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症
楚某,女,35岁。1984年4月初诊。病起因在某医院做绝育手术时,在手术室突见一病人身上截下一条残肢致使心惊神摇,不能自主。渐至稍惊则悸,不敢独处房中,晨起到市场买菜,走在路上,或到静处,亦感背后如有人将捕状,心中常惕惕然,神魂不定,卧则噩梦纷纷,常惊叫而醒,至今已有10日矣。诊其脉细而数,舌质边尖红,苔薄,属心血不足,神不守舍。治宜重镇安神。方选磁朱丸加味:灵磁石30 g,朱砂1.5 g,珍珠母30 g,生龙骨20 g,生地20 g,枣仁15 g,石菖蒲10 g,远志9 g,甘草9 g,服6剂。复诊病人睡眠稍有改善,但心中仍感空虚害怕,疑神疑鬼,余思之,认为病家平素乃心虚胆怯之人,突见异物以致惊悸不安,应改用他法。治则:补虚养心安神。方用仁熟散加减:柏子仁10 g,熟地30 g,太子参30 g,茯苓24 g,五味子10 g,枳壳12 g,山萸肉15 g,肉桂3 g,枸杞子12 g,菊花15 g。连服6剂,服后患者已不再感害怕,精神转佳,再以养血安神丸以善其后。[《河南中医》1986;(3):28 f
【按语】本案惊恐症,病机为心血不足,神不守舍。惊恐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主要表现,可呈急性发作形式或慢性持续状态,并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临床特征。急性焦虑发作又称惊恐发作,病人往往在急性精神创伤后突然发病,感到莫名其妙的极度惊恐,上述病例即属于此,用仁熟散治疗效果尚属满意。仁熟散出自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此方颇得清末医家唐容川赏识。其在《血证论》中说:“惊者,卒然恐惕之谓。肝与胆相连,司相火,君火虚则悸,相火虚则惊,盖人之胆壮则不惊,胆气不壮故发惊惕,畏恐不敢独卧者虚之甚也,仁熟散治之。”仁熟散治疗惊悸正是补心以实其子,子实则母不虚。方中柏子仁、五味子、太子参、茯神补心气安心神;熟地、山萸肉、枸杞子补肾水以制阳光;肉桂引火归元;菊花明目宁心;枳壳和胃安神。全方结构谨严,共奏益气养心安神补虚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