气,那脾啊,缓和之气就少多了,脾就慢慢地过渡到肝,它也急,这个脾胃不能急,一急就不能容物了,不缓畅,这个缓畅像个布口袋一样,打开吃的东西很多,你要是一气、一急,或者一生气一下子胃也一缩缩,急气嘛,这个急气,主收聚嘛,收在一起了,吃也吃不下,喝也喝不下,这个整个的气机不降,非往上顶,吐酸水啊,呕吐啊,打嗝啊,水饮之气不化啊,这些症状就都来了,那么这就是所说的木克土,木克土的实质是因为急气过于劲急而使缓气不能和缓。
你看流那个胆汁,吐那个胆汁,吞酸,那个酸水,那都是肝气化过来的,肝过盛,肝瘀过盛,咱说的可不是肝之正气,是邪气过盛,它过来克脾胃,把这个急气留在胃中导致吞酸,种种表现都来了。看那个痛泻药方,肝气急它克脾胃,脾胃动不了,被克了之后,脾胃不能消化食物,都走直肠下来了,这个大家一定要体会到啊。这个脾胃主敦厚,土性敦厚,但是过于敦厚,缓缓畅畅的,不急不缓地,老在这呆着,这也不是个事,没有肝的急气,扯着拽着它呀这个脾胃慢慢地就产生惰性。
很多人萎黄啊或者其他的一些脾弱,脾衰弱了,也就是说没有肝气这个升达之气去使它有生机,那么脾气自己也就弱下来了。你看若没有肝中的大量的消化液去消化这些食物,光靠脾胃缓和之气,也不能说是完全地把这个整个的消化食物过程完全跑通,所以说要一急一缓嘛,二者相须为用,脾气太缓,不愿意做事,那急气提醒一下,肝急太急,容易莽撞做错事,那脾气缓和让它收敛一下,相须相助,如果搞不好,两个相克打起来了。
大家看那个《伤寒论》上,凡是太阴病,四肢温,厥阴病,四肢厥逆,这很有意思,为什么四肢温呢?大热也热不起来,大逆大寒也寒不起来,脾气缓嘛,邪气到了脾气这一块,邪气这个性质也变成了脾气这种和缓性质,到了脾气的地盘,你这个贼这个性质也随着脾气走了,也就是跟这个脾气闹不起来。不像肝气,这个邪气一到肝气马上发生角弓反张、四肢厥逆、呕吐下泻这种症状,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邪气入哪儿,随它的性。大家可以看看,基本只有太阴篇讲那个四肢温,四肢既不发热,也不厥冷,而是温,它这个温是一种病,它不是我们平常的手脚温,也就是脾经得病,它不会不顾一切地向两头跑,向寒热两头跑。肝经不是,肝经一来啊,直接产生闭厥之气,非常要命,马上下利青水,或者面色铁青,气机上逆,直接入顶,巅顶嘛,直接顶上去了,口吐白沫,弓角反张,这个四肢逆冷,这样的都是肝经得的病。所以说呢,一般人得肝脾不调非常多,脾气不好,那么肯定肝气不调,打嗝、两协胀、食欲不振、吃不下东西、不想吃。
那么好,既然大家都上路了,那么咱们快点儿往下讲,湿伤肉,风胜湿,那么咱们解释这一段吧,上次讲了脾主肉,大家可以听上次的录音,那湿伤肉什么意思呢?我们学中医尤其学气道中医,学来学去就是学是一个感觉,绝对不是名词,也不是公式,也不是定理,更不是某一段话,学来学去直接脑子中就产生了这种感觉,甚至整个身体都跟着有这种感觉,在这个感觉的指引下,很多经文你就能融会贯通,还得实实在在去了解,并且知道,这就是直接嘛,气道中医它就讲一个直接,你看佛经上不也说了嘛,直心是道场,这都是反来复去说的一些话嘛,道理都是大同小异,在我们这里面也是,你说感觉到了一团湿气,一团和缓之气,一团急躁之气,这个很容易就理解了。所以说用这种思维方式简单直接,就能够读懂《内经》、《伤寒》。
