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杨鸿智

《杨鸿智》与《王不留行》讨论中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7: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反应》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论坛 » 求医问药&学术交流 » 《王不留行》看过第2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晒月光
论坛版主
Posted: 2008-08-03 00:59

HI~杨教授您又重出江湖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论坛 » 求医问药&学术交流 » 《王不留行》看过第2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妙手仁心
论坛版主
Posted: 2008-08-03 09:13

貌似这位“教授”在BBS上混了很多年……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论坛 » 求医问药&学术交流 » 《王不留行》看过第2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杨鸿智
Posted: 2008-08-03 09:33

感谢斑竹的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7: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论坛 » 求医问药&学术交流 » 《王不留行》看过第2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小战
论坛版主
Posted: 2008-08-03 22:46
教授,请问为什么期刊网搜不到你的大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论坛 » 求医问药&学术交流 » 《王不留行》看过第2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杨鸿智
Posted: 2008-08-04 01:04

因为我没有在文字刊物上发表过任何文章.

在我为国家工作的时期中,我不需要用"论文"来争取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从学术的角度讲,因为我是从<科学共同体>中走出来的,我知道机械论的主流是不能接受我的理论的.现在社会上所说的创新是有条件的,就是必须是在机械论的范围的创新,如果你创新到系统论和辩证法那里去了,是不予承认的.

还好,有了网络这个新的科学工具,这样,什么力量也阻拦不住我的理论的发表和传播.每天,网络上看我的理论的人都在1000人次以上,一般是2000多吧,有时候一个晚上就是5000多,这是指我可以见到的博客上的统计数字,至于论坛上每篇文章的点击数是无法统计的.

想一想,就是发表在杂志上,有这样多人看吗?几年来,从宣传的角度,我认为自己做得已经不错了.

现在,在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个<网络科学家>的概念.将来,有一天,中国也进入<网络科学家>时代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我应该是中国第一批的网络科学家.现在,许多人不理解我的工作,是因为大家不了解科学发展的情况.这对于我来说,是已经早习惯了.因为我一直在超前的生活着.

我的北医的同学对我说过:

30年前,我们不理解你,说你是反革命,后来,证明是我们大家都错了.现在,30年后,你又说我们大家都错了,我们30年的医学权威都当错了?又要从头开始了?

我对这位同学说:

你现在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说明你还真是不愧为北医的高才生,30年的学术权威没有白当,还能够有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发展的前景.因为现在大多数人是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不论是权威还是刚入门的学生,一听到《后现代理论医学》这个新概念,都是立刻就起来反对,起来维护那个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的机械论的现代医学.

特别是现在,我已经是退休的人了,能够在网络上自由的发表文章已经感觉非常愉快了.我在这里说这些事情,只是想叫网友们知道,网络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有一天,网络也会得到学术界的承认的.平面媒体独霸学术界的情况有一天会结束的.

当然,我还是劝年轻人不要学习我这样做,你们是需要杂志的论文换取学位,和地位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7: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论坛 &raquo; 求医问药&学术交流 &raquo; 《王不留行》看过第2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小战
论坛版主
Posted: 2008-08-04 01:54

那也可以说您害怕被主流所批判
有一句话对我影响很深,因为我一向都叛逆
如果所有人都说你不对的时候,你还是觉得自己是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自己从来都是错的呢?
我没有说您错,您很多观点都没错。我对期刊的企业化也是不以为然的。
但是我对教授您的理论更不以为然,在我看来,还不如翻译一篇最新的Science Direct的关于生理学的进展来的有趣。
还有科学家不是从网络出来的,而是从实验室出来的。我始终相信,没有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持,出来的论文是一堆名叫空想的垃圾。


