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617|回复: 4

传10人学中医仅1人就业 大医院难进大城市难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8 22: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成绩即将公布,考生和家长们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如何选专业、填志愿,而就业前景的好坏自然成了重要的参考指标。近期有人抛出“中医毕业生只有10%低就业率”的论断,令一些本来对医科、特别是中医颇有兴趣的考生和家长心里多了一份疑虑:上不上医学院、报不报中医专业?

  为了解开考生和家长心中的疑虑,记者展开了调查。

  结果发现,中医院校毕业生普遍就业率不少都超过90%甚至更高,其“揾食艰难”的程度并不甚于其他普通专业,但毕业后想留在大城市、进大医院的确不容易。

  文/本报记者翁淑贤

  广州某中学高三学生曾强自小看惯名老中医给爷爷治病,对中医颇有好感,他本有意报考南方一家中医学院,但看到网上一则“全国范围内,中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只有10%”的帖子后,他和爸妈开始犹豫:如果出来工作这么难找,到底还上不上医学院、报不报考中医呢?为解开考生和家长心中的疑虑,记者走进广州中医药大学,随机拦下几个学生做调查,其中恰好有面临毕业的学生,他们对“10%就业率”一说反应十分强烈——

  “揾食艰难?现在大学毕业生那么多,大家都一样啦!但只有10%就业率,岂不是10个有9个找不到工作?没那么离谱吧。”

  “我只读到本科,但我向父母保证,养活自己绝对没问题!”

  “这年头,大学毕业想找份好工作都不易,只拿中医说事不地道。”

  记者向一些老师求证,他们一个个表情愕然,说:“这不可能是真的。”有的甚至驳斥“太离谱了”“要是就业率这么低,中医院校早关门了”!

  而据一些中医院校公布的数据,不少就业率都超过90%:如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1.79%;而河南中医学院2006年的就业率则达到91.32%,包括继续深造的学生在内,有80%以上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基层医院月入七百

  举债三个月终辞职

  “其实,我们是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小罗2007年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毕业。去年找工作,她在各种招聘会上饱尝了“屡败屡战”的滋味:“要中医毕业生的医院实在太少了,本科生留在大城市从医基本无望。”最后,她选择去了阳江某医院,但700元的月薪实在入不敷出。

  “收入低倒还在其次,基层医院小,没有多少人才,也没轮科制度,学不到东西。”连续3个月向朋友举债后,小罗辞职了。如今,她在深圳一家体检中心做着“不太用脑”的销售工作,往日所学基本派不上用场。虽然心理落差很大,但她还是希望考了医师执业资格后,有一天能回去当个女郎中,“毕竟付出了5年的艰辛,也花了父母几万元,就这么放弃不甘心;再说学医不当医生,终归不是正路。”

  “中国人自古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小罗说,“吴仪副总理在退休后都选择了研究中医,对中医的未来仍然看好。”

  大城市难留

  大医院难进

  据一名有幸进入广州某中医院的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届毕业生透露:在当年跟他一起毕业的同班近200名同学中,有1/3选择考研,1/3进入医药销售、保健或美容行业,仅1/3当上医师。进大医院工作的是凤毛麟角。

  上月省教育厅公布数据显示,在12类学科中,2006年、2007年医学都在第11位,由于军事学近两年在广东不招生,意味着医学排在倒数第一。以2007年统计来说,其他学科大类的就业率都接近96%,医学为91%左右。但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就业率在97%左右,比其他学科的平均就业率高1%。

  解读中医毕业生就业难在哪?

  客观地讲,在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大背景下,中医自身的某些专业特点也制约了毕业生的“销路”:

  1.越老越值钱,老中医“退而不休”。“这几年全国32所中医院校几乎都在扩招,每年加起来至少有三四万毕业生出炉。而中医院数量有限,毕业生自然逐年"滞销"。”广州中医药大学一位教授指出,不像营销或IT等其他人才流动性大的行业,医师是一个十分稳定的职业,不会经常“跳槽”,而中医院人员更替的周期则更长。

  “中医是"越老越值钱",院方都希望老专家们"退而不休",对他们返聘重用。”该教授说,一家大型的中医院即使每年退休二三十个老医师,但空出来的位子肯定优先考虑临床经验丰富的高职称者和学科带头人,刚毕业缺乏临床经验的新手自然只能靠边站。

  2.“中医不精,西医不通”两头不讨好?现在中医院校的学生普遍也要学点西医知识,不少学校还办有中西医结合专业,本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学生出路更广。但在一些用人单位眼里,“中医不精,西医不通”反倒成了这类学生求职的“软肋”。医院抱怨,不少中医毕业生不能马上派上用场,而西医院校的学生所学的东西都“标准化”,很快就能承担起基本的诊疗工作。

