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syw99

内经语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15: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藏生成篇第十

    与心脏相配合的是脉,它的荣华表现于面部的色泽,那制约心脏的是肾。与肺脏相配合的是皮,它的荣华表现于毛,那制约肺脏的是心。与肝脏相配合的是筋,它的荣华表现于爪甲,那制约肝脏的是肺。与脾脏相配合的是肉,它的荣华表现于唇,那制约脾脏的是肝。与肾脏相配合的是骨,它的荣华表现于发.那制约肾脏的是脾。

    所以多吃咸味的东西,会使血脉凝滞,而面色失去光泽;多吃苦味的东西,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吃辛味的东西,会使筋拘挛而爪甲枯搞;多吃酸味的东西,会使肉坚厚而唇缩,多吃甜味的东西,会使骨骼发生疼痛而头发脱落。这些是饮食时,由于五味的偏嗜而受到伤害一的情况。所以心喜欢苦味,肺喜欢辛味,肝喜欢酸味,脾喜欢甜味,肾喜欢咸味。这就是五味与五藏的对应关系啊。

   五脏荣于面上的气色,表现出的青黑色象死草一样,那是死征,表现出的黄色象权实一样,那是死征;表现出的黑色象黑煤一样,那是死征,表现出的赤色象败血凝结一样,那是死征;表现出的白色象枯骨一样,那是死征。这是从五种色泽来判断死证的情况。

   面上的气色,如果青得象翠鸟的羽毛,那是生色,赤得象鸡冠,那是生色,黄得象蟹腹,那是生色,白得象猪脂,那是生色;黑得象乌鸦的羽毛,那是生色。这是从五种色泽来判断有生气的情况。进一步说,凡是心脏有生气的色泽,就象白绢裹着殊砂一祥;肺脏有生气的色泽,就象白绢裹着红色的东西一样;肝脏有生气的色泽,就象白绢裹着绀色的东西一样;脾脏有生气的色泽,就象白绢裹着括楼实一样,肾脏有生气的色泽,就象白绢裹着紫色的东西一样,这些是五脏有生气的表现。

   五色、五味与五脏是相合的:白色是合于肺脏和辛味,赤色合于心脏和苦味,青色合于肝脏和酸味,黄色是合于脾脏和甜味,黑色合于肾脏和咸味。所以白色又合于皮,赤色又合予脉,青色又合于筋,黄色又合于肉,黑色又合子骨。

   人身的经脉,皆上注于目,所有的精髓,皆上注于脑;所有的筋,皆注于肝;所有的血液,皆注于心;所有的气,皆注于肺,这气血筋脉向四肢八谿的灌注就象潮水一样。

   人在躺卧的时候,血就归于肝藏。血是荣养四肢百骸的,所以目得了血就能看东西,足得了血就能行走;手掌得了血就能握物,手指得了血就能拿物品。睡起走到屋外,被风吹着,则血凝结在肤表上,就要发生痹证;如果凝涩在经脉里,就会使得血行迟滞;如果凝涩在足部上,就会发生下肢厥冷,这三种疾患,都是由于血液不能流回到孔窍,所以,发生痹厥等病。在人身上,有大谷十二处,小谿三百五十四处,那十二关还不在其内。这些都是卫气所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容易留止的处所,如果受了邪气的侵袭,就赶紧用针刺或贬石除掉它。

   在开始诊病时,应当把五脏之脉,作为纲纪。打算知道某病是从哪脏里发生的,先要考察那一脏脉的胃气怎样。所说的五决是什么呢?就是五脏之脉。

   所以头痛巅顶的疾病,属于下虚上实,病在足少阴,太阳两经;如病势加剧,就会传入肾脏。眼花摇头、发病急骤的;或者目暗耳聋,病程较长的,属于下实上虚,病在足少阳、厥阴两经,如病势加剧,就会传入肝脏。腹满胀起,胸隔肤间象撑挂一样,下体厥冷,上体眩晕,病是在足太阴、阳明两经。咳嗽逆喘,胸中有病,病是在手阳明、太阴两经。胸中痛,腰脊象扯着般疼痛,病是在手太阳、少阴两经。