我不是什么医生以后也不会当医生,即使理想过当科学家现在也放弃了。
年轻时当愤青会觉得制度有缺陷怎样怎样的,现在会觉得,如果自己爬上金字塔还是会支持阁下所鄙视的机械论。因为在这种貌似不合理的制度什么下,依然能出杰出的人才,您又怎么能确定您的政策必定能出人才呢?
如果个个都凭看过几页书,就写一大堆引以为豪的“巨作”,那么对科学更是一种糟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论坛 &raquo; 求医问药&学术交流 &raquo; 《王不留行》看过第2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ligang168168
Posted: 2008-08-04 07:19
我和杨教授一样是很叛逆的,但仅有叛逆还是不够的。我和小战老弟持一样的观点:科学家不是从网络出来的,而是从实验室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7: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论坛 &raquo; 求医问药&学术交流 &raquo; 《王不留行》看过第2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杨鸿智
Posted: 2008-08-04 14:11

一  说一说“叛逆”。

“叛逆”,就是对于主流的叛逆,叛逆,就要对主流进行斗争。

回顾人类的历史,所谓叛逆是一直存在的。分类一下,应该有两大类。

一类是在对于社会问题,科学问题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叛逆。这样的人,有的成为成功的名人,但是,大多数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被历史淹没了。成为下一代叛逆者的思想肥料。

还有一些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太多地受到社会的压抑,一直在被动挫折的心理中长大。这样的孩子一旦有了自主决定自己的机会,就对自己周围的一切进行报复式的叛逆。最早被大人发现的是小学生的“叛逆心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是家喻户晓,习以为常了。不是什么新闻。

再大一点,就是到了青年时代,这些孩子已经是大学毕业,有了白领的工作了。这个时候,外表文静的白领青年往往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各种暴力倾向。除了对家庭的热暴力、冷暴力以外,最重要的表现是过分地应用自己手中的工作权力给顾客制造麻烦,在顾客的被损害中自己感觉“自我实现”和快乐。

再严重的,对社会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对一切新生事物都不满意,都是立刻给予批评甚至漫骂。一辈子成为一个牢骚满腹的人。这样的人就成为一个废人。

最后,有一些人加入反社会的组织,成为真正的反社会分子。

所有的社会中,都有一些青年把对社会的叛逆,看做是一个骄傲的事情。我想,有这样思想的青年,应该想一想,自己的叛逆是属于哪一种?


二  “那也可以说您害怕被主流所批判?”


我在青年的时候就已经是叛逆者了。我们那个时候叛逆的对象是“极左路线”,现在许多你们这样的青年人已经不能理解什么叫“极左路线”了。如果要你们能够理解,是否了可以说是“反中央”,“反国家”“反政府”等等。因为当时的“极左路线”是以国家和党中央领导的身份出现的。

这样,我在1965年就成为反动学生,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现行反革命、“516”分子等。一直到1980年,“两个凡是”以后才得到平反。所以,文化大革命是10年历史,而我的反革命历史是15年。

1965年的时候,我是20岁,1980年的时候,我是35岁。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黄金时代,成为“反社会分子”被社会抛弃和打击,这是什么滋味?一般人是可以想象的吗?当你问我“那也可以说您害怕被主流所批判?”的时候,你知道什么叫“被主流所批判”?你这样的青年问我这样的问题,是否有点幼稚可笑?

在那些漫长的批判中,我始终没有承认自己是反动的,北医动员了最有口才的老师和学生,都不能把我辩倒。在专案组工作结束的时候,专案组的结论是:“我们承认,我们说不过你,但是------。”

我所面对的主流,不是现在的什么论坛上面的“斑竹”之类,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那样的背景下,我仍旧可以把专案组辩倒,叫他们承认“我们说不过你”。我说这些,是表明,我不仅没有“害怕被主流所批判”,还有战胜主流,对主流进行反批判的能力。

两年前,我开始在网络上宣传《后现代理论医学》,立刻遭到现代医学主流(其实是一些青年)的批判和漫骂。现在可以知道结果了,因为这些批判和漫骂已经停止或者消失了。我的博客每天仍旧有1000以上的点击,主要是学习,没有批判和漫骂了。关于那个时候的情况,你们可以在我的《凯迪博客》中看到。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凯迪(内容最全的博客)
http://blog.cat898.com/boke.asp?yanghz70.index.html

我自己认为,我的叛逆是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的,有一辈子的学习作为基础,我是有胆有识的,所以我可以坦然面对什么“主流批判”,并且有信心取得胜利。

我不在主流杂志是发表文章,在上班的时候是没有那个需要,我的工作曾经是在省卫生厅的科教处和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所长。开玩笑说,我是制造论文的人,我还需要什么论文呢?

