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7384|回复: 100

[转载][长篇连载]大转折 —中国的对策与未来 BY黄飞鸿007(2.8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5 22: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的复兴不仅仅是中医的范畴,而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复兴,本文的作者是天涯(tianya.cn)上的高人,他的书也许将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一个方向。

作者:黄飞鸿007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 金融危机与兴衰周期 4
  第二章 扩张型文明 16
  第三章 近代西方文明 26
  第四章 二十世纪西方文明 35
  第五章 中国文明 47
  第六章 有清一代 57
  第七章 当代西方文明的衰落 66
  第八章 当代中国与中国文明 74
  第九章 金融危机的对策 82
  第十章 转折点后的世界 92
  第十一章 下一个时代 102
  第十二章 中国的角色与未来 111
  
  
  前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不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当整个世界走出这一段连续弯道之后,不难想象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会有明显的变化,人们的很多观念也会相应随之变化。今天社会普遍认为不值得重视或者难以接受的某些东西,以后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去看待。这就譬如八十年代的人们,谈到出国旅游与家庭轿车的时候,感觉便如站在地球遥望火星一般;然而短短三十年后,这些早都已司空见惯。倘若有人在八十年代的街头谈论出国旅游如何报团签证,路人必定要以另类目之。
  
  任何社会都离不开信心,危机中的社会更加需要坚实的信心。快速的经济增长当然可以给社会带来信心,但是危机中经济难免受到影响,社会总归需要找到其他的精神支柱。当我们去仔细解析这个大转折的时代,会很清晰的看到中国文明的合理性同样可以给社会提供坚实的信心与强大的凝聚力。笔者近年来一直在强调中国进行一次文化复兴的重要性,因为中国文化有很多合理的成分是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几年后的人们谈到中国文明的优越性,应该已经觉得顺理成章。但是在眼下,深入探讨中国文明的优越性恐怕会引发很多争论,或许部分并不理性。社会舆论的演变有其自身必然遵守的法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违拗的。一种观点如果过于超前,将很难得到社会主流之共鸣,反而可能有揠苗助长之弊。
  
  然跬步不积,无以千里。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软实力,也必然需要具有大国心态的国民。中国的复兴,必然要求中国人去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的文明,也要求国人心理能够从近代的阴影走出来,以更加自信和积极的面貌去面对整个世界。大病初愈的人,看待很多问题心态都是难以做到平和的。不过经过三十年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心态应该已经部分走出了这个阶段。现在来讨论这个话题,或许并不见得是很超前的事情。同时,身处于二战后最严重的——或许可能升级为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萧条之中,让更多人看清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同时也更加客观理性的去看待自己的历史与文明,对于中国顺利渡过这场危机也是大有裨益的,甚至可能是不可或缺的。
  
  本书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跨度过于宏大,以如此有限的篇幅是很难把所有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讲清楚的。为了便于一般读者的阅读理解,只能简要介绍其主要脉络。讨论中讹误之处在所难免,请所有读者批评指正。
  
  既然要讨论一个大转折的时代,总归要探讨世界为什么会转折,支配这个转折过程的有哪些深层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应当依靠现有的信息,尽可能的去预测一下世界经过转折之后大约会是什么样子,这个转折期对于中国有哪些机遇和危险,我们应当怎样去推进中国的复兴进程。随着华尔街五大投行全军覆没,比较敏感的人们已经隐约看到了美国的衰落。似乎还不仅于此,金融危机的来势如此之汹涌,世界好像有一种隐藏的暗流将导致更大的变化发生。虽然现在未必能够完全说清楚是什么,但是有此预感的人们应当不再少数。西方文明是当今世界的主角,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转折,肯定与现在的主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看看居于领先地位的西方文明在这场危机中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2008年12月
   于北京
  
  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 本帖最后由 stream4423 于 2009/2/8 12:0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22: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金融危机与兴衰周期
  
  后天来临

  如果要用一部电影来形容最近几个月来全世界的感受,那么几年前的大片《后天》无疑是最合适的。电影中一场巨大的风暴和海啸首先吞没了整个纽约,而后迅速蔓延。世界各地的人们发现,几天前到处还都是艳阳高照,仅仅一夜之间全球都开始下雪。气温变化幅度之大,寒潮来势之猛烈,令整个世界措手不及。由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这场金融海啸,与《后天》中的剧情如出一辙,所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这场海啸出现在金融领域。世界经济几乎是瞬间经历了从赤道到南极的飞速变化。自年初直到8月份,全世界都在为油和米操心,怎么抑制高油价和高粮价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是各国经济政策需要考虑的优先问题。随着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这些问题迅速烟消云散。与电影中一样,海啸同样是从纽约开始,仅仅一个月就把全世界都拉下水。不到两个月,如何防止经济减速或衰退成为各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在《后天》中,影片的导演只是向观众展示了全球寒潮来临时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不过极端气候中发生的事情远不止这些。读者想必对于美国05年的新奥尔良洪水记忆犹新,其间整个城市秩序荡然无存,遍地劫匪横行,连美国警察也参与其中。一面是城市痛苦的挣扎,另一面则是美国军队用磨洋工的速度在赌缺口。这才是极端气象条件下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那么当金融海啸袭来的时候,美国会不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新奥尔良?也许人们尚未开始思考,然而这决非空穴来风。这个问题非常宏大,结论影响深远,绝对不是简单类比就能够做出的。而且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外部大气候,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恐怕不可能脱离对外部大气候的预估,否则将缺乏足够的前瞻性。在这种极端的经济“气象”条件下预估美国的变化,不仅要把以往极端“气象”条件下的资料调出来参考,还要对所有正常条件下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毫无疑问,只有利用所有已知的气象资料建立去一个理论模型,才能够对未来的世界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期。
  