   脉搏的小大滑涩浮沉等表象,可以凭手指分别出来。五脏的气象,可以从比类中去推求。察听从五藏反应出的音声,可以意会而分析它。五色虽然精微,可以用眼来观察。在诊断中如果能够参合色、脉,就能够万无一失。如果面上现出赤色,脉搏躁数而又坚实,在诊断上来说,就是病气积聚在腹中,常常妨碍饮食,这种病叫做心痹,它的致病原因,是由于过于思虑伤了心气,所以病邪乘虚而入。如果面上出现白色,同时脉搏躁数而又浮大,上虚下实,这是病气积聚在胸中,喘而且虚惊,这种病叫做肺痹,它的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寒热,并在醉后入房。如果面上出现青色,同时脉搏长而弦,并且左右弹指,这是病气积在心下,撑拄两肤,这种病叫做肝痹;它的致病原因,是因为受了寒湿,所以病理机转和疝气一样,并有腰痛、足冷、头痛等证状。如果面上出现黄色,同时脉搏上大而虚,这是病气积在腹中,自觉有逆气,这种病叫做厥疝,女子同样有这种情况,它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四肢过劳,出汗后受了风的侵袭。如果面上出现黑色,同时下部脉坚而大,这是病气积在小腹和前阴,这种病叫做肾痹;它的致病原因,是由凉水沐浴后就睡觉而得的。

    大凡观察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的,都不是死的征象,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的,都是死的征象。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15: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黄帝问道:我从方士那儿所听到的对脏和腑的说法,是有分歧的。有的把脑髓叫做脏,但又有把脑髓叫做腑的;有的把肠和胃叫做脏,但又有把肠胃叫做腑的,他们的意见是相反的,却都说自己对。我不知到底谁说的正确,希望听你讲一下。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这六者,是感受地气而生的,都能藏精血,象地的厚能载物那样。它们的作用,是藏精气以濡养机体而不泄于体外,这叫做“奇恒之府。”象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胧,这五者,是感受天气而生的,它们的作用,象天的健运不息一样,所以是泻而不藏,它们受纳五藏的浊气,叫做“传化之府。”就是说它们受纳水谷浊气以后,不能久停体内,经过分化,要把精华和糟粕分别榆送和排出的。加上“魄门”,算是“六府”,它的作用,同样是使糟粕不能久藏在人体内。我们所说的五藏,它是藏精神而不泻的,所以虽然常常充满,却不象肠胃那样,要由水谷充实它。至于六府呢,它的作用,是要把食物消化、吸收、输泻出去,所以虽然常常是充实的,却不能象五脏那样的被充满。食物入口以后,胃里虽实,肠子却是空的,赶到食物下去,肠中就会充实,而胃里又空了,所以说六府是“实而不满”的。

   黄帝问道:诊察气口之脉,为什么能够知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呢?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六府的源泉。凡是五味入口后,都储留在胃里,经过脾的运化,来荣养脏腑血气。气口是手太阴肺经,而肺经是主朝百脉的。所以五脏六腑之气,都来源于胃,而其变化则表现在气口脉上,五气(燥焦香腥腐)入鼻,进入肺里,而肺一有了病,鼻的功能也就差了。凡是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要问明病人的二便情况,辨清脉搏怎样,观察他的情志如何,以及病态如何。

