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缝合自己的脚
在村卫生所工作了几个月,先生也逐渐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在乡镇学习的时候带回来2本书——《半农半医教材》和《注射剂知识》,自己借阅别人的《中医基础理论》,这就组成了先生初学的全部,在这期间有件事情为先生赢得了不错的声誉。
处理医疗垃圾的时候,不小心先生的左脚踩在了较大的碎玻璃片上,卫生所里有几个村民,见状感紧扶到治疗床上,其时就先生一个人值班,另外2位大夫外出采购还未回来,查看伤口有1cm多长,只有缝合才能止血,先生只能自己动手,双氧水冲洗,普鲁卡因局麻后,先生便自己缝合自己的伤口了,这个部位有点蹩脚,但最后还是处理好了,后来看先生自己缝合的几位村民便宣传开了,也因此先生争取了村民的好感——初生牛犊不怕虎,来找先生看病的村民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为先生的从医实践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而很尴尬的是,因为是初学、太年轻,开始的时候没有人找先生看病,都是找其余2位大夫,先生做的是打针、配药、上山采药等工作,闲暇看书学习,每天夜里,先生都是熬夜到下1点,计划经济火油都是配给的,每年每家多少火油是一定的,用尽了是没有地方买的,以至于我的奶奶每晚都要念叨她的火油,这种学习状态下,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就患上了神经衰弱,以至于困扰先生多年,一直到我上学了这个病才逐渐调理好了。
19岁参军,崭露头角
在村卫生所工作了4年,正好先生18周岁,到了参军的年龄,先生报名参军,验兵的时候体检,先生小时候因为爬树钩干柴,把左手臂摔骨折了,伸直胳膊明显能看到左胳膊是弯曲的,而且先生是平板脚,体检的军医把这些情况告诉主官,主官看了先生一眼,也没说什么就通过了,到现在先生还是很感激那位解放军的主官,那个时候虽然验兵能松一些,但是先生的这些情况,人家一句话就不能参加解放军了。后来先生说这可能就是命、是缘分,这是与解放军有缘,后来一面锦旗的故事,和我最后选择学习中医的事情,让我相信了命运和缘分,如果没有命运和缘分,就没有先生下面的故事,如果我没有学习中医,也就不会有这个帖子了。
先生万分珍惜这次参军的机会,来到部队,前半年参加军事训练,先生十分刻苦,说不能辜负了那位解放军主官的眼光,要当个好兵,虽然先生并不认识人家。到了后半年,部队要建设营房,所有部队都要到老乡家去借宿,先生所在的8班主要负责上山采石,用于打地基,而先生在7班的一位姓姜的老乡所借住的这家主妇常年胃痛,老乡好心的告诉说,大嫂我在8班的老乡小刘在老家是医生,你让他给你看看,有病乱求医,说不定能治好呢,看你太受罪了,整天疼也不能做事情,就这样这位大嫂找到先生,先生给开的处方是厚朴温中汤加减,用理气温胃散寒之法,1付药后,疼痛明显减轻,6付药后多年的胃痛病就这样好了,能出门上山了,村里人奇之,都知道她多年不出门,去看过好多地方也没有治好自己的胃病,竟然被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治好了,自此这个村庄的好多老百姓便来找先生看病,据先生讲,可能是自己运气好,居然治一个好一个,慢慢的周围村的人或用推车推着,或人掺扶着,也来找先生看病。
少一个站岗的
知道先生能治病,且治病效果好的人越来越多,先生也开始忙了起来,每天上午和下午要去上工,中午回来的时候,门外等侯看病的人就自觉排好队,挨个请先生看病。顺便说一句,那个时候看病有个特点,就是不收任何费用,解放军是要学习雷锋的o(∩_∩)o,而且农村缺医少药,军民关系相当融洽,老百姓信任解放军,所以老百姓喜欢找解放军医生看病,医患关系可想而知,可不像现在的医患关系这么差。也因此看好病的老百姓十分感谢先生,有时候给先生盒烟,先生不抽烟,就把烟给罗班长抽,等中午看完病,已经1点多了,很快就要上工了,先生匆匆吃点饭,也不能休息,下午下了工,情况亦是如此。罗班长看先生忙的连饭都吃不上,就经常帮先生打饭,晚上站岗的时候,吩咐士兵,空出先生,不让先生站岗,好让先生多休息。几轮岗下了,排长发现少个站岗的,因为罗班长是个8年老兵,除了排长,他资历最长,就问他小罗是不是你不站岗,罗班长以实情相告,说先生既要上工还要看病,因此就不让其站岗了,排长也默认了这个做法,自此在部队驻村期间,先生晚上就不用站岗了。
一次特殊的看病兼考试
那个年代的解放军部队是一个不埋没人才的集体,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总有发挥的地方,先生的机遇源自于为营长看病,当然这与先生以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有一次营长下连队开会,会议休息期间,连指导员悄悄跟营长说,“营长,我们连有位老中医,看病可好了”,接着说了些先生在连队和驻村的一些事情,以及自己找先生看病的经历,营长听完说,“嗷,是吗?叫他来给我看看”,先生来到营长身边,营长面无表情,伸过自己的一只胳膊,先生开始把脉,然后说营长的病症,看完说完问营长“营长,我说的符不符合你的病情”,营长一句“奥”,结束了这次诊病,然后继续开会,先生下课后心里老犯嘀咕,营长也没说对不对,不知道看的怎么样?