  根据所有已知历史给出预测的结果是,当这场遍及全球的海啸结束,人类历史必定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谁的“抗寒”能力最强,就是下一个时代的领头羊。一个社会的“抗寒”能力,不是取决于其经济实力,而是取决于其文化。当我们对西方社会的演变进行解析之后,就会清楚的看到这一点。这场抗寒竞赛的胜出者将会是中国,中国经历的大风大浪实在太多,这点事情比起来的确算不得什么。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给出这个预测的过程,下面不妨首先看一下海啸的破坏力是如何积累起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22: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危机的形成

  对于这场危机,从不同的层面上可以给出不同的解释,解释的越深就越接近于其本质。如果我们抛开房地产泡沫次级贷款这些表面现象继续追问危机的深层根源,那么恐怕就不得不归之于国际金融秩序。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看一下国际政治秩序的演变。
  
  在20世纪初世界政治是无秩序的,或者说国际政治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这种无政府状态导致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维护世界和平,各国的战争行为不受制约,于是接连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大家意识到,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机构来部分履行世界政府的职能,维护整个世界的和平。这就是联合国的由来。从本质上说,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需要有一个世界政府。否则的话必然出现人类每个局部也就是每个国家之内是有秩序的,而国际层面是无秩序的。问题在于,建立一个世界政府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以联合国这种形式来部分承担一个世界政府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的职能。
  
  一个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维护秩序之外,还承担着整个社会货币供应的任务。通俗的说,也就是各国政府都要负责如何印钞票以及印多少钞票这件事情,一般由各国中央银行具体掌管。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实际上要求有一个全球的中央银行来负责整个国际贸易中的货币供应。不过建立一个这样的中央银行远比建立联合国要困难的多,因为这里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对于维护者本身是没有什么直接收益的,但是掌握货币发行权完全不同,开动印钞机就能够获得无穷无尽的收益。因此这实际上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国际政治问题,各国政府之间必定为此进行复杂的博弈。这个发行权要么掌握在地球手里,要么掌握在一个足够强大的国家手里,不可能建立一个世界央行去掌握它。这就导致了一个根本问题,各国国内的货币发行量是可控的,但是国际硬通货的发行量对其他国家而言都不可控,只由美国控制。美国如果不大量发行美元并维持贸易逆差,其他国家就没有美元可用。但是美国如果长期维持高额贸易逆差,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越来越高的债务负担,于是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下降,美元出现信用危机。这是国际金融秩序的致命缺陷。
  
  事实上长期贸易逆差对于美国的物质生活来说是必需的,可以源源不断的让各国主动把资源类产品输送给美国人消费。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离开了其他国家的资源,日子是过不下去的。从二战之后到71年之前,美国的黄金储备足以支持其不断的发行美元。但是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泛滥的美元,尼克松宣布美元放弃与黄金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 遂告崩溃。冷战时期西欧各国在安全方面都有求于美国,对于美国的这种赖帐行为无可奈何。不过这是远远不够的,美元必须再找到一个支柱来支持世界对美元的信心,这个支柱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国的军事力量。美国首先支持以色列打赢一场中东战争,让中东各国的安全更加脆弱。然后基辛格出马穿梭游说,最后成功说服石油输出国组织使用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的唯一结算货币。美元通过与石油这种必需品的捆绑,成功化解了美元的信用危机。
  
  冷战结束后,欧洲不再甘心居于美国的跟班位置。到了小布什时代,美元的泛滥和欧元的出现使美国有必要将石油和美元绑的更紧。不论911事件的真相是怎样的,总之美国有了一个出兵中东的理由,可以把石油产地直接控制在自己手里。战争导致美国的军费开支激增,小布什迅速花完了克林顿留下的所有财政黑字。为了继续维持占领并准备下一场战争,美国政府放松了金融监管。这种放松很可能是有意的,虽然现在还很难看到证据。放松监管之后经济畸形繁荣,美国政府的短期收入增加,但是其代价是必然导致泡沫的出现造成长期危害。而美国准备的下一场战争,也就是入侵伊朗的战争,迟迟无法付诸行动。要发动这场战争,美国必须从朝鲜半岛抽调兵力否则不足使用。由于朝鲜核问题迟迟难以得到解决,美国只好等待,结果在战争还没有来得及打的时候,美国经济的泡沫就破灭了。假使战争打起来了,那么美国的衰落将由对伊朗的战争引发。现在则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金融危机充当了美国走向衰落的导火索。通过战争导致美国的衰落,恐怕时间会稍微慢一些;由金融危机来充当这个角色,过程会快的多。
  
