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laushao 于 2008/7/31 09:35 发表
QUOTE:引自郝萬山
三阴三阳,它的本意是什么呢?就指的是阴阳气量的多少。
太阳,太者,大也,所以太阳阳气的量是三阳。古人早就动用了数字来描述一个事物的量的变化。
所以:
太阳:太就是大的意思,它的阳 ...
非常感谢!
估计您说的是这个帖子吧:醫易不同之一:【四時陰陽】
http://bbs.tcmhk.net/viewthread.php?tid=9588&extra=page%3D4&page=1
作为一名中医师,自然当以《黄帝内经》所论为宗旨.从而论述出经文中所载之整个【阴阳学】中之【两大层次】的【阴阳】.
家师有云:【阴阳有二】!即:【天地阴阳】与【日月阴阳】.【天地阴阳】即:三阴三阳;【日月阴阳】即:四时阴阳.
然而,因其《系辞》那句【阴阳之义配日月】;以及那句【变通莫大乎四时】之故,而将《周易》一学的阴阳理论,仅仅地局限在【日月阴阳】之四象之中.因此,两千多年间,人们总是将《周易》学中的〔阴阳概念〕,死拉鬼扯地套在中医学中.因此,致令人们总是搞不清楚【三阴三阳】为何事,于是,便出现了以〔少阳为膀胱〕或以【三阴三阳】为〔经络〕等混乱现象.那是因为:在这类朋友的脑海中,则只有一个〔四时阴阳〕之【日月阴阳】概念,故而不知【三阴三阳】为何事.有鉴及此,在下始明确地提出自《内经》始,至秦越人《难经》、西汉太仓公,乃至至东汉的张仲景等先师,全部皆主以【三阴三阳】立论中华医学.然而,《内经》却一再指出那是【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罢在首位的便即是【天地】.而且,经文中明确地指出:【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以天地为之阴阳】的理论基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以天地为之阴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篇,全部都在讲【天之纪,地之理〕的【天地阴阳】这【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理论.至于【日月阴阳】,在《内经》中,则只是【变化之为用】所产生之【四时五行】之理.所以,【天地阴阳】的周期是【六十甲子岁】;而【日月阴阳】的周期则仅仅是【一岁〕中之【四时】.这就是两种【不同层次】的阴阳理论概念.而且,本文已指出:《内经》中之〔四时阴阳〕之【日月阴阳】概念.亦与《周易》学中那【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之【格局】;【内涵〕等都根本不一样.这就是【医】与【易】中阴阳理论的【区别所在】.所以,南怀瑾先生说:〔自汉以来,医经也套上了易经,歹拉鬼扯地叫配卦.后来经研究之后,才知道是他们根本就不懂〕!(大意)惜乎网上贴早已特出相关论述,只是〔积习难返〕,连【天地阴阳】之名都从未听说过的人,又如何肯放去那〔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的《周易》阴阳呢?因此,如果你还自认是一名中医师,请尽早丢掉那【毫无用处】的《周易阴阳》学,买一本《黄帝内经》,认真地从头学起吧!
-------
问题的【关键所在】:
1:首指出:【前面的阴阳,就叫做《天地阴阳》】.这是《周易》学中根本就未具有的一个更高层次部分.2:在【天人相应】的中医学中,【天为阳,地为阴】.故人体的【上半部法天为阳】;【下半部则地为阴】.3:我们知道:人有五脏,除了〔脾为阴中之至阴而主四末〕之外.【心肺在上故为阳中之阴阳】而应天;【肝肾在下而为阴中之阴阳】而主地.4:这就叫【阳中有阴阳,阴中亦有阴阳】的法则.整部《黄帝内经》,皆是严格地遵循着这一严密地【自然法则】来建立中医〔生理学〕的.因此,如果学习中医,不知有《天地阴阳》学说,仅将自己禁锢在《周易》阴阳的框框中,那是一辈子都〔搞不清楚的〕.然而,一本《黄帝内经》摆在那里几千年,却是因为人们从来不知有《天地阴阳》理论的存在.〔死拉鬼扯〕地将《周易》那日月阴阳理论拿〔硬套〕.这便是〔本贴贴文〕所要论述的目的之一.经过上述阐释,再去结合经文,便可以知道其〔所以然〕的了.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7/31 12:2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