营长的考试结果
给营长看完病,到了晚上的时候,营长的通讯员来找先生,说营长让先生今天晚饭后去找他,这位通讯员姓李,是先生的老乡,先生就开玩笑的问他知不知道找他什么事情,讲点内幕?李说不知道啊,只是听营长说过一句,“昂,没想到某连(先生所在的连队)还有这么块人才,没看出来啊......”,先生一听这话,知道先前给营长看病是看对了,去营长那里肯定是好事没错,果不其然,先生到了营长那里,营长又是给糖吃,又是给烟抽,最后说,“小刘,我家属关节疼,好多年了,你明天到县城去给她看看,跟你班长说一声就行了,不用到连队去请假”,先生说不知道营长家在什么位置,营长指示小唐(大概是勤务员)带先生去给营长夫人看病。
县城看病
第二天,先生便跟随小唐去营长家了,营长夫人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人朴实随和,说起自己的病情,大概是在五年前,还在老家的时候,忙完地里的庄家活,便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巧的是刚刚雨过几天,路上还有泥潭,正好被石头拌到,摔倒在泥潭里,附近有水塘,便过去洗了洗腿脚,时值秋末,水很冷,洗完后还站在水里把自己从山上带回的萝卜也洗了洗,自此以后,便落下了腿疼病,每到天寒季节便感到双腿发冷、发麻,吃了好多药也没怎么顶事,就一直拖到现在。先生四诊过后,判断其为寒痹证,乃劳累后,受凉所致,方用乌豆汤,先服三剂,药物的具体克数,现在已经记不清了。
先生看完病后,时间还早,就到县城新华书店看书买书了,那个时候只有县城才有书店,要不是借此机会来到县城,一年之中还真不知道能来几次县城,买几次书呢,四年兵役,先生的补贴除了邮寄给家里的,全买了医学书籍。
买了书后,先生就回连队了,打算三天后,营长夫人服完药,再去县城给调方,且不用请假,这是营长批准的,可是第二天,营长夫人服完第一剂药,就来到连队找先生了。
答夫人问
营长夫人来找先生,是推着自行车来的,夫人说:“小刘,本来我的腿不算疼的,可吃了你的药后,怎么今天疼的这么厉害,你别看我推着自行车,其实我是把它当拐杖,如果不推着,我现在就走不来了”,先生扶着她到宿舍里谈,看过之后说:“姨,没事的,这是中药服下去后,引寒邪外出,你的寒气很重,而现在的季节是秋初,天气温度很高,所以寒邪伏于体内,就像蛇冬眠一样,你之所以天暖和的时候,腿不疼,而天寒冷的时候疼的厉害,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作个注释:把寒邪比喻成一种活动的物质,当然这种物质不出阴阳五行,其性属阴,也有升降沉浮的特征。自然界中阳气盛的时候,比喻夏天,寒邪就会藏起来,俯伏不动,这个时候病人就会感到舒服;而自然界中阴气盛的时候,同气相求,寒邪就会很兴奋的跑出来活动了,病也就开始发作了。类似的病种,如肩周炎、哮喘病均有这个特点。)。你继续服药,腿疼还能加重,不过过了这个劲后,就会很快好转,这是个好现象。”果如先生所言,第二剂的时候,腿疼的更厉害了,下不来炕,但到了第三剂,就开始略有好转了,三剂药服完,又到了先生去营长家调方的时间了。
病案:乌豆汤应用病案一则
写在病例之前:凡是病案都会标注,2003年7月前为我上大学期间,寒暑假在家随父学习所整理,之后的病例为自己工作中所整理。下面的病例,是学艺的时候治疗的,效果不错贴出来给大家看看。在以后的病例中大家会经常看到穴位注射疗法,未作特殊说明,所用药物均为维生素B1。
张某,女,49岁,2000年7月16日就诊。自诉:阵发性右侧舌头发麻,双侧肢体末端麻木,右侧面部麻木,诸证已经半月有余;又诉,双下肢因三年前冬日在水中时间过长而发冷、痛胀,遇寒则痛剧,至今暑季仍着毛裤。
据证诊为:1、中风前兆;2、寒痹证。
处理方法:
1、穴位注射VitB1,取穴:大椎、命门、心俞、膈俞。每穴0.5ml,每日一次。(命门与至阳比较,命门压痛明显,故取命门而弃至阳)
2 、乌豆汤:川乌10草乌10干姜10麻黄15桂枝10黄芪30白芍15红花10牛膝15独活10。水煎服日1剂。(方歌:乌豆汤中用二乌,黑豆干姜解乌毒,麻黄芪芍红花供,寒痹付之痛解除。)
3、注意事项:嘱病人服药后,如果出现舌唇持续发麻,及时反应给大夫,因川草二乌用量最大为6g,故嘱咐之。疗效:
7.17日,诉,下肢开始有汗出,下肢疼痛减轻,麻木诸证亦有减轻。
7.19日,诉,舌唇有持续发麻感觉,原方川草乌均减为6克,继续服用。
7.26日,寒痹已除,中药停服。待冬季复查。
7.28日,诸证均解。后记:此例患者,于当年冬天并未来复查,估计寒痹证再未复发。
营长的回报
到了该调方的日子了,先生跟班长打了声招呼,就去县城了,先生知道营长夫人不识字,就把原方抄写了一遍,未做任何更改,继续服用三剂,这里有个问题,既然效不更方,怎么还要再写一遍呢?其实是先生耍了个小聪明,一来下次去县城有个理由(去书店看书买书),二来怕如果营长夫人看到一味药不改,对先生的信赖会有所下降,从而影响治病疗效。就这样先生一共去了六次县城,后来的处方用量,随着病情的变化有更改,营长夫人多年的病也就治好了。
过了没多少日子,营长把先生叫到办公室里谈话,“小刘,我想把你调到团卫生队里,你愿意不?”,先生当然愿意,过了不久,营长又叫先生到办公室来,“小刘,我去团里问了,团里卫生队人额已经满了,且你治病都是用中药,卫生队都用西医,如果你去,卫生队要求后勤部门拨款,以准备中药,所以就算了吧,这样我看看营部卫生队的情况,你再等等!”又过了一阵子,还是在营长办公室,“小刘,营卫生队人员也满,我让他们加补个名额,这个我说了算,你明天就去报道吧”。
从先生当兵到去卫生队,已经1年的时间了,剩下的3年,确切的说是2年半的时间,先生就作为一名卫生员,干起了老本行。
撞人事件
先生来到新的部门,工作认真,同事领导关系融洽,期间不断有老乡来找先生看病,先生一边学习一边看病,还要做好本职工作,忙的不亦乐乎,日子过的飞快,先生也觉得生活十分充实。先生的医学技术在此期间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而且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主要是跟宁军医学习,宁军医是大学本科毕业,人家那水平高啊,先生每当提起宁军医都是满脸的崇敬之色。先生因为在医疗工作中,多次得到老百姓的赞扬,工作突出,还立了三等功,随后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三等功证书,我还见过,这是先生在部队获得过的最高的荣誉,一直珍藏着。
有一次,先生给老乡看病,距离营房太远,跟宁军医请假,宁军医一听地方,也觉得太远了,但是还是要去看,这关系到部队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宁军医悄悄跟先生说,“这样,小刘,你骑着我的自行车去,来回还能节省点时间”,其时部队是有规定的,战士不准骑自行车,再说那个时候自行车也不多,先生谢过宁军医,就骑着自行车去看病了。这位老乡的母亲,不但要服用中药,而且需要针灸,每天都要做针刺治疗,就这样来来回回治疗了将近10天左右,差不多病也快好了,只需要用中药调理,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先生最后一次交代患者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就骑车返回营地,事情就这么巧合的发生了。
傍晚时分,先生着急赶回去,骑的有点快,那个时候路都是沙道,不是柏油路,路上也没有路灯,骑到一个三叉路口拐弯的时候,刹车不及,把对面也是骑自行车的一个姑娘给撞了,人家直接掉路边沟里去了,先生赶紧下车查看,过了一会姑娘缓过劲来,先生赶忙道歉,姑娘受了惊吓感觉发虚,附近老乡认识先生,帮先生找了车子,帮忙送到附近医院了。这一顿忙活,等到了医院,检查治疗等一套下来,天彻底黑了,先生就在医院一直等着,一直等到姑娘的家属来,最后是姑娘的父亲来了,先生一看穿着军装,也是部队的干部,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姑娘的父亲问了问自己的女儿当时的情况,然后又问了问先生,看父亲也是部队的,而且天太晚了,就告诉父亲说,“小刘,我看我的丫头也没什么大碍,这样你先回去报个道,明天再处理这个事情吧”,先生敬了个礼,“首长,那我明天再来看方凌同志”。
