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8 00: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3 03:29 编辑
http://mingyi.zyy123.com/zzc/
张赞臣(1904~1993)
字继勋,晚年自号壶叟,江苏武进人。祖育铭、父伯熙精于外、喉科。张氏幼承家学,16岁随父来沪,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转读于上海中医大学,师从谢利恒、曹颖甫、包识生诸名家。民国15年(1926年)毕业后,悬壶沪上。精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尤以外、喉科见长。执教于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并与同学杨志一、朱振声等创办《医界春秋》杂志,担任主编,刊行11年。还先后创办上海国医讲习所、中国医药研究所等。民国18年春,国民政府卫生部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废止中医案,张氏联合上海中医药界奋起抗争,3月17日全国中医药学界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推举谢利恒等5人赴京请愿,张氏任随团秘书。 张氏提倡弘扬中医传统特点,汲取现代医学之长,临床治疗参用现代医学诊断手段,总结临床经验采用现代认识和方法,医道益精。首创“舌下经脉诊察法”,创制“金灯山根汤”、“养阴利喉汤”、“前胡玉屏汤”及外用“喉科牛黄散”、“银硼嗽口液”等多种喉科验方。 解放后,历任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市卫生局中医处副处长,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副馆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中医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学院耳鼻喉科教研组主任、教授。被选为上海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第五、七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一、二、四、六届政协委员。晚年主编《中医喉科集成》巨著。撰有《中国历代医学史略》、《中国诊断学纲要》、《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咽喉病新镜》等专著10余种及医话、养生、临床总结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张赞臣(1904-1993年),名继勋,以字行,晚号壶叟。江苏武进蓉湖人。世操医业,家学渊博,幼承庭训,受其父伯熙公教诲,在医学方面奠定了基础。年方弱冠,背井来沪,为博采众长,先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复转学于上海中医学院,由于勤恳好学,颇多创见,深得当代名医谢利恒、曹颖甫、包识生诸前辈之器重。卒业后,悬壶沪渎,于大小方脉、内外妇儿诸科无不精通,屡起沉疴,深受病家拥戴。又应中国医学院之聘,先后任诊断学、本草学教授,并主编《医界春秋》杂志,著述《中国诊断学纲要》、《中国历代医学史略》等书。特别是1929年旧国民政府中央卫生会议企图通过“废止中医案”,张氏闻得消息后,痛心疾首,即奔波呐喊,联合全国中医药界人士奋起抗争,终于取得胜利,其对维护中医事业之一片热忱,于此可见。
