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常委张大宁谈中医传承
嘉宾: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张大宁
时间:3月10日20:00
简介:中医中药自古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中医药的质疑却此消彼长。中医文化需要怎样的传承和接续,中医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又应该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政协常委张大宁将为我们一一解读。
[中国网]: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访谈,世界对话”。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张仲景、华佗、扁鹊、李时珍,每一个都是让我们熟悉而又敬仰的名字。然而几千年前的东西在今天是否还应该发扬光大,反对者说它是伪科学,掀起了一片讨伐声;赞同者说,这是祖先的智慧,理应代代传承。而关于中医和西医究竟哪个更科学、更权威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为您介绍今天的这位嘉宾,我们来听听他的看法,为您介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肾病学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首席专家、院长张大宁。您好,张院长,欢迎您来到中国网做客。
(2008-03-10 20:05:36)
[张大宁]:
您好,谢谢。非常感谢中国网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在“两会”期间和广大的网友见面。刚才提的问题我想还是从刚刚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谈起。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准确地讲是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都有一段论述中医的问题,大体上的意思都是讲党中央和政府要以很大的力度来扶持、发展中医药。我想,中医药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以后,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几代的领导人对于中医药都是非常重视的,它制定了党的中医政策,也有关于发展中医的一些条例,对于中医学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8-03-10 20:06:25)
[张大宁]:
这两年来,尤其是前年,在网上有一些人提出来“取消中医”的一种签名、一种思潮,我觉得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2008-03-10 20:07:18)
[中国网]:
您为我们讲一讲。
(2008-03-10 20:07:38)
[张大宁]:
我认为一部分人对于中医药不了解,还有一部分人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了解。咱们不要讲无知,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引起这么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实际上我觉得它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海洋当中占的比例微乎其微。所以去年曾经媒体也约过我,但是我没有讲这个问题。今天在这里我也愿意讲一讲。
因为总的来讲,它的声音是在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大海当中占的是微乎其微的。我在这里借这个机会讲几条观点,可能与这个有一些关系。
(2008-03-10 20:07:48)
[张大宁]:
第一,关于中医学的定位。中医学的定位是什么样的?在整个的科学体系当中,它到底定位在什么位置?我曾经讲过一段话,这段话我在这里再讲出来。这段话的基本的原话是“中医学从学科的属性上讲,它属于自然科学当中应用科学的范畴。但是由于它在形成和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使其带有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换句话说,它有着自己一整套对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至于临床分科的独立的看法,它是一种不同于现代医学的一种独立的、完整的医学科学体系。”
(2008-03-10 20:09:45)
[张大宁]:
我讲过这段话,这段话的意思是,现代医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所以自然科学的每一个发展都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好比说显微镜的出现导致了西医从微观到细胞的层次发展,它就现代科学当中任何一种科学的发展都被现代医学迅速的引进来,作为它诊断、治疗的新的进展,甚至推动它的理论的发展,而中医学是建立在长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
换句话说,它是以经验作为它的基础,但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它又采用了一些古代的哲学思想,例如阴阳五行学说、精气学说,这些古代哲学思想对于中医学的丰富经验进行一种分析和归纳,从而升华出中医学的一种独特的理论体系。
(2008-03-10 20:12:54)
[中国网]:
但是有人提出这样的质疑,因为是经验的代代相传,在传承中是不是有误差呢?会不会有夸大疗效的成分呢?这是反对者的一种声音。
(2008-03-10 20:13:45)
[张大宁]:
它的经验在发展过程当中,应当讲,在传承当中它是不断的发展,而不是逐渐的衰减。至于夸大,那是人为的,这个跟整个科学的发展没有关系。这门学科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越来越丰富,它只能向前发展。而中医学两千年前的东西,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些中医成为经典的东西。实际在两千年当中,它也在发展,而且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2008-03-10 20:14:00)
[张大宁]:
比如听起来一个中医的“言必称仲景,用必讲伤寒”,好象大夫都是非常保守的。就实际来讲,中医学两千年发展的很大。比如说“金元四大家”,包括清代的“瘟病学说”。清代的“瘟病学说”实际上是发展了张仲景的《伤寒论》。换句话说,到清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发现张仲景的《伤寒论》不能完美的解释这种病,当然大部分指的是现在的传染病。所以,它逐渐的经验积累形成一个《瘟病学说》。
《瘟病学说》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人士,实际上也是对于张仲景的发挥。所以两千年来中医学是发展的,并不是保守的。但是也许中国人有一种不好的习惯,总是愿意好象有一个最古代的经典,他就把张仲景拿出来,把《黄帝内经》拿出来,但是两千年来它是发展的,好多东西已经超过了张仲景,并不是说张仲景的东西到今天还是原封不动的照搬,不是这样的。内经的东西到了清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中医学总的来讲是发展的,它的经验也在发展,它的理论也在发展,也在变化,并不是不变的。它的理论有很大的变化。
(2008-03-10 20:15:46)
[张大宁]:
比如说张仲景用的是《六经辩证》,《六经辩证》叫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噘阴。到了瘟病时期,到了清代的时候,像叶天士、吴鞠通他们又发明了新的卫气营血的辨证和三焦的辩证。这些辩证实际对于伤寒的辩证是一个发展,换句话说,它不仅仅是实践上的发展,而且理论上也有所突破,所以中医学应该承认它是一个发展的医学。
(2008-03-10 20:23:49)
[中国网]:
能不能这样总结您的话,中医学是靠经验积累的学科,而这个经验又在不断的完善和不断的发展?
