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90|回复: 0

增损离合法在阐释经方方义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 22: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宋春光


      增损离合法阐释方剂组成时,总是将方剂置于一个动态、变化的方剂群的背景下,既关注其总体类方的方剂构建特点,由基本方加减化裁的思维脉络,也关注其蕴涵的药对等基本构建单元的信息,同时也重视分析其与他方合方使用的经验。方剂是多维制方思路与医学实践的结果,因此探求方义时,挖掘阐述多维的制方指导思想,是阐释方义的关键。经方记载了丰富的关联方剂之间的加减、增损变化,为探究方剂理论、与方剂多维制方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增损离合释方法是历代伤寒学家秉承的研习仲景经方方剂的有效方法,较好的体现了多维思维制方与临床实践的契合。

  1 增损离合法阐释方剂组成的基本概念

    增损离合法是借鉴集合论的方法,将组方配伍具有“交”“并”“差”的方剂对比阐释,正符合《内经》 “有者求知、无者求知”的思维模式。

    增损离合释方侧重两方面的含义,①将组成方药近似的方剂加以对比,判断加减药味与证候变化的对应关系;②探求近似方剂共性组成部分的构建依据。

    方剂的组成是建立在单味药物的性、味、功用、主治基础上的,但是由于药物配伍的特性、疾病发生机理的特性,药味之间的组合表现出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是沟通中药学与方剂学之间的桥梁。应用增损离合法对成熟方剂进行方解,正是揭示这种规律性的过程,增损离合法较之于传统的君臣佐使方解,包含更多的信息量,便于阐述一个、或多个相关联方剂的配方特点、药物的增损使用以及转方过程,避免了方剂配方的盲目性,对方剂与病症的吻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损离合法阐释方剂组成时,总是将方剂置于一个动态、变化的方剂群的背景下,既关注其总体类方的方剂构建特点,由基本方加减化裁的思维脉络,也关注其蕴涵的药对等基本构建单元的信息,同时也重视分析其与他方合方使用的经验。

  2 增损离合法阐释经方的方法学特点

    着眼于方剂气味的相对稳定与变化,是增损离合法阐释经方的基本方法。气味配伍是方剂构建的原则之一,方剂配伍更需要多维非线性的系统思维所指导〔1〕。气味配伍为治法,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经过系统的阐释,成为后世遣药组方的原则。如: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经方组合中,往往可见到多气味的联合使用,但其在加减化裁中,气味往往保持一定的稳定,而只是缓峻等有所变化。基本证候决定了方剂总体气味,是方剂性味构建的基本出发点,然后在气味往往保持一定稳定的基础上,针对兼症、或然症进行加减。

    例如:《伤寒论》真武汤与附子汤,药味组成分别为: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与茯苓、芍药、人参、白术、附子;其药味差别仅生姜与人参使用的不同,而其证候的变化,恰与此相应。由于生姜与人参的边际功效贡献,使原方功能发生的变化,是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差别决定的,前方温补元阳以散水利水,后方温壮元阳以逐寒邪。生姜散水利水与人参温壮元阳的功能均不是独立发挥的,而是在与基础组合茯苓-白术,附子-芍药基础上发挥出来的,其组方构建的基础是茯苓-白术,附子-芍药。方剂气味的变化与转移是增损离合法释方的着眼点。如:防己黄芪汤与防己茯苓汤,后者在前方基础上去白术加桂枝、茯苓,由于重用茯苓,方剂气味已发生较大变化。

  3 增损离合法对经方类方、合方、药对、药味加减等规律的揭示

    仲景经方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类方、合方、药对、药味加减等规律的素材和范例,由于仲景学说在撰述上采用的寓理于证的方式,仲景经方的遣方用药规律,有待学者的研究与揭示。有学者将经方划分为桂枝汤类、麻黄汤类、柴胡汤类、承气汤类、四逆汤类、理中汤类等,上述类方划分后,尤其需要运用增损离合法比较方剂间的差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对小建中汤,须将其置于桂枝汤类方群中加以认识,其桂枝-芍药的配伍,以及在原桂枝汤基础上倍用芍药的意义才能较为明析。

    合方是由两首已知方剂相合而构成的新方剂,又可以理解为方剂加减变化的特殊形式〔2,3〕,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效药理作用群的复合使用,但医家一直是于临床上应用多而于理论上探讨少。例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柴胡桂枝汤等诸合方,为研究合方理论与临床提供了重要线索。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汤所用药味完全相同,仅取桂枝汤与麻黄汤比例不同,但证治炯异,其中剂效关系,为探究方剂相合法则提供了切入点。又如:防己黄芪汤与防己茯苓汤,前方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组成,后者在前方基础上去白术加桂枝、茯苓,前者治风水,以黄芪固表、防己除湿,包含药对:防己-黄芪;后者治皮水,重用茯苓,并以桂枝配茯苓化气行水,包含药对:茯苓-桂枝,防己-茯苓。

    中药学药性、归经理论成熟较晚,其理论虽经历代实践,但其运用的是较为朴素的哲学理论与天人相应的传统医学理论,因此,其对药性的概括,经验性、臆测性成分难以避免。因此,运用单味中药药性、归经解释经方方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增损离合法对经方类方、合方、药对、药味加减等规律的揭示,阐释经方,不脱离循证的依据,其分析起点较可靠。药对是对单味药的深化,同时也是方剂的起始,是单味药性与方剂之间的桥梁。通过对仲景经方的增损离合法分析,可对六经典型药对有充分的认识,如太阳中风:桂枝-芍药;太阳伤寒:麻黄-桂枝;阳明经证:石膏-知母;阳明腑实证:大黄-芒硝;少阳经证:柴胡-黄芩;太阴病证:白术-干姜;少阴病证:附子-干姜;厥阴病证:黄连-附子。

  4 运用增损离合法释方的理论研究趋势

    清邹澍《本经疏证》、周岩《本草思辨录》、民国王继志《经证证药录》均多采用增损离合法阐释经方方义,如邹氏比较桂枝加黄芪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前方主治黄汗,后方主治血痹,共有药物为: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两方差别仅在甘草一味,邹氏从方证的缓急对两方做了较为深入的比较,用增损离合法释方可以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备用生姜其辛味较前方重,姜枣配伍以超出合营卫的范畴,而同时具有与合桂枝以通阳、合芍药以通血痹的功能。证之于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证,仲景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加芍药、生姜各一两,取义相同。

    陈萌等〔4〕提出用构建经方有规律可循的最小单元——“经方方元”来研究经方,通过对经方的增损离合,有利于揭示 “经方方元”。如伴有水寒犯肺之咳嗽症,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可视为基本方元。

    张灿等〔5〕将仲景经方的加减化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划分,通过对仲景经方三百余首有名方组合方式的研究,提出经方的组合法则有:君臣佐使、双向及多向调节、分合加减、药量变易及对药等组合法则。

    由于近代系统论、对策论的发展,为应用现代科学哲学对经方方剂深入认识提供了理论基础,充分运用增损离合法,符合系统论、对策论的思维模式,能更为有效而准确地揭示仲景经方的复方药理作用群,提高临床组方水平,有效地指导复方中药的药理学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6: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