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部长,您的“中医神话”可以休矣!
??作者:王世保 ?
??据《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1月23日报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不久前广州举办的“南沙中医药国际化研讨会”闭幕式上表示 “中医药是我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和可能的学科领域,实现中医药自主创新,将有望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他认为“中医药由于与西方医学采用了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是我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和可能的学科领域。实现其自主创新,既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关键,也关系到中国科技能否实现重点跨越,要争取在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有所突破”,并给予科技部牵头制定、国务院16个部门共同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很高的期望,认为其“能对中医药的全面发展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中医药是我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和可能的学科领域,实现中医药自主创新,将有望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这样的“中医神话”并不仅仅是万钢部长个人对中医的期望,也是当前中国科技界许多人对中医所寄予的厚望。纵观中国科技界,目前对中医采取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从唯科学主义的角度极力贬低中医并要求废除它,这种态度在那些民间的唯科学主义者之中表现的比较明显,比如方舟子、张功耀等人;一种则是过高地把中医看作中国科技的拯救者,这种态度主要为官方的科技界人士所秉持,比如我们的万钢部长。从唯科学主义的角度贬低甚至要求废除中医固然荒谬,那么混淆中医与科学之间的本质性区别以致过高地把中国的科技创新寄希望于中医的创新同样是不切实际的。只要我们对中医与科学各自的文化特征和相互的本质性区别稍微考察一下,就不难发现这种投射在中医身上的神话是荒谬的,它既没有搞清科技的发生规律,也没有弄清中医自身的发生规律,而是在那想当然地投射自己的幻觉。
??我认为造成象万钢部长对中医所持的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的根本原因还是唯科学主义时代精神导致的。一些科技界的人士本着一种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心理情结,把本不属于西方文化范畴的中医纳入了科学体系之中,然后把中医剥离出自己的母体文化,放置在科学的发生序列中进行考察,继而混淆了中医与科学各自的文化特征和发生规律,这样既从中医的盲目憧憬之中对科学的未来发展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幻觉,又从发展科学的角度去扭曲了中医的发展。
??我们知道中医与科学本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它们是并列的关系,而不是从属的关系。中医的创新无关乎中国科技的创新,而中国科技的创新也无关乎中医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即使这种科技创新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首先,中医属于中国固有文化,中医药的创新本身是在中医药理论框架内的创新,它不会为中国的科技带来创新。
??中医与现代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认知和知识领域,它们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也就没有相互的通约性。这种学科之间的不可逾越的横沟决定了中医创新只是中医文化内部的事情,它无关诸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等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
??中医理论体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成熟,面对这个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我们后人主要的任务就是继承好去为病人治病服务,而不是去进行那种毫无意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的可能行已经没有,而能够创新的就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上衍生出有代表性的个性化的治疗途径,继而形成学派,比如近代的扶阳学派。因此,中医能不能创新是由中医理论自身决定的,也是自然发生的,它不会去听从某个长官的意志,那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一厢情愿的研究活动只能会白白地浪费国家的人财物力。
??其次,中国科技的创新需要遵循科学内在的发生规律,即使从中医理论那里获得启示而实现创新,也无关中医药的发展。
??就像中医的创新是中医文化内部的事情一样,中国科技的创新也只是科学文化内部的事情,它无关乎中医药的发展。无论是中国的科技创新还是美国的科技创新,都需要遵循科学内部的文化特征和发生规律。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科学理论自身的扩展,即使导致科技发展的科学研究是在中国固有文化那里得到了某种启示或指导下进行的,但由中国固有文化启示或指导所得到的科学理论以及研究成果还是从属于科学自身,而不属于中国固有文化。在医药领域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青蒿素,青蒿素虽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技从中药青蒿中解析出来的化学物质,但它属于化药,具有包括耐药性在内的化药特征,而不是中药;它的发现丰富了西药的临床用药,却与中医药的发展无关。我们可以说青蒿素的发现丝毫没有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因此,用现代科技理论去阐释中医药理论的活动本身是游离在中医理论之外的,它属于现代科技研究范畴。用西医或者现代科技理论去阐释中医药理论所得到的成果也是属于西医或者现代科技领域的,而不是中医药领域。那种企图用西医或者现代科技阐释所谓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去推动中医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只能是“缘木求鱼”,它不但不能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反而会造成大量的中医药研究者游离在中医药理论之外,继而加剧中医队伍的异化和萎缩。
??由此不难看出,万钢部长所引以为豪的科技部牵头制定、国务院16个部门共同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与其说是一部指导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文件,不如说是指导中国科技界如何去利用中医药理论发展现代科技的文件,它注定会加剧中医药的异化性衰败,而不是去推动中医的什么“现代化和国际化”。或许只有在中国这样的计划体制下的国家,才会在唯科学主义时代精神的左右下产生由科技部去牵头制定根本不属于其部门管辖范畴的中医的“发展规划”,继而越俎代庖地去指导其如何发展。中医是与科学并列的知识体系,它的管理与发展规划本是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进行,何捞科技部的大驾从一个非中医的角度去制定中医的“发展规划”呢?
??万钢部长是科技部的部长,我丝毫不会怀疑万钢部长的科学理论素养,但是中医并不属于科学范畴,如何发展中医本不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分内的事情,万钢部长带领自己的部门凌驾于卫生部之上越俎代庖地去指导中医的发展,只能用科学化的自我意识去曲解中医,把中医研究异化成为现代科技的研究,继而加剧中医的异化性衰败。恰恰是万钢部长对中医的文化属性和发生规律缺乏了解,才导致他对外宣扬那种不切实际的“中医神话”,混淆中医理论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区别,并把中国的科技创新寄希望于中医药理论创新之上。
??因此,我在这里再次强调:中医理论的创新是中医理论框架内的创新,它无关乎中国科技的发展;而中国科技的创新,也丝毫不会推动子虚乌有的“中医现代化与国际化”,即使这种科技创新是建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和启示的基础上的。
??把属于科学的还给科学,把属于中医的还给中医。笔者衷心地希望万钢部长还是多加了解一个根本不属于您部属的学科的内容,多尊重一些客观事物的发生规律,那些投射在中医上面的科技神话可以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