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身不遂是风中经络或风中腑脏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留下的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喎斜等,一时难以恢复,甚者可成终身之患,须抓紧时机积极治疗。
半身不遂是一侧肢体或左或右偏废不用者称半身不遂或偏瘫或偏枯不用。《医宗必读·真中风》形象地指出了该症病机:“譬如树木,或有一边津液不荫注,而枝叶偏枯。故知偏枯一证,皆由气血不周。”其中有因风痰阻络,筋脉失和者,治宜祛风化痰,通经活络;有因气虚血瘀,脉络痹阻者,治宜益气化瘀,活血通络;有因肝肾亏损,筋骨失养者,治宜滋补肝肾,强筋起痿;有因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者,治宜平肝潜阳,熄风通络。《医林改错·半身不遂论叙》中说:“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非因跌仆得半身不遂,实因气亏得半身不遂”,并制定“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遗症,对辩属气虚血瘀证的偏瘫有明显效果。《医学指迷》云:“中腑多着四肢,故半身不遂,手足不遂,痰涎壅盛,喘息如雷,然目犹能视,口犹能言,大少便不闭,以此为别耳”。说明了风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也。 《医宗必读.真中风》也形象地描述了“故因气虚血瘀,皆由气血不周”。的有关学说,其中描述了与气虚血瘀,脉络痹阻;肝肾亏损,筋骨失养;肝阳上亢,脉络瘀阻为因;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滋补肝肾,壮筋起痿;辩证施治尤为重要。
一、中经络
①、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症 见:半身不遂,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痛,肢体拘急,关节疼痛等症,舌苔薄白脉象浮数无力。是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所致。
主证分析:正气不足,络脉空虚,腠理疏松,风邪乘入,风邪引动痰湿,流窜经络,气血滞塞,筋脉失于濡养,则手足麻木,肌肤不仁。风邪乘虚入中,经络痹阻,则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风邪外侵,营卫不利,则见恶寒发热,头痛,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苔薄白,脉浮。均为风邪外袭之证。
治 宜: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方 投:大秦艽汤加减;秦艽15g、羌活10g、防风12g、细辛6g、当归10g、川芎15g、白芍15g、黄芩10g、石膏30g、白附子6g、全蝎6g、鸡血藤30g、丹参20g。
方药分析:方中秦艽、羌活、防风、细辛解表祛风,当归、川芎、白芍养血和营;黄芩、石膏清泄肺胃之热;白附子、全蝎祛风痰,通经络;鸡血藤、丹参活血通络。
加 减:若兼风热表证,可去羌活、防风,加桑叶12g、菊花12g、薄荷10g以辛凉解表。
若无内热者,可去黄苓、生石膏,加苏叶10g,以增解表散寒之功。
若颈项拘急,四肢麻木,加葛根30g、桂枝10g,以疏风解肌。
若痰多不利者,加清半夏15g、胆南星10g、瓜蒌15g,以化痰涎。
若年老体弱者加生黄芪20g,以益气扶正。
案 例:曹**、男、52岁,船长,浙江路桥人。于一个月前的一个午休起床时突然出现肢体酸痛麻木,动弹不得,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经医院治疗不见好转,于是2006年11月6日来诊;见其身形消瘦,瘫痪不能行走,右半身疼痛,舌体活动不佳,舌暗、苔薄白,脉浮数。临床诊断为络脉空虚,腠理疏松,风中经络。
治 宜:祛风养血通络。
