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2253|回复: 6

ZT: 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5 17: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概述】
骶髂关节髂骨部下1/2~2/3骨质密度增厚所引起的慢性腰腿痛,称致密性髂骨炎。可能与妊娠、劳损及病灶性炎症有关。
【治疗措施】
本病患者应暂时避免妊娠,减少劳动,局部热敷理疗或封闭、针灸等,必要时可卧床休息2~4周。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准备离床时应带围腰保护,逐渐增加活动量。如经上述治疗仍不减轻,应考虑清除病灶或行骶髂关节固定术。
【病因学】
在妊娠后期,如生产过程中,由于内分泌的作用,常使肌腱韧带松弛,使骶髂关节松动,失去稳定性。因此骶髂关节可能经常受到异常刺激或损伤,尤其是骶髂关节的髂骨部所受到的损伤可能性更多些。也可能与身体重力,慢性劳损或外伤有关。
【病理改变】
1963年Glogowski首先报告,经病理检查,发现关节软骨明显退变,并有炎症细胞浸润,软骨下骨小梁周围有炎症性反应,成骨细胞生长正常或活跃。骨髓腔纤维化。陷窝内有骨细胞,关节面附近有散在的软骨岛。但无髂骨坏死。
【临床表现】
本症多见于20~30岁已婚经产妇女,偶见于男性。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其主诉为腰腿痛。疼痛一般较轻,也有无症状或疼痛较重者。疼痛为慢性、间歇性酸痛,并可随妊娠或生产次数的增加而加重。多数病例病变发生于两侧骶髂关节髂骨部,有局限性压痛或轻度肌肉痉挛。骨盆分离与挤压试验阳性,化验检查多在正常范围。
【辅助检查】
X线所见:骶髂关节正位片见关节间隙整齐清晰,靠近骶髂关节面中下2/3的髂骨侧骨质异常致密呈均匀一致的骨质致密带,骨小梁纹理完全消失,边缘清晰但无骨质破坏,不侵犯骶骨侧。这种病变多为对称性,也可发生于单侧。局部可呈三角形,新月形或梨形。硬化区可宽达3cm。
本病应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炎,病灶性关节与骶髂关节结核等进行鉴别。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7: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骶髂关节炎影像学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解剖特点与炎性病变X线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了150例经证实的骶髂关节炎,并对其X线表现与解剖特点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强直性脊柱炎(AS)86例(57%),骶髂关节结核(TSJ)31例(21%),致密性髂骨炎(IOC)18例(12%),增生性关节炎(HA)15例(10%)。典型X线表现:(AS)双侧骶髂关节硬化、侵蚀和囊变,间隙狭窄或部分及完全强直。TSJ一侧骶髂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死骨,间隙狭窄或不规则宽。IOC两侧髂骨耳状面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及骶骨正常。HA两侧骶髂关节边缘增生硬化或唇状表现。
结论:通过骶髂关节解剖特点与炎性病变X线表现的分析,能提高诊断骶髂关节炎的正确率。
[关键词]
影像学;骶髂关节炎
作者回顾分析我院经X线、CT检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0例骶髂关节炎,探讨其X线表现与解剖特点的相关性。
1 临床资料
150例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86例,骶髂关节结核(TSJ)31例,致密性髂骨炎(IOC)18例,増生性关节炎(HA)15例。
AS骶髂关节病86例:男71例,女15例。年龄9~57岁,平均29.9岁。TSJ
            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15~53岁,平均35.6岁。IOC 18例:均为女性,平均36.5岁。HA
            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50.2岁。150例均有腰骶疼痛、活动受限,或下肢神经等症状。?
150例分别摄骨盆正位和/或透视下摄双倾斜(10~45°)片,其中14例进行了CT检查。AS分级按1966年纽约标准分为5级[1]:0级正常;I级可疑(是否有侵蚀、硬化);Ⅱ级轻度异常,具有明显的侵蚀和硬化,关节间隙改变不明显;Ⅲ级中度异常,有明显的侵蚀,关节面硬化,间隙狭窄或增宽,以及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大部或完全强直。
2 结果
2.1
   AS骶髂关节病86例中,右侧11例(13%),左侧4例(5%),双侧71例(82%),其中脊柱或椎小关节改变53例,髋关节改变11例;分级显示0级无,Ⅰ级7例,Ⅱ级28例,Ⅲ级26例,Ⅳ级25例。31例TSJ中,右侧17例(55%),左侧12例(39%),双侧2例(6%),其中伴腰椎结核5例,髋关节结核3例。18例IOC中,右侧2例(11%),左侧1例(6%),双侧15例(83%)。15例HA均为双侧发病。
2.2 X线表现:
(1)关节面模糊与增宽:AS骶髂关节病中12例髂骨与髂侧关节面轻度硬化及模糊,关节间隙与骶骨及骶侧关节面正常(图1)。31例TSJ中8例关节面模糊、糜烂,其间隙增宽。IOC和HA关节面清晰及间隙无增宽。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7: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 AS骶髂关节病示双侧髂骨与髂侧关节面轻度硬化及模糊,关节间隙与骶骨及骶侧关节面正常。
(2)关节间隙狭窄及消失:AS骶髂关节病中16例间隙狭窄;28例间隙部分或完全消失。15例TSJ的间隙不对称性狭窄。18例IOC间隙正常。15例HA间隙轻度不对称狭窄。
