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shanguimin

原创:视频 艾灸治病好处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7: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 jinzhu 的帖子

灸法主要对寒症、虚证、湿症、痹症及中气下陷等病症有特殊的疗效《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就指出了灸法可以弥补针、药之所不及。
至于那些人不宜灸,我查了资料,还没有提示那些人不宜,只是说头面部,眼周围不宜。但也没有绝对限制。
你灸足三里,应该没有什么禁忌,只不过在你艾灸的时候,是否自己有什么不适,正好艾灸和症状就凑到一起来。
从我临床这38年,没有碰到过艾灸过敏的病例,但是有资料报道有艾灸过敏的病例?你是过敏吗?
针灸学说里有"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等。对上述这些病症,都是崭时不宜针刺的,这些规定对于防止晕针等异常情况是有积极意义的。
哪只能解释你有晕灸现象。患者在施灸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颜面苍白、脉细手冷、血压降低、心慌出汗,甚至晕倒等症状,即为晕灸。这个症状的出现,多因初次施灸、或空腹疲劳、恐惧、体弱或姿势不当,灸炷过大、刺激过重等原因所致。一经发现要立即停灸,让病人平卧,一般无危险。在施灸的过程中留心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我估计你可能是晕灸了,这时,可以在尝试艾灸,由少到多,逐渐适应。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7: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 ivyjane85 的帖子

你左下肢麻,是由腰椎导致的,并不是,左侧不好,如果你不抓紧治疗腰椎疾病,很快就会形成坐骨神经痛的。
发表于 2008/4/16 14: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盼单阿姨回复

单阿姨,在线等您解答:我的老奶奶已九十岁了,因春节前得了感冒,拖了较长时间,过春节后,就开始气喘,肚子发胀,随后就有腹水,以及下肢、脚肿胀。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打了点滴一周后,消去了腹水,但没过几天,又开始有腹水了。现在的腹水只能抽了,打点滴都没有多少效果。我让妈妈找中医给综合调理下,但现在中医开的方子奶奶喝了就吐。所以我想回老家去,用艾灸和按摩的方法,看能不能有些好转。但我现在学的东西,还太肤浅,像我奶奶这种情况灸哪些穴位比较好呢?请单阿姨能多给些指点。(另外,我奶奶以肝前并没有得过任何肝病,怎么一下子得了肝硬化,我也有些奇怪。查找内经,有关腹水及下肢肿,也并不是只有肝硬化才会有的症状。迷茫中。。。)
我奶奶八十来岁因被骗走了钱物,一下子耳聋了,除此一直到九十来岁身体很好,感冒都少有。现在这样,因腹胀,腹水,也吃不下东西,每餐只喝半碗粥。我真是焦急万分,请单阿姨一定帮我。跪谢。

我的妈妈也是有很多年了,稍有点冷,或吹点凉风,就从后背心开始冷,到现在春天了,别人只穿外套,她还穿棉衣。我想这次回去,一并帮妈妈灸,除了神阙,关元,气海外,还有哪些会较好?谢谢单阿姨了。
发表于 2008/4/16 15: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单阿姨,还有一个问题,头部及面部为何不宜艾灸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16: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 khong 的帖子

《神灸经论》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为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可见灸法效力之大。
明代龚居中在《痰火点雪》中说:‘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可见灸法治病之广。
灸法种类很多,但对于大病、疑难病,最好选用直接灸法。就是将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最高只有60℃~70℃左右的热力,能耐1秒钟知大热时即按灭,反复施灸,穴位上结痂,再灸不但少痛,反觉舒服,能够坚持,日久见功。
你奶奶的疾病恐怕用灸法也难以回天之力,但是,我们不试试怎么知道效果如何?作为家属坚持治疗不肯放弃才是我们的唯一。你可以用直接灸的方法,将极细艾绒做成高粱米粒大小的艾状,在穴位上用细线香点燃,使之均匀向下燃烧。首壮燃至一半知热时,医者即用手指迅速压灭或捏起;第二壮仍在原处燃至大半知大热时,即压灭或捏起;第三壮燃至将尽知痛时即压灭或捏起。每次每穴连灸7~9壮,连灸数日,以后可以隔日一次,若灸2~4个穴,不过几分钟,操作熟练之后就轻而易举了。
为了治疗和首先提高病人的抵抗力,还是应该从调整气血开始。
你可以着重气海、关元、脾胃素弱者,灸中脘穴。身体虚弱者,灸足三里或三阴交穴。还可以配合肝俞、脾俞、肾俞。
主要是你根据病人的情况、体质、耐受度而决定施灸时间的长短和状数。
你妈妈从大椎穴点刺后施灸较好,一是排毒,而是针刺会有通络的功能,你说的穴位可以,根据情况加减。
医学入门》上说:“针灸穴治大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位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这是说:头面及胸膈以上,均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处,多灸不妨。在临床上,凡肌肉偏薄之处,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动关节、皮肤皱纹等部位,均避免直接灸法;凡肌肉肥厚之处,尤其是背部俞穴多灸长灸无妨。任何灸法均可使用。
发表于 2008/4/16 20: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义工的无私奉献,致敬。
发表于 2008/4/16 21: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单阿姨