方 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15g、羌活10g、防风12g、赤芍15g、白芍15g、当归10g、黄芩10g、生地15g、川芎15g、地龙15g、全蝎6g、乌梢蛇15g、鸡血藤30g、丹参30g、菖蒲10g、半夏10g、南星10g。十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嘱忌食:辛辣发物、面粉、葱、大蒜、萝卜、诸血。
二 诊;10剂后,诸证大减,肢体仍无力;继上方羌活、防风,加黄芪60g,熟地10g,又进10帖。
三 诊;患者已能自己行走,除肢体无力外,余已无不舒。继上方加黄芪至120g、再进二十剂,诸证皆除。
四 诊;因患者欲回上海工作,为善其后,上方加减为散,每次用15g, 每日早晚两次温开水送服,
分 析:本证为气正气风邪入中经络,或因肝阳上亢,化风挟痰,走窜经络所致。方中秦艽、羌活、防风以解表祛风;血行风自灭,然用赤芍、白芍、当归、生地、川芎、养血通络;黄芩清热燥湿;全蝎、乌梢蛇搜风活络;地龙、鸡血藤、丹参活血通络;菖蒲、半夏、南星化痰醒脑。诸药合用,共建祛风养血通络之功。
②、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症 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腰酸腿软,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舌强语蹇,半身不遂,舌质红或苔黄,脉弦细而数或弦滑。
主证分析:肝肾阴虚,风阳内动,气逆血菀,上实下虚,则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腰酸腿软。肝阳化风,肝风内动,挟痰挟火,痹阻经络,故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舌强语蹇,半身不遂,。舌红或苔黄,脉弦细而数或弦滑。均为阴虚阳亢,痰热内蕴之象。
治 法: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 药:镇肝熄风汤加减:天麻15g、钩藤30g、菊花10g、牛膝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赭石30g、龟板20g、栀子10g、白芍10g、生地15g、草决明20g、生槐花15g。
方药分析:方中天麻、钩藤、栀子、菊花平阴熄风;怀牛膝引血下行;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龟板镇肝潜阳,降逆平冲;白芍、生地柔肝熄风;草决明、生槐花以清肝软化脉络。
加 减:若痰涎壅盛者,加胆南星10g、天竺黄10g、川贝母10g,以清化热痰。
若心中烦热者,加川黄连10g,以清热除烦。
若头痛较重者,加蔓荆子10g、羚羊角3g、以清热止痛。
若肢体麻木者加黑木耳30g、鸡血腾30g、以通络止麻。
若舌苔黄腻,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30g、枳实15g、大黄10g以通腑泻下。
案 例:郑**,男,63岁,浙江省三门县城人,于2006年3月初诊,主诉;平素头晕头痛,心烦失眠,耳鸣目眩,腰酸腿软。突然左半身麻木无力、偏废不用,口眼喎斜,舌强语蹇,舌质红,脉弦滑。临床诊断为风中经络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
治 宜;育阴潜阳,镇肝熄风通络为大法。
方 药:天麻15g、钩藤30g、菊花10g、牛膝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赭石30g、龟板20g、栀子10g、白芍30g、生地15g、山萸肉25g、菖蒲12g、远志10g、夜交藤30g、地龙15g、鸡血藤30g。七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嘱忌食:辛辣发物、牛肉、葱、大蒜、萝卜、诸血。
二 诊;诸证皆减,效不更方,继上方十剂。
三 诊;已能慢慢行走,但四肢力弱,继上方加桑枝30g、杜仲15g。以增补益肝肾。十剂。
四 诊;诸证已消,又继上方七剂。后用虎潜丸合杞菊地黄丸善其后。
