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3年至今,阜阳“大头娃娃”、苏丹红、孔雀石绿、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很多人发出疑问:“究竟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吃?”这引发了另一个话题: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预防机制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中,很难说存在产品检验上的疏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说:“根据目前相关法律,食品生产企业可以添加使用的香料、香精有1000多种,但不能添加的成分却有数万种之多,如果都要进行检查的话,目前的检测技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那么在现有情况下,对于食品安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食品安全事件回放
2004年,安徽省阜阳市的100多名婴儿出现一种怪病,症状为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脑袋偏大。这被当地人称为“大头娃娃”。
根据国家专项调查组公布的数据,此次食品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是劣质奶粉,因食用劣质奶粉,阜阳市死亡的婴儿有12人,营养不良的婴儿229人。而导致“大头娃娃”智力发育障碍、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这些劣质奶粉的营养指标不合格,而是亚硝酸盐、重金属等食品安全指标不合格导致的中毒问题。
2005年,作为人工合成红色染料的苏丹红,出现在消费者餐桌上的食品中。在国外爆出苏丹红有致癌危险且有多个品牌产品“涉红”的情况下,国内展开大规模排查。“涉红”产品从肯德基几款产品、亨氏一款辣椒酱,到一些品牌的红心咸鸭蛋,不一而足。
同年,另一具有致癌危险的物质——孔雀石绿,被发现出现在餐桌美味多宝鱼体中。此事最终导致大量多宝鱼滞销。
如果说“大头娃娃”是一桩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含有苏丹红和孔雀石绿食品也并未直接或立即造成消费者死亡,那么,三聚氰胺含量极高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则既造成了幼小生命的夭折,又引发了全国性的忧虑。
事故处理遵循国际惯例
国家允许在食品中添加的香料、香精只有1000多种,除此以外,其他食品添加剂只有几百种。而按照规定,国家公布允许添加的物质以外的,都是属禁止添加之列。
“作为政府来讲,对这几万种禁止添加的成分进行全面检查,是没有可能的。”陈君石说,“事后监管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方式。可以说,中国政府此次处理奶粉污染事件的效率和力度前所未有,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他认为,中国政府对此次事件的处理,遵循了国际通行的风险分析惯例,即科学的评估、风险的管理决策,以及风险信息与外界的交流。国家在第一时间向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所有团体和个人公开信息,同时通过媒体加强政府与消费者、经营者等方面的双向沟通,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人们的心理恐慌。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讲,我们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并没有失效,只是不能杜绝这种情况。”陈君石说,“毕竟我国的原奶供应中,有2万多名分散生产的农户。”
前瞻性研究极其紧迫
但也有专家表示,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中国仍有一些方面需要反思和改进。
“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预警仍然缺乏经验。目前只是针对国家规定的产品标准进行检测,因此,只要不检测或没有查到不合格的,就只能认定为安全产品。而实际上,有关部门应该了解各类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预见到产品可能在哪些方面出现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与食品安全学院副院长姜微波说。
他提出的概念核心,就是在检测体系中建立一个前瞻性研究领域。
“过去国内检测体系一直不重视预防,根本没有考虑作预警式的研究。可以说,不论是阜阳劣质奶粉,还是目前的三鹿奶粉事件,都是在蛋白质上掺假,但从来没有人系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也没有人研究为什么层层掺假的产品都能卖出去。”姜微波说,如果没有前瞻和预防,那么目前层层检查的程序没有多大意义。
“不仅如此,近年来很多乳品蛋白质掺假的问题在网络上有所流传,包括添加其他物质的手段,但一直没有机构分析过如果出现大的危机会产生多大影响。如果进行早期预防,相信五六月份就能发现和解决此次危机。但是到9月11日,医生还在分析脂肪不平衡等问题。可以说,最初学术界对这方面连一点知识储备都没有。”姜微波说。
姜微波所说的前瞻性研究,是对当前民间情报的收集,和对不实信息的处理。他说,建立一个预警的机构和体系,可以对国内食品危机的情报进行分析。以这次奶粉事件为例,去年出口动物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事情公布后,就应该引起警觉——往其他一些食品中添加这种物质都存在可能,但这一问题一直没有人关注。
“国家需要尽快建立这样一个机构或部门,通过收集信息和鼓励群众举报的方式,来保证获得第一手的情报。仅靠目前派驻场监督员,是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毕竟除了奶业生产企业外,国内还有上万家食品企业,对于它们又该如何控制呢?”姜微波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