有没有人讲啊,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这解释哪个都可以。这样跟大家来说一下吧,所谓的脾主肉,肉是缓和之气,脾是缓和之气,肉也是缓和之气,二者相对,所有脾的神用可以用来产生肉,道理就是这样,皮、脉、骨、筋、肉这五个体,大家可以看一下,里面缓和之气就是一个肉,骨头太硬了,在里面它不缓,筋脉它更不是缓的了,它劲急的了,皮包在外面,约束整个身体,它也不是缓,脉也不是缓的,脉有流动血液,那么肉,所谓的肉不是单纯指肌肉,它讲肉腠,就是外边你能摸到的充养身体这样的物质,这个叫做肉。所谓的筋,它也不一定是肌肉,它就是凡是能够发力的,主运动,主关节的叫作筋,所以说肉和脾气的和缓是相对的,人身宽体胖嘛,这人他肯定说是生活条件还算可以,长的身宽体胖的,长了一堆肉,也就是说,急脾气的,他一般说他不会胖哪去,懒懒散散的人,懒肉懒肉嘛,就是肉和脾是相对应的,和思是相对应的,和甘味是相对应的,这个甘味越吃越胖,大家想想,它们之间都是通过缓和结合在一起的。
关于这段话,应该是好理解,那我说一下吧,它这个这地方啊,所谓湿伤肉啊,是指病理上的湿,潮湿的环境,首先这个湿气拿人,着上人之后不容易去除,而且在机体内能够停滞不去,所以说它中人,这个湿气啊,它不会直接传递很快,而是不断地侵蚀身体,首先最表面的就是我们的肉腠,从皮肤进入肉腠,往里面进它也不容易,你要给它去除,也不太容易,所以说湿气缓和嘛,懒散,进也慢,退也慢,所以说湿伤肉,肉也是和缓之气嘛,它到达了肉腠的地盘,不容易离开,因为肉直接就是皮腠嘛,很相近,它往里面走,走不到筋那儿去,筋很劲急的,它不会说轻易地让湿气拿住,那骨在里边,它也不会搏击到,所以说这样来解释湿伤肉。
所谓的风胜湿,风者动性嘛,不断地通过这个风气,风吹万物,湿气不能停留,比如大雾,大雾天这个就是典形的病湿之气,天地的病湿之气,大雾不散,如果刮一场风,那么风气一下子骤然而起,雾气就散。实际上体内也是一样,所以说治湿要用一些治风湿的药,去风的药来用,但又不能是劲急的暴风,你是暴风呀,吹完那个湿气呀,风过去了,湿气还没有完全吹走,所以说要徐徐的风来吹佛,使湿气来慢慢解散,这就是风胜热的道理。
你看我们治风湿病的病人,用药不能过于用去风湿的像秦椒、羌活、独活像这样的药,也不能一味的狠用,有两个原因,第一个,这些药都是耗气血的药,如果后面没有补益的药跟着,很容易湿气还没有去,这个正气先伤,第二个,这个湿气,也不是你上一堆这种去风湿的药,就能够解散的。因为你刚吹过,一方面耗了气,也就是说湿气还没有去,所以说要暖风频吹,小风频吹,慢慢地湿气乃解。也就是说你这个湿气还是要用温热的药,通经的药,把这个整个关节的各个渠道首先打通,比如说桂枝,芍药啊,先要上,然后去湿啊,加入苍术、茯苓啊,为什么苍术是去湿?茯苓是渗湿?什么叫渗湿呢?它就说给这个湿气呀,这个怎么来形容呢?使湿气容易去,就相当于开了很多口子,使湿气能够有出路可走,这个茯苓在前面扫出一条路来,那么拿那个苍术啊,在后面一推动,那个湿气啊,顺着茯苓开辟的道路啊,渗就能渗出来,这个水湿,通过地表这个小孔能够渗下去,这个茯苓它就起这个作用,通利三焦水道嘛,通往三焦水道。和缓的通开,后面拿这个苍术之气啊,把这个湿气一推,湿气顺着这个通畅的水道就走了。所以说苍术必配茯苓。如果单独苍术推,推不动,这湿气没地儿走,停滞在那儿不动,光有这个茯苓也不能去湿,因为你这个虽然有渗了,但没有东西往前推啊,所以说古人讲方子很有意思,苍术薏苡仁也是这个道理,这个白猪茯苓往下走嘛,泽泻都往下走,这个茯苓和这个薏仁它全身都通,所以说有一个推的,有一个前边扫清路的,带着这个湿气就解散。渗湿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大家开方的时候前面要有渗的,后面要有推的,这个对于湿气是这样来解。