后来,我研究后现代理论医学的时候,没有在发表文章上动心思,一方面是知道主流不接受,不想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是对主流的一种蔑视。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知道后现代理论医学,不是用论文换什么物质的利益。通过网络这个工具,已经能够满足我的目的。


三  怎样认识“基于数据和实验来说话”


这个网友说:

还有科学家不是从网络出来的,而是从实验室出来的。我始终相信,没有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持,出来的论文是一堆名叫空想的垃圾。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后面有一篇专题文章。这篇文章内容如下,因为你们说到这个问题,就先在这里发给你们看:



第16篇  怎样认识“基于数据和实验来说话”


2007-9-20 13:35
杨老师:
您好!

因为博士刚开学,迟复为歉。

我同意中医的营卫理论和您的干细胞理论有相通的地方,可以相互补充,至于是不是相当于,还不好说。

内毒素的事以前自己虽有所思考,但是为了避免混杂,一直没有系统论述过。您提出这一点,从内毒素血证的普遍推及营卫调控适应症的普遍,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论及中医的脾胃学说,都是很有创意的观点。希望以后能把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得出一个规范自恰完整的理论,就好了。

自己还是打算在营卫这方面深入一下,您有什么心得欢迎随时给我发信。

来以后看了些国内外的文献,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那些专业人士的研究总是基于数据和实验来说话,每个观点都不大,可是都有着非常稳固的基础,当然这也和他们有这个研究的条件有关系,科研就是烧钱,没有Money很难干出什么漂亮的工作,当然杰出的人也可以整理别人的实验数据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但是也需要数据,不能凭着想当然,不然,即使你说的再怎么在理,也很难让别人接受。这也许就是专业人的严谨吧。比如,我最近读到nature上的一篇文章,也提出了代谢和免疫平衡的观点,可是并不是引用古文(并不是说引用古文就不对,尤其是诠释学的研究,必然要引用古文),而是引用了大量已经发表的实验等资料,列举事实,一点一点地说明,就不由得别人不信服。从中医中得出什么启示,但要大量的现代证据去证实,实在找不到的,就自己做实验,这样观点才能落到实处

王不留行


杨鸿智:



王不留行 你好!

来信迟一点不用道歉。大家都一样的,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在忙。这是好事情。我在这里正在筹备有一家小医院,这两天承德市卫生局就要来检查审批。所以,也有许多时间没有看你的书和写心得了。

你所说的“基于数据和实验来说话”的方法,是现在的“现代科学”的基本的“科学方法”。但是,这不是所有研究科学的人都必须用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就是战略性的大跨度的思维推理,战略性的大跨度的实践。这样的思想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是不适合的,但是,在事情发展到将发生质变的时候,就需要了。“基于数据和实验来说话”的方法,是线性因果关系的思想方法,这样的思想方法,在事情发展到将发生质变的时候,是不适合的。质变,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按线性因果关系的思想方法研究问题,就会在渐进过程的“中断”的地方,掉进深渊,不能自拔了。系统论和辩证法,是跳过这个深渊的桥梁。对于“深渊”进行研究,当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我们已经有跳过这个深渊的桥梁,而且已经能够通过这个桥梁走到深渊的彼岸,那么,我们再俯瞰那些在深渊底部进行研究,寻找出路的人,会有什么感觉呢?事情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相信有这样跳过这个深渊的桥梁?也就是说,一个人,他是否真的相信系统论和辩证法?现在,是系统论和辩证法与机械论转变的时期,这个时期有三种人:

一  坚持机械论
二  坚持系统论和辩证法
三  口头是系统论和辩证法,实际是机械论

我们应该时刻用这三条对照,看自己是哪一种。

对于我自己来讲,战略性的大跨度的思维推理已经完成,现在是要战略性的大跨度的实践了。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做好这个事情。


杨鸿智
2007-9-21
承德围场中西医结合医院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6: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篇 系统论是自然科学,不是社会科学中的哲学



