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天天布衣

全转贴超长篇连载 『煮酒论史』 [国学宗教]古代的医生 作者:罗大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不要说我再胡说,其实这真的是李中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问题。
  李中梓自己曾经说过:“不善学者,师仲景而过,则偏于峻重;师守真(刘河间)而过,则偏于苦寒;师东垣而过,则偏于升补;师丹溪而过,则偏于清降”。
  他说这些学习的人,不看全这些医家的论述,看到一部份学说,就认为自己把中医给学全了(独师其说以为极至),这并不是朱丹溪的错误啊,这是不善于学习的人误会朱丹溪的理论啊(此非丹溪之过,不善学者误丹溪也)。
  最后他还告诫要学习中医的人,一定要把大家的理论看全了,知道中医是个讲究平衡的学说,没有只重阳气不重阴气,或者只重阴气不重阳气这回事儿,要把各家学说都融会到心里,才不至于偏颇,才不至于把自己变成庸医或者是庸医的帮凶,“庶几不以辞害志,而免尽信书之失乎”!
  李中梓对此感受颇多,后来,他把这方面的体会写进了自己后来写的巨著《医宗必读》里,放在了哪个部份呢?放在了开卷第二篇,足征重视!
  
  可见,李中梓立志要走一个中正平和之路。
  从此,一个兼容并蓄的名医诞生了,在中医的历史上,很多人或者偏重于寒,或者偏重于热,但是李中梓,却是吸收了各家的优点,在看病的过程中灵活自如,左右逢源,最终成为中医历史上一位学术思想非常全面的大师。
  这在中医历史上是一个榜样。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这样的认识,让我们来重新看看李中梓的诊病过程吧!
  
  同样是小便不禁,让我们来分析李中梓治疗的两个病例。有位叫张七泽的人,他的夫人患了小便不禁,这种病在妇女中特别的多,很多人经常一不留神,小便就自己流了出来,很是尴尬,现在张夫人也是觉得这个病不能不说了,于是就让张七泽去请医生,请来的就是李中梓,李中梓在诊了张夫人的脉以后,觉得六脉都有些沉迟,就是脉需要重按才能取得,而且有些跳得缓慢,什么是迟脉呢?李中梓在《诊家正眼》里说:“若一息三至,则迟而不及矣”,也就是说,在一次吸气的时候,脉搏跳动三次以下的时候,就是迟脉了,而迟脉同时脉位还在沉位,则说明是肾阳虚,因为“沉脉法地,在人为肾”。
  所以李中梓判断张夫人是因为肾阳虚才导致的“水泉不藏”,因此开的方子就是温补的金匮肾气丸,用这个方子做汤药,在方子里加入了六君子汤和益智仁和肉桂,益智仁我们前面讲过了,对遗尿的治疗很有好处。
  这个方子,用了两付以后,遗尿的现象就减少了。
  再多服几付以后,张夫人的这个病就痊愈了。
  
  看来李中梓很善于使用温热药啊,那么对于寒凉药呢?
  下面这位,叫俞玄倩,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感觉很不爽,郁闷了半个多月,结果突然就开始小便不禁了,这很难堪,这么大个人了,尤其还是很有身份的人,跟人家一作揖,自己的鞋子就湿了,这成何体统?
  于是请来了很多医生,大家一听患者是小便不禁,这好办啊,这是肾虚啊,补肾!
  看来那个年头一根筋的医生比较多,这些医生坚持着,给老俞同志补了一个月的肾,结果是遗尿越来越厉害了。
  这回这些医生没有办法了,自己学派的思路不灵了,怎么办啊?只好纷纷告辞。
  没办法,只好请来了李中梓,李中梓来到患者的家,一诊脉,感觉到脉象是“六脉举之则软,按之则坚”,这是什么含义呢?李中梓说,这是“肾肝之阴有伏热也”,怎么办?还用温阳的办法吗?不是的,当体内有邪热的时候,就是要用清凉的药物把邪热清出去。
  李中梓开了牡丹皮来清肝胆血分之热,白茯苓泻水湿,苦参清血分之热,黄连清心火,甘草梢导热从小便而出。
  这个方子服用了六付,结果老俞同志的小便不禁就好了。
  但是这个时候,捣乱的人又来了,“适有吴门医者”,碰到了老俞同志,对老俞说:“既然清火了,一定是损伤了阳气,现在要大补一下了!”
  老俞一时糊涂,又开始补肾(人都喜欢补,觉得这对身体好)。结果是本来已经好了的病,又犯了。
  这搞得老俞很是难堪,难道还去找李中梓?自己没有听人家的话啊,但是总是这么遗尿也是不好啊,于是就满脸惭愧地又请来了李中梓。
  李中梓倒是没有介意,马上诊脉,然后说这是:“肝家素有郁热,得温补而转炽”,开了泻肝胆之火的龙胆泻肝汤来治疗,这是著名的苦寒的药物,但是可以泻火,四付药以后,就不再遗尿了。
  但是这次李中梓也有经验了,他心想我如果不给你开药,过两天又来个什么医生,说你阳气不足了,还是要把你给补坏的,干脆我就坚持到底吧。
  于是就开了四君子汤,加上清热泻火的黄连、山栀子,给老俞同志服用了一个月,最后这个病终于是彻底地好了。
  
