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6488|回复: 9

樊正伦教授谈中医养生:养生的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8 16: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樊正伦教授谈中医养生:养生的智慧
[ 录入者:四君 | 时间:2008-09-12 16:21:19 | 作者: | 来源:互联网 | 浏览:48次 ]  
 序

  樊正伦教授讲中医文化与养生,已经讲了七、八年了。大课堂  讲,小聚会讲,在北京讲,到外地讲,已不下数十次。他一直不愿  声张。这次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要为绿色奥运添上一笔中国传统  文化的亮色,才应媒体的多次要求,讲了两次。

  其实中医历来主张“上工治未病”。古来人们把医生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工”就是高明的医生;“未病”是指尚未形成或刚刚萌  发的疾病。“治未病”实际是中国古来一直坚持的预防为主的养生原  则。传说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有两位兄长,大哥医术最高,善治未病,二哥哥医术次之,善治小病,惟扁鹊医术较差,只能诊治重病,故扁鹊享有起死回生的声誉,成了名医。可见中医养生不是什么标新  立异的新说,而实实在在是我们老祖宗的家传。

  樊教授之所以注重反复讲解中医养生,概因当今社会上,保健养生的误区太多。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总以为西方的东西科学性强,可以把诸多概念剖析得甚为详尽。但却不大了解我们的老祖宗把人放在大自然中,放在人类社会中,放在整体、运动、变化和相互关联中,去观察总结人的生命过程。

  所以这个讲座,不是在炫耀医术,也不是寻医问药指南,而是讲养生之理,讲养生之道。能从根本道理上明白中医是怎么养生、怎么治病,就一定会对自身如何保健、如何求医有一个彻悟。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让更多的人走上健康长寿之路。

  樊教授出生于书香世家,成长于红旗之下,曾经是学校里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也曾经在广阔天地受到艰苦磨练。他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和长期反复探索的临床实践,走上了治病救人的大医之路。

  能把深奥艰涩的中医之理,讲得如此明晰透彻,又如此生动通俗是很不容易的。这源于樊教授的厚积薄发,更源于他不计个人名利,只为造福社会的精诚医德。他能不顾自身伤痛,坚持出诊;他能倾心带徒,毫无保留;当他面对疑难顽症,一时拿不准时,他不会顾及脸面,敷衍塞责,而是坦诚相告,再行探索;他郑重叮嘱平心堂中医门诊部的工作人员:“治好了的可以不告诉我,但没治好的一定要告诉我。”正因为他坦坦荡荡做人,潇潇洒洒做事,正因为他把诚字贯通始终,他的讲座才令人信服,才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城市出版社的同志用很短的时间就将樊教授的讲座整理出来了,体现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看出了他们的诚信和传播真理的急迫心情。这比在封面赫然印着“樊正伦主讲”,里面却没有一句是樊教授所讲的伪书,不知要好多少倍了。正因为如此,我愿为之写序,也愿为之证明,这部书中没有一句不是樊教授所讲。读者大可放心购阅。


  是为序。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

  张晓彤

  2008年8月1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16: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中医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第一章 同大自然和谐共存才是养生之道

  了解中医,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人体好比社会,好人和坏人是相对存在的。社会秩序正常的时候,有几个毛贼也没有关系,整体的秩序能压制住他,但当社会秩序大乱,警察也变成小偷的时候,那这个社会可能就要垮了。

  养生这个课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比如今天你生气了,生气后头昏、脑胀、不想吃东西。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却告诉你什么毛病都没有,但是你确实很不舒服。这时候你去找一个老中医,告诉他自己现在头也疼、嘴也苦、怒气满胸,能不能给我看看病。老中医给你号完脉以后,他肯定要告诉你,你肝气瘀滞,应该吃点舒肝解郁的药。如果你听了他的话吃了药,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了。

  中医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规律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西医在检查身体的时候,是检查你的客观指标,当你有了器质性改变的时候,他就说你有病了。殊不知道,在器质性改变之前,有一个漫长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积累过程中,当指标没有改变,或者是没有完全改变的时候,西医就告诉你没病。等真正把“帽子”给你戴上了,你要再想去掉这个“帽子”可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建议读者,定期体检只是注意健康的一个方面,自己随时注意身体感觉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要只相信医生,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感觉。当自己觉得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地请有经验的中医来调整。

  很多人说,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得很先进了,而中医一讲就是很抽象的阴阳五行,很不科学,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今天要想弄清中医学的养生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应该了解中医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它是在怎样治病等这些问题。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西医学所看到的病,是用什么来做参照系数呢?是检查指标。不管是感冒还是其他疾病,西医都要通过检查,来确认你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病理改变。那么中医看病拿什么来做参照系呢?是天、地、人,因为中医研究的不是病,而是人的生命规律。


  生病的根本原因是身体内的环境变化了

  我们每天上班坐公共汽车也好,坐地铁也好,在我们呼吸道里,恐怕什么细菌病毒都有。为什么?因为人生活在自然环境里,吃的是自然的饭,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喝的是自然的水。大自然给我们生存的权力,也给细菌、病毒同样拥有生命的权力。存在就是合理的。

  大家都度过了2003年谈“SARS”色变的时候,不管是过去的“SARS”,还是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禽流感,它们都不是外星人向地球发起的细菌战。这种致病因子和人类不知道共存了多少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过程里,它们和我们同步发展,甚至比我们还早。但是在平常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得病?我认为不是它不存在,而是从人类开始认识到病毒和细菌,到2003年以前的这一历史阶段里面,它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没有发展起来。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大自然没有给它发展的条件。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和致病因子可以处于一种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活你的,它活它的,各自相安无事。但是,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影响,即中医上讲的“六邪”和“七情”,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异常变化,使得你身体内部的条件改变了,给了这个致病因子以发展的条件,那它就从10个向100个、1000个发展下去了……这时,你就进入了疾病的状态,因为它已经开始危害你的健康了。

  知道这个原理,我们人类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比如癌症。说起癌细胞对于我们人体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我们的社会环境,好人和坏人是相对存在的,“水至清则无鱼”,水过于清澈的时候连鱼都养不活,那么当社会秩序很正常的时候,有几个毛贼没关系,他们不会兴风作浪,因为你的整体状态是好的,足以控制这几个毛贼,不让他们发展起来。

  反之,整个社会秩序都乱了,警察全变成小偷了,那坏人就会发展起来,当他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就大乱了,我们说的癌症也就表现出来了。

  因此,中医认为很重要的一个病因是你自身的状态是不是给致病因子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这个致病因子在你这是致病因子,但是在整个大自然的环境里,它一定有它的作用。如果它一点作用都没有,用不着人类消灭它,大自然就把它消灭了。所以说,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如果我们把身体维持在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下,即“阴平阳秘”的状态,致病因子就无法使你的身体生病。

中药不杀病菌为什么还能治病?  
  2000年,包括我女儿在内的400多名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学校附近的医院都被住院的学生挤满了,我没有让我女儿去医院打点滴,只是给她煮了一锅绿豆汤,结果她第二天就全好了,绿豆肯定杀不死细菌病毒,但可以打掉体内的湿热,湿热没有了,病菌自然就消退了。

  西方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离东方人的认识还差得很远,这也体现在对疾病的治疗上面。

  你到医院去治病或检查身体,就会发现,现代医学的一切检查,都紧紧地围绕着要找到这个致病因子是什么。用我们现在最时髦的例子讲,就是要消灭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就得找到“萨达姆”在哪儿,“希特勒”在哪儿。找到它,然后再看看我们武器库里面,有没有能够杀死它的。如果有,医生就不害怕了,因为把这个武器拿出来肯定能把它杀死。西医认为把这个东西杀死了,你的疾病就好了,这是我们现代医学的一个理念。

  那么当“SARS”来到的时候,为什么大家那么害怕呢?第一,它是谁我们都没搞明白,到底是“希特勒”还是“萨达姆”不清楚;第二,在什么条件下它会致病没搞明白;第三,“常规武器”无效,用一般的抗生素解决不了;第四,站在第一线的白衣卫士们倒下了一大片,那老百姓能不恐慌吗?

