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小儿感冒发热处理的再提起及对本坛主流相关医论的疑惑
作者: 野医
时间: 2008/12/30 10:08
原帖链接: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88346
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http://www.ngotcm.com/
=========================================
今冬气候干冷,大人小孩患感冒的增多。为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浏览了本坛一些有关小儿感冒发热的帖子,直看得人毛骨悚然,疑惑纷飞。
有一帖是这样说的:
首先记住!发烧是最好的治疗。怕发烧者必然投敌卖国引邪深入,投降绝不会有好下场!(疑惑:以战止战有战胜的,比如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印中越自卫反击战。但是小孩子都是中国吗?若小孩犹如伊拉克,阿富汗,科索沃般的体质呢?也让战火尽情烧下去吗?)
1、感冒是身体受寒引起,发烧是正气抗病反应。(这是常识),治疗当助热散寒用辛温药,不当助寒退热用苦寒药。用凉药退热则引邪深入,等于投敌卖国。怕发热求用凉药退热,等于认贼作父自取灭亡。(疑惑:同样受寒,有的小孩不感冒,有的则感冒。为什么呢?小儿感冒夹食,夹热,夹惊都一味辛温吗?一肚子宿屎光凭调动元气来烧能烧干净吗?)
2、小儿为稚嫩之体,易为寒凉所伤,(疑惑:稚嫩之体为什么就不易为高热所伤呢?)受寒能发烧说明身体抵抗力尚可,不治自己也很快会好,(疑惑:果真百分之百吗?这事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行!)助阳气退寒则可迅速恢复。如用寒凉(中药)清热(西药)消炎,则打击正气,瓦解抵抗,引邪深入,病必加重,绝无见好之理。(疑惑:何以见得淸热打击正气?清热何以不能释邪?)
3、误用寒凉药引邪深入,随其虚实深浅,会造成种种病症,乃至多种不治之症。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滥用抗生素,用寒凉清热中药退热与用西药退热殊途同归,中西结合,狼狈为奸,类似鬼子汉奸扫荡,同属于释邪攻正助纣为虐之举。
4、寒邪被引入肺,则发为咳嗽,咳嗽也是身体的抵抗,能咳嗽说明病邪尚未深入下焦。(疑惑:肺主皮毛,风寒入侵必先伤皮毛,使肺气不利,咳嗽开始即有,何以被寒凉药引邪入肺?)继续清热则久久不愈,浅者变成西医所谓慢性鼻炎,深者变为慢性咽炎,重者发为哮喘。
基于上述医论,于是引出两个小儿感冒被误治而救治的典型方。有汗用桂枝二陈汤,无汗用加味小青龙汤。
疑惑:伤寒病的治法,在仲景《伤寒论》里,用麻黃汤和桂枝汤来治疗太阳经证。由于小儿肌肤薄弱,又为纯阳之体,外感六淫之邪,容易化热化火,所以不用麻黄湯的单纯辛温来发表,而用九味羌活汤等复方来治疗。这是古人治小儿伤寒感冒的原则。现代中医难道己突破古中医的高度了吗?纯阳之体只怕寒邪不怕热邪?
--------------------------------------------------------------------------------
作者: 心物一元
时间: 2008/12/30 10:22
大疑惑引大悟。
无论中西医,辩证对治最重要,对西医方法也不可盲目抵制,有效果的治疗,中医与西医是殊途同归的。
病魔也如无形兽, 医生应如训兽员,有养的、有训练的、有表演的、有……
--------------------------------------------------------------------------------
作者: 医梦
时间: 2008/12/30 10:38
上面的论调属于矫枉过正!对发热是应该有个正确认识,不要过分的害怕发热而盲目的退热。但并不是说盼着发热,发热有百利无一害,这种说法也是不负责任的!提出正确的,不一定非要树立不正确的靶子,这不就是自赞毁他吗?!