苍术你可以理解成风药,所以说这个风胜湿啊,这里面关键的地方就是在于第一,这个风不能太厉害,风太严重了不去湿,而且伤肾。第二个,和风,和风吹的时候前面要有开路的,湿气难去嘛,一定要辩证,并且方子要知道配伍,如果单独上一些耗气血的药,比如说羌活、独活什么的那些,还有些膏药什么的,有可能解决眼前问题,被风湿所侵,现在被特别强烈的风湿所侵,身体又壮实,被风湿所侵的人很少,所以说很多古方,去风湿的古方皆不能用,反而由于现在的人身体衰弱,稍微着了一点儿风湿,湿滞之气流滞不化,极难去除,补正通经,缓和去湿,这个是三个关键。
那么好下面讲一下甘伤肉,酸胜甘,这个看看大家有没有可以打一打的,还有什么全蝎、蜈蚣这些药能少用尽量少用,大毒之药啊,到时候吃了之后,这种性格都非常暴悍啊,在身体窜来窜去的,湿气没有去,把人的身体正气都耗散了,虽然能解一时之痛,但后患无穷,所以说甘伤肉,酸胜肝的道理是这样的,我给大家说一下,甘味走肉,你的甘味吃多了,不断地长肉,这个不是肉的正性,大家可以这样来理解甘伤肉,什么东西过尤不及嘛,过也不成,不及也不成,不断地吃甘味的东西,不断地发胖,就像现在很多大胖子一样,这不就是伤了肉了吗?伤了肉的正性,反而成了身体的累赘,肉本身是濡养包裹整个身体的,这回成了废物堆积了,这个是甘伤肉。
所谓酸胜甘无非是它这个肉啊,和缓之气慵懒不散,慵懒的不得了,积于身体,那么用酸之收气去克制这个和缓之气,就像脾气太和缓用肝气收一收一样,但是不是我们不断地吃酸的它可以减肥,那也不能这样说,所谓的酸胜甘只是说明一个道理,就是气过于缓则用酸气收聚之,收一收,就是这个人太慵懒了得拿一些条文约束一下,它这个主要用意在这儿。看看关于这个中央升湿大家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我们直接往下讲。
嗯,可以这么说,和缓的音乐应该是宫音、中正之音嘛!中正、和缓、平和这样的音都是宫音!再问大家一下啊?不知道还有谁做过双手抱球然后缓慢的不断拉伸这个这个练习,上次已经有人说了吗?但是后来我又加了一个如果说你配合呼吸你会有什么体会?这个大家不知道有没有配合呼吸之后的体会?有没有啊!再说一遍吧!这个很简单,坐着也行、站着也行、思想非常集中,心里没有别的杂念,双手手心相对,做抱球状,捧在胸前或者腹前,这个球有篮球那么大吧,然后稍微感觉之后缓缓的一开一合,非常轻微的开合,然后体会指尖、指肚或者是掌心中间的感觉,我记得上次好几个人体会到了中间是有一团气这个感觉,这个就是对气道中医中气的最直接的一个体验,所以说这个气是存在的,而不是想象,是真实的,而不是理论上的创造,这个跟大家说一下!如果配合上呼吸,一呼一吸再体会两掌心之间这团气的状态,你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个跟大家说一下如果说是想体会的,讲课之后或者是现在都可以,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那么下面我们来讲西方生燥,所谓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我们既然说了肝气急、脾气缓、心气动或者心气开而肾气闭!