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却波渔翁

素灵词汇日知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6) 参考资料


目录[隐藏]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相关词语


   基本释义
  zhàng   (1) ㄓㄤˋ   (2) 〔~气〕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中医中的瘴, 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多指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简称“瘴”,如“~疠”,“毒~”,“~雨蛮烟”。   (3) 郑码:TSKE,U:7634,GBK:D5CE   (4) 笔画数:16,部首:疒,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11 笔顺编号:4134141431251112   (5)四角号码:0014   参考词汇   --------------------------------------------------------------------------------   miasma 详细释义
  瘴   zhàng   [名]   (1) (形声。从疒(chuáng),章声。“疒”与疾病有关。本义: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2) 同本义 [miasma]。如:瘴烟(湿势蒸发而致人疾病的烟气);瘴氛(犹瘴气);瘴雨(指南方含有瘴气的雨);瘴茅(芒茅黄枯时节之瘴疠);瘴海(南方海域;指南方有瘴气之地);瘴乡(南方有瘴气的地方)   (3) 瘴疠[communicable subtropical diseases]。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如:瘴色(因瘴厉患病的气色)   汉译英   --------------------------------------------------------------------------------   瘴   miasma   English   --------------------------------------------------------------------------------   瘴   Zh à ng   The tropical hot and damp in the forest of[ miasma] steams the 郁 with the result that person paroxysm spirit.Brief name" 瘴 ", such as" attributed to miasma"," poison 瘴 "," rain of 瘴 pretty smoke ".   miasma 相关词语
  
作瘴瘴雨瘴乡瘴厉瘴气瘴川花
瘴雨蛮烟瘴毒瘴雾瘴云瘴疠瘴氛
瘴色瘴母瘴海瘴暍瘴茅瘴蛮
瘴乡恶土灾瘴瘴歊云瘴鹦鹉瘴烟瘴
炎瘴雾瘴乌烟瘴气山瘴蛇瘴春瘴
毒瘴氛瘴灰烟瘴气黄芒瘴黄茅瘴黄瘴
江瘴椒瘴旧瘴岚瘴蛮烟瘴雾蛮瘴
蛮风瘴雨蛮烟瘴雨蛮云瘴雨迷瘴魔瘴青草瘴
百度百科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6: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6) 参考资料

消中:郭霭春主编《黄帝内经辞典》:病证名。热积中焦,津液耗伤所致,主证见身体消瘦,尿多等。一说是消瘅病。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6: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6) 参考资料


试论孙思邈对精神病学的贡献
作者:作者:郁保生 来源:医学期刊 / 中西医结合收藏本文章
【关键词】  精神病

  【摘要】  本文论述了孙思邈在精神病学方面的贡献:(1)确定了癫病这一病名;(2)探究病理及疾病预后、预后与发病时证候有关。(3)提高辨证施针药。凡骤然发作者,以灸为快捷,推陈十三鬼穴。据证候不同,中药选“温胆汤”、“定志小丸”、“镇心丸”、“薯预丸”。由于对孙思邈学术思想了解不深入,所以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加以提高,使其伟大医学思想发扬光大,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  孙思邈; 精神病学

   孙思邈是我国公元六七世纪时伟大的医药学家,他对医药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下面仅就孙思邈对唐代医学精神病学的贡献及学术影响,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1  确定癫病之病名

  在中国医学史上,癫病作为病名由来很久远,但在先秦时期,“癫”病是指形体颠仆的癫痛之病。《吕氏春秋??知接篇》称为“苛疾”,高诱注曰:“苛,鬼神下(烧)人病也。”当时认为精神病为超自然之物所致。又有“蛊”、“痴疾”、“狂易”、“丧心”等名。在《黄帝内经》中,“癫”几乎是现代意义上的“痫证”,癫由癫痫之癫而转指癫狂之癫,盖始于唐代。具体而论,当首推孙思邈。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府”中列有“风癫第五,狂邪针灸图诀附”,论六首、方三十四首、针灸法四十八首。指出:“凡诸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默默而不声,或复多言而漫说(虚妄之言),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眼坐沟渠,吠食粪秽,或裸形露体,或昼夜游走,或嗅骂无度,或是飞蛊精灵,手乱国急,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今针灸与方药并主治之。”从而使癫病的理论与疗法自成一体,既有发病的原因,临床上的种种表现,诊治原则,又列举出一系列的诊断预测方法、方药、针灸等疗法。对原先称之为“瘤病”的“癫痛”虽在“风癫”门中就其伴发精神症状的病证有所论治,但孙思邈则在《备急千金要方??风眩》中指出:风眩病“大人日癫,小儿则为辅”。可能因为小儿病症初发而病史短,而成人则病程长,常伴有某些精神症状故也。在“风癫”门中引述医论说:“……阳癫,发时如死人,遗溺,有顷乃解”类似癫病发作时的症状而最典型的是一风癫,发时眼目相引牵,纵反急强,羊鸣,食顷方解。很明显,孙思邈是把“癫狂”与“风癫”区分论治,而且各自自立门户,从而为唐代及其以后对精神病论治与科学命名奠定了基础,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神明,故在当时的学科归属上虽将精神病与癫病都归于小肠腑,但两者又是各自不同的病种。

  2  探究病理及疾病预后

  关于癫狂的病因病机,孙思邈既遵从医经的理论,又从大量的临床经验出发,进一步探讨发病的原因及机理。

  2.1  先天禀赋因素  孙思邈引述《黄帝内经》关于癫疾发作的理论说:“此得之在腹中时其母有所数(频数)大惊也,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这种病因学说虽不可盖全,但长期被沿用,所以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风癫》开卷伊始就从这里论起。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精神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与倾向,已为学术界所证实和认同。

  2.2  阴阳失调  中医典籍早就有“重阳者狂,重阴者癫”。《难经??二十难》孙思邈对这一病因学说的论述往往从临床实践出发,指出:“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日证。……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者,候之手阳明太阳”,患者的脉象有左右手强弱之异,盖阴阳失衡之象。

  2.3  脏腑功能失司  《备急千金要方??风癫》说:“厥成为癫疾,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厥者,逆也,气则乱,所以“厥”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气机突然过乱,升降乖戾,气血运行失常所致。情志活动,精神现象,都与脏腑功能有极为密切的直接关系,如医学歌诀所述: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肺金忧虑肾恐多一。即是阐发脏腑与情志关系的。精神病人的言语、行、心理反常,莫不与此有关。