3  系统论是自然科学,不是社会科学中的哲学



作者:杨鸿智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凯迪(内容最全的博客)
http://blog.cat898.com/boke.asp?yanghz70.index.html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搜狐
http://yanghz1945.blog.sohu.com/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 TOM
http://blog.tom.com/blog/index.php?bloggerid=686301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新浪

http://blog.sina.com.cn/u/1135670451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网易
http://yanghz70.blog.163.com/edit/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国科网
http://www.tech110.net/html/?975

杨鸿智的邮箱:
yhz968@sohu.com




王不留行:

在病证概念的思考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系统论方法的威力,但以前系统论研究也有它囿于哲学的探讨而没能和医学科学结合的缺陷,有人曾经批评说:“系统论,仅仅是一种哲学方法,如何用它来揭示中医学,或者来诠释生命科学,还是要有一种另外的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东西作为基础。”这种批评是中肯的,我也切实感到了中医系统论研究的不足。

引自《我对营卫认识的历史(代序言)》



杨鸿智:



《王不留行》的这段话,提出了一个问题:《系统论》这个理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中的哲学?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虽然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系统论》这个理论的存在,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这个理论是社会科学中的哲学。这样,虽然知道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但是,因为它是哲学,不是自然科学,当然也不是医学,所以,不能直接在医学临床的治疗中应用。这个思想,是个错误的思想,这个错误思想阻碍了系统论思想在医学中的应用。也就是阻碍了人们接受《后现代理论医学》。

我现在,在这里要首先指出,《系统论》是自然科学,不是社会科学中的哲学。像现代医学中应用物理学和化学一样,在后现代理论医学中也可以直接应用系统论理论。

人对于自然物质的认识,产生了自然科学。而再对各种不同自然物质认识的基础上,再综合对社会的认识知识,就产生了一个对所有事情(包括自然和社会)的总的认识。这个总的认识就是哲学。同时,人们把哲学算在社会科学中。如果知道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部分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那么,把哲学只看作是社会科学的分类,实际是不完全正确的。而这不利于哲学理论对于自然科学的指导。

在我们中国古代,产生了一个“阴阳五行”的理论。我们现在说,这个理论既是自然科学的理论,也是哲学的理论。因为在古代,人的知识还比较少,刚开始知识的积累和理论的总结,自然科学和哲学和不能区别。我们现在认为,这样的理论,即自然科学与哲学合在一起的理论,叫“自然哲学”。中医学,它的本质,就是这样的一种自然哲学。如果我们说,哲学不能指导医学,不能直接在医学在应用,那么,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答案是:哲学能指导医学,能直接在医学在应用。

现代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生命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是直接应用在医学中的。现在,人们认为,与中医比较,这样的西医,才是真正自然科学的医学。

上面的认识,在许多年中,都应该是正确的思想。但是,现在,在系统论出现以后,这样的思想就应该是错误的了。大多数人都已经认为自己对系统论是非常熟悉的了,可以说出许多系统论的知识。我这里想说的是,在系统论中有一个知识是非常重要,却没有被大家注意的。这个知识就是,系统论首先指出,世界上的物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物质,另一类是复杂物质。复杂物质是由简单物质按等级层次原理有机组合的物质,复杂物质称为系统,复杂物质的组成部分称为子系统。机械论是在研究简单物质的简单运动中得到理论。机械论只适用于简单物质的简单运动,不适于复杂物质的复杂运动。在没有得到系统论知识以前,大家没有简单物质和复杂物质的的概念,不知道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我们认为机械论是适用于一切物质的根本理论。这样,我们不自觉地用简单的机械论来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现在,在已经知道了简单物质与复杂物质的区别以后,我们也就知道了,用简单的机械论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是错误的,应该用系统论理论研究生命这个复杂系统。

我们现在不会感觉用物理学和化学研究生命有什么不对,因为我们已经这样做了许多时间了,已经成为习惯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应该用系统论研究生命。但是,我们却感觉用系统论研究生命是不对的,这里,除了对于系统论是否是自然科学有错误的认识以外,“没有这样做过”,也是个原因。那么,我们就这样做好了,通过实践,有了经验,也就有了信心。

