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无动于中

儒医东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13: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苏轼在虎跑养病时曾留下的养病名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13: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东坡也精于养生,十分娴熟道教养生方法。他在《养生诀(上张安道)》自述说:近年颇留意养生、读书,延问方士多矣,其法百数,择其简易可行者,间或为之,辄有奇验。

苏东坡认为最佳练功时间在晚上子时(23时~1时)或稍后,起身披衣,面向东,或向南盘脚坐在床上,然后练功:首先,叩齿36次,握固闭息。其次,内视五脏。再次,渐渐呼吸重新开始,要等到呼吸变得自然轻微之后,让舌抵唇齿,搅拌口中唾液,使其慢慢增多,再闭住呼吸,内视体内五脏,让心火下降至丹田。最后,以左右手分别摩擦两脚心的涌泉、脐下和腰部,让这三部位表面渐渐温热后,再依次摩擦眼部、耳部和颈项部分。然后是捏鼻5~7次,梳头100次。全套功法到此全部完毕,此时就可以继续睡觉。这套方法实际上是道教气功修炼方法,只不过苏东坡删除了其中高深的内容,变成了一种习静养气的速成简易方法,对于养生极为有利,因此,他又是一位养生学家。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13: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林箴言

苏轼以他深厚的医药养生学的素养,留下了诸多的言简意赅的论医箴言。
《仇池笔记·论医》中,他指责士大夫们秘所患而求痊验的“困医”恶习。指出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疑似之间便有生死之异。患者应尽告所患疾病的症状,才能使医家“知急之所以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而愈疾。仅让医家凭脉诊来推断病情,会导致误诊误治。这些至今读来,仍不失教益。

《东坡志林·延年术》中,苏轼以同时代的赵抱一、徐登、张元梦等人,虽年近百岁皆不免一死的事例,认为“岐黄之术”虽然能延年益寿,却不能长生不老,而好此道者常常妄夸,以欺世人。表达了苏城对陈丹术的科学认识和实事求是的生死观。《东坡志林·修养》是论述中医养生学的专章,涉及到清志、德行、饮食、房中、丹药等诸多方面。“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坦荡心境,“已饥方食,未饱先止”的饮食摄生的经验,《七德八戒》中“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的养生要义的总结,都是宋代中医养生文化的真知灼见。 医方药膳 苏轼一生屡遭贬滴,每到一地,他都收集验方载于笔记杂着中。满居黄州时,当地瘟疫流行,他将自己收集的秘方“圣散子”献出来,救治病人。在惠州,看到当地村民燃苍术熏蚊子,大表惋惜说:“此长生药也,人以为易得,不复贵重。”《论菊》中,苏城把菊花称为“延年药”,在《论茶》中他倡导以茶漱口的口腔清洁方法:《论物理》中解析菱、芡员同出水泽,但菱性寒,芡性暖的药理;《论雨井水》推荐用雨水煎茶煮药益人增寿等。《仇池笔记》中载录有用白快等、松脂末揩齿吞服,可固齿驻颜身发;以地黄麦门冬车前子治白内障;用蜂房、蛇蜕、人发烧成炭,以酒调服后治疮疡不愈。这些都是苏轼亲自炮制后的效验方剂。《东坡志林》中还记述了治病健身的食疗药膳方,如茯苓面治痔疮。麦门各饮安神催眠、山芋羹健脾益气等。是宋代中医食疗的珍贵史料。 在中国医学史上,历代笔记杂著多出自文人之手,所载约医学史料翔实可信,可补医史文献的缺憾。从苏轼的笔下,我们可窥见宋代中医药文化的一斑。

冒昧改一字“武”----轼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4/15 13:1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13: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之寿夭在元气

在《上皇帝书》中他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养生理论:“人之寿夭在元气……是以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不得已而用药,则择其品之上,性之良,可以服而无害者,则五脏和平而寿命长。”   

东坡先生养生观的要点在于培养元气,使五脏六腑功能强健,相互协调。为此,他采取了散步、旅游、搬砖等种种健身法,但坚持最久且颇见成效的还是静坐调息法。方法如下:
 时间不限,选一处安静的地方,端身正坐放开衣带,使全身放松。两目垂帘,似闭非闭,用舌头在嘴里上下左右搅几次,同时张口吐出浊气,再从鼻孔吸进清气,这样十四五遍后把口中的津液咽下,然后叩齿数次,舌抵上腭,静静地数呼或吸的次数,从一数到十,再由十数到百,一定要专心,记清数目。这样坐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不想再坐,可以先放松手足,然后再缓缓起身。如此长期坚持,必可使身体健康无病。

  这种静坐调息法是一种很简便而有效的气功,练功者全副身心都集中在呼吸之数上,自然就进入了入静状态,全身高度放松,使机体充分休息,自我调节,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
发表于 2010/2/19 17: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了很久,资料很全,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17: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  问下各位仁兄,这里的草到底是什么东西?知道的麻烦说下,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6: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