  这个例子说明现代医学不是万能的,如果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学比较起来,我个人认为,西医不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中华民族的文化长达五千年之久,这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不是一句空话。

  在人类历史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都有过灿烂的古代文化,但是在整个地球上,惟一没有文化断层的民族,就是中华民族。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在和疾病的斗争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和疾病的斗争过程中,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我们的每一味中药,我们的每一个诊断方法,都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换来的,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民族做过我们这样的民族牺牲。

  现在西方医学的很多成果研究,试验从小白鼠开始做起,从小白鼠做到兔子,从兔子做到狗,然后做到猴子,但这样做来做去,这些和人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距离。而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医学的很多理念,却是深深地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对象,她所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运动规律。


  中医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在世界历史上,一个民族的灭亡只有两个原因,归纳起来,一个是战争,一个是瘟疫。中华民族从黄帝战蚩尤开始到现在,经过了无数次战争的洗礼,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却是世人瞩目的。为什么?除去战争以外,五千年来我们赖以生存的中医药学,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她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呢?

  中医学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首先不是看它是谁,这个疾病的致病因子是谁,而是看人体的环境、条件受到了什么样的改变。人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完全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天和地的产物。人和其他一切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很多西方学者和北大的学生问我,说这全气和偏气怎么理解?中医学上说,人为万物之灵,就是人在自然界的生命中,是最高级的生物,我们是天地所造就的,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三生万物”就是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起码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地球这个特有的环境中,在天地之间的产物,而人是在这些自然界产物中最高级的万物之灵。尽管我们可以说,诸如猩猩、狒狒、猴子,都是灵长类哺乳动物,跟人在形态上都很接近,但是它们和人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为什么?因为在整个地球上,只有人,可以反过来认识天和地,其他的生物都无法认识天和地。

  正是因为这样,人才能把天地间最精华的东西集中体现出来。“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过来说,人既是天地的产物,就不可能跳出天地这个圈儿。所以,人也不能奢望长生不老,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么一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是得了天地之全气。当你自身的状态被打破了,我们的祖先就用药物的偏性,用自然界其他物品的偏性,来纠正你人体中被打破的平衡,这在中医学上讲,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

  当“SARS”来到的时候,很多中医,让病人把那些草根儿树皮一类的中草药煮完了,喝下去,就成功地治疗了“SARS”。很多西方人说这个不科学,为什么呢?因为连SARS是什么都没研究明白,怎么能说你吃中药就能把它杀死呢?我说中医学没想杀死谁,因为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讲,中华民族是讲“和为贵”,从来不讲谁杀谁,例如,我们的汉字“武”的形态就是止戈为武,是要停止干戈。中医学从她开始的时候,就一直体现着一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她没想杀死谁,她所要改变的,是人类在这种状态下,就是在疾病状态下的不平衡,我们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中医学治病的一种理念。中医学治病是这样,养生也同样是这样。

  两千年前的中药到现在仍然有效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发现抗生素到现在,全世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了7000多种西药,而现在临床上还在使用的西药不过几百种,其中还在应用的抗生素不过就十几种,大部分用不了了。为什么?因为细菌变异得太快了,再也不怕它了。

  而中医呢,两千多年前的中药现在还有效,为什么?因为它从来没想杀死谁,它要求以和为贵,你只要不侵犯我们人类就行了。当我用药物把你身体的状态调整到最好,不适合致病因子在你这儿发展了,它对你又有什么威胁呢?

  举一个小的例子,2000年,北京很有名的一次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我女儿回来以后就跟我说,她们全校400多名学生,只要中午在学校吃饭的,全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我就问她:“你怎么样?”她说:“我也不行了,我也开始拉肚子。”我一量体温37?5℃,我说这么着吧,爸爸不给你开药了,我给她煮了一锅绿豆汤,里边加一点儿糖,加一点儿盐,然后呢,我说你从现在开始,渴了就喝汤,饿了就捞豆儿吃。然后,晚上七点到十二点,她发烧到 38?5℃。她的老师也来了,问我怎么不送她去医院?我们家住北京站,我就跟她老师说:“你看看我们家附近的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全住满了,400个学生同时住院。另一方面我怕交叉感染,我就是大夫,你别管了。”

  从头一天晚上七点放学,到第二天下午三点,她一共泻了11次。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三点,体温正常了,不拉稀了,用的是什么?就是绿豆汤加上点儿盐和糖。

  绿豆的皮是绿的,其性是甘、寒,它有清热的作用。绿豆的里面是黄色的,黄色本身就具有补脾胃的作用,加糖和盐,是因为腹泻最怕的就是脱水,到了医院不就是挂糖盐水吗?因为腹泻的同时会带走大量的盐和糖,人体就会缺水,所以就得攻补兼施。

  绿豆肯定杀不死细菌、病毒,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我们知道食物中毒,在体内反应的是一种湿和热,以热为主,所以她才会不断地拉稀,这个细菌才有发展的空间,绿豆是清热的,能够改善她体内的状态,让她别热了。我的女儿就这么喝了一天。上学以后,孩子们全部要去化验,看看还有没有细菌。我说你去化验吧,结果我女儿一化验,敌人们没有了。那个学校食物中毒以后呢,放了七天假,我的女儿就病了一天,也不烧了,也不拉稀了。玩儿了六天。别的孩子全都去打点滴去了,打了七天点滴。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16: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养生要遵从天地自然的法则
  人是天地的产物,养生首先要遵从天地自然的法则

  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其他的窍全关闭着,一旦落生,一窍不通九窍通。”“窍”是什么?“窍”是人体精气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当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后,你自身的气,就和天地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有的相关性。

  中医学始终是建立在人和自然和谐的前提下,如果离开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就没法谈中医学的养生。中医学不是把人看成孤立的人,《黄帝内经》开篇就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是天地的产物,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按照《道德经》的观点,在地球、宇宙没有形成之前,是一种混沌无面目的“一”的状态,这个“一”,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是阴和阳的有机结合,它是一个阴和阳的统一体。古人所说的“太极”,圆圈中没有划一条直线,而是划了一条等分的曲线,这就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圆——太极。这边一个黑点儿,那边一个白点儿,这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把这个圆圈拉长了,就是“一”。

  它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

  在阴气和阳气的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二”,形成了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的阴阳两极。如果只有阴和阳,没有“三”,是不会有万物的。太阳系里边,火星上有天有地,地球上有天有地,但整个太阳系除地球以外,还没有一个星球发现有跟人一样的生物。为什么?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因为它没有“三”。 “三”是什么?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的上升与天气的下降,构成了一种“运气”的状态,这种运动着的气的状态,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产生的根本原因。

