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素灵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录音文字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4 07: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经》第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温病,有湿温,有湿热。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4: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课 20071127-如何养生

由紫蔓菁整理

咱们今天还是按照原定的计划来讲一下气道养生,上次讲的主要是养生的一个背景,这次主要讲一下如何养生,这可能也是绝大多数人所关心的。

关于如何养生因为流派很多,我就只从气道的角度来谈一下养生的实质和过程。这个我以前说过可以把任何事物理解成一团气,或者叫气团或者叫气场或者叫气象都可以。下面就是围绕着一团气来讲养生,所谓生当然就是有一个健康的气团,健康的气团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能持续。所谓持续就是在整个的生命历程中能正常渡过;第二,有精神。这在前面强调过,任何一个气团都是有生命的,有它的生老病死。既然有生命,当然就要讲究质量,这个质量就是有精神,这是一个前提。精神的涵盖面很广,首先这团气本身的状态很良好,可以比喻成神采奕奕,这里面没有任何可以量化的指标,这和西医判断事物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都是靠感知。也就是说学好中医必须是内证而感知,也可以说是实证,不假外求,并不是拿把尺子,拿张纸就可以计算出来的,所以我们体察一个人或一团气的健康状况必须是感知的而不是可以定量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可以理解下,我们现在的社会在不断的外化,所谓外化就是不断地物质化,内心的东西不断的空虚而外在的东西越来越实在,比如工作的量化,生理指标的量化,乃至于情商(ICQ)智商的量化。这种量化不是不可以,因为在外化的过程中事物是发展的,必须能够衡量测定,这也是以西方为代表的现在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一得必有一失,既然都外化了,那内在的东西如何保证呢?所以孔子的学说讲到适中、中庸是有一定道理的,既不完全外化,也不完全内敛才是入世的哲学。这是我们讲的这团气,它既不完全附着于肉体使气干瘪,也不局限于里面讲究内修无为,这是入世的哲学,出世的哲学可能又会有一种思路。

举个简单的例子,什么都可以量化,但思想和感情是不能量化的,这个大家应该有切身的体会。所以说物不可以终极,阴不可以终于小阳,阳不可以终于小阴,阴阳消长推行变化,才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以说外化到了极致就是向反方向发展的过程,但是这是一个反复交争的过程。古人说“龙虎相伴时”,龙和虎代表两种事物,也可以代表阴气和阳气的两个极端,“相伴时”互相吞噬但是又不能消灭对方,所以产生了“龙虎相伴时”整个的流演过程,这也就构成了我们的世界。

既然不能量化,那又如何去揣摩呢?就要靠我们的“感知”。所谓“感”是靠我们的感觉,“知”是靠我们的认知,这种认知来源于从那老师的学习和朋友同学之间的交流还有自己的切身体悟,这叫做“大知”,如果仅仅是从书本上所学,没有任何的实践基础可以叫做“小知”。为什么不说这团气是大,是方,是圆呢?而是只说它有精神,这就直接指出了这团气的健康与否是跟它的精神状态以及精神状态融化到这团气的方方面面(任何一点)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把一团气的健康与否直接定性为是否有精神。也就是说有没有主宰,这个主宰是不是稳定,有生机,有朝气,处于安详安定状态的一种代表。所以希望大家以后揣测任何气团的时候不要只是去外在的定性,只看它的肉体或物质,而不注意它的精神和气场。

举个简单的例子,外面的一草一木,长得非常翠绿、油亮而且枝条很舒展优美,但是当它枯萎或者陷入病态的时候,比如拿到房间里或者土壤出现了问题,就会呈现一种病态,叶子开始发黄,整个植株矮小不生长。但是如果综合的从精神层面来理解就有另一种观察事物的角度,如果一个植株不挺拔或者不油亮了,而变得枝条晦暗,又枯又黄,我们把它理解成为一个人(因为我们身为人嘛!对人的感觉是比较敏锐的)把人的感觉比拟到一些事物上,比如草啊,一些动物,就会发现也可以以一种方式去感知它们,这样我们就建立了精神的感知方法。

比如看一个人的精神不是测一下血压,量一下脉搏,或者做一些指标就能了解的。现在很多体检,很多数据摆在面前,我们可能被这些数据所局限,其实如果慢慢从气道的角度来体察一个人的健康程度应该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因为望闻问切第一个就是望,直接望其气色,这人有没有精神锻炼一段时间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比如看精神第一眼看哪?看眼神,眼神是否安定,如果飘忽不定或者眼神枯涩马上可以理解这人不精神;或者这人上来就揉眼睛或者眼精昏蒙,这些都可以作为第一感官来判别。也可以观其面色,如果面色如土、晦暗、隐隐而有青色或者脸上有明显的颜色的改变,这样的人肯定也不健康;也可以看嘴唇,如果唇色如朱,朱是鲜红的意思但是不是特别鲜红(朱色,不等同于红),嘴如如朱,可以说有生气,这个人可以判断他身体不错,气血充沛,嘴唇主脾胃嘛,可以说他脾胃很好;如果嘴唇很厚实可以断定脾胃厚。后面会讲为什么这样来比喻,不说脾胃气怎么样而说脾胃厚,唇厚则脾胃厚,这是一定的道理,因为脾胃上通于唇嘛!

关于相可以多说两句,相五官而知身体啊!鼻通肺气,鼻大则肺廓大(肺是胸廓),胸廓通于鼻,如果鼻子很尖耸(尖耸而无肉)不是好的征兆。鼻子应该像泰山一样敦厚,古人讲“鼻如悬胆”嘛!像胆囊那样的圆润和饱满才是标准理想的鼻子。但现在很多人比如一些女孩要求高鼻梁,不知道是学西方或是现在的一种审美观点,这种观点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说鼻子不厚,而是高而尖耸的话,肺气就不厚,肺叶薄,容易得肺上的疾病,所以鼻子也要厚实啊!鼻孔要大不能窄,鼻孔窄三焦气道窄,可能气机会扭转不畅,因为鼻孔是气机通畅之所,是气机通畅的典型代表,所以说鼻孔不能过于小,鼻孔小则气道小,这一点气气相感的理论可以作为支持。

还有看耳朵,古人讲“前面不见耳,问是谁家子”,就是说从前面看耳朵看不到,而是隐隐的贴在脸的两侧,“问是谁家子”就是说这是谁家的富贵公子啊,一生福禄不愁啊!可见耳朵贵隐不贵显,不能得一个招风耳啊!大家可以观察下周围,凡是耳朵立起来,像八戒的耳朵一样招风呼扇呼扇的多主不好,为什么呢?耳通肾,肾是闭藏之气的地方,要把所有的精华收摄闭藏在肾中,所以肾气贵隐不贵显,如果肾气外露,浮越这些都是不健康的代表。耳通于肾,耳是采听(采纳收听)之官,是被动的接收声波而不是主动的去观察,把声音采集来加工整理为我们所用,所以说耳贵隐不贵显。耳要白不能黑,耳大要有轮,耳朵要贴在头的两侧而且要有一定的耳垂,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耳垂呢?耳垂也是主封藏,垂则能藏能储,如果不垂则不能储则肾精不固,可能不仅是身体不好,很多方面也会受到影响,这是五官。

还要说一下额头。从气气相感和全息理论来讲,额头是清气、天气的代表。(一身心肺之气)清气上升,在天成像,外化成心肺;浊气下降,积于腹中,外化成肝和肾,这是浊气的代表,清浊相干产生了整个气机的交流。五脏之气的精微上注于头,整个气蒸腾向上,形成了五官。头中之气也可以说是清气的代表,《黄帝内经》中有一篇关于卫气的循行,里面提到骠悍之气向上达于头其余散于胸中,饮食之气或者精微之气通过气机的运化向上蒸腾,大部分在心肺之中输布开来,输布到全身;还有一股气很滑利可以上得很高,直接上注于头,散于头中,形成了五官,并且很多都是精微之气。有一章提到为什么头独耐寒,为什么大冬天要穿衣服而头不需要呢,不戴帽子也能抵御寒冷?《内经》上有一篇明文的解释。因为头是百脉所汇,所有的脉气都在头上有所体现,这么多脉气运用这么多能量上来之后可以抵御严寒。往上冲冲到了头这个场当中也分清浊,浊者积而成嘴和下颌;清者继续上蒸形成两目和整个额间之气;两边的往两边冲,有肾精独注之气,也有其他气散在于两耳之间;鼻气在中,也可以叫中官。额是清气的代表,象征光明,额头如果很明亮、平滑,可以说清气不错,心肺之气或者说精明之气比较足。古人讲“额如立,如腹肝”,“如立”就是像墙壁很垂直立在那,展展得很平;“如腹肝”把猪肝或什么肝展开之后很滑稍微有点弧度而且很饱满,这就是“立壁腹肝”。从两个层面表示了健康有精神的额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很多媒体报道追求小额头,对此很难理解。人的大脑的进化有一个很重要的代表,如果清阳之气不能占据很大的比例的话,那我们作为人这个聪慧之气就会少了很多。所以今天暂时讲一下鉴定一个人有精神,健康的面相方面的认识,下面切入正题。

上次对如何养生说了几点。第一,人得病之后非一朝一夕可好,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锻炼,而且必须靠自身的能力去重新获得健康。现在看了很多病人,主要说一下慢性病,急症不作为这次养生的主要探讨,因为急症来势突然,只要辨证准确,药量相当,治病可以立见成效。比如急腹症,就是着寒了,胃中寒气攻冲(攻击和左冲右突)导致胃疼痛难忍,这时候只要大剂的热药和甘剂(甘温之剂)投下去或者大量的喝一些热汤,腹中鸣叫,寒气乃解,一下子立竿见影。今天就不讨论急症,主要讨论慢性病。古人说“得病如山倒,祛病如抽丝”,形象地说出了两点:第一,“得病如山倒”,病不是一天得的,但是发病有可能是突然发病,长期处于亚健康或量变的过程,最终一下质变了,人一下放倒。就像一个房子,折了一根梁倒不了,两根梁倒不了,到了一定程度可能突然一下房子就会倒。可以用柱子来比喻,一根两根三根这样的柱子,但是想再把房子搭起来就要重新费脑筋了,在未倒之前加以修复可以勉强支撑,如果一旦倒了再想恢复可以说非常困难。像中风病人一样,现在的中风一般都不是外中风,而是内中风。长期(可能二三十年)的失于养生导致气血空虚,气机逆乱,整团气长期在那支撑着,一直没有倒,突然哪天一个诱因发作,或者在晚上气脉一下不行了,突然中风。中风的发病机理也很简单,就是内脉(人的经脉分内脉外脉),原先是外脉慢慢有问题,慢慢的往里面感染,内脉也有问题,感染到一定程度,内脉支撑不住了,他的代偿能力不够了,突然内脉紧缩,就相当于丧失国土一样,一下子偏于一侧或者偏瘫。

如果从气道角度就很容易理解中风,最一开始人的气机可以周遍整个全身,到后来气机越来越弱出问题了,不能周遍全身了,但也没有到完全散失的程度,只能暂布一边(一下子气到了一边),另一边就是完全空虚,控制力就完全的没有了,这就是气道角度上中风的机理。这时候再想收复失地难上加难,像很多人头发白一样,为什么会白呢?气血向头顶输送,输送到一定程度接济不上了,慢慢的有一个代偿,头发也一样,不愿意白,会想尽一切办法护住黑色,如果实在护不住就完全放弃了,阵地就不守了,直接退回去了,马上头发就开始白,再想恢复就难上加难,阵地已经失守了,只能人气血完全充沛的情况下才能重新夺回阵地。不是什么首乌、霸王洗发液护法液之类的在头上梳两下就能完全解决的,是一个内在气机的问题。如果阵地还有一个人,只要有阵地,那再输送兵员或者是营养那起码有人接续,如果阵地撤掉了,再想恢复回来是非常困难的。很多疾病也是这样,一旦得了而且有明显症状,想恢复原先非常困难。可以这样说,十年以上的慢性病没有三年到五年恢复基本不可能完全恢复,只能是变相恢复。

现在人们的压力很大,都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轨迹中生存,如果身体出现问题可能是长期的,比如长期工作劳碌,长期情感折磨或者长期生活饮食方式不当,这就会积累一定的慢性病。很多人生下来气机就是不健全的,往往会有这个那个的缺陷,以后得病就是从这方面来得。比如病人有过肾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嘛!以后肯定往肾的方面发展。有人肠胃薄,吃点东西就拉,完谷不化或者受凉就腹痛,如果没有根本转变那可能一辈子都会向这方面来引导。吃了几剂药可能当时缓解了但是以后这个部位还会发病,所以说病有可能是终生的。比如说人心脏不好,心气开阔,不能收紧,为情感所困,明显感觉心大,《内经》上有言心大心小心正心斜,心大而软有可能会从心脏方面得病,诸如此类。首先人有先天之不足,后天又失于生养,往往会从不足的方面发病,很可能就是一辈子。所以说人的病与生俱来,只是或隐或显,如果想从根本调治疾病只能从气机和精神状态、生活方式来调养,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很多慢性病有急性发作期,发作期可以用治标的方法来缓解。举个例子,一个人尤其男性长年瘀滞,容易得肝上的疾病,因为现在生活压力大,整团气机很不畅通不畅快(喜欢喝闷酒),不畅快代表什么呢?就是气机流转不顺。肝是生机的代表,如果人长期不畅快那么生机不旺,生机被遏(阻遏),慢慢的会导致肝硬化。气贵柔而调,柔和而条达,不能僵硬而枯槁。老子有句话“人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就是草木小的时候柔软而翠绿,死的时候枯黄易折;“人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小孩柔软而弱小,但是这是一团和气,会望气的一看便知,虽然柔弱但这是和畅之气。“其死也坚强”死的时候“坚强”不是意志的坚强,是坚硬强直,是一团死气的代表,生机没有了,没有流转了。所以说肝硬化其实很简单,就是气机不流转升不起来转不动了,慢慢的积在那就硬了,这就是肝硬化在气机上的实质。

对治长期抑郁不顺或者紧张状态的病人得了肝硬化怎么来治呢?有人说活血化淤(现在可能主要是活血化淤吧)和破气理气舒解肝气,这不能说不对,但从气机来考虑应该怎么治呢?素灵说舒畅气机,这就很到位,尤其“畅”直接体现了对治之法,所谓的有来有去,既有其来就有其去,既然知道如何来就应该知道如何去。很多人说肝硬化很难复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就像得了癌症就一下判死刑,说几年成活率,这样就是过于迷信了,任何事物有来就有去,既然知道其成因那就按照成因去分析就有对治的办法。有说是升阳有说是升肝气,这样来分析,由于此人经常郁闷,工作婚姻郁闷至极,又没有出路,其实肝气就是这样的代表。所谓“意领气”,意念带领着气,意念是什么状态气就是什么状态,意念在长期压抑的状态下气也就处是在长期压抑的状态下。所以如果要解决肝硬化的问题首先要从病人的意念上来下功夫,其次才是用药上。如果这人想不开不能很开朗舒畅那么他的肝硬化不会根本好转,吃破气破血活血化淤的药只能暂时缓解,通而复堵,生一次闷气马上又堵上了,所以说肝硬化难治是难治在情志上而不是用药上。有人得了肝硬化之后一旦知道几乎就到了不可逆的程度(现在谈癌色变,肝硬化再进化就到了肝癌,肝腹水),所以说治疗的出发点就是让其人高兴,这是一个大的前提。如果其人不高兴那么病没治,很多人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很坚强去面对,但是潜意识还是很压抑,这种压力足以压垮一个人。所以从这方面考虑使他情志舒畅是很困难的,所以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的,原因在此,但如果可以心情舒畅那么就是可逆,而且这个舒畅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长时间要舒畅,因为憋闷十年了,想一天两天舒畅使结构发生改变是不可能的。硬化就证明气是长期如次积累然后纤维化,那么想从物质层面化成调柔的状态需要长期气机的积累,这种气机的积累又是需要一种调达舒畅的状态下作为一种保障(这种病人接触的不多,这一块多说两句)。

作为一个医生第一要明理,明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明,而不是从单一的一个方面来明;第二,医生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病都可以治的,如果什么病都可以治那么即便是一个神医,那么会是一种什么现象大家可想而知;第三,病人的业力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共业,不是靠高明的医术就可以解决的。很多事情非常凑巧,可能病人会听你的,也可能不会听你的,可能一个阶段会听,一个阶段不会听你的。所以医生有几不医,其中就有无缘不医,不信不医。还有一点,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职,但是不是医生的目的,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了,如果治病救人不是目的,那医生的目的是什么,何以为医生呢?我从两点来解释,如果是医生身份,那么职业是医生,但是还有更多是左右不了的。上一讲谈到过,老子讲为什么人多死以其生生之厚,如果过度看重生不去面对死亡,那可能不是一个高明的人,因为有生有死,生死相续,如果都生没有死那何以为生?所以有句话说“治了病治不了命”,但是现在很多病与命都是相关的,所以说很多病医生能治也不能治。这是第一;第二,现在很多病和医生自己整个的精神意念和精神状态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必须在自身条件具足的情况下(不仅是能力,还有自身环境条件具足的情况下)才能去治疗某些疾病,如果强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刚才谈得第一点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并不是说中医一定比西医强多少),我们要首先明白慢性病的定义或者病的定义,病与人身的关系,与命的关系,这个大前提了解了,我们才能正视慢性疾病。学中医的朋友决不是知道某一个验方或者得老师一个真传就可以治疗某一类大型疾病,比如白血病、糖尿病、中风啊,守一方,守一病而成为一个名医,希望大家不要打这样的主意。如果想治病,西医也不是傻子,那么多高智商的人在研究这么多疾病,不可能中医一付草药或者几根针灸就可以完全解决,不是不能解决,有些所谓的慢性病可能是某个气机点上有问题,通过汤药或者针灸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的。但是大部分慢性病已经和人身的气机合二为一了,就像朱丹溪说的如油入面,再想分开难上加难,比如中风、糖尿病、心脏和肝上的问题,这些入脏的疾病绝不是几味草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解决的,但是中医是有方法的,也能告诉人们如何对治此类疾病。