  2.4  精神刺激  孙思邈认为癫狂“起于心气不定” 《备急千金要方??风眩》。所谓“心气不定”,主要指因精神刺激为主要诱发本病的心理因素癫狂的病理基础依孙思邈的论述,一是厥逆所致的阴阳气机紊乱。厥可使人“暴不知人”,“……邪气逆,逆则阳气乱,乱则不知人”。“阳明之厥,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故经言久厥则成癫,是以知似也”。《备急千金要方??风癫》二是气、痰、火郁致使脏腑主司情志的功能失常。因而发生癫狂。关于这一病理学思想,散在于孙思邈的脏腑理论中,其论述主要集中于《备急千金要方》之中,如卷十三心藏??心藏脉论说。“心病烦闷,少气大热,热上汤心,呕吐咳逆,狂语”又说“笑而呻,呻而反忧。此为水克火,阴击阳,阴起而阳伏,伏而实,实则伤热,热则狂。门乱冒昧,言多谬误,不可采听,此心已伤” 《备急千金要方??肝藏脉论》说;“金克木,阴击阳,阴气起而阳气伏,伏则实,实则热。热则喘,喘则逆,这则问,门则恐畏,目视不明,语声切急,谬说有人”在卷十五《脾藏上》中说:“木克土,阳击阴,阴气伏,阳气起,起则实,实则热,热则问乱,体重不以转侧,语声拖声气深不转而心急。”在卷十七《肺藏脉论》中说:“火克金,阳击阴,阴气沉,阳气升,升则实,实则热,热则狂,狂则闭眼悸言,非常所说,口赤而张,饮无时度。”在卷十九《肾藏脉论》中指出:“土克水。阳击阴,阴气伏而阳气起,起则热,热则实,实则怒,怒则忘,耳听无闻,四肢满急,小便赤黄。言音动而不出,笑而看人。”依五脏五行相克制化的理论,五脏之气道乱阻滞,首先会出现气郁,其次郁久化火,火灼而痰生,痰蒙心窍,肝火狂越,皆可生成癫狂。所以孙思邈认为“五脏不平,六腑闭塞,”是造成癫疾的重要的病理机制。依据病理机制与临床经验,孙思邈还进一步推断癫疾的预后情况。《备急千金要方??风癫》中指出:病发在诸阳脉,针刺而虚热散尽则病愈。癫证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四五日发”。“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直视,举目赤,其作极己而烦心,侯之于颜,……引日啼呼者,……”皆可刺灸治疗。难治的情况多见于:癫证但见骨节强直,屈伸不利,“汗出烦闷,呕多涎沫,气下泄”者;“身倦挛急,脉大,针刺治疗后仍呕多涎沫,气下泄”者;若“病发而狂,面皮厚敦敦者,死不疗凡癫发则卧地,吐涎沫。无知,若强掠起如狂及遗屎者,难疗。癫疾脉搏大滑,久自已;脉沉小急实,死不疗;小牢急,亦不可治,脉虚可疗,实则死矣。”此为孙思邈的经验之谈,提示癫证也有一些难治的证候,治疗尚需下功夫探索。

  3  提倡辨证施针药

  癫狂的证候与症状很复杂,变化较多,孙邈在《千金》两方中对癫狂的治疗方药与针灸疗法列述颇详,据统计〔1〕,《备急千金要方》中治疗精神病的方剂近60首,针灸治法30余条。《千金翼方》中治疗精神病的方剂50余首,针灸治法40余条,单验方4首。这些方剂与针灸疗法,有不少是孙思邈亲自总结或独创的。在治疗原则大法方面,孙思邈总结自《黄帝内经》以来的医学理论与治疗癫狂的大原则,凡骤然发作者,孙思邈主张急则以针灸为快捷。故治法中所采用的针灸疗法且多实用,为后世所继承沿用最著名者莫过于孙真人十三鬼穴。所谓的“鬼穴”其名虽俗,但却是治各类精神病症的特效穴法,兹列述如下:孙思邈引述名医扁鹊的话说:“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蛊之精。便自言说,论其由来,往验有实,立得精灵,未必须尽其命,求去与之,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备急千金要方??风癫》所谓十三鬼穴〔2〕,依次为:(1)人中:名鬼宫,从左边下针,右边出。(2)鬼信:大拇指甲下,入肉三分。(3)鬼垒:足大拇趾甲下,入肉二分。(4)鬼心:掌后横纹,入半寸。(5)鬼路:外躁下赤白内际,足太阳处,行火针。(6)鬼枕:大椎上入发际一寸,行火针。(7)鬼床:耳前发际宛究中,耳垂下五分,行火针。(8)承浆:又名鬼市穴,从左出右。(9)鬼路:手横纹上三寸两筋间,即劳宫穴。(10)鬼堂:直鼻上入发际一寸,行火针。(11)鬼藏:即女人玉门头;行灸法。(12)鬼臣:尺泽横纹外头接赤白肉际,即曲池穴,行火针。(13)鬼封: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去上,仍以一板横口吻,安针头,令舌不得动。以上若是四肢穴位皆用双穴;若是孤穴即单用之。这十三穴很值得研究并试用。(1)温胆汤组成:半夏二钱,竹茹二钱,枳实二钱,陈皮三钱,生姜四钱,甘草一钱。功用:清胆和胃,理气除痰,主治: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虚烦不眠,或呕吐,以及惊悸不宁,癫狂等。现代用于精神分裂症等,本方“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候。”温和实际在于清凉胆热。(2)定志小丸组成: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功用:定志安神,调理脏腑主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狂眩,现代用于心因性抑郁性精神病。以上四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7个,日3次。散服亦佳。(3)镇心丸组成:紫石英、茯苓、菖蒲、苁蓉、远志、大黄、大豆卷、麦门冬、当归、细辛、卷柏、干姜各三分,防风、人参、泽泻、秦艽、丹参各六分,石膏、芍药、柏子仁各三分,乌头、桂心、桔梗、甘草、薯预各七分,白蔹、铁精、银屑、前胡、牛黄各二分,白术、半夏各八分,干地黄十二分,虫二十枚,大枣五十枚。功用:补心安神,解忧定志。主治:男子、妇人虚损,梦寤惊悸,或失精神,妇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利,风邪鬼注,寒热往来,腹中积聚、忧恚结气,诸病皆悉治之。现代试用于治疗周期性精神病(此病女多于男子千倍)。以上三十五味共为末,蜜枣和捣五千杵,酒服如梧子五丸,日3次,逐渐加量,最大量可日服二十丸。(4)薯预丸组成:薯预十八分,桂心、大豆黄卷、鹿角胶各七分,当归、神曲、人参、干地黄各十分,防风、黄芩、麦门冬、芍药、白术各六分,甘草二十分,柴胡、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各五分。白蔹、干姜各3分,大枣一百枚。功用:除烦解郁,定志安神,主治:头目眩晕,心中烦郁,惊悸狂癫,现代也用于情感性精神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严善余.论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思想.中国针灸,2000,(2):121-122.

  2  韩红.孙思邈十三鬼穴在中医急症中的救治作用.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2 (9):213.

