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3/1 17: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同楼主的探索精神!很赞同楼主的很多结论,比如:
“上古子认为:要想彻底悟进我中华医道之门,没有实实在在的实证修悟,徒做纸上谈兵之辩,难矣。”等等
但是并不赞同楼主的论证方式。
取类比象、触类旁通无疑是学习中医的重要方法,甚至是登堂入室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做基础研究(比如楼主所做的文字解释等)方面,如果没有严谨的论证,一味联想、比附,则很容易流于“六经注我”之弊。
比如“昔在黄帝”,拆开来看,每个字当然有其外延或者隐喻,能跟修真沾边,尤其是“黄”和“帝”。“昔”就差之,“在”就勉强。硬把四个字都望修真上靠,单独的字虽勉强可以解释,但放在一起则不合语法、不成句子。
况且“昔”“在”之原意未必如楼主所言。(我个人最认同的解释是:昔者,往也;在者,察也。)
又如“者”,单拿其字来论证其有修真含义也未尝不可。但有两点还需要论证:修真义是否为其本义;古文中其用法是否都做本义用?
如楼主所言:“者”字在古籍中出现频率相当高。如其为虚词,那很容易理解。这也正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如其出现频率高是因为它代表修真含义,那么这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楼主必须给以有说服力的论证。。。
以小学之法而治经学,这是我们学习经典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推求古义,探本溯源,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楼主一定会硕果累累。然在保证“结论正确”之余,首先要保证“程序正确”。这算是我在楼主成功路上的一点小提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