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1 16: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
这题目看着有点晕,怎么跟绕口令似的。其实,在临床中还真有很多这样的病例,如果你判断不好,那么就容易出错,这就好比是破案,那个真凶有的时候会伪装成最善良的人,还跟着在边上出主意呢,如果你识别不出,那可就要坏事儿了。
前面我们讲的故事是真热假寒的,患者实际上里面是个热证,但是外表却表现得跟寒证似的,蒙了好多医生,下面,我们在讲个反过来的例子。
这户人家的男人叫孙潇湘,这位孙潇湘同志的老婆病了,患的是痢疾,这痢疾闹得可不是一般的重,一共泻了四十来天了,这么个泻法儿简直是不让人活了,到现在那是口干,身上还发热,吃不进去什么东西,肚子里胀,完谷不化(中医术语,意思是泻出来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也是请来了好多医生,大家都说:啊?有这么严重的邪热?来,我再给您多加点儿清热解毒的药。
这是一个正常的思路,痢疾吗?这当时是有热毒了,有热毒当然要用清热解毒的药物了,于是开的都是黄连等药物,一共泄痢四十天,服用了三十多天的清热解毒之药。
结果现在我们这位孙潇湘同志的夫人病情愈重,已经连续五天什么都吃不进去了(绝谷五日),已经处于很危险的阶段。
此时如果不找一位业务过硬的医生是不行的,这样就把李中梓给请来了。
各位还记得李中梓最擅长的是什么吗?诊断啊,他的拿手好戏那就是脉诊,此时李中梓把三根手指往这位患者的手腕上一搭,就感觉这个脉似乎很大,而且还跳得特别的快(脉大而数),这种脉象似乎是一个实热证,但是别急,我们的李中梓诊脉没有那么简单,只见他接着就在三根手指上一用力,又使劲按了一下,结果他发现还没等自己怎么用力呢,这脉再一按就空了(按之豁然),什么意思?这脉轻轻一搭的时候感觉似乎挺有力的,稍微一按就空了,跟什么都没有了似的,这就说明里面是虚的,虽然有热,那是在外面的假象,因为这个脉象轻取的时候察的外表的情况,重按察的才是里面的情况。
李中梓这下心里就明白了,他就问这位女士,说:“你的肚子疼的时候,喜欢用手按着吗?”
孙夫人很吃惊:“对啊,我肚子一疼,就喜欢用手按在那里,感觉舒服一些。”
各位,这也是中医诊断的一个方法,如果肚子痛喜欢按,这说明是虚痛,如果怕人按,一按就跳起来,这是实证。
李中梓又接着问了一个问题:“您的小便是清的还是黄的?”(看来那个年头看病的时候也不讲男女有别的,连小便的颜色都问了。)
孙夫人回答:“是清的啊,这些日子尿一直是清的。”
这下李中梓就完全清楚了,原来,这是一个命门火衰,火不生土的病证啊。
这叫什么?这叫内真寒而外假热,实际这个人是寒证,肾阳非常的虚弱,中医认为火生土,肾阳如果不足,那么它所生的脾土就会出现问题,最多的问题就是泄泻。
于是李中梓就开了附子理中汤(现在药店卖的是附子理中丸,原方的成份是:附子、人参、干姜、白术、茯苓、甘草)。这个药主要就是温补脾肾的,主要的治疗位置在脾经,对于脾经虚寒的吐、泻、疼痛等效果非常的好。
这个方子煎好以后,患者的家属要给孙夫人喝,李中梓告诉家属:等一下,等药冷了再服用。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位患者是外有热证,此时在喝热气腾腾的药物,恐怕会引起反应,所以就告诉等药冷了以后服用,这叫“暗度陈仓”服药法。
这个药喝下去以后,只这么一付,肚子的疼痛就止住了,六付以后,身上的这个虚热就退了,也开始吃饭了,这个时候李中梓就又给开了金匮肾气丸,一共吃了二十来天,此病就痊愈了。
这个病来势汹汹,但李中梓的治疗却有些轻描淡写的感觉,可是病就好了。
可见,这个诊断太重要了,你是一个庸医还是一个良医,这个区别在哪里呢?首先就在这个诊断的水平上,诊断的大方向对了,寒热分清楚了,阴阳分清了,其实即使药物有些偏差,但是也差不了太多,不会出现重大的问题,您说他开个蒲公英,我们开个紫花地丁,这也差不到哪儿去,但是如果您诊断水平低,连大方向都给搞错了,这可就容易出问题了。
有位叫章鲁斋的政府官员,当时在云间做县令呢,后来到朝廷做了官,就在当县长的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叫章凌九(这个名字很有性格)的病了,症状是吐血,发热,遗精,盗汗,体格特瘦,看上去很衰弱。
这县长的儿子病了当然要请好多医生了,这些医生来了,一看,发热?这是热证啊,但是县长,您儿子这个热是虚热,是阴虚,阴虚生内热嘛,您没看见他晚上盗汗吗?