  各位,对于同样一个病,碰到寒证用温热之药,碰到热证用清凉之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证来治疗,结果两个患者都好了。
  这才是真正的中医之道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生朋友的故事
  
  有此平和中正之心,除了在给患者诊病的时候得心应手外,李中梓也博得了同行们的友谊。
  当时还有位医生,叫施沛,这位也是个有名的医生,曾经写过《云起堂诊籍》、《脉征》等书。但是有一次这位施医生自己病了,症状是两个脚肿痛,非常的疼痛,几乎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就跟有个老虎在咬似的,这位施医生也不顾自己的面子了,反正是疼痛我就喊,结果是搞的邻居们都很痛苦,因为老施同志的“叫号彻于户外”,邻居们纷纷反应最近睡不好觉,纷纷劝施沛同志,不要以为自己懂医,就不请别的医生,还是治疗一下吧。
  看来还真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啊,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因为有的时候自己在分析自己的病情的时候,可能是由于有感情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常常是会被思绪搅乱。这也是人之常情,于是施沛就请来了其他的医生朋友,这个医生诊断后,认为施沛是血虚,因此开了四物汤,加上了槟榔、木通、牛膝、薏苡仁等药。
  可是服用了几付药,没有效果,施沛只好谢谢这位朋友:“对不起了老兄,我们哥俩的水平差不多啊,多谢你了,我还是再找一个来吧。”
  于是就让家人去把李中梓给找了来。
  李中梓一看:老弟,怎么不早找我啊,我来诊诊脉。
  李中梓诊脉以后,说:“阴脉细矣,按之至骨则坚,未可竟以虚责也”。意思是说,这脉实际是个实证的脉象,不是个虚证啊,不能补。
  然后李中梓又看了施沛的腿,发现他的两个膝盖都红了,用手摸摸,还感觉很热,这更增加了李中梓的诊断依据,没错儿,这是个实热证。
  于是李中梓就开了一个简单的方子:黄柏五钱为君,木通四钱为佐,槟榔一钱为使,就三味药,很有趣,李中梓自己给三味药分配的职务,一个君药,带着一个佐药,一个使药,没臣药。
  施沛直晕:“老大,这个方子也太简单了吧,能行吗?”
  李中梓告诉他:“你就放心服药吧,一天两付药,坚持服用,只要你这个湿热泻去了,这个病也就能好。”
  “不用点外敷的药?”
  “不用,只要坚持服药就可以了。”
  “能行吗?”
  