接下来讲一下治病的其他原则。把慢性病治好第一不是短时间的,第二不是医生自己的事情,需要医患双方的配合,并且患者和医生都有一定的能力,起码是智慧上一些能力。刚才说肝硬化病人的时候已经引入了一些原因,在中医讲有内伤、外感、刀伤之灾,内伤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嘛!外感是寒暑燥湿风火。这里面病人得的是内伤的疾病,内伤难调,外感易去,得了内伤的病如果不从情致以及生活方式方面去着手解决,是很难通过草木之药治愈的。刚才讲的肝硬化一般是由于忧郁导致的,现在国家加快了整个社会的转型,生活各方面压力突然增加,使很多人经受不住,想挣得钱挣不到,想要的工作也得不到,房子买不起,老要有所养,孩子要上学,还要规划未来,如此这般导致现在抑郁的病人越来越多。气机不调畅,很多农村唱山歌,为什么要唱山歌呢?就是有一个调畅气机的机会。人一发声气机就要外达,震动整个的胸腔腹腔乃至四肢百骸,通过唱山歌这种辽阔和畅的唱法,使人的气机产生共鸣,对气脉可以起到通畅的作用。还有西藏的喇嘛每天要诵经,诵经有诵经的方式,大家可以听一些录音带,非常浑厚而且底气十足的,这样长期的诵和唱可以使人的气机气脉通畅,不失为一种养生的妙法。

现在看一下我们生活在城里的人,除了去KTV唱歌外,还有多少时间可以通过声音抒发感情?而且现在的歌曲很有问题,《乐记》:“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就是说通过一个时代唱的歌奏的乐就可以体会出这个时代的特点。我们现在唱的歌一般都是快节奏的,并且很不稳重,不是撕心裂肺就是无病呻吟,这种歌称为邪歌,不是雅乐,是郑声。就是淫意之歌或者是暴力之歌,这种歌直接带动人身不正之气的发展和侵蚀气机和肉体,虽然有时会起到发泄的作用,但是潜移默化会影响人的气场。所以说如果可能唱一些流传下来的民歌或者开广稳重的宫商角徵羽中的宫音,就是庄重的歌,可能初期不太协调,但久而久之,正气养足了就会产生共鸣了。治疗肝硬化还可以听鼓音,就是一面大鼓,很多人在那敲,产生的鼓音是角音,蒸腾怒发之音,这种音可以调畅气机,对鼓荡肝中被遏制的郁滞之气是非常有作用的。所以说无物不是药,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药,只要明白了道理,不仅是有形的可以治病,无形的也可以治病。

我想再强调一下,人的意志对战胜疾病是有重大作用的。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说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而不是生病死的,这个观点还是比较赞同的。很多癌症患者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几乎就精神绝望或崩溃了,这样气机无所统,全都乱了,没有领导了,领导吓死了,气机全都乱了。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不行了,所有的气机没有头了会是什么状态?一定是四散奔逃,或者是乱作一团,该供应的供应不上,该调配的调配不了,气该上的不上,该下的不下,气机全都逆乱了,白天精神不好,晚上睡不着觉,即便不得癌症,生活质量能高吗?现在很多人得了癌症之后都说自己能面对,其实有几个人能真正面对能放得开呢?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这种压力足以把人压垮,这里就不举太多例子来说明癌症是吓死的了。

还有一点,癌症是被治死的。就说肿瘤吧,在身体里长,不碰它,神志安定,肿瘤有一个自我生长的过程,可能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八年,如果气机尚可的话,肿瘤可能会和人体共生,比如很多人一辈子带一个瘤子都是存在的。所谓的扩散或者良性恶性只是以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可以说大部分瘤子都不会是疯狂扩散的,疯狂扩散有两点原因:第一,神无主,气血自己衰败,像两军对垒,自失阵脚别人才会冲过来;第二,自己乱了方寸后假以外力,使气血更衰,更乱。比如化疗,其实化疗的本质就是正邪一起杀,因为不会是只杀癌细胞,不杀正常细胞,这几乎不可能。哪里有贼那就要和附近的人群一起杀掉,这样杀来杀去,这样就导致气血迅速衰弱。癌细胞也是正常细胞化出来的,不会凭空生一个癌细胞,在正气弱的时候会让更多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杀灭正常细胞的程度要远比癌细胞多,或者在放化疗攻杀过程中正气很难跑赢邪气,在西方已经基本否定了放化疗的实际作用,所以说这种对抗的治法是非常愚蠢的治法,对方变成了贼一定要把它干掉而不采用感化的办法,对整个人身的杀戮可以说是从手术开始的。比如得了胃癌,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切除,全切,得了肠癌切肠子,得了肝癌切肝,诸如此类,这样切来切去人就所剩无几了。如果不学会转化之法,在这种对抗性治疗过程中人的生机是非常脆弱的。慢性病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的,因为疾病的治疗不是那么容易,但只要找对了方法也不是不可治的。

下面说第二点,慢性病的治疗方法。一定要找对方法,万变不离其宗,疾病可以百变,但规律只有一个,规律就是气机的规律,气道的规律。从哪方面来看呢?从自然万象来揣摩这个规律,因为初期我们不具备自我观察气机的能力,可以通过对万象规律的观察来体会自身气机的特点。有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经》),“法像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周易》)分别出自不同的经典,“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说春夏要养生气,秋冬要养收藏之气,前面讲过,有生就有死,有长就有收,春夏长庄稼,秋冬收庄稼和藏庄稼。人生气机莫不如此,人有生就有长,有长就有收,有收就有藏,人的所有的气机都是在不断的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有生就有死,每天不断的都有细胞死去,也不断的有新的细胞的生长。大家一定要建立“万物有灵,万物有感”的观点,因为人作为生命的聚合体,是由无数的小生命组成的,而体现在人的自我感受方面。因为有无数的组织细胞共同构建了一个生命体,不要自私的认为自己就是自己的思想在做主,只是暂时假以这个思想来支配这个身体。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中国有中国魂,可以理解整个中国大地有一个形体,有一个中国魂,中国魂在哪呢?就是所有的人共同感化出来的一个中国魂,中国魂没有具体的地点也没有具体的人,不能说是北方人也不能说是南方人,也不能界定在哪,但知道是有的。同样人身也一样,思维和感受都存在于哪?不能说存在于脑子中,也不能说存在于心中,《黄帝内经》已经说过“脾主意,肾主志,肝主魂,肺主魄,心主神”这是五神,但不能绝对的说心是主神的,是所有共建了自我的感受,中国魂、民族魂也一样,或者说家乡、族群也一样。

还有一点,不是整个形成一个肉体就是一个个体。比如蚂蚁,完全可以理解蚂蚁是一个松散的整体,只不过每个细胞外化成每一个蚂蚁。把蚂蚁洞的所有蚂蚁比喻成一个蚂蚁这样就能理解了。形其实不是最根本的标准,而是一定要抓住气机和神主。蚂蚁之间怎么交流,如何知道敌我,信息如何传递呢?如果从气机来理解就很简单,就是一个气场,所有蚂蚁都笼罩在这个气场当中互相交流工作。人也一样,细胞和细胞之间也是在一个大的气场当中互相交流,每一个细胞都是自己的细胞,把自己的意志灌输到每一个细胞中。国家也一样,把国家的意志灌输到每一个个体怎么灌输的呢?就是通过感应而灌输的,每天所见所感所知都是在大的氛围中形成的,最终凝聚成自我,其实每一个小的自我就是国家自我的缩影。人也一样,人的意志会灌输到每一个细胞,当人昏聩的时候每一个细胞都开始昏聩,也就是神在人身中起着决定作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在说养护生机的方式,春夏万物繁茂生长,所有生物都是欣欣向荣的带来了生的过程,秋冬天气寒冷万物肃杀,秋天带来了果实累累,冬天把所有事物闭藏,这样形成了一个环路,人身也如此。

现在由于四时不调的病很多,举几个例子:第一,冬不藏精,夏必病温。很多人到了冬天不知道收摄调养,还是不断得工作挣钱,或者感情宣泄,这样就像人晚上不睡觉一样,不知道休复(休息和恢复),冬天积攒的气血积粮就不足,没有足够的行粮去应对明年的征程,导致春天生长之气不足,人往往体质就开始下降。“病温”就是发一些发热类的疾病,我们所说的直接就是外感,因为冬天攒的东西不够,夏天又要去做事,就导致机能衰弱,机能衰弱之后就容易遭受外界环境的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蚀,就容易得一些感冒发烧类的疾病。这样的病现在很多,比如冬天暖器烧得很热,使人精气不藏,冬天在屋子里当夏天过,盖个毛巾被就过冬了,感觉不到寒冷,很多虫子也杀不死。人也一样,不能很好闭藏就像晚上不能很好睡觉一样,开着灯,神识也不安宁,也就是说冬天没有储备好,夏天就容易得一些免疫系统的疾病。所以说人一定要注重冬天,冬天就像死亡一样,就像休息一样,所有的不利都是有利的转化,所以前面讲不要一味的执著于生,畏惧于死,这是一个豁达的人需要面对的,劳逸结合吧!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一也没有绝对的二。有人说应该怎么办,只能是相互结合,白天工作晚上睡觉,不能颠倒。这就是护养身体的关键,就是顺从自然的规律,使我们自身的规律与自然的规律保持一致,也就是与环境相协调。春夏应该干什么事,就是应该干恢复生机,建立使自己身体外化的事情,秋冬就要收摄回来,形成一个循环,如此而已。白天晚上也一样,白天工作晚上要休息,不可能颠倒。

这里多说几点,比如早起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不能和整个大环境相协调,那么他的气场会很弱,比如现在很多城里人不能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那就是违背了整个大环境的气场。比如太阳早晨从东方蓬勃升起,带动万物生机复苏,这时候要顺着这个潮流,主动的使自己的生机顺着太阳的生机一起发越。所谓“强攻不如顺势”“借力打力”顺势非常关键,涨潮的时候顺着涨潮走,落潮的时候顺着落潮走,涨涨落落,都能和潮涨潮汐相一致,这样做事会非常有效果。早晨太阳蓬勃升起带动万物的生机,但现在有一种论调,早晨二氧化碳多不适合晨练,不建议老人们早早起来呼吸林子里的二氧化碳,对身体不好。这话真蒙蔽了很多人,的确草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自然而然要产生比白天还多的二氧化碳,积攒在早晨,这话不假。但是二氧化碳浓郁的时候蓬勃的生气从其间升起,一定要抓住整个的气机的方向而不能抓住现状。不要看到当下,多少贫屋出公卿啊,不要因为出在贫苦人家庭就小瞧他,往往是贫户家庭能锻炼出意志品质非常坚强的人来,所以不要看当下要看发展。当下二氧化碳多但整个的气机蓬勃向上,带动整个的肝气条达,所以必须早晨晨练。早晨小鸟鸣叫,天空上气象万千,阳光洒在林间,大地之气开始向上蒸腾,所有这些都是欣欣向荣的,怎么能以一个二氧化碳多来以偏概全呢?人的吐故纳新并不是一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是一个生机与浊气的交换,如果这样的话那所有人呼吸氧气和二氧化碳就可以了,其他都不用吸了,就像喝水就喝纯净水不顾及里面的微量元素了,如果只喝纯净水那身体越喝越糟。一瓶水是一个复合性物质,是由环境长期浸润而形成了水气,这种水气是由水和其他物质融合而成。就像上次讲的一个茶杯(经常喝茶)是由三种气组成的:茶杯之气,茶之气和人身之气,水也一样,水的组成分几种:第一,水分子;第二,水所经过的山川之气;第三,流动起来的流动之气,这就是为何治病要千里之水,这水行了千里了,想想看这会是一种什么势态?和饮普通的水或水坑之水截然不一样,因为是行千里路所以就有千里的气态,所以如果从气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可以避开从形上考虑问题的局限。

有句话说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非常有哲理,而且对阴阳辨证辨的非常好,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不可能既富贵又长生,也没有多少人既苦难又短命,可以说在某一个阶段是这样的,但从整体来说确实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什么这样讲呢?忧患就是不好,人在忧患的时候往往向往好,这就是希望,人有希望才能生存,没有希望,没有奔头就相当于绝望,如果绝望了那也就没有什么生存的意义了。就像前面的说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是忧患,生机向上是希望,这样来理解那说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就很可笑了,人不可能只是简单的物质交换,吃多少拉多少,那还是不是一个人了?现在的广告讲一定要补这个那个,这都是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如果大家稍微深入的了解下(不管是从气道还是其他哲理),很快就可以把这些所谓的邪念看清。人的生命是非常微妙和神奇的,不是说缺什么多什么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整个生机的流转运畅与天地是同理的,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担心少什么而担心在整个的体系内形成了不均匀,这是最可怕的,这句话非常正确。回头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什么“死于安乐”呢?因为安乐就要放纵了,而且安乐代表生活状态等各方面非常好,而人要有希望才能活,没有希望就得死,再往上追求那追求什么,可能就冒了,这一冒就马上接触到了死亡。“祸莫大于纵欲”,如果人过度纵欲,不仅是房事之欲,而是整个的外在的声色犬马,如果把所有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因,六贼)当成主人去放纵那就会迅速消耗体内的精华,一下子人就被掏空,掏空后气机不再,气团不再,只是一个行尸了。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非常有哲学道理的。也就是说在生活中不要因为忧患而产生过多的烦恼,忧患主要是代表逆境,不顺,应该从不顺中看出大顺,所谓的大顺就是有生机。不要因为安乐就忘乎所以而要看到安乐背后的危险。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安全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存在的时候不要忘记死亡,这都是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一些教诲,这样再去面对市面上的很多观点就感觉它们滑稽可笑了。

有人说听着好像是在讲人生的哲理,不像是中医。为什么这样来讲呢?主要原因就是把中医融入到道理之中。中医就像海水中的一瓢饮,如果只取一瓢饮那就不会见到整个的大海,一瓢饮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整体下手才能学好中医。前面说过不是有一方一药就可以当医生的。还有一点,如果想治好病需要知道舍的道理。刚才的朋友说了一些,人只有在一种寡欲的状态下才有可能有一个充足的气机。因为人的一生这个整个的气机可以说是一个能量团,能量团终究都要散失掉的,只不过散失的大和小,快和慢,只有使散失的缓慢而持久,气机才能一直的保持充沛而慢慢的衰老,反之,气机耗散的过快,气机衰弱的就更快。人身的气机就像一节干电池一样,用完拉倒,用得越快耗散的电量就越多,电池越容易没有电,西医也说心脏跳动次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任何东西都要珍惜,珍惜所有的东西不如珍惜生命,珍惜身体。

所谓“舍”和“得”之间什么关系,回到健康来考虑。比如一个人想得到一个东西或一个成就,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耗散自己的精气和神思去完成这件事情。很多人写完书或者做了一个作品就去世了,或者大病一场,可想神思的耗用有多么厉害。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不断地去处理一件事情必然导致神思的耗散,神思的耗散带动气血的耗亡,当强挺着做完事情松懈下来之后,很多病会接踵而至。比如某一个人做一个项目,在此过程中由于非常紧张劳碌,当项目完了之后身体一下垮了住院了,这就说明用心之专会导致严重后果。比如某些人做一件事呕心沥血(古人的某些用词非常讲究),“呕心”心藏神,把自己的心神呕耗出来,使自己的气血津液整个的吐出来,最终使自己的神气精华外化出来形成了作品和事业。这样是得到了自己在世间的成就,但同时也挖空了所有的气血和生命。何谓得何谓失呢,得到了别人可以看到的东西,同时失去了本身的气血和精气。反过来说,如果可以适度的在世间做事,并且能够保养气血津液,使其不是很急剧的向外耗散,那么又何是得何是失呢?可以看到,失去的可能是很多成就,但得到了健康的身体。