章县长哪儿懂啊,一听,有道理,于是就让他们开方子,结果,服用了两个月,没有任何效果。
当然医生们感觉很没有面子了,这是给县长的公子看病啊,就这么走了显得自己太没有学问了,于是临走又放下一句话,说:“县长,以后您儿子可千万不要服用人参,这种阴虚的病服用人参一定会死的!”
章县长一听,感觉很有道理,还感谢这些医生呢:“谢谢了啊!慢走!”
这些医生走了,可章县长回头一看,自己儿子的病还没有好啊,这就又请医生,这次就把李中梓给请来了。
等李中梓来到章县长家的时候,这位章凌九同学已经病了有两个月了。
李中梓诊了脉后,抬起头,对章县长说:“这个小伙子是脾肺气虚啊,这需要用大量的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药物来治疗。”
章县长听完,差点一个跟头晕过去:“不会吧?大哥,这差得也太多了!前面的些位临走还特意告诉我,千万别服用人参,服用人参这小命就保不住了,现在老大你又让多服人参,我听谁的啊?”
李中梓看了看前面医生开的方子,心想:这都哪跟哪儿啊,这明明是个气虚证,这帮兄弟愣给看成了阴虚证了,甭问啊,一定是上学的时候中医诊断课逃课来着啊!
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可就问章县长了:“他们说一定不要用人参,那他们能够保证能把此病治好吗?”(此医能任决效否)
章县长一听,对啊,他们也没有治好啊,于是回答:“不能啊。”
李中梓说:“如果他们不能,现在我却能,那你接受不接受我的治疗方案呢?”
您别看章县长是本县的大官,但是此时也没了主意,只好说:“接,接受!”
李中梓就接着说了:“那你先去买五斤人参来,用这些人参,我保证三个月,把一个健康的小伙子交给你!”
章县长听得直咬牙:“什么?五斤?”
李中梓又说了:“这还没完呢,我还有个条件。”
“啊?什么条件”
李中梓:“我在看病的时候,千万别在找其他的医生来牵制我,否则会功亏一篑的。您能答应吗?”
章县长一听,好嘛,这位医生还真不是个一般人,没办法,答应吧!