谢谢单阿姨,我回去后会按照您说的去做。
发表于 2008/4/17 15: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家有三年艾,无需郎中来

请问单老师,在临床效果上是否能明显感到新艾与陈艾的区别?
谢谢!
发表于 2008/4/17 15: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钱穆读孟子:七年之病需求三年之艾否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钱穆

  我幼年曾受一段私塾教育。当时读了《论语》读《孟子》,读到《滕文公章句上》,我的私塾生活遽尔中止。《孟子》便没有读完。后来不记在哪一年的冬天,忽然立意要将《孟子》通体读过一遍,于是拣定了阴历开岁的大年初一,我把自己反锁在一间空屋里,自限一天读完一篇。

  第一个上午便读《梁惠王章句上》,读到能通体背诵为止,然后自己开锁出门吃午饭。下午则读《梁惠王章句下》,到能通体背诵,再开门吃晚饭。如是七天,直到新年初七之晚餐,我的一段心事始告完毕。

  这大概是廿余年前的事了。但我每逢新年,往往回忆到那七天。虽则在阳历的新年,我也会时时连带想到这件事。今年的阳历新年,我依然照例想到了此事。只是以前所能通体背诵的,现在已通体忘却,只记得有那么一会事,又常零碎的记起七篇里的几许话。

  我常觉得孟子有一些极耐人寻味的话,我时常会记忆起。我此刻则忽然的记起了如下的几句。孟子说: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这是一般设想的譬喻。他的大意是说,一个人已犯了七年的病,而他的病却非储藏到三年之久的艾,不能灸治。

  但是问题便在这里。倘使此人事前并没有畜藏三年之久的艾,我想他那时不出三个办法。一是不惜重价访求别人家藏三年之艾的,恳求出让。但是此层未必靠得住。一则不一定有人藏,二则藏的不一定肯让,三则或许要价过高,我不一定能到手。

  第二个办法是自己从今藏起,留待三年再用。可是他病倒在床已有七年之久,从今藏起尚待三年,这三年内,病况是否可待,还是没把握。第三个办法是舍却艾灸,姑试他种治疗,但是更无把握,而且医药杂投,或许转促其死。明知三年之艾可定疗此病,只是已是七年之病而更要耐心守三年。

  我时时想起这一段譬喻。我想那病人该悔到以前没有预藏此艾,现在开始藏畜,虽知有十分可靠的希望,但是遥遥的三年,亦足使他惶惑疑惧,或许竟在此三年中死去。我好如此设想那病人心理的变化。

  我想一大部分病人,似乎走第三条路的多些,走第一条的亦有,决意走第二条的要算最少。因为那七年病后的再来三年,实在精神上难于支持。然而孟子却坚决的说,苟为不畜,终身不得。他的意思是,似乎劝人不管三年死活,且藏再说。我不由得不佩服孟子的坚决。

  但是我现在想到这几句话的兴味,却不在那病人一边。我忽想假使那艾草亦有理智,亦有感情,它一定亦有一番难排布。我如此设想,倘使艾亦有知,坐看那人病已七年,后事难保,倘使艾亦有情,对此病人不甘旁观。在理智上论,他应按捺下心耐过三年,那时他对此病人便有力救疗。但是万一此病人在三年内死了,岂不遗憾终天。在情感上论,那艾自愿立刻献身,去供病人之用。但理智上明明告诉它,不到三年之久,它是全无效力的。我想那病人的时刻变化,那艾的心理亦该时时难安罢。

  因此我忽而想到时局问题,想到目下大家说的一句“争取时间”的口号。我想那病人与那艾亦正在“争取时间”,只与我们所说的争取时间,略有差别。我们说的争取时间,似乎专指在战场上与敌人相持间的争取时间,而我却因孟子的话,想到后方的人,亦各该有他们的争取时间,而尤其令我想到那艾。

  照《孟子》的话,三年之艾似乎与二年零十一个月的艾性质功能绝然有不同。艾该自藏到三年,但因那病人的状况,却使它总想姑一试之,感情上总有另一个希望在摇动它。今设此病人万一待到两年零十一个月而姑试用此艾,结果药性不到,仍无功验,那又非从头再畜三年之艾不可,而他的病却要等到十二年以上,岂不更焦急?

  这是一件怪动人情感的事。我不知别人是否如此想。病是十分危笃了。百草千方胡乱投,那艾却闲闲在一旁,要在此焦急中耐过此三年。艾乎艾乎!我想艾而有知,艾而有情,确是一件够紧张亦够沉闷的事。

  廿余年前七天里背诵过的《孟子》,全都忘了。适在新年偶忆前尘,胡乱想到的只要关于孟子,自己仍觉得有趣。实在有趣的应该是在廿年之前吧。姑尔写出,或许世真有艾,同情此意。(作者/ 钱穆 1939年)
 楼主| 发表于 2008/4/17 16: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转的这篇文章很好,现在商家不知道是否都会储存三年之艾。可是,我往往再买艾条或艾绒的时候,自己多是储藏,已备急用,但因为我基本不使用新艾,所以就无法比较。
既然我们的先人总结这么精辟的文章,那么就一定是艾越陈越好了。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6 1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