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当归当归

自学中医手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9: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手记(58)——反复读《内经》(5)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素有防风如防贼之说,我们平常要避免邪风直吹,不过对一类特殊的人,风邪也无可奈何,即"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想来这个清静应该是饮食清淡、心气平和,一定是有修行的。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可见,养生锻炼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一味地在外面走路跑步打拳就是好的,特别是不要在夜间运动筋骨,不过依我看,这也不能笼统看,内经时代与现在的外在环境有很大不同,人们的饮食起居习惯也不一样,冬天的夜间自然与夏天的夜间不同,小孩又与老人不同,胖子与瘦人也不同,所以,还是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

                                               2010-9-12
发表于 2010/10/10 14: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三月与早期教育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读这一段,第一感觉就是春天早点起来,披头散发,在院子里慢慢转悠,看流水潺潺、桃花点点,听鸟鸣悠悠,养生,享受人生!
   再读,则发觉说是养生,又岂只是养生!

   现在的应试教育,累及多少天真孩童!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奔波于各类培训班、学习班,及至上了小学,又是奥数又是写作,还要艺术素养、综合素质,连那些英国的傻子都会说的语言,我们聪敏的孩子们还得花很多时间去专门学习,真是苦不堪言。他们的脸上过早地消失了童稚天真,更多的则是脸上无华、眼中无神,看了都教人心疼。
   小孩子正是“春三月”的时候,应该是“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多“放养”,多鼓励,让孩子充分享受快乐童年。
   理论上是这么说,实际上也是可以这么做的,我在儿子身上的试验取得了成功(所谓成功,是指儿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阳光、进取),付出的代价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格外用心。

这一段我感兴趣,我的孩子快14个月了,我也想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自然成长,正苦于没有过来的经验可以借签呢,您可以详细描写下您自己的经验么?多谢!

[ 本帖最后由 望火楼 于 2010/10/10 14:3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18: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7 望火楼 的帖子

喜欢所有关注教育的父母,"天下无癌"(http://www.nocancer.com.cn/)网上也有TX提出了类似问题,为此专门开帖讨论了(http://www.nocancer.com.cn/thread-7194-1-1.html),欢迎一起参加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18: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手记(59)——反复读《内经》(6)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非常喜欢这一篇,感觉有点象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法。

    先说阴阳,再看五行。

    想起飘蓬居士小时侯太爷爷训练他识阴阳的趣事。这种训练真的很好。修行讲究法侣财地,其实学医又何尝不是,如果有三两个层次差不多的人一起学,“你说一个阴,我对一个阳”,一定非常好玩,而且很快就会把阴阳辨得烂熟,八纲辨证中就抓住了最重要的两纲了。

    如果说阴阳只要识得对立面,记住大原则:上为阳,下为阴;亮为阳、暗为阴……就很好识别了,那么,五行对应关系的内涵则丰富得多。五方、五脏、五味、四季+长夏、五音……恰如抽象代数中的陪集分解、陪集代表元,如“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看到东方,就会想到肝、木、酸、筋……,这些元素都是陪集代表元的不同表示法,实质是一样的,真是有趣。

   又想到了“左肝右肺”,有些白痴连这个意思都没弄懂,就嘲笑中医,他们以为中医理论也象他们一样浅薄呢,联想到苏东坡与佛印禅师那个著名的“像佛”与“像牛屎”的故事,真是可气可叹可怜!

2010.09.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0: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手记(60)——反复读《内经》(7)