楼主有疑问是假,提出不同见解是真。只要是说理透彻,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接受。以前的这些论调不是没经历过实际应用,效果如何自有公论。不是说伤寒的理法不全面,而是诠释的人思想有偏颇,仔细去学习伤寒的太阳篇吧,没有解决不了的疑问。
至于九味羌活汤,原方如右: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地、 黄芩、 甘草。如此发散清解的方子,真的就适合所有小儿的发热治疗吗?比伤寒太阳方有价值吗?!值得商榷。
--------------------------------------------------------------------------------
作者: 野医
时间: 2008/12/30 10:58
小儿感冒大略分为五种情况:伤风,伤寒,感冒夹食,感冒夹热,感冒夹惊。
实际上只有伤风感冒可以通过发烧后自愈,其余的四种就别去侥幸了!寒凉该用还要用。
--------------------------------------------------------------------------------
作者: 开怀
时间: 2008/12/30 11:37
感冒发烧也是西医那边叫过来的吧?我书看的不多,好像中医书里没有这种词,野医先生的意思是所谓的感冒发烧,有很多种情况,很多种原因,现在的人呢,把这些表现扣一顶帽子叫感冒,真是乱套了啊!
是不是该正本清源一下,小孩发热呀,流鼻涕呀,之类病,是不是该丢掉感冒发烧这种概念,好好再说说.
--------------------------------------------------------------------------------
标题: 感冒风寒总括
作者: 野医
时间: 2008/12/30 22:58
小儿肌肤最柔脆,偶触风寒病营卫,轻为感冒病易痊,重为伤寒证难退,夹食夹热或夹惊,疏散和解宜体会。
小儿气血尚未充实,抗病力较成人为差。如平时护理不当,很易感受风寒,发生体表受邪的病变。
如受邪轻的就是伤风感冒的证候,容易治愈。重的便是伤寒感冒,由于病邪传经的关系,就比较难愈。
此外,小儿每因饮食不节,或体内素蕴伏热,或外受惊吓(含小儿可见但大人看不见的事物),神祛气弱等,而复感风寒的,就又有夹食,夹热,夹惊的不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就要有所区别。
--------------------------------------------------------------------------------
作者: 野医
时间: 2009/1/1 23:27
一、伤风
肺主皮毛感邪风,发热憎寒头疼痛,有汗嚏涕脉浮缓,鼻塞声重咳嗽频,杏苏饮同金沸散,疏风解表莫从容。
皮毛有卫外固表的作用,内合于肺,如风邪外侵,必先伤皮毛而影响到肺气不能宣达,使肺气不利。因此,就会出现发热怕冷,头痛有汗,不时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声重,脉象浮缓等表证。治疗时如表邪重的,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等症,宜用杏苏饮来疏风散邪;若咳嗽声重,肺气不畅,比较明显时,就当用金沸草散,疏利肺气,止咳化痰,达到风邪外散,肺气通利的目的。总之,治疗外感伤风的病患,以解表祛邪为主,不使风邪留滞,传变为其它病症。
杏苏饮 : 杏仁(炒去尖皮) 紫苏 前胡 枳壳(麸炒) 桑皮(炒) 黄芩 甘草 麦冬(去心) 橘红 浙贝母(去心) 桔梗 生姜引水煎服
金沸草散:旋复花 荆芥 细辛 半夏(姜制) 前胡 甘草 赤苓 姜枣引水煎服
--------------------------------------------------------------------------------
作者: 野医
时间: 2009/1/2 22:52
二、伤寒
小儿伤寒表感寒,发热无汗而恶寒,头痛身痛脉浮紧,呕逆烦渴病邪传,初用羌活热通圣,邪传柴葛大柴煎。