   假如病人非常迷信鬼神,就无须向他说明医疗理论,假如病人非常厌恶针石,就无须向他说明针石技巧,假如病人不愿接受治疗,那么就不必勉强给他治疗了。象这样,就是给他治疗,也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15: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黄帝问道:医生治疗疾病,同样的病,而治法不同,结果都痊愈了,这是什么道理?岐伯答说:这是地理条件使它这样的。例如象东方地区,类似于春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盐的地方,由于靠近海挨着水,当地居民,都喜欢吃鱼盐一类东西,他们习惯住在这个地方,也觉得吃的好。但是鱼多吃了,会使热邪滞留肠胃;咸多吃了,会使人伤血。当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所发生的疾病,多是痈肿一类。在治疗上,适合用砭石去治,因此说,砭石疗法,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区,出产金玉,是沙漠地带,具有自然界秋季收敛的气象。那地方都是依山而居,多风沙,水土性质又是刚强的。当地居民的生活,在衣物上,不穿丝绵,多服用毛布和草席,在饮食上,讲究吃些鲜美东西,这会使人肥胖起来,这样,虽然外邪不易侵犯他们的躯干,但是,由于饮食、情志等问题,很容易在内脏里,发生疾病。在治疗上,就需用药物,因此说,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北方地区,象自然界冬季闭藏的气象、地高,人们住在山岭上边,周围环境是寒风席卷冰冻大地。该地居民,喜欢随时住在野地里,吃些牛羊乳汁。这样,内脏就会受寒,容易发生胀满的病,在治疗上,应该使用灸焫,因此说,灸焫疗法,是从北方传来的。

   南方地区,类似于自然界长养万物的夏季气候,是盛阳所在的地方。地势低洼,水土卑湿,雾露多。该地的居民,喜欢吃酸类和腐臭的食品,人们的身体,皮肤致密而带赤色,这里经常发生拘挛湿痹等病,在治疗上,应该使用微针,因此说,微针疗法,是从南方传来的。

   中央地区,地势平坦多湿,是自然界中物产最为丰富的地方。那里人们食物的种类很多,并不感觉烦劳,所以人们发生的疾患,多是痰厥寒热等病。在治疗上,应该使用导引按蹻。因此说,导引按蹻疗法,是从中央地区传出的。高明的医生汇集各种疗法,针对病情,给予恰当的治疗。所以疗法尽管不同,疾病却都能痊愈,这是由于能够了解病情,并掌握了治病大法的缘故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15: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黄帝问道:我听说古时治病,只是改变病人的思想精神,断绝疾病的根由就完了。现在世人治病,用药从内治,用针石从外治,结果疾病还是有好有不好的,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答说:古时候的人们,穴居野外,周围就是禽兽之类。它们凭借着活动来驱除寒冷,住在阴凉地方来躲避暑热。心里没有什么爱慕的累赘,外形上也没有什么忧患的表现。在这个恬淡的环境里,外邪是不易侵犯人体的。因此既不需要“毒药治其内”,也不需要“针石治其外”,而只是改变病人的思想精神,断绝疾病的根由就够了。现在就不同了。人们心里经常为忧虑所苦,形体经常被劳累所伤,再加上不注意,违反四时的气序和寒热的变化,这样,贼风虚邪的不断的侵袭,就会内里侵犯到五藏骨髓,外面伤害孔窍肌肉,所以得了小病,一定要成为重病,而得了大病,就一定要死亡,所以只断绝疾病的根由,是不能把病治的好。