本帖最后由 当归当归 于 2010/10/22 20:27 编辑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反复读这两篇内容,有几个问题一直想不通,特请教大方:
(1)  五畜对五脏
    上篇文章中说到了“陪集分解”,就是知道了“代表元”,就能了解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如说到肝,自然就会想到东方、春天、青色、酸味、目、筋、风、怒等等,但不太容易想起“其畜鸡”,这个五脏对五畜的关系不知道是依据的什么,显然与五畜的地支属性是对不上的,其动物属性似乎也不搭界,那么,五畜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是否其肉补益于相应内脏?那猪肉补肾似乎又与常识不符。不过,牛羊肉补心脾倒是可能的。总之,五脏与五畜的对应关系不太好理解。
(2) 五脏之窍
    第四篇中说“(心)开窍于耳”,“(肾)开窍于二阴”,而到了第五篇,又说“(心)在窍为舌”,“(肾)在窍为耳”,说法不太一样,也许本来就不必统一的,肾主二便,耳聋耳鸣的问题可能就是与心肾都有关了,而舌为心苗,确实,舌象可以看出心脏的问题。去年单位里请来名医专家“义诊”,我有幸坐到了一位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老中医旁边“观摩”,发现几个有心血管疾病的几乎都无苔,舌质鲜红。
(3)五声之辨
    以肝为例,第四篇中说“其音角”,角音发“嘘”声,而第五篇中又说“在音为角,在声为呼”,不知道当年的“呼”声是否就是现在的“嘘”声,不过,起码知道了著名的“六字诀”中有五个字的就是这五音的发声,想来说“六字诀”根于《内经》也不为过。网上查到:“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练“六字诀”,似乎与天台一脉又靠近了些~
(4)上应行星
    书中说道“(肝)上为岁星(即木星)” 、“(心)上为荧惑星(即火星)”……。想起曾经读过无名氏的《内证观察笔记》,作者观察过金木水火土五星给人体输送真气时的情况,与这里五脏上应行星的关系倒是一致的,旺相时间正好符合子午流注规律,当然,没有内证观察经历是无法验证作者叙述的真伪的。不由得赞叹老祖宗怎么就这么厉害呢,当时命名这五颗行星是否先有了内景观察?
(5)五志与五脏
    情志与五脏的关系似乎最好理解了,因为生活中相关例子比比皆是。范进中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伤心,恐胜喜”的案例;犯相思病时,食不甘味的状况,恐怕年轻人都有体会,正应了“思伤脾”;而林妹妹死于肺病也是必然的,“忧伤肺”、“在声为哭”……

     其实问题还有很多,五脏对应五谷,常记“奇才帖”里再三出现的“二米粥”,应该是脾肺双补的。还有理解不了的如洛数、变动等,五脏属阴,为什么对应的数字阴阳都有?变动是什么概念?……

                                           2010-10-9

.
发表于 2010/10/26 20: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上工治未病”,有修行者的心和中医的术,治疗常见病、调理亚健康
“未病”不是没病吧?是不是未来的意思?请教了。未病不一定是亚健康吧?
对不起,外行,打扰了!

还有人说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这都是世外高人。
发表于 2010/11/22 21: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想法,自学中医应该从四大经典入手,〈〈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
发表于 2010/12/3 13: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奇才贴”发现你 追到“自学贴”,当归着实不简单!
我因自病,自觉“求医不如求己”,断续的看了一些普及中医保健书籍,也学着拉筋、艾灸、“火柴棒”压自救,近些时候因为孩子老干咳(我每年冬天会有一次重感冒,点滴后还会干咳至胸痛“空空”的声音)我感觉无能无力,上网求救发现了你们。
当归你文笔轻灵秀丽,思路清晰有辩证,又不乏实战,心态很好,尤其看了你的自学贴,感觉接触中医,庆幸先看到你的手记,也许能令我少走许多弯路。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22: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当归当归 于 2011/1/12 10:32 编辑