(3)骨质破坏:AS骶髂关节病中23例骶髂关节前中下部,髂侧有明显的局限或广泛骨侵蚀性小囊状破坏,关节面不整及间隙狭窄或增宽(图2)。31例TSJ中23例在骶髂关节滑膜部,髂侧为主的骨质明显破坏,间隙不规则狭窄或增宽,其中11例有条状大块死骨(最大死骨长1.3cm)或细颗粒状高密度影(图3)。IOC和HA无骨质破坏。
图2 AS骶髂关节病  显示双侧骶髂关节前中下部,髂侧明显广泛的侵蚀性小囊状破坏,关节面不整及间隙增宽。
图3 TSJ 显示右骶髂关节中下部,以髂侧为主的骨质明显破坏,间隙不规则增宽,其间有条状大块死骨。
(4)骨质增生硬化及强直:AS骶髂关节病中3例在关节后上1/3髂侧骨质轻度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及骶骨正常(图4);55例关节周围或关节面以髂侧为明显增生硬化,关节面粗糙不整;28例间隙部分或完全强直,其中5例强直的关节间有致密增白线(图5)。31例TSJ中9例示破坏边缘部分增生硬化,部分清楚或模糊,2例在关节后上1/3髂侧为主局限性破坏,边缘增生硬化(图6)。18例IOC在髂骨耳状面呈现均匀的三角形、新月形或梨形致密硬化区,内缘以骶髂关节为界,外缘逐渐移行于正常骨质中,关节间隙及骶骨正常(图7)。15例HA均以骶髂关节下部为明显的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或唇状表现(图8)。
图4  AS骶髂关节病  示双侧骶髂关节后上1/3髂侧骨质轻度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及骶骨正常。
图5  AS骶髂关节病  示关节间隙完全性强直,间隙中有一条増白线。
图6 TSJ示左骶髂关节后上1/3髂侧为主局限性破坏,边缘增生硬化。
图7 IOC示双侧髂骨耳状面呈均匀的三角形致密硬化区,内缘以骶髂关节为界,外缘逐渐移行于正常骨质之中,关节间隙及骶骨正常。
图8 HA 示双侧骶髂关节下部为明显的关节边缘骨质增生硬化或唇状表现。
(5)邻近关节病:AS骶髂关节病中53例脊柱有改变,其中呈“竹节状脊柱”12例,脊椎小关节模糊及消失41例;髋关节普遍性狭窄及边缘骨刺形成11例;邻近关节广泛骨膜炎18例。31例TSJ中5例L2、L3、L4椎体结核;4例髋关节结核。18例IOC临近关节正常。15例HA均可见脊柱或四肢关节不同程度的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征象。?
2.3
            CT表现:AS骶髂关节病中8例和TSJ中6例CT显示骶髂关节正常形态消失,间隙狭窄或増宽;关节面模糊,骨质侵蚀或锯齿状改变;破坏区均以髂侧为著。TSJ者骨质破坏广泛,破坏区及相应软组织内可见小的残留骨碴或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影,以及死骨。?
3 讨论
3.1
            骶髂关节特殊解剖结构:作者曾尸解和病理证实骶髂关节分为前下滑膜部与后上1/3或2/3韧带部,滑膜部为真性关节;在骶骨面基本为透明软骨,厚度为髂骨软骨的2~3倍,而髂骨面为纤维软骨,通常在1mm以下[2],与文献报道相似[3]。这些解剖特点为骶髂关节炎主要发生在骶髂关节前中下,以髂侧为重的特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3.2
            发病原因及机制:AS病因不明,属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多数早期就累及两侧骶髂关节前下1/3~2/3,使滑膜及骨组织充血水肿,圆形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发生骨质破坏和骨质増生。当病变继续发展,骨质増生超过破坏,关节间隙消失而发生强直;并逐渐向上累及脊柱,本组AS骶髂关节病中53例脊柱异常。TSJ常由结核菌经血行和继发于腰椎结核引起关节滑膜充血肿胀,结核性肉芽组织破坏关节软骨及其下骨质。本组血行引起TSJ
            26例,继发于腰椎结核5例。IOC可能与骨盆支重和局部解剖结构有关,当重力传导骨盆时,髂侧耳状面首当其冲,从而导致发病;本病还与职业,特别是女性及妊娠妇女更易发生,本组18例IOC均为女性。HA又称为退行性骨关节病,是由于关节软骨退变,软骨表面不光滑、变薄,骨皮质増生硬化,于边缘形成骨赘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而不是真正的炎性病变。?
3.3 特殊X线表现?
(1)病变部位:多数AS以骶髂关节前中下髂侧为明显的异常改变,本组83例(97%),可能与此处关节软骨较薄,又属纤维软骨和滑膜附着有关;少数AS在早期可发生于骶髂关节后上1/3髂侧,骶侧及间隙正常,本组3例(3%);双侧多见,本组71例(82%)。多数TSJ发生于骶髂关节滑膜及松质部,本组29例;少数亦可发生于骶髂关节后上1/3,以髂侧为重,本组2例;单侧多见,本组29例(94%)。IOC发生在骶髂关节耳状面,双侧多见,本组15例(83%)。HA均以两侧骶髂关节下部为著,可能与身体重力或髂外动脉长期搏动及传导压迫有关。?
(2)骨质破坏:AS骶髂关节病中23例以骶髂关节前中下部髂侧为明显的局限或广泛骨质侵蚀性小囊状破坏,间隙狭窄或増宽。TSJ均有骨质破坏,其中11例有死骨;其骨质破坏广泛而明显,间隙不对称性狭窄或増宽;骨质破坏仍以髂侧为著,这可能与髂侧软骨薄,结核性肉芽组织易破坏软骨及其下骨质有关。IOC和HA无骨质破坏。?
(3)骨质増生硬化及强直:AS骶髂关节病中82例(95%)可见増生硬化,其中28例间隙部分或完全性强直;在强直性关节间可见一条或两条致密増白线,这与骶髂关节间隙呈直线或“S”形有关[2],若间隙呈直线者,关节骨性强直后可呈一条増白线;间隙呈“S”者,关节骨性强直后可呈两条増白线。9例TSJ破坏区边缘増生硬化,其原因在于TSJ骨质疏松常不如其他关节明显,而往往表现为骨质増生硬化。18例IOC髂骨耳状面有不同形状的増生硬化区,不累及关节和骶骨。15例HA主要表现为关节周围或关节面,特别以骶髂关节下部为明显骨质増生硬化,或唇状表现。?
(4)邻近关节改变:除了IOC无邻近关节改变外,其余三种病变均有邻近关节改变。?
AS早期即累及双侧骶髂关节,病变以骨质侵蚀、増生硬化,关节骨性强直为主。TSJ主要累及单侧骶髂关节,以骨质明显破坏、死骨形成为特征。IOC主要以两侧髂骨耳状面骨质増生硬化为特点,间隙及骶骨正常。HA的特征是两侧骶髂关节下部骨质増生硬化及骨赘形成。


