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4/21 10: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国内外对经络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至少表明有经络的地方和没有经络的地方还是有所区别的。
(转贴)一、循经感传现象的系统研究 70年代,解放军309医院的协作组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专题调查,结果发现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受试者的十二经脉“井”穴,在人群中随机采样,1000例中有13例特殊敏感,得气感觉可以贯穿全经。这一现象公布后,立即引起我国针灸界和生理学界的高度重视,纷纷组织专题在各地区进行调查,到1977年已经调查了17万人,其结果都与309的报告接近。说明在人群中,这种显著的经络敏感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按一定比例分布的。以后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合作,发现了另外一种经络感传现象,现在国际上称之为隐性循经感传现象,其出现率,在人群中为98%。从此,2500年前《黄帝内经》所描述的十四经脉被我国学者再度发现,而引起世界学者的重视。
二、放射核素循经脉运行的研究
“七五”期间,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和解放军总医院,在1100正常人和300例患者身上进行放射核素穴位注射并在γ照相机下显示其运行路线,发现十四经脉均有循经运行核素的特征。近年来该院又和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协作,应用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技术,首先发现核素注入正常人胃经小腿、大腿的实验经脉线后,核素循经在不同深度运行,从而确定了经脉运行线的三维定位。 放射性核素循经运行的研究,使经络的研究从体表的定位深入到深层(肌层),首次证实古人描述的经脉是运行物质和能量的通道。(即“血气”运行通道)的正确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