那么西方生燥,这个燥气它是一种清明之气,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应该叫做开阔之气吧!心是用直接用动气来形容,可以说是脾气缓、肝气急、心气动而肾气静,肺气开,开阔!有一个字叫做郭,就是城郭的郭,这个字在在古代是形容肺气的,肺气阔(郭),按理说应该是肺气阔(郭),什么叫阔(郭)呢?就是城郭嘛,城郭就是四周有围墙,中间建了很多房子外刚而内柔其神用在外,这个是肺的特点,对就是城郭的郭。
肺为相傅之官,什么叫做相傅之官呢?他已经到达了君主的旁边了,能够治理国家了,和总理的的位置一样,日理万机操持国家事务,这时候它是得权的而不是失权,不像那个肝,它是将军!它还要去开拓疆域,肝主开拓嘛!它由未得而得,还没有得到,想得到,不断的去开拓疆域嘛、去打仗嘛、就是平定叛乱嘛!那么肺不是,肺是总理是宰相!它已经在那个位置上了,得位而宣政于天下,这就是总理干的事,所以说一相、一将嘛!一个宰相、一个将军各司其职,这正好是也是一对关系。你看这个肺在上面,肺叶在上面张着,左肺、右肺,心脏保护在中间,不断的呼吸吐纳,运化整个的气血通达于全身,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嘛!它把整个的人身游弋饮食之气啊,通过肺的呼吸加上心脏搏动输布到全身,那么这个就是西方生燥,所谓燥的意思啊,它这个燥不是干燥的意思,当清洁讲,清明而洁净,天空万里无云,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嘛!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它这个西方生燥啊,燥字就是这个景象,那么大家仔细理解一下,这可不是口舌干燥那个燥啊,清明时节雨纷纷嘛,它不是雨纷纷,什么叫做清明啊,阳气蒸而在上,小草都发芽了,这个景色也都光鲜了,整个的生机都起来了,天空万里无云,碧空如洗,这个叫做燥!一点也既不下雨,也不刮风,政令清明,天下大治!这个就是西方生燥的燥的本意,而并非是我们说的完全的干燥。那么这样的天气肯定没有什么湿润之气在天地之间徘徊嘛,都一扫而光嘛,没有什么阴霾之气,像征一个很好的总理治理天下,井井有序,这个叫做燥。
西方生燥,燥生金,这金从两方面来解释,这个金有两个状态!第一个状态是处在开的状态,它在上面嘛,肺叶都开开了嘛,它通达与全身,四肢百骸,象相傅一样,宣政于民,这个叫做金的开性,另一个是金的聚性,这个金气啊万物不可以过开嘛,它永远开,开久了全都散了嘛,开而要收,这就是郭嘛。城郭到头了不能再往下走了,开而聚,一个是开得状态,一个是聚的,凝聚嘛这个要收紧,但是它这个收紧和这个肝气的收紧是不一样的,肝体是聚的,而金用是聚的,这个城郭立在,它已经开阔疆土了嘛,你围了一个小城邦,用那个长城围起来,那么同时你要有一个凝聚的作用,这叫做聚,它不是聚在一堆,聚成一个结了这个不对,这就是郭的状态,只不过它的神用是聚的,一是防范敌人,二是保护百姓、治理百姓,不让百姓随便的跑出去,也不让盗贼随便的进来,这个是肺的聚性特点,它是开而聚,金体是开的,用是聚的,这个大家要对理解啊!这个对理解肝和肺非常的有帮助,非聚集之聚,想收聚之聚!你看他这个城郭它治理着整个的小国家或者小部落井井有序,这叫做燥,燥生金,这个金气啊,金有什么特性啊,金有导热性、导电性!通达之气!那木头不行,它既不导热也不导电它保温,那金不是,金它凉,所以说这个金属它里面虽然它凝聚成一个大铁疙瘩,它里面的电子排列都非常井然有序,它的物质排列的非常紧密,所以它有通达的通道,能够是使热气一下子就传了过去,这个电是导体,非常好的良导体,所以说这个表现了金属这种通达之性!象征着燥的通达。