骶髂关节炎影像学研究http://www.ynradiology.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740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7: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化脓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及治疗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Pyogenic Sacroilitis


解剖.生理
  骶髂关节也称荐骨关节,由骶骨关节面与髂骨耳形关节面共同构成的,活动范围很少,是转达脊柱负重的滑膜关节。骶髂关节滑膜很少耳状关节面的上方为粗糙的骨面,有坚强的骶髂骨韧带附着,前方及后方有坚强的骶髂前韧带及骶髂后韧带。女性由于生育的原因,骶髂关节开大,产后 3-5 个月复原。
致病菌
  金葡菌约占 75-80% ,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次之。
感染途径
  1.血源性感染,脓毒败血症的一部分,也有原发性骶髂关节炎; 2.髂骨骨髓炎,化脓性下腰椎、脊柱炎波及; 3.骶髂关节及臀部注射封闭引起感染; 4.腰骶椎滑脱及下腰椎手术(如 Dik 手术固定及椎管手术后)化脓感染而波及(医源性); 5.下腰部及臀部软组织感染波及。

病理
  早期为浆液性渗出,中期为纤维蛋白渗出期,晚期为脓性渗出期,脓性渗出期之后,常引起骶骨关节而波及髂骨可形成关节面的软骨坏死,破坏,骨坏死,死骨形成,脓液破溃可形成(后部脓瘘及小盆腔浓肿骶髂关节一旦感染,很少能自行融合,这是其特点。也可向下腰椎波及。瘘孔可经久不愈。
临床表现
  1.发热常达 40℃以上;2.疼痛,主要是髋部及大腿,有时向下肢放射,剧烈,不能负重,负重时疼痛加重;3.炎症三反应,即白细胞高,血沉快, C-反应蛋白阳性明显;
4.托马氏征及“ 4 ”字试验(+ );5.关节后部红、肿、压痛及瘘道形成;6.直肠刺激征(脓液向小盆腔波及);7.关节穿刺:从后方可刺出脓液;8.X 线早期无明显改变,晚期示关节面硬化显示虫蚀样改变,关节面增厚,有时有死骨;
9.CT.MRI 对诊断有决定指导意义 CT 可清楚显示骶髂关节面的骨破坏。磁共振成像T1 像为黑色, T2像为白色,且可以清楚的显示病灶的范围。
鉴别诊断
  1.骶髂关节结核:本病发病缓慢,常有肺结核史。2.强脊炎 (A.S) 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到晚期任何医师及患者本人都清楚,关键是发病初期特点:1).早期多在青少年;2).下腰部及髋部痛,经一般治疗无效;3).很少有高热;4).发病较缓慢,且症状多彩;5).X 线上骶髂关节早期有增厚,硬化及与年龄不相符的变尖增生,两足跟有锯齿状影; 6).HLA-B27阳性率高达90-95% ,仅此一项,即可决定 A.S 的诊断。3.骨肿瘤,很少见。4.其他如骶髂关节病灶性关节炎,产后骶髂关节炎致密性骶髂关节炎等。有时会误诊。
治疗
  1、早期大量杀菌性抗生素应用;2 、下肢牵引能缓解疼痛及防止关节脱位;3、一旦确定诊断,尽早作切开引流,病灶清除,持续冲洗术。一般不作关节融合,待炎症消退后可迅 速纤维融合及骨愈合;4、合并的感染病灶一并同时治疗。手术入路一般从后路,如病变在前,也可经下腹腹膜外入路;5、发病后,急性期用骨炎康Ⅰ号口服,每日一剂。主要药物为清热解毒,托毒排脓中药,如:黄芪、 黄芩、公英、地丁、白头翁、丹皮等,病期进入慢性后,可用骨炎康Ⅱ号,有良好疗效。
中药治疗的优点
1、能有效清热解毒,消退炎症;2、全身扶正,助肾阳。“肾阳强,疽不附骨矣”3、对付耐药菌及MRSA感染有效;4、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改善贫血及低蛋白血症;5、不产生耐药性,价低;6、抗复发有良好的效果。 早期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骶髂关节炎的预后良好。 从1988年-2001年底,本院治疗各种类型的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全部治愈。随诊1-11年,无一复发。
病例1
  患者  女性  36岁  北京市人    2000年7月14日,不明原因突然发热,体温40℃,且会阴部感觉减退,尿失禁,大便不能控制,右下肢放 射性疼痛。在住宅区当地医院按急性腰椎间盘脱出治疗,并大量用抗生素,一周后,会阴部感 觉好转,尿失 禁逐恢复,大便也能控制,但发热仍不退,下肢痛,右臀部痛,不能走路,卧床不起。 WBC:20000、ESR:120、CRP(+)。X线、CT见图。  患者于8月中旬因在外院治疗无效转入我院。