  《黄帝内经》里讲:“人法天地而生。”什么叫“法天地而生”?就是依照了天和地的状态,构成了人的形象。

  很多北大的孩子问我,说:“老师,人的鼻孔下为什么叫人中?”我说:“大家想一想,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呢?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其他的窍全关闭着,这时候妈妈就形成了一个保护层,天然的屏障在保护着他。一旦落生,一窍不通九窍通。”“窍”是什么?“窍”是人体精气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当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后,你自身的气,就和天地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有的相关性。

  人的九窍中,口以上的窍全是偶数,口以下的窍,从口到前后阴都是奇数。上边3个偶数,是坤卦,《周易》里面的坤卦;下面的3个奇数,是乾卦。坤在上而乾在下,本来地在下而天在上,而“人法天地而生”,却得阴在上而阳在下,为什么?因为如果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上面是乾下面是坤的话,它在《周易》里是“否 ”卦,“否”卦的含意是不通。而人呢?天在上面地在下面,必须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必须升到天上,天气必须降到地下,这时候你才能是一个活着的人,而不是一个死了的人。所以一旦晕倒的时候,老一辈人都知道要掐人中,为什么呢?因为你晕倒了就说明你的地气不上升,天气不下降,你的这个交泰没有了,这个运动着的气不动了。他在这儿一掐,让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你就醒了。这个道理是说,人不仅仅是生活在社会中,人首先是生活在自然中,人是自然界中惟一可以效法天地的最高级的生物。所以中医说人是万物之首,万物之灵。要想讲中医的养生,首先就得把人放到自然界这个特有的环境中来谈养生。

  古人讲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用中国文化的观点来说:构建整个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构成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最小物质就叫做气。这个“气”,你到道观里面去看,它的“气”字,上面一个“无”字,下面四个点儿,这是道家所说的“炁”,这个“炁”是个什么含义呢,“无”不是不存在,而是你看不见,下面四个点儿是什么?四个点儿在中国古代是个火,“火”代表的是运动。

  现代物理学把所有的物质分解来,分解去,最后分解的是什么?是夸克。夸克是什么?一团没有质量也没有重量的东西在那不断地动。这和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气”何其相似!夸克是一团看不见的东西,它是地中海的一种鸟的叫声,天一黑它就“夸克、夸克”地叫,可你根本看不见它,但是它是存在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16: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水谷精气是后天生存之本——节饮食


  后天的水谷精气是人的生存之本


  人一出生,就从父母那里得到先天的真气,这先天的真气是靠后天的水谷精气来维持的,不以食物加以补充的话,人只能维持7天的生命。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妈妈在保护着他,这时,我们的身体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这一窍就是肚脐跟妈妈通着。一旦落生,就会变成一窍不通九窍通,肚脐不通了。我们人体所有的窍节和自然构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属性。而在这种九窍中最重要的一窍是什么呢?就是口。


  吃饭是人类的第一等大事,所以孔子说:“饮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就是吃饭是每一个人,只要生下来以后,先天就存在着一种本能。吃饭这个问题,是我们在人生中得以生存成长的基础。


  我们人一出生,爸爸妈妈给了我们先天之气,就是我们说的元气或者说真气。这先天之气贯穿在整个人的生命中,但是,如果七天之内没有后天水谷之精气的维持,先天之气就用完了,用完了人就死了。所以,这个元气是靠不断的水谷之精微来维持的,任何一个民族都离不开饮食。中医认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除去爸爸妈妈给你的先天之气以外,就不断地需要用后天的食物来加以补充。

中西饮食习惯的不同
  筷子和刀叉的区别反映了中西饮食习惯的不同

  我们现在很多书上讲的西方人研究什么食物里有什么成分,含多少维生素、含多少蛋白质等等。那我们中国人到底该怎么进行饮食养生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靠的是我们的中医,靠的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饮食结构。

  饮食是维持生命的基础,但这不是简简单单地摄入,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饮食结构更合理是养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特点,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很多书上讲的西方人研究什么食物里有什么成分,含多少维生素、含多少蛋白质等等。那我们中国人到底该怎么进行饮食养生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在西方医学没有进来之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的中医,靠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要讲吃饭的话,我们来看看中国人的习惯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吃饭用一只手,西方人不是,老外在吃饭时得用两只手,一只手拿刀子,一只手拿叉子或者一只手拿刀子,一只手拿勺子,反正他总之两手得左右并用。我们中国人用一只手就可以完成,我们创造了筷子,用它来吃饭。筷子是什么?是两根棍儿,这两根棍儿实际上就反映了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即“一阴一阳谓之道”的理念。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家都知道,一根筷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根筷子只能扎,两根筷子给你的时候是合二而一,叫做一双。老子讲:道生一,这就是一,叫做一双;你吃饭的时候,要用筷子夹东西,这时筷子就得一分为二了,此为一生二;还有二生三,什么叫三呢?一阴一阳谓之道,一个动一个不动,动者为阳,静者为阴,这就是三的状态,如果你进入三的状态的时候,无论是芹菜、韭菜还是花生米,全都能夹起来。三生万物,有的人使筷子是上边动,下边不动,有的人是下面动,上边不动,这都是可以的,但如果你两根筷子一齐动,那你肯定夹不起来。

  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中国人不是,中国人看到这面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那面,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

  所以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和西方祖先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我们祖先的事迹传说可以知道,有神农尝百草,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我们中华民族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民族。而西方呢,他们的祖先是游牧民族,是以肉食物为主的民族,所以我们看大叉子把那羊一叉,火上一烤,小刀子一削,小叉子一叉,就吃了。

膏粱厚味会导致糖尿病
  膏粱厚味会导致糖尿病等富贵病

  高血压、糖尿病在中国古代是富贵病,是财主和皇上才能得的病。《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什么叫“膏粱之变”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如果吃这些东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该长“大疔”了,就是长疮了。糖尿病后期不都是那个溃疡吗?实质上这就是中国最早对糖尿病的记载。

  这种饮食工具的差别就反映了我们东方人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西方人因为几千年就是以肉食食物为主,所以他们消化肉食的能力比我们东方人强得多。我们东方人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就像前面论述的,我们如果用那刀子叉子,要想把芹菜、韭菜叉起来是很困难的,而咱们中国人用筷子,芹菜、韭菜全能很容易地夹起来。因此,我们说东方人的食物和饮食习惯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而西方是以肉食为主的。但是,现在我们的饮食出现了很多问题,那现在问题出在哪儿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来到,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我们现在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食物的肚子,老去对付那牛排、鸡腿这些食物,当经常食用这类食物,脾胃是代谢运化不了的,这个时候,它就在体内存积起来了。因此,我们现在的代谢病、糖尿病才有这么多,这跟饮食习惯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

  想想我们困难时期,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甚至到7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有多少糖尿病、有多少高血压病人啊?几乎没有!那时候基本都是什么浮肿、营养不良。严格地讲,高血压、糖尿病在中国古代是富贵病,是财主和皇上才能得的病。《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什么叫“膏粱之变”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如果吃这些东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该长“大疔”了,就是长疮了。糖尿病后期不都是那个溃疡吗?实质上这就是中国最早对糖尿病的记载。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现在家里的生活跟原来的皇上差不多,很多人就天天都像以前过年似的。这种生活结构的急剧改变,是造成我们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最适合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结构