(2008-03-10 20:25:04)
[张大宁]:
不完全准确。一门经验的学科有它自己的理论体系,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它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大量的经验和用古代哲学思想处理升华后的理论基础上的,它不完全是一种经验,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但是它从经验里升华出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是完整的,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一种完整的医学科学体系。
我经常讲,中医学是一本书,一本完整的书,有它的前言,有它的目录,有它的开始,有它的发展,有它的高潮,有它的结尾。所以作为中医学,作为学习中医的学生也好,作为一位中医大夫也好,我经常讲,他要把本书完整的念下来,从前言一直念到结尾,我觉得这才是一本完整的书。换句话说,它是一门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的医学科学体系,它是一门学问。
在这本书当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它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是不准确的,甚至个别的地方是不正确的,这个完全可能。但是它的主流是科学的,而且这并不影响它是一门完整的科学体系。
(2008-03-10 20:25:17)
[中国网]:
这个“不准确”和“不正确”在这本大书当中能占多少?
(2008-03-10 20:26:04)
[张大宁]:
占的非常少,而且这个“不准确”和“不正确”应该是划引号的。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的发展,可能有好多东西反过来又验证这个东西有它的科学内涵。比如说胎教,就是妇女怀孕以后的胎教。胎教在中医书上有完整的记载,胎教在后来,尤其是解放以后就把胎教认为不科学,把它取消了。可是最近20年,随着西医的发展,西医认为胎教是非常有道理的,又把中医的胎教拿回来了。
(2008-03-10 20:26:19)
[中国网]:
是起源于中医。
(2008-03-10 20:26:47)
[张大宁]:
因为中医学里面有胎教啊。在奴隶制社会,在周朝以前,那时中医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没有形成。在奴隶社会的时候,中医还没有形成一门学问,它那个时候有解剖,因为那个时候杀死一个奴隶就跟杀死一只牲口一样。所以它的解剖是比较完整的,《内经》《暗经》当中解剖都是比较完整的。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解剖跟现代医学的解剖基本上是一样的。
后来从周以后,尤其是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医学形成的过程当中,这时孔孟之道盛行。在这个时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剖尸不仁”,就是解剖尸体是不仁义的事,所以这样人就不可以解剖尸体了。换句话说,对于人体的解剖学的直观的东西在社会上是不可以有的。这样在一个层面上就妨碍了医学的发展,中医学只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发展,就是从经验。
经验是什么呢?就是人体生理的经验、病理的经验逐渐的升华出一种理论。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就好象是现代医学看人是从正脸看人,他这个人的眼睛多大,还有眉毛等等,然后它把人分成若干类型,比如漂亮的、一般的、差一点的、丑的,它分成五个类型。当这个人的五官上正面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又可以分出好多类型。眼睛上眼睑下垂了等等,病理分成很多。
过去中医学在周以前也想从正脸上看人,在秦汉以后不允许让人正脸看人,这个时候中医学从侧面对人进行分类,看人看侧面。看了以后说这个人头向后一点的,鼻子有高鼻梁、矮鼻梁,但是对于人的美丽部分美,漂亮不漂亮,正面讲看到了6成,侧面上可能看4成,但是无疑的讲侧面看人也是对人分析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2008-03-10 20:26:55)
[中国网]:
但是正面会不会比侧面更客观呢?