    黄帝说:很好!我希望遇到病人的时候,能够观察病的轻重,决断病的疑似,掌握其要领时,心中就象有日月的光亮一样豁然,这样的诊法,可以告诉我听听吗?岐伯答说:色和脉的诊察,是上帝所重视,先师所传授的。上古时候,有位医生叫做贷季,他研究色和脉的道理,通于神明,能联系到金木水火土四时阴阳八风六合,不脱离色脉诊法的正常规律,并能从相互变化当中,观察它的奥妙所在。所以要想了解诊病的要领,那就是察色、脉。气色就象太阳一样有阴有晴;而脉息象月亮一样有盈有亏。经常注意气色明晦,脉息虚实的差忒,这就是诊法的要领。总之,色和脉的变化跟四时的和气是相应的。这一道理,上帝是极重视的,因为它合于神明。这样的诊法,如果能掌握了,就可以回避死亡而达到生命的安全。生命延长了,人们要称颂你为圣王啊!中古时候的医生治病,病发展了才加以治疗。先用汤液十天,祛除风痹病邪;如果十天病还没好,再用草药治疗。治病用草药,是很重要的。另外,医生和病人也要有相应的配合,能够这样,邪气就会伏藏,病也就会痊愈的。至于后世医生的治病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治病时,不根据四时的变化,不了解色、脉的重要,不辨别色、脉的顺逆,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才想着用汤液、微针,分别从内外去治疗,还大吹大擂,自以为能够治愈。结果呢,原来的疾病没有治愈,又添上新的病证了。

    黄帝说:我希望听些有关治疗的根本道理。岐伯说:治病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不脱离色诊脉诊,毫不迟疑地运用这样的诊法,这就是诊治的最大原则。假如认识病情时把顺逆搞颠倒了;处理疾病时又不能取得病人的配合。这样的话,如果让他去辅佐君主,也一定会使国家灭亡的。所以治病,一定先要去掉旧病,然后再治新病,才算是得到了真医的传授。黄帝说:我从你那儿听说了治疗的根本法则。你这番话的核心是,治疗不能脱离对气色和脉象的辨别,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岐伯说:诊治的极要关键,还有一个。黄帝问:是什么?岐伯说:这个关键就是问诊。黄帝说:怎么去做呢?岐伯说:关好门窗,向病人细致地询问病情,使他毫无反感。经过问诊以后,还要参考色脉,如果病人面色光华,脉息和平,这叫得神,病是会治好的。否则,面色无华,脉逆四时,这叫失,病是治不好的。黄帝说:你说的很对。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15: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黄帝问道:怎样用五谷来制作汤液和醪醴呢?岐伯答说:用稻米来醖酿,用稻杆作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而稻杆则是很坚劲的。黄帝说:这是什么道理?岐伯说:稻谷得天的和气,生在高下适宜的地方,所以得气最完备;又在适当的季节收割,所以稻杆最坚实。

   黄帝说:上古时代的医生,制成了汤液醪醴,只是供给祭祀宾客之用,而不用它煎药,这是什么道理?岐伯说:上古医生它制成了汤液醪醴,是以备万一的,所以制成了,并不急于用它。到了中古时代,社会上讲究养生的少了,人们身体有点儿衰弱,而外邪乘虚经常侵害人体,但只要吃些汤液醪醴,病也就会好的。黄帝说:现在人有了病,虽然也吃些汤液醪醴,而病不一定都好,这是什么缘故呢?岐伯说:现在有病,必定要内服药物,外用说砭石针艾,然后病才能治好。黄帝说:病人形体衰败,气血竭尽,治疗不见功效,这是什么原因?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的精神,已经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了。黄帝说:怎么叫做精神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呢?岐伯说:针石治病,只是引导血气而已,主要还在于病人的精神志意。如果病人的神气已经越失,病人的志意已经散乱,那病是不会好的。而现在病人正是到了精神败坏、神气涣散、荣卫不可以再恢复的地步了。为什么病会发展到这样重呢?主要是由于情欲太过,又让,忧患萦心,不能休止,以致于精气衰败,荣血枯濇、卫气消失,所以神气就离开人体,而疾病也就不能痊愈了。