有人问得到了健康的身体但没有做事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得过大病小病,只要得过大病的人都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这团气机不健旺可以说什么事情都谈不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养生,比如搞IT、贸易的在一段时间内顽强的做事,过度的消耗就相当于过劳死吧,不知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做做休休这样才能持久。像长跑一样上来就是百米冲刺的速度,后果会是什么样?如果匀速跑可以跑完全程并且速度不慢,如果上来就加速跑后果很难想象。同样我们的人生是从我们可以自己作主到死去,长达五六十年、六七十年这么一个长的时间,希望我们做匀速跑不要做加速跑。有人说老了不行,三四十岁如果不能风风光光,那五六十岁还有什么用,想干什么也干不了,这话是不对的。只要认真保养身体,从现在做起,比如从二三十岁、三四十岁做起,那么身体在去世前一两年都会是非常康健的,如果这样的保精全神那么可以工作一辈子。山区的很多老头老太太活到百岁还在地里干活,而且不比青年人差,这就说明一个道理,他们失去了花花绿绿的世界,但得到了健旺的身体和一生的安康。但我们是不是提倡把自己封闭在山区做那些事情呢?当然也不提倡,因为人还要明理,他们可能只是昏昏蒙蒙的拥有健康而并不是了解很多道理并自觉地去实现。所以说既能明理又能实践而为之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只是知道道理但是不愿去做,与其这样不如不知道道理而暗暗的符合规律去做更好。

现在随着社会的加速首先要学会自保,自保就是保我们这团气机,使此团气机健旺不衰,不能过度耗散,过度耗散得不偿失。有人说为什么会不愿意做,很简单!因为外在的物欲的享受确实会给人带来快乐,比如花钱的享受,声色的享受,包括女色的享受,毒品的享受,赌博的诱惑,这些都会使人暂时昏迷心志,做出一些傻事,所以说不愿意,这是一方面。二是人的惯性一直是由内到外的,想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做,不做不行,父母说也不听,做了之后才知道这事不能做。很多人都是这样,老一辈传下来的一些观点孩子不听,孩子做了知道不行了很多时候已经晚了,木已成舟了。这是一个悲哀,但也不能说完全是一个悲哀,如果没有自己的亲自体验又怎么知道这事情不好呢?讲个小笑话,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见到一个女的,对小和尚说女的是老虎,老虎吃人,以后不要接触,后来老和尚问小和尚都想些什么,小和尚说想老虎。如果想不通强行去遏制这不是治本之法,比如做一件事情一定是父母不让做却一定要做,现在很多小孩都喜欢玩网络游戏,止是止不住的,既然已经开了闸门那几乎是止不住的。

大禹治水和鲧治水的区别,既然已经发现了,那就要让他清楚明白的认识而不能强行阻断。也就是说人身整个气机是要由内向外发越的,发越之后发现发越有问题才能向里回收,天然纯粹的向内回收不发越的人少之又少,那个属天成。所以治病有“从治”,“逆治”,有顺着它治和强行逆着它治的,《内经》说不治杲杲热,不治蓬蓬汗,就是说热的都发烫了,里面气机都沸腾了,这时候不要强行的用寒药去阻断它,这个导致的后果就像是在一炉热碳当中浇下冷水,会炸塘的,水火激荡人身是受不了的。“蓬蓬汗”就是汗不断的汩汩的出来,气机像气浪一样往外滚。就是说在邪气刚盛的时候不要硬来,不要强行阻断邪势。洪水泛滥了不要强堵,要顺势而导之,让它衰弱下来之后再收而治之。疾病上有阴阳格拒,阴寒至盛格拒阳气,吃热药就格拒出去了,只能是热药冷服,慢慢的化之,或者使寒邪渐渐的向外散开,散开之后寒邪的单位面积减少,然后再分而治之。所有这些都是工作生活上的道理,整个自然的道理都可以运用到人身上,人身的道理就是《内经》上的学问。还有希望大家不要局限于中医上的学习,因为中医上的所有理论都是根植于对气的层次或神的层次的把握,才有丰沛饱满的经验用于治病。不然病万变而不见其宗,在人体里胡乱的搞往往导致不测的结果。

时间好像到了,最后说一下,医生也好,病人也好,整个的治病都是跟自己在战斗。医生应当告诉病人要自己战胜疾病,并不是假以外力就能完全解决的,很多病人愿意吃药,不给他开药病人心里还不安,这种情况下可以给他开药,但同时要告诉他如何将养,开的药可以是安慰剂也可以是不痛不痒的方剂,比如四君子、四物、逍遥啊,这些方子吃不坏人,对人体还有拨乱反正的作用,比如他觉得肾不好就可以给他开金匮肾气,同时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其实金匮肾气治病吗?不是说不治病,但很多病不是金匮肾气可以解决的,如果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可以告诉他调生活方式;如果是物欲太盛,忙于奔走生意场,官场上,建议大家不要去治或者给以安慰就可以了。因为这些人的心力太强,完全迷失了,一般是纠不回来的;如果是缺乏锻炼,过于安逸了,天天窝在那,气机不畅都不动了,远远望气都呆在那了,就让他去户外运动,跑步啊健身,同时还要辅以方剂,不然的话他不信你,现在很多人不相信不吃药可以治好病,就可以给他开药,同时告诉他需要怎么锻炼,一天一个两个小时才能促进药物的吸收,这样告诉病人他就乐于接受,而且经常的调下方。其实吃药不是主要目的,锻炼身体是主要目的,身体锻炼刚强了,很多病自然而愈,还有养生是一辈子的事情。大家很多事情看开之后,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正确的起居,一辈子照此而行,就可以有一个好的身体。所以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孔子四绝)”,不要固执于某一件事情也不要总想着自我。还有“勿必”,不要强调一定要怎么样,比如一定要争第一,一定要拿到年终奖,这都是耗伤气血精力的方式,不建议大家采用。

今天讲养生只是大概捋了一下,这次就是顺着上次说的几条说下来,中间也有一些错乱,没有形成体系。不过大致的几点还是希望大家注意:第一,疾病的养生、治病也好靠自己不靠他人,作为医生首先要有个好的身体;第二,治病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虎狼大夫上来就开汗、吐、下三方,这对现在的很多慢性病是完全不适用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肿瘤也好,寒积热证也好,不是三五剂药下去冰冻三尺的冰就能溶化掉,要慢慢的消。像很多老中医开方子剂量也小了,药味也平和了,这是在长期的摸索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小剂频服不断地消导,但是药要对证;第三,养生和治病是一辈子的,病和命(尤其现在很多慢性病)是相伴相生的,可能一辈子都跟这个病做伴;第四,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根据四时阴阳整个自然规律的变化去不断地从中总结道理。气道初期大家是看不到的,只有通过外在的观察和了解才能体会到气道是真实存在不虚,是真真实实有这个东西,以后随着大家的自我感受越来越深入可以切身的体会到,而不是脑子想像。最后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外得则内失,内得则外失,内得外得不能两立,同样内失和外失也不能两立,不可能同时存在。也就是当官者其病不好治,谋财者其病不好治,好得而恶失之人其病不好治。

还有,所有人的气机都是活活泼泼的,是深奥而广大的,希望大家喜欢气道中医并且可以进一步了解,可以使人摆脱的形质的束缚而达到精神的愉悦。

有一个朋友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讲一下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韵?其实就代表气机在声音角度的几个状态,可以这样来理解:从沉闷而振奋向上,就像低音炮一样的鼓音是角音的代表,就像肝气一样;商音正好相反,击鼓而进,鸣金而收兵,击鼓就是角音,金属声音,罄的声音就是商音;宫音很浑厚,是所有声音的综合;徵音和羽音就是一个火音,一个水音,具体怎么体现,如果从五行、气机的观点出发,徵音就是完全开放的声音,应该属于高音段吧!羽音就是下面的,气很低沉,五音就是代表五种气机的状态。

关于慢性肝炎是不是从病毒性肝炎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导致以后的肝硬化及其他病变我还是持保留态度的。从气道中医来讲,肝性的疾病基本可以说是气机上的疾病,肝气主升主调达嘛!现在所说的肝炎从化验来讲小三阳、大三阳或其他一些生化指标不能作为判断肝病气机的依据。这里不想用肝病这个病名来界定肝病不调或作为肝性疾病的代表,比如慢性肝炎,从症状上分析,有腹胀、腹泻、痞满痞闷、食欲不振、纳呆、肝区疼痛,或者是肝区不适,心下不适,如果有这些症状,可以界定为肝上的问题或者是肝脾、肝胃的问题。肝炎是西医的病名,西医认为肝上有炎症叫肝炎,肺上有炎症叫肺炎,心上有炎症叫心肌炎,肠上有炎症叫肠炎,脑子有问题叫大脑炎,皮肤有问题是皮炎,如果用此种思维方式来理解事物的话那么只是给疾病定义为一种学名。如果病人来说他皮肤上有问题,医生说是皮炎,那么就很可笑,如果按这种界定方式就可以告诉病人有什么病自己就可以马上断定出来,皮肤上有问题就叫皮炎,其他炎是通过生化指标来检验到里面有炎症才来起这个名字,从传统中医上来讲就有失辨证,和气道中医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希望大家不要局限在大三阳、小三阳这种肝炎的叫法和用这种病名来理解疾病,这是第一。第二,很多肝炎表现出的症状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最重要的是肝脾上的问题。很多人没有症状而有一些肝炎的指标,类似的疾病不能称其为疾病,因为没有症状,身心又是愉悦的,身体是健康的,有些是有病毒或者带菌但不能称其为病菌,也就是对病人的界定是化验指标说了算还是病人的自我感觉和长期反应说了算,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健康还是不健康,只是有腹部不适或神经性官能症,但怎么检查都检查不出问题,那么这个病人到底有没有问题?肝炎必须见病才能辨证,如果仅说肝炎那么无从说起,比如说是一个脾虚型肝炎还是肝气横逆导致肠胃不适的肝炎,如果不从气道的角度来讲问题那么就很难认识清楚本质。

今天就讲到这吧,下次讲《难经》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1: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课 20071204-《难经》十四难到十六难

由紫蔓菁整理

这次还是续讲《难经》,中间可能会串讲一些和《难经》关系不是很重要但和气道关系很重要的知识。可能有些朋友没有听过气道中医,所谓气道中医就是从气道的角度来讲中医,如果没有接触过的可能觉得别开生面或者和传统的,起码和教科书上所讲的有很大差异。但是整个的气道中医是一脉传承下来的,里面有很多精深的道理。整个气道中医奉行“气行而天下之理得焉”的原则,就是用简单的道理来理解繁复的表面现象,让大家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师从。既然来解释《难经》,希望中间掺杂更多的气道中医的理解。

上次讲到了第十三难,今天从第十四难开始讲起。我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让大家可以通过我的讲课多少了解一些。有人问怎么才能学好中医。这里多说两句,中医是祖国的瑰宝,是中国东方文明的一个体现,所以说学好中医必须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里面精髓的思想,如果单纯学中医的话可能眼界要窄很多,也不可能触类旁通。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如果把中医比作庐山,那希望大家跳出庐山来看中医,万事万理皆通嘛!我们并不只是在给别人看病的过程中才能学中医,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包括吃喝玩乐中希望大家都可以体会中医的道理。上次打过这样的比喻,就像鱼在水中一样水就是气道,因为人都在气道之中所以不识气道,就像鱼在水中不识水一样。通过给大家讲解气道中医让大家可以看到气道在我们周围是如何产生影响,我们又是如何沉潜在气道之中的,现在只是借中医或《难经》来解气道而不是单纯解《难经》,所以叫做串讲。

下面从十三难接着讲起,我尽量用一些通俗的话来解释《难经》这几千年来流传的枯燥的文字。

                                                              十四 难
十四难曰: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
损脉之为病奈何?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损之法奈何?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其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十四难论损、至之病症、治法。这一难争议较大,有些学者认为有些错简的地方,对某些条文就不多作解释,所谓“意尽则可”,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第一段说“损、至”,没有说太清楚,大家不用每句话都刨根问底问个明白,因为这书流传几千年肯定有错讹的地方。如果一个人把一部经包括《内经》、《伤寒》完好的解释下来,那么肯定不是有自己错误的地方就是有牵强附会的地方,因为如果错误的地方也解释的很完美的话肯定就是有问题了。但是经中的意思大部分还是保存下来了,只要知道意思,就可以完全脱离文字去理解背后的东西。李白说的“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对每一个章句都不断的抠认真的考证结果真正的意思不知道,而陷于了文字游戏当中就没有意思了。

这一段有问题,“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首先“至”与“不至”就不好解释,脉有损、至,这一段部没有涉及到气道的根本知识点,暂掠过。

“损脉之为病奈何?”什么是“损脉”呢?就是精血、气血伤了之后表现的不足之脉。“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这里一损、二损、三损、四损、五损,损的是程度的问题:刚开始怎么样,然后怎么样,再怎么样,越来越严重会怎么样。我们讲过人是一团气组成的,气也是由层次组成的,从浅入深,由上到下,从里到外。气道中医学得比较好或者有一定的体验的知道,最表层的气不是皮毛之气,而是皮毛以外的气,也就是脱离肉体而浮在人身的表面,是卫气外面的卫气,不是周身游行之气。这个气一般人是感觉不到的,但连过功的人一般都知道,护卫之表气嘛!人身体健壮,游离在身体之外的护卫之气就强而且厚,身体衰弱的人就薄。做个形象的比喻,就像地球一样,地球也有大气,地球就是肉体,大地就是我们的皮毛,皮毛之上有大气,大气从月球上瞅就是薄薄的一层,可以理解成是地球的卫气外的卫气。人身也有这么一层气,可以说是人身的大气层,但这个大气层需要很精微的感觉才能体会到。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把手贴到胸前或接触皮肤的时候就会有热感,就相当于周身的温度的辐射。其实气的表现层次很多,比如温度、光、磁场都是它的表现,这些都是有形界的,还有无形界的。我们统归所有的东西的综合态叫做气场,也可以叫做气团。薄薄的包围人的一身。《难经》没有讲,上来就是“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其实一损损的是外层的气,然后再损损皮毛,拿地球作比喻就是损了山林草木了。就像扁鹊见蔡桓公这个典故一样,首先损皮毛,邪气聚于皮毛的时候很微,可汗而解之。汗出当风了在外面,一出汗凉风一吹,邪气赶在皮毛上了,打个喷嚏就可以把邪气震出去。人为什么要打喷嚏呀?就是寒邪客于肺经的表面或者客于体表,使人肺气不宣,用喷嚏的方式发宣肺气,使微在于表的寒邪得以解除,嚏而邪去了。如果嚏而不去又不注意将养那么邪气就慢慢的由表及里,一层层的深入,首先就干于血脉,慢慢的就往里博了,先博络脉,络脉满了就往里面汇,汇到经脉。首先是克在脉外,比如腰脊、肩膀为寒邪所吹,觉得麻痹就是沿脉经往里走:客于脉外,客于脉中,先是络脉,再往里走经脉,然后大经脉,一直进去就进脏腑了,这是一条路线。

“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损脉和损肌肉差不了多少,只是皮毛主肺,肺在表嘛!然后是心,然后是肉,然后是脾,这样来走,所以是先损皮毛,再损血脉,再损肌肉。肌肉也是这样,先说外邪,邪气没有客在脉外而是客在肌肉上使肌肉麻木,像很多真中风,中了风寒湿邪了,肌肉麻木很不舒服,导致“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这里是从邪气损、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个层次,有时候说得是外邪,有时候是内邪,混合着来说,这里说的主要是内邪,比如劳伤过度,使力过度,伤了脾了,脾主肌肉嘛!肌肉也受到损伤了,所以导致“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这肯定是伤了脾了。这里的肌肉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肌肉,就是能伸展的,和下面的筋是相对应的。

“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古人所说的筋和肌肉和今人所说的筋和肌肉是不一样的。负责屈伸和运动的叫做筋,现代人叫肌肉,古人把能够充身,充实身体的叫做肌肉。不是纤维弹性很好的这种肌肉。从外邪和内邪两个角度来讲,外邪往里攻,随着层次越来越深,先是皮毛、血脉、肌肉这些在表和在中间的,再往里攻就攻的很深了,就攻到筋上了,筋是藏的很深的,导致筋上出了很多问题,“筋缓不能自收持”,这是从外邪角度来考虑的。前面“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有可能还是从内邪角度来考虑的,总之是综合来说人身之邪是怎样由表及里慢慢的侵蚀人的身体。

“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骨当然更深入了,人能够站立确定为人形都是靠骨骼的,骨就是最深层次的。下面看一下整个气团,就是由表而及里慢慢的用损脉来一层层的展开,疾病是如何一层层来侵蚀人的身体的,先是表皮之气侵入了皮毛,再是中间的血脉和肌肉之气(大家以后在后面加一个气字,有利于理解气道中医的内涵),然后邪气再向里侵蚀损了筋了,最终损了骨了,筋和骨都是深层次的气的代表。损了骨了,“骨痿不能起于床”,“痿” 是痿弱不举,功能丧失了,人下不了地了。

