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4/6 03: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德铭
相关图片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
所属分类: 中医 中国中医学家 医学 医生
陆德铭
陆德铭(1935年—),男,汉族,浙江平湖人,。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目录
• • 人生经历
• • 行医成就
• • 主要著作
• • 科研成果
• • 学术观点
[显示全部]
陆德铭-人生经历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任外科医师、副院长,上海奉贤齐贤公社卫生院院长。1984年起,先后担任上海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院长、兼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等职。还先后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临床一所乳房病研究室主任、国家教委重点学科龙华医院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上海中医药杂志主编、卫生部政策与管理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上海市高教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气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日本气功学会名誉顾问等。1986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88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名中医,是全国第二届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陆师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被收入1988年美国传记学会《世界著名领导者辞典》、1990年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世界名人辞典》及《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等。
陆德铭-行医成就
陆师生性敦厚敏达,早年深受导师中医外科大家顾伯华教授青睐,续其薪传。
陆德铭
他长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研究及教学工作,对乳房病、甲状腺病、痈疽、皮肤病、蛇咬伤、急腹症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并有不少建树。对良性乳房肿块的治疗尤有心得。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陆师首次将乳癖分成肝气郁滞型、冲任失调型辨证论治,用益肾调冲任法取得显著疗效。陆师还提出,乳腺增生的冲任不调见证乃是妇女周期性激素失调所致。于是指导研究生从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断关键,是排卵前期雌二醇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下。用中药“乳块消”调整周期性激素失调,拮抗异常激素的刺激,从而恢复乳腺组织的正常结构,获得满意的疗效,其对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陆师对顾伯华老师1958年在国内首先报道的“慢性复发性伴有乳头内缩的乳晕部瘘管”的临床研究,提出了该病的成因是由于乳腺管先天性异常,乳头内缩畸形所致的学术观点,并指导研究生从实验研究探明了与雌激素有关;结合临床、病理研究,确认本病即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瘘管期,提出该病与其它乳房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在治疗上将单纯性瘘管的挂线手术改革成切开术,缩短了疗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陆师为本病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陆德铭-主要著作
