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当归当归

自学中医手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6 23: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17 12: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太虚幻人 的帖子

我觉得先学针灸挺好的,学中医最起码要熟悉十二正经吧?至于多少时间能学成,则不能一概而论,我自己是学着玩的,学了很久,还不算学成,将来估计也学不成,最多也就是在自己和亲友身上试试啦
 楼主| 发表于 2011/9/17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手记(68)——磕头与魔鬼身材(二)

       如果有宗教信仰的话,可以先礼敬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五体投地,翻转手腕,观想荷花开,匍匐佛足前,谦卑顶礼,再起立合十,祈请诸佛菩萨加持,感谢佛恩!

    熟练了磕头动作后,最好能配上呼吸。其实都不用刻意去想,自然地,舒展的时候吸气,挤压的时候呼气,即手臂上举的时候,吸气,低下磕头时,呼气。

   前几天,不知是哪个电视台的节目,无意间看到教练肠胃瑜珈的,打开电视时已是节目最后了,只看到“左3圈右3圈”的动作,没听到动作要领,动作形状是两脚分开,比肩略宽,双手拇指相勾,手臂上举,贴住两耳,身体向前对折,腰带动背,背带动头,折着的身体左转,直身,右转,弯下,就象身体连着手臂从左到右划了个大圆,做3下,再从右向左划3圈,感觉这个动作对去掉身体两侧腰部的赘肉很有效。

     身体的侧面是肝胆经的位置,经常做侧面拉伸,我觉得对养生的功效可以媲美前几年很流行的《人体使用手册》中的一式三招了(敲胆经、压太冲、压心包),虽然没有直接针对心包经的动作,但心包经与肝经同名厥阴经,其联系可不是一般的密切呢。

    窃以为自学中医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学着开几张方子、扎几个穴位来治病,而是要用学到的中医思想来指导日常生活,主动做好养生保健,而不必被市面上真真假假的养生专家忽悠,“上工治未病”、“我的地盘我做主”……

     中医认为养生天机乃通气血也,气滞血瘀会造成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都是气血不通造成的。磕头加上“左3圈右3圈”,对通经活血大有裨益,而且基本上可以打尽腰腹部赘肉,魔鬼身材可以就这么练成。

     做这几个动作,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不是吃饱了撑的,随时随地可以做,高兴了多做几个,累了少做一点,随性而惬意。

    当然,再好的方法也是适合自己的才行,个人觉得好的养生方法一定是做得开开心心、舒舒服服、做完还想做的,勉强坚持的就不是适合自己的,高血压、头晕的人,可以酌情试练,希望更多人受益于磕头。



                                                        2011-9-17
发表于 2011/9/22 14: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窃以为自学中医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学着开几张方子、扎几个穴位来治病,而是要用学到的中医思想来指导日常生活,主动做好养生保健,而不必被市面上真真假假的养生专家忽悠,“上工治未病”、“我的地盘我做主”……
非常对,但还应有“舍我其谁”,既解自己之困有能破解难题。
发表于 2011/9/22 20: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帖,我以为正是我将要行进的方向。学习学习了。另,最近总是在闹病,西医逛了一大通折磨了三四个月仍旧在犯。似乎是体虚,湿热,气滞,所以气于胸腹之间很是堵。于是打算去看中医。听闻别的帖子有推荐行者老师……所以我打算周一去试试能否挂上他的号
发表于 2011/9/23 18: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当归,支持支持!
就零八年,写到现在,这件事看,已实为不已!
学习中医,也向您学习!
发表于 2011/9/23 20: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当归,有空一定要来这继续写学习中医的点点滴滴。我也会一直关注你的贴子,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医知识。
发表于 2011/9/25 16: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学习的精神让后生我十分的敬佩,我跟着学习。我文笔不好不知怎么样表达,一句话:喜欢中医,学习中医。
发表于 2011/9/25 18: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die 于 2011/9/26 21:09 编辑