你看这个城邦修筑得非常好,马路通衢,各方面的交通非常的畅通,这就是金的性质!同时它要凝聚在一起,有一个聚合力,这个就是金的神用,大家这样理解就可以,没有必要一定说这个聚,这个金子这个金属埋在地底下炼成金,其实它不是这个样子的,很多的矿并不是说冶炼才能成,它说的是矿藏的一个金属,而并非是直接一块铁锭啊或者说一块铜块,这个也不能这样解释,大家理解这个意思就行了!因为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实际的五种物质不可能说是完全的恰如其分的来解释这个气的五种状态,那就是说金沉,金很沉那么肺气清,这个就不好理解了,你就理解金气啊,它就是开而聚的,是郭,是城郭之气,并非完全就是沉到底,它收聚起来后,它要沉下去,但是它的位置不是沉的,是浮在上面的,但它想沉下去,大家这个样子去理解就成了。后来有人这样解释这个天啊为金,天为乾金嘛!天气清明,要降而为雨,所以说金生水!你不要说凝滞在这,就是一个金属,这就坏了,一定要理解什么是金气。
金生辛,那么更好理解了,辛者散也,它上半部的金性不是完全是想往下沉、想收聚,它上面还是一个开达的状态,开和达才能宣政啊,布政使司,它还要把政令布散到全国,然后收聚、治理,是这个意思,它打了一个弯嘛!布散而收聚之,那么它的布散的过程,辛以散之,他就是说辛味啊通过这个布散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你看一会聚,一会散,大家要理解啊!
你就想一个总理它要治理国家,首先它要一是宣布政令,二是整治治理国家!治理国家大家想有点收的意思,管它约束吗!一是宣布政令,二是约束官民,这就是总理要干的事,宣布政令是它散性,宣布政令是让大家各得其所,然后呢,为防止其乱约束官民,所以说辛性宣布政令,辛以散之嘛!但是约束官民呢,还是要有点酸味去收聚,所以说很多宣散的方子当中啊,都要加点一点酸味。小青龙汤这个这个干姜、细辛同时还要配以五味子,这个就是金生辛的意思。
那么这个接下去辛是肺呢,那我们前面讲过为什么有一个抽象的一个五行去生它的味,再由五味去生它的脏的道理,看一下肝经,讲那个肝一块怎么给大家讲的,这个不多费口舌,要不然讲不完了,五味养五体,养五脏,这个辛味辛散正好是符合了这个肺散的作用,那么就是用这个味去养这个脏,五味各有所用嘛!为谁所用啊,为脏所有啊,所以说我们吃东西五味要俱全,不能过于偏颇。五谷五味之精来补五脏,吃些辛辣的东西去帮助肺去达到宣布政令宣发气血的一个作用。
那么肺生皮毛,大家来解释!这个交给大家了,前面我基本上把肺都已经说出来了!大家通过前面讲的肉啊骨啊脉啊,同理如何来解释肺生皮毛!(学员发言打字)肺没有导管啊,这个你不能这样,用物质结构来解释,那是有问题的,用解释脾这一块的道理来解释肺生毛的道理。为什么肺主皮?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啊,有人说:“皮主聚,毛主开。”