“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邪气从外搏里一层层深入到骨髓的,已经深入到里面了,人已经不行了要死了。“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病邪从外面攻,最后表皮的东西也被侵蚀了就死了,不可能说上来攻表皮人就死了。经文上的东西大家不要过于死板的来解释,只要能够一气贯通就可以,读一篇文章,看经典著作都要一气贯之,从始至终,不能说这一段以这种方法来解释,那一段用那种方法来解释,随文演绎讲来讲去都是割裂的,串不到一起去,这就不是一个整体,也就不符合气道的道理。不管是解释《难经》、《本草》、《伤寒》、《金匮要略》以及其他经典都以一个道理从上到下来解释,解释不通的就是两方面,第一,反思理论有没有问题;第二,如果理论站得住脚那就考虑是不是文字有问题,双方面来着眼,不可能完全附着于文字上的东西。我们不能说文字不高明,但古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同时几千年的传承也可能出现问题,有可能抄来抄去就抄错了,所以一气以贯之嘛!文字是形,里面的意是气,只要知道了意就得了气,不要着于文字而只是守形,这是读经的方式方法。

下一段“脉有一呼再至……”到文章结束就不多作解释了。这里说一下,学中医尤其学气道中医不仅是在临床读书或者思考的时候布一个气场,就相当于做一个化学实验室一样,场布了之后就去里面静意思维去,是怎么动怎么来怎么去的,这样对大家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讲十五难,四时之脉以胃气为本,这一块可讲的东西很多,也是树立气团内部循行规律的文字体现。

                                                               十五 难
十五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如有变奈何?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玕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秋脉毛,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下面答一下疑,有人问“气道中医和传统中医有什么不同吗?”原先几讲说过,这里稍微重复下。中医的特点是什么?有人说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施治,三因治宜,四诊合参,有经络,有中药,是天然的,这些东西从气道中医角度来讲都不是中医的本质,因为西医也有整体论治,也是辨证,也不可能完全是辨病,摸一下肚子痛绝对不会说是觉得完全是头上的问题,也会去辨证同时有了辨病的体系,难道化验不是症状的反映吗?西医也在整体施治,也是科学的,这些都不能作为中医的根本特点而存在。气道中医认为中医的根本特点是发现了气这个层次,前面讲过任何事物都分三个层次:形的层次就是我们的肉体,物质;气的层次是中间的;上面的层次是神的层次,也可以理解为精神的层次。精神的层次和物质的层次或者说神的层次和形的层次中间夹了一个气的层次,中医就是发现了这个层次才得以写出这么多的经书并且能有那么好的临床。前几讲讲过气道中医的八个特点,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有机会再和大家详细说这个事情。

“十五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然后下面解释什么是弦、钩、毛、石,而且用四时来说。这个强调过很多回。一团气根据四时而运转不休,就像四时有春夏秋冬,人的气也有春夏秋冬。春天整个气团开张向上,夏天整个气团蓬勃旺盛,秋天整个气团收敛聚集成形,到了冬天所有气沉潜闭藏,这是真个的一个循环。人早晨起来开始户外运动,精神百倍的上班工作学习;到了中午或者上午人的情绪高涨,投入到工作学习当中,把精华不断地外放;到了晚上或者下午人开始想一些回家的事或者开始收功,并不再急于冒进;到了晚上天黑了,人气收敛开始上床睡觉了,这就是整个气团运动的过程。

气团是这样,脉也是这样。以前说过,脉象就是气象。一个人就是一个大气团,大气球,就是它的整体形象。因为脉有波动嘛!所以能对整个的气团能够体会得更好,在动当中能够更好地把握。

用刚才说的道理来理解四时之脉,弦脉、钩脉、毛脉、石脉,其实说的就是气团在四季的状态。这里在《内经》上也都说得很清楚。什么是弦脉?很多人摸弦脉摸得不是很准,病上的弦脉和实际的弦脉,平脉的弦脉。“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这里说的小苗到春天春风一吹拂从草里面起来,或者是树还没有发芽将要发芽,枝叶开始调达舒畅,生机向外展开舒布的一种状态。“濡弱而长”,为什么“濡弱”呢?生机刚开始起来很弱小,生机要很流畅,下面的营养要不断往外滋养这就是“濡”,不“濡”不“弱”没法生长起来,很坚硬的没法破壳,小苗都很濡弱的,不断地往上顶,慢慢慢慢的小苗往上长,这叫做“弦”。摸脉的时候手循长竿之末稍,一摸稍微有一点韧性而又很软弱很柔弱,这叫做“弦脉”。如果循长竿,噔噔噔像琴弦,就是病脉的弦脉,就过了。就像早晨刚起来,气血慢慢的开始苏醒,春天春风一吹,小苗慢慢的开始从地里发芽往外伸展,蜿蜒着往外伸展这叫“濡弱而长,故曰弦”。这里也可以看作是对抽象的气团的理解,古人都是从气道的角度来解释,如果不太清楚的话那么很难把经典解释出来。书写的汗牛充栋啊,太多了,解释《难经》的书也太多了,一厚本一厚本的大家读的头发白了可能也还不理解,但如果从气道的角度出发就很好理解。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什么叫“钩”呢?就是夏天了,万物华实了,所有的气都舒展开来了,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温煦开始繁茂的生长。“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皆下曲如钩”就是都长开了舒布了都向下垂了,这叫做钩脉。但是这里并没有解释“钩脉”的本意,只打了这么一个比喻。其实什么是“钩脉”呢?就是盛大的劲还在的时候还往外出,然后有一个回环的劲,手一搭脉,很充实的跳了一下,然后又收了一下,啪!有一个回钩的过程,不是嗒嗒打出去,而是脉要去的时候有一个回象,缓和这个回象就像“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这个状态,这是一个事物。事物也是一个气象,我们讲过事和物都是一个气团。事物从开始到结束整个都是气,像钩子一样,来而盛去而缓,“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就是这个意思。“其脉之来疾去迟”其实是“其脉之来盛疾去缓迟”,必须从气道的角度来解释什么叫做钩脉,就是嗒收了一下,这叫做钩脉。就是物盛大滑实,像夏天一样万物翻鲜。

下面接着看,“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到了秋天,万物肃杀,该结的果结了,所做的事做了,下午一天的事快结束了,要收拾行囊准备回家了。“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这话就有语病了,“其枝独在”怎么还“若毫毛也”,如果叶子都落下去了只有枝头在上面,那肯定不是“轻虚以浮”的状态,作者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没有表达清楚。“毛”脉是对的,但比喻是不对的。可以这样来理解:到了秋天了,整个气团往外拱的劲小了,开始往下沉往下落,但是这时候最外面的一层气还在,没有整个气团的鼓动作为支撑就表现为就是虚着浮在外面。就像一个军队一样,往回收了,但是外面的哨所还支着呢,但哨所没有多少兵了就虚了,但是还在外面就浮了,这叫做“轻虚以浮”,可以理解大部分枝叶皆落而小部分枝叶存在于外,“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这样来理解毛脉,其实就是(肺脉的)所说的浮脉,浮在表,浅浅的一层。什么叫“毛”呢?就是羽毛一摸的感觉,搭手即有,但很微弱。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就是说秋天结束了,到了冬天了,所有的枝叶都落下去了,万物的精华都往根上走了,树木都藏在里面了,人都呆在屋里不愿出去,蛇也都冬眠。“冬眠”是什么意思呢?神都收回去了,像人要睡觉一样,都睡了,躺下了,人的精神魂魄都藏起来了,不用了。既然藏起来,都收紧了,就像“水凝如石”一样结结实实放在里面不动了。如果一定要感觉他的脉,手就要使劲往里抠,就能感觉里面有微弱的动气存在。就像鱼潜渊中一样,狠狠瞅水里面似有动物在那动来动去,到了冬天很多鱼活动能力都减弱了,藏在水很深的地方,还在那稍微动一下。“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 沉濡而滑”就是动气在里面很沉,用“濡滑”来比喻还不是很恰当,这里说的实就是结结实实在里面,但还有生机,用“濡”和“滑”来比喻里面有生机,要是完全像石头一样硬,那么就是死脉。所以沉在里面像石头一样结实,又有濡滑的生机存在这叫做平脉之“石”,正经脉。

这样就能很好的理解什么叫“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如果用其它道理来解释就很难把这种状态很完美的展示出来。其实不管《难经》是谁写的,作者对这一块还是很有感受的,基本是从气道的角度来讲脉气的特点。

早上的脉,中午的脉,下午晚上的脉也是这种体现,只不过很微弱,如果不加以深刻的体验就很难体会到。

刚才讲的都是平脉,下面开始讲病脉,讲太过和不及,这一大段大家可以按上面的意思去理解,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道理都是一样的。“太过”就是这股气太盛了,“弦脉:太盛了就会像什么样子,还是像”循长竿一样,急而劲益强”,“不及”又会怎么样,下面所有的脉都是这样从气道来解释的。把春夏秋冬四时脉的太过和不及掠过,用上面的道理来解释就可以了。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这里就不用太罗嗦了,学过中医的都知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就是一个和事佬,四时之气的综合体现就在脾胃,也叫做黄婆,就是做媒的,如果没有这个媒人,那四时之气是不能相交通的,不能说金木水火各立四极,谁也不交流谁也不通,虽然能够左右相通,挨着能通,但四极对待相交通都是靠脾土,也就是胃气,所以胃气是非常重要的。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这个多说两句,可以把脾气理解成甘草,药中都要加甘草,甘草是甜的,很甜,就是调和所有的药,不使味偏于一端,能够中和。酸中要带甜,辛中要带甜,咸中要带甜,苦中带甜,所有都是不伤正气,就是说做事不能偏激。比如说四种像,金形人,木形人,水形人,火形人,这几种形都要有土形人作为根基,如果没有土形人作为根基,那么气就会过于偏,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孔子讲中庸嘛!君子适中,就是在春天的时候有点土气加点春气,夏天有点土气加点夏气,秋天有点土气加点秋气,是这么一个适中。

“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说脾的含混之气衰弱了之后呈现的尖锐的气,不缓和的气。“雀啄”就是雀的嘴“喙”很硬,敲石的敲击之声很尖锐,里面没有缓和的成分,并不是雀啄脉时快时慢时大时小,主要是说雀啄下去的尖锐的气,如果完全是尖锐的气没有一点缓和含混的气在里面,那么就是脾气没了,和事佬没了。同样,“水之下漏”也一样,水从屋顶或者哪砸下来是怎么砸的呢?是啪!啪!没有回合,没有往回走的那种气,没有啪啊啪啊这股气,还有后面钩脉那股气也没有了,直接砸下来。也不是像所说的像水漏一会漏一会不漏,断断续续,也不是讲的这个道理。前面说了“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就是说平和的时候有脾胃之气的时候是不能够得到看到的,衰了之后,脾胃的缓和之气调和之气没了,就像雀之啄很硬,水之漏没有回头的感觉,啪啪啪啪一个点一个点的水滴砸下来,脾气就绝了。十五难就讲到这里吧!下面说一下十六难。

                                                                  十六 难
十六难曰: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
然:是其病,有内外证。
其病为之奈何?
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癃),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欠;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十六难主要是讲心肝脾肺肾各个脉各个病症的特点,大家串起来就很好理解了。“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就不多说了,这些都是一些套话,如果不通过实际例子无法理解。“然:是其病,有内外证。其病为之奈何?”肝脉怎么样,心脉,脾脉,肺脉,肾脉都病了怎么样,这里告诉大家各个不同的脉得的病在不同层面的表现为什么是各异的。这个就不用说了,面色从肝心脾肺肾是青赤黄白黑,五脏对五色嘛!面青相当于万物生长,青代表生命,赤夏天炎热干赤,黄是五色之中脾气缓和主黄,白是天下素白秋天肃杀天气清白,黑是动气藏在里万物皆黑,这样来串讲颜色,大家就知道五种气的状态是怎么应五种颜色了。

下面肝心脾肺肾应的是性情或者是变动,肝怒,心是笑的,脾是噫的,肺是嚏,肾脉是恐和欠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为什么肝病善怒,心病喜笑,脾病善噫,肺病喜嚏,肾病善恐和欠呢?这里面都是很深的道理,大家学《内经》好像是经文写出来了大家这样记就可以了,这就是不懂得条文,然后看病的时候全都扔到脑后了全都用不上了,太多了。《素问》开篇前十章这些根子的东西都是像表格一样罗列出来了,一个对一个,问为什么很少有人能正面回答的。还有大家看一些注经,医家也都是直接照《内经》来抄很少有发挥的,刚才看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他倒解释了一些。可以这样说,这些根子的地方如果大家一带而过的话那中医不可能学好,顶多是三流医。古人写这些理论,洋洋洒洒的罗列出来这些表格,五脏配五色、五音,配这个那个这都是有重要根据和理论指导的。

有人说“肝主气主升发,郁则覆其性故怒”,这一块大家一定要过这一关,如果这一块不仔细思考的话那都是浮在表面解释中医。我在这里讲倒不怕辛苦,大家听了之后要去理解感受,一定不要用传统的或教科书上的理论,因为也不能称其为一个哲学体系去套这些条文,如果学气道,在气团的基础上来理解。

下面讲一下“怒、喜、噫、嚏、欠”, 同时给大家看一些黄元御的关于性情方面的文字,下次做一个引子,相当于给大家出一道题吧!万物生长要升,郁则覆其性故怒,这个可以说已经进入门坎,已经迈进来了,郁是一个性情,性情也是一团气,以前讲了所有的事和物都是一团气,性情既然也是一团气,那以前讲了气道的八点原则,其中有一点气是可分的,那么性情也是可分的,分成几团,每团气有各自不同的代表,可以分成四时的性情和五行的性情,善怒是哪种性情呢?以前讲过气道的内部的运化的基本原则是升降开合,性情也有升降开合,性情之升就是发而向外发越就是怒气的代表,这里的“怒”不要完全理解为愤怒,大怒,可以说是一种生机之怒放,花的开放,植物的生长哪有愤怒的情况呢?所以说是很奋斗的,很有生意的向外开放叫怒放,这里说的善怒就是这种表现,当然表现在人不是怒放,也可以说是怒发冲冠,总之就是一种开合,宣泄生机的气向外挺出。如果应在病上就是病理上的愤怒,如果不应在病上而是正常生理上,肝主怒就理解是肝的生机想怒放开泄出来,生命的代表。有的人生了气了,和人吵架闹矛盾了必须发泄出来病才能好,不发泄出来郁在里面就郁出毛病了。很多抑郁症最终必须讲出来病才能好,讲的过程就是怒放的过程,就是一种宣泄的过程。怒而相争,怒字的心在下面,向上挺出,怒而相争,争出来,就是整个一个气团的生气从下而上努力奋斗而出,这叫“怒”。没有奋斗不努力气就起不来,很多忧郁的人由于气憋在下面不能怒后来连怒都不会怒了,气郁闭在下,太多这样的病人。抑郁症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由于生机被扼住了所导致的。

怒讲完了下面几个就好讲了,什么叫“笑”呢?很简单,就是万物和畅,喜悦于外,什么东西都生长起来了,夏天一到,阳光灿烂,所有东西都在外向外开,人是和畅欢笑,这叫笑,不是听个相声或是大笑,而是和畅的愉悦叫“笑”,这种笑叫做愉悦。如果是病脉,心中客邪喜笑不休逢人便笑这是病脉的笑,正常的心气之笑是和悦向外的笑,和乐之气。

同理,脾气善噫,就是不断的噫气,是很和缓的脾胃之气从胃中发出,从口而出。因为是脾胃,是很和缓的,不可能表现出怒来,也不可能表现出喜乐的笑,以变动的方式表现出噫气来。其实脾的正的性情是“歌”而不是“噫”,这里面是把气的变动表现在这了,这里搞串了,“噫”应该是与肝脉的“呼”相对应,就是嘴中发出的东西。下面讲的都是变动,比如嚏不是性情,但是心和肝都是讲的性情,这个应该是对照《内经》原文来理解气团的状态。下面嚏和欠也是相对于口腔内发出的一种什么,代表五脏之气时如何变动的,嚏当然好讲,就是肺中和利之气向外宣泄,震走表邪,这就是嚏,打喷嚏。欠之气是什么《黄带内经》上有明文,欠是打哈欠,哈欠就是人很困倦的时候阳气要往里收,人的精神要往外震,这时候阴阳气相引,使人不能决断哈欠使里面的气复出于表,而表现为一种相争的结果,所以人困倦的时候就通过打哈欠使自己能够挺住,为什么用“欠”来表示肾气呢?欠是来自很深层次的使人往里收引而自己又往外相争的一种内外之气相争的一种表现。作为肾脉之气和上面的笑、怒相对应是有些不合适的,包括噫和嚏都是这样,可以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讲《黄帝内经》上的关于性情这一块。

总之,这一块关于五脏配性情、颜色,包括配属所在的窍,外化的主肌肉,主筋,主脉都是从气道的角度讲解的,气道的不同的形态对应不同的部位。下面肝脉“善洁,面青,善怒……”,到脾脉“善噫,善思,善味”和上面完全的不对应,肺脉又是“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就是直接根据气脉的特点多列了几条,下面看一下脾脉为什么“善噫,善思,善味”还有肺脉为什么“善嚏,悲愁不乐,欲哭”,这都是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下次就这些再结合《黄帝内经》的一些重要篇章讲一下实际的意义所指。