小儿伤寒感冒,就是寒邪侵犯了在表的营分。它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怕冷,头痛身痛,脉象浮紧。如果发热不退,伴有呕逆心烦口渴等症时,便是邪气盛欲传它经的表现。本证初起时必须辛温散寒,宜用九味羌活汤;如果热盛便闭,里证较重时,又当表里双解,可用双解通圣汤;若服了上方,出了汗,通了便,但病仍不解,且有传经现象时,就宜柴葛解肌汤和解清热;如再呕逆不止,心胸烦滿,这又是表证未除,里证又急的叧一种表现,又应当解表通里,可用大柴胡汤。
伤寒病的治法,在仲景<伤寒论>里,用麻黃汤和桂枝汤来治疗太阳经证。由于小儿肌肤薄弱,又为纯阳之体,外感六淫之邪,容易化热化火,所以不用麻黄湯的单纯辛温来发表,而用九味羌活汤等复方来治疗。
九味羌活汤:苍朮(炒) 白芷 川芎 细辛 羌活 防风 生地 黃芩 生甘草 生姜葱白引水煎服,大便秘者加大黄
双解通圣汤:麻黃 朴硝 大黄 当归 赤芍 川芎 白术(土炒) 石膏 滑石 桔梗 栀子 连翘(去心) 黄芩 薄荷 生甘草 荆芥 防风 生姜葱白引水煎服
柴葛解肌汤:葛根 柴胡 白芷 羌活 桔梗 石膏 黃芩 赤芍 生甘草 生姜红枣引水煎服
大柴胡汤:柴胡 黄芩 赤芍 半夏(姜制) 枳实(麸炒) 大黃 生姜,大枣引,水煎服
--------------------------------------------------------------------------------
作者: 野医
时间: 2009/1/3 16:48
三、感冒夹食
内伤饮食感寒风,发热憎寒头痛疼,恶食嗳臭吐酸物,便秘尿涩腹热膨,双解藿香正气饮,化滞平胃斟酌行。
由于小儿不知饱足,因而极易停积,如再加上感受风寒,那便成为感冒夹食之证了,在临床上最为多见,如本版(急!在线等,孩子发烧惊厥,喂不进药怎么办?还有夹惊)一例。该病症状除了发热,头痛,恶寒等表证外,还有不想吃东西,脘闷嗳气,口中有臭味,呕吐酸馊,肚腹膨满发胀,手触腹部有热感,甚至腹痛拒按,大便不通,小便短少等现象。施治,如发热明显,大便不通等热重现象的,用双解通圣汤,以通便清热。热象不显的,用藿香正气汤,以疏化和中。当表邪既解后,应以调理脾胃为主,可用平胃散加山楂,神曲,麦芽来消导和中。务使外无留邪,内无停滞积热。
藿香正气汤:苏叶 白芷 藿香 陈皮 茯苓 半夏(姜制) 大腹皮 生甘草 厚朴(姜炒) 桔梗 引用生姜红枣,水煎服。
平胃散:苍术(炒)陈皮 厚朴(姜炒) 炙甘草 麦芽(炒) 砂仁(研)山楂 神曲 引用生姜 水煎服
--------------------------------------------------------------------------------
作者: 野医
时间: 2009/1/4 23:55
四、感冒夹热
平素有热感风寒,面赤唇焦口鼻干,憎寒壮热频饮冷,心烦谵妄便多艰,泻热先宜用通圣,清热凉膈天水煎。
小儿消化力薄弱,如饮食失宜,易生痰生热。所以每有脏腑蕴热的特点。一旦外感风寒邪气,则外邪与内热相搏,郁蒸化火,成为感冒夹热的症候。临床表现多为面色红赤,唇焦,口鼻干燥,初起时有恶寒现象,接着就会出现高烧,口渴喜冷,心神烦躁不宁,说胡话,二便闭结等热象。本病外有表邪,兼有里热,故应疏散表邪,兼清里热,可用双解通圣汤。如药后汗出便通,症状减轻而热象显著的,仍以清热为主。热势较重且有里实证象的可用凉膈散,热轻的可用天水散。
--------------------------------------------------------------------------------
作者: 野医
时间: 2009/1/6 16:55
五、感冒夹惊
感冒病时触惊异,心惊胆怯睡不安,身热烦躁面青赤,疏解散与凉惊丸,和以柴胡温胆剂,宁神定志效通仙。
小儿本来神志怯弱,一旦遭受外感后,又被外界异物异声所惊吓,或者由于邪热的刺激,都能引起神志不宁,成为感冒夹惊的症候。甚至由此生热生风,而变生惊风抽搐等证。临床上多见身热烦躁,面色青赤,睡卧不安,且有胆战心惊,大声号哭等现象。治疗时应先用疏解散,散邪清热,再用凉惊丸清热平肝。若用药后病情虽见减轻,而在症状上还有惊惕不宁,不能安卧的,宜用柴胡温胆汤和解。
--------------------------------------------------------------------------------
作者: 淳厚
时间: 2009/1/3 11:04
楼主观点洋洋洒洒,“理、法、方、药” 面面俱到,似乎很详具,但有些观点仍有待商榷。就拿《伤寒论》中太阳经证的开篇方药“麻黄汤”和“桂枝汤”使用得当,依旧是十分有效,儿童也不例外。