解放后,张氏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率先参加国家医疗单位工作,先后任上海市第五门诊部(原中医门诊所)副主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副处长、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副馆长以及上海中医学院曙光医院顾问等职,撰写了《本草概要》、《中医外科诊疗学》、《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等书,并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自1960年开始,张氏目击中医耳鼻咽喉科未能受到应有重视,以致后继乏人,濒将失传,毅然决定侧重于中医耳鼻咽喉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还兼任了上海中医学院耳鼻咽喉科教研组主任,主办全国和上海耳鼻咽喉科医师进修班等,在培育人才、学术研究各个方面,为中医耳鼻咽喉科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夏墨农 >
验方
一、秘方芥菜饮疗肺痈
肺叶生疮而成脓疡,谓之肺痈,肺脓疡。《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谓: “亥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千金又有苇茎汤方之。先生家传芥菜饮之多能痊愈,乡间患此疾甚多,先生园中置合拖大小缸十余口,每至夏初4-5月,令购芥菜数十担,洗净置缸中,镇以石,倾入清水,以竹缸笠盖之,次年便得清澄之芥菜饮,患肺痈者来诊,辄令提壶汲饮,一次半小碗,热饮,一日三次,三、四一脓痰便自见少,约2周余可瘘尽而愈。
二、夏氏芋艿丸治瘰疠
夏氏取香贝养营汤、海藻玉壶汤、芋艿三方之长制成芋艿丸,以其疏肝理气,活血养营,化痰软坚之功,治痰气瘀滞所致的骨核,瘰疬,肉瘿,脂瘤,肉瘤,子瘘等疾。方:香附9克白芍9克当归9克炒川芎9克昆布9克海藻9克青皮6克煅牡蛎15克玄参9克桔梗3克生甘草6克夏枯草9克淡海蜇30克地粟4只水煎服。或以芋艿蒸胡水泛为丸。15贴为一料,每天10克,分二次用开水吞服。可服一个月。忌烟酒辛辣生冷刺激之品,慎房事。一般约服半年左右,可见明显疗效。
三、五毒饮治梅毒并治癌肿
土木鳖去壳切片,3-4.5克斑蝥二只(去头足) 全蝎3克露蜂房12克青蛇蜕3-6克(或蜈蚣2条)
方用土木鳖消肿散结定痛,蜈蚣祛风镇痉解毒,露房祛风消肿止痛,全蝎熄风定惊,青蛇蜕祛风疾治惊间疗皮肤疥癣。全方有祛风通络,消肿散结,攻毒之功。夏氏祖传以治梅毒。尝谓梅毒一症,其毒传染后,纠缠难愈,有“一分之毒未除,能复发十分之患”之说,故治疗必须彻底,大法分解毒法,如内遗粮汤,黄连解毒汤;攻毒法,其一是以金石药砒、汞、铝等作主药的方剂如生生乳,结毒灵药,铝回散,三仙丹之属,其二是虫类动物毒药作主的方剂,如化毒散,金蟾脱甲酒等,我家即采用仙遗粮汤合黄连解毒汤解毒法,合虫类毒物五毒饮攻毒法。
本法治三期骨梅毒、类风湿性关节变之骨节酸痛与皮肤顽痒,有较好疗效。并以此治皮肤基底细胞鳞状上皮癌,乳房癌,骨癌等有明显疗效。
张赞臣 >
医案
案一、乳蛾
戒××,女,22岁。
初诊(1961年3月12日):素有咽痛、胃病史。近两日来恶寒发热(体温38.4摄氏度),双喉核红肿,右侧尤甚,且有白点,吞咽不利,头痛,骨楚。脉来细数。此系风热之邪挟痰为患。治以疏解泄热、化痰利咽。
荆芥穗4.5g 薄荷叶3g(后入) 牛蒡子9g 蝉衣3g 苦桔梗3g 生甘草1.5g 金银花12g 连翘9g 射干3g 挂金灯9g 山豆根4.5g 马勃2.4g
外用:
1、喉科牛黄散(牛黄、川黄连、黄柏、薄荷、雄黄、西瓜霜、硼砂)漱咽部,日4~5次。