然后给大家看一下黄元御的关于五情缘起的这段文字作为下次讲解的一个参考。大家主要看《四圣心源》的五情源起,因为这个是重点的论述,面前面关于五官开窍、五气分主和五味根源还是通过以经解经的方式来解,并没有深入到实质的解释当中,只有五情源起杂糅了黄元御对气道的理解。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吧!黄元御关于五情源起当中哪些解释的对,哪些有问题或者有争议,希望下次咱们下周二讲的时候提前作一个讨论,其实五清源起已经讲的很不错了,但看大家还有没有探讨的地方,提示大家尽量以气道不管是事还是物,性还是情,都用气团的道理来讲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就是发现很多道理,平时视而不见,就像鱼在水中无法理解水一样,就是在气道之中无法理解气道一样,上来就有一个很好的认识的话对整个的气道随处在我们周身都存在。

那今天就到这吧,我先下了,大家晚安!
发表于 2009/5/5 20: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千老师!感谢紫蔓菁的辛勤整理!
发表于 2009/5/5 21: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千老师讲堂传声虽已远去,可老师长时间讲课而变得略沙哑的声音仍回响在耳畔。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1: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课 20071211-《四圣心源》的五情缘起和《难经》十六难

由好人好报整理

大家好,上次讲到第十六难,中间插了黄元御四圣心源的一段话,我在这里讲一下四圣心源中的五情缘起,这一段写的非常不错,建议大家看一看,黄元御说“肝之气风,其志为怒。心之气热,其志为喜。肺之气燥,其志为悲。肾之气寒,其志为恐。脾之气湿,其志为思。”我们讲的是气道中医,黄元御在这里也用的是气的概念,而且是大篇幅的来用,“肝之气风,其志为怒。心之气热,其志为喜。”所以,黄元御也是用气道的角度来解释五情缘起,接着说“阳升而化火则热,阴降而化水则寒。离火上热,泄而不藏,敛之以燥金,则火交于坎腑,坎水下寒,藏而不泄,动之以风木,则水交于离宫。木生而火长,金收而水藏。”这里金木水火土,是说的气的不同状态和运行势态,如果不了解气的运行,金木水火土恐怕也不好理解,你看下面“当其半生,未能茂长,则郁勃而为怒,既长而神气畅达,是以喜也。当其半收,将至闭藏,则牢落而为悲(这里的牢应该是寥),既藏而志意幽沦,是以恐也。”这里就是整个说气之升达和气之收敛,以及升降开合,表现为金木水火土,或心肝脾肺肾的生化规律。下面是“物情乐升而恶降,”物情就是事物的性情,气都是有性情的,任何事物都是喜欢升而恶降,或者说喜生而恶死,“物情升为得位,降为失位。得位则喜,未得则怒,失位则恐,将失败悲。”这一段说得很好,也就是说气从上而下降的时候就是悲,降完了就是恐,“自然之性如此,其实总土气之回周而变化也。”也就是土气在四季和四方周回变化,斡旋于中, 己土东升,则木火生长,戊土西降,则金水收藏,生长则为喜怒,收藏则为悲恐。你看一直从生长化收藏来说,你就看成一个气团的生长收藏,什么叫戊土、金水、己土、木火,生长之气来了就叫木和火,收藏之气叫金和水,是先有生长收藏,后有金木水火,而不是先有金木水火,这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

“若轮枢莫运,升降失职,喜怒不生,悲恐弗作,则土气凝滞,而生忧思。”这里说的是整个气机运化要有升降、开合,才能生生不已,不断延续,如果一旦生长化收藏、开合升降的过程失灵了,所有的环节都会出现问题,没有了开后面就没有合,没有了藏到了春天也没有办法升起来,没有降也没有物质资源去收藏,所有东西一凝滞了,土气也凝结了,无法做事了,土气凝滞而生忧思,这个忧思应该放在前面而不是放在后面,是忧思导致生机减慢,最终导致土气凝滞,而不是土气凝滞了而产生忧思,这里不太严谨。


下面“ 心之志喜,故其声笑,”心气畅达所以人能够言笑,能够说笑,如果没有这个喜气,人恐怕也笑得不自然。“笑者,气之升达而酣适也,”气之升达在上,得位嘛整个气比较条顺,酣然而适,所以能够爽朗的笑出来。“肾之志恐,故其声呻,”恐则气沉,沉则归肾,所以说肾之志恐,什么是志呢?五脏有五志,肝志怒,心志喜,脾志思,肺志悲,这个主要在说,五脏中所藏的人的神智,或者理解为神气所藏向外变现外化是一种什么势态,其声呻你可以这样解释,大家在呻吟的时候,是从哪发出的这种声音,这个气机,大家可以试着呻吟一声,就知道这个气是从哪发出来的,中医是一个体认的学问,很多东西大家来亲身做一做,你才能知道他的气机所在,比如我们呻吟一下,应该不可能从肺中呻吟,一般呻吟都是很深沉的从下面呻吟,遥遥然从下部而出,呻是从里到外发出的一种声音,肾主里,肾主沉,主闭藏,这都是一种气态,通过它才能发出呻吟的声音,所以说气之沉陷而幽菀也。呻吟嘛,肾气沉、肾气陷,肾气主幽藏,所以说气之沉陷而幽菀。

黄元御说心气是气之升达而酣适,肾气是气之沉陷而幽菀,同理下面肝之志怒,故其声呼,怒发、怒放,这个不是单单指的生气,当然生气也是其中的一方面,更多的是指这种气蓬勃的由肝中生出,输送到心中,故肝之志怒,其声呼,为什么是呼呢?我们大声呼喊的时候,你可以说是从丹田运气往外,从口腔呼出,其实这个正是生机外放的一种体现,下面说了,气方升而未达也,通过呼气而呼出来,前面说过,很多肝郁气滞的人呼喊的力量都很微弱了,或者说长时间忧郁,你让他大声的呼喊,让他很为难,但治这种病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你让他里面的郁气呼将出来,不能说喷薄而出,起码是条达、通畅而出,所以说肝之志在怒,其声呼。

肺之志悲,故其声哭,哭者气方沉而将陷。大家可以模拟一下,你看你哭的时候,是什么在哭?鼻涕眼泪一下子遽然而下,而且哭肯定气不是张扬的,不是向外喷薄的,不是那种大哭,大哭气泄,小声的抽涕和悲伤的哭泣一般都是气向下沉,你看你的整个胸郭一起一伏,整个的声音都是从上而下坠落,远远的听到哭声抽泣,没有觉得很高兴,同类相感,你也会觉得惆怅、沉郁,所以说气方沉而将陷。

脾之志忧,故其声歌,歌者中气结郁,故长歌以泄怀也。脾之志为什么在忧?其实脾之志更好的理解应该在思,你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忧思,忧和思是相通的嘛,而不能理解成悲忧的忧,这里面有很大差别。悲忧的忧和肺气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忧思的忧应该理解为思气,思气结郁这种忧,而不是气向下沉的忧,你如果说这个忧和悲相同,那么脾气也是下沉的,这是不对的,因为这里肝气是由下而上,到达心得位而志达,喜笑颜开,万物不可以终极,这股气慢慢又掉头向下,方沉而将陷,这时人由笑转悲,再往下走,走到下面这个气,失位而闭藏于肾中,幽怨呻吟,这是整个一个循环。这里脾他是什么意思呢?脾升清而胃降浊,脾胃是戊己之土,斡旋于中,那么他的气既不很向上,也不很向下,既不很开也不很闭,属于折中,他既然折中,那稍微出现问题,这个气就会很呆滞、很缓结,这种气和思气是相通的,脾主思,可以这样想象一下,一个人在思考的时候会怎么样,他的动作、言谈举止、他的站姿坐姿会是怎么样,这个对大家理解脾主忧思,会非常有帮助。

《难经》是《内经》的延伸和发挥,应该在《内经》的基础上讲《难经》更好一些,《难经》很多基础理论没有涉及,上来就讲一些很关键的、或者费解的段落,而且临床和基础理论没有,基本都是脉象和五脏六经的辩证,象刚才讲的这些,我们必须在《素问》的基础上理解,我感觉《难经》还是有些问题的,错讹的地方不在少数,这样吧我们串一串,《内经》我们也讲讲,因为《内经》前面十几篇非常重要,而且《内经》行文非常流畅,不像《难经》很别扭,而且《内经》很多文言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讲起来大家可能更熟悉,我们可以串着讲,毕竟《难经》开头了,我也不好意思虎头蛇尾。

什麽是思考呢?思考的时候人是凝聚的,凝神聚气才会思考,你不可能是蹦蹦跳跳的在思考,一般这整个的气都很定,所以脾主思,思则气结,结聚在那想问题,但是老在那结聚生机就不旺了,气机就不动了,你看你憋一口气在想问题,并不是说很舒畅的,呼吸很畅快的想问题,憋一口气不动了在那想问题,这时候整个气机都处于不动的情况,这种不动最会影响脾气了,脾气一不升清,他就淤滞在那了,所以说脾主思,脾气缓和没有其他四气那么极端,而脾气定只有这种气才能利于思考,如果一个人的脾气不行了,他思考很成问题,气定不了,你说怎么做思考,比如说有些打坐、静坐的,脾气不强的话静坐定都定不下来,没有脾气的缓和安定之性,这个人是坐立不稳的,老是东一下西一下,所以脾主思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了吧,因为脾气的安定利于思考,所以说脾主思,思考是需要定气来完成的,没有定气思考谈不上,所以,脾之志忧,这个忧当忧思讲,不当悲忧讲。其声歌,歌者中气结郁故长歌以泄怀,大家说为什么主歌呀?抛开黄元御的解释,大家想一下,这些都是内经经典的理论基础,如果这些不能很好的深入了解的话,在这个基础上,很多理论都没有办法解释。

你看由脾虚导致的慢惊风,用一个慢来表示,伤寒中所说的这个脾导致的病腹胀、四肢温,他既不热也不厥,而是四肢温,说明脾是一股很和畅的气,不会走两个极端,不会过热过寒,所以脾无急症,道理就在这里,那么咱们反向来推,肝是急症,肝气急,大家看一下伤寒,或者一些疾病,急病都跟肝有关系,或者心,心主暴,肝主急。

有人说了:歌有韵律、和谐,歌以咏志。大家可以看出来,黄元御的解释有点画蛇添足了,没有解释出来,而是用中气结郁故长歌以泄怀,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理解这个脾气,但这样解释可以说没有到位,不是中气结郁长歌以泄怀,而是脾本身就是缓和之气,在脾之正气存在的时候,那这个脾气就是缓和、和谐、优美舒畅,这种气让人能很好的歌唱,这种歌不是我们说的劲歌热舞,而是象一些民族歌曲的歌声,很畅达、舒悦,这个和笑还不太一样,笑是很爽朗的笑,歌是和缓的、畅达的从里面发出,你看这种正气是歌,病气是思,并不是说脾气郁结之后用长歌来抒发,脾气郁结更应该用怒气或者是用呼气来泄怀,而不是缓歌以泄怀,当然长期的缓歌也可以泄怀,但从对证的角度来说,既然淤了你就要破这种淤,然后再用缓歌以泄怀。

所以在这大家可以理解一下五脏之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特征,而这样说五脏为呼呀、为歌呀、为呻呀、为恐呀,为什么这样解?如果你不从气道、从这个气的状态来解释古人的这些文字,尤其是《内经》的文字,你几乎不可能明白,你看开篇的那几篇著名的论:《四气调神大论》都是从整个气团出发来解释每一个文字和每一个句子,其充在面,其华在毛,其志在思,通于肝气,其嗅在臊等,所有这些都是在拿气道的状态互相去类比,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这样讲,《内经》也好,《伤寒》也好,《难经》也好,不能用一贯的道理来解释。

有人问:有人惆怅的自歌是怎么回事?你看他很悲伤,悲伤之后人希望通过歌,歌是向上的气,用这种向上的气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怀,都是互相对证,这种惆怅时的气是闭的,我们不会怎么唱歌,但我们想唱歌是用来自救,而不是惆怅本身想唱歌,而是惆怅之后,我们想使我们的生机调整到正常的状态,所以我们听到了某些歌声引起共鸣,我们想通过唱歌的方式来使我们的气机重新展开。

很多小孩的自闭症,很多是先天带的,比如父精母血交合的时候或者怀孕期间违背了常理,导致很多精血出现了问题。比如孕妇怀孩子了,怀孩子很容易闹矛盾,整个家里都要围着孕妇来转,或生产时生了一场大气、或者郁闷,母亲的这种郁结之气直接影响了胎儿的气机,让小孩生下来时他的气机就闭,那么这种孩子随着年岁的增长,他这种先天的闭气是很要命的,有可能是带一辈子打不开,所以奉劝各位告诫更多的人怀孕时一定要性情舒畅,这个放在第一位。小孩子的自闭症很多都是先天的,小儿是哑科,他没有七情六欲,小孩子得的病无非三种:撑着了、吓着了、冻着了。比如小孩子吃各种东西,得了疳积,脾中运化不开,得了食积,作根了一辈子带着,小孩子要三分饥与寒,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你也不可能饿着孩子,往往是撑着孩子。前些日子我这有个病人说,小孩拉的都是羊粪蛋,怎么拉也拉不下来,而且是恶臭,吃了很多打食的药,或者一些补益的药,大便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因为没看到孩子,这个很可能是撑着了。小孩要三分饥与寒,小孩你看很简单,大人生怕小孩冻着,一怕冻着二怕饿着,反而导致相反的结果,给孩子盖得很多,比大人穿的还多,本身小孩咱们可以说“火力很壮”,先天之火护着,一般问题不大,不断的加被子,小孩很热,一热就蹬被子,就容易受凉,汗出当风嘛,小孩就发烧发热。

小孩的自闭症是不是跟肝的疏泄不畅有关系?当然有很大关系了,因为母亲的肝气不畅,怀孕的时候累及小孩导致小孩的生机也不畅,母子连心这种不畅之气带着小孩就生出来了,生出来长期肝气不畅导致小孩自闭。好多小孩多动症就是脾虚,这好多也是先天带出来的,抓耳挠腮神情定不下来,这个脾虚有可能是母亲怀孕期间神思过度或者是饮食不调导致小孩脾虚,神乱、心神不宁导致小孩多动症。现在由于小孩的死亡率很低出现很多问题,好多小孩出生后先天不足,本应该被淘汰掉,但往往由于医学救治使这样的孩子存活下来,这些咱们可以叫做“残气”,秉着残气而生,不经过社会这种自然的淘汰,他一辈子都带着这种残气,慢慢随着时间推移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生一个双头儿,为追求手术的高超程度往往忽略了生死的法则,一定要让他生,那么生就有他的代价,并不是说生生就好,死死也是好,生和死是相对的,有生就有死,有升就有降,这个是都是互通的,还是符合自然规律好一些。小孩神气弱被吓着后,伤了肝气,不好治,恐吓有时是来自大人,有时是来自外在的一些问题。

那好五行缘起我们就讲到这里,然后我们看十六难。关于善怒、善嚏、善笑、善欠,这个本身他有问题,这样来排列不符合《内经》某一角度的原则,善怒、善笑都是志,善哀、善噫、善嚏、善欠有的是变动,《内经》讲其变动为握,其变动为忧,其变动为哀,这个我们这样理解就可以。怒我们讲怒发、生机怒放。喜笑志畅达主喜笑,病气的笑是不断的笑,止不住的笑,可以说是一种病态,逢人就笑,心中有邪。逢人便怒,是肝中有邪。善嗳《内经》说寒气客于脾,逆气上则嗳,嗳是从口腔中而出,脾通口,嗳是脾气受了邪了打嗳,这种嗳和逆还是不一样的,嗳是缓和之气,咯逆是急骤之气,一个是肝,一个是脾,一个是缓,一个是急,如果来的缓就是嗳,如果来的急,就是逆。

下面嚏,这个好理解,打个喷嚏嘛,肺中有邪人打喷嚏自救,想把寒邪气喷出去,所以不断打喷嚏,说一下这个喷嚏,现在很多人不愿意打喷嚏,打喷嚏马上治,其实喷嚏未尝不是一个自我保护的手段,如果把喷嚏抑制住了人想自救都自救不了了,邪气有可能侵入的更深,就像我们割扁桃体一样,扁桃体是一道门户,如果割了之后你把大门直接开给邪气了,邪气乘虚而入,不结在扁桃体直接深入到里面去了,所以扁桃体不能割。就像门卫、狗,一来人狗就叫,主人想了这可怎麽办,够挺烦人,来谁都叫,就把狗杀了,来贼之后门卫这关就过了,直接就进屋里去了,所以人身上的每一个症状都要引起你高度的关注,并从中了解他里面实际的意义。

就像流鼻涕一样,大家说为什么会流鼻涕?人受寒为何会流鼻涕?打个最典型的比喻,冬天窗户为何会有雾气或者结冰?戴着眼镜,一进屋就结了一层雾气,窗户会结雾,再冷会结霜,再冷会结冰。人气蒸腾向上,一团雾露之气在肺里,就像蒸包子打开笼屉一团雾气蒸腾而出。这团气循环于表里,如果外面遇寒,寒气博于鼻腔,鼻中之气遇寒凝结而变为鼻涕流了出来,继而遇寒凝结堵住气道而产生鼻塞,如果寒凝之气越来越严重,雾露之气在鼻中里外出进的时候一下凝结了,直接凝结成冰了开始流鼻涕,后来严重就不流鼻涕了,就像窗先结雾再结冰一样,结了冰就呈固体了,他就不流下来了,结在鼻腔产生严重的鼻塞,或者凝在里面大的气脉博入肺气当中,人就会产生严重的哮喘,先是流动性气你看不到,然后凝结成液体流鼻涕,再凝结成固体,鼻塞和堵塞一些气脉,你看我们鼻子很塞不流鼻涕了,这时邪气没有进入肺中,这时我们喝一碗热汤面鼻涕就哗哗流下来了,这是一个反作用喝热汤面,一热里面凝结的冰化了,化了产生了鼻涕,然后你再不断的喝,把所有的冰都花掉之后,鼻涕流光鼻塞就通了。

