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上海的天气还不很冷,但近日来全市各大中医院中医门诊膏方(南方流行的冬日补身之药,一般是找有经验的中医开一些滋补之药制成)的市民开始增多。记者从雷允上、童涵春等老字号的中药店获悉,截至目前,约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左右。
来自上海中药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近3年间,膏方市场需求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预计今年增速仍将保持在15%—20%之间。
膏方如此火爆的背后却存在一系列问题。许多专家呼吁,膏方市场急需进一步规范。
门诊资质不明
今天,在曙光医院的膏方特色门诊部,记者看到,来开膏方的市民已经排起了长队。据悉,今年预约膏方的高潮比往年足足提前了一个月。“市民不愿等高峰来的时候‘轧闹猛’(上海话,凑热闹的意思),希望能在膏方定制高峰来临前让专家踏踏实实地开料膏方。”一名医务人员这样说。
然而记者发现,对于开膏方方子的医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资质,很多人并不清楚。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严世芸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可参照的膏方门诊出诊资质标准,大多数医院规定,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中医师便可坐堂开膏方,有的医院甚至扩展至中级职称的主治医师。
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沈卫东说,有许多不正规的药店药房或级别不够的医生也在开方。
正因为膏方质量“第一条防线失守”,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临床医学院终身教授蔡淦说,他对一些膏方方子越来越看不懂:一张方子在手,既看不到望、闻、问、切“四诊”材料,更难以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前后一致和君、臣、佐、使的配伍得当,“这样的膏方怎么能达到中医的治疗目标呢?”在他看来,膏方门诊必须由具有中医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坐诊。
价格高低悬殊
然而,膏方市场不仅仅存在门诊资质问题,其价格千差万别也令人吃惊。记者从上海各大中医医院、药房了解到,膏方价格一般在500到1000元之间,加点名贵药材就要两三千元,去年甚至出现了11万元的天价膏方。
对于如此离谱的价格,蔡淦直摇头:“实在没有必要啊!”他说,即使考虑到药材涨价因素,今年的价格估计仅在1200元左右。
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会长许锦柏指出,现在膏方消费出现一些误区,很多消费者认为“膏方越贵越好”,其实,膏方是要根据个人身体特点,“量体裁衣”,对症定膏,才能起到补身效用。
一位行业内专家分析说,眼下开膏方已成为医院一笔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有些医院对医生有奖励制度,如挂号费提成、开方按不同比例分成等。更重要的是,膏方不属医保范围,所有费用都由就诊者自掏口袋,这就让膏方脱离了有效的费用监控体系。而11月、12月是膏方销售旺季,能占到药店全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因此,各路商家每年都摩拳擦掌,打算在膏方生意上狠赚一把。
“正是受利益驱动,许多医院、药店对不合理的高价方子是睁一眼闭一眼。从一个膏方方子里,药店、医院、医生均获得了利益,服膏方者则换来了心理安慰,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这位专家说。
生产良莠不齐
一些专家表示,现在的膏方合格率不会超过50%。据知情者透露,一些膏方加工企业没有按照“一人一方一锅”的规范煎制膏方。为了提速,他们将人参、当归等事先煎好备用,一旦方子中有这一味药,就随手舀上一勺,根本没有剂量概念。事实上,对于一些“关系户”的膏方,医院往往会特别关照,由医院药房自行制作。
药学工程师赵志强表示,尽管有了现代设备,但煤饼炉式膏方熬制方法现在并没杜绝,只不过有些药店加工时将煤饼炉换成煤气灶而已,其实换汤不换药,各种污染还存在。
许锦柏认为,膏方加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很不平衡,品牌企业与一般企业、市区与郊区企业之间差异极大。部分单位加工任务繁忙时,违反加工工艺流程,给产品质量埋下了隐患。
来源:法制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