发病一个月显示右骶髂关节变性模糊,硬化,有虫蚀样改变。
8月8日CT像,箭头示右骶髂关节破坏增殖,有死骨形成。

骶髂关节破坏,髂骨血侵蚀严重,蓝箭头示髂骨,一个圆形破坏,红箭头示髂骨面破坏。
治疗经过
  入院后于8月19日,从后路手术。术中见L5、S1右侧椎旁有一脓肿,脓液为白色、稠,约15cc,未波及椎 板及椎间盘。骶髂关节内有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及脓液;并有1.5X2的一块游离死骨。彻底清除病灶,刮除炎 性瘢痕及肉芽组织直达骨面渗血,术中见髂骨耳形关节面破坏比骶骨关节面重。创内用王氏冲洗术持续冲洗 一期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冲洗21天,抗生素应用,口服骨炎康2号,每日一剂,切口一期愈合,住院1个月出院。复诊9个月,骨髓炎、化脓性骶髂关节炎未复发,已从事原工作。
评论及点评
  本病发病有以下特征:1.突然发病,高热,尿失禁,大便失控,鞍区感觉减退,似典型化脓性脊柱炎症状;2.剧痛、向右下肢放射,似巨大腰椎间盘脱出;3.早期腰椎X线无变化。发病3周后才疑及骶髂关节病变;4. CT检查明确显示右骶髂关节破坏,死骨及增殖,对诊断有确定意义;5.非手术治疗无效。手术病灶清除,持续冲洗及中药骨炎康Ⅱ号应用,治愈迅速;6.手术中证实L5、S1椎间隙右侧有脓肿,可以解释发病后神经症状的原因,骶髂关节化脓突然向L5、S1 右侧椎旁波及扩散,感染,炎症侵犯会阴及两边,并向右下肢放射痛。7.骨关节感染症在国际大都市北京也时常见到,应引起患者及临床医师的重视。8.CT.MRI可有助于早期诊断。
病例2
  患者  男性  24岁  3年前因左小腿急性骨髓炎在当地医院经6个月的治疗,切口及瘘道闭合,半年前, 右小腿红、肿、热、痛;下腰部及右骶髂关节部明显疼痛,卧床不起;于2001年3月底入我院。X线示:右侧 骶髂关节不清,硬化,模糊,且有虫蚀样改变。右小腿诊断为急性骨髓炎。入院后经一期行右化脓性骶髂关 节炎后路手术,病灶清除,持续冲洗术,右小腿同时手术。  术后骶髂关节冲洗三周,手术创口一期闭合,右小腿骨髓炎,经3次手术方才愈合,随诊10个月骨髓炎 及关节炎均无复发。
体会
  本患者发病治疗有以下特征: 1.患者为成年,体质好,发育好;2.反复多次全身多处骨关节感染,说明其细菌的毒力强及耐药;3.单用抗生素不能治愈本病,正确的手术治疗配合中药治疗,才是治疗的关键;4.虽然不像感染性假关节那样治疗困难,本例为反复性发作骨关节感染症,也属于难治性骨髓炎的范围。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7: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7: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脊柱的主要疾病

