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经患有冠心病、动脉硬化、快速性房颤、高血压,两次被下病危通知。他曾经双眼因白内障、中心视网膜炎、玻璃体混浊,视力分别为0.2、0.4。如今,90岁的他血压血脂正常、心功能正常,视力1.0,读书看报不用花镜。这些转变,都缘自他独特的养生方法。
他就是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科退休大夫王瑞麟。
“三宝功”练习前的调息方法
●练功时采用站姿,面向南方,两脚八字分开。●两手重叠,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心贴在肚脐下3寸的气海穴上。
●两眼轻轻闭上,排除杂念,用意念引导细、长、深、匀的呼吸。吸气时,心里想着气从涌泉穴(前脚掌心)徐徐升起,升到头顶百会穴与天气相接。呼气时,气从百会穴缓缓下降,出涌泉穴,与地气相接。这叫中医的“天人合一”。
接下来还有双手顶天立、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等。
治疗无效自行要求出院
王瑞麟退休前为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是上世纪60年代初卫生部命名的第一批全国名老中医。1975年,因心慌胸闷得厉害,他住院131天,两次被下病危通知。
院长去看望他,提出给他转院或会诊。他说不用转院,因为他已不能下床,在床上一翻身心脏就一阵七上八下地乱跳。会诊也不需要,他已确知是冠心病、房颤。当时治疗房颤心衰的药,就是地高辛、西地兰。这些药他都用了,越用越厉害,说明此路不通。
但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说,自己几经抢救不死,说明心功能还好,不一定非用药物维持。心脏是个懒脏,药物只能增加其惰性,就停药出院。
三宝功助其走上康复路
刚出院时,他很虚弱,下床走不到门口就喘不上气来。这时他想起16岁时,父亲让他练的“摄生功”。王瑞麟家里世代行医,父亲喜欢练清朝嘉庆年间流行的摄生功,活到97岁,60岁时又长出满口新牙。
王瑞麟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依赖于“三宝”,即中医说的精、气、神,其中最重要的是气。要想使身体强壮,防治疾病,就得加强气的运动,这就是气功。由于这功里汇集有练精、养气、调心三个内容,他取名为“三宝功”。
“就是这个功让我告别病床,又活30多年。”
“房颤病人要预防两个事,一个血栓,一个猝死。我练功与打拳、跑步不一样。心脏功能不好的人不能练拳、跑步,我练的是静功,练功时感到手脚心发热。练醍醐灌顶到一定程度,会全身发热出汗,感到全身血脉通畅。这既推动了血液循环,耗氧量又不大,与跑步练拳效果一样。”
练功之余热爱走路
他70岁的大儿子王旭(该院国医堂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说,父亲出院后,基本不用药,吃饭少荤多素。每天除了练功,就是由他陪伴,从家门口走到院门口,再到公园、河边,这样身体逐渐恢复了。最远他俩走到了西郊高新开发区和黄河边。走到黄河边是十几年前,走了八九十里,一天一个来回。
王瑞麟强调,做运气训练不要急于求成,应顺其自然,循序渐进。尤其是呼吸,不必一步到位,切忌猛呼强吸。他运气时,通常默念24字口诀:“滋肾生精,身健体轻。补肺运气,疾病消清。静心调神,延年长生。”他说,这24字每息念两字。如吸气时读“滋”,呼气时换读“肾”。每读完一句,口内津液布满,徐徐咽下,再读下一句。如此反复,可以向大脑传递信息,增强免疫系统,防御外邪。
一般人练功都是舌顶上腭,而他练功时,舌尖顶着上腭前方与牙齿交界的牙龈处,津液布满全口时,慢慢咽下。30多年的实践验证,这种方法更易生成津液。古人称津液为“金津玉液”,现代研究认为唾液中含有黏蛋白等提高免疫力的物质,有防病治病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