先生回去跟宁军医汇报了这个事情,宁军医一听是部队的,而且姓方,直接给营长汇报了。第二天,营长办公室里,先生在立正,营长在训话,营长办公室电话响起,营长接电话,一直立正着说一个字:“是”“是”“是”,电话结束,营长气慢慢也消了,“小刘,虽然你撞了人,但是你处理的不错,送人到医院,等人家属到了,并留下单位姓名,但是你违反规定,必须给你处分。这样你今天也别工作了,去医院买点水果、营养品看看人家,处分的事回头再说”。
先生到了医院,又是一番赔礼道歉,人家也没有怪先生。后来先生告诉我说,这位方凌同志是拉家常的高手,就这样两个人闲聊,聊了2、3个小时,先生也不能说走,说走怕对人家不礼貌,幸好到了吃饭的点了,她家人来给送饭,先生才擦了一把汗逃也似的走了。其实方凌的身体也没什么大事,先生走了后,第二天她就出院了,后来先生回到部队,也得到了应有的处分,宁军医也收到牵连,本来这事应该就这么完了,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第一次方凌看病
这一天,先生照常上班工作,方凌骑着自行车来到营卫生所找先生,先生一看是她,把人请进来让座倒茶,又是一番道歉,然后问“恢复的怎么样”,“没事了,你也别看到我就道歉,都过去的事了”方凌说,“不过我听说你看病很好,我肠胃不大好,而且经常牙疼,吃了好多西药也不除根,想请你看看中医中药有没有好办法”,先生四诊过后,说“你这是胃火盛,牙疼也是胃火牙疼,用中药清胃散就能治好的,但平时注意不能生气上火”,先生开好处方,抓好药,就交给了方凌,闲聊一会,方凌说,“谢谢你帮我看病,我不打扰你工作了,再见”,先生忙说“不客气,应该的”,“我家住在县城***,有空到县城就去找我......”,先生送走方凌,回去继续工作,卫生所另外两位卫生员问先生,“这就你撞的那人”“嗯”先生回答。
这次撞人事件,先生成了名人,全营通报批评,各单位组织加强安全工作的学习和落实,以至于先生其他营的老乡们,都通过这件事情知晓了先生的名字,多年后先生的战友们相聚,虽然有些战友从未见过面,但是提起撞人事件,大家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和开场白,部队生活的画卷也从这里全面铺展在这群最可爱的人的面前,往事历历,转眼他们都成了老人。
第二次给方凌看病
先生和方凌的故事起于这次事件,但是瞬间就结束了,从新步入自己的正常军旅生活。这天,营长叫警卫员通知先生到他办公室,先生报道礼毕,营长说,“这样,小刘,今天放你假,你上次给方凌同志开的处方效果不错,她特意打电话给我,让你到她家再给它调下方,她今天休息,你回去收拾下就去吧”,“是”先生应道。从营长办公室出来,先生就犯难了,先生隐约能感知方凌之意,到了卫生所,看到小张,微微一笑便有了主意,小张是先生的同事,跟先生一般年纪,生日比先生小,“张,营长让你跟我一起去县城给方凌同志看病,我们收拾收拾,我跟宁军医说下,马上就走啊!”,先生表情极其严肃,小张一愣,“真的,你别骗我?”,“营长的原话,要不你去问营长”,先生知道小张肯定不会去问营长,就这样先生拉着小张一起去了方凌家。
方凌开门看到是先生二人,微微一怔,简单介绍后便一起进了家门,来到客厅,方凌也不提看病的事,拉着先生唠嗑,削苹果给先生和小张吃,很长一段时间后,小张先坐不住了,这电灯泡当的,瓦数太大,能把周围的桌椅板凳都烤糊了,连续去了两次卫生间后,又要起身,先生从背后拽了拽他的衣服,让他坐稳了,生怕这小子跑路了,先生起身对方凌说,“那个,方凌同志,听营长说你服了我给你开的中药,感觉好多了,我再给你看看,调下方吧”,“奥,对,看你们来了我太高兴了,光顾说话了,把正事给忘了”方凌尴尬的笑了笑,这样先生再次看病调方,把该注意的事项又重复了一遍后,先生说,“方凌同志,你看时间也不早了,我和小张都出来,就老王一个卫生员,怕他忙不过来,我们也该回去了”,方凌看看先生,又看看小张,“嗯,感谢你跑这么远来给我看病,还陪我说了好多家乡有趣的故事,我就不留你们在这里吃午饭了,我送送你们吧”。
这次看病之后先生跟方凌再无联系,先生帮小张洗了一个月的衣服,包括内衣和袜子。许多年后,先生提起这件事情来,还是觉得自己当年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先生为人耿直,每一步的成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成,方凌是高干子弟,而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等差异太大,再者先生未入伍之前,跟同村一起青梅竹马长大的我的一个外姓姑姑关系很好,入伍后一直书信往来,先生说他不想做那种始乱终弃之人。这个故事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特意讲给我听的,那个时候我正在谈恋爱......,后来我的初恋就是我的老婆。
脉学高手
古人云:“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而知之谓之巧”,先生来到营部卫生所(前文中营卫生队,应该称为卫生所,此处更正之)不久,就听说了3营有位脉学大师,切脉水平相当之高,这位高手并非白胡子老人,也是和先生一样的年轻军人,是山东掖县的一个兵,据说此人切脉从不失手,不必患者开口,对患者的病症说的不差分毫,周末的时候,经常看到副军长的小车来接他,去给军长的亲朋好友看病,其水平可见一般。
先生未见其人,只是听所里的同志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刚入连队的时候,这位脉学高手的战友,为了测试其水平,让他诊脉,高手半饷之后说,“你昨晚跑马了(注:跑马,学名遗精),其他无恙”,全场哄笑,这位战友满脸通红的走开了,后来据被诊脉者说,确实如此。这位高人的诊脉水平确实令人望其项背,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导致了他在以后的医学生涯中必将无所作为。
关于濒湖脉学
这位高人虽然断病如神,但是处方用药却毫无章法,据先生讲,观其处方只是几种同类作用的药物互相罗列,比如头痛,会看到其处方有蔓荆子、白芷等等具有大量作用为治疗头痛的药物,先生说他可能只是背诵了药性,而没有背诵汤头,不明治法,所以导致能看对病,却治不好病。
先生所背诵的脉学为李时珍的《濒湖脉学白话解》,书中分四言举要和七言脉诀,先生只背诵了27脉的七言诀,而四言举要就没有背诵,只是了解了一下,而这位高人全部背诵的滚瓜烂熟,就像我们现在背乘法小九九一样熟练,他背诵的那本小书,随便你挑那个部分,都能倒背如流。
这里举个例子,我们看射雕英雄传,梅超风练了九阴真经的下篇,都是顶厉害的成套武功,因为没有上篇的内功心法基础,九阴白骨爪练邪了,搞的连泥丸都不知道是什么,就拿死人骨头来练,后来的周芷若也练邪了,到了杨过的女儿拿出来九阴白骨爪的就是正宗的爪了,原因是杨过的女儿有他老爹给的全套九阴真经,先练上篇的内功心法基础,再练下篇的各种武功,自然不用找死人骨头去练爪速成了,使出来的爪子乖乖厉害的不得了,不阴毒还好看。
濒湖脉学的四言举要就是上篇,介绍的都是脉学基础,而七言脉诀就是下篇,讲的是实战,27脉各有其脉行,因此都要背诵,循序渐进。当然不背诵上篇只背诵下篇,并不会导致象练九阴真经那样的后果,先生没有背诵上篇是因为病患太多,无暇顾及,只是学习了、了解了基础内容也就算了,关键是当时太需要实战的下篇了,需要“打仗”啊。但后来来到部队,看到人家的脉诊水平,始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应该全部背诵。
说了这么多了脉学,然则何为药性,何为汤头呢?