2、银硼漱口液(金银花、生甘草、土牛膝根,薄荷、硼砂)漱咽部,日4~5次。
上方服2剂后,症情大减,再服2剂而愈。
案二、乳蛾
梅××,男,42岁。
初诊(1961年9月2日):平素有眩晕之症。五天来咽痛牵引及耳,右侧喉核红肿,颔下亦有结块,发热而不恶寒,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脉滑,苔薄。治以清泄肝火、解毒利咽为法:
挂金灯9g 山豆根9g 白桔梗3g 生甘草2.5g 牛蒡子9g 龙胆草2.5g 杭菊花9g 黄芩9g 黑山栀9g 玄参9g 赤芍白芍(各)6g 炙僵蚕9g 知母9g
外用:
1、珠黄青吹口散(薄荷、石膏、飞中白、西瓜霜、月石、天竺黄、川黄连、生甘草、飞青黛、珍珠粉、犀黄、梅片)吹喉,日3次。
2、银硼漱口液,漱口,日3~4次。
服药2剂,症状减轻。继上法治愈。
[按乳蛾,又称喉蛾,因喉核(即扁桃体)红肿,形如乳头或蚕蛾而名。张氏认为主要由肺胃之火上升所致,故临床以“金灯山根汤”为主方,加减施治而获卓效。由于案一寒发热之症,故诊为复感风热所致,而配以荆芥、薄荷、银花、连翘以疏肝散风热、透表清热;案二见有头晕、两目红丝攀晴等症,故诊为兼有肝火亢盛,而佐以龙胆、菊花、黄芩、山栀之属以清肝泻火。其病虽同,其症各异,故药随症转,而皆能桴应也。此外,张氏还认为乳蛾发于咽关前者易治,如延及咽关后者则较难治。本病务必及早治疗,否则迁延日久,非但喉核肿胀不能退尽,且每遇外感或劳累之后,易于复发。至于乳蛾转为化脓者,在诊断上务必仔细,而采用相应得治疗措施。如未化脓前,宜着重清解,促其消退;化脓已溃者,则排脓务尽;脓泄已清,应再度清热利咽,以杜后患。
案三、喉痛
陈××,男,32岁。
初诊(1962年8月20日):素有喉痛史,每因劳累辄易发作。四天前,因工作关系,连续二夜不寐,以致咽喉疼痛,有低热。在乘车来沪途中,咽痛更甚,吞咽困难,即至某医院诊治,症情未见减轻。刻形寒发热(体温38摄氏度),头痛,面红耳赤,咽喉干燥作痛,声音嘶哑,痰多粘腻,胸闷,大便五天未解,小便色赤。脉滑数,舌苔根腻。右咽关红肿高突,延及颈部,诊为右喉痈。诊属痰热内蕴、挟肝胃之火上升,急投苦降涤痰、通利泄热之剂。
川黄连2.5g 赤芍9g 炙僵蚕9g 牛蒡子9g 挂金灯9g 山豆根9g 射干4.5g 桔梗3g 生甘草1.5g 黑山栀9g 知母9g 瓜蒌皮9g 玄硝9g(分冲)
外用:
1、喉科牛黄散,吹厚,日2~3次。
2、银硼漱口液,漱口,日3~4次。
3、芙蓉软膏(芙蓉叶、赤豆粉、陈小粉)外敷颈部,每日一换。服药2剂后,大便通,发热退,咽喉红肿亦明显减退。二诊时,上方去川黄连、元明粉,再服2剂而愈。
案四、喉痈
沈××,女,30岁。
初诊(1962年9月14日):左咽关红肿散漫,痛引耳窍,左颔下亦有核肿,伴发热、头痛,痰多粘腻,吞咽不利,已历一周。脉左细数,右滑数;舌苔腻。乃胃火上冲,痰热内阻,发为喉痈之症。急予泄热消肿。
赤芍9g 丹皮9g 炙僵蚕9g 牛蒡子9g 桔梗3g 生甘草2.5g 射干3g 山豆根9g 挂金灯9g 杭菊花9g 金银花9g 知母9g 黄芩9g
外用:
1、珠黄青吹口散,吹喉,日2~3次。
2、银硼漱口液,漱喉,日3~4次。
二诊(9月16日):上药服2剂后,咽痛如故,吞咽不利,左咽关红肿高突,触之未软。上方续服2剂,外用药同前。
三诊(9月18日):左喉痈酿脓已熟,用消毒银针刺破高突处,流出脓液甚多。原去牛蒡子,再服3剂。
四诊(9月21日):咽痈明显好转,咽关肿胀消退,左颔下核肿已无压痛。再予前方去射干、僵蚕,再服4剂,以资巩固。
[按喉痈,又称喉关痈。因病情严重,来势凶猛,故古称“猛疽”。此病后期每易化脓,故在治疗上早期务求力争消散;若不能消散,当助其泄脓,以图早愈。上述两例,在治疗上均以清热解毒、化痰利咽、凉血消肿未法,是共同之处。然案三大便五日未解,乃热结肠胃,故投以通幽泄热,果能热退、肿消,功效立见;而案四已酿脓成熟,非助以溃破则必将迁延时日,甚至伤正,刺破脓液,遂能痛定、肿除,迅速痊愈。
案五、喉风
顾××,男,54岁。