  简单的说,在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下,理想的局面就是美国人什么都不干专门借钱消费,刺激其他国家的出口。其他国家再把挣到的美元拿来买美国的国债或者其他债券,让美元流回美国。美国人再次借钱消费于是往复循环不止。但是这个体系的基本缺陷在于,美国如果只是消费,其国际地位将不复存在,其他国家也不会承认美元的信用。于是美国必须做点什么来维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这样就有了近年中东地区的连续战争,将美国政府的债务不断腿推向新高。不仅美国政府,其社会不断消费并发放债券,必然积累越来越高的债务总额,早晚有一天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债务危机,彻底压垮全社会的资金链,这就是金融危机。也就是说,国际金融秩序的基本缺陷导致其一定会解体,这是不可改变的趋势,问题仅仅在于美国社会的债务什么时候高到足以破坏全世界金融秩序的程度。金融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的国际金融秩序彻底解体。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危机,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金融危机不但会导致美国走向衰落,同时也会导致整个西方文明走向衰落。后面的章节将详细证明这一点。
  
  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注释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欧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因为当时的会议地点为布雷顿森林而得名。主要特征是,欧洲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美国的黄金储备在二战中大量增加,同时期欧洲各国实力在战争中衰退。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22: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合危机

  如果在08年10月份还可以侥幸的认为金融危机不会向实体经济蔓延的话,那么今天恐怕不会有人还相信这一点。12月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和联储主席伯南克警告小布什,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美国将陷入比29年到33年大萧条更加糟糕的衰退。美国汽车三巨头距离破产仅有一步之遥。
  
  金融危机的发生,已经说明了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破灭,美国不可能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在克林顿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是比较健康的,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建立在一场技术革命的基础之上。当时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今天称之为网络技术。同一时期美国用休克疗法 摧毁了俄罗斯经济,兵不血刃打垮了东南亚经济,吸引整个世界的储蓄流向美国债券市场,有利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网络泡沫在2001年破灭,时间上基本与9.11事件同步,此后美国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依靠技术进步,而变成主要依靠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了金融资本主义这条路不通,眼下又没有任何新技术能够再引发一场技术革命,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再找到一条出路。如果美国的运气非常好,能够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并且走通的话,那么必然要在政治上进行重大的调整,如同资本主义在29年大危机之后的调整;不过现在的时代早已不同于八十年前了。也就是说,这场危机必然导致美国政治生活的巨大变化,实际上已经导致美国政治生活的巨大变化,大选的结果就是证明。因此金融危机绝不仅仅是一场经济危机,其必然从经济危机升级为一场政治危机,否则政治上的调整无法完成。当然进行调整的努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是另外一码事。目前的金融危机仅仅是一个复合危机的前期阶段。这场复合危机的影响力以及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本书将在后续章节详细讨论。
  
  今天我们勉强还可以说,这是仅次于29年大萧条的经济危机。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29年的大萧条给世界都带来了什么,就会对金融危机的长期影响有更深刻的体会。29年大萧条在经济方面的破坏力无需赘言,以德国为例,总人口6600万中失业人口达1000万。整个社会在迷茫中选择了希特勒,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自一战后建立的短暂民主制结束。换言之大萧条在33年全面升级为一场政治危机,导致了德国的民主制瓦解。那么今天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再次导致民主国家出现民主制瓦解的情况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关于其过程,我们在第十章《转折点后的世界》中进行详细讨论。大萧条带来的政治危机还远不止希特勒上台,政治危机通过二战这种形式体现出来,蔓延到整个世界,使得各国的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变化。29年的大萧条,实际上其破坏力直到45年二战结束才基本释放完毕,时间跨度长达16年。
  
  注2:休克疗法这一名词由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提出。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在萨克斯建议下采取休克疗法,即在短期内让国家经济从计划经济一步到达市场经济,结果导致了俄罗斯经济的全面倒退和混乱。其后遗症一直延续到现在。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12: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危机与美国的大陆化

  如果说美国将要发生政治危机的话,那么这个危机将由什么来引发呢?虽然整个社会的普遍超前消费会给美国民众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美国政府仍然掌握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何以一定会造成政治危机呢?就目前情况看,造成美国政治危机的诱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美国的种族矛盾,另一个则是美元危机。
  
  毫不夸张的说,美国经济是完全建立在其铸币权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政府发行的货币不能在全世界范围被接受的话,那么美国的日子就完全无法过下去。首先美国的消费依赖于进口全球各地的资源,美元如果不被接受,美国老百姓将买不到生活必需品。这个游戏的实质是用美国的纸去换其他国家的资源,前提当然是这种纸有很多人愿意要。另外,美国政府长年累月的超前消费,积累了巨额国债,数额之大已经超出了纽约时代广场国债钟的显示位数。之所以还能够借新债还旧债,因为大家都相信美国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把这些债务还上。形象地说,国际铸币权相当于美国政府手中的一张信用卡,而且可以只刷卡不还钱或者说还钱的办法就是再次刷卡。一旦这种信用不存在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全部财政收入偿付每年国债的利息都不够,根本不用谈本金。 因此,美元一旦陷入危机,美国政府连发动战争向国外转嫁危机的能力也没有,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美国苦心经营的东西合击伊朗的构想,只能永远停留在地图上了,如果五角大楼里真有这么一张地图的话。可以肯定,美元危机一定会导致美国的政治危机。金融危机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纽约丧失金融中心的地位已成定局。紧随其后的,就是美元丧失其国际硬通货的地位。其导火索有可能是某个中东国家首先宣布石油贸易与美元脱钩,也可能是美国国内的种族矛盾由于某种原因突然激化。美国在以色列进攻加沙的问题上如此暧昧,恐怕背后有说不出口的重大原因。具体由什么事件导致美元信用危机,这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现在尚无法准确地预计,不过要不了很久整个世界就会清楚地看到。世界范围内将出现抛售美元的狂潮,彻底淹没美联储和美国经济。大趋势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无可挽回,纵然格林斯潘复出,也只能徒叹奈何。美国的国力将随着美元地位的丧失一蹶不振。
  