比如前二天碰到的一个病例,我外甥,4岁,2008年12月31日从幼儿园回来,出现轻微外感,下午测体温38.5度,晚上到家,测体温39度,精神状态尚可,询问得知下午大、小便正常,中午吃饭尚可,平脉浮、数、紧。舌面津液正常,苔薄白,微微有些小红点。一直没有出汗,摸后背滚烫。有轻微咳嗽,偶尔流鼻涕。我断定是太阳伤寒表证,于是处方麻黄汤原方,麻黄7克,桂枝3克,杏仁4克,炙甘草5克。 1剂,水煎服。晚睡前喝1/3量。次日上午,孩子他妈打来电话,说半夜3、4点后孩子出了些汗,早晨起床已经汗去身凉,不发烧了,问是否还要喝剩余的药?我答复若孩子现在不发烧就不要喝了。注意观察,饮食清淡、注意保暖即可。后来,孩子一直到下午体温皆正常,因是元旦放假,又与其它孩子一样正常出门玩耍去了。只是偶尔有些轻微咳嗽,嘱其自身身体调理即可。
儿童是肌肤薄弱,又为稚阳之体,对外界的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故特别容易外感。同样,小儿又对中药的反应十分敏锐,方证相适故能效如鼓桴,若不相适自然身体会受戕害,变证繁多。目前普遍的儿童外感治疗手段大家去儿童医院看看就知道,所以本论坛的主流观点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是某些治疗方案不要简单套用,若如同八股文般就易出现矫枉过正的流弊。
--------------------------------------------------------------------------------
作者: 野医
时间: 2009/1/3 15:55
缷镙丝用钣子可以,用大锤也可砸下来,为不伤丝口还是尽量用合适的工具。尤其是比较精细单薄的器件,更要注意。
--------------------------------------------------------------------------------
作者: 淳厚
时间: 2009/1/3 21:41
与楼主再商榷番。药味少、药量轻、药性基本平和、用药时间短,应该是属于扳子类吧。
儿童外感杂症颇多,稍一不注意,就易引发各种变化。目前社会治疗此病的流弊是掉瓶+抗生素,危害极大。其中的损害是害人于无形之间,缓慢而持久。所以,本论坛的主流相关医论还是可行、可信的。但凡事切忌走极端,人体以中正为和,用药固然也要遵循此法度。寒凉药并不是绝对不能用的,有是证,用是药,千古不变。
--------------------------------------------------------------------------------
作者: yeqin
时间: 2009/2/6 12:22
野医先生的文章论述的已相当全面了,应当好好学习兼仔细体味。我们学中医,重在学好了本领去拯救病人,而不应停留在主流非主流之争上。疗效要由实践来检验,伤寒方固然该学,后世医家的学说也是各位先贤的心血,也要加以研究,要从这些研究中走出一条中医的新路来。
--------------------------------------------------------------------------------
作者: 悠然子
时间: 2009/2/8 22:55
讨论必须解决以下问题为前提:
1 阳为主导 还是阴为主导
2 阳常有余 还是阳常不足
3 阳气本质是什么 病气本质是什么
这样才是触及最根本的问题 才不会被以上繁杂的理法方论所迷惑
我的见解:
1 阳为主导 故扶阳为主【相关理论站内搜索众多】
2 阳常不足 故补阳为多【相关理论站内搜索可得】
3 阳气的本质 就是能量 能量必须有热量 冷水是没有能量的 热水才是有能量的
就如活人有温度有热量 没有温度热量 就是死人了 初生婴儿手足热烫 能量充足 老人手足渐冷 是为能量渐少 温度热量的由盛及衰就是生命衰老的过程 所以 补阳气是为根本之道
病了——身体偏寒或者偏热 【寒则功能减弱 热则功能过盛】
药性——偏寒或者偏热
治病——用药的偏性 纠正身体的偏性
原则——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方针——上热下寒 则治以:上寒下热之处方
外热里寒 则治以:外寒里热之处方
万事万法 寒热而已 悟得此法 治病养身之法 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皆可信手拈来!