还有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告诉我们系统论是自然科学,因为,系统论的研究者都是自然科学家,不是哲学家。

下面,我从系统论产生的历史,系统论的基本内容,系统论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使大家认识到,系统论是自然科学,是可以直接应用的医学的研究中去的。现在,“系统医学”这个名称不是已经叫响了吗?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是用系统论研究的医学,所以才叫“系统医学”。



目录



  非机械论物理学的开端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非机械论物理学的完成——系统理论
三  系统论的综合介绍
四  贝塔朗菲系统论在系统科学中的位置
五  系统科学的演化过程
  系统论思想的历史发展
  系统理论的重要意义
  《协同学》内容


《论坛反应》



大医精诚网 &raquo; 现代求索
周现强
湖北省阳新县三医院
发表于 2008-8-2 19:57

系统论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不信,请去看拉兹洛的系统论.


大医精诚网 &raquo; 现代求索
杨鸿智:
发表于 2008-8-2 21:52

系统论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复杂物质.研究社会问题的复杂理论叫"辩证法".也就是说,研究复杂理论的有两个学问.一个是辩证法,一个是系统论.辩证法早于系统论而出现,所以,可以说系统论是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再现.两个东西实际是一个东西,只是因为面对的问题不同,出现的时间不同,研究的人不同,用了不同的语言.现在,我们国家的特殊情况是,我们原来早已经有辩证法,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放弃了辩证法,现在,我们以重新学习系统论为骄傲,因为这是学习西方的表现,然后,我们再用系统论来研究社会问题,以为这是非常先进的.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辩证法从黑格尔到现在已经大约200年了吧?而系统论是20实际40年代出现的,到现在只有70年吧!系统论的开创者是贝塔郎菲,是生物学家,他是在研究生物学中发现系统论的,所以说,系统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是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产生的.当然,因为社会也好,自然也好,复杂物质的运动规律是一样的,用系统论当然可以说明社会问题.这不矛盾.但是,如果知道了前面说的历史情况,我们就应该对系统论在复杂理论中的地位有正确的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6: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非机械论物理学的开端 —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非机械论物理学的开端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20世纪刚开始,爱因斯坦就以其相对论打破了牛顿机械论的一统天下。开创了非机械论自然科学的新时代。牛顿力学有一个不变的参照物,就是地球,或地球上观察物体运动的人。而任何没有地球或人直接参与的其他物质之间的运动,必须转换成标准参照物的运动,这样才能被我们人类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取消了牛顿力学中这个永恒不变的参照物。不论任何物质之间的相对运动,都可彼此之间互为参照,直接进行计算。同时爱因斯坦还提出了光速不变和光的波粒两重性原理。粒子运动是间断的,波,物质运动是连续的,在牛顿经典力学中这两种运动属于完全对立的两种形式,是不可能有同一个物质中存在的。而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的波粒两重性,即光子运动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不能确定光子只有哪一种运动特性。在这之后,是量子力学的发展。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高速运动的。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牛顿经典力学完全不适用于微观粒子的高速运动。他们发明了统计理论和概率论。因为在微观领域中的高速运动,无法确定物质粒子的确定位置。只能有一个统计的概率。并将这个发现总结成一个叫做“测不准原理”的理论。即对于微观高速运动的基本粒子,当你准确测量其速度时,空间位置即不能确定。而当你准确测量其空间位置时,其速度又不能确定。(电子云)以上两项发现的重大意义在于彻底否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决定论。动摇了人们对经典力学的迷信和崇拜,为自然科学在20世纪的发展和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因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从实证科学的出发点开始研究的,所以,应该称它们为实证科学。可是,因为它们又否定了实证科学,开创了非确定性的系统科学,所以,又可以称它们是系统科学。其实,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既不是实证科学,也不是系统科学。它们是介于实证科学和系统科学之间的过渡性科学。正因为如此,有人把爱因斯坦称为“经典力学的最后一人,也是后现代科学的第一人”。爱因斯坦打开了物质世界一扇新的大门,发现物质世界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可是,作为机械论教育出来的研究者,他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因此,他用自己的后半生研究如何将二者统一的“统一场论”。当然,这是不能成功的,因为这两种物质是根本不同的。现在,我们中国的实证论者仍然希望用机械论来处理包括复杂系统在内的所有物质。可想而知,他们也不会成功的。但是,爱因斯坦的失败具有神秘和悲壮的色彩,而我们的机械论者却不会得到爱因斯坦那样的光环了。虽然是同样的事情,但是其间相距了整整100年。100年的时间都不能让我们觉醒吗?这样的麻木是应该受到惩罚的。特别是这其间已经有贝塔朗菲的系统论问世。