按下列顺序叙述。
  先天性疾病肌性斜颈、脊柱裂细菌感染性疾病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风湿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 良性肿瘤、癌的脊柱转移
   退行性疾病脊椎椎体骨性关节病及神经障碍、腰椎骨性关节病、椎管
  狭窄症
   外伤性疾病参考外伤一章(→P794)
   椎间板疾病腰椎间盘脱出
   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腰腿痛、闪腰病、脊柱过敏症
   韧带骨化引起的疾病后纵韧带骨化症
   以变形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脊椎侧凸畸形
   其他重要疾病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
  肌性斜颈
   先天性颈部倾斜称为斜颈。往往不是单纯颈部倾斜,还常合并头颅向一侧转动。斜颈中最常见的是肌性斜颈,由在颈前斜向走行的胸锁乳突肌发生先天性挛缩引起。如刚出生的婴儿总向一侧转头,在颈下、锁骨上发现包块,则肌性斜颈的可能性较大。
   颈部如长期转向同一方向,可越来越加重斜颈,因此应尽量向对侧倾斜。如患儿颈部总向左侧倾斜睡眠,一旦发现患有本病,应立即将头部转向右侧。另外在哄婴儿时,应在右侧进行,使他自己向右侧转头。以前经常作按摩治疗,但现在已不再使用。
   像以上那样,在家庭中常注意患儿颈部位置,大部分患儿可自然治愈。但如2岁过后斜颈仍未治愈,则头部、面部形状可发生偏斜,必须手术治疗。
  脊柱裂
   脊椎椎弓先天性出现裂隙。有时硬脊膜从该处膨出,膨出部分称为脊膜膨出,如其中含有脊髓则称为脊髓脊膜膨出。常发生于腰部。如腰部中央出现柔软突出肿块,应考虑为本病。
   有时可合并脊髓发育不良,或发生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或因足部瘫痪出现内翻足(→P792)。
   随着脊髓的发育,有时瘫痪可得到改善。移植发育良好的肌肉组织或作关节固定,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脊柱结核
   指结核菌侵及脊柱引起的疾病。骨关节结核是肺结核引起的继发性感染。随着肺结核的减少,骨关节结核也逐渐减少,但其中仍属脊柱结核最多见。
  症状
  开始时,出现脊柱钝痛,在静止状态下几乎不发生疼痛,但如果活动病变部位,则出现疼痛。另外,由于脊柱部位肌肉紧张,在鞠躬时或向后方伸腰时活动受限。
   颈椎结核患者在回头时,常用手支撑下颌,将整个身体转向后方。胸腰椎结核患者在蹲起时常将身体伸直,用手支在膝盖上站起。
   随着疾病的进展,脊柱发生变形,病变脊柱向后方突出。病变脊柱周围脓肿沿着肌肉间隙流注,向各个方向蔓延(流注脓肿)。即使脓肿在皮下潴留,也只是局部隆起,并不合并发热或疼痛,这与一般的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脓肿不同,称为冷脓肿(寒性脓肿)。但此后皮肤可发红,发热,溃破。
   临床症状为全身衰弱,疲乏,轻微发热,一般不出现高热。可出现脊髓麻痹、下半身瘫痪。
  治疗
  应予全身支持治疗、抗结核治疗及局部治疗。局部治疗可使用石膏绷带固定限制活动。
   另外,应进行抗结核治疗。积极手术治疗行病灶切除术及植骨融合术,缩短治疗时间。在脊髓麻痹时也应手术治疗。
   即使脊柱结核治愈后也可残留驼背畸形,但现在可通过矫形手术进行矫正。
  化脓性脊柱炎
   结核菌以外的化脓菌也可引起脊炎。与脊柱结核不同,一般可出现高热。脊柱化脓部位出现剧烈疼痛,血沉明显加快。也可出现脊髓麻痹。
   与脊柱结核相同,应早期治疗。一般应用足量抗生素抗炎,可以治愈。但如果持续发热或发生脊髓麻痹时应手术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属风湿性疾病的一种。原因不明。脊椎椎骨互相融合,不能活动,发生骨性强直。从骶骨与髂骨之间的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的关节,造成腰或后背疼痛。多见于青壮年男子。
   着疾病的进展,脊柱活动逐渐受限。从症状变化上将病程分为初期、活动期、静止期。用非水杨酸类药物有效。应尽量采取正确姿势,即使脊柱固定也可减轻活动限制。
   最近可通过手术来治疗畸形。
  脊柱肿瘤
  良性肿瘤
