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一老师讲中医理论2009.03.02
由大头整理
有声音吗?来晚了。我最近,不是最近,我今后有一段时间呢,可能有些别的事,今天的这次课讲了以后,我在这个讲堂的讲课要停一段时间,比较方便的时候,还到这里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今天呢,我就想把我讲的这些内容,再给大家放开了,也就是不局限在我讲的中医原理的这个范围内,和大家谈一谈这个中医。我讲的这个题目是中医原理,咱这个内容的指导思想和朋友们都谈到过。如果我这个讲的内容还是言之成理的话,也姑且把它称之为一家之言。这个中医呢,是有许多家之言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在这个中医的理解上有他自身的特点,有他不同的角度,他的方法、重点、侧重都会有所不同。我比较倾向于关注中医的根本问题,中医的根本问题,说到底,还是阴阳太极气化,这样一些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流派也好,学派也好,学术观点也好,都在于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强调的重点不同,那么我们怎么去看待许多医家,许多中医同道,他们所讨论的问题,他们对问题认识的表述和他们的观点结论?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每一个人都时刻面临着的问题。
中医有那么多医家,我们去学也不可能原模原样地学过来,如果那样去学的话,应该说也是错的,因为原模原样地学习是不能掌握的,不能应用的,那么我们不原模原样地去学,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学呢?那就要看每一个人所立定的这个基点,我们也可以称这个基点位于他的学术体系或知识体系的太极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基点,我们学的过程,其实是两个分过程的合过程,就像平行四边形法则一样。一方面,我们要学别人的,不管谁的我们都应该学,学的过程是不断开阔我们的眼界过程,让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视野更开阔,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六经助我”,因为我们不学的话,我们只能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在六经助我这个过程中,我们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就要反过来看别人是怎么说的,能够把别人认识当中有助于自己知识体系的拿过来,成为我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呢,可以称之为“我助六经”。可以说呢,我们整个学习过程就是这两个过程的结合,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六经助我的过程我在不断的变化,我助六经的过程也在不断的变化,比如说我们现在认识某个问题,形成了某种观点,但是这种观点并不是永远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变化。随着我们认识的提高,随着我们对问题的领悟能力和把握能力的提高,我们观点、方法也在不断变化。这样的两个过程一直伴随着我们,有没有个终点呢?理论上是有的,这个理论上的终点那就是得道了,得了天地之道,但是这个天地之道,我们实际上是不能完全达到的,如果我们能够很接近这个道了,那我们相对于中医学习来说,那就是成功了。尽管我们不能达到那个至高点,但是我们如果达到了一个很高境界的话,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能够对人的生命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就能够给予很有价值的帮助和指导。
不知道大家对我刚才说的这些内容是不是多少有些同感?因为在这里,在我们这个讲堂,也有许多位老师在这里讲课,每个老师的说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些地方很可能差别很大,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我们每个人要学的,是要建立每一个人自己的中医体系,这个对不同的医家,对不同的人所谈出来的中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有取舍,如果我们没有取舍能力,那我们就很难学好。尽管我们可以学习很多方面的中医知识,但最终这些知识都还是别人的。
我在这里讲中医原理有好几个月了,很少听到朋友们对我所讲这些个内容以及我所表达出来的一些知识的看法,不知道朋友们是怎么看的,今天呢,能不能请朋友们谈一谈我讲的这些个内容的感受、看法、不同意见?实际上,今天晚上讲的内容,在我看来,你们是我的老师,我更希望知道我所讲的东西有哪些不足,那些不恰当,那些错误,请朋友们谈一谈。
下面为志一老师与听者的交谈。
1、关于桂枝汤的适应证
关于桂枝汤的适应证,你们可以听听御心老师讲的桂枝汤,御心老师讲经方讲得很好,我讲得没他好,你可以把御心老师的录音找出来听一听。
2、关于伤寒论中“一日二日”的问题
我来说一下漫步行走朋友提的伤寒这个一日二日的问题,伤寒论中有“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伤寒二日,阳明受之”,有这样的经文,那么一日和二日在伤寒论中它的这个含义,注家注解的也很多。第一种注解的是“一日就是一天,二日就是两天”,还有注解的就是“伤寒一日不能等同于一天”。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伤寒的一日二日,包括在一些方证条文中中的三四日,五六日,如果只称伤寒一日二日,这种称法,它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一日就是一天,二日就是两天,第二个意思,它是一个阶段,比如说伤寒六经传遍,也就是说病的六个阶段,一日是一个阶段,二日是第二个阶段,三日四日同理。出这两个基本的意思之外,还有一个意思,这个一日二日是一个计量时间,比如说“伤寒七日,,太阳传经尽,其病当愈”,这个日数是指当某一经病,比如说是太阳病的时候,太阳病了以后,这个六经也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经过七天,这个变化周期完成,尽管并没有传到其他经去,但是其他经依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可以把这个情况称之为“适应性调整”。其他五经包括太阳经本身,这个适应性调整完成了,也就是太阳经尽了,这个时候病就好了,这时一日二日三日四日是这样表述的情况。伤寒论中对日数还有一种表述方法,叫做二三日,四五日,这种两个数字连在一起表述的,这个用法是一个不确值,它表明是不确值,是一个阶段性的略指,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也可能在两经之间摇摆,也就是说病的这个过程有可能同时波及另一经,而另一经并没有发病,这是两个数字连在一起表述的时候所表达的一种意思,关于这个问题我只能简单的和大家说一说,因为伤寒论要谈起来,内容很多,都要专门的去谈,才能把它说清楚。