病案:关元与腹痛病案鉴赏之病情
今天早上,我如往常一样6点开门开始看病,6:30的时候感觉一阵小腹痛,之后时作时止,频频加剧,以至于我为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是穴位注射治疗)行动迟缓,表情痛苦,好几个患者看出我与以往的情况不同,问我说,“刘大夫,你怎么不舒服?看你给打针的时候,速度明显比以前慢啊,很受罪的样子”,我说“小腹痛”,也不愿意多说话,然后就回家服用了4粒诺氟沙星胶囊和1丸舒肝和胃丸,期间我去了一次厕所,结果小便没有解出来,腹压一增高,则尿痛,这个时间腹痛开始由小腹阵发性的放射至会阴部位,就这样又坚持看了7位患者,觉得自己确实坚持不了,我在门诊打开注射器,装好VitB1注射液,在自己左腿足三里和上巨虚各注射1ml药液,这个时间大约已经7点。
按照以往的经验,10分钟后腹痛就应该减轻,但情况并非如此,7:15的时候,痛的我居然直不起腰来,父亲来到门诊看我的情况不容乐观,了解了我疼痛的方式和选穴后,命我躺下,这时候痛的我躺下已经很费劲了,因父亲的中风病尚未恢复,我先给他备好消毒好的针灸针,父亲在我的关元和天枢(左)各刺1针,得气后不久,我就能听到自己肠鸣噜噜有声,疼痛开始空前加剧,时作时止,20秒左右一次,大约10次左右,腹痛开始缓解,针刺5分钟后,父亲行针一次,这个时候门诊已经等了数位患者,我知道我这个急性腹痛不用去医院输液了,因为现在已经不痛了,10分钟后父亲再次行针、取针,腹痛已止,我起身开始工作。
在我自己行穴位注射后,疼痛不见减轻,我就觉得这次我非得去医院输液3、5天不可了,我这里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只能通知其回家,待我病好后再来治疗,但父亲的妙手却轻松化解了这一切,现在是晚上9点,已经过了12小时,我再未服药或做治疗,腹痛也没有再发作。
处理完患者,空闲的时候,我开始请教父亲,为何我以前处理腹痛用足三里、上巨虚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这次没有收效,你却用关元和天枢建此奇功?
病案:关元与腹痛病案鉴赏之解说
先说今天的病情变化,腹痛未发,未服用任何药物,早晨起来发现,下嘴唇左侧新起白色成片疱疹。请大家思考这层疱疹与我的腹痛有关吗?如果有关,邪气是通过什么途径又来到这里的?在下一贴《关元与腹痛病案鉴赏之逆传》中我会解释。
言归正传,解说上文的病情,其实父亲对我自己治疗的评价是辩证错误,故而未能收效。先说说我的辩证依据,腹痛,时作时止,乃气窜于腹所致,且最近我有生气上火的前因,故选用足三里、上巨虚。因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四总穴歌云“肚腹三里留”,该穴有理气导滞,健脾和胃之功效;上巨虚为大肠经的下合穴,同样具有通调腑气的功效,且腹痛部位在小腹,病位必在大肠,“六腑以通为用”,二穴合用共调肠腑气机,使气、火顺肠腑而下,应收奇效。
父亲说,貌似你的辩证很准确,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但是你漏了一个重要的症状,为什么你这次腹痛能放射到会阴部位,且小便都不能解?你这是气、火互相作祟,而气留于腑(指大肠),火邪直中任脉及三阴经所致。气留于腑者,则腹痛休作有时,攻冲串通;火中于阴经者,阻碍阴经气血运行,而小腹与阴器最为接近,故而出现疼痛放射到会阴部位的症状。你此次发病,为逆经而传,一旦邪气到达会阴和阴器,必将病情沉重,有可能出现疝气或更为严重的急腹症。另外你查查任脉和足三阴经的经脉或络脉循行,是否都过阴器,他们的主治是否都能治疗此类病症?!就会明白我为什么用关元了,只因关元为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你此次的腹痛不同寻常,且关元的使用恰在其时,如果待邪气到达阴部,则关元也不能建此奇功了,也就不是10分钟就能解决那么简单了,当然你先前注射的足三里和上巨虚也是有作用的,另外三阴交也是可以考虑使用的,至于天枢,为大肠募穴,通腑气之用,为邪气造好通道,免得邪气出来后不知道怎么走路。
我再次受教于父亲的辩证思路,学中医关键就是要有整体观念、能辩证论治,打开中医基础理论,我们就能看到这8个字,很简单的8个字,但真正理解起来,却是不容易的。想我此病如果去医院,必然是大剂量抗生素,其实我没有受细菌感染啊?大肠菌群失调吗?还是气与火的问题?中西医的差别竟有如此之巨?中医不能治疗急症吗?
病案:关元与腹痛病案鉴赏之逆传
前文中所留思考问题,为何我会在腹痛之后的第二天出现下唇疱疹,现作总体解说,也是对我此次发病做个总结。
火为阳邪,多由内生,其性炎上,今不上行反而向下走串,并能直中足三阴经者,此邪必定势大,其性彪悍;足三阴经者,其循行起于足,从足走腹,任脉者,起于腹,从腹上行,止于舌下;今火邪居于中焦之下,直犯足三阴经(循行止点)及任脉(循行起点),并有逆足三阴经循行传导之势(指腹痛逐渐放射至会阴部位),其病必然急骤,病势为逆,预后不良。 关元穴的使用恰逢其时,正在邪犯阴经出现下传的时候开始使用,故能给贼邪当头棒喝,封经截寇,驱邪外出,而得立竿见影之效。至此火邪从阴经被赶出来后,其势大大减弱,余邪若有出路,必然会由肠腑传导,通过矢气或粪便排出体外,这个病也就彻底好了。 可是我却没有在针后出现矢气或大便变稀的情况发生,当天晚上我就心犯嘀咕,怎么一天了还没出现这些变化?看来这家伙(余火)虽为残兵败将,但还是留在我的体内不死心,伺机侵犯,但不知能犯何处,腹痛后第二天所出现的症状——下唇疱疹,印证了我昨晚的疑惑。这个吃了败仗的邪气携余威跑到我嘴上来了,这也是与火的性质有关,火性炎上,易致疮疡(请您查看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六淫一节),故而能导致嘴唇起疱疹。
且看此邪是如何从腹部来到嘴唇的。通路有二:第一,邪出三阴后,势力减弱,回到腹部,其残部顺任脉上行,到达嘴唇,此为顺行,预后良好,故待疱疹破后,病当自解,此为经络辩证;第二,火为阳邪,经此一役,势力大减,必犯于心,心者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与火邪同气相求,故而最易受其侵犯,且心开窍于舌,其华在唇,今下唇出疱疹,故而云心火上炎,此亦为顺证,也表明邪气很弱,如果邪气还是很强的话,应该口舌生疮才对,此为脏腑辩证。
处理方法是:1、待其自动溃破,则邪出病愈;2、服用导赤散,泄心火;3、服用黄连胶囊和大黄胶囊。我选用了第3方,自制胶囊,日3次,次4粒。黄连通心经,善清心火;大黄通肠腑,善清一身之火。昨天中午开始服用,下午便矢气频转,至晚上疱疹破溃,今晨大便变稀,疮疡破溃处结痂,邪气已经随上下两条通道而出,未再传变。
我将以上自己所想的疾病传变规律,结合父亲的辩证思路,讲给父亲听,父亲点头说,“孺子可教也,能举一反三,不错不错。”
兄弟不才,一个腹痛,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文章写的不太精炼,如果辩证或医理有什么不当之处,请读者跟帖指出,我与大家共同讨论学习之,谢谢!