(2008-03-10 20:28:49)
[张大宁]:
不一定,也许有个人看的正面是好的,但是侧面上,比如说这个人的鼻子鼓出来,这个就难讲了。
(2008-03-10 20:29:01)
[中国网]:
当然侧面看的是局部啊。
(2008-03-10 20:29:21)
[张大宁]:
但是正脸看也是局部,它是两个不同的投影,中医和现代医学是对人体两个投影。所以为什么讲中西要结合呢,就是当这个人两个投影都出来的时候,看这个人可能是比较准确的,因为这个时候是多维的、全维的空间,这样比较准确。所以中医学本身由于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形成了这种。它跟现代医学不一样,现代医学是建立在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中医学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不能说一个人吃了药有效了,当然我们又用小白鼠试一下,看它的机理是什么,但是不能说人吃了有效了,小白鼠吃了没效了就否认了人的疗效,这个不科学。
(2008-03-10 20:29:28)
[中国网]:
刚才我们聊了很多,从中医的起源还有宏观上大家关注的中医问题,您都为我们做了很详细的解答,例子也特别形象。您能为我们把这个问题再细化一点吗?我在网上看到,有的人有质疑声,比如用的是西药,西药有什么副作用,在上面标的很清楚,可能在用中医的时候只会说一句“孕妇慎用”之类的。还有像西药,可能在一个新产品投入使用之前会有大量的临床实验,可是中医就不会。您会不会面对很多情况去经常解释这些现象呢?
(2008-03-10 20:33:49)
[张大宁]:
这可能是中医学正要发展的一个方面,中医学也要发展,也要吸取现代科学的成就。因为在过去的两千多年当中,中医学不断的吸收了外来的或者是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成就,它才能发展到今天,不能说到今天就不发展了。比如你举的例子,过去中医学不断探索药物的副作用,只要是药物、能治病的药物,严格地讲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比如说神农尝百草,就是说他也见到了副作用,严格的讲,没有副作用的不应当成为药物,只不过人们发现了没有。所以中医学过去才有十八反、十九畏这种说法,哪个药有大毒,哪个药有微毒,哪个药有小毒,古书上记载的非常详细。但是它需要发展。
(2008-03-10 20:41:10)
[张大宁]:
举个例子,比如说关于马兜铃酸肾病的问题。这是1993年有个比利时人,这个人用香港的减肥药叫“苗条丸”,他发现吃了药以后造成一部分服用者得肾功能衰竭、得尿毒症了,这样他就命名这种症状为“中草药肾病”,这样就是毫无道理的,怎么能叫中草药肾病?这个没有道理。后来咱们也发现了,实际上是在植物学上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对肾脏都有一种副作用,而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以致尿毒症,所以这个成分是马兜铃酸。它含在马兜铃里,在成药里面最典型的就是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合丸等等。
所以现在也在新的药典里面注明了,在马兜铃的下面,在关木通的下面都注明了这个对肾脏有副作用,这个会导致出现肾病。这实际也是中医学发展的一个表现。
(2008-03-10 20:47:15)
[中国网]:
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完善的。
(2008-03-10 20:51:11)
[张大宁]:
因为现代医学也在发展,如果现代医学不发展,就不会出现丙肝、丁肝。我年轻上学的时候就是一种肝炎,后来才发现了另一种肝炎,叫乙肝。后来又发现第三种肝炎,叫非甲非乙,认为就三种到头了。结果后来发现第四种,又不能叫非甲非乙了,叫丙肝。所以它也不断的发展,科学发展是没有绝对静止的。
(2008-03-10 20:51:28)
[中国网]:
所以这对我们的医学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8-03-10 20:53:00)
[张大宁]:
对,中医学也要一点点发展,不能说光说孕妇注意。今后我们说哪些对肾脏有影响,一点点的发展,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医,这个没有道理。
(2008-03-10 20:53:11)
[中国网]:
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在对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发出质疑声、讨伐声的时候,我们的中医在国外的认知度却在不断提高,所以有人用这样一句话形容,叫“墙里开花墙外香”,是这样吗?