  美国的大陆化进程 是未来整个世界将要经历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任何国家任何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世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是美国大陆化程度加深的重要标志。其后发生的政治危机,将会继续加速这个过程。所谓美国的大陆化进程,是笔者自己定义的一个概念,其具体过程我们将在第十章详细讨论。简单说来就是美国的国家属性从准海洋国家向大陆国家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将会彻底改变整个世界,并且是单向进行不可逆的。当时曾提到,美元丧失国际硬通货地位,将会拖累全世界的贸易。以单一货币结算,对于降低交易成本是大有好处的。但是在美元陷入危机后,其他货币无法接替美元的地位。欧元区经济实力不足,人民币短期也不能壮大到这个程度。最大的可能性,恐怕是由“地球”来接替美联储的地位,也就是以地球发行的货币——黄金和白银——代替美元。黄金和白银的信用是由地球来担保的,不管社会如何变迁,黄金永远是黄金。
  
  美国来的超级老太太

  如果认为以上言论有危言耸听的意味,本书可以提供一个有力的反驳武器,那就是日本。日本从91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经济始终低迷不振,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了,其间几度出现经济负增长。结果日本还是经济总量第二,民主制还不是运行的好好的,根据什么说金融危机就会对现代民主制造成类似于德国二战前的那种破坏呢?不错,日本的确是长期处于经济低迷,而且经济上的不景气基本没有对政治生活产生破坏作用。问题在于,日本的传统与美国是不同的。日本从骨子里深受中国文化熏陶,而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儒家文化圈全部有高储蓄的倾向,这一点我们中国人自己就有深刻的体会。日本社会的高储蓄率无疑使得整个社会对经济不景气的容忍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日本所处的位置比欧洲和美国更有利,其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使得日本的出口市场增大。而这些国家自身的工业发展程度还不够高,于是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高科技产品,日本可以依靠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维持社会就业和经济运行。另外,日本的政治生活稳定是由美国来担保的。日本自身是战败国,全境由美国驻军,日本的政治生活乱无可乱,除非美军撤走。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于一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实际是有重大影响的。整个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而宏观经济从来不是孤立于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之外的一个子系统。即便是遇到相同的情况,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变化一定是不相同的。日本可以连续20年处于经济低迷而不出现政治危机,但是美国一定不行。我们不妨看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前几年美国金融资本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从美国来了一个老太太。这位老太太姓名无可考,不过因为一件事名满神州、家喻户晓,那就是透支未来的钱买了一套房子。然后她用自己的有生之年去还贷款,到临死还清了,自己住了半辈子豪宅。中国的一位老太太呢,攒了半辈子的钱,到临死才住上自己的房子。言下之意,中国人的观念太落后太保守了,没有超前消费的意识。美国这位老太太在中国转了一圈大有所获,粉丝数量之多估计本土的超级女声远远不及,我们不妨就称之为美国来的超级老太太。到了现在,这位超级老太太过的如何了呢?恐怕谁也不知道,她似乎一夜之间就从中国人的视野之中蒸发了。或许还不起贷款房子被银行没收了,此刻无家可归正在华尔街某个墙角里忍饥受冻。或许在房价高位时已经卖掉了,把包袱扔给了各种基金,为华尔街五大投行的倒闭和众多金融从业人员沦为失业一族贡献了一份力量,此刻则优哉游哉在某处别墅里数钱解闷。然而不论哪种情况,都无疑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高储蓄的社会,每个社会细胞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在透支未来的社会,每个社会细胞都无法容忍长期经济低迷,那样必然导致根本就还不起贷款。当一个社会普遍的倾向于超前消费而不是储蓄的时候,其社会制度岂能禁受的了长期经济低迷?中国人跟在美国超级老太太的屁股后面转,到底是可喜还是可悲?话说回来,从美国来的一开始就是个老太太,恐怕已经昭示了金融资本主义时日无多。当然,有历史知识的读者肯定还会搬出近代西方文明建立的制度如何实现了制衡,运行何等有效,两次世界大战并未能够打垮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已经与二战之前如何不同云云。本书的三四两章将会全面梳理近代西方文明的演变脉络,了解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形成,这些反驳意见自然就会冰消瓦解。
  
  美国老太太不仅给美国带来了金融危机,也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批年轻人成为房奴,每月背着沉重的月供,整个生活因为一套房子而彻底改变。房价下跌之后,大批业主退房又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断供则直接威胁到金融体系的安全。谈及此不免想到《全球通史》 中的一句话,西方带来的观念远比他们的武器更有破坏力。俄罗斯因为轻信西方经济学家的休克疗法,导致整个经济倒退了二十年。以后的人们回首这一段往事,肯定不会认为超级老太太的观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好处。实际上,《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适用于全世界,适用于五百年以来直到今天的全部历史。希望读者能够重视这句话,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多次提到。中国曾经的痛苦,很大程度被西方的观念打败而不是被其武器打败。今天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有条件来彻底反思一下落后的原因和复兴的出路。当我们完成了这一过程之后,中国的复兴将是一片坦途。中国将彻底走出近代的阴影,进入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成为整个世界效仿的样板。本书的作用,则在于帮助中国更快的完成反思过程,并树立整个社会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心。
  
