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为了讨论中药的发展问题。
大家习惯认为,中医就必须用中药、用中药的都是中医。但中药和西药的定义是什么?以什么标准划分的?我们的一贯想法就是:中药是李时珍他老人家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纯天然的草根、树皮、矿物等;西药是外国人发明的、不断研究制造的药品。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中药是既定的,只有用配伍组合来配制新方,不会从根本上创新;西药是不断发展的,全新的合成药品会一直出现。这就是很多人认为中医是落后腐朽的原因之一。
中药为什么不能出现新的品种?是我们的思维被禁锢了。在李时珍之前,中药是一直在发展的,新的药品一直在被发现使用,但《本草》和现在的《中国药典》记载整理了绝大部分药物后,没人敢于尝试新的药物了。传统中药都是自然界中的天然物品,是因为那时没有化学合成、化学分离技术,找不到更有效的药物!
青霉素是什么?就是从青霉菌中分离出的成分,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物质,青霉菌像苔藓一样的东西,有大凉的特性,对炎症这种热性病非常对症,不同的青霉素品种是经过了不同的炮制形式,严格来说,青霉素就是一种中药的创新形式!
现代化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新的合成材料种类繁多,但应用到中药里的屈指可数,冰片是一个,也只是因为“古已有之”。砒霜(氧化砷)、雄黄(硫化砷)、磁石(氧化铁)、硫磺、芒硝(硫酸钠)等等能在中药中应用是因为都是天然矿物,新的合成物质成千上万种难道会无一能入药?中药采用烤焦的馒头吞服治中毒、拉肚子,是因为那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现在西医用思密达(蒙脱土)医治腹泻效果更好,是同样的道理。现代中医为什么会拒绝思密达这种简单快捷安全的办法呢?鸡蛋壳能作为补钙的中药,但碳酸钙就成了西药,中医们是坚决不用的。古代的中医是见什么用什么,能用的都给用上,现代的中医却不敢越《本草》半步,可悲可叹。
药无中西之分,分中西的只是医理而已。如果青霉素在李时珍之前就有了的话,早就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圣品了,也许还会复方配伍减轻它的毒性和耐药性问题。
祖国的中医药急需新的神农氏!把现在西医药剂师们、化学工程师们搞出来的东西用传统的、现代的方法统统尝一遍,赋予中医理论的灵魂,也许会发现癌症、艾滋病等这些顽症的特效药就在我们身边。
[ 本帖最后由 黎小裕 于 2008/9/11 10:1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