初诊(1976年2月21日):咽喉觉痛,吞咽不利,发热炽甚,喉头痰粘如堵,已有三天。脉滑,舌质红,苔腻。检查发现咽喉及会厌舌面色红肿胀,引及左侧软腭亦现红肿。发热急骤,症属痰热逗留肺胃,发为喉风,治以清热化痰利咽。
薄荷叶3g(后下)荆芥6g 牛蒡子9g 炙僵蚕9g 桔梗3g 生甘草2.5g 黄芩9g 金银花9g 山豆根9g 挂金灯9g 赤芍9g
外用:上品冰硼散(硼砂、西瓜霜、飞朱砂、尿浸石膏、海螵蛸、梅片)吹咽,每日3-4次。
二诊(2月24日):咽喉肿痛发热均退,红退而未尽,喉头堵感亦减,已能吞咽。脉细,苔腻。小便色黄。余热未尽,再予清化泄热利咽。
上方去荆芥,加赤茯苓12g、连翘9g。
三诊(2月28日):药后会厌充血肿胀消失,咽部及软腭尚有小瘰,痰多,喉头粘腻。再予清热化痰调治,以冀清彻。
挂金灯9g 丹皮9g 天花粉12g 玄参9g 白桔梗4.5g 生甘草2.5g 黄芩9g
3月4日随访:会厌及软腭肿胀充血全部消退而愈。
[按此例病症,根据中医诊断当为“急喉风”,又名“紧喉风”。其主要症状为发热急骤,迅即咽喉肿胀,阻塞不利。张氏认为此系肺胃积热,复感风邪,风热相煽所致,治应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为主,佐以吹咽之品,使药力直达患处,故能迅速红退而肿痛消,堵塞如移,而吞咽通利矣。但喉风患者,主症虽同,而临床所见兼夹之候,殊非一途,或见呕,或见咽干,或见神疲,则又须根据具体症状配适当之品以治之。
案六、喉痹
胡××,男,26岁。
初诊(1963年7月17日):近二月来常有低热,咽喉干痛,吞咽时又梗塞感,两咽关隐红,凹窠左侧有结节,上腭有小瘰及哥窑纹。经常失眠,精神疲乏,头晕脑胀。舌苔浊腻,脉细涩。症属虚火上炎,兼见心营不足所致。治以平肝清肺,养心宁神法。
白芍9g 橹豆衣9g 射干3g 山豆根4.5g 生甘草2.5g 桔梗3g 牛蒡子4.5g 炙僵蚕9g 五味子3g 生枣仁熟酸枣仁(各)9g 茯苓茯神(各)9g 忘忧草12g 水炙远志3g 朱灯心2.5g
二诊(7月20日):上药服3剂,症情同前,夜寐稍安,舌苔浊腻罩黄。
原方去酸枣仁、远志,加杏仁米仁(各)9g,橘白橘络(各)3g。5剂。
三诊(7月25日):药喉咽干痛稍见轻减,惟觉胸气闷气滞,食后作嗳。
原方加野蔷薇花3g,炒枳壳4.5g,再服5剂。
四诊(7月30日):精神较好,胃纳亦佳,咽部异物梗阻感依然。
上方去枳壳,加佛手花2.5g,绿萼梅1.5g,再服5剂。
五诊(8月10日):咽喉干痛,梗塞在于气道,吞咽仍感不利,痰粘不易咯吐,情绪不宁而烦躁,睡眠时好时差,胸闷气滞,嗳气。脉滑,重按无力;舌苔淡薄。症属肝胃不和,肺气失安宁,治以化痰理气宁神。
白芍9g 郁金4.5g 野蔷薇花3g 橘络4.5g 茯苓茯神(各)9g 水炙远志3g 五味子2.5g 麦冬6g 桔梗3g 生甘草2.5g 淮小麦9g. 忘忧草12g
六诊(8月16日):咽部梗塞感轻减,再服6剂。
七诊(8月22日):症情基本稳定,唯咽部干涩不利。
上方去郁金、橘络、远志,加北沙参9g,川石斛9g。再服5剂。
八诊(8月31日):两咽点及底壁均转清润,惟吞咽时有轻微堵塞感。精神疲乏后,尚有火升烘热之象。大便时气注如矢。再予益阴运脾。
白芍9g 丹皮4.5g 橹豆衣9g 生甘草2.5g 川石斛9g 焦白术6g 茯苓茯神(各)9g 五味子2.5g 淮小麦9g 忘忧草12g
九诊(9月7日):药后续有改善,再服6剂。
十诊(9月14日):咽部梗塞感又见轻减,哥窑纹日见消退,惟饮食不馨,头晕耳鸣,乃体虚弱,肝胃未和。再予平肝益阴扶正。
白芍9g 橹豆衣9g 枸杞子4.5g 春砂花3g 野蔷薇花3g 北沙参6g 射干3g 桔梗3g 生甘草2.5g 炒枳壳4.5g 茯苓茯神(各)9g 制首乌9g 采芸曲9g(包煎)
药喉症状日见轻减,惟体力尚感不适,易于疲乏,饮食无味,夜梦粉纭。先后加熟女贞9g,远志肉4.5g,续服10剂。