  作者单位:410007 湖南长沙,湖南中医学院

    (编辑:悦  铭)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6: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6) 参考资料

对《内经》“巅疾”的再认识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评论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全文收藏本文
顾洪
邳州卫校,江苏邳州221300

《甘肃中医》
2006年第19卷第2期摘  要:《内经·奇病论》中的“巅疾”一病,自张介宾注为“癫疾”后,一直被沿用至今。某《内经选读及研究》教材将有关原文概括为“论癫疾”,并直接注释为“癫疾,即癫痫病”,并据此引发评论。本文对张介宾的注释存在异议,并认为有关教材的注释和评论也存在不妥。张介宾将“巅疾”注释为“癫疾”,其理由是《内经》“巅、癫同用”,但分析与此有关的一系列原文,事实证明,“巅、癫同用没有依据”:张氏以“未闻有病顶巅者也”为由否认前人的注释,而临床事实证明,此解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教材在接受张氏注释的基础上发表的评论也和临床实际不符。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个疾病病名的探讨,引发中医同仁对如何正确理解和继承古典医籍的思考及中医古典医籍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探讨。
页  数:共2页
页码范围:34-35页
关 键 词:巅疾 《内经》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学科分类:R221[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内经]
相关文章:主题相关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7: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6) 参考资料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九十八   痫门【 当与癫坎媾互参】   黄帝素问   大奇论   二阴急为痫厥。   【 注 二阴少阴也。痫厥,乃水气乘心,故二阴脉急。】   心脉满大,痫瘈筋挛;肝脉小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九十八

  痫门【 当与癫坎媾互参】

  黄帝素问

  大奇论

  二阴急为痫厥。

  【 注 二阴少阴也。痫厥,乃水气乘心,故二阴脉急。】

  心脉满大,痫瘈筋挛;肝脉小急,痫瘈筋挛。

  【 注 此肝凿铋寒而不能荣养於筋,故为挛瘈之病。】

  灵枢经

  经脉篇

  膀胱足太阳之脉,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痫疾。

  【 注 经络厥逆於下,则为痫为狂也。】

  千金方【唐?孙思邈】

  痫

  癫病有五:一曰阳癫,发时如死人,遗溺,有顷乃解;二曰阴癫,坐初生小时脐疮未愈,数洗浴,因此得之;三曰风癫,发时眼目相引,牵纵反急强,羊鸣,食顷方解,由劳作汗出当风,因以房室过度,醉饮饱满行事,令心气逼迫,短气,脉悸得之;四曰湿癫,眉头痛,身重,坐热沐发,湿结脑,汗未止得之;五曰马癫,发时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皆热,坐小时膏气脑热不和得之。【 按此乃痫病,前人咸列於癫证中。盖癫痫之病状异而病因则同,今分之为是。】

  济生方【宋?严用和】

  痫病论证

  夫痫病者,考之诸方,所说名证不同,难於备载。观《别录》有五痫之证:一曰马痫,作马嘶鸣,应乎心;二曰羊痫,作羊叫声,应乎脾;三曰鸡痫,作鸡叫声,应乎胃;四曰猪痫,作猪叫声,应乎肾;五曰牛痫,作牛吼声,应乎肺。此五痫应乎五畜,五畜应乎五脏者也。发则旋晕颠倒,口眼相引,目睛上摇,手足搐搦,背脊强直,食顷乃醒。原其所自,皆由惊动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故有是证。或在母腹中受惊,或幼小受风寒暑湿,或因饥饱失宜,逆於脏气而得之者。各随所感,施以治法。

  夫痫病者,十岁以下为痫。大抵其发之原,皆因三种,风痫、惊痫、食痫是也。因此三种,变作诸痫。若不早治,久成痼疾。其发之状,卒然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摇,或手足掣纵,或背脊强直,颈项反折,或摇头弄舌,或数啮齿,皆其证也。但正发搐掣之时,勿捉持之,捉之则曲捩不随也。

  儒门事亲【元?张从政】

  痫

  夫痫病不至於目瞪如愚者,用三圣散投之。更用大盆一个,於暖室中,令汗下吐三法俱行,次服通圣散,百余日则愈矣。至於目瞪苻者,不可治。《内经》曰:神不得守,谓神乱也。

  大凡风痫病发,项强直视,不省人事,此乃肝经有热也。或有咬牙者,先用葶苈苦酒汤吐之,吐后可服泻青丸下之;次服加减通圣散。显咬牙证,用导赤散治之则愈。如病发者,可苊轻粉、白矾、蒙石、代赭石,发过,米饮调之。经云:重剂以镇之。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

  证治

  惊与痰宜吐,大率行痰为主,用黄连、南星、(艹舌)喽、半夏,寻火寻痰,分多分少,治之无不愈者。

  分痰与热,有热者以凉药清其心,有痰者必用吐药,吐后用东垣安神丸。

  大法宜吐,吐后用平肝之剂,青黛、柴胡、川芎之类,龙荟丸正宜服之。

  且如痫因惊而得惊,则神不守舍,舍空而痰聚也。

  痫证有五,马牛鸡猪羊。且如马痫张口摇头马鸣,牛痫目正直视腹胀,鸡痫摇头反折喜惊,羊痫喜扬目吐舌,猪痫喜吐沫,以其病状偶类之耳。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孔窍,发则头旋颠倒,手足搐搦,口眼相引,胸背强直,叫吼吐沫,食顷乃苏。宜星香散加全蝎三个。

  医学正传【明?虞抟】

  痫证

  《内经》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眩仆。是盖阳气逆乱,故令人卒然暴仆而不知人,气复则苏,此则痫之类也。痫病独存乎痰,因火动之所作也。治法痫宜乎吐。若神脱而目瞪如愚痴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脉法

  虚弦为惊为风痫,沉数为痰热。滑大者自已,沉小急疾者死,虚而弦急者死。

  寸口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入脏则死,入腑则愈。

  医学纲目【明?楼英】

  证治

  癫痫,即头眩也。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则眩甚仆倒於地而不知人,名之曰癫痫。徐嗣伯云:大人曰癫,小儿曰痫,其实一疾也。然与中风、中寒、中暑、尸厥等仆倒不同。凡癫痫仆时,口中作声,将省时吐涎沫,省后又复发,时作时止而不休息。中风、中寒、中暑、尸厥之类,则仆时无声,省时无涎沫,省后不复再发,间有发者,亦非如癫痫之常发也。

  治长洪伏三脉,风痫惊痫发狂恶人与火者,灸第三椎、第九椎,服局方妙香丸,以针穿一眼子,纳冷水内浸少时,服之如本方。若治弦细缓三脉诸痫似狂者,李河南五生丸。

  治风痫病久不能愈者,从厚朴丸春秋加添外,又於每一料中,加人参、菖蒲、茯苓各一两五钱,和剂服之。凡癫痫及中风、中寒、中暑、中湿、气厥、尸厥而昏眩倒仆,不省人事者,皆由邪气逆上合阳而乱於头中也。癫痫者,痰邪逆上也。中风寒暑湿及气厥、尸厥者,亦风寒暑湿等邪气逆上也。邪气逆上则头中气乱,头中气乱则脉道闭塞,孔窍不通,故不闻声,目不识人,而昏眩无知,仆倒於地也。以其病在头巅,故曰癫疾。治之者或吐痰而就高越之,或镇坠痰而从高抑之,或内消痰邪使气不逆,或随风寒暑湿之法,用轻剂发散上焦,或针灸头中脉络而导其气,皆可使头巅脉道流通,孔窍开发,而不致昏眩也。是知癫痫之癫,与厥成癫疾眩冒癫疾之癫,一疾也。王太仆误分癫为二疾,独孙真人始能一之,今特冠此气乱头巅等经文於癫痫篇首,使人知疾有所归,而治有所据也。

