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当归当归

自学中医手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7: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手记(24)—— 走近中医

最早大概是在两年前吧,再次对中医感兴趣,逛论坛的时候,看到有人推荐《走近中医》,就下载了电子版,随机翻些章节看看,发现很有意思,第一次听说“中药除了四气、五味、归经之外,还有一个升降沉浮的特性”,还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下焦如权(秤砣),非重不沉”,著名的“补中益气汤”中的柴胡、升麻主要就是发挥升浮的作用。每次翻看都有收获,于是不再满足于看电子版,专门去书城把书买了回来,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觉得作者真是了不起,咳嗽怎么能吃几颗乌梅就好呢!而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竟然用的是补脾法,这都哪儿跟哪儿呢!
     及至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再来阅读《走近中医》,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才发觉原来作者只是用通俗的语言把中医基础理论阐述了一遍,如上篇就是讲了中医的整体观、阴阳五行、藏象理论、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中篇则介绍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和八纲辨证,下篇则是讲中药和治病八法,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现在虽然不能说是内行吧,但也不完全是外行了,所以,再读这书就感觉很熟悉,而不是原来印象中的玄奥了,不过书中有些好的医案和名方解读还是让我获益匪浅。
      如作者认为“美尼尔氏综合症”是“水饮停留于内耳所产生的,采用《金匮要略》中的‘泽泻汤’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有个医案给的药方就是“泽泻30克,炒白术45克。用水一碗半,浓煎成半碗,温服。并嘱咐患者,服药时不要一口喝完,先喝一口,过5分钟左右,如无不适,再喝一口,如此慢慢将此半碗药喝完”,“再用健脾化湿药调理两天”,药方好理解,但这种服法不大懂,也许是因为当时病人疾病发作,眩晕呕吐,怕喝快了把药吐掉就不好了。不管怎么说,我妈妈也有这个病,要找机会让她试试。
      还有一个治咳嗽的例子也很有意思,作者说“咳嗽声高亢,发出‘空空’声的,往往是体内元阴亏耗,元阳浮越的表现”,用“补阴潜阳、镇摄收敛的方子”,他的同事给人开方是“买几包五味子冲剂吃吃吧”,而作者自己则让病人“去超市买些乌梅,每次吃3~5可,一天2次”,想起了无意子师门喝醋糖水治咳嗽的方法,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前者是咳嗽半月以上的,而后者没强调咳了多久。同样是咳嗽多日未愈的,书上还有一个利用“培土生金”的补法治疗的,这个患者是“感冒以后咳嗽一直不愈”的,“咳嗽声音沉闷,吐痰无力,语音低微”,作者诊断为“脾土虚弱不能正常生养肺金”,就“开了一张补脾的方子:党参30克,炒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干姜10克,砂仁克,广木香6克,桔梗6克”,同样想起了天台无意子治疗小儿咳嗽的一个方法,他说:“咳嗽1月己伤肺气,可用香砂六君丸化水喝下(土生金之理)。同时不断给他喂急支糖浆加调开水(1:3)”,后来有个咳嗽多日的大人也用此法治好了咳嗽。而同样是“培土生金”,作者还用“补脾法来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其实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都知道,“肺主皮毛”,所以这个方法并不玄奥。这些简单的例子,让我们窥见了中医的精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治疗”。
     书上还介绍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很有用的知识,如同样是消食,“不同的药物对食积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山擅长消肉积或是油脂类的食物积滞;神曲擅长消酒积;麦芽、谷芽则擅长消米、面类的积滞;莱菔子擅长消面食;麝香、肉桂擅长消瓜果积;等等”,并分析了“用于治疗伤食症的名方‘保和丸’”。这些内容其实我们在别的地方也能零星见到,如中里巴人就很善于用“大山楂丸”,而在“奇才帖”中则能一再见到“保和丸”。现在过节期间,各种积食不期而至,也许上述消积的方法马上就能发挥作用呢。
                                                                                                                   2009.1.29
发表于 2009/1/29 22: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羡慕楼主,有机会,有时间,更主要的是有恒心参加培训班.祝学业有成!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19: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手记(25)—— 桂枝汤(1)