十四诊(10月16日):病情已趋稳定,咽喉底壁清润,上腭小瘰已退,哥窑纹亦基本消失,惟咽喉尚有梗塞之感,吞咽偶有不适改以丸剂及代茶饮服缓缓调治之。
1、半贝丸45g,每日早上服6g。
2、二至丸60g,每日晚上服4.5g。
3、太子参9g、桔梗3g、生甘草2.5g、射干2.5g,开水泡,代茶常饮。
以后每隔半月来门诊一次,症情稳定,情绪亦较安宁。自64年1月11日门诊,直至同年4月8日又来门诊,自诉症情尚稳定,惟工作繁忙或劳动后,尚感咽喉稍有不适。仍予前法调治。
[按喉痹主要症状色红干痛,痹塞吞咽不利,一般有急、慢之分,尤其是慢性者缠绵难愈,临床尤为多见。张氏对这类病症的辨证论治,颇见卓识,故能屡愈痼疾,使患者大悦。
张氏认为慢性喉痹多由阴虚火旺所引起,故治病求本,按证立法,以养阴为主要关键。然在具体分析症状,则认为其病机多与心、肺、肝、脾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故又十分重视对脏腑的调节。
本病例为张氏治喉痹之一,虽历时半年方见起色,然观病势之严重程度,症情之复杂情况,而能收如此卓效,亦可称为迅捷矣。至于一般阴虚喉痹,则常有1~2月间即能奏效者。喉痹之因,责之肺胃,咽有隐红,腭有小瘰及哥窖纹,乃虚火上炎之象。故在治疗之始,即投射干、山豆根、桔梗、牛蒡子之属以清热利咽,五诊复增麦冬,七诊又增沙参、石斛以滋养阴液,乃“养阴利咽汤”之加减法也。由于患者复有咽不梗塞感以及胸闷气滞等症,张氏认为是肝气失畅所致,故屡用白芍、郁金、野蔷薇花、绿萼梅、佛手花等品以柔肝疏肝;又因症见失眠、烦躁等心神不安之象,故又配用酸枣仁、茯神、远志、淮小麦、忘忧草等药以养心宁神。
案七、音哑
方××,女,18岁。
初诊(1965年6月19日):七天前,因感冒新邪,徒即引起发热、畏寒、头痛、咳嗽、痰多,继则音哑,经服磺胺类等药,发热头痛已除。现证为形寒,胸闷,喉痒咳嗽,音哑,痰黄稠粘,咯吐不爽,咽喉干痛。脉濡弦,舌苔淡薄、舌体胖、边尖红,喉核(扁桃体)隐红。症属风热外袭,与痰相搏、郁闭肺卫。拟疏邪、宣肺、清热、化痰为治。
荆芥4.5g 防风4.5g 杏仁米仁各9g 牛蒡子9g 桔梗4.5g 生甘草2.5g 射干4.5g 知母6g 川贝母粉4.5g(分2次吞服) 黄芩4.5g 天花粉12g
二诊:前方服2剂,寒撤、咳嗽减、痰少、声音略扬。照原方再服2剂,诸症消失,声音随之恢复正常。
[按外感而致音哑,其治则总不离解表宣肺,表邪去肺气和,则音哑自廖。临床可以前胡、桔梗、生甘草、牛蒡子、杏仁、射干等基本方,并从邪气的属性和兼挟证候进行辨证施治。若风寒客肺,喉痒、咳嗽不爽者,加蜜炙麻黄、冬瓜子;风热郁闭肺卫,咽干喉痛者,加知母、黄芩、天花粉;若痰多口腻者,加生米仁,浙贝母或川贝;舌苔白厚而口腻者,加仙半夏;若发热头昏者,加荆芥、防风、杭菊花等,随症加减。
本例属风热挟痰所致之音哑,辨证要点在于痰黄咯吐不爽,且喉痛、音哑、脉濡弦,舌体胖、边尖红。因此用疏邪达表清金化痰之品,乃使邪解痰消,肺气得以清肃,则声音自扬。
张赞臣 >
验方
一、珠黄青吹口散
功能:清热解毒、涤痰、利咽。
适应证:烂喉痧、喉癣、喉蛾、喉痛、喉风、喉痹等病证。
方药组成:薄荷3g 石膏3g 水飞人中白3g 西瓜霜3g 老月石3g 天竺黄3g 川黄连0.21g 生甘草0.21g 飞青黛0.21g 珍珠粉0.9g 犀黄0.6g 大梅片0.21g
制法共研及细末,过筛。
用法吹咽喉部,每日2~3次。
方解本方用犀黄、珠粉、西瓜霜、人中白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均为利咽要药,配用石膏、青黛、川黄连、生草清热泻火,故本品清热解毒作用较为显着。更有薄荷辛凉利咽,天竺黄、硼砂清热豁痰,故对热毒壅盛,痰涎结滞,咽喉重症有清热解毒涤痰、利咽的功效。
二、解毒中白散
功能清热解毒、祛痰、收敛。
适应证烂喉痧、烂乳蛾、喉疳、疼痛等病症。
方药组成煅人中白3g 飞青黛3g 蜂儿茶6g 雄黄0.6g 马勃粉0.6g 煅轻元灰0.9g 月石3g 冰片0.9g
