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松竹

刘逢军2009年二十四节气养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暑时节防湿热 刘逢军

今年公历7月7日(农历闰五月十五日)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太阳视运动到达黄经105度。
    今年小暑时节的养生重点是防湿热,特别是当下世界范围地预防甲型H1N1流感,防湿热更有特殊意义。因H1N1流感病毒的产生与气候有关,了解气候并与其和谐,可从根本上预防病毒的传播。
    凉血祛湿的首要做法是不饮白酒、黄酒,不吃辣椒、羊肉、鸡肉、海虾、海参、虫草、驴肉、狗肉等温补食物。尽量地吃平性食物,适当吃寒、凉性食物。可吃西瓜,把瓜皮(去硬皮)切丝煮汤喝;海带凉拌或煮汤;藕或冬瓜打成汁加糖饮;弥猴桃打汁冰镇或加冰饮;绿豆汤冷藏饮等。只要注意凉血,人的免疫力就会得到提高。
    血热兼湿气较大者,可将山药去外皮,打成汁加白糖生饮,既能祛湿,又可凉血。
    用养生宝祛湿凉血可采用下列方法:
    一、凉血。中午之后,热时即吃六宝2~4粒,半小时后再热再吃,不热即停。
    二、祛湿。浑身懒散、沉重,唇无红色,舌胖者,可早起吃八宝2~5粒,不适症状消失即停。
                                                                2009年7月7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8: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暑时节防脾湿

2009-7-23
  ■刘逢军

今年公历7月23日(农历六月初二),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太阳视运动到达黄经120度。

    大暑是个重要的节气,因气候变化较大。今年大暑前的两个月,天气阴湿,地气火热,使人胃热、血热,易头懵或眩晕。大暑至秋分两个月的气候与之前相反,即天气火热,地气阴湿,使人脾虚、脾湿、胃阴凉,肌肉酸懒无力,部分人中气不足,长嘘短叹,或腹胀、腿肿,不思饮食,这是脾湿停运的结果。脾主运化,即协调水的代谢、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脾恶湿,在地气湿的气候下,脾易受困。

    在秋分前的两个月中,脾胃虚弱的人应尽量避开生、冷之物,饮食以精白面为主,每天适当地吃些山药;血不热和脸上不长痘、肝火、胃火不旺的人,如嘴唇白、舌胖大,可适量吃些辣味,以祛湿气,但不可多吃,因为天气是火热的。近两个月不宜喝白酒,防止引起湿热之证;可喝常温下的啤酒,不宜冰镇,避免伤脾。

    大暑15天后即是立秋。秋主收,在秋收之前多晒后背,可助体内阳气的生长。尽量于晚9点睡觉,以使身体在秋收前增强免疫的力量。


(本文作者系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
发表于 2009/7/26 11: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LZ是听课整理的还是在什么博客上看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0: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立秋莫贪凉

刘逢军  2009-8-7

    今年公历8月7日(农历六月十七日)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太阳视运动到达黄经135度。立秋标志着夏天结束,秋天开始。今年立秋时节养生的主题是莫贪凉。因今年的司天之气阴湿,大暑至秋分的地气阴湿,农历六月又是湿月,立秋时节恰逢三种湿相聚。脾喜燥恶湿,在当下湿气的作用下,脾易湿易虚。“脾主运化,脾主肉。”脾的功能下降时,人的心肌、肺肌、胃肌、肠肌、肾肌等,往往出现气力不足,年老体弱者易发生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症;一些人因脾“运化不利”而出现浑身无力、恶心等症状;也会有人因“脾统摄血不利”,出现便血、尿血、体内出血等血溢现象。
      在秋分前这段时间,扶脾的最好方法是少吃生冷之物,尤其慎吃西瓜、香蕉类寒性食物。有吃辣习惯的人,可以适量地吃些辣味,辣可燥湿。脾胃较弱的人,尽量吃山药、芋头类食物,既减轻肠胃负担,又可补益中气;减少荤腥食物的量,以减轻肠胃的压力。
        此间不宜喝冰镇啤酒和冷饮,饮用不当易损伤肠胃。一旦肠胃受凉,人腹部会痛或阴凉不适,或胃痞、肠痞特别难受。遇此情况及时与养生师联系,健脾祛湿,防止落下病根。
                                                              (作者系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
                                                                            2009年8月7日
发表于 2009/8/9 10: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空法师曾找刘逢军调理过疾患,据净空法师说刘逢军看病不摸脉,净空法师还有西医是消炎中医是化瘀之说。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13: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处暑时节补脾气

2009年8月23日  ■刘逢军
     今年公历8月23日(农历七月初四)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太阳视运动到达黄经150度。处暑的“处”字可理解为“去”,处为止,标志着暑期结束,天气转凉。这一时节将呈现出“早晚凉、中午热”的气候特点。   
今年处暑与往年不同。己丑年的中运是太阴湿土,即阴湿天气当家;9月23日秋分前,地气也处于太阴湿土阶段,导致天地间气候偏湿。“脾喜燥恶湿。”在气候阴湿的状况下,会使人出现脾湿、脾虚之证。脾气虚主肉不利,人会肌肉散懒,心肌、肺肌、胃肌、肠肌、肾肌、膀胱肌的拉动(收缩)能力下降,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可能会发生心、肺、肾等脏器的衰竭。脾气不足还会引起“脾统血不利”,出现“血溢”的现象,发生在肠胃、泌尿系统即为血便、血尿,发生在头颅内即为脑溢血。

    这段时间养生的主题是补脾、暖胃。在饮食方面:主食尽量吃精白面;血不热、脸不长痘的人,可适当吃些辣;有饮酒习惯的人,晚上可适当饮酒(可饮补酒);可吃人参蜂王浆、阿胶之类补品;忌吃生冷食物,除桂圆、荔枝、芒果、甜橙、樱桃、木瓜之外,其他水果易伤脾而引起人脘腹胀满。在起居方面:除了早睡早起,还要尤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感受风寒邪气。一旦胃部凉而腹胀,即时用姜糖水配补脾的食品祛寒祛湿。

    处暑时节脾气足,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13: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露时节适度补气

2009-9-7  刘逢军
                                                              
     今年公历9月7日(农历七月十九日)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太阳视运动到达黄经165度。此时太阳直射的位置南移,处于北半球的我国区域日照时间变短,得到的热量渐少,夜里温度较低,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于草木上为露水。因其色白,故这一节气称为“白露”。
    今年白露至秋分的15天,地气为湿,天气为热,为秋行夏令,即秋天时节来的夏天的气候。这种气候会形成昼夜温差大的状况,易引发人感冒。人们要注意视情增减衣物,注意保暖。
    前段时间气候过于湿,养生以补中气、健脾为主。白露之后,尽管人仍处于易脾湿、中气不足的阶段,但由于天气转凉,人的体表温度下降致毛孔收缩,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内热过盛。因此,补中气应适当,恰到好处可增加热量御寒;补得太过则会形成内火,引起牙痛、眼痛、唇干、溃疡等症,重则感冒。
    秋分前冷暖空气相搏,气候变化多端。人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就要适度调节食物的属性,总的来讲:以补为主,但不宜补过;仍需忌生冷食物,防止伤脾,原则上不吃或少吃水果之类生冷食物。秋分后湿气褪去,燥气来临,人则要逆而行之,多吃水果润燥,少吃补品以防燥热。
发表于 2009/9/7 21: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现在我们这很多人感冒,正好学习!
发表于 2009/9/25 07: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秋分了,怎么还没有帖子发出,急等。
发表于 2009/9/25 09: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分了,在等老师秋分的文章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23: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