药性与汤头
前文中论及了诊法中的脉诊,下面介绍先生所学的药性和汤头。
药性就是药物的性状与功能,相当于现在的《中药学》;汤头就是方剂,相当于现在的《方剂学》。先生所学药性主要是《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所学方剂主要是《中医治法与方剂》和《汤头歌诀白话解》,药性书中的歌诀,先生并没有背诵的像脉学中七言诀那样熟练,只是记忆了主要药物的功能,而汤头歌诀先生做了重点背诵,背诵的方歌达近百首,不过现在记忆的没有那么多了,一些常用的、专科的方剂记的还是很扎实。
方歌是中医师的战胜疾病的利器,胸中无方,等于是上战场空着双手一样,势必要被人敌人干掉,中医看病,每位患者都要经过医生的望闻问切,最后就是看医生的处方,这凝练了为医者所有的智慧。这正应了民间的一句俗语:“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溜溜后就知道你的方行不行了。
以上总结了两位先生的脉学和方剂学习的情况,相信对大家有所启发。总之,能看对病,能处好方,能治好病,才能赢得患者的信赖,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当然首先还是要能看对病,这里介绍一个宁军医“望而知之”的故事。
宁军医的故事——望而知之
营部卫生所一共有军医1名,助理军医1名,卫生员2名,先生所在的营,因先生是加补的名额,所以有卫生员3名。军医相当于现在的医师,助理军医简称医助,相当于现在的助理医师,先生的军医姓宁,是第四军医大的本科毕业生,也属寒门学子,最后分配到营卫生所这样一个小地方,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太少,含金量很高,如果宁军医是在师医院,是不足为奇的,这种分配使得宁军医十分郁闷,才华不能尽现。
有一天上午的时候,来了一位战士,走到宁军医旁边,还未等坐下,宁军医就把单子给了先生说,去给他配药打针吧,先生惊愕,战士更加惊愕。战士开口了,“军医,我还没说自己怎么回事,你就开好药了?”宁军医说,“啊!你肚子疼,腹泻,没什么大不了的,打个针,吃点药就好了”,战士再次惊愕,“军医啥也没问我,怎么知道我什么病啊”,宁军医说,“不用问,你一进门我就看出你什么病来了,问那么多废话干吗?”先生听着二位的谈话,简直就是惊呆了,“唉,唉,小刘,赶紧去配药打针吧,楞着干吗!”宁军医催促先生说,这位战士就跟着先生去打针了,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神了”。
宁军医的故事——神秘之事
打完针后,先生就赶紧回来了,请教宁军医怎么没看病就能知道患什么病?宁军医说,“小刘,当医生要动脑子,你不是学中医的吗?望而知之的道理应该知道吧。刚才这位体型略胖,步态蹒跚,双手捂着肚皮,哈着腰,一看就是腹痛啊,而且泻的次数也不少了,你看他摇摇欲坠的,脸蛋发黄,还出虚汗,喊个报告都有气无力的。你再想想昨晚营里有聚会,肯定是肠胃炎没错,一会啊还会来不少这样的战士,我没有特别嘱咐,你照刚才的单子做就行了”。果然,这天上午,来了十几个这样的战士。先生大为叹服,此之为“望而知之为之神”。
当然现在的大夫,你就是望诊再牛,也不能像过去那个时代那样做了,四诊都要做的。中医讲“望闻问切”,西医讲“视触扣听”,放在第一位的诊法都是望(视),可见其重要性,“望为诊之首,切为诊之末”,学中医要重视望诊,切不可以切脉代替所有,走入误区。
又到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昨晚下班的时候,宁军医说今天要先生帮忙去做一件神秘的事情,先生今天一早起来就赶紧来到宁军医的宿舍了。
宁军医的故事——很牛的飞机
宁军医宿舍里有各类的小工具,他看先生老实、忠厚,而且脑子也挺好使的,就叫先生来帮他忙,做个小飞机玩,其实宁军医很多时间都是消耗在这些方面了,所里看几个腹痛、受伤的病号,也确实没意思,先生都能干的来的,还用他这样的高才生?
起初先生以为是什么好事情,原来是做飞机,觉得这个做飞机,小孩子的玩意,有啥做头呢?就这样,一会切割木头,一会儿打磨,一会称2个机翅的重量,还用天平称,搞的跟研发高科技似的,忙的宁军医和先生不亦乐乎,总于飞机做完了。
二人拿飞机到野外去放飞,宁军医问先生“小刘,你猜猜我这个飞机能在空中飞多久?飞多远?”,先生毫不犹豫的说,“2、3分钟吧?!飞不上百米”,先生心想自己做个纸飞机,能飞上个2分钟就是好的了,这个玩意这么重1分钟也飞不上,说2分钟都是多说!宁军医笑了笑,没有多说。
宁军医拿出自己做的发射器,教给先生怎么使用,然后飞机发射升空,乖乖不得了,这个飞机怎么也不下来,在空中不仅仅平着飞,还会翻跟头飞,打转飞,像是有遥控器操作似的,40分钟后,看不到飞机的影子了,先生跑步大约4、5公里把飞机捡了回来。拿着飞机左看右看,像是看外星人一样,觉的这个家伙,其貌不扬,分量也不少怎么会有这么大本事,然后请教宁军医。
宁军医的故事——平衡
所谓“大道至简”,宁军医对这架飞机的解释是——平衡,只有平衡了,才能保持上升的动力,使原始的发射动能不尽快被空气摩擦力所消耗,从而使飞机能飞的更远,飞的时间更长,这也是为什么用天平称重、需要打磨的原因,而并不是吹毛求疵。当然飞机做的再好,始终还是要落地的,因为不可能一点阻力也没有,除非在真空状态下,而绝对的真空也是不存在的,没有绝对只有相对,这就像生老病死的人生规律一样,是必然的,没有长生不死的仙丹。
先生恍然,这跟自己学中医一样啊,讲求阴阳平衡,一旦失衡,人必然会出毛病,若是阴阳决裂了,生命也就终止了。寿命长会保养的人,就像这架飞机一样,他知道什么是平衡,所以能走的更远,走的时间更长;反之,只能飞2分钟的飞机,必然是身体结构有不平衡地方,且不平衡的越厉害,飞的时间越短,走的路也就越短了。
为人处事,当经常自省,看看自己是否心态平衡,如果一旦产生不平衡,往往导致社会、家庭乃至自己产生疾患。比如美国经常去抢人家石油,日本经常换首相,这些国际大事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内外不平衡造成的,如果美国的国土打井不出水而出油,神经病才会去打伊拉克呢?
如果我们经常用阴阳去分析一些社会中的或自然界的事,你会发现很有意思,因为它是一种很高明的规律和法则,不只仅仅适用于中医学。
讨论:话说阴阳之阴阳平衡
上古之时,天地未分,馄饨未开,我们称之为“元”、“道生一”,自盘古开天,清气升而为天,浊气降而为地,天地开,阴阳始分,万物乃生。由此可见,“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根本,生杀之本始.....”(《内经》语)。古人不知道地球是怎么形成和演变的,借用盘古开天一说来说理,大家不要认为其迷信,其实这是一种很高明的说理方法,中医取象比类的手法来源于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者,二为阴阳,所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者,两仪为阴阳,因此任何一位武侠大师书的“两仪剑法”都是男女二人合练,否则是不能发挥最大威力的,这就是阴阳调和。
我们大家最初注册论坛的时候,都回答过这个问题“人为什么会生病?”,我和我的兄弟在读初中的时候,寒暑假先生给我们讲解中医基础,也曾提出这个问题,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也曾提出这个问题,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认识: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根本,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即阴阳之意,亦即治病必求与阴阳(平衡),此为治病求本。阴阳调和,则百病不生,阴阳失调,则百病始生,故而人之所以能生病,乃阴阳失调也,故辩证有八纲,阴阳是为其总纲。
读者要问,“既病生为阴阳失调,然则何故致阴阳失调也?”,所谓六淫、戾气、七情、饮食、劳逸、水湿痰饮、淤血、结石、外伤、虫毒、药邪、医过和先天因素等,皆可致阴阳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仲景有言:“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直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用一个线性关系来表示疾病与阴阳的关系:各种病因——阴阳失调——产生疾病。中医学所干预的就是阴阳失调,无论你用中药,还是用针灸等等,必须使阴阳平衡,才能药(针)到病除。
您是怎么理解阴阳平衡的?是怎么认识人生病的过程的?请谈谈您的见解?大家共同学习之,谢谢!