  老百姓经常讲:“鱼生火,肉生痰”。就是鱼和肉本来都可以吃,但是一定要有节制,它只起到一定的补益作用,不能把它天天当做粮食吃。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就是我们吃的稻米、小麦、老玉米、小米和黄米,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五果”就包括咱们吃的那些桃、李、栗、杏、枣,这都是果;“五畜”就是咱们吃的肉,猪肉、羊肉、狗肉、鸡肉,这就是五畜,益就是补益的意思。“五菜 ”就是咱们吃的那些蔬菜,各式各样的蔬菜,它们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所以,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帮助你消化的,五畜是起到补益作用的,五菜是起到补充作用的。《黄帝内经》是这么讲的,而且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也是严格地遵循着这种生活规律,来维持着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

  老百姓经常讲:“鱼生火,肉生痰”。就是鱼和肉本来都可以吃,但是一定要有节制,它只起到一定的补益作用,不能把它天天当做粮食吃。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我们看蔬菜的“蔬”,草字头,底下是个疏通的“疏”字,寓意就是它有疏通气血的作用。再看那荤菜的“荤”字,和“晕”字相通,也就是越吃脑袋越糊涂。我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血管里流的血像清水,现在吃那么多东西以后,代谢不出去,血管里的血都快像黄河的水了,那我们想想,这些代谢的东西排不出去,你不得代谢病谁得代谢病?

五谷是生命力量的来源
  五谷的生命力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来源

  对人来讲,小米也是补益中的上佳之品。作为五谷之首,你想想,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八路军伤员靠什么养好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汤;现在女同志生完孩子,从南到北为什么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为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当女同志生完孩子以后,体质是衰弱的,老中医说“糜粥自养”,其实就是指的是小米粥。所以在五谷杂粮中,我认为,小米是最具生命力的。

  维持人的生命仅仅靠脂肪和蛋白质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没有一个民族说不吃粮食就能生存的。种子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源泉。举个例子来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千年前的种子,甚至到了现在还能发芽,可见种子生命力的强大。我们说种子是生命的延续,所以中医讲的吃五谷,其实就是各式各样的种子。不但吃饭需要靠种子,维持人的生命需要靠种子,中医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入药,比如车前子、枸杞子、覆盆子…那些补肾的药全是种子,五子衍宗丸全是籽儿。所以,我们说维持人的生命不能仅靠脂肪和蛋白质,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

  小米的生命力最强熬小米粥不能撇掉粥油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五谷中最好的是什么呢?我认为,五谷中最好的是小米。小米在中国古代叫做“稷”,江山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国家的代称叫做社稷,社是什么?社就是我们对祖先表示一种祭祀,稷是什么?是小米,“社稷”的意思就是我们祖先用最好的粮食来供奉祖先。

  我们可以想像,一碗小米种在地上是一大片,这一碗小米有多少粒?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而且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几乎都生长,你只要撒下去它就能长起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小米作为五谷之首,是有他的道理的。你看一碗老玉米,一共才几十颗,可一碗小米,可是上百颗,上千颗,它所具有的生命能力,是不一样的。

  对人来讲,小米也是补益中的上佳之品。作为五谷之首,你想想,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八路军伤员靠什么养好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汤;现在女同志生完孩子,从南到北为什么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为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当女同志生完孩子以后,体质是衰弱的,老中医说“糜粥自养”,其实就是指的是小米粥。所以在五谷杂粮中,我认为,小米是最具生命力的。

  我们熬小米粥,千万别把上面那层粥油撇掉。粥油就是上面那层皮,是小米最精华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益气健脾。小孩脾胃生发力最弱,常常会腹泻,喝了粥油以后,很快就会好了。

  新鲜的粮食才具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饮食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吃新鲜的粮食。我们去看一看,农村有很多孩子,没好吃的,他们没有什么很多的鸡腿啊、牛奶等东西,但是他们长得很结实,为什么?因为他们吃的都是第二年的种子,没有摄取那么多陈粮,我们城里的很多人,什么好吃都有,但就在五谷上老吃陈仓烂谷子,这是不行的,因为陈粮已经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大家如果有条件,不妨在新大米下来的时候,买点新鲜的大米,新鲜的粮食对人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五谷对身体有调节作用
  五谷对身体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我治虚寒性胃溃疡时,就经常建议患者别吃药了,让他回家天天吃烤馒头片,一年就吃好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脾胃是虚寒的,馒头是小麦做的,本身就是温性的,然后再把它烤了,那不就是加了火力了吗?它的温性就更大了,吃完馒头片他就觉得舒服,因为脾胃是主受纳的,调理脾胃重在养不在治,他吃馒头片就能把脾胃虚寒的胃溃疡治好。

  所有的食物都有它的偏性,食物和药物在中国文化中叫做药食同源,比如北方人以小麦为主,南方人则以稻米为主,所以,南方人长得就相对的小巧玲珑,北方就长得相对的身材高大,这跟我们的饮食结构绝对有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比如说荞麦。荞麦其实是偏寒的,它的生长期只有两个月,所以并不具备很强的营养。北方人在夏天的时候总要压点饸饹吃,为什么夏天吃呢?因为夏天热,荞麦面是凉的,吃进去会觉得舒服。

  我们看北方的冬小麦什么时候种?头年九月、十月种,什么时候收?第二年的阴历四月,就是小满的时候开始收。为什么呢?因为小麦到了小满的时候,它的阳气最重,所以小麦本身就是温性的,老百姓讲有火力;而稻米是长在水里的,其性本来就偏寒。所以,我们看在临床当中,脾胃虚寒的胃溃疡病人,就不能吃米饭,一吃米饭他就胃疼,为什么?因为他本来脾胃就寒,再把米饭吃进去,那米饭就是凉的,他舒服才怪呢。所以,别看同属五谷,它们的属性是各有不同的。

  因此,我治虚寒性胃溃疡时,就经常建议患者别吃药了,让他回家天天吃烤馒头片,一年就吃好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脾胃是虚寒的,馒头是小麦做的,本身就是温性的,然后再把它烤了,那不就是加了火力了吗?它的温性就更大了,吃完馒头片他就觉得舒服,因为脾胃是主受纳的,调理脾胃重在养不在治,他吃馒头片就能把脾胃虚寒的胃溃疡治好。当然,胃溃疡还有很多的类型,我是指脾胃虚寒的,就是吃完大米饭就觉得难受的那种胃溃疡,这样的毛病只要改变一下饮食结构,情况就会得到改变。

  不同谷物的不同颜色,也都反应了谷物本身不同的属性。在临床上,好多老中医都给患肾病的病人开那个黑豆,这是中药。为什么?我们看那个黑豆长得那样像什么?像肾,它的颜色是黑的,中医讲黑色入肾;绿豆长的也那样,但外头是青的,绿色入肝经,它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另外,红豆、赤小豆入心经。所以这些食物,每个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我希望大家饮食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不同的体质,要注意调节,多吃点什么,少吃点什么,自己要多注意一些。

口味反映了身体的需要
  口味反映了我们身体的需要

  五味入五脏,在日常生活中,口味常常预示着我们身体的需要,我们的身体往往是我们最好的健康引导者。当你自己特别想吃这个东西,特别想吃那个的时候,中医的原则是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

  从中医角度看,各式各样的食物,它会进入不同的脏腑,天赐人以五气,地赐人以五味,人是靠天地来养活的。甘、苦、酸、辛、咸这五种味道进入你的身体会调补你不同的脏腑,比如说甜入脾,酸入肝,辛入肺,咸入肾,苦入心,任何口味皆不可过度。