  注:关于美国大陆化的详细解释,请参阅笔者数年关于世界近代史的电子书。下载链接见附录。
  
  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13: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兴衰周期

    经济危机是经济周期的产物,这已经是经济学常识了。更深层来看,那么金融危机又是什么力量的产物呢?事实上,导致这个危机出现的是兴衰周期,金融危机的最终结果将导致美国的衰落,也就是美国这个国家经历一个从兴到衰的过程。尽管其表现形式是通过次级贷款、资金链断裂等等,但是这些只是兴衰周期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而已。到了一定程度,兴衰周期的力量总要表现出来,不通过金融危机这条路,一定会通过其他路径。
    
    这个世界周期性的现象很多,经济周期只是其中的一种。一般的经济危机体现的无非是经济周期的破坏力。不过在经济周期之外,一个国家甚至于一个文明还在服从着兴衰交替的周期。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经历过兴衰周期的变化,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今天只局限于英伦三岛,其他盛极一时连废墟都没有留下多少的国家比比皆是,只有美国暂时是一个例外。美国之所以例外,并不是因为她游离于这个规律之外,而是她的历史太短,如此有限的历史长度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一个兴衰周期。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已经远远超过普通的经济危机,直到现在还在升级的过程之中。当美国的国际地位随着美元的危机一落千丈时,全世界将更加深刻的理解兴衰周期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面对着严重的危机,西方社会一定会开动脑筋去寻找一条出路。经济学号称西方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诺贝尔奖唯一垂青的社会科学。对于西方经济学而言,这次金融危机一定会再次引发西方经济学的一场革命。之所以说再次,因为29年到33年的大萧条就曾经引发一次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史称“凯恩斯革命”。在凯恩斯革命之前,西方经济学家们对于宏观经济学也曾涉及,但是没有出现独立的宏观经济学,也没有人真正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革命

    在讨论下一次经济学革命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看看上一次西方经济学革命—— 凯恩斯革命。西方经济学早期主要关心的是微观经济问题。至于宏观问题,他们相信“供给会自动的创造需求”,同时市场会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所以用不着操心。西元1929到1933年大危机之后宏观经济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因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经济学家们更重视宏观问题。此后如何熨平经济周期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熨平经济周期,就是减少周期性发生的经济危机对于经济的破坏力。能够熨平经济周期的力量在哪里呢?只能在经济体系之外,因为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的能力有其局限性,一定会导致经济周期的发生。外部的力量主要就是政治力量,所以大危机之后各发达国家都放弃了自由市场经济,改由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通过运用行政力量对经济进行调控,同时辅以社会福利和税收等政策,使得经济相对比较平稳的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的发生。在二战后,凯恩斯学说让西方社会经历了长达25年的持续繁荣。此后由于滞涨的出现,凯恩斯学派逐渐式微。
    
    回顾上一次大萧条给经济学带来的变化,我们不难预见这次金融危机将给未来经济学带来一场怎样的革命。那就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将不仅要关心如何熨平经济周期,还要去关心如何熨平兴衰周期。经济体系肯定没有这个能力,一国的衰落必然会导致经济衰退或发展受阻。依靠政治恐怕也做不到这一点,兴衰周期一般都伴随着政治上的一些变化,政治家能够独善其身都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找来找去,能够熨平兴衰周期的,就只有文化了。如果大家觉得文化这个词比较空泛的话,我们可以换一个词,那就是道德或者说责任感。这种能够熨平兴衰周期的经济学什么样子呢?西方经济学家肯定不知道,因为西方文明不具备熨平兴衰周期的能力。能够熨平兴衰周期的,只有中国文明。中国文明不仅是唯一历经五千年没有中断的文明,也是唯一能够在每次衰落后不断走向辉煌的文明。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文明最大的优势之一,请注意是之一,就是能够熨平兴衰周期;否则中国不可能在两千年的时间领先于世界。西方经济学家倘若想要找到熨平兴衰周期的方法,只有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吸取营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未来一定会在文化上引领世界。部分读者很可能要说,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是隔年的黄历翻不得,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是白日做梦。理由无非是什么工业社会啦,或者是民主大潮啦,甚至于中国文化导致落后不适合于近代社会之类。实际上,这些观念和美国的超级老太太没什么两样,后面几章我们就会详细的解析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这些观念的形成,本质上是对历史的看法使然,或者说是历史观使然。当我们理解了世界为什么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那么未来如何就一目了然。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有形的东西都将归于尘土。能够历经千年而不朽的,只有文字。一个能够熨平兴衰周期的文化,首先必须是重视教育的,这样才能保证在物质生活很困难的时候文化传统本身不至于中断。其次,文化本身要让人有深刻的归属感,唯有如此才可以在困难时期凝聚人心。另外,文化还要让整个民族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否则就不可能从废墟上再次站起。当经济学停留于社会的生产消费就业货币等话题时,以笔者看这只是狭义的经济学。应当说西方经济学两百年来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其视野和关注范围已经大大拓宽,但是这还仅仅是狭义的经济学。当经济学开始关心如何熨平一个国家的兴衰周期的时候,就是真正的广义经济学了。此时狭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军事学、伦理学等等一切,全部成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不过此时的经济一词已经不是现代汉语中的经济了,而是古汉语所讲的经济——经世济民的学问。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12: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怎么办

