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知四時第四 沈仁睿作
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
此《金匱要略》開篇文章也。
前文《明傷雜第三》已明確五行傳克之意,余恐初學者尚有疑惑,故於此補述一二。
夫“四季脾旺不受邪”者,何意也?
四季者,凡七十二天,云何名爲七十二天屬四季耶?此處有天機地理之學,不可不察也。
蓋一日一夜十二時,三十日爲一月。此太陽躔度也。一年十二月,合三百六十日。
日躔月逡,各有不同。月常二十八日有奇而復圓缺,日常三十日躔度成一月。此太陽曆與太陰曆之有別也。
循行太陽躔度則一年三百六十日,五日爲一候,三候爲一氣,總共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四季者,由此而立。
春三月,共計九十日,春一月,名孟春,意春之初也。春二月名仲春,意春之中也。孟春三十六日;仲春三十六日,共七十二日。春三月所餘者,十八日。此十八日,名曰春季。
夏三月,共計九十日,孟夏三十六日;仲夏三十六日,所餘者十八日,名曰夏季。
秋三月,共計九十日,孟秋三十六日;仲秋三十六日,所餘者十八日,名曰秋季。
冬三月,共計九十日,孟冬三十六日;仲冬三十六日,所餘者十八日,名曰冬季。
三百六十日夜,春七十二日,夏七十二日,秋七十二日,冬七十二日。所餘十八日者有其四,共七十二日,屬於四季。
故脾旺四季者,脾旺於春夏秋冬三月之最後十八日也。五臟五行,各旺七十二日,周而復始,謂之歲也。
《金匱》載“師曰: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餘臟準此:
見肺之病,知肺傳肝,孟春仲春肝旺不受邪,即勿補之。夫肺之病,補用辛。助用腐鹹,益用酸味之藥調之。
見腎之病,知腎傳心,孟夏仲夏心旺不受邪,即勿補之。夫腎之病,補用鹹。助用臊酸,益用苦味之藥調之。
見心之病,知心傳肺,孟秋仲秋肺旺不受邪,即勿補之。夫心之病,補用苦。助用香甘,益用辛味之藥調之。
見脾之病,知脾傳腎,孟冬仲冬腎旺不受邪,即勿補之。夫脾之病,補用甘。助用腥辛,益用鹹味之藥調之。
此“臊焦香腥腐”,名爲五氣。“酸苦甘辛鹹”,名爲五味。此《內經》所言:“化生精,精生氣,氣生形,形生味”之“氣、味”也。五行之在人體,變化雖多,不外此精神氣味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