1905年是值得纪念的,因为从爱因斯坦开始产生了非机械论的自然科学。但是,非机械论的自然科学的产生与机械论自然科学结束应该是两件事情。两种自然科学还有一个交替过程。20世纪的100年就是这样一个交替过程。在这100年里,虽然非机械论自然科学在生长,而机械论自然科学也没有停止,也在继续发展。特别是在我们所在的生物医学领域,机械还原论更是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果,基因理论的发展使生物医药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科学界许多学科已经开始进行机械还原论批判的背景下,生物医学领域机械还原论的发展显得特别突出。因此有人提出这样的评论,说生物医学领域可能是机械还原论最后的一个堡垒。现在。20世纪已经结束,21世纪已经开始。人们预测,21世纪可能是非机械论自然科学大发展并最后战胜机械论自然科学的世纪。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许多科学家做许多工作。因为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虽然非机械论自然科学有了许多发展,但是,现在仍旧是机械论自然科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这也正是说明我们现在宣传非机械论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习惯是客观存在不能忽视的。习惯是既往真理的继续,不能说是不正确的。但是,新生事物的出现也总是不可能阻挡的,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不能忽视的。不能够要求人们在新生事物一出现的时候就出来支持新生事物,但是,在新生事物与习惯的斗争中开始占优势的时候,人们都会“急不可待”地“迫切”地“热烈”地表态支持新生事物。这是人类历史的常见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6: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非机械论物理学的完成——系统理论



  非机械论物理学的完成——系统理论



虽然爱因斯坦相对论指出机械论不适用于宏观宇宙,量子力学指出机械论不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建立真正新的理论,因此也没有在生产实践中起重要作用.直到20世纪40年代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才使问题得到突破性进展。原来,世界上的物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简单物质,另一类是复杂物质。机械论只研究了简单物质的简单运动,而不不适用于复杂物质的复杂运动。复杂物质的复杂运动必须用系统论来研究。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对物质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一切新生事物都有一个在旧事物中产生,发展的过程。20世纪的一百年就是后现代科学在现代科学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百年.但是,直到现在大部分人还不知道这件事,他们只是把系统科学看作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而已。这些概念目前在我国科学界和学术界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现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我们的研究人员尽快明确认识到自然科学已经发生的这些变化,并尽快投入到系统论科学的研究开发之中去。问题是十分明显的,既然现在自然科学已经有两种体系,一种是落后的机械论科学,另一种是先进的系统论科学,我们怎么能仍旧麻木地继续呆在机械论科学之中而不去追求系统论科学呢?
系统科学的主要内容有下面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6: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系统论的综合介绍



三  系统论的综合介绍



(资料从网络下载,mengyungs.nease.net)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创立的。他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73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他的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到1945年才分开发表,他的理论到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一般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上研究系统,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如说“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是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系统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等等。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贝塔朗菲对此曾作过说明,英语SystemApproach直译为系统方法,也可译成系统论,因为它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型,又可表示数学方法。他说,我们故意用Approach这样一个不太严格的词,正好表明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工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情况来划分系统的类型。按人类干预的情况可划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按学科领域就可分成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按范围划妥则有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按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就有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按状态划分就有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远平衡系统等等。此个还有大系统、小系统的相对区别。