陆师曾先后主编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实用中医乳房病学》、《关节痛》、《中医外科诊疗图谱》、《实用中医外科临床手册》,参加编写《实用中医外科学》等专著。科技成果有《浆细胞性乳腺炎瘘管期的中医治疗》,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6年重大科技成果甲等奖,《调和冲任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陆德铭-科研成果
“老中医顾伯华教授在外科临床中临床经验总结及实验研究”于1981年获上海市卫生局二等奖。
“老中医治疗浆细胞乳晕瘘管经验”于1985年获上海市卫生局一等奖。
“老中医治疗浆细胞乳晕瘘管经验”于1985年获上海市科委二等奖。
“老中医治疗浆细胞乳晕瘘管经验”于1986年获国家管理局甲等奖。
“顾伯华老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研究”于1992年获上海市科委二等奖。
“调摄冲任疏肝活血法纠正乳腺增生病激素失调的研究”于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等奖。
陆德铭-学术观点
燮理气血阴阳崇尚阴阳互求
学术观点
陆师在临床诊治中,善于运用祖国医学阴阳气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他指出,辨证论治首当辨明阴阳,因为病因、脉证与药性皆有阴阳,阴阳既明,则治之无讹。
1.首辨阴阳,崇尚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临床辨证,审别阴阳是首要的环节。在论治方面,当考虑到病有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药物的寒凉温热之性,在施治上以阴药治阳病,以阳药治阴病。以阴阳来审别疾病的性质、病变的部位、体质的强弱、邪正的盛衰等,知道临床辨证用药,从而调节机体失和之阴阳,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也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则泻之”、“阴平阳秘”之义。在临证辨治时,病情往往是复杂变化着的,不要拘泥于一点而要综合参考分析,一个病往往是多个症状组合而成,不可能单纯表现为纯阴证或纯阳证,往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错,而且随着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阴阳的属性也会随之而产生相应变化,所以要从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去辨别阴阳,抓住主要症状,掌握疾病的性质,施治方可有的放矢。
2.再论气血,强调气血贵充裕、调畅气与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在生理上,气与血既是人体脏腑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气血的变化,而气血的病变亦必然导致某些脏腑功能活动的异常。陆师认为:在一般情况,人体的正气旺盛,外来之邪不易侵犯,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气机紊乱,正气相对薄弱时,则抵御外邪能力减弱,而致人体发病,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陆师在临床上十分重视扶助正气,常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以固根本,对生黄芪的用量尤为讲究,经常用至60g。在扶助正气的同时,陆师也非常重视精血的调理。他认为,气与血共同来源脾胃化生,气中有血,血中有气,两者相互依附,相互为用,共同滋养温煦脏腑。在临诊时症见面色萎黄发白,头晕目眩属血虚者,常以当归、白芍、熟地、阿胶、川芎、鸡血藤等,四物之义调补气血,对症见皮肤瘙痒干燥、脱屑等血虚生风见症者,常以生地、熟地、当归、肉苁蓉、防风、肥玉竹等养血祛风润燥,在临床上往往气血同病,故常采用气血同治的方法,如行气活血、益气活血、补益气血、益气摄血等相兼并用,这些治法应用于临床确实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陆德铭-证治经验
乳房疾病
陆德铭
1.温肾助阳,调摄冲任
乳癖、乳癌、乳病等常见乳房病的发生,当首推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为治疗乳病的求本之法。因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均可导致冲任失调而致乳病,而以乳癖的发生与冲任两脉关系最为密切。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胞脉系于肾,冲脉与肾脉相并而行,得肾阴滋养,而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源于先天而藏于肾,可激发冲任的通盛,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其气血促使胞宫和乳房的发育及维持功能活动,肾气、天癸、冲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性轴,同时作用于胞宫和乳房,成为妇女周期调节的中心,而肾为这个性轴的中心,肾气不足则天癸不充,冲任不盛,胞宫与乳房必然同时受累而发病。