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劈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解读 以上三条,都是桂枝汤的变方,这种根据症状的变化进行药物加减,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的思想。从药物加减中也可看出药物对症状的关系,附子具有止汗和驱除恶寒的作用;芍药对脉促、胸满者不适宜。这些经验再经过无数次的临床验证和理性思维,最终确定药物的作用。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在原方证不变的情况下,加减一、两味药物不会改变原方的药理作用,这样就可以用基本方与单味药进行加减,实现治疗个体化。认真研究中药方剂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对中药药理作用的理解和研究。哪些方可拆,哪些方不可拆,中医学者已经给我们作了回答,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会拿到宝藏。例如四逆汤一般不拆,当去掉甘草时,药力会增强,同时副作用也增加;芍药与甘草的配伍,茯苓、桂枝、白术的配伍;大黄、厚朴、枳实的配伍等,已经作了几千年的临床实验,已经证明这些配伍是精确、有效的。这些配伍有其相对应的症状与体征、脉象和舌象,这些症状与体征、脉象和舌象所反映的病理状态(证态),就提供了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给研究中药药理作用提供了捷径和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