  结果十多付药以后,施沛的这个病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两人就挺熟的,这下更成了好朋友了,两人经常一起出去给人看病,有的时候,还互相切磋一下。
  比如当时在善化县那里有位叫黄桂岩的老爷子,这位黄老爷子患的病是心口痛,不能吃东西,于是就请医生,我们现在不知道他到底请的是施沛还是李中梓了,总之是两个医生都来了,大家一看,嘿,高手都来了,太好了,赶快给我们老爷子看看吧。
  两位医生一诊脉,发现这个黄老爷子的脉搏跳动得有问题,是“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这就是说脉搏跳动三下,停止一下,然后过一会儿才恢复,中医管这种情况叫代脉。
  对于这个脉象,两位医生的理解却是有点不同,施沛嘀咕说:“这脉象如此,是五脏之气不全啊,应该这一早一晚就要不行了。”估计眼神是在说:算了,这个病我们无法治疗了。
  但是李中梓却皱着眉,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古书里说,人如果痛得厉害了,也会出现代脉的,而且还有周梅屋说年轻人如果有代脉是有生命危险的,但是老年人有代脉却可以生存下去,不用担心,没有危险的。”
  施沛很疑惑:您看的书还真是多啊,这些书都在哪里?回头我一定努力看看。
  
  结果,在调理了二十来天后,这位黄桂岩老爷子的病就好了,具体的治疗过程文献没有记载,但是却让我们看到了李中梓对患者的负责任的态度。
  
  从此,施沛也刻苦专研脉诊,最后也成为了诊病高手,写下了《脉征》一书。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医生们在一起互相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施沛写的书里,也记载了和李中梓两人一同去诊病的故事。
  
  有位叫唐仲宣的朋友,和施沛是一起读书的同学,这位唐同学的老婆生孩子以后,突然开始“心神恍惚,言语错乱”,因为知道施沛懂医啊,就把施沛找来了,施沛诊断以后,分析这是产后瘀血没有排除干净,导致的一种病证,所以开了方子是佛手散加上石菖蒲、五灵脂、刘寄奴、姜黄等药,来去除瘀血。
  用药的效果还不错,患者开始慢慢地恢复了,于是施沛就开了归脾汤调理,最后总算是恢复了健康。
  等到第二年的五月,这位唐同学的老婆又生孩子了,结果老病又复发了,这次唐同学找了很多医生,其中当然包括施沛,施沛用的还是以前的那个方子,但是在场有若干医生,大家议论纷纷,有个医生就说了:“这个方子怎么用到了刘寄奴、姜黄这样的药呢?”(其实这位的话很是糊涂,这两味药没有什么特别的)
  结果却搞得唐同学以为这两个药有什么问题,就“疑不复用”。
  后来怎么样,就不知道了,总之是到了冬天,施沛和李中梓两个人在街上走,正好路过大洪桥,在桥上就碰到了唐同学,只见这位唐同学灰头土脸的,施沛很诧异:“咦?老兄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了?”
  唐同学正低头走路,一抬头,看到了施沛,很是惭愧,说:“哎呀,老同学你不知道啊,我老婆自从生了孩子,就开始不正常了啊,或者无端地唱歌,或者狂笑,或者发狂,服用了很多清心安神的药都不灵啊,这不,昨天晚上她还闹着要上吊呢,搞得我连书都看不了了啊。”
  施沛一听,忙介绍旁边的李中梓。
  唐同学一听,大喜,说:“天啊,今天我偶然就碰到了你们两位,这难道是老天爷可怜我,让你们来救我的吗?(唐同学的嘴很巧啊,当时也是他不用人家施沛的方子的)”
  于是就请两位到家里去诊病。
  这两个人,当然是不会推辞的,于是就去看了。
  两个医生诊脉后,一切磋,觉得诊得的都是沉涩之脉,这是有瘀血,同时还有痰啊,而且时间这么久了,一定要用些力道大点的药物。
  这样,就共同开了方子,用有活血作用的当归尾、桃仁煎浓汤,用这个汤来送服滚痰丸,这样服用两次以后,就排出了一些败血,然后又用镇肝丸调理就好了。
  两位大侠携手,真是患者的福分啊。
  