以温肾助阳来调摄冲任,从众多温阳药中筛选出性温不热,质润不燥之仙灵脾、仙茅、鹿角片、肉苁蓉、巴戟肉、补骨脂等补助肾阳,调补冲任,从治本着手,佐以他法,不仅乳腺肿块、疼痛可消,癌肿得到控制,同时胞宫不充,肾虚诸症均得到纠正。又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在助阳药中酌加山茱萸肉、天冬、枸杞子、生首乌等滋阴补肾,以期治阳顾阴,收阴生阳长,阴阳平补之功。温肾助阳,调摄冲任法从根本上调整内分泌激素紊乱,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是诊治乳病的根本之法。
2.疏肝理气,调畅气机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可直接调节冲任之血海的盈亏。陆师认为,肝郁气滞在乳病发病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精神不遂,久郁伤肝;或精神刺激,急躁恼怒,均为导致肝气郁结,气机淤滞,蕴积于乳房胃络,乳络阻塞,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胀痛,肝气郁而化热,热灼阴液,气滞血凝即可形成乳房结块。又肝肾同源,肾气不足则肝失所养,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致气滞痰凝血瘀变生乳癖及乳疬等病。故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也为治疗乳病的重要法则。陆师用药强调气血以通为用,临症取药常以理气活血同用,并从众多的理气药中选出了郁金、川芎、莪术、丹参等血中之气药,及香附、柴胡等气分中之血药,以及枳壳、延胡索、青皮、八月札、川楝子、佛手等药,意在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顺则血顺,气血通畅,则瘀结自消。
3.活血化瘀,疏通乳络
乳房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以固定性疼痛及肿块为主症,二者均为血瘀症的特征表现,肝气不舒,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血,使血行不畅,经隧不利,乳络闭阻,气滞血瘀,凝结成块,不通则痛。由此可见,乳房病患者出现血瘀症势在必然。陆师在治疗乳房病时,重视活血化瘀,疏通乳络法的应用,常用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泽兰、益母草等活血化瘀,王不留行、丝瓜络、路路通等疏通乳络,以气血通畅为目的,临床取活血化瘀药也必掺入理气之品,如香附、柴胡、延胡索等,使气血通畅则肿块消散于无形。活血化瘀,疏通乳络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从而减少癌细胞的滞留机会,对防止癌细胞的着床和转移有着重要的意义。
4.化痰软坚,消肿散结
陆师认为,乳房疾病多与情志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思虑伤脾,或肝郁气滞,横犯脾土,均可导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津液不运而聚湿成痰;肝郁久化热化火,灼津成痰,痰、气、瘀互结而成乳块。痰湿凝结在乳病发病学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陆师选用山慈菇、海藻、昆布、贝母、牡蛎、夏枯草、白芥子、半夏、僵蚕等化痰软坚,散结消肿。为乳块的消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清泄胃热,利湿解毒
女子乳房为足阳明经所属,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妇女气机多易抑郁,七情郁结日久则可化火化热。陆师常以丹皮、山栀、龙胆草、黄芩、知母等清泄胃热;生米仁、泽泻、蒲公英利湿解毒;仙鹤草、茜草、生地榆凉血止血;半枝莲、蛇莓、蛇六谷、山慈菇、龙葵、石上柏等抗癌解毒,在乳癌术后配合使用抗癌药物可增加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协同治疗而增效,并达到防止复发转移的目的。
6.健脾益气,养血生津