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直辖市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以往研究问题,一般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来,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去说明复杂事物。这是笛卡尔奠定理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着眼点在局部或要素,遵循的是单项因果决定论,虽然这是几百年来在特定范围内行之有效、人们最熟悉的思维方法。但是它不能如实地说明事的的整体性,不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它只适应认识较为简单的事物,而不胜任于对复杂问题的研究。在现代科学的整体化和商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在人类面临许多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参数众多的复杂问题面前,就显得无能为力子。正当传统分析方法束手无策的时候,系统分析方法却能站在时代前列,高屋建瓴,综观全局,别开生面地为现代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所以系统论,连同控制论、信息论等其他横断科学一起所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人类的思维开拓新路,它们作为现代科学的新潮流,促进着各门科学的发展。

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科学了展的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系统论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等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系统观念正渗透到每个领域。

当前系统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朝着统一各种各样的系统理论,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目标前进着。有的学者认为,“随着系统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系统(理)论,而这些系统(理)论的统一业已成为重大的科学问题和哲学问题。”

系统理论目前已经显现出几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和特点。第一,系统论与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等新兴学科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趋势;第二,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正朝着“三归一”的方向发展,现已明确系统论是其它两论的基础;第三,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模糊系统理论等等新的科学理论,从各方面丰富发展了系统论的内容,有必要概括出一门系统学作为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理论;第四,系统科学的哲学和方法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系统科学的这些发展形势下,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综合各种系统理论的研究,探索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途径。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就把他的系统论两部分。他的狭义系统论与广义系统论两部分。他的狭义系统论着重对系统本身进行分析研究;而他的广义系统论则是对一类相关的系统科学来理行分析研究。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的科学、数学系统论;2.系统技术,涉及到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3.系统哲学,包括系统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方面的内容。有人提出试用信息、能量、物质和时间作为基本概念建立新的统一理论。瑞典勘探德哥尔摩大学萨缪尔教授1976年一般系统论年会上发表了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综合成一门新学科的设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系统工程》杂志也改称为《系统科学》杂志。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系统科学应包括“系统概念、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分论、系统方法论(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包括在内)和系统方法的应用”等五个部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多年致力于系统工程的研究,十分重视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问题自1979年以来,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他把系统科学看成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并列的一大门类科学,系统科学象自然科学一样也区分为系统的工程技术(包括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系统的技术科学(包括支筹学、控制论、巨系统理论、信息论);系统的基础科学,(即系统学);系统观(即系统的哲学和方法论部分,是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连接的桥梁四个层次)。这些研究表明,不久的将来系统论将以崭新的面貌矗立于科学之林。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6: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贝塔朗菲系统论在系统科学中的位置



四  贝塔朗菲系统论在系统科学中的位置



系统科学(Systems Science)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的一类新型的科学群。它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以及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传播技术、控制管理技术等等许多学科在内,是20世纪中叶以来了展最快的一大类综合性科学。这些学科是分别在不同领域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如系统论是在30年代由贝塔朗菲在理论生物学中提出来的;信息论则是申农不解决现代通讯问题而创立的;控制论是维纳在解决自动控制技术问题中建立的;运筹学是一些科学家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法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问题的决策而形成的;系统工程则是为解决现代化大科学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问题而诞生的;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等则是理论物理学家为解决自然系统的有序以展的控制问题而创立的。它们本来都是独立形成的科学理论,但它们相互间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在发展中趋向综合、统一,有形成统一学科的趋势。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把以系统为中心的这一大类新兴科学联系起来,可以形成一门有着严密理论体系统科学。


早在60年代至理名言0年代之间,美国一些学者看到了系统工程的发展与有关的基础理论紧密相关、系统工程与控制论的大系统理论互相渗透的情况,就将系统工程称为系统科学,美国的《系统工程》杂志也改称为《系统科学》杂志。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萨缪尔森教授,在1976年国际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上的报告中,谈到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关系时,用幻灯打出一幅“心脏构型示意图”,说明它们合一情况。


国际系统协会联合会主席、《国际一般系统论杂志》主编、美国宾厄姆纽约大学教授G.J.克利尔,在其发表的《关于系统的科学:新的科学测度》一文中,充分评价了系统科学的地位和功能及其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他认为,20世纪下半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产生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联系的研究领域:一般系统论、数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和人工智能研究等。所有这些研究领域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成功的结果。认为,现在这些相互联系的研究领域都被看作是关于系统的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般系统论创立者贝塔朗菲,就把他的一般系统论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系统论是对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描述和分析的理论;而广义系统论则是与应用学科联系在一起的基础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与运筹学等等是一般系统论应用的产物。他认为广义系统论可归结为一般系统科学。他还把这种广义系统论区分为“系统”的科学、数学系统论;系统技术;系统哲学三个方面。很显然,贝塔朗菲的广义系统论与我们说的系统科学相近似。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6: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系统科学的演化过程