  其实产后这种情况很多的,我曾经看到有的医生以为产后身体虚弱,上来就补,结果和古代医案里出现的情景一样,服了补药,结果却补得浑身开始发冷汗等,真是没亲眼见到都不相信,如果能够注意患者舌头上的瘀斑,注意到脉象是沉涩的,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后,几付药身体就正常了,可见辨证的重要性
发表于 2009/1/13 11: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到好文章了,谢谢两位先生!辛苦了,下载了慢慢看
中国的文化宝库太丰富了,
如果能把大医们的故事搬上影视片.搞一个"大医精诚"
一定对复兴中医有一个推动
罗大伦先生有这个文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2: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罗大伦 回复日期:2009-1-12 12:25:45    
  太感谢大家了!我看到大家起的名字,琳琅满目啊,再次感谢了!我要好好地研究一下啊。
  要向各位说明的是,我现在征集名字的是第二本的,第一本的已经印刷出来了,但是还没有到书店,可能春节前当当网等会有销售的,名字叫: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是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该社的老社长看了以后,非常喜欢,给题名叫七大名医传奇,我们就用做了副标题),收集了七位医家,有李东垣、朱丹溪、缪希雍、喻嘉言、傅青主、徐灵胎、王孟英,内容和帖子大致相似,只是在几位医家后面增加了一点养生的内容。
  第二本有些内容正在写,会增加一些我看病的心得,也会有一些和网友的问答内容。因为在第一本起书名的时候,就感觉似乎应该有更好的,所以就想第二本征集一下各位朋友。
  真的是琳琅满目啊,很后悔第一本的时候没有征集!
  我的这个帖子,前后有近四十家的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与我沟通,非常感谢这些出版单位的关注!多谢!后来之所以选择中医药出版社,是因为他们主要是针对医药系统的,可以把书送到各个医学院校的书店,其实,我写书的最初动机就是想讲给中医院校的学生的,所以就选择了中医药出版社,如果有中医学生看到了,并因此而对中医产生了兴趣,那我的愿望就实现了。
  第二本书的出版单位是吉林文史出版社,他们对图书的发行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希望可以让更多的朋友看到。
  但是李中梓等医家的我还没有写完,等写了以后我还是会贴到帖子里的,请朋友们放心。
  帖子不会在出书后结束的,我主要是现在精力不够,因为春节后可能要录制讲述古代的中医的电视节目,在整理稿件。我会抽出时间来继续写古代的中医的,因为还有好多人没有写啊。
  好在,现在大家开始对古代的医家感兴趣了,据我所知已经有几家出版社开始组这方面的稿件了。
  有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实在是大好事啊!做为曾经搞过医史文献的人,如果我写的东西,能够让大家提起对传统中医的一些兴趣,那我真是幸甚。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2: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拂晓门前的吹笛人 回复日期:2009-02-03 15:40:47    
  罗先生终于出书了,看到那个作者简介写的很烂,一时兴起,胡乱写了几句,以致祝贺,要不,下本书也来个网友某某序?呵呵
  
  ----- 正文 ------
   罗君大伦,幼承庭训,熟读岐黄,尤喜历代名家医案,沉迷把玩,积日不倦。每见效于临床,瘥沉疴于疑难,则卓然欣动见于颜色,日唯治学疗世为务。值近年,中医可废之声屡起,苛责之语遍闻,凡崇“科学”而唾中医者,皆互引为援,高下相视,纷纷攘攘,喧嚣尘上。神州遍域,以洋学为显进之道,孜孜汲汲,唯于名利者,比比皆是。罗君独卓然,无意于中医存废之口舌,不眠于医道传承之艰难,遂引锥脱颖,以键盘为笔墨,屏幕为帛纸,作长文于天涯,记古代之大医,释传统之精髓,详方药于义理,倡医道于万世。其文也,有史而据,有案可考,杜野史之邪说,无神怪之哗众,虽以传奇名之,窃以为和光同尘之意矣。其文也,厚积薄发,借前人之际遇,讽当今之时弊,每读罗君之文,不免拍案凭栏,同概古今之异同,以开心胸之郁结,今闻罗君著述付梓,实为幸事,特厚颜擅为文字若干,以为祝贺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2: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老师的书已经出版了
    当当、卓越网上有售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
    作者: 罗大伦 著
    出 版 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字数: 420000 版次:1 页数: 279
    印刷时间: 2009/01/01 开 本: 16开
    定价:¥29.00 当当价:¥23.00
  ----------------------------------------------
发表于 2009/6/22 11: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毕. 看到丹溪先生求学意志的坚毅让我眼中含泪. 自问自已真无此意志,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1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