跟郝万山先生的讲课视频学《伤寒论》,眼界开阔很多,纵然没有机会开方,玩味玩味也开心。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出现在条文12,原文为“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口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执水)(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郝老师说那个时候的1升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这个方子总共五味药,其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这4味都可做食物,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思想。桂枝,生姜、辛温散风寒,合甘草大枣,有辛甘助阳的作用;芍药酸性,敛汗养血,合甘草大枣,有酸甘化阴的作用。
      条文12除了写明药量和禁忌外,还指出了桂枝汤发汗的注意事项:
     (1)桂枝汤养正力大,发汗力小。所以服后要喝热稀粥以助发汗,是出小汗、微汗,发汗而不伤正,敛汗不留邪;
     (2) 要“汗出周遍”,手脚都见汗;
     (3) 持续出汗一段时间,“温覆令一时许”,即盖被子约2小时。
      其实桂枝汤不只是单纯通过发汗来治疗外感,它的适应证很多,其加减方可以化解颈肩拘紧、冠心病夜间发作、由营气不足造成的身疼痛等,而至于感冒初起时,是否要用桂枝汤,则值得商榷。天台无意子先生认为“感冒初起用汗发显然是中医祖宗们走错了路,至少走了一条不是最合适的路。而现在的西方社会对待感冒初起的方法是对的,他们的这一经验是付出千万条生命代价的成果。我们如能借鉴并佐以相应的中药,则又比西方社会前进了一步(2008/1/18 22:55)。”他提出的具体方法是 “ 短时间大量喝热开水(以增小便量),穿厚内衣睡觉(2007/12/4 13:00)。”他的师兄石梁飞瀑也说“单纯感冒是无需用药的,只要休息、喝水、物理降温即可。这一点发明抗生素的西方人早就清醒地在实行,而且英国人对感冒、咳嗽、喉咙疼是禁用抗生素的。国人执迷不悟,人为制造了大批白血病(大量少儿、少年)、肺癌等绝症。而中医执本本不放,死抱解表解肌、风热风寒的理论,动不动就发汗,致老弱幼小感冒症状时轻时重,渐而对中医失去耐心。对感冒初起,中医如不能在二个时辰(4小时)内消除体症,至多也要在四个时辰(8小时)内消除体症,否则就难以让普通民众投向中医(2008/6/13 13:12)。”他们还强调“对小儿、老弱无汗者用药,宜注意不能用发汗药或喝太热汤剂。对有些人,有时会一剂送命。”
      看起来虽然无意子师门反对在感冒初起时用药物发汗,但他们的方法其实我觉得还是有借鉴桂枝汤用法的地方,特别是大量喝水后“穿厚内衣睡觉”与“温覆令一时许”有异曲同工之妙。
     呵呵,读了《伤寒论》,时不时冒出句“桂枝汤”、“麻黄汤”,感觉自己“很中医”哦!
                                                                                                                    2009.2.9
发表于 2009/2/9 20: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想去学了。
发表于 2009/2/9 23: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到民间中医网,我都只看奇才贴,错过了很多好贴啊。
当归同学真不错,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09/2/10 17: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就是胜利!
发表于 2009/2/11 15: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不错。不过现在的中医大家实在是很少
类似以前的中医大家很难再现辉煌了
很多的庸医打着中医的旗号误人也败坏了中医的名声
发表于 2009/2/12 15: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加油,终有一日能有所成。
发表于 2009/2/12 17: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当归兄学习

看了当归兄的针灸学习记录,就想起去年自己学针时的无奈。
我也怕被人乱扎呢,哈哈。

不过后来想开了,也就让人扎了。
我的脑袋被扎了三四针,即使流血也不觉的疼。
俗称“天线宝宝”。嘿嘿。

期待下文。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21: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手记(26)—— 桂枝汤(2)

桂枝汤的适应证很多,郝老师把它们归纳为6类,其中有5类都是“外邪所致,病症在表”的,分别是条文2、12、95、13、44、57、45、15、42所讲到的,而条文53则提到用桂枝汤治非外邪所致的营卫失和。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条文13所说的凡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无论已治未治,只要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就用桂枝汤,说明不必具体辨中风伤寒,即使全身疼痛,明显有伤寒症状,只要见到这4个症状就行,所谓“见是证便用是方”。
     在介绍桂枝汤的加减方时,郝老师说桂枝加葛根汤临床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的不多,倒是对目前常见的颈肩肌肉紧张、颈椎病等造成的头疼,用得比较多,他给出了一个参考方:葛根30g(最少20g),桂枝10g,白芍30g,灸甘草6~10g,生姜、大枣一般不太用,威灵仙10克,秦艽10g(上两味去风湿),鸡血藤30g(养血疏络)。这个药方对缓解颈肩肌肉紧张、痉挛很有效。
     新加汤是《伤寒论》中方子名最长的,全称为“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条文62),郝老师说这个方子治疗营气不足、肌肤失养的身疼痛有很好的疗效。方中加芍药是加强养血益营,加生姜是引药达表,而人参则是补气养血的。气血不足(或营血不足)造成的内脏失养可以用“八珍汤”或“人参养荣汤”,而肌肤失养的身疼痛用这两种汤的效果都不好,但用这个新加汤疗效就好,如临床产后失血身疼痛的,就可以用这方。
     我不知道如何判断这个身疼痛是内脏失养还是肌肤失养造成的,不过,我想反正身疼痛也不是什么急证,挨个去试好了。原文说“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象我这种体质比较差而又年年被迫打篮球流汗过多、打完球又全身都疼的,看起来比较对症,今年再打球的话,就要试试这种药了。其实也不用等到再打球,身疼痛还是经常有的,稍微劳累一点,就会从肩关节、肘关节到手指关节,节节痛,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手指头都痛,不妨先把药抓好,下次痛起来就煮了喝。不过,细想一下,似乎也是好久没疼了,问LG,他说好象是好久没听我叨叨“骨头根根痛”了,嗨,也许真的是近年注意养生、养气,体质不知不觉间大为改善了,呜呼,又没有用武之地了!
     郝老师在讲解这个条文的时候还反复阐述了“不荣则痛”,他说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上有两种治疗思路,一种是“活血化瘀”,还有一种是“补气养血”,我的数学脑袋马上反映出集合“冠心病、心绞痛”可以划分成两个不相交的子集“瘀血证”和“心肌失养证”,哈哈,好玩。当然,这种病人我是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碰的。不过,郝老师说“类似的,对痛经也有这两种治疗法”,这倒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我们同事中痛经的小姑娘挺多的,上次我们出去活动,有个女孩痛得差点晕过去,医院开的药基本都是活血化瘀的,而她平常就是脸色苍白,有点瘦弱的,估计用补气养血的方法可能更合适。不过,这也只是我臆想而已,她们怎么会随便听我的建议去抓药呢!
     呵呵,臆想也没关系,想的时候乐在其中,机缘成熟,说不准还能一试呢。总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有条件储备点知识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2009.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7: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