  医学入门【明?李梴】

  与癫狂不同

  痫与癫狂相似,但痫病时发时止,邪流五脏,癫狂经久不愈,邪全归心。

  病只一痰

  内伤最多,外感极少。盖伤饮食积为痰火上迷心窍,惊恐优怒则火盛神不守舍,舍空痰塞。丹溪云:痫因痰塞心窍,发则头旋卒倒,手足搐搦,口眼相引,胷背强直,叫吼吐涎,食顷乃醒。病先身热脉浮,在表者阳痫,属六腑,易治。病先身冷脉沉,在里者阴痫,属五脏,难治。若神脱目瞪如愚痴者,不治。

  名分五种

  痫久必归於五脏。肝痫,面青,摇头,喜惊,作鸡鸣状。心痫,面赤,口张,摇头,马嘶。脾痫,面黄,下利,吐舌,羊吼。肺痫,面白,吐沫,腹胀,牛吼。肾痫,面黑,直视如尸,猪叫。此五痫病状偶类之耳。其实痰火与惊三者而已。

  痰火与惊

  肥人多痰,动则有声,沫出。风痰,星香散加全蝎三枚,姜煎服;或追风祛痰丸、五生丸。

  惊痰,紫石散、惊气丸、抱龙丸、三痫丸。引神归舍丹,寿星丸。因怒者,顺气导痰汤加菖蒲、辰砂;因优思者,妙香散。食痰,醒脾散。

  瘦人火盛面赤者,防风当归饮,或小调中汤加南星,或滚痰丸、泻青丸、牛黄清心丸、龙脑安神丸、千金龙胆汤。

  痰火俱盛者,猪心丸,温酒下,上吐下利,去顽痰老痰为妙。

  通用断痫丹、活虎丹、蝙蝠散、四涎丸、紫金锭。

  治法

  痫本痰热挟惊,宜寒药清心降火化痰为主。故古法用二陈汤加(艹舌)喽、南星、黄连探吐,吐后必服朱砂安神丸以降南方之火,当归龙荟丸以平东方之木。但化痰必先顺气,顺气必先调中。顽痰胶固,非辛温热药为佐,何以开导?故古方治惊痫,皆用温剂。如钱仲阳治小儿痫,已经吐泻,及服凉药过多,身冷闭目,不食,后用益黄散补中能食,次服肾气丸补北方肾水能语。此须从权以救痫之坏证,可以为成法。

  古今医鉴【明?龚信】

  证治

  夫痫者有五等,而类五畜,以应五脏。发则卒然倒仆,口眼相引,手足搐搦,背脊强直,口吐涎沫,声冷铙叫,食顷乃苏。原其所由,或因七情之气郁结,或为六淫之邪所干,或因受大惊恐,神气不守,或自幼受惊,感触而成,皆是痰迷心窍,如痴如愚。治之不须分五,惧宜豁痰顺气,清火平肝,而以黄连、(艹舌)喽、南星、半夏之类,寻火寻痰,分多分少,治之无有不愈。有热者,以凉药清其心;有痰必用吐法,吐后甩东垣安神丸,及平肝之药青黛、柴胡、川芎之类。

  脉虚弦为惊,为风痫。

  医学准绳六要【明?张三锡】

  总论

  大抵癫痫之发,由肾中阴火上逆,而肝从之,故作搐搦。搐搦则遍身之脂液促迫而气上逆,吐出於口也。然肾间动气乃生气之原,肾伤则志不足,故神躁扰,火逆上,攻动其痰而厥也。或经脉引入外邪,内伤深入,伤其生气之原,邪正混乱,天枢不发,卫气固留於阴而不行,不行则阴气蓄满,郁极乃发,发则命门之相火,自下逆上,填塞其窍,惟迫出其如羊鸣者一二声而已。遍身之脂液,脾之涎沫,皆迫而上胷臆,流出於口,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不胜其冲逆,故卒倒而不知入也。食顷,火气退散乃醒。若生气未复,则愉畎渐炽而复作也。然所谓生气之原者,乃有生之初,先生此而外通於脐而系胞,随母呼吸,若母受惊,气混於其中,久之乃成。命门即脐下肾间一点真阳是也。复被外邪则发作也。如此则生命之原为邪所害,自小目瞪质弱,必不长寿。

  证治准绳【明?王肯堂】

  证治

  ?痫病与卒中痉病相同,但痫病仆时,口中作声,将醒时吐涎沫,醒后又复发,有连日发者,有一日三五发者。中风、中寒、中暑之类,则仆时无声,醒时无涎沫,醒后不复再发。痉病虽亦时发时止,然身强直,反张如弓,不如痫之身软,或如猪犬牛羊之鸣也。《原病式》以由热甚而风,燥为其兼化,涎溢胷膈,燥烁而瘈瘲昏冒僵仆也。《三因》以惊动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在母腹中受惊,或感六气,或饮食不节,逆於脏气而成。盖忤气得之外,惊恐得之内,饮食属不内外。所因不同,治法亦异。如惊者,安神丸以平之。痰者,三圣散以吐之。火者,清神汤以凉之。可下,则以承气汤下之。

  平旦发者足少阳,晨朝发者足厥阴,日中发者足太阳,黄昏发者足太阴,人定发者足阳明,半夜发者足少阴,煎药中各加妖经药。

  刘宗厚曰:阴阳痫犹急慢惊。阳痫不因吐下,由其有痰有热,客於心胃之间,因闻大惊而作。若热盛虽不闻惊,亦自作也。宜用寒药以攻治之。阴痫亦本於痰热所作,医以寒凉攻下太过,损伤脾胃,变而成阴,宜用温平补胃燥痰之药治之。若曰不因坏证而有阴阳之分,则是指痰热所客,表里脏腑浅深而言。痫病岂本自有阴寒者哉!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

  痫病论证

  癫,即痫也。观《内经》言癫甚详,而痫则无辨,即此可知。后世有癫痫、风痫、风癫等名,所指不一,则徒滋惑乱,不必然也。又如《别录》所载五痫,曰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者,即今人之谓羊癫、猪癫也。此不过因其声之相似,遂立此名。可见癫痫无二,而诸家於癫证之外,又有痫证,诚属牵强,无足凭也。又《千金方》有风痫、惊痫、食痫及阴痫、阳痫之说,皆所当辨,并列后条。

  癫病多由痰气。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壅闭经络,格塞心窍,故发则旋晕僵仆,口眼相引,目睛上视,手足搐搦,腰脊强直,食顷乃苏。此倏病倏已者,由气之倏逆倏顺也。故治此当察痰察气之甚者而先治之。至若火之有无,又当审其脉证而兼为之治也。

  论治

  气滞者,宜排气饮、大和中饮、四磨饮,或牛黄丸、苏合丸、集成润下丸之类主之。

  痰盛者,宜清膈饮、六安煎、二陈汤、橘皮半夏汤或抱龙丸、朱砂滚痰丸之类主之。

  痰兼火者,宜清膈饮、朱砂安神丸、丹溪润下丸之类主之。痰逆气滞甚者,必用吐法,吐后随证调理之。

  癫痫证无火者多。若无火邪,不得妄用凉药,恐伤脾气以致变生他证。且复有阴盛阳衰,及气血暴脱,而绝无痰火气逆等病者,则凡四君、四物、八珍、十全大补等汤,或乾姜、桂、附之类,皆所必用,不得谓癫痫尽属实邪,而概禁补剂也。若真阴大损,气不归根,而时作时止,昏沉难愈者,必用紫河车丸方可卒瞌。

