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意社9月6日讯 8月下旬,深圳市人大召开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立法工作汇报会。据悉,为了促进中医药立法工作,此前的7月,深圳市中医药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特地前往北京,向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领导,以及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领导作《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立法情况汇报,并得到上述单位的鼓励。
近日,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的友人将《深圳市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送审稿)》原稿发给本报记者。其中,该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七条和第二十八条均提到了加强中医师、中药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继承工作。换言之,以往中医药界传统的、主流的师带徒教育形式,将得到官方的认可,并且作为一种正式的技术传承形式固定下来。
在过去20多年中,以传统形式传承中医药影响较大的有,以广东省中医院邓铁涛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医名家,在10多年的时间内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培养了200多名高徒。目前,这些高徒也带出了属于自己的徒弟,这在中医药界及整个医药界都是令人瞩目和感动的事件。
中医,为何一定师带徒?本科5年、硕士3年再加上博士3年,这11年来的院校教育,难道培养不出一个出色的中医吗?一些资深专家告诉记者,我们国家目前采取的中医院校教育模式,是用西医的教学模式来培养中医,毫无疑问,通过院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医生们,讲究的是毕业生的规模,由于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千篇一律,在这种培养模式下走出的学生没有个性,虽然少有成绩突出者,但是整体上都逃不脱“大路货”的嫌疑。
或许有业内人士会问,医学生临近毕业的那一年,不是要求到临床实习吗?是的,但我们不妨看看,临床实习一般是医学生在每个科室轮转一段时间,这样的临床实习,最多只能说培养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将书本知识嫁接于临床作了铺垫。
师带徒,可以看作临床带教的一种模式,当然,这是一种高境界的临床带教。因为,师带徒讲究的不是学生数量多寡,而是教学质量和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说,中医的舌胎、脉相的诊断都非常微妙,只能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掌握其中奥妙。广东省著名老中医朱良春说:“中医60岁成材”。言外之意,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像西医,有些指标是可以量化的,但是中医不能,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领神悟。采取师带徒的教育形式,或可通过这种形式缩短中医高级人才的成长周期。
因此,目前业界所指的中医师带徒应该与传统意义上的师带徒有所区别。在传统意义上的中医师带徒形式中,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往往从入门开始,徒弟行医风格有着明显的师傅遗传的痕迹,而且,往往有很深的门户之见,这是传统中医师带徒的弊端之所在。而今天的中医师带徒,应该是更高境界的临床带教,培养的不再是等待跨入中医大门的顽童,而是中医里的精英教育,否则,师带徒将失去她本身珍贵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