   脊柱也可发生肿瘤。与其他部位一样,也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还有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良性肿瘤虽不能马上引起生命危险,但肿瘤发生后,患处骨质破坏可引起剧烈疼痛和脊髓麻痹。因此,脊髓肿瘤即使呈良性,早期也可引起麻痹和剧烈疼痛,一旦确诊应马上手术。现在临床应用核磁共振(MRI)可早期发现肿瘤。
  癌的脊柱转移
   脊柱的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其他部位癌的骨转移。其他部位的癌症未得到有效治疗,都可发生脊柱转移。发生转移后可引起行走困难,剧烈疼痛。因此如癌症患者发生脊柱疼痛,应怀疑是否有癌转移,需进一步详细检查。根治手术非常困难,但有的患者可通过手术恢复行走能力或彻底解除疼痛。
   如不能手术治疗,可用放射疗法缓解疼痛。
  颈椎病和神经障碍
  (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中年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椎体边缘磨损、骨赘增生、脊柱变形,称为脊柱骨性关节病。如发生在颈椎,则称为颈椎病。
   以颈椎病为基础,可引起脊髓及颈神经根的压迫症状,称为脊髓压迫症和神经根压迫症。
  症状
  在颈髓压迫症(位于颈部的脊髓称为颈髓)时出现颈部、肩部疼痛,手足麻木或瘫痪。手不能做精细运动。可伴随行走障碍或排尿困难。
  在神经根压迫症时,从颈髓发出的周围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疼痛并向上肢放散,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该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障碍。
   在脊髓压迫症和神经根压迫症的诊断中,脊髓造影最重要,可显示颈髓受压迫或颈神经根受压迫。颈髓压迫症和颈神经根压迫症常同时存在。
  治疗
  治疗上可采取保守疗法,即颈椎牵引,服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及其他药物疗法。如效果不佳,可手术治疗。
  腰椎骨性关节病
   脊椎发生退行性改变,椎间隙变窄,椎体反应性增生。严重时相邻椎体间可通过骨赘连接。如发生在腰椎可引起腰痛,称为腰椎骨性关节病。
   但是,即使显示相同改变的腰椎X线影像,却出现有人发生腰痛,有人不发生腰痛的现象。原因是关节软骨组织老化只是病理基础,如还有姿势不正确,背部肌肉不发达,即可出现症状。
  症状
  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时出现疼痛。因此常在清晨起床时疼痛剧烈,或从座位上站起时出现疼痛,稍稍活动后可缓解。一般冷敷可加重疼痛。
  治疗
  可采用温热疗法、药物疗法或用宽松石膏绷带固定。
  腰部椎管狭窄症
  腰椎中央部有脊髓或其延续的马尾通过的管道称为椎管。如椎管狭窄引起椎管狭窄症。从本质上也属于脊椎的退行性改变。
  症状不只是腰痛,还可出现步行时下肢麻木、疼痛、发凉等症状,必须停止行走才能缓解症状,蹲位、上身前屈也会缓解症状,休息一会儿又能行走。上述症状称为间歇性跛行,是椎管狭窄症的特征之一。另外,在前屈位行走会减轻症状。
  治疗
  可采取药物疗法,或用石膏固定腰部于前屈位。症状严重时应手术治疗。明确狭窄原因后,切除狭窄处骨或韧带。
  腰椎间盘突出症
   常见于从10多岁开始到50岁左右的人群,特别是20~40岁之间。在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中并不多见。本病是由于在椎骨之间椎间盘内的髓核向后方突出,造成神经压迫,引起腰痛或坐骨神经痛。
   髓核发生突出的部位,常见于第4、5腰椎之间和第5腰椎~第l骶椎之间。因此常引起第5腰神经及第1骶神经受压迫。
  症状
  髓核向后方突出时常偏向左侧或右侧,因此症状常发生于一侧,从腰部沿着下肢后方发生疼痛。严重时脊柱不能伸直,称为肌痉挛性侧凸。
   但患者坐位时,腰椎侧凸消失,又可伸直上身,这也是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特征之一。这是为了避免压迫坐骨神经而弯曲脊柱。在咳嗽或用力时可加重疼痛。
   患者仰卧于床,伸直下肢,将足向上抬起,可引起从腰部到下肢后方的疼痛,下肢不能继续抬高,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体征,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下页左图)。疼痛严重时连穿袜子都很困难。