五  系统科学的演化过程



出处:你的博客网(yourblog.org)

(一)20世纪40-60年代(老三论)


三论”几乎同时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共同构成了20世纪综合性学科。


(1)、系统论——贝塔朗菲


系统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L.V.Bertalanfy(贝塔朗菲)。他于1947年发表《一般系统论》。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系统论认为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即是系统。认为现实是一个有组织的由实体构成的递阶秩序,在许多层次的叠加中从物理、化学系统引向生物和社会系统;因此,不能把分割的部分的行为拼为整体,必须考虑各个子系统和整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才能了解各部分的行为和整体。一般系统论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把生物和生命现象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同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联系起来:有序,因为只有这样才使系统结构稳定;有目的,因为系统要走向最稳定的系统结构。


(2)、控制论——维纳


控制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美国学者、数学家N.Wiener(维纳)。他于1948年发表了《控制论》一书,此书的副标题是“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此书指明了在生物科学和物理科学中,关于控制和通讯有着共同的规律。控制论是关于生物系统和机器系统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认为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就是控制,而系统的输出转变为系统的输入就是反馈。控制论的思想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较大影响。控制论提炼出了包括生物和人工系统极为广泛的一大类系统的共性和规律,提炼出的基本概念有:目的、行为、通信、信息、输入、输出、反馈、控制以及在这些概念基础上的控制论系统模型;


(3)、信息论——香农


信息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美国数学家、工程师C.E.Shannon(香农)。他于1948年发表《通讯的数学理论》,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标志了作为一门科学——信息论的诞生。狭义信息论主要是研究有关电信的问题,是属于物理科学的范围。由于控制论指出了在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讯有着共同的规律,所以狭义信息论很快就发展为广义信息论,除了通讯外,还包括心理学、语言学、遗传学、神经生理学各方面的内容。信息论成为探索生物世界和物理世界中共同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并很快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信息论是关于研究各种系统中,信息的计量、传递、贮存和使用的规律的科学。信息论认为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既不能脱离物质也不能脱离能量。是否传递了信息,用系统是否消除了事物的不确定性来量度;是否贮存了信息,用系统的有序度来量度。(控制论从系统的外显的目的行为出发,把目的行为和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关联起来,概括成了一个反馈控制模型;香农信息论则避开所谓信息的语义,从信息的语法方面建立了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模型;冯.诺伊曼计算机则实现了一种处理信息的“物理符号系统”,这是人类智能物化的起点;)



(二)20世纪70-80年代(新三论)

20世纪70-80年代,主要是系统自组织理论的建立。

(1)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1969年


普利高津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统计力学所揭示的是孤立系统(和环境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平衡和近平衡态条件下的规律。但在开放并远离平衡的情况下,系统通过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一旦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阀值,系统就有可能从原来无序状态自发转变到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状态。普利高津把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2) 哈肯——协同学(Synergetics),1969年


哈肯发现激光是一种典型的远离平衡状态时有无序转化为有序的现象,但他也发现即使在平衡时也有类似的现象,如超导和铁磁现象。这就表明一个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关键不在于系统是否平衡,也不在于离平衡态有多远,而是通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产生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稳定的有序结构,这就是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哈肯还指出,系统在临界点附近的行为由少数慢变量决定,系统的快变量有慢变量支配。


(3)艾根——超循环理论(Hypercycle theory),1979年


在吸收进化论和自组织理论基础上,艾根把生命起源解释为自组织现象,提出了一个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原理——超循环。


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从宏观、微观以及两者联系上回答了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结构的基本问题,两者都被称为自组织理论。(国际上有关定量的系统思想发展基本上沿着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管理科学这三大学科在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0 20: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