讨论:话说阴阳之九阴九阳
前面我在《濒湖脉学》一文中曾用金庸武侠中的九阴真经来举例,那么金庸武侠中的武功与中医阴阳象数到底有何种联系呢?这个问题太大了,仔细研究能做个课题了,下面我只谈谈对九阴九阳中“九”的理解。
先看看这几种武功,大家可以对他们的厉害程度排下序列,当然都是指练到最高境界,一阳指<六脉神剑<九阳神功,我是按照169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当然武学无止境,许多事情需要机缘巧合,未必六脉神剑就不能破你的九阳神功,这取决于练者体质、地理环境、气候冷暖等等因素,当然武侠毕竟是武侠,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些武功,我只是借用以取象比类的方式来说理。
医学武术同属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相近之处,为什么学中医的这么讲究个人修为,讲究“道"之深浅,人家邓铁涛老先生有一甲子的功力,你才有10年功力,看病处方、理法方药是不一样的,我想大家入中医之门后,对此都会有深刻的认识。扯远了,看看这个“九”。
九阳神功中的“九”,我这里有两中解释:1、指九条阳脉:手之三阳、足之三阳,加上奇经八脉中的督脉(诸阳脉之会)、阳跷脉、阳维脉所组成。当然九阴真经中的九阴就是这9条阳脉所对应的9条阴脉。2、“九”是数字中最大者,在象数学或道家学说中,又称为“老”数,其含义有“纯、最、至、极”的意思,因此九阴九阳,就可以理解为至阴至阳,为阴之极也,阳之极也,因此在金庸武侠中这两种武功就是最高武学,其他武功均不能与之抗衡。
您同意以上说法中的那一种?还有没有第三种或更多的解释?您是怎么理解这个话题的?请指教,谢谢!
讨论:话说阴阳之三伏三九 我们知道三伏分初、中、末伏,每伏10天,是自然界一年中天气最为炎热的时间,属阳极盛之时;而三九分九九八十一天,每九九天,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间,其中最冷在三九和四九,属阴极盛之时。夏至后第三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冬至后即交九。
从天数来看,30天的阳极盛天数远远小于81天的阴极盛天数,我们说自然界乃至人体都应该保持阴阳平衡,然则为何会出现“阳少阴多”的阴阳不平衡呢?既然自然界都有这种阴阳不平衡的例子,那么人体的阴阳会平衡吗?
从术数来看,奇数为阳,九为阳数最大者,偶数为阴,十为阴数最大者,所谓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故有三九以九为基数,三伏以十为基数。冬至一阳生者,最冷应在一九,因为此时阴气最盛,阳气刚刚生发,但为何最冷天气不在于此,而会在三、四九呢;夏至一阴生者,最热应在初伏,因为此时是阳气最盛,而阴气刚刚生发,但最热并不在初伏,此为何故?问大家一个问题,夏天最热的时间是在正午12时呢?还是在下午1点左右?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那么以上的道理也是同理而言。
从古人农历法中来看,中国的农历法是古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应用于计年、农作等等,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祖国的发祥地,尤其是黄河流域的文明,农历法当适用于此范围,三九三伏之说亦应适用于此范围,未听说西方或赤道附近国家的历法中有三九三伏说。大胆做个假设,如果中国的领土搬到南半球的相对应的纬度,那么一年之中最热最冷的时间还会不会是这个数字呢?
从以上三九三伏说理来看,我们所生活的这块区域,似乎是“阳少于阴”,并造成局部的阴阳不平衡,但对于整个自然界、地球来说阴阳是平衡的,我们将此理取象比类的用于人体,则人体亦应有这种“阳少阴盛”的表现,表现在哪里呢?人体阴阳果真不平衡吗?朱丹溪的著名理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正确吗,当时的社会、自然、人类疾病谱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现今火神大行其道,补阳者比比皆是,火神派治病疗效为什么会这么好?当今之世,全球变暖,一些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是否需要改变,阴阳变化如何?
阴阳之道是最难讲解的道理,以上的讲解纯属个人观点,如与各位先生有意见相左处,敬请理论指正,所提出的问题请大家思考辩论之。
讨论:话说阴阳之阳中至阳 前面我提到人体是否有“阳少阴多”的表现,表现在哪里?答案是有。我们看五脏阴阳,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分论之,心属阳中之阳,肺属阳中之阴,肝属阴中之阳,肾属阴中之阴,脾属阴中之至阴,阳脏为2,阴脏为3,且与阴中之至阴相对应的阳中之至阳,并没有提及,那么到底有没有阳中之至阳呢?
如果没有阳中之至阳,那么人体内的五脏阴阳是不平衡的,阴阳失调,必生百病,人将失之也;所以说人体内必有阳中之至阳,以保持人体五脏阴阳的平衡,那么她应该在什么地方呢?命门的提出与阳中之至阳有关系吗?