  其有虚中挟实,微兼痰火不清,而病久不愈者,集验龙脑安神丸最得其宜,随证增减,可为法也。

  痴呆证治

  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贰,或以惊恐,而渐致痴呆。口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证则千奇万怪,无所不至,脉必或弦或数,或大或小,变易不常,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二经,气有不清而然。但察其形体强壮,饮食不减,别无虚脱等证,则悉宜服蛮煎治之,最稳最妙。然此证有可茭者,有不可茭者,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待时而复,非可急也。

  凡此诸证,若以大惊猝恐,一时偶伤心胆,而致失神昏乱者,此当以速扶正气为主,宜七福饮或大补元煎主之。

  石室秘籙【清?陈士铎】

  治法

  癫痫之证,多因气虚有痰,一时如暴风疾雨,猝然而倒,口吐白沫,作牛羊马声,种种不同,治之不得法,往往有死者。吾今留一方,名祛痰定癫汤,人参、茯神、半夏各三钱,白术、白芍各五钱,甘草、附子、陈皮、菖蒲各一钱,水煎服。此方参、术、茯、芍皆健脾平肝之圣药,陈皮、半夏、甘草不过消痰和中。妙在用附子、菖蒲以起心之迷,引各药直入心窍之中,心清则痰自散,而癫痫自除矣。既不耗气,又能开窍,安有死法哉!

  更有羊癫之证,忽然卧倒,作羊马之声,口中吐痰如涌者,痰迷心窍,因寒而成,感寒则发也。方用人参、半夏、山药各三钱,白术一两,茯神、薏仁各五钱,肉桂、附子各一钱,水煎服。此方助其正气以生心血,又加桂、附以祛寒邪,加半夏以消痰,逐去其水,自然气回而癫止也。一剂全愈,永不再发,幸珍视之毋忽!羊癫证得之小儿之时居多,内伤脾胃,外感风寒,结成在胷膈之中,所以一遇风寒,便发旧痰。今纯用补正之药,不尽祛痰,转能去其病根也。若作风痰治之,虽亦奏功,终不能止而不发也。

  治牛马之癫,虽与羊癫同治,而证实各异。方用人参三两,白术五两,陈皮三钱,生南星、半夏、甘草各一两,附子鸦钱为末,蜜为丸。须病发前服之,永不再发。盖健其胃气自不生痰,况又佐之祛痰斩关之将乎?若羊癫之人,亦先以此方治之,亦自愈。人病来如作牛马声,即牛马癫也。大约羊癫小儿居多,牛马癫大人居半也。

  方

  千金治痫方 治五癫。

  铜青 雄黄 空青另研 东门上鸡头东门上鸡头:原作「东门土鸡头」,据《千金》卷十四风癫改。 水银 茯苓 猪苓 人参 白芷 石长生 白蔹 白薇各一两 卷柏 乌扇各半两 硫黄一两半

  友十五味为末,以青牛胆和,著铜器中,於甑中五斗大豆上蒸之,药成,丸如麻子,先食服三十丸,日再夜一。

  虎睛丸 治湿癫掣瘲,口眼张大,口出白沫,或作声,或死不知人。

  虎睛一具,酒浸一宿炙 鬼箭羽 露蜂房二分 独活 远志 细辛 贯众 麝香 白蔹一作白薇 升麻 白藓皮各三两 牛黄 防风 秦艽 防葵 龙齿 黄芩 雄黄 山茱萸 防己 白茯苓 铁精 鬼臼 乾地黄一作乾姜 人参 大黄 银屑各四分 蛇蜕一尺 茯神 石膏 天雄各五分 寒水石六分

  友三十二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五丸。神方。

  又方 凡癫发之候,其状多端,口边白沫,动无常者。

  秦艽 人参 防葵 茯神 甘草各二两 鈆丹一两 贯众一枚

  友七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一方有防风、牡丹,无防葵、茯神。 雄雌丸 治风癫失性,颠倒欲死,五癫惊痫。

  雄黄 雌黄 真珠各一两 鈆二两,熬令成屑 丹砂一分 水银八分

  友六味为末,以蜜捣三万杵,丸如胡豆,先食服二丸,日二,稍加,以知为度。

  又方 治癫痫厥,时发作。

  白蔹四分 蚱蝉十四枚 防葵 代赭 人参 铅丹 钩藤 茯神 雷丸 虎骨 生猪齿 远志 桂心 白僵蚕 防风各六两 莨菪子 升麻 附子 卷柏 牡丹 龙齿 光明砂各一分 牛黄二分 蛇蜕皮 白马眼睛各一具

  友二十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亦可为丸。良验。

  龙脑安神丸【 《集验方》】 治男妇小儿五积癫痫,无问远年近日,发作无时,但服此药,无不痊愈。

  龙脑研 麝香研 牛黄各三钱,研 犀角屑 茯神去木 人参 麦门冬 朱砂水飞,各二两 甘草炙 地骨皮 桑皮炒,各一两 马牙硝二钱

  友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金箔三十五片为衣。如有风痫病岁久,冬月用温水化下,夏月用冷水化下,不拘时分。如病二三年,日进三服。小儿一丸,分作二服。

  龙齿丹 治因惊,神志恍惚,久而成痫,时发时止。

  龙脑研 白僵蚕炒 白花蛇肉酒浸 朱砂飞 铁粉研 石菖蒲 远志 木香 橘红去白 麻黄去节 天麻 天南星姜制 人参各半两 紫苏子鸦两 龙脑研,半钱 全蝎三钱半,炒 麝香一钱,另研

  友为细末,次入研药和匀,炼蜜为丸,每一两作十五丸,每一丸,空心薄荷汤下。

  三圣散

  瓜蒂炒微黄 防风各三两 藜芦一两或三五钱

  友为粗末,每服约半两,以虀汁三茶盏,先用二盏,煎三五沸,去虀汁,次入水一盏,煎至三沸,却将先一盏,同一处熬二沸,去渣橙清放温,徐徐服之,以吐为度,不必尽剂。

  杨氏五痫丸 治癫痫潮发,不问新久。

  白附子半两,炮 半夏汤洗 皂角捶碎,用水二升,揉汁去渣,与白矾一处熬乾为度,细研,各二两 天南星姜制 白矾生 乌蛇酒浸,各一两 全蝎炒,二钱 蜈蚣半条 白僵蚕炒,一两半 麝香三字,研 朱砂飞,二钱半 雄黄飞,一钱半

  友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九,温生姜汤送下,食后服。

  犀角丸【 《河间六书》】 治风癫痫发作有时,扬手掷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仆倒屈伸。

  犀角末半两 赤石脂三两 (石卜)硝二两 僵蚕 薄荷叶各一两

  友为末,麪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日三服,不拘时。如觉痰多即减数。忌芡腻炙煿。

  参朱丸 治风痫,大有神效。

  人参 铪粉 朱砂各等分

  友为细末,獖猪心血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金银煎汤下,食远服。

  琥珀寿星丸 治痫。

  天南星一斤,掘坑深二尺,用涂火五斤,於坑内烧热红,取出炭扫净,用好酒一斤浇之,将南星趁热下坑内,用盆急盖讫,泥壅合,经一宿取出,再焙乾为末 琥珀四两,另研 朱砂一两,飞,留一半为衣