  当你口味出现改变的时候,其实就反映了你身体的状态。我们知道很多怀孕的女同志,就特别爱吃那酸的,这是因为她的血都去养胎了,造成自身肝阴不足,酸入肝,所以这时候她就特别想吃酸的。咱们看那酸的,看着就倒牙,她却像吃糖豆一样,这完全是人自己的感觉,人不完全靠指标活着,首先要凭感觉活着。

  当你自己特别想吃这个东西,特别想吃那个的时候,中医的原则是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这跟小孩子的想吃不一样,小孩子是馋,成年人如果有特别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因为它反映着你自己身体的需要。并不是说大夫让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别光听大夫的,还听自个儿的。有的女同志说,我这几天特别想吃辣的,为什么?这是她郁闷了,跟谁生气了,气在里边淤滞了,她一吃辣的一散,就觉得舒服。

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
  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

  老话有“冰凌响,白菜长”的说法,就是在秋末开始下霜的时候,白菜是最好的,如果反季节买的那大白菜,咱们看着还是那白菜形,但是已经没有白菜里面的营养了。所以我希望各位读者,咱们不是说守旧,还得按照这个规律去饮食吃饭。我们不要光看反季蔬菜外表新鲜,我们的饮食,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养命。

  现在大棚技术的广泛推广,大冬天的在北方什么蔬菜我们都能买到,像茄子、西红柿、黄瓜等。但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吃反季节的食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吃的每一种蔬菜、每一种谷类,它只有到那个时令,到那种最饱满状态的时候,才是最佳的,我们现在大棚里养出来的东西,只有其形没有其神。过去,你要拿一根新摘下来的黄瓜,放屋子里,切完黄瓜丝满屋子都有黄瓜的清香,而现在呢,你十根放那儿,什么味都没有,只有其形没有其神。我们再看那茄子,八九月份自然土地里长出来的,下锅就烂,而冬天或春节的时候,买的茄子看着挺好,怎么在油锅里弄它都不烂,那是大棚里长出来的。老话有“冰凌响,白菜长”的说法,就是在秋末开始下霜的时候,白菜是最好的,如果反季节买的那大白菜,咱们看着还是那白菜形,但是已经没有白菜里面的营养了。过去的西红柿,就是它烂了都不长毛长点儿的,现在那西红柿,只要搁上三天,那上头满是毛和点儿。

  所以我希望各位读者,咱们不是说守旧,还得按照这个规律去饮食吃饭。我们不要光看反季蔬菜外表新鲜,我们的饮食,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养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你在什么地方住着,就要按照这个地方的基本环境和气候去调养自己。食物只有在不同环境中才能发挥自己属性的最大作用。如果我们把广东的汤拿到黑龙江去喝,那不出三天,头上就起包了。

  烤鸭、老鸭汤、盐水鸭

  北京的烤鸭是世界闻名的,但我们想过没有,同样是禽类,为什么你老喝鸡汤但要吃烤鸭呢?我们怎么不把那嫩鸭子炖汤呢?从中医的角度讲,这是因为鸭子在水里长成,其性偏寒,它是凉性的。我们看那烤鸭店,把那鸭子放到全聚德那烤炉里一烤,把它那个寒性去掉了,它就变成平性的了,吃完就不拉稀,你要是把那小嫩鸭子拿来炖汤煲汤,你吃完之后肯定拉稀。鸡就是温性的,所以我们就能用嫩鸡炖完汤,喝了以后就不拉稀,反而有进补的功效。

  南方炖老鸭汤,是因为那个老鸭的寒性已经下去了。咸水鸭是用盐把那个鸭子的寒性佐治了,盐是热性的,你看盐往火苗里一扔,马上火苗就起来,盐能够把鸭子的寒性中和。

  四川、湖南人吃辣,广东人煲汤

  四川人和湖南人吃辣是人尽皆知的,他们为什么那么爱吃辣子?为什么那么爱吃苦瓜?因为那个地区湿和热特别重,湿热使得人的消化功能都减弱了。苦瓜有什么作用?苦瓜是苦的,是往下降的,而辣椒是往上升的,辛开苦降,他这胃口就开了。现在是南方的苦瓜很多运到北方,那在北方什么时候吃苦瓜好呢?只有在伏天的时候,我们吃苦瓜炒辣椒,对脾胃有好处。因为不管是辣的还是苦的,它都容易伤阴,都容易生燥,伤你的经血,不信您秋天的时候,你要是吃点苦瓜炒辣椒,连着吃三天,嘴上就裂纹了。

  按照以上的叙述,食物只有在不同环境的时候才能发挥自己属性的最大作用,食物的搭配和调养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搭配对了,才能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广东人老是煲汤,因为那个地方有夏无冬,它只有夏天没有冬天,它只有生发没有闭藏,一年四季它就像那常绿植物一样,你不给他足够的营养,他就没法维持这个平衡。所以广东人煲的那个汤,什么枸杞子、黄芪,都当着食物吃,要让黑龙江人天天喝那汤,只要三天,头上大包就起来了,因为体质不一样,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所以,我们在调整饮食的过程中,你在什么地方住着,就按照这个地方的基本环境和气候去调养自己,不要老标新立异,这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小孩本身脾胃比较弱,而现在在家里都成小祖宗了,那个很弱的脾胃,进去的全是高蛋白高脂肪,进去以后根本就运化不了,运化不了,堵塞在里面就造成了体热,里面一体热,对外边就非常敏感。

  我们现在的小孩,因为家庭生活好了,再加上父母的宠爱,什么好吃的都能吃到。但如果不注意,老是吃陈仓烂谷子,或者是老吃垃圾食品,这是不行的。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

  小孩本身脾胃比较弱,消化能力弱,而现在在家里都成小祖宗了,一家就这么一个,爷爷给点,奶奶给点,爸爸妈妈再给点,那个很弱的脾胃,进去的全是高蛋白高脂肪,进去以后根本就运化不了,运化不了,堵塞在里面就造成了体热,里面一体热,对外边就非常敏感,所以咱们小孩现在非常容易感冒。

  过去我们小时候怎么不那么容易感冒呢?因为没天天吃那么多热的东西,里边是凉的,对外边就不敏感了,就不容易感冒。我们现在的小孩,整个肚子就像有团火似的,本来小孩生命力就比较旺盛,阳常有余,你再给他吃那么多好吃的进去,根本运化不了。我们现在在临床上看到那些小孩,有的吸收得比较好,就变成小胖墩了;有的肠胃受伤了,中医有句话叫做“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吃得多了,他肠胃运化不了,咱们叫小儿疳积,一个一个小孩都变成豆芽菜了。

  所以我们小孩的饮食,一定要非常注意,有句老话讲:“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所以,饿着点没关系,小孩见风就长。我们现在很多妈妈就爱看那个西方的营养指标,这里面含有多少热量,多少脂肪成分,多少糖,但我们祖先不靠这个,我们中华民族十三亿人,也健健康康地繁衍过来了。

男八女七,了解生命周期

  男八女七,了解生命周期,适当调节饮食

  中医上讲,女人的成长周期是7,而男人的成长周期为8。女同志过了28岁,男同志过了32岁,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此时就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了。