这是从寒化和从热化两个相反的过程。前面讲过肝也是这样,肝气条达则里面的气很柔软,其生也柔翠,其死也枯槁,很柔软,这里面生出的生机不断的敷达于全身,那么你产生瘀滞之后不能上达,他就在那慢慢凝胀,凝结而发胀就产生胀痛痞闷的感觉,时间长了这种凝聚之气,慢慢结聚成有形的东西,变硬也就是肝硬化、肝癌的开始,然后再严重,他把所有的气脉、血脉、水脉全都堵住了人就腹水,然后再传变到其他器官同时产生衰竭,这整个的气机非常严重了,同理你往回走也一样,先把硬的慢慢软化,软化当然不能靠软化血管的药物去软化,而是靠他的气慢慢去磨来软化,从软化到恢复正常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人说小孩鼻涕多也不全是坏事,你看很多农村小孩在田地里跑来跑去着风了流鼻涕,整天鼻涕淌的很长,他本身身体壮实偶感外邪,外邪只客在鼻中,稍微一见点暖邪气即解,喝点热汤面就好了,他只是邪气客在表里面壮实,不能把它叫成重病,但确实是鼻气不畅,生活条件一好这病马上就去了,但城里的孩子娇弱,流鼻涕我们要引起很高的关注,因为他体质素弱,鼻子流鼻涕、老感冒发烧,慢慢的身体就会不好了,尤其小孩在长身体的时候,尽量在小孩身体弱的时候不要让他这样流鼻涕。

有人问鼻炎是怎么形成的?鼻炎有一种是被邪克形成的鼻炎,这种鼻炎好治,寒邪克在肺中或者克在鼻中,去除寒邪这个病基本就解了。但是现在尤其是城里人得的鼻炎多是内虚导致的鼻炎,也就是整个气机不畅,刚才说了肝了,现在可以说是肺气不畅,由于饮食呀、生活的不规律呀、还有纵欲呀、还有工作方式病呀,这些导致人的机能减退,肺的舒布功能、肃降功能出现问题,肺通鼻,鼻子相应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必须调整全身的机能,使整个机能健旺而肺气充满,那么这个鼻炎你才能根本好转。一般这是两种鼻炎发病的机理,很多鼻炎不是单纯的吃驱寒药可以治好的,或者外治可以治好的,很多鼻窦炎、鼻息肉做了手术之后还堵,他就是那的气机不畅,你做手术切去的只是气机的表面形式,下次他的气机还是那样,慢慢的他又出了一个息肉,再切再出息肉,周而复始,也就是你不重视气的层面,而只重视形的层面,那么气仍然往外努,你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这就像我们说的,十男九痔得的痔疮一样,痔疮尤其城里人的痔疮一般都是内因导致的痔疮,肝经不调达、脾气虚弱下发为痔,因为经脉络属,肝经几个经脉直接络属肛门,他郁结了,那个地方(肛门)更容易郁结,一郁结之后形成了痔疮,即便你做手术去掉还会复发,即便不在肛门复发,它还会在其他部位复发,不可能完全治本。现在得痔疮的很多,必须调其气机,使气机畅达,他整个经脉气一顺了之后,络属肛门的气机一顺、一撑开,这时候马上就好了。

老年人鼻涕多是虚吗?老年人气化不利,昼不精而夜不瞑,也就是说整个气机蒸腾向上,不能为阳气温煦、展开,不能完全气化,那么有时候聚而流涕,可以说是虚的表现。

鼻涕和眼泪都是你里面的液,神气摇荡则泣涕出,这是《内经》上的话。为什么会哭呢?因为你觉得心情很委屈、很堵,这时候你的气往外宣泄,通过眼泪和鼻涕的形式流出来,所以所有的东西都是气化出来的,气化而能出,如果没有气化人的整个机能失运,什么问题都会出现。

人哭的时候流鼻涕是哪种?刚才说了神情摇荡鼻涕眼泪一块下,为什么会下来呢?他不是遇寒气凝结了,而是气很充沛地往外鼓,就像人流汗一样,只不过通过鼻涕和眼泪的形式来排泄神情摇荡出来的气,所以说化为鼻涕和眼泪。

有人说天冷的时候鼻子能通,进入温暖的屋子,鼻子反而不通,怎么解释?我只能说这有问题,不可能天冷了之后,气凝结了使你的气道打开,鼻子能通。温暖的时候寒气往外涌动,气道堵塞反而不通了,如果你继续把寒气排干净就能恢复正常,本身这肯定是不正常的,或者有邪气所克,或者有虚证。

有人问和鼻涕相反,有人头屑多是气多血少是阳亢阴虚吗?你看我们这样既然我们讲气道中医,那我们所有都从气道角度出发,头屑是怎么回事?我们这样来理解,按理说人的头屑不应该很多的,头为清明之府,头上的气非常清明、干净,这时候人不会有很多头屑,头屑附于人的头皮上相对清明之气,它属于重浊之气,说它是浊阴是对的,你就可以这样来理解,你的气不清,有一部分重浊之气在上面产生了头皮屑,按理说头皮屑是一个生理的代谢产物,少量的头皮屑是正常的,一旦头皮屑很多,你的头肯定不清明,健忘、头中昏蒙、头重如裹,象裹了一个大包袱一样,记忆力减退、错语,或者其他一些导致气不清了都会多多少少有头皮,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这还要看你哪一部分的浊阴导致不降,或者哪一部分的清阳不升,你用各种洗发液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整体调畅你的气机,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明之气聚于头,而没有更多的浊阴之气干涉,这时候人才能从根本上使头皮屑减少,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如果你严重的头屑做药物注射使头皮不生那就坏了,他直接阻碍了浊阴之气的外发,使浊阴之气更淤在里,使你产生更多的问题。比如说有的人爱出汗,打针之后不出汗了,毛孔都堵住了,你说这好不好呢?气机不能很好的畅达于表,出入的门户被堵住了,那这个治疗起来就很麻烦了。还有很多女子漏下的、出血,不包括大出血,很多人用涩药,或者男子遗精也用涩药涩住,很多江湖郎中喜欢用,涩住之后使浊精深藏于里变化万端,崩漏也是,很多用强力的涩药涩住以后,使女人的淤血凝结不散,容易落下很多严重的疾病。

有人问牛皮癣的白屑作何解释?我没有治过牛皮癣的病,我也不好说作何解释。你可以这样来理解,他自有一种毒气或者说湿热之邪也好,总之它不同于其它的湿热之气,他可能自有的一种湿热之气凝结于体表,需要与他对症的草药治疗,除了治湿热必须要加几味药,就是有邪气克之,克于体表,或者说这个邪很深,你看很多白化病,脸上的白化病,肯定是邪气所克,克于某些经脉,因为现在的中医的治疗环境不是很好,很多大病、重病、急病,中医很难接触到,这也是个现实,所以说近几十年整个中医的临床水平大幅下降,而理论又没有理论基础,使中医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很多病上不了手,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好的师承,中医治病是很困难的,加上现在的人得的病很奇怪,也不是很简单就可以治愈的,很多病你可以这样理解,整个地气中的邪气外发,加上天时的原因,笼罩着一层病气,感害于人,人的福命微薄,这些气加上五欲七情,所有各方面相害,使疾病四起,并不是一个良医可以解决这所有的问题,疾病四起,半死半生,加上现在的草药成问题,珍奇的草药或者说有效率的草药,很多绝灭了,或者疗效改变了,包括现在的很多野生草药资源都枯竭了,很多都是栽培得,药力大不如以前,很多禀赋奇异特性的药材,找都找不到了,没有这些药材无法克愈很多疾病。对呀,现在地球整个气都乱了,人哪有不病的,所以作为一个医生首先主要的是明理,理是千古不变的,只有知道道理了,用和不用要看天时了,而不在于你,你要不了解,天时来了你也错过了,内则修己,外则治人,如果不能很好的领悟明理的精神追求,只是当一个医匠,守一个方子,这也不是最终的目的,现在整个的天时不良,这麽多疾病不是我们医生可以解决的。

有人说一次生病的时候感觉鼻子特别透,这个感觉肯定是有的,有一次我发烧,喝的桂枝汤,桂枝汤通经脉,鼻子马上有一股热流透出来,鼻子非常透气,这个你要结合你的实际的气机,和邪气所克的地方,不能说生病鼻子特别透是什么原因,这麽简单。

白癜风是肝淤血热还是别的原因?你不能这样来理解它是肝淤血热,白癜风肯定有他的特异性,首先皮肤变白嘛,皮肤变白你可以说是肝淤使气机不达于表,营养和精微物质输送不过去,使皮肤白化,你说这个血热就不好理解了,血热热气蒸腾向外?你怎么解释白化的问题,白癜风我感觉他有可能是有邪气博于脏腑比较深的经脉使经脉的荣卫之气不行于表导致的白癜风,治法当以调气血通营卫为主。

你看有人说秃顶原因,这个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秃顶几个原因,一是现在脑力劳动者得的秃顶,脑力过度耗用,使脑汁不够,肾气虚了肾精不上达,脑者髓之府,整个的神气衰弱了烦扰于头使人的毛发不固而产生的秃顶,你可以说是用脑过度。第二种原因是房事过度,肾精耗竭肾水不能上达于脑使头发无以滋养导致秃顶。还有是整个机能衰弱,尤其一些妇女白发加掉头发,好多上岁数妇女巅顶白,头发也开始稀少,本身女子的气血很难上达于上,加上气血虚弱,气、营养达不到头发上,导致头发花白并且脱落,男子白一般白于两侧,女子发白容易白于巅顶,原因就是女子气血少,有漏下嘛,本身往上供就不足所以女子善巅顶白,巅顶是最高端嘛,气血输送到最高端是要耗费能量的,男子做事不成肝郁气滞,肝经循于两侧,所以男子两鬓白。秃顶和白发也是有区别的,气能畅而不畅导致白发,上达不济导致秃发,完全没有供应了,直接就秃了。女的阴寒较重,阳气衰少,所以容易得寒积和淤证,女子忧思气结嘛,容易得梅核气之类的疾病,宫冷、少腹痛、产后风湿这些病都是女子容易得的,女子容易血淤。

最后说一个口臭,所谓口臭脾胃之气运化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脾胃运化失司淤而为臭,在中间发臭了,他不能条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沤在中焦了,中焦如沤,沤在中焦就发臭,所以治疗应以条畅气机为主,口臭才能根本缓解,如果一味的在口腔用功没有太多的效果,大便也会出现问题,比如口臭加口粘,大便也是粘的,什么气机都是粘的粘腻不畅。


接着讲《难经》,十六难这个讲脐左有动气,脐上、脐下、脐右有动气,都是讲心肝脾肺肾,然后下面说他的症状,这个多说两句,肝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大家记住几个关键词,一个是闭,一个是难,因为肝者气急,它是从闭气而生的,从肾中的封藏之气生起,从闭到开往上走,如果肝气出了问题,他的生机受到阻滞,他又回到了闭气的环节,容易出现四肢满闭,四肢怎麽可能满闭?他是借四肢之气说明满而闭,为什么满?气上争而不上而淤下作满,同时闭藏而不开叫四肢满闭。如果不从气道来解释,你无法解释什么叫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肝经络于二阴,肝经有变动,升气不升淋溲会受到制约导致便难。转筋,肝气淫气于筋,肝气内变则筋气为之转,所以叫转筋。心脉其病是烦心心痛,掌中热,烦心就不用解释了,当然是心中有邪而烦心心痛。掌中热而惋,手少阴心经贯于掌中,可这样理解掌中热,惋可理解为心中不适。

下面是脾病,脾脉有了病之后,马上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我们前面说了脾气是缓气,是缓和之气的,没有急气的,在这腹胀满而不是腹闭满,腹胀满和腹满是不一样的,腹胀满他这整个胀满,脾气、脾经太阴经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腹满,气不能和畅的升起来聚在那,而又不能气急,很缓缓的胀满整个腹腔。食不消脾不能为胃腐熟水谷而食不消。体重节痛,脾气的升清的作用如果不能畅达就像人不能很好的歌唱一样,那么整个身体、整个气机就会沉重,而体重节痛。这里并不是脾病的关键症状,你只要记住腹满、体重、食不消这三条就可以了。怠惰嗜卧,清阳不升嘛,浊阴干于上部人就嗜卧,很多脾气不升的人整个眼圈都是黑的,整天的昏昏沉沉没有精神,清阳不精明,清气不能很好的注于双目嘛,整个心神不能展开导致嗜卧,早上睡不醒晚上到还有点精神,怠惰、嗜卧、体重、食不消、腹满都是一种萎靡但又不很急奏、紧急的一种症状,这都是脾病的症状。这个哕和前面的嗳一个意思,脾一变动,哕逆而出和脾胃有直接关系。

肺气病喘咳,洒淅寒热,喘咳不用说了,洒淅寒热就是一阵子一阵子的怕冷,寒热往来,寒热一般代表表证,一般都是外感寒热,邪气与正气相争,往里搏,半表半里,或寒或热,也是寒热的一个证。下面这个肾气,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你看我们前面都是用气机解释,这个也是一样,肾气闭在下面,那么这种闭气如果发动起来变成邪气,最怕肾气向上冲逆,肾气冲逆就像奔豚症一样,浊阴之气从下逆而向上,所以说其病逆气,最怕他逆气,这种闭气如果一旦在腹内攻冲,那么小腹急痛,不是腹急痛,就是小肚子,它是肾气之所住,就会急痛,急和闭是相对应的。泄而下注,少阴证一般都有下痢的症状,下痢就是直接博了二阴,肾气博了二阴,肾主水道。足胫寒而逆,这种肾气你也可以说是寒气,肾气是阴寒之气的代表,他发动之后使阳气受到遏制,使人下边产生足胫寒而逆,肾一般都是从小腹以下开始。你看这个肝经,伤寒论上厥阴篇,肝经一个下利,一个上逆,他也是上逆的,所以说不仅是肾气上逆,肝经的上逆更加严重,很多绝症是直接由肝经导致的。肺气他没有说急,只是说咳喘,肺最怕焦满,肺气焦满,肺气应该降,如果逆而向上产生焦满,火气克肺,肝气克肺,包括脾湿之气上博于肺,都会导致肺气焦满,所以最怕咳和喘。

(有人问五种脉象)如果按症状来说,肝脉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那么他就是一种急气,这种急气应在脉象上,就是一个紧一个弦,按之牢若痛,所有痛都跟紧有关系,因为紧张嘛,整个气机在里面阴阳正邪相攻冲,使气氛非常紧张,摸脉时就会现紧脉,同时肝脉的本脉就是弦脉,弦而强直,如循长杆,就是弦和紧,假令你得了这种弦紧的肝脉,就会出现上面的症状。

下面是心脉,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哕,这个哕在这不太好解释,脾中哕还好解释,这儿存疑吧。烦心,心痛,他现的脉,这个就不好说了,如果有客热,脉是数脉,如果有寒气所克,应该是沉紧的,看是哪种情况了,这儿的烦心心痛应该是数脉,掌中热而烦心,应该是数脉,也可以理解成动脉,或者浮脉这三脉都有可能,浮则气浮越而出嘛,整个热气交争在心中,导致浮数,时有动脉。脾气,如果见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那么你可以说这个脉是濡脉,濡弱,或者涩脉,都有可能出现,阳气不能奋迅,清气不能上升,肯定不是一个浮脉,体重,气都消沉在下,也不会是紧脉或弦脉,你选成是濡脉或涩脉,涩而不行,或者微微有点沉脉。

下面讲肺脉,喘咳,洒淅寒热,这肯定是个浮脉,如果化热变数脉,如果搏里变沉脉,如果搏里不化热化寒变沉紧脉。下面肾脉,假令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这个肯定现的沉紧之脉,只要痛就跟紧有关系,大家记住一下热痛和痈肿数中也会带紧,只要痛就会有紧,痛是人身的一种感觉,腹痛肯定疼。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应该是个沉紧之脉或者是个沉脉。下面有人问了:上逆有什么症状?你看这个气从少腹上至心,从下面向上冲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他首先冲的是肝脾,肯定吃饭有问题会出现呕吐、哕逆,食不下,接着往上冲,冲到头顶你会感到眩晕,如果上逆克肺会咳嗽,如果冲心会心悸或心动,整个一团气向上冲,你看冲在哪个地方或深浅了,大家可以看奔豚,他这个症状有时冲到头顶眩晕不止,耳中嗡嗡作响这些都是上逆的表现,不是说上逆就有一定症状,主要看上逆之气如何在脏腑、营卫、表里上逆而冲的。冲到肝怎麽样,冲到心、肺怎么样,冲到咽喉、巅顶怎么样,气之所在病之所出,所以说中医是活泼的不是死板的,不知大家理解没有?