  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在全球经济形势如此剧烈动荡的时期,指望中国经济不受冲击是不可能的。从东南亚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实际上就是在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来刺激经济发展。到现在,十年已经过去。西方笃信凯恩斯的时间,也不过二十五年,我们还能够用多久呢?凯恩斯主义失势,起于滞涨的出现。而全世界上半年还在为大宗商品的涨价而苦恼,滞涨并没有过去,只是被需求剧烈下降暂时掩盖了。西方世界不可能再用凯恩斯主义,就是想用也无钱可用。冰岛政府已经破产,美国的部分州政府也接近破产的边缘,更不要讲拨出巨款投资。数月前通过的七千亿美元救市计划,目前业已投下去三千多亿,连个水花都没有看到。金融衍生工具的破坏力现在已经让全世界刻骨铭心,未来必定要走去杠杆化的道路。同时美国社会的债务负担已经改变了美国人的消费观念,超前消费观念被放弃,再加之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化,需求的萎缩势将导致经济陷入负增长。失业和降薪会迫使部分优质贷款也变成次贷,形成大面积的信用卡危机。而美国现在也没有多少技术优势来通过对外贸易拉动国内需求,在金融资本主义盛行时其制造业已经严重空心化,眼下只有航空业勉强可以维持竞争力。相比美国而言,欧洲投入的资金数额更加庞大,效果同样不乐观。中国如果继续使用凯恩斯主义应对此次危机,恐怕收效也不会理想。
  
  以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之高,一旦美国出现大范围消费萎缩或政治危机,对于中国出口的打击将非常沉重。单纯依靠投资来消化如此多出口企业的生产能力,这个任务实在太有挑战性。同时中国在三十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必须得到解决,否则在危机的冲击下,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等待西方经济学家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学是不现实的,西方文化没有此种传统,理解中国文化对于西方经济学家绝不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能够做到的。中国也完全没有理由继续跟在西方经济学家后面做跟班,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是靠西方的经济理论发展起来的。唯一一个顺利完成近代化的国家日本,也同样不是靠西方经济学的指引发展,西方经济学并没有告诉日本应当去掠夺邻国。但是日本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在甲午战争后向中国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否则日本的工业化不可能完成。
  
  另外我们也不应忘记上一次大危机期间中国的悲惨经历。29年的大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经济,日本于是疯狂向外转嫁危机,首先把目光放在了中国的东北。“不抵抗”的错误将整个东北拱手送给了日本,东北同胞的累累白骨成为日本走出危机的垫脚石。历史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这一次中国既不能也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当时之所以如此,一定程度上就在于被西方的思想所迷惑,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国际法和国际联盟的干预上,相信外国的干预胜过相信我们自己的枪杆子。如果我们当时抱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坚决和日本作战,日本并无足够的能力占领东三省。另一方面,当时国家陷于分裂状态,客观上使得日本有机可乘,如果国家是统一的,日本也无可奈何。现在虽然没有哪个国家要把中国当成危机中的垫脚石,不过以后有没有是很难说的,提早对此有所防备对于中国绝对是不可掉以轻心的。那么很自然,对我们的思想进行一下整理以防止重蹈覆辙就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想办法加速中国的统一进程,必然对海峡两岸应对眼下的危机大有裨益。关于如何推进中国的统一,后续章节将专门讨论。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美国的超级老太太已被礼送出境。问题在于,忽悠中国人的是不是只有这么一个老太太?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之中是否同样隐藏着某些形式的老太太?如果我们继续跟在这些老太太后面,很可能把中国引入歧途。这实际上要求中国去进行一次反思,也就是要想清楚哪些舶来品是促进中国发展的,哪些是让中国走弯路的。思想混乱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思想混乱导致了全社会人心浮躁,只能够依靠高增长来凝聚人心。当中国完成了这样的反思之后,社会将形成主流思想,纵然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暂时的大幅下滑,国家也能够继续保持稳定,从而为其他问题的解决腾出时间。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比如国家统一的完成和出口结构的改变。
  
  不论如何应对危机,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政策必须具有前瞻性。在决策以何种方式应对金融危机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知道未来的世界将要变成什么样子,将会出现哪些有利于中国的变化和不利于中国的事件。然后才可能积极抓住战略机遇,规避外部风险,让中国顺利的从危机中走出来。指望金融危机能够在一两年的时间内结束,恐怕是不现实的。应对当前这样复杂的局面,要求中国具有真正的全球视野。这里所谓的全球视野,不仅包括能够看到今天世界是什么样,而且要能够理解世界为什么是这样以及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世界向何处去

  化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要求我们必须首先预见到世界将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应该说是社会科学最顶尖的问题了。每一个社会科学的分支都在研究某一领域过去发生的事情,然后据此建立一些规律,来预测未来这一领域的变化。比如经济学家总归要知道以前的经济史,才能够以经济史来证明其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国际政治学家也同样是在用已经发生的事情总结经验然后来预计将要发生的事情。实际上一切理论预测的过程都是如此,就如同天气预报一般,通过已经出现的雨雪阴晴来推断未来的天气变化。因此,在分析世界向何处去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以前发生了哪些大事,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又是经过何种途径演变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
  