分 析:白芍、生地、龟板滋阴熄风,天麻、菊花、钩藤、栀子平肝熄风;牛膝引血下行,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镇肝潜阳,降逆平冲;菖蒲、远志、夜交藤化痰醒脑,益智安神。萸肉补肝益阴;地龙、鸡血藤活血通络;诸药合用,肝肾得养,风平络通。共揍治愈之目的。
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症 见:突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喎斜,便干或便秘,或头晕、或痰多,舌蹇,舌苔黄或黄腻,脉弦。
主证分析:由于肝阳暴盛,加之平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致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内风挟痰上扰经络,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 斜。痰热阻滞胃肠,传导失司,升清降浊受阻,下则腑气不通,大便秘结;上则头晕痰多。风痰阻于舌木,则脉络不畅,言语蹇涩。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是属痰热之征。
治 法:化痰通腑
方 药:星蒌承气汤加减:胆南星10g、全瓜蒌15g、生大黄10g、芒硝5g、丹参30g、赤芍10g、鸡血腾30g。
方药分析:方中胆南星、全瓜蒌清热化痰;生大黄、芒硝通便泻下;丹参、赤芍、鸡血藤活血通络。
加 减:若头晕重者加钩藤15g、菊花10g、天麻10g、珍珠母15g、以熄风止晕。
若舌红而烦躁较甚者,加生地10g、麦冬10g、夜交藤15g、合欢花30g,以育阴安神。
若舌蹇语涩较甚者,加石菖蒲10g、石斛20g、以养阴开窍。
案 例:杨***,男,57岁,浙江省三门亭旁镇人,2004年2月2日来诊。主诉:患者今天早晨喝完酒后在自己家门口突然感觉头晕,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喎斜、舌蹇,便秘,舌苔黄腻,脉弦。
临床诊断:为风中经络属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
治 宜:化痰通腑。
方 药:天麻10g、胆南星10g、全瓜蒌15g、茯芩15g、生大黄10g、芒硝5g、丹参30g、赤芍10g、鸡血腾30g、石菖蒲12g、石斛15g。十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嘱忌食:辛辣发物、醋及酸物。
2004年2月13日二诊:证有所减,便畅。继上方去芒硝,减大黄为6g。加地龙15g、全蝎6g。十剂。
2004年2月24日三诊:诸证大减,仍麻木无力,上方去大黄、芒硝,加黑木耳30g、地龙15g、全蝎9g。十剂
2004年3月8日四诊,上方去大黄、芒硝,加陈皮10g、十剂;
2004年3月18日五诊;诸证悉除,然以上方加减二十剂告愈。
分 析:方中天麻平肝熄风,胆南星、全瓜蒌、茯芩以清化痰热,生大黄、芒硝、通便泻热;丹参、赤芍、鸡血藤活血通络;右菖蒲、石斛养阴开暗。诸药合用,达到化痰通腑之功。
④、气虚血瘀,脉络闭阻
主 证:起病缓慢,多在体息或睡眠时发病,四肢麻木,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舌质紫黯,苔薄白,脉象细弱。
主证分析:由于正气素虚,气虚而血行迟缓,以致瘀血凝滞,阻塞经络。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且夜寐则血归于肝,而血行迟缓,多在体息或睡眠时发病。气虚血瘀,阻塞经络,血行不畅,则四肢麻木。瘀血闭塞经络,经气不通,故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不利。舌质紫黯,苔薄白,脉细弱,均为气虚血瘀之象。
治 法:益气活血,逐瘀通络。
方 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00g、丹参30g、当归10g、红花10g、桃仁10g、赤芍10g、鸡血藤30g、地龙10g、菊花10g、龙胆草6g、钩藤20g、牛膝10g。
方药分析:方中黄芪益气为主;、丹参、当归、红花、桃仁、赤芍活血化瘀;鸡血腾、地龙通经活络;牛膝通络舒经;菊花、龙胆草、钩藤清肝熄风,并控制黄芪之温性。