健康新解系列之 发烧 详见: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6052
--------------------------------------------------------------------------------
作者: asiane
时间: 2009/2/9 02:36
记得自己小时候发烧,哪吃过什么药,就是喝一杯热开水,捂上被子睡一觉就好了。其实这种自然疗法不仅中国人知道,法国人的老一辈冬天受凉时也会喝一杯热的朗姆酒,戴上绒线帽,捂得严严实实的睡一觉。可见方法都是相同的,只不过他们没有仲师,讲不出一二三四所以然。
悠然子先生说得好,顶一下。
--------------------------------------------------------------------------------
作者: yeqin
时间: 2009/2/10 14:48
蛇没有温度,却老是在咬人。
--------------------------------------------------------------------------------
作者: 无动于中
时间: 2009/2/10 14:54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说“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是战略上的口号,战术上还是要制定详细的战术战法的。
--------------------------------------------------------------------------------
作者: 悠然子
时间: 2009/2/10 20:56
辨证论治 与 辨势论治
辨证论治者 辩六经之证而分治之 仍属三化万物之列 落于繁复
至简之道 莫过阴阳 阴阳之性 非一死物 乃为活势 动态论之 称之为势
势之所分 攻守而已 攻守之象 正气邪气 攻则病发【苦楚】 守则病止【无恙】
或病或止 元气使之 病之进退 实气之进退 气盛则攻 气衰则守
盛衰者 言正邪之争 病苦楚愈甚 发作愈急 实正气愈足 治则击鼓出战;苦楚不甚 病程绵绵 乃正邪胶着 欲战不胜【攻伐不力】 欲守不能【建设不得】 最耗正气 治则鸣金收兵;平素不病 受寒不烧 饮冷无恙 嗜酒不伤 实为阳气虚极 无力攻邪 亦为势弱
元气之性 最为聪敏 精辨势 识进退【病太阳则自烧 病太阴则自泻 病阳明则自渴 病少阴则自尿——对证之药效亦如此】 而病不知进退者 气不足也【君火不明】 欲而不能 但补其气 明其君火 宜攻宜守 元气自可度之 万病皆一以治之 此方为上上之法 经云——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或攻或守 辨势而为 而无需辨证病属何经何病 全在一元之气用功 故谓之——辨势论治
原文见: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81304&pid=672136
或言见道【战略】不见术 吾言 术在其中 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作者: xuthusfang
时间: 2009/2/10 21:42
小孩如果是食积发烧呢?症状:流涕,发热,只热不寒,咽肿痛,食欲差,有口气,难道也用辛温解表?
--------------------------------------------------------------------------------
作者: 悠然子
时间: 2009/2/11 20:27
因何食积?化食之气不足。
流涕【无形之气为寒所凝 阴成型】发热【元气阳气攻表寒之邪故肤热】只热不寒【寒邪轻 阳气胜故热】咽肿痛【阳气上逆攻邪故咽肿痛】食欲差【阳虚故也 正是积食能成病之内因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外受寒 阳气外出攻邪 则里不足 所谓食积发烧 更准确的说法是食积同时兼发烧 食积不是发烧的原因】 有口气【食不化 兼气郁 故腐 随气上逆 故口气 辛以散之即可 】
外伤于寒 内伤于食 先解表 后解里 表伤于寒 故辛温解之 外寒得解 阳气归里 则化积之力增 而积食可化
表里同解 本人自创之小柴胡加姜附汤适之 开太阴【温中助阳化积】开太阳【辛温解表】
--------------------------------------------------------------------------------
作者: asiane
时间: 2009/2/12 18:58
悠然子分析得对,流涕咽肿就不只是食积了,宜先解表。小柴胡减枣加消导药。
顺便再顶一下18,23楼。前段时间孩子感冒发烧咳嗽流涕,痰多。也是用一剂麻黄汤后烧退咳止,然后一剂麻杏石甘汤止喘,接着又用了几剂桂术汤消痰(本想用二陈,没有带茯苓),真正感受到经方的伟大。
--------------------------------------------------------------------------------
作者: ymxmzh
时间: 2009/3/3 14:08
野医不懂伤寒 看用的方子 治点温病 伤风还可以 遇到真的伤寒病 你是治不了的
--------------------------------------------------------------------------------
作者: 野医
时间: 2009/3/4 10:16
是的是的,知我者YMXMZH先生也。就连治小孩子感冒我也用不上我列的方,因为小孩子一般都死活不喝那汤药包括伤寒方。
我是给能喂进药的孩子列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