  友和匀,猪心血三个,生姜汁打面糊,搅令稠粘,将心血和入药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人参汤空心送下,日三服。《局方》用南星一斤,朱砂二两,琥珀一两,无猪心血。

  升阳汤 治阳蹻痫。足太阳下行,宜升阳气。

  麻黄不去节 防风根各八钱 羌活一两半 炙甘草五钱

  每服三钱,水五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宿食消尽腹中空服之,后避风寒一二时辰,乃效。

  妙功丸 治诸痫无不愈者。

  丁香 木香 沉香 雄黄研 青皮去白 黄芩 胡黄连各半两 乳香研 麝香研 熊胆各二钱半 白丁香三百粒 轻粉四钱半 黄连 黑牵牛炒 荆三稜煨 甘草炙 莪术 陈皮去白 雷丸 鹤虱各一两 大黄一两半 充睢豆三百粒 巴豆七粒,去皮心膜油

  友为细末,懿骀一两半作糊和匀,每两作十丸,朱砂水飞一两为衣,阴乾。每服一丸,用温水浸一宿,去水,再用温水化开,空心服之。小儿加减服。十年病一服即愈。若未愈,三五日再服。重者不过三服。

  风引汤 除热癫痫。

  大黄 乾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 牡蛎煅,各二两 凝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石膏 紫石英 白石脂各六两

  友十二味,杵粗末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华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温服一升。深师云:大人风强少水,惊痫瘈瘲,日数十发,医所不治,除热方效,宜风引也。

  又方 治痫疾。

  川芎二两 蜈蚣黄脚赤脚各一条 防风 猪牙皂角 郁金 明矾各一两

  友六味为细末,蒸饼丸如梧子大,空心茶清下十五丸,一月除根。

  神应丹 治诸痫。

  好辰砂不以多少

  友细研,猪心血调匀,以蒸饼裹剂蒸熟,就热取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下,食后、临卧。

  珠子辰砂丹 治风痫久不愈。

  山药 人参 远志 防风 紫石英 茯神 虎骨 虎睛 龙齿 五味子 石菖蒲 丹参 细辛各二钱半 真珠末四分 辰砂二钱研

  友为末,麪糊丸如桐子大,以前朱砂为衣,每服三五十丸,煎金银汤送下,日进三服。忌茔肉湿面动风之物。

  五生丸 治风痫。

  川乌生 附子生炙去皮脐 南星生 半夏生 乾姜生,各半两

  友为细末,酢煮大豆汁作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冷酒送下,不拘时。一方有大豆,无乾姜。

  胜金丸 治风痫,有惊骇,不时旋晕潮搐,口吐痰沫,忽然仆地,不省人事。

  天南星姜制 皂角去皮弦子 川乌生 细辛 桔梗 威灵仙 何首乌 白矾枯 白僵蚕炒 乌蛇酒浸,各一两 荆芥穗 川芎各二两

  友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温酒送下,日二服。

  虎睛丸 治痫疾潮搐,精神恍惚,烦乱不宁,口乾喜水,或时谵语。

  虎睛一对 犀角屑 远志去心 栀子仁 大黄各一两

  友为细末,炼蜜和丸如菉豆大,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食后服。

  控涎丸 治诸痫久不愈,顽涎聚散无时,变生诸证。

  川乌生用 半夏汤洗 白僵蚕炒锉碎,生姜汁浸一宿,各半两 全蝎七枚,炒 铁粉三钱,研 甘遂二钱半,面裹煨

  友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菉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送下。忌食甘草。

  抵住丸【 《永类方》】 治风邪痫疾。

  皂荚去弦子烧存性 苍耳根茎叶晒乾,各四两 密陀僧一两

  友为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四十丸,枣汤下,日二服,稍退只服二十丸。

  又方【 《乾坤秘韫》】 治大人小儿痫疾。

  初生胞衣一具,长流水洗净,以水浸,春三、夏一、秋五、冬七日,焙乾为末 羌活 天麻 防风各半两 僵蚕 白附子各一两 南星二两 川乌一个 全蝎二十一个

  友为细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好酒下。

  医痫无双丸【 《身经通考》,下同】 治五痫。

  南星 半夏二味俱用白矾、皂角、生姜煎汤浸一日夜透,切片,汤渣共阴乾,去矾、皂、姜不用 归身 生地 软石膏各一两 天麻七钱 白僵蚕 荆芥穗 独活 乌犀角 白茯苓 远志 麦冬 枣仁炒 辰砂 人参 白术 陈皮 黄连各五钱 白附子煨 甘草各三钱 牛黄 珍珠 川芎 黄芩各量用

  友为末,好酒打稀糊为丸梧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最能祛风化痰降火,养血理脾,宁心定志。轻者半料效,重者一料效。

  又方 治大人小儿忽然昏晕倒地,五痫之证。

  朱砂水飞,用猪心一个剖开,入砂末五钱,湿纸包裹,慢火炙熟,取净砂 巴豆五钱,用石灰一碗炒红,入仁在内,灰冷取仁,将灰又炒,又以仁入内,取出用草纸捶去油灰不用 南星沸汤浸三次,姜制,二两 全蝎去头足尾炙 龙胆草各二钱

  友为末,共前砂面糊丸如桐子大,每空心姜汤下十五丸。

  鸱头丸 治风痫不问长幼,发作渐频,呕涎沫。

  飞鸱头一枚,烧灰 虢丹五钱,研 皂角五挺,酥炙

  友为细末,用糯米糊为丸如菉豆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分。

  蛇黄丸 治五痫因积风热风痰攻心所致。

  蛇黄小者,二十枚,以姜汁拌,入火煅通红取出,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

  友用狗胆一枚取汁,和粟米饭丸如菉豆大,每服十五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分,吐涎乃效。长幼皆可服。

  惺神散 治惊痫潮作,仆地不省,口吐涎沫。

  雄鸱鴞一枚,用磁罐盛,以黄泥固济,灰火煅令红

  友为细末,每服二钱,入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熟水亦得,不拘时分。

  乳朱丹 治癫痫。

  乳香别研 朱砂细研水飞

  友用乳香鎔化,拌和朱砂为剂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侧柏叶浸酒磨化,荡温服,不拘时分。

  防风通圣散 治痫病。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去根不去节 连翘 芒硝各半两 石膏 黄芩 甘草 桔梗各二两 滑石三钱 荆芥 白术 山栀子各一两