  孩子是这样,那我们大人的饮食应该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在中医的观点里,男人和女人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男同志以阳气为主,女同志以阴血为主,在男同志的整个生命过程里边,他的成长周期是个偶数8,女同志以阴血为主,她的生命的数是7,是个奇数,为什么这么说呢?女同志7岁、14岁、21岁、28岁、 35岁、42岁、49岁、56岁、63岁,她每7年有一次变化,女同志的顶峰年龄是28岁,过了28岁以后就开始慢慢向下走了;男同志是8年转一圈,8 岁、16岁、24岁、32岁、40岁、48岁、56岁、64岁,所以男同志的好处是转得慢,但小女孩都比小男孩聪明,小男孩8岁还没开窍呢,小女孩都已经很明白了。所以小孩上学的时候,小男孩你让他晚点上,要不然的话,他老比不过小女孩,男同志的顶峰年龄是32岁,过了32岁以后,他就开始往下走了。所以男同志和女同志过了他们的顶峰年龄以后,在饮食上就要加以注意了。

  这时候的关键是脾胃的运化能力弱了。运化能力强的时候,清者化升成气血,浊者就排出体外了。运化能力弱,代谢的东西排不出去,就开始发胖,就开始衰老了。那么怎么办?从这以后就一定要注意:早上、中午吃得好一点,晚上尽量吃清淡些。因为人和自然界是个统一的整体,早上和中午的时候,尽管你自身的消化能力弱了,但是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它就运化。晚上,你吃得好了,吃得多了,自然界的阳气借助不了,自身的运化能力又弱,代谢的多余的东西就容易在体内囤积。所以咱们不要早上和中午对付对付,晚上大吃一顿,这种生活习惯应该改变。如果这方面你不注意,等你一旦血脂高了,血压高了,就不好调治了。

  用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年轻的时候,血管里的血就像清水,你一百米跑完了,回来睡一觉第二天又轻松了,因为你晚上睡觉的时候,血液把你的所有的毛细血管都走到了。随着年龄的增大,饮食结构如果不注意,血管逐渐从清水向淮河的水向黄河的水发展,血脂高的人,血管内壁上有一层油,这种状况到了四五十岁就有感觉了,睡觉没睡觉没什么区别,睡完了甚至比不睡还累,就是因为血液黏稠度大了,很多毛细血管得不到足够的濡养,这种情况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直接相关。

老年人最好吃两顿饭
  老年人最好吃两顿饭

  老年人的脾胃变得更弱了,此时,饮食要软一点、少一点、温一点,特别是晚上不能吃得过多,否则容易引发心脏病。最好的方法是每天吃两顿饭,有助于食物的运化。

  很多女同志跟我抱怨说我们真倒霉,我们七年就转一圈,老得快。这时我跟她们说,大自然是公平的,这些一个一个7和8过去以后,我们看一看,男同志和女同志到56岁又碰头了,一个是七八五十六,一个是八七五十六,56岁以后,人们就开始逐渐进入老年状态。女同志过了56岁,一个比一个精神,扭秧歌的全是老太太,而老先生五六十岁后,全回家了,不只咱们中国这样,国外也一样。这就是说,女同志的整个的生命,是一个从阴到阳的过程,而男同志是一个由阳转阴的过程。男同志在年轻时以阳气为主,在到56岁以后,他的阳气越来越弱,阴气越来越重,所以他就愿意在家待着,不愿意出去遛弯儿了,这就是生命的过程。

  我们了解这个生命的过程,就可以知道,中医学研究的,不仅仅是一个治病的问题,而是研究了你整个生命的过程。进入老年状态以后,我们的饮食就要特别地注意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在临床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一到星期六星期天,是老人最忙的时候,孩子们都回来了,又是儿子又是儿媳妇,又是孙子的,做了一大桌,做完了以后大伙儿吃,小孩没关系,年轻人也没关系,孩子孝顺,说爸妈您做了好多饭,您得多吃点,结果,多吃完了以后,半夜12点就叫120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老年人的脾胃功能更弱了,自己的脾胃功能弱了,再加上晚上无法借助自然界的阳气,他吃进很多东西,运化不了。中医讲脾胃属土,心属火,五行中,土生火,心和脾胃之间关系就如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如果儿子负担一重,就要从母亲那借力量,这叫做“子盗母气”,心就嘣嘣地跳起来了,心脏病就犯了,这种现象我们看到得非常多。

  所以说,老年人一定保持老年人的习惯,就像前面我们说的,老年人最好吃两顿饭,早上九点多钟,下午三点多钟,这样,老年人的心脏病发病率就很低,反之你要跟着年轻人吃,早上对付着吃点剩的,中午吃点剩的,晚上吃顿好的,心脏代谢性疾病发病机率就高。

  老年人吃东西,要软一点、少一点、温一点,在吃的过程中细嚼慢咽,因为老年人本身的消化能力弱了,食物在口腔里经过充分的咀嚼以后,唾液就是最好的消化酶,这时候老年人已经不能狼吞虎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16: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养生要诀一【顺四时】

据《黄帝内经》,运气就是运动着的气。这运动着的气在自然界的表现就是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地球上什么地方最适合人的生存?不管是北极还是南极,它有阴就没阳,有阳就没阴,半年白天半年黑夜,所以不适合人生存。而温带由于有阴阳交替,使得住在温带的人大脑沟回在涨起来、缩回去的过程中越变越深,所以温带是最适合人生存的。

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顺四时为养生的第一条,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我们人就像外面的落叶树一样,春天树要发芽了,它所有的营养从根部向枝干调动,它的力量是从内部向外走;而外面呢,又给了它一种阻力。所以中医学讲,春天的脉是弦脉。什么叫弦脉呀?那就是里面的力量要往外走,而外面还没准备好条件,所以你春天的脉一按就是弦脉,跟那个刚发芽的芽尖一样。到了夏天,树叶非常繁茂了,因为所有的营养都从根部调动起来,集中到枝叶上去。人也一样,春天人的气血从内脏向四肢调动。到夏天,所有的气血都调动到外面去了,而内里是空虚的。所以夏天容易闹肚子,原因不完全是细菌和病毒,因为你的阳气都跑外面来了,你里面是最弱的。中医说至虚之处必是致病之所。秋风一起,人的气血开始从外面向里面走。到冬天,人的气血都藏到里面了,而外面不足,就容易外感(感冒)了。

很多上海人相信吃膏滋药。为什么膏滋是冬天吃而不是夏天吃呢?因为夏天你的气血都跑外面去了,内里是空的,别说吃膏滋药了,就是多吃点涮羊肉都吸收不了。而冬天由于你的气血都藏到里面去了,那时你用点精血有情之品像阿胶呀,熟地呀,吃进去能够运化,这运化是为了明年春天做准备,就像树要冬灌一样。

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其实就是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养生。北京的老百姓有句话:“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做病。”它含有深刻的中医哲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天热出汗,把你秋冬代谢的多余物都随汗液由毛孔排出了。你一呼一吸时,身上皮肤的毛孔也在一呼一吸,所以说肺主皮毛。可我们每到夏天,唯恐空调开得不大,屋里是空调,汽车里是空调,以为呆在空调里是最好的。其实夏天的时候毛孔是打开的,这种打开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它调整体能,把体内代谢的产物由汗排出体外去。而你非不让它排出去,那它不留在身体里面做病吗?冬天,天地都是闭藏的,你的气血也都到里面了,身上毛孔应该是闭合的,如果把那空调温度老开到30多摄氏度,冬天本来不应该出那么多的汗,你老让它出汗,汗血是同源的,“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这是《伤寒论》的原话。该闭藏的时候没有很好地闭藏,该打开的时候不让它打开,你不得代谢病谁得?