其实大家把这个问题已经回答完了,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你只要用这一条思路去解释,几乎《内经》中的篇章大家都能这样解释!毛主开皮收敛,意义直接一语中的嘛!皮就像郭、城郭一样,约束于表,使人的各方面的肌肉不至于散架子或者说暴露在外,主收聚作用,那么毛呢就是汗毛孔啊,包括毛了!其实是发了,毛其实是肾主之,其实它这个毛指的是毛孔,毛孔一开一合主宣散收聚嘛!都结合在一起了,你也可以理解成开,这个汗,汗者宣散吗!一出汗,毛孔一开,人的热气、气血宣散于外嘛!汗者心之液嘛。
很多人这个问过我,肺主皮什么意思?今天呢大家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肺主皮毛的真实的含义!好多做了论文的或者写了关于肺主皮有衍生的东西,很反复的来假设,我们这个皮主聚、毛主开,一下子就解释清楚了!象城郭约束于表,毛孔宣散收聚,就是这么个意思,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皮肤腠理的开合就是城郭嘛,所以说肺是城郭的道理所在,人生的这个皮要分布于全身,最开阔,就像是一个城郭一样把人约束在里面,肺在里面和皮毛不断的宣散,你要说外被风寒所激,毛孔宣散的作用没了,那么人的里开始闹腾、热闹了,温度开始上升了,这就是皮发热的根源,外感风寒毛窍不开,外被风寒所激嘛,这么毛孔都关上了,里面的热气都不能宣散出来,在里面就化热,人就发烧从36.5°到37°、38°、39°,再烧如果你还用物理降温法在外面加冰块啊,腋窝下加冰块去降温啊,那是真是徒劳的!这时候你只有把毛孔重新打开,把这个表寒解散掉,这个身体的热气才能宣散出来,身体才能脉和身凉,体温才能降下来,物理疗法啊打一些输液啊把病邪之气、阳气进一步遏制啊!那么产生的不良后果这个就难说了,所以说大家理解皮主聚毛宣散的意义啊,这个对咱们临床上帮助非常的。
这两天治了一个小孩嘛,半岁的一个小孩,这是很典型的病啊,发烧、出疹子送医院了,上来就是打了很多点滴嘛!烧一下子就退下去了,疹子也不出,但转化了,变成咳嗽和呕吐了,这个用我们伤寒很简单就可以解释了,邪气在表要用汗解,反而你去用寒凉的点滴药水啊,你去阻遏正气,正气被阻遏之后,邪气进一步往里攻,由表及里都没费什么力气,这个邪气一下子就进去了,进了肺脏与阳明经了嘛!进了肺脏导致咳嗽,人家小孩不咳嗽,烧一退就咳嗽,典型的寒气入肺了嘛!原先还在皮毛,一下子就入肺了,并且还搏了阳明导致呕吐,吃什么吐什么!疹子没了,刚开始爹妈觉得很好呢,原先所谓的疹子的是正气与邪气相争发而为疹,那么这次正气却、邪气进,这个疹子当然不出了,表皮都被寒气所攻陷了,不会出现了。
后来在我的建议下,在家调养,其实这个病人我也没有见到,我也不可能说提很多的建议,就开了一个小方嘛,简单的一个温通宣散的一个小方,慢慢的疹子就开始发出来了,爹妈打电话说这个疹子又发出来了,我说这个疹子发出来不是坏事,这个是正气又复了嘛,正气回复又使邪气走于表嘛!同时咳嗽也出痰了嘛,因为咳嗽干咳不出痰,那是坏的!痰都出不来了,你想想正气被遏的有多严重,遏是阻遏的遏,这回痰都出来了,是白痰,这就是正气见复的一个表现,这个大家说一下,让大家了解一下,整个的气机运化的规律啊,讲了东方生风,这个五段之后气机的运化规律,再好好读读《伤寒》,很多的问题很容易的你就可以读懂了!了解它这个伤寒在说什么,现在很多简单的病如果不知道道理,治疗都起来都非常困难!