加 减:若口眼喎斜甚者,加全蝎6g、白附子6g、僵蚕10g、以搜风牵正。
若语言不利较甚者,加胆南星10g、菖蒲10g、远志10g、以宣窍通络。
若偏瘫日久不愈者、加全蝎6g、乌蛸蛇6g、蜈蚣1条、以搜风通络。
若偏瘫以下肢软弱无力为主者,加桑寄生15g、续断15g、木瓜15g、肉苁蓉15g、以补益肝肾壮筋骨。
案 例:郑**,男,55岁,浙江省三门县城人,2003年7月23日来诊,患者于10天前在睡觉醒来时见左侧肢体不遂,四肢麻木,口眼向右喎斜,语言不利,舌黯苔薄白,脉细。
临床诊断:为风中经络属气虚血瘀,脉络闭阻型。
治 宜:益气活血,逐瘀通络。
方 药:黄芪60g、丹参30g、当归10g、红花10g、赤芍10g、地龙15g、鸡血藤30g、牛膝15g。桂枝10g、全蝎6g、白附子10g、蜈蚣2条。投十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嘱忌食:辛辣发物、牛肉、面粉。
二 诊:证有所减,继上方加生姜5片,大枣5枚。十剂。
三 诊:已基本接近正常,继上方加减二十七剂告愈。
分 析:黄芪益气主药,丹参、当归、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地龙、鸡血藤活血通络,牛膝、桂枝、温通经络,白附子、蜈蚣、全蝎搜风牵正。诸药合用,共揍益气活血,逐瘀通络,达到治愈之目的
二、后遗症
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主证: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或肢体麻木,患侧手掌浮肿,语言蹇涩,口眼 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舌质紫或有瘀斑,或舌体不正,苔薄白,脉沉涩无力。
主证分析:由于气虚则血行无力,血脉痹阻,故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或肢体麻木。气虚血滞,经络瘀阻,水液不得运行,故患侧手掌浮肿。风痰上阻,经络失和,则语言蹇涩,口眼喎斜,舌体不正。气虚不能华色,则面色萎黄,苔薄白,脉无力。气虚血瘀,则面色暗淡无华,舌质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治法: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120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地龙15g、赤芍12g、红花10g、丹参20g、鸡血腾30g、全蝎6g、乌蛸蛇6g、川牛膝10g、宣木瓜15g。
方药分析:方中黄芪补气,血虚得复,则血运正常;当归、川芎、桃仁、地龙、赤芍、红花、丹参、川牛膝、鸡血腾养血活血,通经活络;全蝎、乌蛸蛇搜风活络;宣木瓜强筋壮骨。
加 减:如上肢偏废重者,加桑枝30g、桂枝10g以增通经活络之功;如下肢偏废重者,加川断30g、杜仲15g、桑寄生12g以强腰膝,壮筋骨;如兼语言不利明显者,加石菖蒲10g、远志10g、以祛痰利窍;如兼口眼喎斜者,加白附子10g、僵蚕12g、胆南星10g、葛根15g白芷10g以祛风化痰;如兼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20g、杏仁10g、郁李仁12g、肉苁蓉15g、以润肠通便;如兼肢体麻木者,加黑木耳30g、以通络止麻;如兼肢冷偏寒者,加熟附子6g以温阳散寒;如兼气短乏力者,加白术15g以增健脾补气;如兼痰多苔腻者,加半夏15g、天竺黄6g以化痰;若偏瘫日久者,加加重活血药,在扶正的基础上加水蛭3g、虻虫2g、地鳖虫6g、以增强破瘀通络作用;如患侧手足肿甚者,加茯芩皮12g、泽泻12g、薏苡仁30g、泽兰叶10g以活血通络,淡渗利湿;如兼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15g、白木通9g以通利小便;如兼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12g、桑螵蛸12g、五味子15g、山萸肉15g以温肾固涩缩尿;
