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5/31 00: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仲阳学术 光大幼科事业——敬贺张奇文教授七十华诞
汪受传 南京中医药大学
张奇文教授的大名,最早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屡屡从尊师江育仁口中听到。当时只知道他从20世纪50年代起研习中医,业精儿科,又因管理才能出众,担任政府官员,是位“又红又专”的红色专家。自古谓“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似乎总是将二者对立起来,认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知这位专家是怎样能双肩挑、两手强的。
1985年,我在江老的引荐下,见到了这位心仪已久的良师。当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位学者官员的社会影响力是相当大的。但是,学者官员又与弃学从政者有着显著区别,他虽然忙于政务,却舍弃不了中医情结。会议期间,他与我谈的主要话题是他的事业谋划:计划编写一本《实用中医保健学》和一套《儿科医籍辑要丛书》,邀我参加。我受宠若惊,当然满口应承。
后来我们多次书信往来以至多次会晤,其间张奇文教授和师母的关怀之情,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表达的。
幼科巨擘
在现代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一位位医坛名家如星光灿烂。北京的王伯岳、王鹏飞、刘韵远、宋祚民、刘弼臣,上海的徐钟才、王玉润、董廷瑶、徐尉霖,四川的张锡君、王静安、肖正安,江苏的江育仁、曹济民、包慎伯,河北的马新云、杨医亚,天津的王士相、李少川,陕西的午雪峤,山东的周凤梧、李乐园、张志远、张吉人,吉林的王烈等等,他们在民众中都享有崇高的威望,在学术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几十年来,中医儿科学术界还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英才,张师早就从学者官员的视角认识到,这么强大的实力若是各自为战,只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合力,难以从整体上充分发挥出中医儿科学的优势和特色。于是,早在1978年,他就在山东潍坊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上,提出筹组全国中医儿科学会,并被公推负责联系。
受命于同道,张奇文教授随即积极联络组织。他在繁忙的行政、业务工作之余,四处发信、八方联络,请出中国中医研究院王伯岳研究员牵头,得到卫生部中医管理局吕炳奎局长支持。于1981年6月初在山东兖州召开了筹备会议,成立筹备委员会。1983年9月,又是由时任山东省中医研究所所长的张奇文承办,在潍坊召开首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宣布成立全国中医儿科学会。会议确定,王伯岳为主任委员,张奇文、江育仁、王玉润、马新云、张锡君为副主任委员。从此,全国中医儿科同道有了自己的学术团体,中医儿科学术交流和合作上了一条快车道。
自1983年首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到2004年的第21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21年来,共召开了21次全国学术会议,在全国中医各专科学术会议史上,独树一帜。其中的1、2、3、6、7次会议都是在山东召开的,尤其是1993年在青岛召开的6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有加拿大前总理克拉克夫人和加中儿童健康基金会执行主席谢华真教授率领的加拿大政府官员和医疗专家一行8人前来参加,会议开得隆重热烈,张奇文教授担任会长。从此,张奇文教授更走上了学会领导的第一线。他在繁忙的行政工作同时,运筹帷幄,广泛团结全国同行,依靠名老中医的学术带头作用,发挥中年专家的骨干作用,调动青年学者的参与意识,形成了全国中医儿科界团结在学会周围,共同为中医儿科事业发展献策出力的热烈局面。
中医儿科学术的传播需要载体。张奇文教授特别重视学术著作的编写工作。20年来,在他的主持下,先后编写出版了《儿科医籍辑要丛书》、《实用中医保健学》、《妇科医籍辑要丛书》、《古今儿科临床应用效方》、《中国灸法大全》、《实用中医儿科学》等大型学术著作多部,总数千万字。自古道:文官立德,武官立功,学者立言。张奇文教授既立德又立言,既做好了行政官员,又当好了学会领导,还成就了著作等身,其对百姓、学界、事业的贡献,是别人难以比拟的,在现代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志在千里
近年来,张奇文教授逐步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他退而不休,“当官有时限,事业无止境”,他有了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去实践,中医的路子应该怎样走?中医儿科事业怎样才能发扬光大?他想得更多,做得更多了。
中医药执业的个体和国营、师承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一向有争议。张奇文教授曾经在国营医院和大学服务几十年,同时又在个体、集体的道路上去探索。早在1994年,他就在潍坊创建“本草阁”、“慈幼堂”,提倡道地药材、遵古炮制,用人实行竞争机制,确实为振兴中医药摸索了一条路子。近几年,又办起了“百寿堂”,亲自坐堂行医,人称“厅级郎中”,名噪乡里,声播全国。他又招收弟子,以亲授带徒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师承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旨在以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化组合,培养出新时代的高级中医人才。据师母说:家中人都劝他退下来后就多休息休息,不要再去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了,可是,他心系中医,情系小儿,壮志不已,苦苦求索。他要执意为中医事业奋斗一生。
张奇文教授的视野不仅在中国,他还把自己的视野扩大到了全世界。香港的陈汉水教授与他交流,参加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的活动,加拿大的谢华真教授是他的挚友,多年交往,切蹉学术,共商事业发展大计。澳大利亚的林子强教授在澳洲被誉为是“三绝才子”(武术、国画、针灸),被授予“太平绅士”,其热心为中医事业争取地位。从1989年至2004年,张奇文教授先后六次应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的邀请前去讲学,与此同时,他又受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托,协助会长林子强教授争取立法工作,几经波折,终于争到了在维多利亚州中医立法的实现。新加坡的陈立健先生,是当地的中医元老,曾任新加坡中华医院院长,去年邀张教授去新,交流中医学术,交换翰墨信札,互传友谊和学术,成了中、新中医交流的佳话。
转眼之间,张奇文教授为中医儿科事业奋斗已经50年,从跟随名老中医习医,到擎起巨臂带领大家前进,其间付出了太多太多。几十年风风雨雨,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振兴中医事业。全国同行团结在他周围,在现代中医儿科史上记下了他的光辉业绩。今天,我们在他的指导下,不断向前,相信中医儿科事业在新世纪一定能创造新的辉煌。D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