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4/23 23: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
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善笑不休。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
10、大泻心汤2
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
黄连[水中火] 黄芩[水中木] 芍药[金中土](各三两) 干姜(炮)[木中土] 甘草(炙)[土中木] 大黄[火中木](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解析:
“心实,则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是病。
心病用火体,是病为心火五行中之金亢太过、并伴土亢,而木则虚,克肺金五行之木、水。“大泻心汤2”方中黄连为水中火,黄芩水中木,芍药为金中土,干姜为木中土,甘草为土中木,大黄为火中木。以肺金“金体”之子“水体”中之木(金体之木生水体之火、金体之水生水体之木),承而制(化解咸火克酸金)之 “火体”中之金、土;以“火体”中之木补扶“火(本)体”之木;以“火体”之母“木体”之土泻“火体”之土,子“土体”之木扶助“火体”之木,以“金体” 中之土转化“火体”之土、金克酸金,方证见(图5—10)。
心实“‘火体’之金亢太过、并伴土亢,而木则虚,克肺金五行之木、水”是病则用“大泻心汤2”是方,黄连为君,黄芩、芍药为臣,干姜、甘草为佐,大黄为使,化酸除痞,治心实口苦或吐血之病。是方一君二臣二佐一使。
天(水)五(升)阳数也,地(煮取)二(升)、六(味)阴数也;心实为数五用二、六数并泻方,再服,日二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 本帖最后由 高天上流云 于 2008/4/23 23:0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