自学中医手记.rar (86.44 KB, 下载次数: 25) 遨游精华区,看到这个帖。看了一半,比小说好看多了。谢谢楼主的奉献。
我暂时打了个包,方便自己和他人在手机上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21: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手记(69)——十分期待桂枝汤
      昨天大风降温,早上在楼下等同事一起上班,也就几分钟光景,被风吹得简直受不了,小区高楼之间的风伤不起啊。
    上班途中,坐在车里,有一种熟悉的吹风以后隐隐发热的感觉,好在没有头疼,脑子飞速转动:一定要把感冒消灭在萌芽状态!可是,怎么处理呢?这个时候,最好最对症的应该是桂枝汤,但上班时间不可能。以前办公室常备生姜红糖或盐,根据不同身体感觉,短时间内喝上几杯生姜红糖水或淡盐水,都是很有效的,但最近才换工作,这些基本保障还没到位。
     突然灵光一现,为什么心思一直局限在吃什么上呢?其实,初病时,病在表,推拿按摩针灸都是很有效的,取肺经或太阳经,肺主皮毛,全身表皮也属于《伤寒论》中太阳病的范畴,于是,立马动手,先右后左(中医认为左肝右肺,肺气在右),指压双臂肺经,一点点压过去,遇到痛点就多按摩一会儿,整条经络压下来,痛感明显的也就尺泽和鱼际,都是右手比左手的痛一些,尤其鱼际。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荥穴”主身热。按摩了大约20分钟左右,到单位时,已基本没事了。
    中午意外发现午休房间的床上洒满阳光,午休时,双脚尽情晒太阳,一觉醒来,身有微汗,感觉风寒基本排干净了,身体是轻松的,晚上回家早点休息就行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晚上又不小心两次受到风寒,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存心拿身体作试验了,有点头疼身重,怕冷怕风,喷嚏十个八个的,快10点了,感觉光闷头睡觉可能解决不了问题,生姜红糖水一定不如桂枝汤好用,正好2个月前买的桂枝、芍药、炙甘草还没用过,当时是想试试“新加汤”的,后来天气太热,就一直没上心,这下倒好,总算有机会试试心仪已久的桂枝汤了。
    桂枝汤是伤寒第一方,《伤寒论》读来读去,看了几个名人讲解的视频,对桂枝汤印象非常深刻,张仲景从伤寒到金匮,大概60%以上的药都是桂枝汤作加减。有的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能够调和阴阳的第一方,所以,有的时候,即使没有明显的中风伤寒症状,但吹了风,也可以服一剂桂枝汤,治病强身。
    小心取出藏了多日的草药,神经高度兴奋,轻轻打开包装纸,呀!药香扑鼻,桂枝辛香、芍药酸涩、炙甘草甜腻,加上几片生姜、12枚擘开的红枣,按《伤寒论》原方煎药,在浓浓药香中,静静等待。
    要把7碗水煮成3碗,还是很需要点时间的,大约等了四十多分钟,看那个药量,恐怕还有4碗多,太晚了,又着急想喝,就关火了。
    汤药香甜,没一点苦味,喝掉半碗时,才想起来,应该先把把脉,看看是否浮缓,放下药碗,摸了一下,竟然是浮数,药力作用有这么快吗?想想也难说,桂枝辛甘发散为阳,白芍酸苦涌泄为阴,桂枝白芍下去后,血液循环加快,脉搏跳动快起来是正常的。
    喝完汤药,按《伤寒论》中的注意事项,慢慢喝一碗用红糖调味的二米粥。吃完刷牙,不小心碰到点冷水,热呼呼的感觉有一点中断,不过,还好,睡觉很沉。
    醒来发现有粘嗒嗒的汗,没有大汗淋漓,据说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伤寒论》原文说的是:“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不过,对照郝万山先生的《伤寒论》视频,还有欠缺,他说“要‘汗出周遍’,手脚都见汗”,而我的手脚都没见汗。分析原因,一个可能是生姜量不够,常记得晚上不要吃姜,虽然说药方有生姜得另当别论,但放起来还是手软;另一个可能是煮药方法不对。
    我们习惯于煎药都是大火烧开,小火慢煎,其实,这是不对的,至少不能通用。中医煎药有讲究,要看喝药是取其气还是质,取其气的,煎药时要从头到尾大火,而取其质的则要小火慢慢煮。当发表的时候,要发散,取其气,所以,大火煮开就可以,而攻里的药,要吃它的质,如白虎承气等,就得慢慢煮,煮得很浓。同样的药,煮法不一样,效果大不相同。
另外,医圣说:“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说明即使像桂枝汤这种招人喜爱的药,没事也不要多吃,还是要调动身体的自愈能力。
     自学中医以来,虽然很多知识都有了,但因为临床经验少,真正做起来,仍然有考虑不周,丢三落四的,学医要落到实处,依旧路漫漫啊……

相关文章:
自学中医之二十八——桂枝汤(1)
自学中医之二十九——桂枝汤(2)

                                                  2011.9.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