我的观点是,阳中之至阳藏于心中,心者不仅仅是阳中之阳,而且还藏有真阳,真阳即阳中之至阳,“心者,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内经》这些关于对心认识,都体现了其为真阳之所藏。而脾为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土者长养万物,脾者之所以能成为阴中之至阴,与其这些属性有密切关系,他为五脏六腑提供物质基础,使其保持结构的完整,以便各脏腑之阳作用其上,从而发挥各自应有的功能。
人死之后,阳气出尽,只留躯壳,我们称之为“阴阳离决”。在阴阳离决之前,我们中医所采取的急救措施,都是振奋阳气,多投参附之类,李可老先生平生多用附子救人于危难,我想就是护住人体这点真阳,真阳保住了,患者就会转危为安,未见有用滋阴法救急者。因此人体中阳气是至为宝贵的,但并不是说人体内“阳少阴多”,阴阳不平衡,而是人越来越复杂化,其运动、思维等等多耗阳气,因而相对造成“阳常不足”罢了。因此来说,火神派的理法能显效者,亦是从“阳常不足”而立。
再次提出一个问题,秸秆、煤炭、地心之火这三者都能形成火,哪一个含有“三味真火”(比喻火力最强者)?肾阳、命门、心中之真阳,哪一个是阳性最强者?这是一个比喻。我们可以烧秸秆,开采煤炭,地心之火也可以通过各种地脉通道催生长养万物;我们可以温肾阳、补命门,百脉归于心,心中之真阳也可通过百脉,温煦各脏腑阳气。如果肾阳虚,腰膝酸软,双下肢浮肿,用温肾利水不能取效者,我们是否可以引“三味真火”(比喻心中真阳)以温之,如何才能把“三味真火”引出来,达到温肾利水消肿的目的呢?请看下文《消肿未必利水》,举临床实例来验证以上说法。
病案:消肿未必利水 此文首发于我的博客,原文题目:《血府逐瘀汤消肿新用——消肿未必利水》,具体内容如下:
2008年6月30日记录:
患者,男,62岁,左侧半身不遂1年。该患者已经在我门诊治疗1个月,来时需2人掺扶,现已经能自行行走,27日患者诉说自己最近几天双腿无力、沉重,水肿比以前加重(其双侧下肢水肿已经10余年),查其双下肢水肿,皮色光亮,按之凹陷,良久方起,左侧较右侧为重,有静脉曲张,有冠心病病史。
采用血府逐瘀汤6版方剂教材原方原量,效果奇佳。1剂后,肿势立消,3剂基本复原(指复原到患者中风前的状态)。
用该方治疗水肿,源之于家父服用该方的启发。家父前段时间胸闷、心痛,服用血府逐瘀汤近十数天,意外发现自己10多年的下肢水肿消失了,以往都用真武汤、五苓散等温肾助阳,利水消肿的方剂治疗,效果尚可,但消肿均未起到这次的效果。我试着用此方治疗该患者水肿,结果效果仍然很好。
评论:
采用血府逐瘀汤者,乃开通心脉,引心中之真阳,下行至命门与肾,以真阳之气温之,故能立竿见影,以数剂而起十数年之沉疴。我认为肾阳虚,下肢水肿、腰膝酸软、遇寒则冷者,其本身的肾中之阳气并不是虚的非要使用外来药物以补充之,大剂温肾助阳药物不能解决消解疾病者,应更换思路,引本身真阳之气以温之。
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开通心脉者,心阳自出,阴寒自消。观血府逐瘀汤之药物组成,未见有温肾阳,温心阳之品也,看来这位患者人体阳气是很充足的,只不过是分布不均匀,大部分阳气被关到了一个小屋子里,出不来罢了,从而导致了下肢水肿的症状,我们把屋门打开,阳气分布均匀了,他的病自然就好了。这就好像是扩散一样,浓度高的会向浓度低的位置扩散,但总量是不变的,问题的关键是你怎么去发现那个隔离层,而且怎么想办法把它拿掉,拿掉之后就会达到浓度的平衡了。
其后,我曾应用此方于数例下肢水肿患者中,疗效皆不错,现正在增加病例总结验证中。
一面锦旗的故事——送旗 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了,先生在营部卫生所里忙碌着,因为通知说今天副军长来营部视察工作,所以每个人都不闲着,正在这时卫生所的窗外来了一老一少,先生认识他们,前几天这位年轻人还请先生看过病呢,只见老人阔步走在前面,年轻人手里拿着一面锦旗,冲卫生所过来了,先生赶紧出门,将二人迎入室内。
老人说:“小刘大夫,我儿子的病幸亏你给看好了,你说要是这么个大小伙子病成那样,啥也不能做,还要整天人看着,我们一家岂不是一生都不安宁,所以我们特地做了一面锦旗,送给你以感谢你的恩情,请你一定要收下。”
这是第一次有人送先生锦旗,那个时代,人们身上穿的是“的确良”,或是粗布衣服,这面锦旗是用绸缎做的,上面书写着“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绸缎在当时还是比较高层次的消费物品,老百姓家里的生活并不是很富裕,主人家能用绸缎做锦旗相送,可以看出其诚意是很深的,先生虽不敢拒绝这份情谊,但还是很为难、很犹豫,这是军队纪律使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何况是一面绸缎做的锦旗呢?一旁的宁军医看先生犹豫,就催促先生收下锦旗说,“真情相送,不可不收”。
先生收下锦旗后,老人和他的儿子就离开了营卫生所,他们前脚刚走,副军长和营长他们就进了营部卫生所。后来先生跟我们讲起这段经历,就说肯定是副军长在视察工作的时候,看到这二人送锦旗到卫生所里了,出于好奇才来到卫生所里的。他这一来不要紧,全体起立,都站好了军姿,等副军长训话......
一面锦旗的故事——训旗
| 副军长说,“小刘,老百姓的这面锦旗是送给你的?”先生回答,“是!”副军长说,“小刘,你可了不得啊!年纪轻轻就有人给你送锦旗了,如果你到了我这个年纪,那会怎么样呢?”“来、来、来,过来坐!”副军长一边说,一边招手示意先生坐下,先生瞟了一眼斜对面的营长,营长面无表情,标准的军姿,挺拔在副军长身边,那里还敢坐下。
副军长转头对营长说,“小林(营长姓林)啊,我们这支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今天小刘给老百姓治好了病,老百姓送一面锦旗,要是有送不起锦旗的老百姓得了病怎么办?一打听找解放军看病要送锦旗,而自己买不起锦旗,是不是就不敢来找我们看病了呢?......”
终于,副军长结束了这次训话,先生捧着这么锦旗顿时没了主意,感觉像捧了个刺猬,副军长走后,先生问营长,“营长,这面锦旗怎么办?”营长说,“你自己收起来,不要挂在卫生所里,留个纪念就行了。”先生紧跟着说,“那副军长要是问......”,营长笑笑说,“他还会再问,今晚睡一觉,明天啥都不记得了了”,“不过,小刘,你给那个小子治病,几付药下去还真管用的啊,这小子那天犯起病来,差点把我给揍了,你说说看,怎么治的?”营长闲下来的时候问先生 |
一面锦旗的故事——病情
话说这位年轻人那天来看病的时候,是他的父亲领着他进了卫生所,先生还没问话,自己就把腰带抽出来了,往肩上一搭,把腰带的一头放在嘴边,就开始给国务院某领导打电话了,胡说八道起来,声音洪亮,把营长都“震”出来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营长训斥了他一番,结果这小子大咧咧的朝营长扑过去了,嘴里念念有词,把营长“吓”的赶紧避开了,这个时候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位年轻人患的是什么病了吧?!
他患的是精神病,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精神分裂证。他父亲告诉先生,大概半个月前,自己的儿子跟同村的伙伴一起用平底车去拉转头,他这位朋友不地道,诓骗他说有个地方有好活,结果他就去了看看没有活,待回来后发现自己上当了,他的朋友已经干了一天的好活,自己却被骗得一整天啥也没做,自此便生气上火得下这个怪病,这几天几乎天天晚上不睡觉,翻墙就跑了,力气比以前大多了,经常跑自家房顶上坐着,嘴里整天胡说胡道的,所谓“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亦不过如此也。
最初是去县医院看的病,拿回些药来,但没有多少效果,反而还逐渐加重。先生在细问其父亲时发现,该患者已经十数天没有大便了,且饮食如常,判断其病为阳明腑实证,宜用下法,采用导痰承气汤治疗之,大承气汤合并礞石、皂角之类,下之之余,开窍醒神,先服用3剂,3剂后,患者复诊,略有疗效,发现大便仍未下,方中下药加量,继服3剂,再次复诊,患者大便已出,已经熟睡2日,再无先前劲道和力气,精神好转,病邪已去,为防病传变,下药减量,适加固护脾胃之品,再服3剂,至此该病尽除。
这是先生第一次治疗该类疾病,且疗效奇佳,稍后将贴出先生复原后治疗该病的一个实例,患病者是我的亲戚。
大约一个月后,这位年轻人又来找先生了,是病情有变吗?还是...... |
一面锦旗的故事——姻缘
年轻人来到营部卫生所,说明来意,“刘大夫,前段时间您给我治好了病,我未婚妻那边听说我病了,这不今天我准丈母和丈人来看望我,我父亲让我来请您去喝酒。”先生说,“这...,我得去请假,且部队里不让喝酒,如果我为这个去请假,怎么好开口,你回去带个话给老人,就说我谢谢他老人家,人就不去了。”年轻人接着说,“家父说,一定要请到你,没关系我去营长办公室帮你请假。”还没等先生开口,他自己径直去营长办公室了,营长办公室和卫生所在一层楼上,先生连忙跟过去。
营长正在听年轻人汇报情况,营长让先生进来,只听营长对年轻人说道,“这样,我可以让小刘去喝酒,但是你必须在下午5点以前把他送回来,且不能让他喝醉了,我才准他的假。”,年轻人连连说,“好好好”,接着营长让年轻人到门外等着,交代先生说,“去之后,好菜使劲吃,酒少喝,这种场合不能不喝酒,但不要喝醉了,去吧......”
