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当归当归

自学中医手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23: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2 hote 的帖子

老师说不会有问题的,自己试下来,目前也没发现问题,不要怕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23: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手记(18)——针刺(3)

刚学会针刺,兴趣很浓,天天在自己身上刺,不过刺来刺去也就是曲池合谷神门内关,还有左小腿有点痿的那一截的外丘光明,神门比较疼,腿上感觉灸的效果更好一些,因为天冷,其他地方就不大方便刺了。上课时就按老师说的与同学互相刺,我把用过的酒精棉球揉成一团,用面巾纸包好,做成一个练习器,天天练进针和指力,就象拿着个玩具玩。
      热乎劲过后,课堂上老师再让大家操作时,就有不少人不想动手了,我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譬如刺廉泉时,本来就很怕痒的,想到脖子就浑身不自在,想想不管是刺别人还是被人刺,都是无法忍受的。而有的同学操作时,其他人还会凑上去指指点点,我感觉消毒不够,也不安全,所以,渐渐地,对课堂上的练习就不那么热心了,再说,我学针灸也不想当针灸大夫,只是学着玩玩,需要的时候能用一用,也就挑安全的、好刺的地方动手啦,就象中里巴人说的“穴位不是因为你用针刺才起作用,而是时时都在对身体起着调控作用。穴位起不起作用不是因为你针刺的够不够深,而是主要在于你的气血流没流到那里。按摩、点穴、拔罐,意念守窍,都有针灸的功效,没有优劣之分。所以您即使不会针灸,也可以是经络专家,丝毫不影响疗效。”呵呵,想偷懒时,总能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不过,老师让大家练的穴位我都会很仔细地看别人操作的,如刺风池、印堂、天突等,还是借鉴中里巴人的观点“学习中医要从经络开始,从穴位入手,因为经络穴位都在我们自己身上,随时可学,处处可用。”另外他也说过离穴不离经,所以,对穴位的大概位置、在什么经络上还是要弄得清楚明白的。
                                             2008.12.26

[ 本帖最后由 当归当归 于 2008/12/28 20:08 编辑 ]

附图:我的针灸练习器

附图:我的针灸练习器
发表于 2008/12/28 11: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当归当归 于 2008/12/27 22:31 发表
另外他也说过离经不离穴 ...


  讲反了吧,应是离穴不离经。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8 21: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5 zhhzhh 的帖子

谢谢指正,改过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8 21: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手记(19)——特定穴