   第5腰神经受压迫时,从足背中央部到拇趾部位感觉麻木,拇趾背伸无力。
   第1骶神经受压迫时,足背外侧感觉麻木,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跟腱反射是指叩击跟腱时反射性的引起踝关节趾屈反射)
  治疗
  限制活动,牵引疗法,在髓核突出部附近注射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服用止痛药,或用石膏绷带固定等治疗措施大多可取得满意效果。如保守疗法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可施行椎问盘摘除术。椎问盘的髓核在X线摄影上不能显示,但可通过MRI显示。另外常可在手术前将造影剂注入硬脊膜内,进行脊髓造影。
  腰痛
  腰痛病
   很多疾病可引起腰痛,如原因不明,则称为腰痛病。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只是单纯发生腰痛,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参与维持姿势的肌肉疲劳所致。
   人体保持直立姿势时,腰部承受的负担较重。如长期姿势不正确,可加重负担,使腰部肌肉发生疲劳。
   如疲劳蓄积可引起腰痛。因此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加强肌肉锻炼很重要。整夜打麻将或长时间弯腰工作发生的腰痛,就是由于上述原因引起。
   参照“康复治疗”一章(→P1256)。
  闪腰
   弯腰或身体扭转时可发生闪腰,提起重物时也可发生闪腰。
  前述腰椎问盘突出症也属本病。时腰部疼痛不能辨别病部位,以后可慢慢地显视出具体病变部位。
  另外,还可由于韧带或肌肉起始部的小部分肌肉断裂引起闪腰。
  症状
  腰部剧烈疼痛,不能活动,连翻身都很困难。刚发生闪腰时,患者常很害怕,但通过调整平卧姿势会缓解疼痛程度,这也是本病特征之一。
  治疗
  采取最舒适的姿势,尽量保持不动,2~3天后疼痛会迅速缓解。
  可服用止痛药,向患者解释病情,嘱其不要恐慌。
  脊柱过敏症
   不是感染性疾病,患者常怀疑自己患有脊柱结核到医院就诊。
   常发生于胸椎中央或稍上方。按压某几块胸椎时患者可自觉疼痛,有时在皮肤上轻轻触摸也可引起疼痛。
   但不发生脊柱结核时的脊柱强直。目前还不了解其发病机理。
   多见于年轻未婚的神经质女性。应尽早到医院检查除外其他疾病。本病不必过分担心,应多参加户外活动。
  后纵韧带骨化
   与脊椎骨性关节病有关。由于在椎体后方纵向走行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使椎管狭窄,压迫颈髓引起各种症状。本病以组织退行性改变为病理基础,还与体质有关,并不是任何人都会发病。
   症状与颈椎骨性关节病相同,手指麻木,行走困难。X线摄影可清楚显示骨化病变。如症状严重,应手术治疗。
  柱脊柱侧凸畸形
  脊柱弯向侧方称为脊柱侧凸畸形,如在胎儿时期椎骨形态异常,发生弯性脊柱侧凸畸形。
  此外,在腰椎间盘突出症(→P780)中可发生肌痉挛性侧凸畸形。在后背肌肉失平衡时,可发生肌肉神经性侧凸,是后天性脊柱侧凸畸形中的典型疾病。
   最多见的是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
  症状
  好发于女性,在发育旺盛的青春期症状严重,停止发育时疾病也停止进展。
   除脊柱侧凸以外,有的患者还可出现一侧肩部下降,或一侧后背及胸廓突出。
  症状
  早期可用石膏绷带固定治疗。如症状严重,可通过手术治疗。
   由于某种原因脊柱发生变形时,也可通过手术进行矫正。因此,应去专科医院详细检查,不要轻易放弃。
   脊椎的上下关节之间发生分离,称为椎弓崩裂(下页图(1))。最常见的部位是第5腰椎。也可发生后天性椎弓崩裂。有些患者即使发生脊椎崩裂,也不出现腰痛。
   但有时在椎弓崩裂时,椎骨前部向前滑移,称为崩裂性滑脱(下页图(2)),可引起腰痛或足部麻木。
   有时即使不发生椎弓崩裂,也可引起脊椎滑脱,称为退行性滑脱(下页图(3))。其原因考虑为椎间盘变形。
   多发于女性的第4腰椎,可引起顽固性腰痛。
  治疗
  当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用石膏绷带固定,限制危险活动,并予温热疗法。
   以上各种方法均不能缓解腰痛时,可手术固定滑脱的脊椎。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8: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退变性关节炎该如何食疗  