(2008-03-10 20:53:39)
[张大宁]:
实际上,国外也好,国内也好,我觉得还是因为不大懂这个学科。在世界上没有人反对中药,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中药。
麻黄素也是从麻黄里提炼出来的,那是上世纪40年代美籍华人搞出来的,没有人反对中药,只不过有些人不大懂中医的理论,所以他就提出一些质疑。可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这个东西拿出去,外国人就接受了,外国人也有很多学者,他一看这个东西是科学的,主流是非常正确的,所以他很快就接受了。
在国内,我觉得也是一部分很少的人,因为他不大懂这个东西,他也没念过,他只是想。因为实际上,我认为临床疗效是医学的根本宗旨与归宿。我讲过这句话,临床疗效是任何一门医学的根据与归宿,医学的根本问题是解决治好病、健康长寿的问题,这是医学的目标。所以医学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疗效的竞争,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它也分成五个层次。
第一个就是疗效,疗效肯定的情况下,竞争谁的副作用小。如果外国人不能喝汤药,我不赞成,因为我去法国的大学讲学,都是外国人听,很认真的听,而且他也不断的总结。
(2008-03-10 20:54:35)
[中国网]:
他们在听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像在国内您遇到的质疑声音?
(2008-03-10 21:02:20)
[张大宁]:
也有,因为他们不大懂,所以问。但是如果说出来,比如说我替他们查房、看病人,他们也准许,他们很客观的看这个指标,他觉得效果很好,也很相信这个东西,所以疗效的竞争是第一位的。
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比谁的副作用小,副作用放在第二位。谁不知道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大,但是大家还是要做。在副作用差不多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就看治疗疗效的速度。比如说这个是三天才有效,它的一天就有效,所以就用一天的,这是比速度。在速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就比方便,方法的简便。比如说你要输液,躺两个小时,打针一分钟,我连打针都不用,我就吃药,你吃三次,我吃一次,西药有一个叫缓释片,治高血压的,降压降糖的。缓释的意思是原来一天吃三次,现在一天吃一次。到第五层才比谁花钱少。我花10块钱,你花2块钱。
所以说第一是疗效、第二是副作用、第三是速度、第四是方便、第五是经济。这个医学的竞争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受政策、不受主义、不受制度、不受人为的各种影响,完全符合人的自然选择的规律。
我的效果好,病人就来找我,但是人们发现一个新东西,效果好,病人自动的就去了,这里没有爱国主义,也没有卖国主义,谁也不能指挥,只是疗效在指挥着病人。
(2008-03-10 21:02:52)
[中国网]:
结合您刚才谈的五个方面,你觉得我国的中医现在现状是怎样的?未来在竞争当中占优势吗?
(2008-03-10 21:04:37)
[张大宁]:
我觉得现在社会节奏很快,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人们的需要和要求非常高,而现代医学在最近20年由于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使现代医学飞速度向前发展,诊断和治疗速度有了飞跃,给中医学提出了新的严肃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西医的速度很快,人生活节奏这么快,像你们青年一代,你们的生活也快,感冒了觉得吃药就好了,打针已经不方便了。患者的要求,社会的变化,现代医学发展,实际上给中医学提出了一个新的非常严肃的紧迫的问题,就是你必须要发挥你特有的优势,而不仅仅是特色。
(2008-03-10 21:04:54)
[中国网]:
优势和特色有区别吗?
(2008-03-10 21:06:10)
[张大宁]:
准确的讲特色应该包括优势,没有优势的特色不能说是特色。但是如果更准确的讲,应当既讲特色,更要强调它的优势,因为单单特色是不行的。比如说我有特色,但是我没有优势,这个不行。
(2008-03-10 21:06:25)
[中国网]:
中医的特色是什么?优势是什么?
