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200|回复: 2

海外中药业遇风暴:美中药店关门 英中药店惨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9 23: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人普遍都有储蓄的习惯,懂得未雨绸缪,很多人都说这一波金融海啸对华人社区的打击有限,但是,也有小商店实在不敌大气候而结业,其中就包括一些主要为华人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诊所和药店。

  金融危机下,尤其是在欧美国家,中医药受到的冲击有多大?被寄予厚望的海外中医药,前景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纽约老牌中药店关门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屹立纽约华埠25年的中药名店“回春堂”今年3月份关门。对于这家社区特色店铺成为历史,很多市民都感到惋惜。


回春药材行位于摆也街69号,小小的一家店铺虽然亳不起眼,却已陪伴华埠社区25年。“你看外面都没有几个客人,生意实在很难做。”回春堂老板娘伍太太无奈地证实了这个决定。很多人都以为中药店的客人应该只是华人,老板娘却表示,以往还有很多游客来,“在现在这种经济氛围下,没有人来旅游,生意自然大受打击”。

  熟悉摆也街店铺的人指出,近年华埠租金不停飙升,从前货畅之时租金贵也可以撑得住,目前经济停滞,不少小商店都感到租金压力很大。

  常去回春堂买煲汤料的侨胞黄先生对于关店也感到很惋惜,他表示,回春堂除了中药之外最受欢迎的可能就是汤料,才5元一包,而且质优价平,广受市民好评。据他记忆,回春堂以前还获得纽约市颁发的“金苹果大奖”,赞扬该店卫生优异。

  据了解,回春堂的老板就是美国洪门致公堂的前经理伍飞辉,回春堂的前身是一家中药店,主理中药师名为伍活文,伍浩文与洪门也颇有渊源。

  下东城华埠帝国区委员、中华公所前任主席伍锐贤日前评论说,近年中药行业不断求变,倾向于以批发、企业式经营为路向,并逐步熟悉主流社会的运作方法,引入新思维才能够生存。他指出,华埠格兰街金禾药材行就向帝国区申请及获批税务减免,筹集更多资金进行装修,把整个店面翻新,以最新的形态和社区民众见面,以吸引消费。

  不过,加州的一位华人朋友却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他在加州仍能看到较多中药店,这些中药店并未因为金融危机而出现要关门的迹象。

  英国中药店惨淡

  “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经济不景气,中药店的日子特别惨淡。”一位远在英国伦敦的业内人士近日向本报记者透露,在英国伦敦,到当地中药店和诊所看病的人少了很多,营业收入大幅缩水。她了解到的一些连锁店,有一家包括医生和前台在内曾经有四五个人,如今只剩两个人。还有一家店索性只剩一个医生。而据一位在中药店工作的朋友说,以前正常情况下大约每周有3000~5000英镑的营业额,现在缩减得很严重,有时一天下来只能卖几十英镑。现在人心惶惶,如果裁员,就只能回国了,因为那里不可能找到其他工作。

  据了解,英国人对于中医药的态度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一种是非常迷恋,狂热追捧,另一种则完全排斥。“但中医药店在英国总体是兴旺的,以针灸、减肥等最常见,比较受欢迎。”

  早在2006年6月,英国卫生部成立了针灸、草药和中医联合立法工作组,下设草药、针灸和中医3个行业工作组。按预定计划,新的法令将于2011年4月起正式施行。

  作为第一个进行中医药立法的欧盟国家,英国的中医法立法主要依据欧盟2004年4月公布的《欧洲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该指令不仅对传统草药产品、草药物质以及草药制剂做了界定,还对传统植物药注册的技术要求和申请条件有具体规定。

  英国对中医药进行立法,不仅意味着在英国的3000多家中药店和数千名中医得到了法律承认,也意味着英国政府对中药作为药物的肯定,为中药以治疗性药物的身份进入该国创造了条件,对中药开拓欧洲市场不无裨益。然而,这个“龙门”并不是那么容易跃过的。

  事实上,国内中药进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盟国家的捷径是申请简化注册,但机会依然渺茫——简化注册只接受在申请日之前已有至少30年药用历史,包括在共同体内至少有15年使用历史的草药产品。

  据了解,1995年后,我国中药才成规模地进入欧洲。而以2011年最后注册期限估算,注册某一中草药必须证明其在1996年前已打入欧盟,且一直安全使用,要收集到有力的证据非常难。至今,国内仍无一家中药企业申请欧盟传统药物注册。

  海外仍前景看好

  如果海外中药店纷纷关门,势必会影响到中药出口,尤其中药材以及饮片,出口量将会剧烈下降。从2008年出口数据看来,中药材以及饮片出口量同比下降24.56%,出口金额同比仅仅增长5.7%,增速明显放缓。

  对此,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认为,中药出口增幅放缓,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并非金融危机造成对中医药需求下降。“而且,金融危机对海外的中药店冲击并不大,可能存在部分中医药诊所药店关门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贸易中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

  伦敦中医学院院长梅万方教授3月份曾到中国,他带来的信息是:在英国乃至欧美国家,中医药的前景仍然看好。这位教授甚至打趣地说,金融危机造成大量人员失业,由此患上抑郁症的人也多了起来,中医药反而更能派上用场。


来源:医药经济报
发表于 2009/4/10 13: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商业模式经营的中药业,自然会受到经济的波动,不知当地的医疗服务业也是惨淡呢?。
因此,中药的昌盛还在于医者本身。
发表于 2009/4/11 17: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中药店的生意都惨淡,更别说外国。
都是环境引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9 14: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