  3.不愿学老中医从基层干起。同样是招人,广州某中医院今年招20名应届毕业生,收到硕士的简历起码两三千份;而粤西某县中医院连续几年却招不到一个硕士生,本科生也常留不住。某中医药大学一位老师说:“许多老中医二三十年前也是从基层干起的。但一提这些,学生就会笑我又翻老皇历。”

  “许多学生常问,毕业后不能当医生还能干什么?”该老师说,由于就业视野狭窄,他们错失了像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保健类的好职位,另外,医药营销、保险等行业其实也很缺人。

  专家中医毕业生出路在基层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肖鲁伟指出:“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社区医院、乡村医院,中医专业的毕业生在基层有着非常光明和广阔的就业空间。”特别是随着养生保健治未病等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路会越走越宽。建议考生也应将眼光放长远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报考医科特别是中医仍将大有前途。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于 2008/6/19 10: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忘了医易同源.

几年后真好是否极泰来.有真功夫还怕没饭吃?
发表于 2008/6/20 12: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精,求专,
服务于大众,造福于民间.
不会屈才于时代.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专业10%就业率”背后的真问题

作者:武洁


高考成绩即将公布,考生和家长们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如何选专业、填志愿,而就业前景的好坏自然成了重要的参考指标。近期有人抛出“中医毕业生只有10%低就业率”的论断,令一些本来对医科、特别是中医颇有兴趣的考生和家长心里多了一份疑虑:上不上医学院、报不报中医专业?(《广州日报》6月18日—)
  
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否真的如低到10个只有1个能对口就业,10%就业率的数据是否权威可靠,当然可以讨论,但是中医专业毕业生大多改行就业这一现状,恐怕绝对属实,无需质疑。至于毕业生纷纷改行的原因,或许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的归咎为以下两点:其一,是大学生的眼光太高,不肯基层就业;其二,社会上中医需求不大,容纳不了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然而现实的情形恐怕并非如此,甚至恰恰相反。一方面,随着国人对于健康的重视,以及对于中医理解的加深,中医的需求应该说正不断的增长,不少基层医院甚至大型医院也确实存在着中医的缺口,按说,这些人才缺口与中医专业毕业生应当一拍即合才是。
  
那么,何以还会发生中医专业学生九成改行的怪事呢?现实的情形是,尽管中医专业的大学生拿到了学位,但是,要真正在中医专业上有所心得和建树,并成为上得了手的专家,当然还需漫长的积累和历练。某种程度上,学中医就好比是煨鸡汤,只能“小火慢炖”,而不能“大火快煮”。于是,中医专业的大学生即便是进入了基层医院,在可以预见的十年甚至数十年之内,职业的发展却将难见着天日。就以报道中的那位基层医院就业的中医学生为例,每月700元的月薪,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实在是有些寒碜,假如作为起薪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相比其他行业的加薪机会,以及三十多岁便能成为骨干和主力的职业发展际遇。中医科医生显然只能望尘莫及。然而,同样是年轻人,中医医生也同样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也同样需要维系体面的生活,这连支付房租口粮尚有缺口,甚至还需举债的工作,实在是与年轻人的发展梦想相去甚远。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中医专业的毕业生们好不容易找到了基层医院的中医职位,却干不了多长时间,又选择了辞职。
  
或许有人会责怪这些年轻人耐不住寂寞,难成大事。但是放在社会对于年轻人“快速成功”的巨大压力,放在整个社会都涌动着的浮躁心态下的背景下,我们恐怕还需正视现实,尊重并理解这些年轻人的选择。笔者有位朋友,本来在一家大医院当中医,尽管不舍专业,但为了生存和发展,却还是选择了收益更大的医药代表职业,如今,发展不错的他非但没有后悔,反而庆幸于当初的选择。
  
不难看出,中医专业就业率低至10%,恐怕既非学生眼高手低,也非社会需求阙如。讲求“大火快煮”、快速成功的社会风尚与必须“小火慢炖”的中医职业之间的水火难容,恐怕才是背后的真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求解中医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乃至国内中医职业发展这一命题,当然必须直面上述命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而为中医专业学生及中医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则无疑是一个必要前提。
发表于 2008/6/20 22: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生为例,每月700元的月薪,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实在是有些寒碜,假如作为起薪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相比其他行业的加薪机会,以及三十多岁便能成为骨干和主力的职业发展际遇。中医科医生显然只能望尘莫及。然而,同样是年轻人,中医医生也同样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也同样需要维系体面的生活,这连支付房租口粮尚有缺口,甚至还需举债的工作,实在是与年轻人的发展梦想相去甚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0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