(2008-03-10 21:06:48)
[张大宁]:
中医学的特色就是对于人体生命活动有独特的认识,优势是对人体宏观的、整体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和对某些病种的特有疗效就构成了中医学的优势。比如说急性炎症这块,西医一刀切下去,抗生素,很厉害,但是是不是中医学没有特色和优势呢,不是。因为急性炎症,比如说内毒素问题,西医没有治疗内毒素的药物。而我们现在发现很多中药就是菌毒兼治。所以我觉得中医学现在的状态,当然说它不如现代医学速度快,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它有自己固有的特色和优势。一是要靠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我觉得党的政策和政府的支持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是中医学的存在和发展从根本上讲是靠它的疗效,而不是政策。过去2000年没有政策,不是也发展了,只不过是慢了一些。
(2008-03-10 21:06:58)
[张大宁]:
有人说中医学是靠政策吃饭,这不是一个概念,我们是靠我们自己的医学优势发展,而不是靠政策吃饭。当然党的政策给予一个很好的雨露和阳光,但是不等于它就不发展。这个时候国家从各个方面给予大量的投入,给中医学制造一个很好的环境和条件。比如说中医界有一个看法,就是医药分家问题,这是必须要做的。但是对于中医医院来讲就需要一点政策,因为很多中医医院的病人,大多是西医诊断治不了的才到中医来。所以它的药品费用在所有的收入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像西医的诊断费用,有很多仪器的,所以药品的收入只占百分之六十几。比如说医药分家时也要考虑中医院的特点。
另外在培养中医方面,尤其在师承方面,因为中医学很多方面是经验的,必须要发挥老中医的作用。
(2008-03-10 21:09:07)
[中国网]:
所以有人建议要恢复中医的师承关系。
(2008-03-10 21:10:40)
[张大宁]:
所以国家中医药局已经在做了,“十一五”规划当中,有100多名老中医都有了,我也是其中一个。它要把老中医的经验继承下来,因为中医学的内涵有规律,但是现在没有完全的掌握这种规律,所以还要靠口传心授。这种学习的人应该有一定的基础。比如说国家中医药局规定都是附高以上的,这次又规定是正高了,今年又新招了还没下来,就是全国定了多少大夫。我这次又招了两个,都是正高以上的,而且行医多少年了,是中医学的博士生等等。所以在这个发展当中,一个是中医政策,一个是国家的财政投入,一个是老中医的经验继承,另外年轻人要沉下心来学。这个需要认真的念书,认真的继承,这样中医学才能得到发展。不要几个人在这里说点什么,这个跟整个中医学的发展,我可以肯定的讲,没有关系。
(2008-03-10 21:10:50)
[张大宁]:
西医进入中国是明末,西医随着传教进来,是600年前就进来了。进来以后曾经出现过很多人试图搞这个,比如清朝人唐溶川,也出现过一些反对的人,比如民国的于文秀。但是中医学越来越发展,发展到今天,中医学比过去提高了很多。虽然中医学我们讲是四大经典,都是张仲景的后人,“言必称仲景,用必讲伤寒”,“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伤寒治百病”。但是实际上它是发展的,也许中华民族有一种尊老的传统,往往把古人抬得很高,但实际上它是发展的。中医学到今天,2000年发展得很好,到现在这样一个关口的时候,政府必须要把握住,中医界也要把握住,这样才能继承下来。
(2008-03-10 21:22:23)
[中国网]:
刚才我也一直想您讲的例子,西医就是正面看人,中医就像是侧面看人,你也讲了很多的中医优点和特色,如果我们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哪一些是我们在侧面看人时需要克服的难题呢?它的压力在哪里?
(2008-03-10 21:26:57)
[张大宁]:
它的微观的东西需要补充,客观的需要补充。中医学的东西偏重于整体,偏重于宏观,所以它对于微观的东西,对于一些客观的东西好象也有,但是不如现代医学这么精细。因为现代医学辅助了很多自然科学的仪器。但是中医也有,比如说脉诊不也是客观的,但是总的来讲,它偏重于整体。它是通过对于整体失调的调整来改变它局部的、微观的不正常。我过去曾经画过一个圆,一个大圆里面有三个小圆,就像一个轴承一样,我画的意思是最外面的大轴承是一个整体,里面的每个小轴承都是一个局部的,人要是得病以后往往是局部有病,但是它会反映到整体上。
西医是通过各种诊断设备,要找到是哪一个小轴承出问题了,比如找到一个A轴承出问题,它科学发展以后,它又不满足于光镜了,它又用电镜,再细致看这个A的轴承里面有三个小轴承,是A1有问题,还是A2有问题,是不断的微观细化的过程。然后一旦找到以后,就认为到了尽头了,然后采取各种办法,直截了当对小轴承进行修正,甚至把它拿出来。就像手术一样,包括CT也是,它切的越来越薄,就是微观的。
(2008-03-10 21:27:20)
[张大宁]:
中医学不管是A、B、C哪一个轴承导致大轴承的不圆以后,它把不圆分成多少个类型,然后对大轴承进行修正。通过大轴承做圆了,促使里面的小轴承圆了,所以西医检查的时间是很长的,但是它做手术的时间很短。但中医学是对大轴承分类,所以检查的时间短,但是治起来时间长。一旦它治圆了,大轴承也圆了,小轴承也圆了。西医的小轴承圆了以后,它不管是否造成大轴承不圆,它认为那已经好了,它开始又转起来了。转的过程中,可能又会把大轴承和小轴承弄得不圆了。好象结核病人,结核病人用抗癌药,最后一查说你结核好了,没有了,可是病人还发低烧,病人夜里还出汗,他认为抗癌药可以停了,而不需要治疗。这样等于大圆还没有圆,小圆已经圆了。
所以中医学的大圆时间比较长,但是一旦圆了,那么就全圆了。当然里面有没法圆的,那就没办法,但是思路是一样的。所以它们两个是投影,结合起来还是对的。毛主席提出来中西医结合,现在叫“中西医并重”,这都是一些提法、文字上的东西。但是具体到一个临床大夫来讲,我搞临床病,假如没有完整的诊断我能治吗?不可能。假如他是慢性肾脏病衰竭,就要有准确的诊断。
(2008-03-10 21:29:39)
[中国网]:
这个诊断是西医?