于是李中梓就开始了治疗。
他治疗这个病用的主要是六君子汤,有的时候配合点补中益气汤和七味丸,这个六君子汤是中医里面的一个名方,主要的成份是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加上陈皮和半夏,这个方子的作用是补气加上化痰的,四君子汤我们前面聊过了,是补气的,它补气的作用比较全面,从肺气到脾气,都补了,还有泻水湿的茯苓,能够使得脾气更好地生发,这个四君子汤是中医方剂里面补气的组方,一般补气的方剂都有这个四君子汤的影子,各位可千万别小瞧这么简单的四味药,它可是扶助人体正气的好药,很多病,可能都无从下手了,但是只要有气虚存在,都可以从补气这里找到解决的方法,因为中医太重视人的这个正气了,正气足了,什么外邪都不怕,多重的病都有缓头,过去有医家如此比喻,说正气足了,有邪气进来,一看,这满屋子里的人都是君子啊,自个儿根本就没有立脚说话的地方,也就自己溜走了。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啊,这种通过扶正来祛邪的方法被称作医中王道。
就这一个四君子汤,可以随着病情变化多端,比如,患者有热,不能用温热药,那么就可以把方子里的人参换成没有温热之性的太子参,力量虽然小些,但是很平和,我就经常这么用,感觉效果还不错;如果患者有些阴虚,可以把人参换成西洋参,如果救急;可以换成力道较大的山参,但是山参的量一定要把握好,因为山参的力道确实很大;如果是血亏,可以用红参,因为红参是用糖蒸过,可以兼入血分的,普通我们用的就是生晒参,也叫白参了;在通常气虚不是很明显的时候,就用党参效果也是不错的。
方子里的白术讲究也比较多,我就给各位简单讲讲,如果患者的水湿不是特别的重,只是需要补脾的话,那么用的是炒白术,我们通常开方子写白术,药店就给炒白术了,但是如果患者的水湿很中,稍带腰酸不利等证的时候,就可以开生白术,因为生白术利水的作用比较大,还“利腰脐间气”,这是陈士铎的话,就是那位傅青主的学生,他对这味生白术那叫一个擅长,在开方子的时候遇到脾肾有水湿的人,他是会开出大剂量的生白术的,这是他的治病心法,很有特色,另外止汗方面是用生白术的,比如著名的固表止汗的方子玉屏风散,用的是生白术,现在很多医生都不知道,开个方子就写白术,药店都给炒的了,然后回头就抱怨玉屏风散不起作用,是自己没有用好,把古代的传统给丢了;而在妇科的应用里面,则多用炒白术。另外,炒白术还分为用麦麸炒的和用土炒的,用麦麸炒的补脾的作用比较强,用土炒的止泻的作用更好些。各位别以为古人在这里没事儿炮制着玩呢,现在药理分析证明,白术在经过各种炮制以后,它的挥发油、内脂类成份、水溶性糖及还原糖的含量都有所变化,这些我就不细聊了。
一般茯苓变化较少,但是在患者同时有心神不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茯苓给改成茯神,这个茯神就是茯苓里面抱着些松树根须,它有安神的作用。
在患者脾胃气虚的时候,可以用炙甘草,但是如果患者同时咽喉不利,有些邪气的时候,则可以改成生甘草,因为生甘草有解毒利咽的作用。
一个方子,四味药,但是变化是很多的,如果能够根据患者的证候,来随时变化,则可谓善矣。
这个方子加上陈皮和半夏以后,就增加了化痰的作用,这个痰各位可不要理解成我们吐出的那个痰,在中医里面,如果体内的水湿流动不畅,变得黏稠了,我们就称为“痰”,陈皮、半夏,与方子里的茯苓、炙甘草合起来,又变成了化痰的组方二陈汤,各位看看,这种组合之妙,真是难以言表。那么为什么这里要化痰呢?因为有些水湿黏稠了以后,阻碍了阳气的生发,现在把它们给化开,然后又用利水的方法给去掉,这样一层一层地,就把妨碍阳气生发与流动的障碍都给排除了。
这个六君子汤各位不要小瞧了,有的肿瘤患者,在放化疗之后,一点胃口都没有了,正气也完全挺不住了,就用这个六君子汤,陈皮和半夏的量根据情况减少点,用上以后,患者的胃口就恢复过来了,有的患者还从此恢复了生机,多活了好多年。
也就是这个方子,李中梓在给这位县长的儿子用上以后,这位同学的正气慢慢地就足了,也不吐血了,也不发热了,一天强似一天,最后,真的到了三个月的时候,他所有的病就好了。
李中梓如约还给了章县长一个健康的儿子。
章县长后来升官,做了给谏,还不忘李中梓的恩情呢,没事儿就写封信问候一下。
看来,中医很多方子虽然很简单,但是您如果真的理解了,会用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却可以用它们来解决,我写过的这些医家,其实各位如果仔细回顾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用的往往都是些很简单的方子,却救了很多人的命,这不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吗?
方子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的,真正的高手,只不过是知道在什么时候用它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