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379|回复: 7

ZT:子午流注与养生治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0 11: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ZT:子午流注与养生治病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关键所在,而子午流注是这个理论体系中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学说。这个听起来十分耳熟的名词,由于其古奥难懂,学理艰深,临床应用并不普遍。那么它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在治病养生中有何重要意义呢?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

  简单地来说,子午流注就是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子午流注是把人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起来,又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相配的关系,预测出某脏腑经络的气血在某个时辰的盛或衰,环环相扣,按照气血的盛或衰来进行治病养生,使治病养生都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字面看,“子午流注”是由“子午”和“流注”组成的,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具体地说,“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是时间的两个极点,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记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流注”从狭义来说,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诗经》:“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这里借用“流注”是指人体经络中气血的流行灌注。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上的体现。

  子午流注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针灸大成·论子午流注》说:“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所以说,子代表阳生,为阳气之首,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生,午为阴气之初,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运动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就会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二、子午流注的内容

  子午流注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

  一日十二个时辰,人体气血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流行次序是: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地支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为:

  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上一个时辰)肺经最旺,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此时可多饮水使大肠充分吸收水分,促进排泄;排泄结束后,可做提肛运动,有利于治疗便秘、痔疮、脱肛等病。

  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此时胃部吸收营养的能力增强,需要进食吸收充足的营养,也正是人们进食早餐的时间。所以说,早餐要吃好。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胃统称为后天之本,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经旺盛时可运化水谷,升清化浊,为身体提供气血营养。“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气血充盈,唇色红润。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经旺盛,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此时是气血运行的最佳时期,不宜剧烈运动,应在午时小憩片刻,宜于养心,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是说小肠接收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进一步泌别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将水谷化为精微。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消化吸收。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前者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后者为水谷之精气,是由脾胃运化而来。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经的旺盛,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增强心的力量。心包经是心之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此时最宜步行,可增强心功能。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旺,通行气血。《中藏经》认为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所以说,此时进入睡眠,百脉得以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

  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养血。“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气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此时安静入眠,血液大量回肝,肝内血液充足,肝经旺盛,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滤过的作用。此时熟睡,胜过其他时间。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久不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易躁怒,易生肝病。

  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解着全身的气机,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三、子午流注的应用

  1、养生防病:在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中,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一面时间,此时阴盛,阴主静,所以人体要在安静的状态中休息入眠。此时正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要有充足的睡眠,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又如,有的人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三点才睡,时间久了就会有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食欲差等症状。这是因为,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行的是胆经及肝经。此段时间不能静卧休息,回肝血量不足,不能制约肝之阳气升腾,肝阳上亢,肝火上升,以致头痛目赤、头晕不适。同时由于肝木旺盛,克伤脾土,影响脾胃功能,因而会有脾胃不适、食欲差等症状。所以,根据子午流注法,利用人体经脉随着时间的不同而盛衰开阖的变化,把握好养生的规律,对提高、改善人的身体素质、延年益寿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2、指导用药: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通过对人体内部活动节律性的认识,中医总结出择时用药的重要性,认为给药时间与疗效高低及毒副反应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可根据各个药物的药性特点、脏腑经络的盛衰,及气血运行的生理时钟择时用药,当药物的药性特点与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相同步,也就是选择了病人的最佳用药时间给药,就会使药物充分发挥药效,病情就会更快好转,就能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阳药用于阳长之时,阴药用于阴长之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凡是需要借助人体阳气来扶正祛邪的,如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方药,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心率过缓者或心率过速者可在上午11点服药。服用凡是需要借阴气祛邪的,如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镇静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方药,宜于傍晚或午后服用。临床上证明,寅时(肺经旺),有肺病的人此时症状加重,所以,剧咳或哮喘或发烧者,寅时(3点-5点)给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皮肤病人的外用药晚上用药比白天用药效果显著。用滋阴药治失眠不寐,入夜一次服用效果佳,而分为早晚两次服,不但夜里睡不好,白天精神也不好。服用解表药时如病情不是急症,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给药,顺应阳气浮升有助于药力驱邪祛病。而泻下药则遵“日晡人气收降”之论,入夜前服用。

  3、针灸取穴:临床医学中应用最广的要数子午流注指导针灸取穴。狭义地说,子午流注就是中医的时间针灸医学,也叫最佳时间针灸法,是中医针灸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临床可根据气血盛衰的病理表现、穴位开阖的时间施以补泻手法,以协调阴阳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它是将很多因素综合运用在针灸取穴上,以达到最佳疗效的一种独特的古典针法,具有施针安全、疗程短、效果显著等优点。

  据近年实验研究数据显示,子午流注针法的治愈率远远高于常用的普通针灸法,尤其对一些慢性疑难顽症,往往效如桴鼓。例如,咳嗽、胸满、气喘等症为手太阴肺经病症,肺属金,它的母穴是属土的太渊穴,子穴是属水的尺泽穴。如果肺经邪气实,就在肺气方盛的寅时,取尺泽穴行泻法;如果正气虚,则应在肺气方衰的卯时取太渊穴行补法。

  目前临床常用的子午流注针法有纳干法、纳支法两大类。此外尚有运用古代九宫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会合按时取穴的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但这些方法的应用,要有坚实的针灸理论基础,在熟记人体穴位的基础上,还要熟练运用相关歌诀和推算方法,极具专业性,不在此赘述。

十二经补母泻子穴位
  (1)手太阴肺经:卯时补太渊寅时泻尺泽,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烦等。
  (2)手阳明大肠经:辰时补曲池卯时泻二间,主治牙疼、咽喉痛。
  (3)足阳明胃经:巳时补解溪辰时泻历兑,主治腹胀、腹痛。
  (4)足太阴脾经:午时补大都巳时泻商丘,主治腹胀满、腹泻。
  (5)手少阴心经:未时补少冲午时泻神门,主治咽干、舌痛、掌热。
  (6)手太阳小肠经:申时补后溪未时泻小海,主治项强、颌肿。
  (7)足太阳膀胱经:酉时补至阴申时泻束骨,主治头痛、目眩、癫痫。
  (8)足少阴肾经:戌时补复溜酉时泻涌泉,主治心悸、腰痛。
  (9)手厥阴心包经:亥时补中冲戌时泻大陵,主治心烦、痉挛、胁痛。
  (10)手少阳三焦经:子时补中渚亥时泻天井,主治耳聋、目痛。
  (11)足少阳胆经:丑时补侠溪子时泻阳辅,主治头痛、胁痛。
  (12)足厥阴肝经:寅时补曲泉丑时泻行间,主治疝气、胁痛。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2: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jpg
子午流注共二十脈循環.jpg
发表于 2008/10/20 12: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好!中医学问实在太大。
发表于 2008/10/20 12: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受教!
发表于 2008/10/20 13: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深奥的学问啊!!
发表于 2008/10/20 18: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问实在太大。好深奥的学问啊!!
发表于 2008/10/21 03: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先生:针有补泄之分,灸也有补泄之分吗?谢谢
发表于 2008/11/18 18: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关键先辨虚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9: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