冲任为气血之海,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若脾胃虚则生化之源不足,不能灌养乳络而致乳病。故临证常以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改善患者的脾胃虚弱,扭转营养不良状况,缓解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并改善由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乳癌患者也常因放、化疗引起热毒的灼伤阴液而出现一系列阴虚之证,陆师常用玄参、麦冬、沙参、川石斛、枸杞子以及鳖甲、龟版等血肉有情之品,通过养阴增液,使体内阴阳趋于平衡,并可增加放化疗的效果和减轻由此带来的毒副作用,增加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并且对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7.移情易性、调节情绪
陆师常告诫道:乳房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情绪变化,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发病后精神负担较重,而部分患者恐癌心理较强,整日沉湎于来日短苦的紧张情绪中。陆师认为这些情绪的异常变化,常造成忧思伤脾,惊恐伤肾,如此脾肾虚弱失调则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抵御外邪而常遭侵犯,故陆师在诊治中,十分注重调节患者情绪,曾曰:“情志可致病也可愈病。”对待病人关注的痛苦之处,往往通过仔细的解释工作来解除患者的疑虑,心药并施,使患者充分信赖医生,主动配合积极治疗,往往收效明显。陆师临床上诊治乳腺增生及乳疬,常以调摄冲任,理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对与情志变化相关者,常佐以柴胡、佛手、八月札、合欢皮等调畅气机。
陆德铭-用药特色
黄芪
用药特色
黄芪乃补气类之药,用于久病气虚体弱者,常与党参,白术配伍而达补气健脾之效;用于卫外阳气不固者,常与防风、白术同用,取玉屏风散之意,达固密腠理,益卫固表之效;用于气虚脾弱水肿者,常与防已、白术配伍而行气利水;用于气血不足,疮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敛口者,与穿山甲、皂角刺、白术、茯苓、党参等配伍,达补养气血,生肌托毒之功;用于气虚伴血瘀者,常与桃仁、丹参、三棱、莪术合用,达行气活血作用,陆师认为黄芪具备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消除机体水肿,改善皮肤、血液循环的作用。黄芪配女贞子,认为此二药是治疗复发性口腔炎治本之要药,因为生黄芪有补益肺肾之气,固表卫外,敛疮托毒,生肌收口之功效,为外科托毒生肌之精品,女贞子滋补肝肾之阴,滋而不腻,两药合用又可以益气养阴,生肌托毒,促进疮面愈合。以生黄芪益气而能托毒外出,又能推动血运促进瘀血活化之功效,配合三棱、莪术、当归、桃仁、丹参、赤芍等活血通络治甲状腺腺瘤、带状疮疹后遗神经痛。益气养阴,用生黄芪配党参、茯苓、南沙参、枸杞子等益气养阴治乳腺癌术后、白塞氏综合征。配生地、玄参、麦冬、女贞子、天花粉等治红斑狼疮、疖病;配莪术、紫草等治疣。
蜈蚣
蜈蚣配全蝎等治偏头痛。配仙茅、仙灵脾、鹿角片、山萸肉、肉苁蓉治乳腺增生及乳疬。配蛇六谷、蜂房等治乳腺癌及术后的复发和转移。配生黄芪和女贞子治疗复发性口腔炎。配生黄芪、莪术、当归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陆德铭-从医医案
案一:陈××,女,46岁,教师。
医案
女子七七,天癸已绝,阴气早衰,平素烘热、眩晕,汗出,心烦易怒,夜眠不佳等阴虚火旺之证。3月前因患上感之后,口唇溃破,继之口腔粘膜糜烂,疼痛如灼,每遇劳累则发,此次口腔溃汤反复月余不愈,两侧粘膜各见0.5×0.6cm溃疡各一个,边缘清楚,口干欲饮,神疲乏力,尿赤便干,苔薄黄,质红,脉细数,证属气阴素虚,热毒蕴伏,虚火与实火互虐,熏灼口腔所致,治拟益气养阴与清热解毒并进,虚实之火同制。用药:鲜生地30g玄参12g天冬、麦冬(各)9g女贞子15g天花粉15g生黄芪45g石斛15g黄连3g玉竹9g生米、熟米仁(各)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7剂,1周后复诊,口腔溃疡已愈。原方继服7剂,近二月来未见复发。
按:陆师认为,此病初起可因感受外邪或七情拂郁,化热生火,继则灼津耗液,内伤阴精之气而邪毒蕴结,阴火与热毒搏击,口腔濡养失常,致口疮发作,症见口水量少伴有低热,手足心热,烦燥易怒,咽喉干燥,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脉细数等。常用药物:生地30g玄参12g天冬、麦冬(各)9g女贞子15g生黄芪30g天花粉15g白花蛇舌草30g黄连3g连翘12g石斛15g。随证加减。
案二:赵××,男,48岁,工人。
素体肥胖,气虚痰湿可知,口腔溃疡常易复发。发前口甜继则发苦,口内粘膜肿胀溃破后脂水较多或有脓性分泌物,不易收口。病已四年。此次发作历时1月,脓性粘液仍有渗出,胸闷气短,脘痞纳呆,神疲嗜睡,恶心痰多,肢体重着苔黄而腻,体胖,脉细滑,证属脾虚运滞,湿遏化热成毒,蒸熏于上而成口疮顽疾。治拟益气健脾,清热化湿法。用药:生黄芪30g党参12g苍术、白术(各)9g茯苓12g川朴6g生米、熟米仁(各)30g制半夏9g全瓜蒌15g藿梗、苏梗(各)9g银花、连翘(各)15g白花蛇舌草24g。7剂。1周后复诊,口腔溃疡逐渐收口,脂水已无,胸闷纳呆好转。续服7剂,口腔溃疡已愈。后以香砂六君子丸二陈汤调理,近年来口腔溃疡未见复发。