  友为粗末,每服五七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如痰涎加半夏五钱,生姜制过。

  安神丸【 东垣,下同】

  黄连一钱五分,酒洗 朱砂一钱,水飞 酒生地 酒归身 炙甘草各五分

  友除朱砂水飞外,四味捣为末和匀,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食后津咽下。

  乌龙丸【 《宝鉴》,下同】 治五风痫病。

  川乌头 草乌头 天仙子 五灵脂各二两 黑豆一升

  友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温汤下。如中风,加附子半两。

  神应丹 治诸风心痫病。

  狐肝一具 乌鸦一只 鸱枭一个 生白矾 生犀角各一两 野狸一个,去肠肚皮毛,入新罐内黄泥固济,炭火煨令焦黄

  友为末,酒打糊丸如皂角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无时。

  坠痰丸 治风痫。

  天南星九蒸九晒

  友为末,姜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人参汤下。菖蒲麦门冬汤亦得。

  沉香天麻汤 治阳痫阴痫。

  沉香 川乌炮去皮 益智各二钱 甘草炙 姜屑 当归各一钱半 独活四钱 羌活五钱 天麻 黑附子炮去皮 半夏炮 防风各三钱

  友十二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温服,食前。忌生冷硬物寒处坐卧。

  钱氏五色丸【 《正传》】 治诸痫。

  朱砂半两,另研 水银二钱 雄黄熬 珍珠各一两,另研末 铅三两,用水同熬

  友和匀,再研极细,麪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别煎金银薄荷汤送下。

  矾丹丸 治五癫百痫,无问阴阳冷热。

  虢丹 晋矾各一两

  用塼凿一窠,可容二两许,先安丹在下,次安矾在上,以炭五斤,炽令炭尽,取出细研,以不经水猪心血为丸菉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橘皮汤下。

  朱砂滚涎丸【 《儒门事亲》】 治五痫等证。

  朱砂 白矾生用 赤石脂 硝石各等分

  友为细末,研蒜膏为丸如菉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荆芥汤下。

  碧霞丹【 《局方》】 治痰涎壅塞,牙关紧急,目睛上视,癫痫狂妄等证。

  石绿半两,研九度,水飞 附子尖 乌头尖 蝎梢各二十个

  友为末,入石绿令匀,麪糊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更以温酒半合饮之,须臾吐出痰涎,然后随证以他药治之。如口噤者,擀开灌之。

  加减寿星汤吴都堂传 治痫证。

  胆南星四两 半夏二两 防风 天麻 皂荚 香附 青皮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茯神 白术 麦冬各一两 荆芥 细辛各七钱

  友锉,每剂一两,姜水煎服。

  清神丹秘方 治证同前。

  石菖蒲去毛,二两 辰砂六钱,研细水飞,一半为衣

  友为末,猪心血打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汤送下。服前育魂丹,除根。

  壮胆星朱丹 治惊痫。

  朱砂一两,水飞 胆南星 石菖蒲各二两 牛黄研,五钱 麝香研,五分 猪心七具,用血

  友为细末,竹沥、猪心血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丑宝丸 治一切怔忡痫证。

  牛黄 蒙石煅 天麻姜制 蝉蜕去足,各五钱 琥珀 雄黄各一钱 牛胆南星 黄芩酒炒 石菖蒲各一两 沉香 犀角屑,各一钱五分 大黄二两,酒蒸 僵蚕七钱,姜汁炒

  友为末,竹沥、猪心二具,用血和丸如菉豆大,辰砂一钱为衣,每服六七十丸,临卧薄荷汤下。

  追风祛痰丸【 《回春》,下同】 治诸风痫暗风。世之患此病者甚多,余用此药,效者甚广,幸试之。

  防风 天麻 僵蚕洗去丝炒 白附子麪包煨 牙皂各一两 全蝎去毒微炒 木香 白矾枯,各五钱 南星三两,一半白矾水、一半皂角水各浸一宿 半夏汤泡七次,研为细末,称六两,分作二分,一分用皂角浸浆作曲,一分用生姜汁作曲

  友为细末,姜汁打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八十丸,食远、临卧,用淡姜汤送下或薄荷汤下。病人气血虚者,加人参、当归,胃虚加白术,有火加姜汁、炒黄连各一两。

  清心滚痰丸 治癫痫惊狂一切怪证神效。

  大黄酒蒸 黄芩各四两 沉香二钱半 犀角 青礞石硝煅 皂角 麝香 朱砂各五钱

  友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十丸,温水下。

  祛风至宝丹 治癫痫。

  防风 薄荷 荆芥穗 羌活 独活 连翘 黄芩去朽 黄蘖 黄连 栀子 全蝎 天麻 细辛 枳实 桔梗 大黄 芒硝 生地黄 石膏 甘草各一两 盐梅五十个,去核 乾葛 赤芍 细茶各一两半 麻黄三钱,临证酌用

  友药俱用温水洗,火焙乾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丸,无时,细嚼,并卧时茶酒任下。如血虚加芎、归各一两,气虚加人参、白术各一两。

  遂心丹【 《济生方》】 治风痰迷心癫痫,及妇人心风血邪。

  甘遂二钱

  友为末,以猪心取三管血和药入猪心内,缚定纸裹,煨熟取末,入辰砂末一钱,分作四丸,每服一丸,将心煎汤调下,大便下恶物为效,不下再服。

  大补元煎【 《景岳全书》,下同】 治大惊猝恐,有伤心胆,而致失神昏乱痴呆者。

  人参一二钱至一二两 山药炒 杜仲各二钱 熟地二三钱至二三两 山萸肉一钱,畏酸吞酸者去之 当归泄泻者去之 枸杞各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七福饮 治前证。

  人参 熟地并随宜 当归二三钱 枣仁二钱 白术炒,一钱半 远志制,三五分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或加生姜三五片。

  六安煎 治癫痫痰盛者。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陈皮一钱半 甘草 杏仁去皮尖,各一钱 白芥子五七分,年老气弱不用

  水一钟,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

  清膈煎 治癫痫兼有火者。

  陈皮钱半 贝母二三钱 海石 木通各二钱 胆星一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

  排气饮 治气滞成癫痫者。

  陈皮 藿香 枳壳各一钱五分 香附 泽泻 乌药各二钱 厚朴鸦钱 木香七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热服。

  大和中饮 治食滞癫狂。

  陈皮一二钱 山楂 麦芽各二钱 枳实一钱 厚朴 泽泻各钱半 砂仁五分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单方

  痫证羊头疯:上好松萝茶一斤,晋矾一斤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滚汤下。【 《身经通考》】

  风痰痫疾:金灯花根似蒜者一个,以茶清研如泥,日中时以茶调下,即卧日中,良久吐出鸡子大物,永不发。如不吐,以热茶投之。【 《良方》】

  暗风痫疾,忽然仆地,不知人事,良久方醒:蛇黄火煅酢淬七次为末,每服酒调二钱,数服愈。年深者忆瞌。【 《得效方》】

  风痰痫病:化痰丸,生白矾一两,细茶五钱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一岁十丸,茶汤下。大人五十丸。久服痰自大便中出,断病根。

  暗风痫疾:用腊月乌鸦一?,盐泥固济於瓶中,煅过放冷,取出为末,入朱砂末半两,每服一钱,酒下,日三服,不过十日愈。

  又方:用浑乌鸦一?,瓶固煅研,胡桃七枚,苍耳子心七枚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热酒下。