(2008-03-10 21:31:46)
[张大宁]:
西医。它有好多的客观指标,治疗上我的方法是,比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它是一个慢性的进行性的肾实质损害,造成了一系列代谢不顺畅,有很多的客观指标。但是我在这些问题中,我会选择哪些方面要靠中药治疗,哪些方面靠西药治疗。比如降压,我就不大会用中药降压,我就用西药。比如酸中毒,我们也用苏打。但是他肾病贫血,我们就规定9克以上的不许用西药,8克以下的必须加促红素,西医10克以下就用,我不用,只要达到9克就用中药,效果也很好。8克以下的,我认为必须加EPO。
可是,肾功能衰竭西医认为是不可逆的过程,认为肌酐的升高是不可逆的,它有一个坐标。坐标到慢性缓行的上升,到300每升的时候它突然抖起来,到500的时候几乎垂直往上涨,西医说这个肌酐不可以降下来。但是我们用中药效果很好,我们肾功能不全的,轻度的、重度的效果都很好,我们也有治好的,也有缓解的,这就受到病人的欢迎。而且西医也欢迎我们,西医也给我们转病人,他说这个病人你看怎么办。糖尿病他认为第三期还有点争论,第四期开始是不可逆的。我们第四期好的病人太多了,我们也发挥中医的优势。
所以这个我认为大可不必在理论上争论过多。
(2008-03-10 21:31:58)
[中国网]:
不管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也好,共同的目的是为了疗效。
(2008-03-10 21:34:56)
[张大宁]:
当然要有侧重。我是中医大夫,我要把这本书念完整。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存在一个问题,根本没念完整,这很麻烦。有的人在西学中也没有把西医念好,那也不行。中医大夫必须把这本经书念好,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教育我的学生,这本书里有可能是准确的,甚至不准确的,甚至不正确的,但是你是中医大夫,你要把这本书完完整整的继承下来,因为你是吃这碗饭的,你是学这个专业的。你不能说我从《佛经》、《金刚经》撕两页,我又从《圣经》上撕两页在这儿念,那就不伦不类了。既然你是佛教徒,你把佛教的经书完完整整地继承下来,当然不排除你念《圣经》,那是辅佐的。你是基督教徒,就可以念《圣经》,也可以参考佛教。这叫“术业有专攻”。
如果这都弄乱了,那么结果就不伦不类了。这是我的看法。所以我们要把我们这本书念好,我在开始的时候讲过,中医是本完整的医学科学体系,它有着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至于临床分科、预防保健一系列的独特认识,它是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的、完整的医学科学体系。
(2008-03-10 21:35:09)
[中国网]:
这又回到了您刚才说的话。今天非常谢谢张院长到我们节目来,给我们讲了那么多生动的例子,让我们全面的认识了中医和西医。在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您有什么想要对中国网的网友说?
(2008-03-10 21:36:33)
[张大宁]:
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学有一些了解,因为中医对世界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它又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所以我觉得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当有些了解。我也对个别的同志,甚至有些专家、学者说一句话:对待自己专业以外的东西,大家是不是都慎重一点,尤其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都慎重一点,这样不至于使一些人有想法。我希望大家一起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咱们自己祖宗留下来的,在世界上都被大家承认的。
就像过去,有人讲打倒孔子,联合国都挂着万世师表,你说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尊重自己的祖宗?中医学是两千年前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它存在就有它的价值、位置和道理,我们不应该也在发扬中华民族的瑰宝方面共同做贡献吗。最后,谢谢中国网给我这样的机会,能跟广大的网友见面、聊聊天。
(2008-03-10 21:36:57)
[中国网]:
我们非常感谢张院长带给我们这么精彩的一个小时。相信您的话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启发的,谢谢您。谢谢大家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2008-03-10 21:38:54)
[ 本帖最后由 无谎世界 于 2008/6/21 20:4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