制法除冰片外,先将蜂儿茶置于石灰甏中化解;再与各药共研极细过筛,然后和入冰片研匀。
用法用药粉少许吹入患处,每日2~3次。
方解本方用煅人中白、马勃清热解毒利咽,佐以青黛清热泻火,雄黄解毒,月石祛腐,蜂儿茶、轻元灰消炎收敛,冰片引诸药直达病所,以加强局部消肿防腐之功。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祛腐收敛之效。
说明凡烂喉重症,加牛黄0.3g,珍珠粉0.3g,咽喉不烂肿者加芒硝3g以消肿,并能祛除痰涎。煅轻元灰,即灯心草煅炭存性。制法:用灯心草浸在清水中片刻取出,再置入淡竹管内,两头封固,外涂湿泥土约3~4分厚,放在炭火炉上,烧至泥土发红,即取下退火,去掉泥竹即得。
三、八宝珠黄散
功能清热解毒、收敛。
适应证咽喉糜烂、口舌生疮、经久不愈者。
方药组成濂珠1.5g 川贝6g 煅龙骨1.5g 西血珀3g 广犀黄2.4g 飞朱砂3g 煅人中白4.5g 煅石膏6g 大梅片2.4g
制法除犀黄、梅片外,先将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再加入犀黄、梅片研匀。
用法将药粉少许吹入患处,每日二、三次。
方解方中用濂珠(如珍珠)、犀黄、煅人中白清热解毒利咽,川贝、朱砂解毒脱腐,配以煅石膏、血珀(即琥珀)、煅龙骨收敛生肌防腐,佐以梅片清热引药渗透,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收敛防腐之功。
四、喉科牛黄散
功能清热解毒,祛腐。
适应证乳蛾,喉核红肿或白腐,喉痧、白喉等病证。
方药组成牛黄1.8g 细川黄连4.8g 生黄柏4.8g 薄荷叶4.8g 飞雄黄1.5g 西瓜霜1.5g 硼砂1.5g 大梅片1.5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至无声为度,过筛。
用法吹入患处,每日2~3次。
方解本方以牛黄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川黄连、川柏、雄黄则清热解毒之功更为增强;又用薄荷、西瓜霜利咽消肿,硼砂祛腐,所以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病症。
五、银硼漱口液
功能清热解毒,祛痰消肿防腐。
适应证一切咽喉红肿碎痛,亦可防治白喉或白喉带菌者。
方药组成金银花12g 生甘草4.5g 土牛膝根30g 苏薄荷4.5g 硼砂6g
用法上药加水600ml,俟药液冷透漱口,一日3~4次。若作防治白喉者,则应连续漱口6天为一疗程。
方解本方用金银花、硼砂为主药,正说明它的作用有二:在清热解毒方面,以金银花为主,又配合用生甘草、土牛膝清热解毒利咽,佐以薄荷更加强了它的利咽功能。而在祛痰及防腐方面用硼砂以达到其效能。由于其中土牛膝是防治白喉要药,所以对咽喉病症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六、喉症漱口煎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适应证一切咽喉肿胀疼痛,牙关拘紧,汤水难下等症。
方药组成薄荷叶4.5g 山豆根15g 咸秋石3g 金银花12g 生蒲黄12g 甘中黄12g 荆芥6g 生石膏60g 白菊花12g 土牛膝根30g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痛煎,去渣取汁,待冷后漱口,日3~4次。
方解本方是银硼漱口液加减而成。方中用菊花、石膏、秋石等清热解毒,生蒲黄、山豆根利咽消肿等品;同时又减去了硼砂,此方还可兼作内服,更能增强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09/10/8 01:0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