以前住平房的时候,我不敢安空调,我说最好的是扇子,它可以小大由之。但要是住到高楼上那可不行,因为它没有地气了,那就得用空调。用空调不要怕费电,一定要把窗子打开一点,让它有自然的风。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中医说,春气和肝气相通。肝是干嘛的呢?肝体阴而用阳,它是你调动气血的重要脏器。到春天来到的时候,气血从内里向外走,主要功能在肝。所以我劝大家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为什么?一方面养肝阴,一方面行肝气,助于它的生发。

到夏天,天气特别热的时候要吃一点人参生麦饮。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生麦饮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制成,这是著名医家孙思邈的方子,他用这个方子治暑热。在暑热季节用生麦饮,为什么?因为你的阳气都跑到外面去了,内里的阳气不足,所以用人参补气;汗出得太多了,他用五味子收敛,敛心气;天气太热,汗出了以后里面的津伤阴,所以用麦冬养阴。夏天来到的时候,老人可以吃一点生麦饮。

秋风一起,它和肺气相通,肺是主闭藏的,宣发与肃降。这时候你要让气血能跟着季节往里走,要用一点秋梨膏。秋梨,梨得金气最重,开的花是白的,结果是在秋天。用一点秋梨膏你就不会在秋天到来的时候由于肺气不降而生咳嗽。

冬天和肾气相通。男同志重在补肾,比如说六味地黄丸呀、桂附八味丸呀都可以用。女同志以补血为主,冬天可吃些阿胶呀,大枣呀,核桃仁呀等膏滋药。

顺四时而生,一方面要求我们调整自身的生活,让它顺应四时的规律;另一方面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适当用些药来按照季节调养身体,这样就可以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16: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勤动脑体不动心  

《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为你要和自然形成一种和谐;第二句话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很多人说,能恬淡虚无吗?我说,恬淡虚无并不是让你不想事呀,恬淡虚无的本质是勤动脑、体,不动心。脑是“用”的首领,四肢是“用”的工具。中医学把人的生命活动分成体和用两部分,《黄帝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四肢为诸阳之末”、“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就得动,不动就要老化。但是五脏藏精而不泄,心不能动,心要一动五内俱焚。  

很多人会说,中医一点也不科学,西医说思维都是用脑的。我们中国文字中,思想的“思”字是个什么字呢?上面不是“田”字,是囟门的“囟”字。上面是“囟”,下面是“心”,你所有的情绪变化一定是脑和心的有机结合。当你特别难受的时候,首先感觉是心堵得慌。如果是心堵得慌,那就是动心了。  

老子说“无为则无不为”,“无为”其实是无不为。很多人以为老子说的“无为”是不做事,其实是把老子这句话想得太简单了。老子《道德经》中讲的是规律,是道,讲天地人的规律是从哪儿来,六合以内到底是怎么回事?“无为”其实是:无妄为,则无不为。按照规律做事叫不妄为,不按规律做事,就叫妄为。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长在地上的,就不可能离开地的生、长、壮、老、已的规律。地上的一切生物都具备这种规律。“地法天”,地球上所有的气候变化都取决于天。天是太阳、月亮、二十八星宿。我们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注重“六十”?不是你对六十有特殊的偏爱。中国人在计算历法的时候,用的是六十甲子。甲子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它更是一个时间空间高度浓缩的概念。二十八星宿包括太阳和月亮,二十八星宿每60年有一次准周期的变化,天上这些星宿的不同位置决定了地球上物候的不同变化,所以我们祖先把它总结成五运六气。2003年癸未年发生了SARS,我查了一下,1943年也是癸未年,北京霍乱流行。霍乱也属于湿的一种,它和SARS既有共性,又与SARS不完全一样。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总结这些规律的时候不是胡编出来的。  

我为什么要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待着?因为我读了那么多古书以后,感觉到我们的祖先太厉害了,他们写的著作,一不要稿费,二没有职称,为什么要把这么多东西刻在石板上,写在木头上?因为中国人是非常注重自己子孙的,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的祖先从来不做断子绝孙的事。所以他们认为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些有用的东西刻下来。  

我们有5000年的历史,美国人只有两百年的历史,还那么重视自己短短的历史。我们有些人数典忘祖,不知道自己祖先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大街上我曾经问一年轻人:“老子是谁?”他说,“什么老子?我爸是老子。”我们祖先保留到今天的东西,一定有一个合理的内核。只是因为它历史太久远了。到今天看这个历史的时候,已经不知道它的合理内核是什么了,随着历史进入了博物馆。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中医,当你研究各个时期不同的学问、著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本书推到历史背景去认识。不要老觉得今人比古人聪明,其实几千年下来,没用的东西早被古人丢掉了,留下的一定是有用的。我们中国人像大家闺秀,韩国、日本像小家碧玉。大家闺秀的宝贝太多了,东家扔一点,西家扔一点,到现在都没了,被那小家碧玉全都拿回去了,中国的插花、和服、茶道全都变成他们的了。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一定要对自己的文化有重新的认识。  

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是什么?是自然的力量。做任何一件事情,我当医生,你当记者,他经商……各件事都有它自己的规律。让你勤动脑体不动心的时候,这个脑子不是想你怎么发财,是思考你要做的事情在某个规律上处在哪个点上。它是春天还是秋天呢?如果它是春天,就不要希望明天就结果,要等到秋天。这样做看似无为,实有为。你非要从春天一下就蹦到秋天去,那叫看似有为,实无为,什么也做不了。所以不管你压力多大,从事什么工作,要想保持这种情志,就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把握你所做的这件事的规律。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人是哭着生下来,笑着离开世界的。人一死气散了,所有的皱纹都展开了。生下的时候攥着拳头,走的时候撒手人寰,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从哭到笑的一生。生下来笑着的小孩活不了,撒着手的小孩也活不了。那你就不要怕苦,不要怕累。让你攥着拳头干吗?就是要干活的,而你所挣到的钱就像你手上的油腻,天天洗,天天来。人要想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近人事智于圆而行于方”,考虑得尽量全面,处理得尽量果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每天躺在床上想,敢与天地日月同辉,马上就坦然了。如果你心里老想着,明天怎么办呢,那你就要动心了。  

现代社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弄得很多人疲惫不堪,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想起上班就头疼。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工作已经厌倦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信号,所以一定要学会调情志。要想真正把情志调好,必须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让脑经常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智慧就来了。你考试的时候,如果脑一紧张,会的全忘了;当脑子一轻松,什么题都想起来了。如果能使自己的心态处在一种稳定的状态,就能做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  

中医养生要诀四 慎医药  

中药也有毒性  

现在生活好了,大家都十分重视健康。不管是中老年人还是小孩,见了保健品趋之若鹜,而且很多广告不负责任地在那里大肆吹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人剥你一块钱,那12亿有多少?而我们那么多中药、很多古人留下的成方,如乌梅丸,很好的方子却没人做。  

