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遥远的故事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的秋天。
南汇城。
当时的南汇属于云间府,现在是上海的一个县了,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小县城。
几千双眼睛紧紧地注视着城外的动静,凝聚着的眉头显示着誓死的决心。
城外,烟尘渐近,鬼哭狼嚎般的喊声阵阵传来。
原来,这是当时屡犯沿海的日本倭寇进功到了南汇,全城的居民都已经动员起来,很多临时参军的,都拿起了刀枪,要和倭寇拼命。
当时的倭寇是十分猖獗的,对东南沿海的居民那是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所以老百姓都拼死抵抗。
在出战的队伍中,有一对儿父子,父亲叫李府,儿子叫李香,父亲李府是一位明军的哨官,这次情势危急,他让自己的大儿子李香也一起出战,把十八岁的小儿子李黍留在了城里。
倭寇越来越近了,随着一声令下,明军如脱缰的野马,潮水般地奔向倭寇。
惨烈的厮杀开始了,当时的倭寇也都是一些亡命之徒,战斗异常的艰苦。
最后,倭寇终于被击退了,但是,明军也伤亡惨重,战斗中,那对儿一起上阵的父子兵,李府和李香,都阵亡了。
秋风吹动着郊外的野草,鲜血沁润着这片土地,已经阵亡的李府的眼睛圆睁着,望着南汇城的方向,似乎在托付着什么。
得到父亲阵亡的消息后,李府的小儿子李黍悲痛欲绝,此时,他对倭寇简直恨入骨髓,恨得直把钢牙咬碎。
第二年,倭寇再次来袭击,李黍随明军奋勇出战,最终阵亡。
这一家三口,全部英勇殉国,其事迹传遍了江南地区,人们无不为之感动,当时的巡抚在南汇的城东门建立了一个忠勇祠,用来祭祀这父子三人。
若干年以后,也是一个秋天,一个中年男人,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来到了忠勇祠前,来焚香祭祀。
这个中年男人,叫李尚衮,就是当年战死的李香的儿子,当年抗战的时候,他还是个顽皮的小孩子,现在,他已经有自己的儿子了。
这两个孩子,大的叫李中植,刚刚会走路的这个,叫李中梓。
焚香的青烟袅袅上升,秋风吹来,倏忽飞散,小哥俩随着父亲在叩拜着,李中梓还不是很懂事,但是他也感受到了一种凝重的气氛,他瞪大着眼睛,看着祠堂里面的画像。
这个刚刚会走路的孩子李中梓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若干年后,他将会成为一位著名医家,一生救人无数,为后世培养出一大批中医人才。
小秀才的生活
李中梓的父亲李尚衮是个很位很博学的同志,在明万历十七年的时候中了进士,这位也是个什么书都看的主儿,和后来的徐灵胎同志很有共同语言,都喜欢个水利工程什么的,当时政府有个什么水利工程,我们的李尚衮同志也都愿意提出个规划图什么的,他和那位写《了凡四训》的袁了凡同志是好朋友(注:《了凡四训》是中国历史上一本著名的劝善书),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商量,能为老百姓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他还对兵法也很有研究,前辈战死沙场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他总是担心敌人再来,因此着力研究火攻等项目,估计没事儿时在家里弄些火药的应该是是常事儿。
李尚衮同志在万历二十年,补廷试,授兵部主事。
这一年李中梓才四岁,也就是在这一年,悲剧发生了,李尚衮病倒,在经过医生开药治疗后,没有效果,去世了。
应该说,当时四岁的李中梓还不懂得什么,他只是随着母亲一起哭,但是,这种失去父亲的心痛却在他以后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地开始显现出来,并且他越是了解他的父亲,他的心就越痛。
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父亲一心为民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李中梓的生活,他在很久以后,写完了著名的《医宗必读》一书的时候,还特意问一位叫陈继儒的朋友:我父亲是从政来为民做事的,我现在搞医,应该也算没有违背先人的志愿吧?
结果陈继儒是不吝笔墨,把搞医的行为一通赞扬,说这当然是为老百姓做事儿!其实李中梓都搞了一辈子了,他当然知道自己行医是为老百姓做事儿,但是这事儿也反应了他总是想追随父亲的志愿这种心理状态。
在父亲去世以后,李家的家道就开始中落了,李中梓的大伯,父亲李尚衮的哥哥叫李尚雅,这位当时也是个才子,据说那是下笔千言,立马可就,才气横溢啊,而且他还精通武艺(看来这是李家的家传),这位李尚雅各位可要记住,在若干年以后,他的孙子李延罡将跟随李中梓学习医术,最后也成为了一名高手,他写的《脉诀汇辨》一书是脉诊领域很重要的一本书,我早些年学中医的时候,就到处找这本书,后来在图书馆里找到了,如获至宝,很是珍惜,还给复印了下来,整天看。
可是在当年,虽然李尚雅同志很有才华,但是才华是不能拿来吃饭的,那个时候能接到写广告文案的机会还不多,也没法儿做电视台的撰稿来赚稿费,同时自己还要有个漫长的科举之路要走,怎么看这都是一个投资大,投资周期长,回报不稳定的道路。
再一看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李中梓家里的孤儿寡母,怎么办呢?
