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无中生有 于 2009/4/6 14:43 发表 我对倪海厦先生了解不多,不敢罔议。………。 医者,意也。………。 就我管见而言,人体一气周流,失其缓和,或迟或急,或强或弱,皆可致病。所谓病有缓急,药有刚柔,当随其病势之虚实缓急,而采用相应的药物,虚涩者治以柔缓,急重者治以刚猛,随形就势,皆得所治,此所谓善治者。 李可老先生大量附子以扶将倾之阳,李翰卿老前辈微量处方以救虚涩之气,皆是为我等垂范示法,以明医理圆通,不可唯阳独重也。 以肺结核一病而言,病人多有久咳不愈之病程。咳者,风气耗散之象,故患者多消瘦而伴低温潮热。此时,一气虚涩,散之则后继乏源,收之郁滞愈重。唯有缓润徐养,静待一气渐复,…………。 悠然子的疑问………。我们可能难免误诊误治,及时亡羊补牢,有时犹未晚也。虚涩之气,而遭持续燥散,此时若用苦寒,虚弱之阳势必就地而熄,大老虎朋友最后在医院急救中,西药之功或许可归于此类。石膏乃凉降而能疏通者,与麻黄可谓完全相对,于此宜不合适。即生脉饮用于此时,亦嫌过于收敛,收甚则甚虚之气不得流通,亦难挽救。愚意大量米汤粥油,伍以童便,小量频服,缓润徐养,或许可救其一命。 治病之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患者自身的一气虚实。病之得愈,非我等医生之功,亦非药物之功,乃人体之气在药物引导下,自行恢复而已。若不顺从患者自身病势而为之,而单以医生的意志,强行改变人体一气周流之状态,鲜有不失误者。此所谓得道者倡,失道者亡。 个人管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2/24 23: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