   黄帝说:凡病在初起的时候,是极其轻浅而单纯的,病邪只是潜留在皮肤里。现在经医生一看,说是病已成了,发展得很不好,结果针石不能奏效,汤药也达不到了。现在的医生都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这样,虽然病人的亲友每天守候,不离寸步,病还是不会好的,这怎能说是没有抓紧治疗呢?岐伯说:病人是本,医生是标。二者必须相得。没有病人的配合固然不行,有了病人的配合,而没有好的医生,这也叫标本不相得,病邪同样不能驱除。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黄帝说:有的病并不先发生于外表而直接开始于五脏的伤竭。它表现的证状,是津液虚空,精神活动非常的枯寂,内里精血虚损,外面卫气耗散,形体削瘦,衣服都不合适了。进而四肢拘急,中气动摇。总的说来,就是脏腑气机困钝,而形体也就不充实了。这用什么方法治疗呢?岐伯说:这要调和脏腑阴阳二脉,去瘀血,消积水,叫病人轻微地活动四肢,使阳气渐渐传布;然后用缪刺方法,使他的形体恢复起来。再想法使汗液畅达,小便通利;注意观察病人情况,适时地给些药吃。待五脏阳气输布了,五脏郁积荡涤了,那么精气自然会产生,形体自然会强盛,骨骼和肌肉也就会相辅相成,气困于内的情况自然就消除了。黄帝说:讲得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15: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黄帝问道:我听说揆度和奇恒这两种方法,各有所指,那么究竟怎样联系起来运用呢?歧伯回答说:“揆度”是估量疾病的深浅,而“奇恒”是辨别那些异乎寻常的疾病。据我说,诊病的至理,就是要注意五色和脉象的变化。至于揆度和奇恒,它们的要点都在于把握五色和脉象的联系。人体的气血,是永远运转而不迴折的,如果回折了,就会失却生机。这个道理很重要,应该记录在玉版上,称为“养生之机”。

客色的变化,呈现在鼻部上下左右的不同部位,应注意分别察看它的浅深度。那客色显露浅的,说明病轻,可用五谷汤液去调理,约十天就可以好了;那客色显露深的,说明病重,就需要服些汤剂治疗,约二十一天也可痊愈,那客色显露太深的,病就更严重了,必定要用药酒治疗,须要经过百天左右才能痊愈。假如色赤,面容削瘦,病就不能治好。如果气色不赤,面容削瘦,经过百天以后,还是可以痊愈的。除此以外,病人脉短气绝的,必死,温热病而阴血虚极的,也必死。

客色的变色,呈现在鼻部上下左右,必须注意分别察看它的不同特点。病色向上移的为逆,向下移的为顺;女予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在左侧的为顺,男子病色在左侧的为逆,在右侧的为顺。如果男女病色变易部位,反顺为逆,那对男子说,就是重阳;对女子说,就是重阴,而重阳、重阴,都是容易死的。至于阴阳和他人相反的病人,应该权衡其轻重,想办法将阴阳扭转过来,使它恢复正常。这是奇恒病,必须精心诊察。

脉搏击于指下,或为痹症、或为躄症,这是寒热之气交加所致。如脉见孤绝,说明是阳气损耗了;如脉见虚弱,那就是泄利和脱血之症。凡脉见孤绝,这叫逆,预后不良,脉见虚弱,这叫从,预后还好。在诊脉时运用奇恒的方法,应该从手太阴的寸口脉来着手,如脉搏见了不胜现象的,那叫做逆,逆就要死亡。脉搏见了所胜现象,那叫做从,从就能活。至于八风、四时的胜时(即主治的王时,如风属春、火属夏等)是循环无端,终而复始的。假如四时气候失常,就不能再用常理推断了。这就是揆度奇恒诊法的全部要点。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15: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黄帝问道:诊病的要领是什么?岐伯答说,正月二月,天气开始升发,地气开始萌动,这时候的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在发扬,地气正在发育,这时候的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赫盛,地气升高,这时候的人气在头;七月八月开始出现肃杀的气象,这时候的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凝结,地气开始闭藏,这时候的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封大地,地气就密闭了,这时候的人气在肾。