自学中医手记(61)——试用经方

     9日上午,LG说有点没劲,好象感冒了。下午咳嗽厉害,腿发软。咳得没情绪,晚饭也没怎么吃,后来咳嗽几乎一声接一声,只有喝热水的时候才稍稍缓解,只好不停喝水。
     LG这次感冒来势汹汹,最明显的就是咳嗽很厉害,痰很多,是白色的,清鼻涕,当属典型的小青龙汤症状,遂专门去药店买回“小青龙汤合剂”。8点左右服的药(服了2支),9点半左右说饿了又吃了点饭,心想有胃口就好,他吃过饭又告诉我困得不行要睡觉了,心中窃喜:用药及时而有效。
      岂料快11点准备睡觉时想去看看他睡得怎么样,这人却从儿子房间钻出来,原来一直躲儿子房间上网呢!怎么这么老的人了还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呢!再对症的药,也经不住自己不配合呀!
      果然到了半夜,他就咳得不能睡了,只得坐起,我帮他按摩右手肺经、大肠经,左手不让再按摩。这会儿咳嗽没有白痰了,也不流鼻涕,体温38度多。
      经方讲究“一剂知,二剂已”,没有小青龙汤症状了,是不是还能用小青龙汤呢?自己看过的书中都只讲到什么症状用什么方,没有说明疾病变化过程中的用药变化,该用什么药跟进呢?不过还有一句话叫“效不更方”,所以10日上午让他再服了一支“小青龙汤合剂”。
     LG因为咳得一夜没睡好,整个人都蔫了,早饭中饭都没吃,眼眶周围发青,脸色灰暗,体温在渐渐上升,我却无能为力,想用经方,却不知何从下手。
     临近中午,温度已到38.7度,想起来“克感敏”也有退烧的作用,先让他吃一片试试吧。
    下午体温继续攀升,2点多的时候到了39.3度,脉浮数,说明表证未解,内有热,想到了“麻杏甘石汤”,却不敢再试,不知道才用过热药,是否可以换凉药。真有点坐不住了,约定如果4点钟烧还没退的话就去医院,并一再动员他让我扎针退烧。这个胆小鬼是从来不肯让我试试的,远不如儿子,这会儿自己实在撑不住了,说是卧床休息,也只能是半坐着,躺下就咳得受不了,而体温又居高不下,他连说话的劲都没了,只好由我有条件地试试了。
     说好了只扎曲池合谷来退烧的,惟恐他变卦,我还是先下右手,“左肝右肺”么,呼吸系统的问题处理右边更好。扎了合谷,他说没感觉,稍微捻动一下针,哇哇叫,松手,又说没感觉,再捻动,又大叫,看来至少穴位是刺对了。再扎曲池,也说没感觉,明明应该是那位置,怎么会一点感觉都没有呢?捻转也没用,原想扎扎针,哪怕让他紧张得出一身汗也能退烧啊,可他还是不太配合,急着让我起针,好说歹说只把合谷的针留了十几分钟,左手便再也不让扎了,哼哼,幸亏我有先见之名,先扎了右手。不让扎针,只好耐心帮他按摩,还是以肺经、大肠经为主,怎么说也不能跟人家病人一般见识吧~
      转眼到了4点,还是39.3度,但隐隐有汗出,“去医院,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衣服都帮他准备好了,还是犹豫,其实我并不排斥西医,但非常排斥抗生素。再等等吧。所幸渐渐微汗出,看到了一线希望。
      晚饭吃了一小碗面条,这是一天中第一次进食,相信吃一点就会增加一点力量。饭后继续吃“克感敏”。虽然体温还比较高,但从他的感觉看似乎在好转。
      夜里终于退烧了,但还是没劲,12点多起夜时差点晕倒,上床后竟半天缓不过劲来,脸色铁青,吓人哦。
      还好,虽然还是半坐着休息了一夜,但退烧后明显有劲了,11日早上一起床就下床走动了一下,早饭稍微吃了点面条,也可以吃针对咳嗽的“甘草片”了(前一天竟然连抵御甘草“难闻的味道”的力气都没有)。
      这场感冒总算熬过去了,这两天对我来说,就象上考场。
      反思治疗感冒的过程,明显体会到了自学经方的局限,但坚持住没用抗生素,还是稍稍有点成就感的,不管怎么说,感冒一定要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样就会省了很多麻烦,所以,我们自学中医,最主要的就是平常要用中医理念来养生保健。

2010.1.11

发表于 2011/1/19 10: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将长贴读完   收获很大   感触也很深   
我也是近年来关注中医   因为我是搞气象的   也许对天人相应以及诊断等有相近或不同的理解  开始读相关中医书籍   更是将中医当作一门生活中的实用哲学来读     在此不想作长篇大论  只想谈点个人实际感受
一   当归讲到扎针治大便不适    愚认为有作用但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扎针也许是一时刺激作用    就算不扎针   有些刺激也能起到疏通理气作用
二   很多感冒   中医通常是发汗解表等  但感冒初始  如果利用按摩使表皮(如额头等部位)发热或搓手心手指(有汗等)也能解表   都说肺主皮肤  按摩表皮等穴位也有利肺叶宣降   所以说防感冒可以勤洗手(道理同样是解表)
三    要睡眠好   最重要的还是要放得下   养生第一就是要养性   学会了放下   凡事没有更多的牵挂  心神肯定在   也不要什么药物来调养了
总之   养生之法则   个人认为    养性第一   善食为主   锻炼以常    药物为辅
谢谢当归   的确学习了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9/21 12: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