那我问大家个问题吧,足胫寒而逆,这个逆是冷逆,足胫寒而冷逆,古人讲逆有几种,一种代表寒,一种代表闭,一种代表从上到下,还有一种不循常经叫做逆,不走正常的路,走反了叫做逆,气血逆乱,就是指这个不走常经四逆汤的逆,代表为寒所克,四逆散的逆是阳气郁闭在里,足胫寒而逆,是冷气所发使下肢不温产生的逆反的症状,他并不是往上攻冲,寒气慢慢的向上漫或叫侵蚀,广义的逆就是不正常,胃气上逆,肝气上逆,肺气上逆。

《难经》涉及临床的很少,主要从哲学这方面讲述。我也是想结合一些实际的一些东西,这样跟大家说,学经典必然有一个枯燥的过程,不可能像看电视剧一样容易理解,所以希望大家做好这个准备,就像学中医一样要有坐二十年冷板凳的决心,枯燥是必须要经历的,从枯燥当中你才能体会到快乐,就像我讲这些东西基本是脱稿讲,必须有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当时老师跟我说,如果说很简单,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来。结合实际,我尽量结合咱们身边的一些事情,讲临床那是另外一回事,那还不如拿一个病例让大家讨论,讨论来讨论去,《内经》不读你还是不行,光看一个热闹,这个病例老师说的很明白,换一个人,你还是不明白,脚底没有根基嘛,就像练武术一样,你如果不从扎马步练起,练花架子,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你看现在我们讲气道中医,气道中医有他的理论基础,必须从整个哲学高度或气道高度去理解,你看前面这些病,你用这个理论解释很好解释,并没有很复杂的阴阳五行理论混在里面,首先咱们可以从我们的一些生理现象去琢磨这些事情,如果连生理都搞不明白,就不要去搞病理了,前面说的流鼻涕,为什么会流鼻涕?有人问善恐欠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些东西,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你可以从气道的角度去理解,久而久之你就融会贯通了,不希望大家只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大夫,或者像上次所说的看肝炎走到西医理解的物质层面。

面部大面积色斑是怎么回事?大家说说,大家听了这麽久了,如果一贯听下来,应该可以解释一些生理、病理现象,抛开五脏六腑、五行,你只从一个气团来讲,所有问题你几乎都能大概的解释,涉及到细致的就要分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盖房子要动土,一个地方你刨一个大坑,刨完了有的渗出水来有的没有,没渗出水来还渗出什么来?对呀,还渗出地气,你刨了一个坑,出来之后虽然不见水,其实已经有东西渗出来了就是地气,你就像一个人,你挖了一块肉下来,血马上渗出来了,同理地气也是马上渗出来,首先充满了这个坑,然后向上外溢,那渗出水来呢,你只能说水气也跟着渗出来了,这个整个的地气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磁场、毒气、瓦斯、湿气、潮气等所有东西你都可以统称为地气,这种地气很快就渗出来了,这种地气渗出来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那么你如果你不学气道,你不知道会有地气渗出来,还以为就一个坑呢,里面空空如也,如果我们知道气道,所有的形体背后都有一个气是充满的,刨一个坑土没了,气出来了,泄气了,大地的气泄了,所以说秋天之后,拒绝动土,尤其冬天不能动土,大地封藏嘛,这时候一动土气泄了后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你看风水上讲,一个标准的住宅后面有靠,前面要光明宽敞,左边要有河环抱,右边要有大路,通衢的大路,这就是从整个一个气场的角度来讲。问大家一下,比如平房一家人住在死胡同的尽头,大家说好不好?这个我给大家讲一下,《内经》是讲人体的气道,那有可能还会有个《外经》讲人身以外的气,气贵在流通,有进有出,如果是一个死胡同的话,气只进不出,进来走不出去了,整个气就容易淤滞在里面,所以说人的整个的生机要贵通而不贵堵,要流通开来。你看前面说女人长斑,尤其长蝴蝶斑、黄褐斑,一般都是由于肝脾肾三经的气血淤滞虚淤造成的,调解这种黄褐斑必须要从肝脾肾三经调起,使整个气机充实畅达脸上的斑才能根本缓解,如果只是外在的作用效果很差包括化妆之类。

治病不是医生本身的问题还要患者配合,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自身的努力,医生不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对于慢性病。
发表于 2009/5/8 18: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更新,狂喜,忙不迭的先收藏、后顶贴,再看!

英年早逝的李阳波,在由弟子刘力红整理出版的《运气学导论》里面,谈到五运六气对人的影响,从人呱呱落地的那刻起,当年的主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就决定了他以后的体质、以及易患的疾病等,并以一些神奇的医案验证。这和大千先生的“气道中医包括气道学者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完全呼应啊!

只可惜俺现在只是纯爱好者而已,皮毛都谈不上,只能帮顶,摇旗呐喊了!

[ 本帖最后由 地图 于 2009/5/8 17:3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5: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课 20071225-《难经》十七难和十八难

春野闲步、琴棋书画整理 如岳校对

十七难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尽知也。
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濇者,死也。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濇而微者,死也。
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濇,反紧大而滑者,死也。

我记得上次跟大家说过,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然后咱做一个交流也好。这个《难经》有些枯燥,尤其越往下讲,涉及到的专业性的知识越强,如果有一定的气道的基础,讲起来也方便,循序渐进才能真正读懂原文,并且可以从中体会到乐趣,要不然的话隔岸观火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不管《内经》也好,《难经》也好,可能越读越没有兴趣。学中医是跟整个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说细心体察的话,你会发现周围的所有的现象和规律都与中医息息相通,也没有什么可隔膜的地方。

这样吧,咱们还是接着上次的来讲。这回咱们可以讲得快一些,好理解的或着是无关大碍的咱们可以略过,上两次讲到了第十六难,这个十六难我就不接着讲了,然后咱们从十七难讲。

这个十七难是论切脉而知死生存亡,这个前面我们说过,这个切脉就是切气,人身是一团气嘛,对气有一个切实的体察可以通过多种办法,望、闻、问、切无非都是揣摩气的状态。这个不管是常人还是病人,气都有一定的状态和运行的规律,常人我们不用说了,关于病人肯定是气机出现了问题,或是气阻,阻碍不通,呈现一些实病,比如经脉不通、脏腑不通、上下不通、内外不通,所以说这个切脉也好、望诊也好,都是找到不通的地方,如果是不通的程度不同所用的药物也不同。

比如说腑证,吃东西伤了风了,或者是迎风吃一些冷饭,带着寒气入到胃中,与胃中的气血结搏,这样就产生了腹痛。这是一个寒证的腹痛,导致俯气不通,首先症状当然是腹痛如绞,整个的腹痛像拧着一样疼痛,并且这个胃寒喜暖,有时候表现出瞋账,这个寒气刺冷上攻,这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这个寒邪之气与食气气血、胃肠的气血凝结在一起,寒则气凝嘛,气凝之后使气血不行,肠胃不通,气机阻滞,从而产生了腹中刺痛、绞痛的症状。这时候病人不要害怕,只要这个治法得宜,也就说它是寒证你用温通的办法,大剂的温通,很简单生姜红糖水就可以。或者是热水,热水趁热慢饮,不断地饮用,腹痛的症状会得到很快的缓解,缓解的标志就是肠中作响,喝了水之后,胃中的寒凝之气被这个热水、热汤、热饮所化,又化成气,以气的形式从肠道中向下排出,放了很多屁,肠道中漉漉作响,这个疼痛的地方恍然若失,一下不疼了,这个腹部也不再硬了,这是最常见的,马上可以治疗的。有些病人得了这种病去了医院,或着最终诊断是肠梗阻,或是诊断是急性的胰腺炎啊,或者其它的一些急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冷饮致病的一种症状和治法,其实当时治疗得宜的话很快可以缓解。所以说我们所讲的这个标题,切脉而知死生存亡,所说的就是通过切脉的办法来判定人身气团的状态,从而判定死生和存亡。

下面我们看一下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尽知也”,下面他举了几种例子。这个很有意思,大家可以细心地玩味,其中预示着很多道理,我们只举几条,其它的大家可以揣摩。第一个,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濇(涩)者,死也。其实这个就是脉证相符和不相符的问题。我们前面讲过,所谓的肝脉,肝者气急,肝脉气是急的,就是从气道的整个角度来看,肺的气是开的,是降的,这样的整个来部署全身,而肝脉走的是里,从下向上是反逆的是生气的代表。

这个气体阴而用阳,所谓的体阴而用阳,是他的体质是聚集凝重,具有向上发生,徐徐导气,使生机布于全身,这是肝脉的特点,所以说肝脉容易形成四逆证,这个伤寒论上有四逆散嘛,这是因为厥阴肝经出了问题。所以说这个肝病容易引起闭目不欲见人,闭着眼睛不想见人,什么意思呢,气收摄在里了,这个阳气不得生长。当然说这个病现在也不是不常见,很多抑郁症不愿见人嘛,就说阳气不能舒展,气团不能和其他气团想交通,所以不想见人,一个人在家里闭户自饮,不想见生人,熟人也不愿意多说话。所谓的闭目嘛,气闭在里不想睁眼,所以我们可以预见这个气邪结在里、阳气不长,那么切脉当然是强急而长了,他说的强急而长是这种暴病,不是那种慢性病,慢性病应该是现沉脉,里面是有力的,不是无根的。所以说如果是暴病的肝邪,这个外证是闭目不欲见人,而得的脉又是肝脉,强急而长,这样是脉证相符,其病可治,因为内外相得嘛。但是得了肺脉,浮短而涩,死也。什么意思呢,你切脉,如果得了肺脉,浮短而涩,这个是里面的真气,外面的闭目不欲见人,这种真气机在浮短而涩的情况下,应该是张口,或者是现于一种虚像,但是在病人这里面现的却是一种闭像,这个就是脉证不符,脉证不符它的实质就是真气与脉证的表现出现了错乱,也就是一种危亡的症状,所以说断定这个是一个危证。同理,下面四条都是如此解释。
   
我们看一下第二条:“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濇而微者,死也”。这个也即心下牢,什么叫做心下牢啊,其实古人所有的言语,都是从气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牢是牢固不化,牢固不动,牢固而结,这个气结在心下。开目而渴呢,就是因为邪结在心,邪结在各个不同的脏腑表现不同的症状。随其脏腑的特点而现它症状的特点。我们刚才说这个邪结在肝,表现肝的特点,邪结在心则表现心的特点,心气是开畅、运化输布全身的,所以说它必须开目,必须开。所以说这个邪跟心脏这个特点是相合的。所谓渴呢,心下牢开目,这个邪气与心气想结、相搏,导致气血不能正常敷布,津液不能很好代谢,或者产生一些火证,所以就有一个渴的症状,这时候因为邪气结在心下,坚牢不动,所谓心下牢嘛。这个正气与邪气相搏所以当得紧实而数,所谓紧是场面紧张,因为这个正邪相争所以场面紧张,实是邪气实实在在的,在心下牢结不动所以现实脉。所谓数,是正邪相攻,心脉主数,当然是不断地紧数之脉,在心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脉证相得的表现,所以说可治。为什么可治啊,因为心气还在跟邪气相搏相战,所以才有紧实数的特点。如果不相战,完全溃败,那么就是下面的反则沉濇而微了嘛。这邪结在心下,牢结不动,正气危亡,那么是一个死症。这个有时候很多疼痛病,这个疼代表正邪相攻,如果不疼了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正复邪去,正气恢复了自己的领地,邪气瓦解退去,就不会再痛了。另一种情况邪盛正危,邪气居主导地位,正气衰微,不能与邪气相战,所以人也就不疼了,变成了麻木了。很多大病到了后期,人感觉不到疼痛,不疼了,也失去了知觉,这时候这个病就危险了,所以他说,反得沉濇而微者死也,下面一样。
   
第三条: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你看吐血和亡血,亡血则气血衰微,故现沉细的脉象。人身的精微都通过吐血的方式吐出去了,元气大衰,所以脉现沉细。正气衰而现于里,故现沉像;正气不足,故现细像,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为什么会这样呢,浮大而牢,证明邪气盘踞在里啊,是邪气浮大而牢。或者可以这样说,是正气亡于外而现浮大,邪气陷于里,牢坚不化而现牢。这个时候不仅是正气衰亡,而且是邪气聚里,盘踞在里,所以现死象。
   
第四条: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所谓谵言妄语,就是说胡话,说妄语,一般是高热状态下病人表现的精神恍惚的症状。身当有热,它的气团气机都在燃烧的状态下,脉当洪大。所谓洪,广大也。大,当然是脉象比较严重,所以现洪大,所以脉象相符。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说明了阳气衰微,阳气衰微而现谵言妄语,身中有热。那么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亡阳的表现,所以说是死象。
   
下一个:病若大腹而泄,脉当微细而濇。病前面所说了,吐血,精微之气从口中吐出,所以脉现沉细。而这时候是从下部泄泻而出,下利亡阴,发汗亡阳,都是亡失正气的途径。脉当现微细而涩,所谓涩脉是亡血的代表。反紧大而滑,邪气聚里,正气衰亡于外,邪气聚里于内,这个局面非常危急,所以现死像。

从这几点,无非是说明在人正气衰微的时候,而又有邪气攻入于里盘踞不散,那么是一种危证。如果只是微邪或是正气微弱,没有其它的邪气所干,这时候的病不算大病,是可以救治的。学中医啊,第一个是学整个气机的运化,第二个学正邪之间的关系,所以人身体康泰,是正气充足、安定。反之,正气衰弱或混乱,即使没有外邪也会生内邪。有人问:心下牢是不是心下痞?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啊?大家可以踊跃发言嘛,心下牢是不是心下痞啊?这个是可以引出很多的学习中医的问题点。

跟大家说一下,这解释经文一定要按照经文的原字原意去解释,不要掺杂后人或者是现在术语的解释。所以说解经既容易也难,如果说走对了正途,解经可以云开雾散,很多经文上下可以汇通,如果说走错了路,解经终将是一头雾水。其实古人写书并不是一定要难倒后人,没有牵强附会的来写这些咬文嚼字的生僻的词句,它们都是根据一种理念,来一贯行文。我们所说的这个心下牢和心下痞是否是一个病?你看心下牢和心下痞只差一个字,一个是牢一个是痞。什么叫做痞呢?痞是痞闷,周易上有一个“天地否”卦,天地否,天气在上,地气在下,天地之气不相交,所以说否。但是这个否加一个病字旁就是痞闷的痞,所谓的痞闷也就是说上面的气跟下面的气不想交,痞在中间,满闷不化。就像大雾一样,所谓的雨下了之后这是天地相交,天地不想交,就是处在一种昏蒙的状态。该上的气不上,该下的气不下,或者是气聚在心下而做痞,痞住了是上下割据不通,这是痞的意思。那么牢呢,牢是牢坚不化的意思,心下牢,《伤寒论》上说“但气痞耳”,脉是浮脉,浮滑脉,未结聚成实,不是心下硬满痛的大小陷胸汤证。这个气它克在胸中,使胸中反复颠倒,心中懊恼,这是栀子豉汤证,它是热气散漫在胸中。那么由于你吐下,邪气入里,微结在心下,使上下之气不通,形成心下痞闷的症状,这就是心下痞的泻心汤证。如果正气愈加衰微,吐泻过渡,使邪气迅速在里结聚成实,原先还只是微微结在心下做痞,这会进一步结聚,聚成一个石头一样了,使心下硬、满、痛,心下硬满,心下痛,心下结,这个就是大小陷胸汤证,必须用更猛烈的药去攻下邪实之气。那么所说的心下牢,牢是坚牢不化,很像大小陷胸汤证,所以说心下牢和心下痞不是一个气机状态。可以说心下牢比心下要痞严重。这个我不知道这样讲可不可以,大家不要看这个症状所表现的病名,一定要看症状本身去推断他的气机的状态。古人用很多简练的语言来表示气机的状态,其实牢你从外面从症状上不能很好的体察,但是古人从气道的角度来理解,那团气牢坚在里,所以说心下牢。今天我们讲这个心下硬满大小陷胸汤证,没有人用结痛这个词来理解,来表述我心下结痛,其实这正好是气机结在里而作痛,他是把气机的这个状态用简练的文字表述出来。

有人问:从气道方面讲,肝体阴而用阳这种说法是否欠妥?是这样的,我们气道中医不从阴阳五行八卦这些层面来解释,而是单纯从气的状态来解释。但是我们能不能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呢?也可以用,但它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古人明白气机的道理,但无法用言语表述,从而引用阴阳、五行、六经这么一个概念来解释气道的规律。演变到后来,由于传承的问题或是由于文明的问题,我们已不理解古人的意思和用意了,不知道气机的道理,而只抓住了阴阳五行。气机是根,阴阳五行是叶,我们是弃了根本从了枝叶,就不可能回到古人的状态,今天我给大家讲这个气道,就希望带领大家回到最开始的状态。