按:陆师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理与中医脾的生理功能失常有密切关系。《灵枢•脉度篇》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津液,上润于口,则口腔得以滋养。若中气不足,脾虚不运,湿邪内生,蕴而成热,热毒上熏口腔而成溃疡,此为本虚标实之证,可见口腔溃破渗出物较多,或有脓性分泌物,同时胸脘痞闷,纳呆口苦,恶心痰多,神疲嗜睡,形体虚弱,便烂,苔腻体胖,脉细濡。治以益气健脾,化湿解毒同用而获效。
陆德铭-行医医话
一、多环节多途径调摄冲任
陆德铭
陆师治病强调“治外必本诸内”,主张治病求本,防病既变,对乳房疾病的治疗经验尤为丰富。陆师提出冲任失调而致乳癖。以调摄冲任为根本大法,认为补肾温阳疏肝活血,养血和营皆可以调冲任,突破了以往单一的从“气”而治的观念,强调临证当辨冲任与肝肾,脾胃气血之间的关系。
1.补肾助阳:冲任无本脏,不能独立行经,隶属于肝肾二脏之脉。肝肾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化生天癸而藏于肾,可激发冲任气血的充盛,肾气盛则冲任足,故补肾助阳亦即补益冲任。
2.疏肝活血:“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可直接调节冲任血海之盈亏,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升,恶抑郁,忧思郁怒,抑郁不欢,则肝郁不达,气机失畅,气滞血瘀,而致冲任两脉失于条达,乳房失养,而致乳疾,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顺则血顺,气血通畅则冲任自调,瘀结自消,故疏肝活血亦可调冲任,陆师临床强调气血以通为用,常于活血化瘀方药掺以理气之品。
3.养血和营以调冲任:妇人多肝郁血虚,“冲任隶于阳明”“冲任为气血之海”,脏腑之血皆归冲脉,冲任通受十二经之气血,是总领诸经气血之要冲;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冲任血海之盈亏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虚损则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温养肝肾,濡养冲任,而致冲任失调,故养血和营,补肝肾,调脾胃也为调理冲任之法。
二、活血化瘀法在外科临床的应用
活血化瘀法具有活血行气、疏通经络、祛瘀生新、抗炎消肿、止血止痛、破瘀散结、镇静安神、调理脏腑等作用,是外科常用的主要治法之一,它适用于外科疮疡、周围血管疾病、乳腺及甲状腺肿块、皮肤病、肛肠病、急腹症、手术疤痕粘连、肿瘤等疾病的治疗。陆师认为常见的血瘀有:疼痛;病理性块状物;出血;体表血管异常;肌肤甲错;局部肿胀、麻木瘙痒、脱发、色素沉着及减退;一切顽固性复发性疾病,久病成瘀;舌质瘀紫,舌下脉络青紫,脉形粗胀、弯曲,结节等;脉涩;实验室检查有血液循环及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动力学的异常,局部缺血或郁血,血栓形成,结缔组织胶原代谢失调,增生变性等改变者。以上症状可单独出现或组合存在于某些疾病之中而构成血瘀症。根据血瘀见证的轻重程度,陆师将活血化瘀法所用药物分为活血行血、活血祛瘀、破瘀攻坚三类。
临床所见血瘀之症有寒热之别,虚实之分,故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应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适当配合其他治法灵活应用。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疾病某个阶段产生的共同主症的同时,陆师也十分注意了解疾病本身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不单纯地将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所有具有血瘀症的各种疾病的全过程的治疗法则中,而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辨病辨证。只有这样才能既注意到病变过程的整体,又注意到病变过程中某一个联合体的局部。陆师还指出,活血化瘀药一般性多温热,外科炎症性疾患火旺者不应使用,以防助火加重病情,甚则可使热毒之邪扩散而并发“走黄”或“内陷”重症。血瘀之证观其局部多为属实,观其整体又多属虚,所谓“大实有羸伏,至虚有盛候”,而活血化瘀类药究属攻伐之剂,大量或长期使用可损伤元气,故临床应用需注意“消而勿伐”的原则,当祛瘀不伤正,补血不留瘀。活血化瘀类药在临床应用必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若无血瘀见证则不可滥用,应用时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分清标本虚实寒热,适当配合理气、散寒、清热、扶正等方法灵活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陆德铭-经验验方