  人的关节如同机器一样,使用时间长了,便会老化退变。软骨表面干燥,失去光泽、发黄,弹性降低;进而使软骨磨损、变薄,并发生破碎,形成裂隙,波及全层,由新生坚质骨代替;同时关节边缘骨质增生、肥大。病人关节肿胀、酸痛,活动不灵,发僵,活动度减小。X光照片可见关节面粗糙不平,边缘锐利或出现骨赘;关节间隙狭窄,不对称。严重者关节发生不完全脱位。这种病变又称为骨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或肥大性关节炎。最多见于下肢负重大、活动度大的髋关节、膝关节。

  目前,对退变性关节炎主要采取综合方法治疗。防止受寒,减少负重和活动,同时进行功能锻炼,维持关节功能。疼痛症状明显者可按照医生建议选服消炎止痛药物,或药物外搽、外敷。如关节积液过多,可以抽出来,同时注入营养关节或消除炎症的药物。有条件的可进行理疗,症状特别严重的可以考虑手术。

  中医认为,退变性关节炎与肾虚有关,故可采用食疗补肾。肾阴虚者可选食龟肉、鳖肉、鸭肉、鸽血、乌骨鸡、羊骨、羊奶、黑豆、桑椹、蜂蜜等;肾阳虚者可选食胡桃肉、羊肾、狗肾、羊肉、狗肉、麻雀肉、鹌鹑肉、泥鳅、虾、海马、蛤蚧、鹿角胶、鹿茸、鹿鞭、海狗肾、狗鞭等。同时,选食黄芪、党参、杜仲、杞子、五味子、大枣、佛手、丹参、玫瑰花、香 等具有理气、益气、活血、养血功用的食物或药物,有利于改善肢体酸、麻、胀、痛症状。以下是几个可供选用的退变性关节炎食疗方:

  1.杞子桑椹粥:枸杞子25克,桑椹25克,粳米100克。杞子、桑椹洗净后与粳米一起按常法煮粥。早晚温服,连服15日。

  2.韭菜炒鲜虾:韭菜150克,鲜虾250克,菜油、味精、食盐各适量。韭菜洗净切段,鲜虾洗净、去须,保留虾壳。炒锅热菜油,将虾放入煸炒至色红,加入韭菜再炒,熟后加味精、食盐调味即可。

  3.核桃羊肉:核桃肉100克,羊肉500克,生姜10充,食盐、葱、酱油、白糖、绍酒等调味品各适量。羊肉切块,生姜切片,与核桃肉一起入锅,按红烧羊肉常法烹制。

  4.百合茯苓核桃饼:百合粉150克,茯苓粉150克,核桃50克,面粉250克,菜油、食盐各适量。百合粉、茯苓粉、面粉一起和匀,加水适量,和成面团。核桃肉研碎,面团做成薄饼,核桃肉夹饼中,按常法烙熟。经常吃。

  5.杜仲猪肝汤:盐炙杜仲15克,猪肝250克,菠菜100克,素油、葱、生姜、酱油、白糖、黄酒等调料各适量。杜仲切片加水煮取浓药汁,留汁去渣备用。猪肝切片与菠菜按常法煮成汤,将熟时加入杜仲药汁再煮。熟透后即可饮服,服时调味。

  6.桑蜜大枣汤:桑椹50克,蜂蜜适量,大枣10枚。按常法加水煮汤。每日服2次,连服15日。

  7.羊肉莲子粥:鲜精羊肉150克,莲子25克,粳米150克,生姜适量。羊肉切成小块,入砂锅,适量加水,再将莲子、生姜、粳米放入,煎煮成粥。早晚温服,连服7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19: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