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845|回复: 0

冬病夏治不止是贴膏药(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7 21: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19日是今年的头伏。作为中医治疗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冬病夏治早已为不少人所了解。但实际上,多数人对冬病夏治只知道个皮毛,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误区。如今,又到冬病夏治时,本版特采访多位专家,希望能够全面解决人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阳气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一些冬季的高发疾病,就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而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对病人进行治疗,使虚阳恢复正常,就能有效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作用。
  冬病夏治虽好,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可以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冻疮、风湿病和部分肾脏疾患等。

因此,凡易患此病者,都可考虑在三伏天进行治疗。不过,其治疗方法并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有去医院贴块膏药那么单调。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方式,其实有6种。
  1.中药内服:比如,慢性咳喘病人由于久病会导致脾肾亏虚,所以针对个体情况,可以服“止咳合剂”、“化痰合剂”等多种对症药物。只要坚持连续服用3个月,就会有不错的疗效。
  2.穴位敷贴:这是属于内病外治的方法,即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敷贴在病人的背部相应穴位上,使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肺脏,调整机体内在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种方式需要有准确的敷贴时间,即每年每伏的第一天,一伏一敷,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这也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
  3.穴位注射:通常选用丹参、川芎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可以起到调节病人体内神经体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每月1次,连续3个月。此外,脱敏治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过敏性哮喘病人。首先,病人必须做过过敏原试验,明确致敏物质后,由医生给病人注射脱敏制剂,使其过敏程度降低,从而减少哮喘发作。脱敏治疗是一种长期方案,患者需要耐心配合,以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4.药物外擦:在治疗冻疮时,最多采用的方法是用新鲜中草药炮制而成的酊剂外擦患处,同时用自然日光照射5分钟。一般坚持擦药一周,在擦药期间再加用穴位敷贴一次,即可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疏通经络,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抗寒能力增强。
  5.饮食疗法:不要以为这是“滥竽充数”,饮食疗法如今已经成为当今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如慢性咳喘病人要少吃肥腻荤油以免体内生痰;肺虚之人,提倡多食生姜、萝卜、百合、粳米等,有利于补益肺气;脾虚之人,应多食白人参、莲子、薏仁以利脾气强健,从而令痰无处可生;肾虚之人,可进食白羊肾、肉苁蓉、五味子等以补肾纳气平喘。
  6.运动疗法:运动是永恒的真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是一种自然康复疗法。按照中医的理论,在夏季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也能起到预防冬季疾病的目的。
贴完膏药:忌食生冷 少吹空调 不宜搓澡
  冬病夏治敷贴时间的长短是非常有讲究的,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不同,通常成年男性每次敷贴4—6小时,成年女性每次2—4小时,小孩则每次2—3小时。


  敷贴时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皮肤发红、发热都是正常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但不要乱抓,以免感染,也忌外用刺激性药物,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此外,敷贴后部分患者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也正常。  如出现小水泡不要戳破,可立即用矾冰液纱布湿敷;若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烫伤膏”、“京万红”等;若敷贴部位出现红肿痒疼等不适,可提前揭去药膏,一般不需处理,可自然恢复,如果痒得难受,也可外涂少量皮炎平类药物。大水泡则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个别局部反应严重者,应停止治疗。
  除了有严重局部反应者,其他如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皮肤高度过敏的人,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皮肤有疱、疖,皮肤有破损者,以及在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人都不宜敷贴,此外,2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进行敷贴治疗,为这些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很容易引起感染。
冬病夏治的误区
  有冬病夏治的意识当然是好的,但如果过于看重它,就会走入误区了。
误区一:以为“药到病除”。冬病夏治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要坚持3—5年才能起效,不能急功近利,期望一次治疗就能解决问题。
  误区二:过于看重敷贴。那种单靠敷贴,暂时放弃其他治疗方式的做法是不对的;而只重敷贴,轻视内服药辅助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要使一些老毛病得以恢复,需要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靠敷贴,再加上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对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才能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目的。
  误区三:盲目追求起泡。穴位敷贴部位水泡的出现与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敷贴治疗的时间长短有关。过去普遍认为皮肤起泡后治疗效果更好,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现在则以不起泡而达到治疗效果为目的。当然局部起水泡是正常反应,一般不会发生感染。对于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敷贴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则需缩短敷贴治疗的时间,及时取下药物。一般来讲,第一次敷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以便观察皮肤对药物的反应,尽量不要让皮肤出现水泡,以免影响第二次、第三次的治疗,而第三次,若敷贴过程中没有特别的不适,可适当延长敷贴时间,但睡前一定要取下敷贴药物。
起了水泡用纱布湿敷 如破损,涂烫伤膏
  不少人认为,在医院治疗完,回家就没问题了。 其实不然,敷贴后要注意的还很不少.
首先,既然是选择在夏天治疗,就是看中了天气中的“热”。所以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回家也不能过分贪凉。饮食上,敷贴的当天不宜进食生冷、海鲜、鱼虾或辛辣刺激的食品及冷饮,其他饮食与平时一样。环境上,尽量少使用空调。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但室内温度也不能太高,否则汗液分泌增加,也会影响药物固定和疗效。最好的方法就是待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用电扇微风吹吹。
  其次,敷贴部位不要沾水,以免影响敷贴的效果。
  再次,敷贴的部位不要着力,以免膏药移动,影响穴位的准确性。
  最后,膏药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宜搓背,淋浴后可用毛巾吸干敷贴部位的水。
  今年冬病夏治的时间为头伏7月19日、二伏7月29日、三伏8月8日。此项治疗在全国各省市中医医院及部分三甲医院都有开展。
转帖自:http://health.sohu.com/20080717/n258188934.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00: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