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江油附子采收及试服生附子
又到一年一度江油附子采收时间。 由于江油附子的采收只有三、五天时间,所以在这几天中必须赶到江油。否则一过这几天,就很难买到真正道地的江油附子了。(更多细节可参看去年拙文《随卢火神考察江油中坝附子》 ) 5.12地震以后,曾经很担心作为重灾区的江油会受到很大损失,特别是唐家山等堰塞湖会对江油的附子种植基地产生毁灭性打击,庆幸地是这些堰塞湖奇迹般排除险情,避免了次生灾害进一步重创已经满目疮痍的重灾区。 路过江油所辖青莲镇(李白故里)时,看见公路两旁垮塌的房屋很多,即使没有垮塌的建筑物多半也是危房,前来救灾的军民正在拆除许多危房,而“李白故里”广场上全是搭建的帐篷和板房。
绵延几公里的新建板房
快进入江油城区了,公路右边临近涪江边绵延几公里的新建板房。城区里面虽然坍塌的房屋不多,但看得出来很多是危房,马路两边和广场上搭建的各式帐篷,不过来来往往的人表情很平静,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
附子采收 今年江油附子种植基地只有部分田地平整后用于建设板房,影响不是很大。但种植规模还是逐年萎缩,现今大概1300亩左右,估计共可采收生附子不到五百吨。
今年的收成很不好,附子个头特别小,可能与地震有关,天气与地气相应,地震后灾区一带气候与往年有很大不同,我在成都就感觉特别明显。往年特级生附子(12头/kg以上)可占总产量10%,但今年最多达到5%,也就是说整个江油今年特级生附子也就不到25吨;一级生附子(12头/kg-17头/kg)估计有15%左右,也就不到75吨;剩下80%都是二、三级生附子。一般来说,如果严格按照正规工艺来炮制,4.5到5吨生附子才可生产出1吨附片成品,今年江油附片成品总共也就100多吨。
工人正在清洗收购来的生附子
从近两年江油附子的销售方向来看,80%的江油附子成品都出口了,特级全部出口,一、二级也有部分出口,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带。日本主要用来再加工,销往本国和欧美市场;韩国则主要用来生产高丽参;东南亚和香港、台湾则喜欢江油的炮附片,主要用于药膳煲汤。剩下的20%还要被国内几大制药厂瓜分,如三九、三精、宛西、涪陵制药等,可以这么说,国人基本上买不到正宗道地的江油附片。
而道地药材对治病疗效太重要了,这对于了解中医的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服到自己的道地药材?鉴于这种情况,今年我们几个同道准备定购一批附片,有白附片、黑顺片、炮附片和盐附子。生附子原料基本为特级和一级;白附片全部人工竹刀去皮(除非增加工时费,否则现在附片去皮全部采用化学方法,残留化学品不仅大大降低附片药性,并且对人体毒害极大);所有炮制工艺流程全部由我们提供;成品严格按照我们的质量标准验收。而且从采收、炮制到验收全程派人驻守江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让现今中国最奢侈的奢侈品是诚信呢!
七月底,第一批附片样品就会出来,到时就可与以往的附片比较比较,药效到底有哪些不同,让我们拭目以待。
试服生附子四逆汤 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生附子是不能入药的,能入药的必须是经炮制后的黑顺片和白附片,而且用量限制为3~15克。而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四逆汤、白通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都是用生附子一枚破八片,我们到底该遵循哪个标准呢?至少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中医人和药店遵循的是药典标准,因为那是法律依据,许多药店上15克附片的方子根本就不捡,更别妄论使用生附子了。 我自己买了五公斤生附子,买的时候选大个的,每公斤十五元。回家后数了数共81枚,也就是16头/kg,每枚大约62克,算是一级生附子标准了。
选了一个60克的,洗净、切片(未去皮),另外备好50克生姜,5克炙甘草,掺入两大碗水,武火煎开,文火煎熬两小时,得一小碗药汁,复加水再煎一小时,混合两次药汁得大半碗。
一个60克生附子,50克生姜
切片后
第一遍煎两小时后,掉出一小碗药汁
煎完两遍后的药渣,生附子已基本煎烂
起初不敢猛服,小嘬一口,有很浓的附子麻涩味、生姜的辛辣味和炙甘草的甜味,过几分钟看看没事,又喝一大口,竟然麻涩味还没有第一口浓烈,再等几分钟也没什么不适感觉,故服下一半,晚饭前服下另一半药汁。
总体上没什么不适感觉,但有几点感受:
1. 至少对我来说,60克生附子水煎两小时后不会附子中毒,仲景立法开方不虚。。
2. 炙甘草这么小的量,其本味仍那么重,我们知道甘草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和中以及解毒、调和药性,那么大剂量的炙甘草是否会过分缓释附子的作用呢?这是否可解释卢火神四逆法类方子中炙甘草的量偏小的原因呢?
自制炮附片 5公斤生附子除用去一枚外,尚余不少。而生附子是无法保存的,几天之后就会全部烂掉。于是我将它们全部制成炮附片。
先全部洗净,去掉须根
切片(刀法有限,厚薄不均) 晾晒 将几斤河沙在锅里炒热。
每次放进几十片生附片 将附片炒至微黄略鼓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