皮毛生肾什么意思?咱们讲一个皮毛生肾,感觉这个也是在理论上有争议的一个地方,那么通过上面大家可以继续往上推,皮毛生肾代表什么?在讲那个肝东方生风的时候给大家讲过,它为什么这样来行文,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怎么给大家解释啊,如果大家有意见可以打出来,我在给大家说一下啊,可能这有些绕,这个五气啊是流转转相生的,咱比如说,北京与天津,北京是肺、天津是肾,咱们打这么一个比喻,由北京到天津的高速啊,就是皮毛,北京这个肺啊,要通过高速去宣发它,它的神用表现在高速上,那么宣发这个高速啊,它流转到哪去呢,它流转到肾,下一个气的状态,肾者闭气也,往这边流!就是可以说咱们这个皮毛叫做用,这个五脏叫做体,这个体之间分五个状态,用也分五个状态,它的流转是体而用,用而体,螺旋向上的,或者螺旋相生,它主要想说这个意思,肺之体生皮毛之用,皮毛之用生下一个肾体,肾体有生下一个肾用,肾用又生下一个脏体就是肝体!它是这样的,它讲明白两个道理,第一个是体用互生,我生我的用,我的用生它的体,是这么回事,这是第一!第二个道理啊,他始终想说明白,任何一种气的状态,都不可能完全不动的维持住,而要不断的相生相用,这个缓和之气啊,虽然脾气是缓和之气啊,缓和之气它要不断的变异,那么这样它才叫做生生不已,不变异就坏了,凝滞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所有的河流都奔腾向大海,奔向大海都要蒸腾向上,化为流云,降而为雨,就在整个的大气当中循环不已。气机的状态也是这个样的,气分五气,流转不息,没有一定之气,就像水一样,在河里面流是河水,在海里流是海水,蒸而向上是蒸汽,化而为云是云气,降而为雨是雨,冬天还结冰这个叫做冰,这个都是气,只不过是不同的气的状态和过程而已。那么这一段啊,它的用意深远,也是在强调这个,肺之气化而为用,跑到皮毛了,皮毛之气收成闭气了,藏在了肾精之中,肾精把这个气发泄出来长而为骨髓,骨髓之气在不断的流转发用,藏到了肝中,具体怎么藏呢,通过什么经过,这个大家不要管,你只要知道,五气流转变化生生不已的道理就可以了!
那么好,接着咱们往下讲,肺主鼻,这个大家说一下吧,这个应该很好理解了,看大家谁来说话,虽然好理解,但是很有意思,看大家能不能一下子说道点子上,这样啊,关于肺之用啊,有人这样来说:“肺主气,鼻通气,鼻之用在开合”。恩!可以这样来说,你想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嘛!又有人说了:“鼻主呼吸,呼而开,吸而闭,与皮毛相应”。其实鼻子与肺的关系大家一目了然,像嘴和胃的关系是一样的,呼吸开合都要通过鼻子来完成嘛!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鼻子啊,我们讲过肺气郭,鼻子典型的是一个郭气的象征。肺中有邪,鼻为之不利,很多人现在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这个常年不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肺气不利,导致鼻气不利,治病不能治反了,去通鼻子,割这个鼻子啊,去用辛夷散啊,这个效果都不好,肺中气不开,不通畅,那么它的鼻道路马上就会有反映,鼻子或者长息肉或者干脆就不用了,这个年轻人或者城里人得这个病的人很多,也很苦恼,动不动就流鼻涕,打喷嚏,还有花粉过敏,这个鼻炎、花粉过敏很可笑,所以说如果想要鼻气利啊,先要肺气利,那么很多人的肺气不利,肺壅滞,有连锁的一连串反映,这个脾气也不调,肺气不利,导致鼻子也不好,吃饭也不香,所以说治病求本嘛!五脏不合则五窍不利,这都是一个道理。五官病大部分的都在五脏,不调五脏啊,五官之病很难痊愈。