  文明冲突论在出现之初是饱受争议的。某些学者总归是这样,一种新的理论出现,必定要横加指责要求拿出证据来才肯罢休。倘若在西元1840年,提出中国将要陷入被瓜分的威胁中,这样的学者也一定会缠着要拿出证据,否则必然当作异端进行口诛笔伐。问题是1840年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可以说明中国会陷入被瓜分的威胁,只有理论分析能够做到。当证据出现的时候,中国已经血流成河,这证据又有什么用?文明冲突论的证据在911事件之前也是完全没有的,等到血的证据出现,其他声音也随之销声匿迹了。
  
  随着伊拉克战争和恐怖袭击的增多,文明冲突的观念开始被普遍接受。前文已经提到,日本能够长期处于经济低迷而不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是由于高储蓄的传统使然。不同文化的社会,在同样的危机之中其反应是不同的。不难想见,走出危机之后的表现也同样是不同的。对于未来世界各国的走势,其文化传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对西方世界而言,今天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都直接来源于其文化传统,因此从分析西方文明的特点入手将会让我们对美国和欧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容易看清未来整个世界的走势。当我们看清这一点之后,整个世界将要学习中国文明的结论就不言自明了。
  
  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第一章完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13: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元宵节,作者的连载可能要停发一天。

半影月食,天象有异,宜静心思过。

[ 本帖最后由 stream4423 于 2009/2/9 13:0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0: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扩张型文明
  
  
  所有的文明都要服从兴衰周期这个法则,但是不同的文明在兴衰周期中的表现不同。从兴衰周期的角度考察,西方文明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大起大落。其文明的繁荣必须依赖于扩张,当整个社会处于扩张段时,其所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社会结构能够非常有效的运转,社会井井有条生机勃勃。当扩张无以为继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会陷入运转失灵,而且是很大程度上不可逆转的运转失灵,整个社会随后进入黑暗阶段难以自拔。根据此种特性,不妨将西方文明称之为扩张型文明。西方文明从建立之日就具有这种特征。尽管西方文明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承,但是其基本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改变。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如果说中国文明是一浪接一浪的向前发展,那么西方文明属于只有一个波峰的文明,其波峰可能很高,但结束后的黑暗漫无尽头。这就是两种文明轨迹的基本差异。这种文明幼年的情况比较简单,从比较简单的时期入手,并且与现代西方文明进行对比,将更容易理解这种文明的思维方式和现在的西方世界。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合称为西方文明的经典时代。英国诗人雪莱有言:“我们 都是希腊人”,即说明了希腊文明对于整个西方世界的影响之深远。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尖端,海岸线曲折绵长,港口岛屿星罗棋布。其地形山脉纵横,将平原切割成小块。古希腊即由建立于平原地区的众多城邦组成。这些国家的领土面积,大约相当于中国今天的几个乡镇到几个县。各城邦的人口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按照政治权利和地位的不同,分为公民、自由人和奴隶;其中自由人又分为本邦自由人和外邦自由人。公民既有人身自由,也拥有政治权利,可以参加城邦的政治生活。但是公民在各城邦的数量都不多,很少超过万人。雅典在鼎盛时期,公民人数也不过约2.5到3万人。西元前451年雅典法律规定,只有父母双方都是雅典人的男子成年后可以获得雅典公民权。不论是民主制城邦还是非民主制城邦,公民结成一个整体,统治剥削自由人与奴隶。本邦自由人是未被授予公民权的本邦人,比如某些城邦中居住在边区的居民;还有一部分是由于贫困或违法等原因而丧失公民权的本邦人,此外还有一部分被释放的奴隶。外邦自由人是来自于其它城邦的移民。自由人有可能被授予公民权,但是这种希望通常都比较渺茫。居于社会底层的则是数量众多的奴隶,其中大部分来自于战争中的俘虏。奴隶的构成主要是非希腊人,兼有部分希腊人。奴隶既无人身自由,亦无政治权利。他们是整个社会财富主要的创造者,但是劳动和卫生条件极其恶劣。
  
  这种情况在今天还是经过一定的变化后存在着,比如拥有美国居留权而没有公民权的人,就相当于外邦自由人。公民在近代西方社会更加普遍,一般国内没有奴隶。其经济的繁荣不必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因为可以建立在剥削殖民地的基础上。二战之后可以建立在通过国际贸易剥削第三世界的基础上。不过西方文明对于奴隶制是情有独钟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科研经费就部分来自奴隶贩子,美国则因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爆发了南北战争。今天大量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他们对于美国社会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美国的军队兵员并不要求是美国公民,大批的拉美裔移民希望通过服兵役获得合法身份,这就为伊拉克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炮灰。实际上近代西方文明经过文艺复兴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思维方式,由此指导而建立的社会制度,虽然已经表面上与奴隶制时代显著不同,其内核仍然是一致的。思维方式的传承,导致了近现代历史与经典时代惊人的相似性。我们暂时不必看任何具体的事件,看一下地理背景就能够体会到。
  