(一)小叶增生方
验方
组成:仙茅9克,仙灵脾30克,鹿角片12克(先),山茱萸肉9克,肉苁蓉12克,山慈菇15克,海藻30克,桃仁15克,丹参30克,三棱15克,莪术30克,制香附9克,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
主治:乳房小叶增生症,乳房纤维腺瘤,乳腺囊肿,泌乳一闭经综合症,性早熟性女性乳房发育症。
按:乳癖,经前乳房作胀,肿块增大变硬,经后症状减轻,乃冲任失调,肝郁气滞血瘀所致。方中以仙茅,仙灵脾,鹿角片,肉苁蓉,山萸肉等调摄冲任,其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三棱,莪术,桃仁,丹参,破瘀散结,山慈菇,海藻软坚消肿,制香附,郁金,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
(二)乳癌术后方
组成:生黄芪30克,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南沙参15克,杞子15克,仙灵脾15克,山茱萸肉9克,肉苁蓉12克,莪术30克,蜂房12克,石见穿30g。
主治:乳癌术后,晚期乳癌,乳癌术后复发转移者。
按: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南沙参,杞子等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现代医学认为乳癌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刺激乳腺组织有一定关系,故以肉苁蓉,山茱萸肉,仙灵脾等调节不平衡之性激素,调摄冲任以治根本,三棱,莪术,桃仁,丹参,活血化瘀攻坚使肿块消散于无形,同时降低了血粘度,减少癌细胞着床的机会以减少复发和转移,蜂房,石见穿等经陆师筛选而运用于临床对治疗乳癌有特定的抗癌作用。
(三)消疣方
组成:生黄芪60克,白术9克,生甘草6克,莪术30克,马齿苋30g,大青叶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板蓝根30克。
主治: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等。
按:疣可分为寻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等。西医认为系乳头瘤病毒所致,近来发现疣的发生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在肾移植、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红斑性狼疮等患者中,疣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说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疣的发生和发展起一定的诱导作用。故陆师认为本病由于素体气虚,外感风热之毒,以致气滞血瘀。《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陆师提出本病的发生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常外用腐蚀药或抗病毒药物及手术治疗。但对于多发性,尤其对发生于甲皱及甲缘下、面部密集成群,经治疗难以根治或易复发。特别是随着人们发现人类乳头瘤病毒的致病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这类病毒与皮肤、粘膜发生恶性肿瘤的因缘联系,陆师认为抗病毒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治疗重在益气,佐以清热。方中生黄芪、白术、生甘草益气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治疗发病的原因;板蓝根、大青叶、马齿苋、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来抗病毒;莪术为活血化瘀。在以后的随诊中加用清热、活血药。用药方面嘱头煎、二煎内服,第三煎外洗患处并轻轻按摩,以达到内外并用的目的。
陆德铭-名医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205例的体会
中医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5):38~40
摘要:体会
