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词解
脉浮 浮脉的现代概念是脉搏位置表浅,外周血管处于舒张状态,血管弹性阻力降低,血流量增加时呈现的脉搏形象。浮脉的概念有两层含义:(1)指脉搏的位置表浅,轻触即应;(2)作为取脉方法中的部位,表示“浮、中、沉”取脉法的浮位。其指诊特点是,轻触脉搏应象清楚,脉来去流利,稍重按则觉脉搏力量减弱,无中空感觉。其形成机理;经实验研究证明,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或部位表浅时,均可出现浮脉。实验用适宜剂量的异丙基肾上腺素后,可以产生典型的浮脉图象。在临床上,素体健康者,正气盛,感外邪发热时,机体产生反应性心率加速,心输出量增加,同时因散热的需要,机体又产生调节性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现浮而有力的浮脉象。这是发热的三个时相变化中出汗散热期的表现。
语释 太阳病的症状是头疼,后颈部感到僵硬,恶寒怕冷,脉浮。
解读 中医认为:太阳和卫分,都是指的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西医认为:机体阻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宿主防御功能,非特异性宿主防御因子包括:正常菌群、遗传因子、自然抗体、完整的形态结构、正常分泌物、吞噬作用、NK细胞、非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纤连蛋白、激素及营养等。当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时,机体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其临床表现是一组类似于感冒的非特异性征候群。《伤寒论》里称为太阳经证,温病学说称为卫分证,传染病学称为前驱期,现代感染病学称为感冒征候群。
这一组类似于感冒的非特异性征候群是所有外感热病(感染病)首先出现的,如果不传变这一组非特异性征候群就称为太阳经病、卫分病、西医称为感冒,如果传变这一组非特异性征候群则称为太阳经证、卫分证、前驱期。其病理学基础是感染的急性期反应,也就是早期的应激反应。太阳经证、卫分证、感染病的前驱期是一个证态。许多感染病的轻型与前驱期的表现与感冒的临床表现相似,所以,许多感染病的前驱期、轻型很难与感冒相鉴别,即就是现代医学也很困难,而《伤寒论》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