3、经方的具体问题(提问者声音太小,没听明白具体内容)
这个说法不确切,我建议你呢,先不要谈这个具体的经方,如果想了解的话,我刚才说你先找御心老师讲的经方,他讲的很详细,可以找到讲课录音听一听,如果还有疑问,我们有机会在这里见面的话,我们一起来探讨。
4、“不知易不为医”的问题
天堂鸟朋友问了一个问题,说是“不知易不为医”,原话是“不知易不可以为大医”,请问对吗?如果按我刚才这个说法,是对的,按刚才那个朋友的说法是不对的,不知易也可以为医,但是这个医呢,就是比较平常的一个医,不能做大医,这个医易同源,为什么医易同源呢?一方面说呢,中医它其中一个来源是易,另一个方面,医和易它所揭示的道理是一样的,而易就是推演阴阳变化之道的一门学问,中医也是要揭示人体的阴阳之道,所以二者是完全相通的。这个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样比方,中医相当于现代科学的物理学,而易就是现代科学的数学,这两者的关系很相似,所以说不知易不可为大医。我想听听今天朋友们对我讲的内容的意见,但没有朋友说啊,我非常想听听哪位朋友能够谈谈我所将内容中的不足。
5、服用桂枝汤后出现腹泻的情况
她刚才说的那个问题,用桂枝汤后出现腹泻水样泻,她认为不应该是排邪,很有可能是寒水下泄,这个问题,基于两点可以做出一个判断。第一,这个人泄后他的精神状况,泄后他的精神感觉比病前明显好,这是一个排邪,另外一个判断就是太阳寒水下泄这个情况就是葛根汤证,葛根汤证有太阳表证,腹泻水样泻,但那个时候,人不仅很难受,而且疲乏无力,完全是一个比较重的外感病态。刚才那个朋友说的这个问题,我就这点说明。
6、外治法的问题
树林朋友说,最近有本书,叫做《医行天下》,主要说中医的外治法很神奇,说点穴,扯筋,针灸,问怎么看待,能否彻底治愈中风,糖尿病,高血压?这个问题呢,我们现在中医的外治法以及用针以外的治法,衰弱得很严重。中医的外治法有时候确实很神奇,有时可以达到和内治法相似的效果,甚至有时候还要超过内治法的效果,但是必须要得到这个法,才能有这样的效果,另外能否治愈中风,糖尿病,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病呢?
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从道理上是容易理解的。用药等内治法是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外治法同样可以,它这个意思呢,脏腑,经络它是完全相应的,通过外治法,许多时候都是作用于经络腧穴,来调节脏腑气血的运行状态,道理和内治法是一样的,不过各有特长。
7、关于脉细弦数的问题
子墨朋友问“脉细弦数,是否说明此人处于精神涣散,疏泄过度的状态”,这个问题问得不够确切,单凭脉细弦数,可以在许多种情况下出现,而这种脉象出现精神涣散,疏泄过度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另外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认识的方法和看问题角度是不太好的,这有管中窥豹的嫌疑,虽然我们也知道脉法高手通过脉象是可以对病人的基本情况作出比较清楚的判断,但是实际上脉法高手在做出这种判断的时候,他还是参考了其他的信息,如果他不参考其他信息,单纯仅仅依靠脉象,他在许多时候是不能给出一个很确定的判断的,尽管他对脉象很熟知,但同一种脉象往往有多种状态,当然有一些是特征性的脉象,这种情况可以只单凭脉象作出判断,这种情况毕竟不多。
8、关于外治法
有位朋友说拉筋是注重全身关节的错位,通过拉筋回复轻微的关节错位,这是我们中医失传的治法,这种治法和经脉有相似性,这种治法现在还有流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治法。
9、四时用药的原则
有位朋友问能不能谈谈四时用药的原则,比如说现在是春季,木气升,用药是兼顾抑木气,还是要顺四时?《类证制裁》在谈到咳嗽治疗时说“值春气木气升,治宜兼下”。这倒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类证制裁》这个说法不对,春气升,春天的咳嗽都是生发太过吗?实际上春天是比其他时候出现生发太过导致的肝木伤津液的咳嗽是多一些,但是在咳嗽这个病中仍然是少数,也就是说肺咳嗽最常见的原因还是肺气不宣,也就是肺失宣降,这个四时用药是中医用药的一个基本参数,这个参数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掌握了这个原则就不会错,顺四时,能够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就顺了四时之气了,至于用药不能遏制春气的生发,但是呢,春气升发太过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用一些帮助肺气肃降的药,但是这是变,不是常,常是要助肝气升发,一般升发太过的问题解决了,这个肃降的药要撤掉,这和秋天肃降的道理都一样,在这个顺应四时的问题上,《类证制裁》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在中医中有很多,如何去鉴别判断这样说法到底是否正确,要掌握最基本的立场,就是刚才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阳气生发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一个必然的过程,尽管这时候有可能出现偏差,但是它的基本面是要升发,对这个升发过程采取抑制的方法,只能是暂时变通的方法,把握了这个原则就可以了。
10、鲜麻黄与陈麻黄用量的差异
子墨朋友问一个问题,鲜麻黄和陈麻黄用量的差异有多大,这个没办法谈,这个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假如要用鲜麻黄,要先煎,煎的时间要久一些,这能这样来说一些,年老体虚的人用三克,这也没办法说,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具体病人才能说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素灵 于 2009/9/1 16:1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