  从地理环境角度看,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尖端,古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而观察世界地图不难发现,整个欧洲就是一个大半岛。欧洲的三面分别被地中海、大西洋和北冰洋所包围。欧洲也同样处于国家林立的状态,各国在近代历史上征伐不断。甚至不仅仅是欧洲,我们如果把半岛看成两面或三面由海洋包围的一块陆地的话,那么美国其实就是一个半岛,其领土东西南三面被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所包围。其北方邻国加拿大同样如此,领土分别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所包围。至于发展比较好的澳洲、新西兰、南非,要么是岛国要么是半岛。如果说西方文明是一种海洋文明或者说海洋性很强的文明,而中国文明是大陆文明的话,想来读者应当不会有很大异议。这里实际上同时还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相似性。所谓自相似性是指一个复杂系统中的任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似性,整体中的任何一个局部经过放大都能够与整体完全一样或者说体现整体的基本特征。如果一个图形是自相似的,那么在数学上就称之为分形。以笔者拙见,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衔接位置。通过对人类历史自相似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描述和理解人类历史这个复杂系统。
  
  
  插图:著名的分形—koch曲线
  
  反观中国历史,情况是迥然不同的。黄帝打败炎帝之时,如果一定要把整个炎帝部落变成奴隶的话,未必没有这个实力。但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根本没有如此选择,甚至连进行这种尝试的打算都没有。恰恰相反,他们结成了同盟,两个部落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此后的夏商周三代,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曾经出现过普遍广泛使用奴隶的情况。不同的文明,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希腊人未必会认可古代中国人的这种做法,同样古代中国人也不会欣赏古希腊人的选择。而思维方式的不同,通过历史的传承潜移默化得影响着每一个人,使得不同的文明之间缺乏认同感,从而造成文明的冲突,并直接决定了整个世界下一个时代的主题。每个文明的轨迹,实际上在其建立之初就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这一点在本章后续部分详细解释。
  
  
  兴时不为衰时计

  从经济角度说,各希腊城邦实行典型的奴隶制经济。奴隶的主要来源是对外战争中的俘虏,少部分为破产导致的债务奴隶。各城邦不论何种政体,其经济都建立在数量超过其公民数量的奴隶劳动基础之上。同时也有部分公民和自由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公民们结成一个整体,压迫和剥削奴隶与自由人。当然,自由人中也有奴隶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无法获得公民权;公民中也并不全是奴隶主。不过整体而言,公民集团垄断了整个社会的政治权利,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下面不妨来考察一下,看看这个社会结构有哪些优劣之处。
  
  当整个社会处于繁荣之中时,这套体系可以高效率的运作,尤其在民主制城邦。公民们通过运用手中的政治权利,使得国家政策体现了多数公民的意志,防止了自身利益被侵害,提高了整个国家机器的工作效率。在战时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自备粮食武器为国家作战。由于国家政策尊重了多数公民的权益,公民们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战斗意志和忠诚度都不成问题。如果仅仅看这些方面的话,似乎这个体制是相当完美的,除了奴隶制这个污点。但是做过设计工作的读者肯定知道,任何一个设计方案都要考虑在不利工况下进行校核。比如一个建筑,不仅要考虑平时美观耐用,还要考虑到一旦地震时能不能保证生命安全。轮船也是如此,不但要能乘风破浪,还要考虑到万一船体出现漏洞,如何保证其不沉。一个民族就如同一个人,没有谁永远走运或者背运,正所谓风水轮流转。那么我们就来推演一下这样的社会结构在不利工况下会发生什么。
  
  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劳动力不能自给自足。为了补充死亡的奴隶,城邦必然存在着发动战争以掠夺劳动力的冲动,当然勒索战利品和扩张商业利益对于缓和公民集团的内部矛盾是同样有效的。这就是其文明扩张倾向的具体体现。假如一个城邦由于某种原因,其实力遭受了重大损失,那么这个城邦将没有力量去继续通过战争掠夺奴隶。结果必然是公民集团的生活水准下降,公民内部的矛盾激化。对于民主制城邦而言,公民会运用选票发泄对社会现状的不满,结果必定是执政者像走马灯一样轮换,社会秩序更加混乱。对于非民主制城邦而言,公民集团矛盾的激化同样要求统治者实行对外扩张,否则公民内部人心涣散将无法有效的控制自由人和奴隶,整个城邦可能被篡权。而自由人和奴隶长期处于无权的地位,当城邦衰落的时候,对于他们而言就是有机可乘的时候。既然他们并不认同这个城邦是他们自己的国家,为什么不在城邦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来改善一下自己的地位和生活呢?因此,建筑于奴隶制之上的城邦,实际上是依靠公民集团的军事力量压制了国家内部潜在的敌人,并且从他们身上攫取经济利益以维持公民集团比较奢侈的生活。一旦公民集团由于对外扩张的终止而出现内讧,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不认同就会迅速表现出巨大的破坏力并摧毁其整个社会。这一点在雅典等民主制城邦体现得更加明显。当雅典等民主城邦经济萧条之后,其古典民主制随之土崩瓦解。因此,可以断定西方文明是只有一个波峰的文明,一旦衰落就不会再有复兴的潜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奴隶制导致的社会内部缺乏认同感。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0: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系统不让改了, 不能标明更新时间了

基本上应该是每天更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14: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