为什么古人不能直接来讲呢,这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很简单表述不方便,一会说气怎么样怎么样,一会说怎么怎么,如果说没有训练过的他很难体会,而且不便于记述。还有一点是由于保密的原因,他把这个隐藏起来,如果上智之人他可以反推回去,但是必须有引子,现在引子这方面的理论寥寥无几,所以说人们往回反推非常困难。所以说读经典没有气道的基础很难进行下去,这个体阴用阳,阴阳就是一个代词,你得明白后面指的是什么,我们可以说男是阳女是阴,难道肝是体阴,女而用男吗?这个所说的阴阳看是指的什么了,什么都可以说是阴阳的结合体,都是说是内外,你可以是体内而用外,不是体阴而用阳。所以这样来说肝体阴而用阳使人就摸不着头脑,也无从下手,如果说肝体阴而用阳,那么肺就是体阳而用阴,肾体阴而用阴,心就是体阳而用阳,这无非是四时嘛,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气的整个的状态,这话说得没错,但是对整个的临床和气道的把握大多不好说。

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个肾气闭,我们上面讲过肾主闭藏,气闭在下,心主运化开在上,心开心只有开通过不断地搏动,把这个气血输布到全身,是一个发动机,是一个发条,这就是一个开的状态,它开不是整个开开,是处在动的状态,可以说是动,健运不息嘛,心脏一旦停跳,这个生命就没有保证了。那么介于两者之间的肝就是从闭到开,所以说体是闭,用是开,所以它主怒,怒是从孕育而爆发,从闭藏而爆发,它的爆发力非常好。所以肝气好的人爆发力好,肝气弱的人爆发力差,肝郁气滞的人不敢怒,肝阳上亢的人善怒,这个都是体质的问题。那么肺就是由开放的状态又回归于闭藏的状态,皮毛主收,若肺气不好的话他的皮毛过于开散,这个人容易招外邪,肺气主皮毛,把所有的气敷布于全身,又通过皮毛约束回来,它敷布于全身并且要通调水道的时候,它是开的状态,当他敷布到全身之后,通过皮肤收紧向下输布,那么它是闭的状态,最终从开的状态走向闭的状态,与肾气相合。这是四脏的开合法则,那么可以说肝体闭而用阳,体闭而用开,也可以这样来说,肝肾都是位置在下,心肺位置在上,但是肝呢气徐徐向上而走,像个烟囱一样,或是像个蒸笼一样,气氤氲向上,肝气直上达于脑目,头脑和眼睛。可以说是肝在下位而趋上,这也是体阴用阳的代号,肝气这么理解。肺气是相反的来理解,它位居上位而其势在下,所以说肺主肃降,所谓肃是肃杀之意,降是宣降之意,所以说主肃降,肺气要向下,他不能向上,如果说肝气、胃火、心气向上蒸腾,使肺气不能肃降,那么形成了肺中焦满,《内经》里讲的肺气焦,什么叫做焦啊,他应该向下,像雨露一样滋润全身,这时候由于下面的火气上腾,克制住它的肃降之气,使肺气反而上逆,产生了焦糊,烧焦了的感觉,肺中作咳或呕吐脓血,或咯中带血,肺痨肺结核,或者是阴虚性的,肺阴虚的病症叫做肺气焦,肺中之气不能向下肃降而被下面的火气上来而烤焦,叫做肺气焦。

所有的病症和一些生理现象,用气道来理解,活泼而生动,就用一个道理始终贯穿于整个的知识体系,这样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本于内经、本草、伤寒。

本来今天我想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大家讲一下十二属相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什么配十二生肖,道理很有意思,从气道的角度来讲,如果大家有这方面的基础,可以很好的理解古人的用意。

很多人研究十二生肖,为什么古人把老鼠排在第一位,牛排在第二位,虎排在第三位,不断地往下排,最后是猪这个排法。如果没有学过传统文化的话很难理解,各种传说还有解释都这样。或者有人说是无稽之谈,只是随便的安排一下,或里面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其实那些都是人们美好的解释,但是从气道中医他有另一番解释,而且说出来之后大家细心揣摩会知道古人用心良苦。这以后跟大家接触时间长了可以讲些大家喜闻乐见的自古传下来的一些道理,在我们整个的生活当中可触可及的。你比如说一些遣词造句啊,这个物件他不说南北他说东西;这个人呢他首先问你精神好不好,一个精一个神,有没有精气神;或者说你口气怎么这么大啊,口气怎么这么硬,这种口气,诸如此类。结合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语言习惯里面结合着丰富的古人的智慧和用意。就像前面我们说的,你看你这人脾气不好,或者说你不是人,诸如此类。

在没讲十二属相之前,大家可以想一下或者是搜集一下网上也好啊,现实当中也好,关于十二属相的一些解释,看看和我们下次解释的是否相似,或者是否有一定的出入,或者让你别开生面,这可以带动大家完全可以从气道的角度来讲,这样也可以揭开《内经》当中关于五脏配声音、配色彩、配五谷、五果(五种瓜果),五蔬(五种蔬菜),五种天上的星星,地上的一些东西,或者一些性情,为什么这样来配?它是建立在一个标准而严密的气道体系内来配的,是经过深思熟虑和这个气道验证的基础上才作出了一个类似于表格的互相对应的一种关系,这里面的学问可以说是浓缩了古人对于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中间的气的层面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去研究经典或者应用于临床都会有如虎添翼的感觉。
   
十八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鬲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诊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
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那我们这样吧,如果大家没有提问,咱们再往下讲一难。

你看第十八难:“论脉有三部四经与切脉而知积聚。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其实这个所说的是从六经来解释五行,从而进一步认识气道运行的规律。你看我们人先不要把这个话当实了来讲,古人说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兜圈子兜来兜去,他想表达的是一个中心意思,你不要被外面它所兜的圈子的言语所迷惑。古人讲话词语上用虚,而意思上用实,所以说如果守其章句,咬文嚼字,字字要解释的明白,做一个训诂的研究工作者,他不会对经文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只是一个研究工作者,他的贡献仅在于此,不会进再深入一步。所以说搞训诂的有他们的价值,但是从搞中医从明理见性来讲,他们是门外汉。

接着来说:手太阴阳明金,足少阴太阳水,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其实他说的意思就是手太阴阳明,直接就用脏气来表示,不要看死句,手太阴肺经,也就是说肺气在上,是金生水,足少阴肾经是水,上面的气向下流生下面的气,就是金生水。所以说是肺在上而肾在下,他想表达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同理,足厥阴肝经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为上。他说手太阳生火,木生火嘛。手少阴心经,心火在上,木气在下,肝气在下,而火气在上,当然是木生火嘛。我们讲过肾气是闭气,闭而开是肝气,肝木上达而输布给心气,心气完全开张在上,所以说是肝气去生火气,也就是木气生火气。那么下面是手心主少阴火生足阳明土,其实就是一个心生脾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火生土,就是五行循环的理论,此为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矣,其实这样理解,是用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的道理来解释气道在内部的流运不息和流转运化。

大家明白这个意思了吗?它是一个密闭的循环体系。五气输布流运在体内,才使我们能够有这生生不息的生命,如果五气流运当中,只要有些地方堵住,使气机流运失常,人就会得病。它告诉我们肾生肝,肝生心,心生脾胃,脾胃生肺,肺下降生肾。

我见过有的病人,心气过于浮越在外,下部虚了而气浮越在上,表现上热而下寒的症状,这种我们见过《伤寒论》上有上热下寒的表述,像这种病人一般是阳气浮越在外,而下部见于虚了。治法应该是怎么样呢?这是典型的心衰而不生土的症状,开气过盛而闭气不足,阳气不能蓄积在下而温煦脾土,也就是一个浮阳在外的这个症状,这样的病人很多,耗散于外。你看相对应的这个病症,它相对的病就是闭气太盛开气不足抑郁症,中气下陷,大气不举,四逆散证四肢厥逆。我们考虑气道,他有一偏就有另外一头的一偏,总是相对应的。所以古代出对联,对联的道理就是有独角兽必然有比目鱼。气会去左边,同样他也会去右边。气会过于开,那么它就会过于收。气在下,就会在上,气在里,就会在外,这是一个对待观。

气机运化游遍万端,我们只要掌握了气道的对待观和气的流行运化,我们就把握住了疾病变化的规律。你看《内经》讲气在上则凝而下之,气在表则发之,在里则下之。《伤寒论》上汗、吐、下三法说是对待邪气的方法。邪气攻在上则吐之,邪气在下则引而竭之,通过泄的办法,邪在表则发之,邪在里则按而拿之。一下抓住它知道其从何径而来,而从何径而治。那么我们对开气过盛而闭气不足的,我们就用调和的办法,收其开气而实其闭气,闭气不足就要实,这样的病人一般表现肝肾阴虚,心火浮越,或者是心气虚浮,那么首选的方子可以说应该是肾气丸。有些虚性哮喘表现的是心气无力,肺气运化失常,水液积聚,这个肺中积满水液不能排出而见张口息肩的危证。去年我见过一个老太太就是这种症状,七十多岁了突然被当地诊断为肺癌,没有半年就去世了。见过她一次,她就是典型的肾气不纳肾气虚,一下子心阳肺阳不能收纳了,所以说这样的病人要实其下而收其上。

有的病人它现这种症状之后,大家说用龙骨牡蛎管事不管事啊?桂枝龙骨牡蛎汤收其阳气?我来说一下,龙骨牡蛎不能管用的。《伤寒论》上所讲亡阳用桂枝龙骨牡蛎救逆汤,是在突然亡阳的情况下用龙骨牡蛎之气把阳气收回来,如果说是长时间的开气过盛闭气不足龙骨牡蛎不能取效。龙骨牡蛎之气它是有气无质,它有收涩之气而没有实质的聚合之气的特质,它像一溜烟一样,它是取其气而非取其质,所以说龙骨牡蛎还不如生地山萸肉,所以说同时是收大家一定要理解什么是实际的收,什么是虚幻的收,或者是虚质的收和实质的收。比如说木香这味药,它就是一股气,你让它通气它一下子能通,就像这个麝香、苏合香之类的香气。比如心梗啊,你用香气一捣马上通了,但是不解决根本问题,旋即又通,只能取效于一时,它象一溜烟一样,香气一窜好了,它只是窜了表皮而没有至实里,所以说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你看下面又说了,“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三部寸关尺,九侯浮中沉,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胸以下,至脐之有疾,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审而刺之者也”。这是三部九侯的提法,《内经》中已经提过了,它只是不断地重复。三部寸关尺,我记得第一次讲脉的时候讲过寸关尺,它主表中里,这正好是三部。我们的掌后高骨定关,上面是寸,下面是尺,大家可以看一下形状,动脉所走的,动脉由深而出入浅,通过鱼际,入于手中,所以说它是体察人的表气、中气和里气的三个部位。九侯这个浮中沉,在寸关尺轻取、中取、重取,这个加在一起,寸关尺各有九种气候,大家理解这个侯当气候讲,所谓侯就是持续稳定的状态。我们的天气,今天天气怎么样,没有人说今天气候怎么样,都是地方气候怎么样,或一年气候怎么样,侯是一个稳定的状态,同时气候这个词可以用在我们的诊脉方面。三部是三个部位的九种气候。那我们把这个段讲完之后我们就不讲了,上部法天,所谓天地人嘛,天是上气的代表,地是下气的代表,人是中气的代表。

你看这个多说两句,动物界上气的代表是鸟,下气的代表可以说是龟鱼水族,人气的代表是野兽、是走族。鸟族、兽族和水族正好是把整个生物圈从上下的范围分成三等分,所以说这些动物或者植物气偏上的,你吃到肚子里它就往上走,偏下的就往下边,偏中间的往中间走,这就是本草当时立意的一个根据。动物爱动,比如蚯蚓善钻,那么这股气是善钻之气,人吃了之后通过消化转出,它仍然会有善钻的特性,所以蚯蚓有通经脉的作用。那么同理,这个鲤鱼属水族,吃到肚子里它有行水道的趋向。

还有比如说根茎叶花,一般中药都是草药,草药按其部位不同,入口之后所走的趋势也不同。很多的医家也都谈论过,根者气藏它往下走,茎着气达,它通于人身的经脉,枝叶通于络脉。花通于肤表和开敞的地方,同于浮脉。果实还有结的这个籽,有时候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它结实有破气的力量,或者是通于肾脉。那比如说女贞子、桑葚、五味子啊,带子的它都通于肾,而有时候会主精。精嘛男精女血,这个是从本草上面气道来给大家稍微讲一下,以后可以说很系统的来讲。

中空的它有通达之气,比如说芦根中空,还有苇茎。你看桂枝它是用的枝条,所以他能通经,走经络。丝瓜络都是络,它直接走人的络脉更好一些。你这样来理解,不是简单的取类比象,或是简单的望象生意,而是察其气道,知道气的习性。就像麻黄是中空的,尽管很多东西是中空的,但是它有表面的形体和内在的形体两种区分,比如说它的气是钝气,但表现的有可能违背它的钝气。麻黄中空,所以说麻黄开肺嘛,会往上走。而且也有一种草,它也是中空的,但是它没有麻黄的性体,大家尝一下麻黄就知道心跳加快并有出汗的感觉。但是不一定完全是这样,有时候它会给我们一个假的信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体察它的真实形态来反映它里面的气态,比如说红颜色的一般是血分了,但是它自然的红,并且是由里到外的这种红,它一般是会入血分的,比如红花啊、鸡血藤啊之类的。气很钝,有一股锐利之气,比如说刺蒺藜锐利之气,它能破气,但是它的破气不是非常好。

从气道上来说气要含混的才好,还有从气味来理解中草药,有的气正,有的气邪。比如说同是苦味,黄连的苦是正苦,而苦参的苦是邪苦。你看蜈蚣蝎子都是毒药,能不用尽量不用,他能治好一些病,但是它终将和正气是不协调的,应该用一些正人君子的药。古人本草上讲这个药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上品养人,中品疗疾,下品攻毒或者叫做去毒。有很多药的气味很不正,对人身体有很大的损害,所以说不建议用。当归这味药闻起来味道就很不错,桂枝这药甜中带辣,也很不错,生地很甜,而且色正,色正黑,熟地的色正黑,生品是色正黄,这些药都是非常不错的药。用药讲究宁用正,勿用邪。药中也有邪正之分。

我们通过天地人整个的自然圈,就可以体会整个气在自然圈或者是生物圈当中的运行的势态。大家如果学过地理就知道大气环流,太阳带来了生命,普照在大地,使水蒸气上蒸,蒸上去之后由风的推动,使这个蒸汽向上形成云气,由风的推动使云气输布到四方;云气不断的聚积、凝结,遇到冷风后就下降而成雨;再由太阳的热气向上蒸腾,这样就循环起来,就和我们人身之气的循环一个道理,这就叫做别无二致嘛,万物一理,天地一心,所以古人察天地之理而喻人事,用在内可以疗疾,用在外可以治国。我们按这个寸关尺啊,察这个五脏六腑之气之有无,同时可以知道胸中之气,腹中之气,和脐下少腹之气的整体的状态。

还有一点,跟大家说完吧:“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诊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古人把这个道理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没有任何表露不清楚的意思。右胁主肺,这个我们前面说过左胁主肝,古人这样来理解。其实肝升左、肺降右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是降气只在右而不行于左,只不过左边偏升而右边偏于降,左边也有降气,右边也有升气。古人直接很简单的表述左升右降,其实又解释右升左也降,只不过各有侧重。得肺脉结,有积气,什么叫积气?就是积聚之气。这气结在那儿了,气积在那儿了。你看不说有肿瘤,肿瘤不好理解嘛,古人看到了里面的气,气是积在那儿了,不动了;脉是结在那儿了,脉和气是一体的,你可以说是脉现积脉,气结在腑,或气结在右胁而现积脉,当然也可以说气积在右胁,脉现结脉。所以结和积都是指的气,而不是指的其它。脉结甚则积甚,脉结微则气微,其实你可以说脉结微则积微,气、脉是一体的,积和结是一体。当然了,既然是一体的,从脉上体现着气结的甚,则实际情况气就结的甚。反之,脉结的微,则证明气结在右胁也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什么意思呢?本来脉证是一体的,脉是由于里面的气向外推动,推动到手端而表现出来气的状态。这个时候由于里边的气积在里,而脉气不行于表,这种积气表现不出来,只是现一个沉伏,所谓沉伏,沉则气在里,伏是邪伏在里。所以说这种病更加严重,积聚积在里,阻遏了阳气,阻遏了人的气出于表,在脉象上反映不出来,但仍然是现了沉脉。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很多人讨论什么是结脉什么是代脉。这个结,气结在里,怎么说呢,脉来去,时一止,它仍然过来,虽然被阻滞了,但是没有阻滞动,它还过来,这叫结脉。什么叫代脉啊,代替它了,本来这个脉是波动性的,下一个脉应该过来,而没有过来,被随后的一个脉所代替,这叫做代脉。结脉是这个脉要来,被挡住了,但还是过来了,这叫做结脉。古人讲的结脉和代脉的根本区别在这里。

这样吧,今天先到这里吧。下次接着说。
发表于 2009/5/12 16: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力差,读帖能使我更好地学习。在此向讲课者,整理者致敬!!!
发表于 2009/5/13 09: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