先生请到了一天的“喝酒假”,后来先生告诉我,之所以老人非要请他去,是因为这关系到年轻人的美好姻缘,你想谁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患精神病的人呢?先生去后,席间介绍了年轻人的病情和预后情况,二位老人听了,酒足饭饱满意的离开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先生吃到了他们的喜糖,老人还是把女儿嫁给了这位年轻人,先生第一次用自己的医术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
一面锦旗的故事——我的中医之缘
| 话说这面锦旗,先生一直保存到复原回家乡,一直保存到自己结婚,一直保存到我出生的日子。1979年是我出生的日子,先生为我取名刘帅洲,时值冬天马上就到了腊月,天气甚为寒冷,记得母亲曾经告诉我,那时候的冬天,房子的屋檐里都有“骨水凌”,长的能达一米多,我出生的那年就是一个寒冬,可是我却有个坏毛病——流口水,在这样的寒冬里,有这个坏毛病,是件受罪的事情。
母亲说当时家里很穷,没有像样的布料,给小孩子围嘴的布还不能是粗布,翻箱捣柜的折腾了一阵,母亲盯上了这面绸缎做的锦旗,母亲知道父亲很珍惜这面锦旗,在父亲外出工作的时候,把这面印有“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锦旗,给我做成了几块围巾,好为我围嘴,母亲说这个绸缎质量真好,一直围到我长的稍微大点了,不流口水了,这几块布还有没烂的,或许是因为母亲用的仔细。
这面锦旗与我的缘分,或许注定了我将来与中医结缘,走上从事中医事业的道路,多年以后我考上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选择了中医针灸专业,再后来我成为了一名中医师。3岁的时候因为调皮,我的右手被石头断去一指,因此我为我自己取了个网名昵称叫“九指医”。 |
内经与伤寒 曾提到先生上学只到小学毕业,那个年代的医书,很多都是文言文和繁体字,简化字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通行,先生曾翻烂了2本四角号码字典(先生的普通话并不标准,拼音也不是很合格,方言倒是说的地道^_^),一本是在村卫生所里翻烂的,一本是在部队里翻烂的,先生没有文言文的基础,识字断句甚为费神,以至于先生几乎不读古典医书,早先所读古书者,必然有现代白话解说的文字,方能理解文中之意。
据先生讲,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看过内经和伤寒,不是自己不想看,在城里新华书店里有,但自己翻看了一下,读不了,就没买过这2本书,后来先生看到我的大学里内经选读和伤寒论的课本,认真看了一下,毕竟年事已高,事务繁忙,没有时间精研之,至今先生也没有通读内经和伤寒,所学者也是中医基础理论或方剂中,内经伤寒的引用文,这些文句可谓言简意赅,道理深刻。
尽管只学这些,先生的医术还是提高的很快,中医界很讲究“悟”性,先生没有学历,但却有学识,先生所读书籍并不是很多,但所学知识的利用率却是很高,现在想来,我与我兄弟在中医方面的悟性比之于先生,是远远不能相及的,尽管我的学历至大学本科,我弟弟学历至硕士研究生。
针刺针麻与战士学针灸
| 恰在先生去营部卫生所不久,部队里来了一个有关针灸的运动,这个运动使先生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用针灸治病,走了弯路,方式方法是错误的。部队这个关于针灸的运动,其实是全国性的,那就是70年代到80年代关于针刺麻醉的研究,这个研究波及了从上到下各级医院,许多西医院校也广泛参与进来,并由此产生了大批西学中的医学工作者,可谓中医界的一件盛事,而先生当时所在的部队要求战士也要学针灸,并请从事针灸的医学工作者前来讲学,先生从中受益匪浅。
先生在此之前用针灸治病,多采用背穴位主治的方法,比如太阳穴,主治头痛、头晕,那么有头痛的患者,就考虑选择太阳穴,再比如足三里穴,主治腹痛、腹泻,有此症者,就适当选择足三里穴。先生说,当时不会辩证,就是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方式,看症状对应穴位主治选择穴位治疗疾病。
后来我看了先生最初学习的针灸书,是一本64开本的小册子,内容没有经络循行,只有先生说的穴位定位、主治等内容。学针灸者,不看经络循行,只看穴位,那肯定是盲人摸象,难能有疗效,所以先生早期在村卫生室里工作的时候,针灸疗效不佳,多用中药和西药治疗疾病。
这次关于针灸的学习,先生学会了辩证用针,并发现针灸立竿见影的奇特疗效,从此开始学习和深研针灸。
辩证用针
| 先生学会辩证用针,源于一位军医文章的启发。这是一本1974年的军队内部资料《全军中西医结合会议资料选编》,其中有一位李枝敏的军医在自己的文章中介绍辩证用针的经验。下面摘录部分对先生有启发的原文:
...过去有些患过敏性疾病的病人来找我治疗,疗效总是不够理想。...中医认为这类病的病因病机与身体素质有关,肌肤有湿,胃肠有热,复感风邪而成,主张在治疗上采用祛风除湿得方法。同时认为“肺主皮毛”,“痒症生于皮毛”,“太阳经主一身之营卫”。于是我就试取足太阳和手太阳经的交会穴风门和大杼及肺腧穴进行调治,以调和营卫,清热利湿,使卫外功能固密,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抗御外邪的侵袭,并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理,摇大针孔泻之以驱外邪,果然收到一定的效果。
...有个病人患过敏性皮炎达16年,用过各种抗过敏药,花了1000多元钱也没有治好病。去年11月来我院治疗,我给予外定喘穴挑治,一周后皮肤瘙痒明显减轻,不流黄色分泌物,经过三次挑治,全身除了颈部及脸上尚有小许皮疹外,其他部位均已消失。
...有一次一位经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面部盘形红斑性狼疮的病人,来找我治疗。这个病人十几年来,一直用氯喹控制症状。象这样的病人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到底从那里入手,心里没底。...此处毛主席语录省略之...,我联想到麦粒肿的部位和本病的发病部位都在颜面,能不能选治疗麦粒肿的穴位来治疗呢?我就在双侧定喘穴挑治。没想到这个办法真还有效,一个月后病人面部的红斑逐渐变淡消失了。
先生经常拿这几段例子教我们认识辩证用针、学会辩证用针。 |
|
|
|
[/td][/tr]
[/table]
[/td][/tr]
[/table]
[/td][/tr]
[/table]
[/td][/tr]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