1.清热解毒、通腑利尿法的应用:蝮蛇蛇毒为混合毒,但以血循毒为主。祖国医学称为“风火两毒”,以火毒为主,故治疗也以清热解毒为主。蒲公英、紫花地丁、七叶一枝花、半枝莲、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等都有抗蛇毒作用,用于临床有很好疗效。祖国医学在治疗蛇伤时还很强调通利二便,早有“治蛇不泄,蛇毒内结”之说,这一论点是很有临床意义的,有人用碘标记蛇毒来研究,认为早期自尿排泄的放射性物质仍是与蛋白质结合的,以后逐渐变为游离碘化物,这项研究提示早期部分蛇毒自肾排泄,因此早期使用利尿药物,能加速毒液通过小便排泄,减轻中毒程度,同时由于保持了小便通畅,可防止肾功能损害,所以清热解毒、通腑利尿作为治疗蝮蛇咬伤的基本法则是有其科学根据的。
2.人参的应用:我们在抢救蝮蛇咬伤引起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等危重病人时,有时虽采用了西药呼吸兴奋剂、强心甙类药物和升压药等,但未能奏效,加用了别直参6~9g煎服后,病情就渐趋好转。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在治疗严重蛇伤病人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要大,氢化可的松一天量为200~400mg,地塞米松一天量为25~30mg,对被判断为中毒严重的病人,尽管早期中毒症状还不明显,亦应大剂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止病情发展。动物实验证明,切除肾上腺的动物对蝮蛇蛇毒耐受量显著下降,这时如补充外源性的皮质激素,不仅能恢复正常耐受性,而且在一定剂量下,还能进一步提高动物对蛇毒耐受性,严重中毒者垂危时,肾上腺皮质机能耗竭,是蛇毒中毒致死的辅因,蛇毒中毒致死的动物,肾上腺皮质有出血、充血及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以上实验,为临床救治蛇伤中毒时应用大剂量激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4.呼吸兴奋剂的应用:蛇毒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因素是阻断外周神经的传导,使呼吸肌麻痹,故呼吸兴奋剂的应用,要掌握“早用”和“适量”。“早用”是指当病人有呼吸困难时,尽快采用可拉明0.25~0.5g/次或洛贝林3~6mg/次,每隔半小时~2小时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同时增加供氧量。必要时以洛贝林3~6mg、回苏林8~16mg,加入高渗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适量”是指用量不宜过大。这对改善呼吸是有利的。如病人已进入呼吸衰竭后期,呼吸表浅或不规则,这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往往无效,如用量过大,可增加氧消耗,导致呼吸中枢因兴奋过度而转入抑制,亦可引起烦躁、惊厥,而更加重呼吸困难。
5.升压药的应用:蝮蛇咬伤引起的休g为低血浆低血容量性休克。在早期,由于未影响到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经纠正血容量,休克即可终止,可用中分子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静脉快速滴注,1~2小时内输完,必要时可重复使用,24小时可用1000~1500ml。至于升压药在早期尽可能不用,但经纠正血容量及酸中毒,休克未终止者,可酌情配合升压药物的应用。在选择升压药时,必须考虑到蛇毒对心肌和肾脏的毒性较大,因此,凡对心肌有损害和减少肾血流量的药物,如新福林、去甲肾上腺素等不宜使用。如病人呈面色潮红,四肢潮润,脉大无力,血压低时,中医辨证为阴阳两虚型,即以阿拉明20~10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另方面以中药生脉散益气养阴,鼓动心气。如病人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末梢紫绀,毛细血管充盈不良,脉差小,血压低时,中医辨证为亡阳型。可用异丙基肾上腺素0.5~1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并急投中药参附汤回阳救逆。
6.局部的处理:毒蛇咬伤后,在伤口上端进行结扎是重要急救措施之一,可阻止毒液吸收,但结扎不宜过紧,只要能阻断淋巴液和静脉血液回流即可,结扎时间,每隔20~30分钟放松1~2分钟,如结扎过紧,时间过长,使局部血循环障碍,再加上创口感染,常引起指(趾)骨坏死。在我们治疗病例中发生指(趾)坏死者有十余例。如一旦发生指(趾)骨坏死,不要轻易做截指手术,只需用中药外敷,可使死骨分离脱落而愈合,一般不影响伤指功能。关于局部扩创问题,用刀在两牙痕上循经直开,既有利排毒,且不易损伤血管,切开深度达皮下即可。对肢体高度肿胀者可选用八邪穴或八风穴针刺排毒。如果在肿胀肢体作过多过深切开排毒,有增加感染机会,且蛇毒中含有一种蛋白分解酶,能分解蛋白质,破坏组织,再并发感染,可引起局部组织严重坏死溃烂,最后形成巨大溃疡,不易愈合。如果发生组织坏死或溃疡,用中药外敷效果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