什么是药?为什么中医叫做“药”?不叫“勺”,不叫“饭”?我认为,药好比是开门的钥匙,门打不开的时候怎么办,你要用钥匙把它打开。人得了病就是你这门打不开了,假如那门本来是通的,你没完没了地用个钥匙去捅那个门,把一个好门也会捅坏的。中药也有毒性,这毒性是它的偏性,不是说吃了它就是毒。砒霜能毒死人,但是砒霜仍然是一味中药,关键看你怎么用。按照中医的理论,中药不叫药理,叫药性。药性包括:它长在什么季节,生在什么地域?它是根茎叶花、谷物茎食?它是什么形态、什么质地、寒热温凉什么性、升降浮沉什么作用?中医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你把中医的理论学好了,随手拈来全是药,因为大自然赋予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你看绿豆、黑豆、黄豆,都是中药。  

绿豆熬汤治腹泻  

因为我是中医,我女儿从来没有打过针,也没有打过点滴。她在上五年级时曾有过一次食物中毒。那天她回家就告诉我肚子痛、发烧。我给她量体温37.5℃,她说全校400多个学生食物中毒,周围医院全住满了。我就煮了一锅绿豆汤,放点盐和糖,告诉女儿说,你现在开始别的不要吃,渴了就喝汤,饿了就捞那绿豆,从头天晚上的7时到第二天下午的3时,拉了11回,最高体温38.5℃,下午就好了!学校放假一个星期,她玩了6天,只病了一天。绿豆的皮是绿色可入肝经,具有很强的解毒作用,尤其是解食物之毒;里面是黄的,黄的健脾胃。她腹泻就是由于体内酸碱体液平衡失调,加点糖、加点盐就是葡萄糖、盐水,为什么非要吊进去?能喝就让她喝  

孩子老人慎用西药  

作为中医大夫,你一定要认认真真研究每一味药的药性,你才可能去正确用药。而不是研究这个药里有什么成分,那是西医解决的问题。现在许多中医大夫开方子拿着化验单看,哪个能降转氨酶,那个方子里肯定有;哪个动物实验能抗病毒,那个方子里也肯定有。西医看的是病,中医看的是人,是人的状态。西方医学拿化验单做参照系数,中医大夫拿天地人做参照系数。《黄帝内经》讲:“不知年之所加,气之所宜,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你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不知人事,能当什么中医大夫?  

找我看中医的女同志很多,问她年龄,我是看她处在哪一期的哪一个段上,这个段的正常状态是什么,
发表于 2008/10/9 12: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还有一部分,如下?

找我看病的女同志相当多,问她年龄,我是看她处在哪个时期的哪一段上,这个段的正常状态是什么,她的状态与正常有什么区别,这是中医大夫的理念。是决定使用什么药的关键,如果你的这些理念建不起来,那你这药就没法开。而我们现在的危险在什么地方呢?中药、西药全在滥用!我发现,抗生素使用的越多的小孩,到成年时发病的机会越多。西药的作用非常明显,所以西医看病其实很负责,写的也非常详细,这个药物的作用是什么,副作用是什么,可能会造成什么伤害等等。西医用这个药时总是慎之又慎的,而我们的有些大夫,是没有办法了就随便开药,甚至中医也能随便地开西药。女同志不来月经,就是大黄蜇虫丸,结果是杀人不用刀。
     我曾对卫生领导部门的人说,你们去调查调查,我们小时候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的白血病,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孩子十六七岁就得白血病?你们应该调查这些孩子小时候用过什么样的抗生素。现在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张三喂了李四喂。唯恐怕孩子饿着或病着!我对家长们说,孩子还小,肠胃调节功能还很弱,你却把什么东西都给他吃,好像唯恐他不胖。其结果是什么呢?进去了不能运化,里面就形成了中医所说的内热的环境,如果他里面是凉水,那他对外界就不敏感了,如果里面已经变成了热水,毛孔打开了,外面稍微受一点儿风寒,就感冒发烧了,一发烧就是肺炎,打针或吃抗生素,越吃那脾胃就越不协调。当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滥用抗生素后,药的作用很明显,看上去烧是退了,可由于机体的调整能力很差,排毒抗毒能力也没有建起来,体内就会有很多有毒的物质储存下来。到了青春发育期需要调动起来的时候,隐性的问题就出现了。这时候找谁打官司都不行,只能自认倒霉。所以我建议十几岁、二十岁以下的孩子一定要慎用西药,起码在中国这个环境里,还有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一定要慎用。因为你的解毒能力排毒能力调整能力都减弱了,那样滥用抗生素是有害无益的。
      吕正操将军今年是一百岁,他的女儿跟我同岁,是协和医大毕业的。吕正操将军在近几年都一直在发烧,一发烧就去301医院,到那里什么好的抗生素都用,后来他女儿请我给她爸看病,我说从中医看,是肺热咳喘,我用中药给他调理,近两年他几乎没进过医院。他女儿跟我说,之所以请你来就是害怕我爸被那不断升级的抗生素打死!我的体会就是,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去死,而中医常常让人糊里糊涂的活。就肺热咳喘,在西医的病理学上你找不出来,但人家吃完中药就能好了。西医有西医很多的长处,但对中医来讲,你对你自己的长处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既不能乱用西药,更不能乱用中药。
      有患者来找我看病,说是肝炎,你能不能用点中药把病毒去掉。我说你要我用那味中药去把病毒杀死,那你找西医去,我的办法是改变你体内病毒在这儿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中老年朋友你一定要慎用药物。有人说,中药也有副作用,可不是嘛!那个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吃完了就得了肾病了,那不是关木通的问题,那是因为那个大夫把龙胆泻肝丸让你没完没了地吃出来的。偶尔吃一次,有清利湿热的作用,所以对药物不要那么迷信。
                                                                        元气和寿命的关系
     不少古代中药书上说,这药可以大补元气,那药也可以大补元气等等,以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元气不能补。如果元气可以补的话,秦始皇、汉武帝就甭死了。咱们的主席和小平也就甭走了。所以那些说“取天地之气补人之元气”的说法最好不要相信,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最后不也死了吗?元气是不能补的,元气是你的生命之气,父母生下你的时候,元气就是一个定数。俗话说母壮则子肥,人的元气就像是从煤气公司取来的煤气罐,是一个定数,生下来就定了的。在后天的生长壮老的过程中,它在不断的消耗中。当你的元气耗尽之时也就是你离开世界的那一天。
     元气和寿命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爸爸妈妈给你的这罐子气很多,而你一天到晚的火门老是开着,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内外交煎,给你再多的元气你也活不长。反之如果给你的并不多,但你天天节约着使用它,恐怕你的寿命就会长的多。我们古人说元气可以补,那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从中医的理论看,气聚则生,气散则亡。中医有句话,说医生治的了病却治不了命,就是说,在你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时,医生的责任是把你的元气消耗限制在最小的程度上,如果你这人是真正元气耗尽,气没了,你就是拿人参堆着他,那也没用。所以每个中医医生,对于这个问题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随着西方医学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用药越来越谨慎。我们现在是初级阶段,刚吃饱了就想长寿,然后是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一说到某种东西可以使人长寿,立刻就蜂拥而至,在今天的生活条件下,只要注意科学养生,颐养天年那是没有问题的。天年就是父母给你的年岁,你应该活的那个寿数。在养生问题上,中医非常博大也非常精深,儒家有儒家的养生法,佛家有佛家的养生法,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从中医角度来看怎样养生,谢谢大家听讲!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18: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网上暂找到这些,如果朋友能找到补上,谢谢了
发表于 2008/11/12 19: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洪X光强太多了。
发表于 2014/4/8 21: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