除偏瘫不遂外,若兼有舌强语蹇,痰涎壅盛,四肢浮肿,患侧尤甚,卧静嗜睡,舌胖质淡暗,苔厚腻,脉弦滑数,证属风痰挟湿,痹阻经络。方用涤痰汤加味。半夏10g、胆南星10g、橘红15g、麸枳实15g、茯苓25g、人参12g、石菖蒲12g、竹茹9g、甘草6g、木瓜15g、桑枝30g、苡仁25g、防已9g、全蝎6g、白附子6g、以化痰利湿,祛风通络。
若体质壮实,属寒痰瘀血阻滞者,宜用小活络丹加减。
案 例 一:丁某,男,76岁,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镇人,2007年2月26日初诊;患者因中风昏仆后右半身偏废不遂,肢体浮肿,手足不能抬举,语言蹇涩,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舌质紫或有瘀斑,或舌体不正,苔薄白,脉涩无力。
投 方: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60g、当归12g、川芎15g、桃仁10g、地龙15g、赤芍15g、丹参25g、川牛膝15g、鸡血藤30g、全蝎6g、乌梢蛇15g、蜈蚣1条、宣木瓜12g、党参20g。石菖蒲10g、白附子10g、僵蚕12g、胆南星10g、泽泻12g、薏苡仁30g、泽兰叶10g。七剂。
用量用法:10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温服。
嘱忌食:辛辣发物、面食、牛肉。
二 诊:诸证已减,继上方加重黄芪用量;10剂。
三 诊:基本恢复正常,唯四肢抬举无力,丹参、蜈蚣、党参。石菖蒲、白附子、僵蚕、胆南星、泽泻、薏苡仁、泽兰叶。10剂。来电告知,恢复正常生活而告愈。
分 析:气虚则血行无力,血脉受阻,则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故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以大补元气,使其气虚得以恢复,则血运正常;气虚血滞,则脉络瘀阻,水液不得运行,故患侧手足浮肿,当归、川芎、桃仁、地龙、赤芍、丹参、川牛膝、鸡血藤、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全蝎、乌梢蛇、蜈蚣、搜风活络,木瓜、党参补中益气,强筋壮骨。泽泻、薏苡仁、泽兰叶,以活血通络,淡渗利湿;石菖蒲、白附子、僵蚕、胆南星、以祛风化痰;诸药合用,相表益障,得到治疗效果。
2、肝肾阴虚、筋骨失养
症状表现:半身不遂,偏废不仁,筋骨痿软,音暗失语,心悸气短;伴有眩晕耳鸣,虚烦失眠,面赤唇红,舌暗不语,舌质红绛,少苔,脉弦细数或沉细。
主要病机: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筋骨失养。
主症分析:肾精亏损,不能上盛,然音暗失语,筋骨痿软。肝肾阴亏然头晕耳鸣,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则心悸气短,虚烦失眠,舌质红绛、少苔,脉细的一派阴虚之征。
治 法:滋补肝肾,壮筋起痿,开暗利窍。
方 药:地黄饮子加减:熟地15g、山萸肉15g、茯苓12g、石斛15g、五味子10g、肉苁蓉15g、巴戟天10g、麦门冬10g、石菖蒲12g、杏仁10g、桔梗12g、木蝴蝶10g、黄芪30g、桑寄生30g、蜈蚣2条。
方 解:方中熟地、山萸肉、五味子、肉苁蓉、桑寄生、滋阴补肾,益精养肝,巴戟天、补肾助阳,使阴阳互助,配杏仁、桔梗、石菖蒲、木蝴蝶以开窍利暗,黄芪以补气促进血的运行,石斛、麦门冬以养肺胃之阴,蜈蚣以助熄风通络,茯苓、石菖蒲以豁痰利窍,诸药合用,具有滋肾益阴、化痰利窍、益气活血、熄风通络之功。
加 减:若有舌质红绛,脉细数,阴虚内热者,加黄精12g、丹皮12g以增强养阴清热之功。若偏废较重者,可加怀牛膝12g、木瓜15g、地龙12g、乌梢蛇10g、桑枝15g以通经活络。若舌质紫暗,脉涩有瘀血迹象者,加丹参30g、桃仁10g、地鳖虫6g、鸡血藤30g以活血祛瘀。如下肢痿软无力者,加川断30g、川牛膝15g以强腰膝之品。
案 例 二:何某,男,60岁,浙江省三门县花桥镇人。
证 见:于一个月前中风后去市医院治疗,因无钱支付医疗费而要求出院于2007年7月22日来我处治疗,见其半身不遂,偏废不仁,筋骨痿软刺痛、右侧肢体肿胀,心悸气短,呃逆不休;伴有眩晕耳鸣,虚烦失眠,面赤唇红,舌质红绛,脉弦细数。