李尚雅想了好多天,最后终于在江边喝了一壶老酒之后,含着眼泪,把科举书都扔进了江里,从此挎上弓箭,戴上渔网,出没浩瀚的江波之中,每天打渔射猎,靠卖些野味来赚钱。
当他每天把捕猎得来的野味拿到市场上出售的时候,人们都会指指点点在背后议论:王兄台你快来看啊!那不是那位大才子李尚雅吗?怎么开始卖鱼了?哎呀,沦落到这种地步了?
每当李尚雅脸上带着微笑,把鱼递给张进士、王进士家的仆人,然后从他们的手里接过银子的时候,他的心里都在流泪。
然后,他会把钱给李中梓的家一部分,来供养李中梓读书。
李中梓的母亲经常会含着眼泪教育李中植、李中梓哥俩:一定要好好读书!你们知道这读书的钱都是你大伯的血泪钱啊!
李中梓已经长大了,他很懂事,他早已看到了大伯每天艰辛的背影,他在心里暗暗地发誓:大伯,我一定不辜负你!
我可以想象到,在很多年以后,当李中梓把大伯的孙子李延罡培养成为一个名医的时候,他的心里一定是感到非常安慰的,在那个时候,两鬓斑白的李中梓一定会在默默地怀想着当年大伯出没风波里为自己赚学费的情景,他一定在对着早已故去的大伯说:大伯,您安息吧,我没有忘记您的恩情,您的孙子李延罡,现在也是一位有用于世的优秀医生了!
各位,其实读书的动力那是很关键的,您天天喝着咖啡,吃着麦当劳,听着MP3也可以学习,但是您绝对没玩命学,有很多同学说不听音乐看不了书,我很奇怪,我很怕听音乐,那天偶然听了首歌叫《你一定要幸福》的,也不知道谁唱的,什么词儿也没听清,但结果这一天脑袋里一没事儿的时候就是这个旋律,看书很是吃力,所以我很排斥听音乐看书。
反正李中梓当年那绝对不是听着音乐看书的,他知道自己吃的每一碗饭、每一粒米,都是大伯摇着一叶扁舟,出没风波里捕鱼赚回来的,自己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成绩赶快考中,这样才能减轻长辈的压力。
这读书的动力就甭说有多大了,再加上李中梓本来人就聪明,结果是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取得了秀才的资格。
这下可好了,终于可以拿到奖学金了,而且这在当年那也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啊,于是家里都欢欣鼓舞。
在当年的秀才可真是不得了啊,于是很多人家就都开始惦记上了,都觉得这将来一定是个出人头地的人才啊,还不趁现在下手?
下手干嘛呢?就是赶快把自己家的姑娘,嫁给这位前途广大的李中梓同学,这样将来万一李中梓同学进了朝廷做个官什么的,自己家的姑娘不就是官夫人了吗?
现在可能无法想象当年的情景了,现在十几岁的孩子就是喜欢哪个女同学,也娶不了人家,只能恨自个儿年龄太小,但是古代可不这样,只要是两家商量好了,多大都敢结婚,没满十岁都有可能。
显然当年竞争得很激烈,我们的李中梓同学,霎时间成为了蜻蜓们争夺的落脚点,一时间还真有点门庭若市的感觉,结果,最后终于有一只美丽的蜻蜓落在了李中梓的头上。
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小妹了,总之是李中梓在十五岁之前,就结婚了(绝对的早婚)。
江南的小妹当然是温柔体贴,吴侬软语,很是合李中梓同学的脾气,结果李中梓同学度过了若干幸福的日子。
但是,老天爷非常的残酷,就在李中梓同学沉浸在温柔乡里的时候,他的妻子病了。
结果大家可以预见了,还是找医生,医生来了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结果在李中梓十五岁的时候,他的妻子去世了。
天啊,这太残酷了,李中梓在妻子的坟前,回想着两个人幸福的新婚时光,回想着妻子给自己做饭的情景,回想着妻子在灯下给自己缝衣服的情景,简直就是在昨天啊,然而此刻居然她就和自己隔开了这一层薄薄的黄土。
李中梓很久都不愿意离开妻子的坟茔,因为他走了,担心妻子在那里是否会孤单?在这荒凉的郊外,把妻子一个人扔在这里,自己怎么能够放心?
最后当别人把他抬回来的时候,李中梓的心都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