   所以春天的刺法,应刺经脉散俞穴,达到肌肉分理,一出血就止针。如病较重的,经针刺后,气得流通,病会渐渐痊愈,病轻的,病随即就好了。夏天的刺法,应刺孙络的俞穴,见血就要止针。邪气一去,穴孔合闭起来,痛病也就消除了。秋天的刺法,应刺皮肤,先用手指循按肌肉的纹理,宣散气血,或浅,或深,观察病人的神色,如果变了,就要止针。冬天的刺法,应该深取俞窍,到达分理之间。病重者,可以深刺直入;较轻的,可以左右上下随宜而刺。总的来说春夏秋冬各有相应的刺法,而四时的针刺也各有所在的部位。

   春天误刺了夏天的部位,就会出现脉乱气弱的情况,邪气也就会侵入骨髓之中。病就不能痊愈,使人不想吃饭,而且气虚不足。春天误刺了秋天的部位,就会发为筋挛气逆之病,咳嗽也会随之而来。疾病就不能痊愈,使人有时惊惧,有时要哭。春天误刺了冬天的部位,邪气就会深居于内藏,使人腹胀。病就不能痊愈,使人爱多说话。

   夏天误刺了春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倦怠无力。夏天误刺了秋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从心里不愿说话,而且惴惴不安,好象有人要来逮捕自己似的。夏天误刺了冬天部位,病不能愈,使人气上逆,时常要发怒。

   秋天误刺了春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惕然不宁,想要做一件事,而立刻又忘了。秋天误刺了夏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越来越贪睡,并且多梦。秋天误刺了冬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时常发冷。

   冬天误刺了春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困倦而不能安睡,即使安睡了,又象梦里见到什么似的。冬天误刺了夏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气上逆,会发为痹证和麻木不仁的病。冬天误刺了秋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常常口渴

   凡是在胸腹的部位用针的时候,就应该注意一定要避开五脏。假如中伤了心脏,一天就死了;假如中伤了脾脏,五天就死了;假如中伤了肾脏,七天就死了;假如中伤了肺脏,五天就死了;假如中伤了膈膜、那叫做“伤中”,这样,虽然暂时病是好些,但由于脏气相乱、不出一年也要死亡。刺胸腹注意避开五脏的关键,是要懂得下针的顺逆。所谓“顺”,就是知道膈与脾肾等器官的部位,注意避开它们;如不知其部位,不能避开,就很容易刺伤五脏,这就叫做“逆”。凡是刺胸腹部位的时候,应该先用布缠着胸腹,然后从单布上进针。如果刺后,不见病愈,可以再刺,这样,就不会伤了五脏。在针刺的时候,进针应该敏捷;如刺肿病,可用摇针手法,以去其邪;如刺经脉的病,就不必用摇针手法了,这是针刺的要点。

   黄帝问道:我希望听你讲一下十二经脉气绝的情况是怎样的?岐伯答说:太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就会两目上视,目睛不能转动,身背反张,手足抽搐,面色发白,出绝汗,绝汗一出,就要死亡的。少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就会耳聋、遍体骨节松懈,目系就要断绝,目系一断,一日半就要死亡,死的时候,病人面上先现出青白色,接着就死了。阳明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就会口耳都张大,常常害怕,言语错乱,面色发黄,假如手足二经脉再躁盛而不流行,就要死亡了。少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就会面黑,牙齿觉得变长,并积满牙垢,腹部胀闭,假如上下不能相通,便要死亡了。太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就会腹胀闭塞,呼吸不利,常常呕吐,呕就会气逆,气逆就会面赤,假如不呕吐了,就会上下不通,不通了,面色发黑,皮肤汗毛非常枯干,就要死亡了。厥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就会胸中发热,咽喉干燥,多小便,心里烦躁,病重了,就会出现舌卷、睾丸上缩的情况,那就要死亡了。以上就是十二经气败绝的症状。
发表于 2008/6/17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研读《黄帝内经》,兄台的译文倒是个不错的参考资料。谢谢了!
发表于 2008/10/2 23: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请您继续呀
发表于 2008/10/4 11: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东西啊!希望楼主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2: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