这个教材的编排很有意思,上篇专门讲经络腧穴,偏偏把特定穴的详细内容放到下篇的针灸治疗里来讲,有点莫名其妙。
     五输穴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穴的总称,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可以按五行学说归类,印象中中里巴人把五输穴的五行属性用得比较活,如他说尺泽是金中水穴,可以补肾,治疗高血压、哮喘,少海是火中水穴可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等,可是我只知道井、荥、输、经、合依次对应五行相生序,却记不住起点,阴经阳经一个起于金,一个起于木,经常弄混了。那天听老师讲课偶尔开了会小差,突然想到“正义战胜邪恶”,阳代表正义的,阴代表邪恶的,金克木,对应起来便是阳经起于金,这样分析了一下,倒把五腧穴的五行属性牢牢记住了。五输穴有了五行属性,就可以依据五行生克来灵活选穴治疗了,按照“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原则,如肺经实证,就可以取水合穴尺泽来泻,也可以取肾经(属水)的水合穴阴谷来泻;如肺经虚证,则可以取土输穴太渊来补,也可以取脾经(属土)的土输穴太白来补。
       五腧穴各有所长,《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老师说“十二井穴都在四肢末端,用于急救”,而荥穴清热效果比较好,如行间清肝热等。具体来说还有: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荥穴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郄穴与合穴是在两年前看中里巴人的博客时就认识了,经常见他提到“郄穴治急,合穴治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奇妙的足底反射疗法》博文中提到的邻居胸腹痛找他,他先是“急掐了一下她左手内关穴一分钟(若胸腹同时出现症状,这个穴是有效的)”,病人说“胸不难受,也不恶心了,只是胃痛依旧,毫无缓解。” 中里巴人在博文中写道“ 她痛的位置却是胃脘部,又是突发性的,于是选取了胃经的郄穴梁丘(郄穴治急),不痛,选择足三里(合穴治腑)无觉.便皆不用,再选脾经郄穴地机,痛不可摸,于是我便按住此穴不动(以其耐受度为准),然后让她儿子再来按摩脚底的反射区,她儿子只轻轻按了一下她十二指肠反射区,刘姐的脚马上象触电一样……”约2分钟后,邻居就不痛了。于是记住了急性胃脘痛就取梁丘穴。
      八脉交会穴是最不好理解的,书上说“列缺通任脉”,我实在想不通列缺怎么能通到任脉呢,一个在手上,一个走胸前,差得远了!老师还在照着书上讲哪个穴位通哪条经脉,我忍不住当堂提问了,老师说这个“通”确实不好解释,也许是古人因为这个穴位能治所通经络相关的病,经验积累,称之为“通”,就象穴位归到经络上,现在也没有科学的解释,经络到底是不是存在还说不清楚呢!中医老师这样说倒让我有点吃惊,我认为经络存在是没有疑问的,因为刺激相关穴位明显有循经传导的感觉,现在说不清楚只是现代科学的发展没跟上而已,显然八脉交会穴与经络腧穴不好类比,暂时存疑吧。
      特定穴中还有原络穴、俞募穴、八会穴、下合穴、交会穴等,治疗时经常可以配用。
      还是记不了那么多,且边用边记吧,先把12井穴和郄穴记住,这些用起来比较急,其他就是查了书再用也不要紧的。

                                                                              2008.12.26
发表于 2008/12/28 2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俺也在自学中医,应该向你学习这种刻苦的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22: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8 七朵水仙花 的帖子

客气了,自学确实很难,咱们相互鼓励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22: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手记(20)——艾灸(2)

开始艾灸时,每天灸1个多小时,周二、周四晚上上课就不灸了,周五、周六儿子在家也不方便灸,这样一周三次,灸的频率倒也合适。同时听从曙光医院专家建议,也开始服归脾丸,几天以后,有点便秘,查查原因,发现服归脾丸和艾灸都有可能,轮着试,先停药几天,再停灸几天,好象两者的影响差不多,请教老师,老师说可能灸的时间长了点。想想也是, 我这种本来就津液比较少的人,长时间艾灸,是不是有点象锅里只有一点点水就放炉子上烧了,虽然是小火,也难免烧干。所以,就把艾灸的时间缩短到半小时,而且因为开始服用马悦凌老师介绍的“固元膏”,把归脾丸也停了,便秘逐渐好了。
      艾灸本来是灸腿的,要把那段有点阻塞的小腿灸通了,没想到对我最直接的作用倒是睡眠好了。也许是心肾两虚,水火不交吧,睡眠一向不太好,要么开始就难入睡,要么易醒,而且醒来后也不容易再入睡,而那条“病腿”平常倒也没什么感觉,经常上床后会极为难受,有时还一抽一抽的,尤其是天冷的时候。艾灸以后,那条腿好象没有明显难受的感觉了(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睡得有点深,有点沉,第二天起来精神很好。不过,艾灸后睡觉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就睡的话,则因为烟味比较重,呛得难以入睡,即使开窗通风也没用,但若半小时后再睡,则会睡得很好。
      艾灸的另外一个副作用则让我喜出望外。我的手指头上有几个血痘痘,开始是左手食指的指掌连接处长了个痘痘,青色的,一看就是瘀血,摸上去有点韧劲,长到绿豆大时就不再变大了,然后右手无名指的第二指节也开始长,长到比第一个痘痘稍大就不再长了,现在左手中指的第二指节开始酝酿第三颗痘痘,前期工作已完成了,有一小块青色的,只是还没鼓起来。这些痘痘从酝酿到成熟要长达一年多时间,它们长在皮下,似乎跟血管相连,平常没感觉,但若受力多了,就譬如在家里拖个地,握拖把的劲都会让它酸疼起来,而且是整个胳膊都酸疼,直到肩膀。天冷了,或者碰到冷水,这些痘痘就会硬一些,感觉也好象大一些。我们门诊部的医生说不出所以然,让我到大医院的心脑血管外科去看看,利用体检的机会到某三甲医院的相关科室咨询了一下,医生说没见过,是不是静脉痘?也不知道怎么治疗。那天曙光医院的专家来我们单位开膏方,再去咨询,她也说不上来。请教给我们上课的这几个中医药大学的老师,也都没有结果。就这么几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麻烦痘,骚扰我多年。那天在用艾灸盒做艾灸时,望着盒子两边小孔冒出的袅袅青烟,心想这些青色的麻烦痘一定是有瘀血,艾灸对瘀血应该有效的,不如把手指头掐住洞口,顺便灸灸。第一次灸完,发现那颗最大的痘痘(右手无名指上)油亮油亮的,有点软化了,青色略浅,第二次灸完痘痘竟然塌下去了,而且青色也几乎消退了,休息了几天,再灸一次,痘痘完全消失,只留下点烟熏的痕迹。这颗最大痘痘的消亡使我对消灭剩下的痘痘信心倍增。
      如今没有开始时的心动与狂热,艾灸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尽量隔天灸一下,主要关照足三里和那条不大好的小腿,没灸成就会有牵挂,戏称艾香也能上瘾,于是在耳穴神门上贴好王不留行籽,再做艾灸,因为书上说神门主治“戒断综合症”。
                                                                                              2008.12.26
发表于 2008/12/30 2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很好,也想学中医,可惜找不到入门的办法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21: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手记(21)——经络腧穴(3)