投 方:熟地15g、山萸肉15g、茯苓15g、五味子10g、肉苁蓉15g、巴戟天10g、石菖蒲12g、黄芪60g、桑寄生30g、蜈蚣2条。泽泻12g、薏苡仁30g、泽兰叶10g、丹参30g、桃仁10g、地鳖虫6g、鸡血藤30g、丁香6g、柿蒂9g。
嘱忌食:辛辣发物、葱、大蒜、萝卜、鲫鱼、牛肉、醋及酸物。
用量用法:10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温服。
二 诊:证有所减,上方黄芪用量加至120g、加川牛膝15g、地龙15g。投10剂;
三 诊:诸证大减,效不更方,黄芪加至180g, 10剂。已基本恢复正常。续继上方27剂痊愈。
分 析:肾精亏损,不能上盛,然筋骨痿软。肝肾阴亏然头晕耳鸣,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则心悸气短,虚烦失眠,以熟地、山萸肉、五味子、肉苁蓉、桑寄生以滋阴补肾,益精养肝,以巴戟天、补肾助阳,使阳助阴长。蜈蚣以助熄风通络,泽泻、薏苡仁、泽兰叶、以活血通络,淡渗利湿;气滞血瘀然筋骨刺痛,以鸡血藤、地鳖虫、丹参活血通络止痛;丁香、柿蒂、以温中降逆。诸药合用,方揍愈病良效。总之,半身不遂多由邪留经络,气血不通所致。如明.皇甫中所说的“半身不遂歪斜口,此由风邪中在经”。用药当以活血祛瘀,疏通经络为主,同时要分辨其风、火、痰、虚的偏盛情况,认真地进行辨证治疗,方得益障。
3、肝阳上亢,脉络瘀阻
症状表现:患侧僵硬拘急,头痛头晕,心烦易恕,耳鸣面赤,语言不利,舌体喎斜,舌强或麻木,舌红苔薄。脉弦硬。
主症分析:肝阳上亢,阳升风动,挟痰挟瘀,阻滞舌本之络,则语言不利,舌体歪斜,舌强或麻木。肝阳上亢,上冒巅顶,肝肾阴虚,风阳内动,则头晕耳鸣。脉象弦硬,舌红苔薄,均为肝阳上亢之征象。
治 法:育阴潜阳,镇肝熄风,活血通络。
方 药:用镇肝熄风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g、钩藤30g、龙胆草6g、草决明15g、鸡血藤18g、地龙12g、丹参18g、杜仲15g、桑寄生15g、怀牛膝15g、杭芍15g、龟板15g、生赭石30g、川芎10g、穿山甲10g、丝瓜络10g。
方 解:方中天麻、钩藤、生赭石、平肝潜阳息风;怀牛膝、白芍、龟板、育阴潜阳;鸡血藤、地龙、丹参通经活络;川芎、穿山甲、丝瓜络通络舒经;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骨;黄芪、当归补益气血。诸药合用,兼顾了补益肝肾,益气活血,强筋壮骨,通经活络等特点。
加 减:若头脑不清者加石菖蒲10g、羚羊角3g以清脑;如上肢偏废重者,加桑枝30g、桂枝10g以增通经活络之功;如下肢偏废重者,加川断30g以增强腰膝,壮筋骨。
案 例 :邱**,男,59岁,浙江宁波邱街人,患者因跌仆不省人事,送往医院救治;于是200年 日来诊,见其右侧僵硬不能动弹,头痛头晕,心烦心急,耳鸣面赤,语言不利,舌体喎斜,舌强,舌红苔薄。脉弦。
临床诊断为中风后遗症之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
治法以镇肝熄风,育阴潜阳,活血通络。
方 药:天麻12g、钩藤18g、黄芪30g、黄芩12g、草决明15g、鸡血藤18g、地龙12g、丹参18g、杜仲15g、桑寄生15g、怀牛膝15g、白芍15g、龟板15g、生赭石30g、川芎10g、穿山甲10g、丝瓜络10g。十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嘱忌食:辛辣发物、牛肉。
二 诊:诸证少有减,继上方加石决明30g、草决明加至20g、蜈蚣2条、全蝎6g、红花10g。又十剂。
三 诊:患者手柱拐杖已能行走,而继上方又用十剂。证已悉除。
[按]肝阳上亢是中风常见的一种类型,除按分型治疗外再结合立法选药进行治疗,则效果满意。如通软脉络者,常用夏枯草、草决明、生山楂、路路通;清肝泻火,常用龙胆草、栀子、芦荟;平肝熄风者国,常用白芍、钩藤、天麻、羚羊角、菊花;重坠潜阳者,常用代赭石、生龙骨、珍珠母、生牡蛎;豁痰开窍者,常与天竺黄、胆南星、竹沥水、川贝母;活血通络者,常用鸡血藤、红花、丹参、地龙、丝瓜络、橘络;强筋壮骨者,常用木瓜、续断、桑寄生、虎骨;搜风者,常用全蝎、乌梢蛇、蜈蚣;祛风除痰通络者、常用白附子、僵蚕、全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