有人说了大象的鼻子长,是不是肺气也旺,这个不能这样说,大象的鼻子长,它的用不再肺上,不再开合上,它主要当手使了,不能这样想,一定要从神用这个方面来考虑!神用是什么,它那个方面的气就足!你不能紧紧看它本身的所属,因为意志所在嘛!神用无方而意用无体嘛,说的是这个道理!你看鼻子相当于肺的城门,开合不利。
这个说一点什么呢,说一点这个牙的事,人家说得了虫牙一定要拔掉,这个是不对的,牙是不能轻易拔掉,这个下面我们会说肾北方生寒这块,牙齿通骨通肾,有了虫牙就拔,这个是完全不正确的,老是牙疼是有原因的,第一个肾气不足了,牙齿松动,这个你要固肾气,肾气足了牙齿自然固,老拔它换假牙,也不是个事,第二个是胃火上冲导致牙齿、牙龈出血,应该降胃火,第三是肝气旺牙龈肿痛!把肝气降下来,不生气,和缓畅达。这个牙靠拔的方式,这简直有点削足适履了,有虫牙啊,一定把虫牙环境去除了,这个虫牙可以和你所有的牙和谐共生啊,有的虫洞,拿那个钻把神经都钻死了,再添补这个也是很错误的,这个跟大家说一下!把神经杀死了,就相当于把神用去了,神用去了,牙成了死牙,这个死牙容易碎,容易裂,这个没有神气的存在,就是没有一个生机的牙齿,牙齿的神经千万不要切,这个大家记住一下。
这个智齿啊,如果大家说长的很难看,或者有严重阻碍,你可以拔,否则有千万不要拔,它有倚靠作用,他不能参与咀嚼但是它有坚固其他牙齿的作用而且大牙尽量不拔它动肾气,有的天天牙痛,牙神经在那痛啊,那是因为五脏不安!它给你提了一个信号,你要安抚你的五脏,你的牙齿自然不疼,舍本逐末,如果你拔了牙,还有其他的,你还有扁桃体呢,各个脏器五官手足犯病都要切除割掉不成!所以说跟大家说一下啊,治病求本,你找这个本,本找到了,治好了其他都可以自愈,还有这个美齿的,牙长的不好的,矫齿拔了几颗牙,剩下的牙在一起矫来矫去的,这个是中医方面不提倡的,这个跟大家说一下,所以说,说到肺主鼻啊,把这个五官的疾病统归与五脏!去治五脏而不要去治五官的末梢,这样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牙齿有智齿、牙痛、怎么办?中医怎么治疗?
这个咱们到时候可以单独具体的说说治疗的措施,有很多两边牙痛的一般都是上火,上火的人才牙疼,或者肾虚了牙龈整个的萎缩、外露了,这个也牙疼,一般的牙疼都是肝火、胃火、肾衰嘛、肾气不足!肾不足补肾,肝有火气泄肝火,胃有火气泄胃火,自然的牙齿马上都不疼了。
问:虫牙是由于吃糖太多吗?
这个虫牙啊,不能完全归咎与吃糖,主要还是湿热,湿热气蒸嘛,给湿热之邪创造了环境,也可以产生蛀牙,去湿热之气,它会停止它的发展。如果有洞啊都尽量不要填补,如果里面的神经不切,强行填补牙洞反而会导致以后再有肝火、胃火顶上来之后牙痛不已。如果说很多小的洞这个不好说,因为我不是牙医嘛,只是给大家提一个建议,任其自然,五脏平均嘛,让五脏起居有常,它有很强的修复调节能力,因为人生机无限嘛!要给你创造一个有生机的环境,自己去调,不要人为去干预,很多病都是人为干预,越干预越严重,干预还不对,这个真是应了一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今天是现在是10点零8分了,肯定讲不完了,看看大家有没有问题,然后留在下一节来讲吧,下周继续吧,大家有问题可以问,因为这个讲主要是一个交流嘛。最后补充两句嘛,如果说没有好的大夫,就不要治自己的疾病,任其自然效果往往比治出来的效果要好,就这样吧,大家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