跟中里巴人的博客学了近两年,认识了很多有趣的穴位,如足三里、太冲、复溜、太溪、尺泽、孔最、少海等等,而这个针灸班学下来,我库存的穴位量又大大增加了,而且针对有的问题会条件反射地想到相应的穴位,不妨拿出来晒一晒。
  治则                            穴
健补脏腑气血               相应背俞穴,如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等
化痰                           丰隆
健脾利湿降浊               阴陵泉
头面疼痛                   合谷
宣肺清热                   尺泽
强壮脾胃                   足三里
清泻肝火                   太冲、行间
活血化瘀                   膈俞(陈玉琴老师敲胆经理论中很看重膈俞开膈理气)
升提气血                   百会
筋的问题                   阳陵泉
补肾益髓                   命门、太溪
退烧清热                   大椎、曲池
咽喉痛                     少商放血
补一切虚证                 膏肓
温阳散寒                   灸神阙、关元
肠胃腹痛                   中脘、天枢
妇科病                     次髎
胎位不正                   灸至阴
宁心安神                   神门
宽胸理气                   膻中
     有了一些主要穴位及其主治功能垫底,掌握经络走向,还有配穴原则、中医辨证等,以前一直困扰我的针灸配伍选穴好象也不那么难了,如治气血不足造成的眩晕,治则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可以选穴位:百会(近治原则)、足三里、脾俞、胃俞,如果还有心悸失眠的话加神门,我想贫血大概也可以这样治了;又如治疗高血压的眩晕,可以选穴位:百会(近治原则)、曲池、太冲、太溪、足三里;特别是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减肥问题,只要知道“肥人多痰湿”的中医理论,就可以选穴:曲池、天枢、中脘、阴陵泉、丰隆、太冲,大方向不会错的。
      其实针灸配穴各个版本的书上都讲了好多,对我们这些纯粹是爱好者来说,用起来先查阅也无妨,不过,懂一点原理总归要方便一些,特别是如果离开书本,自己灵活运用一下还能取得疗效的话,一定很有成就感。
                                                                        2008.12.2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19: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