  黑犬齿磨汁,治犬痫。【 时珍。】

  小儿牛痫:白牛屎中豆,日日服之,良。【 《总微论》】

  惊痫嚼舌,迷闷仰目:牛黄一豆许,研和蜜水灌。【 《广利方》】

  野马肉,主治人病马痫筋脉不能自收,周痹肌肉不仁,用肉一斤,豉汁煮熟,入五味葱白作腌腊及羹粥频食之。白煮亦可。【 《千金方》】

  银屑:主治热狂惊悸发痫,水磨服之,功胜紫霜。【 《开宝》】

  卒得痫疾:钩藤、甘草炙各二钱,水五合,煎一合,每用枣许,日三五度。【 《圣惠方》】

  风痫诸痰,五痫膏取痰如神:大皂角半斤去皮子,以蜜四两涂上,慢火炙透捶碎,以热水浸一时,挼取汁,慢火熬成膏,入麝香少许,摊在夹绵纸上晒乾,剪作纸花,每用三四片,入淡浆水一小盏,中洗淋下,以筒吹汁入鼻内,待痰涎流尽,吃脂麻饼一个,涎尽即愈,立效。【 《普济方》】

  乌头、附子尖为末,茶服半钱,吐风痰癫痫。【 时珍。】 癫痫风疾:九节菖蒲不闻鸡犬声者,去毛,木臼檮末,以黑獖猪心一个,劈开砂礶煮汤,调服三钱,一日一服。【 《正传》】

  痫病心风病:用挽南星九蒸九曝为末,生姜汁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参麦门冬菖蒲汤下亦可。

  惊风痫疾,喉闭牙紧:鈆白霜一字,蟾酥少许为末,乌梅肉蘸药於龈上揩之,仍吹通关药,良久便开。【 《普济方》】

  凤凰台,即凤凰脚下白物如石者,治惊邪癫痫,鸡痫发热狂走,水磨服之。【 藏器】

  针灸

  《千金方》曰:攒竹、小海、后顶、强间,主痫发瘈瘲狂走,不得卧,心中烦。

  金门、仆参,主癫疾马痫。

  丝竹空、通谷,主风痫癫疾,涎沫狂烦满。

  列缺,主热痫,惊而有所见。

  天井、小海,主癫疾羊痫,吐舌羊鸣戾颈。

  悬厘、束骨,主癫疾互引,善惊羊鸣。

  《医学纲目》曰:昼发,治阳蹻申脉二穴,在足外踝下陷中,容甲白肉际是也。夜发,治阴蹻照海二穴,在足内踝下陷中是也。先灸两蹻各二七壮,然后服药。

  凡灸痫,必先下之乃可灸,不然则气不通,能杀人。针不拘。

  又法:取鸠尾,必高手乃可下针,但宜灸亦不可多壮,多则令人健忘。

  又法:取后溪、阳交、三里、太冲、间使。

  风痫热病,心风惊痫,取上脘、三里。

  天吊,取巨阙三寸、百会、顖门。

  心痫,面充钅下热,短气喘息,灸巨缺三壮。

  肝痫,面青反视,手足摇动,灸丘墟、中封,各三壮。

  脾痫,面黄腹大,善利,灸胃脘并脘旁一寸各三壮;又取冲阳、隐白。

  肺痫,面白,口吐沫,灸肺腧、少商、少阳,各三壮。

  肾痫,面黑直视,身不摇如尸厥,取金户、少海、至阴、涌泉各二分,刺一分。

  膈痫,四肢不举,灸风府七壮,刺一分;又灸百会、人中、承浆,各随年壮。

  肠痫,都无动静,如尸厥状,灸承山、涌泉、劳宫、翳风,各随年壮,刺入一分。

  马痫,目张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风府三壮,刺一分;又灸神关。

  牛痫,目直视,腹满,灸鸠尾尖三壮,大椎三壮。

  羊痫,扬目吐舌,灸大椎三壮,刺一分。

  猪痫,吐浊沫,口动摇,灸浮白三壮,刺一分。

  犬痫,手屈拳挛,灸劳宫一壮,刺一分;又灸丝竹空、肋户各一壮。

  鸡痫,摇头反折,善惊目摇,至阴、窍阴、厉兑各灸三壮,刺一分。

  友针灸癫法,《内经》但取手足太阳阳明太阴六经而已。今《甲乙经》等书,又多取督经、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盖随证取之。然学者当以《内经》为主也。

  《本草纲目》曰:癫痫诸风,熟艾於阴囊下谷道正门当中间,随年岁灸之。

  导引

  保生秘要曰:羊晕风导引法,念脐穿过肾旋转,想肾水直上顶门,下脐念。

  羊遂风导引法,念脐即散四肢如通关状,次两目再看脐中,念至热时,即左旋友转,由小而大,散於四肢二十七遍。

  医案

  《丹溪心法》曰:一妇人四十五岁,生子多触胎,时有腹痛,每夜喜饮酒三盏,即睡。其夫性暴而谐谑,所以借酒解怒。忽九月望后,痫病大作,目上视,扬手掷足,甚强健,举体大筋皆动,喉响如锯,涎沫流口两角,如此一时辰许,诸证皆静,状如熟寝,全不知人。半时,小腹渐痛,上至心痛,大作汗如雨,自头至乳而止。如此半时,痛渐减,汗亦收。痛作时,却自言其痛,其余言语皆谬误,问亦不答,亦不知人。痛定又熟寝如前。痫与痛间作,昼夜不息,经两宿,方诏予脉之。痛作时,脉四至半,似弦非弦,左弱於友,予未敢与药。候痫作时,再看形脉。后作时,六脉皆隐,但有大筋转於指下,眼白青而面不青,手之动三倍於足。予问之,痛作时,必欲重按,比痫作时,汗必不出。其夫言果然。予曰:此非死证,若尚能咽药则易治,试调香附子末灌之。适痫势稍定,却咽得半盏,令急烧竹沥,未就时,痛大作。余以肝有怒邪,因血少而气独行,所以脾受病,肺胃之间,旧苄酒痰,为肝气所抑郁而为痛,然酒喜动,可以出入升降,入内则痛,出外则痫,当乘其入内之时,急为点大敦、行间、中脘三处穴,令分头同时下火灸之,足上艾火少灸,先了腹上痛,渐下至腰而止。熟寝少时,痫作如前证减半。又以竹沥入少姜汁灌下大半钟,灌时适值痫定,但熟寐如前。自是不省人事,一昼二夜,皆已弃之。余晓之曰:身不发热,因痛则汗出,大便不通者五六日,自予来,亦未见其小水,非死证,当是血少无神而昏耳。尔为痛掏人中,俄而呻吟。急以人参汤同竹沥灌之,又昏睡如前。余教以作人参白术膏,入竹沥调下,如此二昼夜,凡用人参一斤,白术二斤,眼忽能开,手能举,自言胷膈满而举身皆痛,耳目仍未有闻见,忽自溺牀甚多。余闻之,甚喜,且得痫与痛皆不作,但教令用陈皮、芍药、甘草、川芎汤调参术膏,又加竹沥饮之。余欲往他处,且与脉之,闻其作声,余自知谬拙,不教以粥与药间服,急令作稀粥与之。止咽得三四匙,牙噤不受。余遂以木楔斡开,以稀粥入药汤,又与竹沥同灌一大钟。盖是粥多而药居三之一,予遂出门,教令粥药相间与之。予在二十里外,未申间,天大风作,予料此妇痫必作,特往视之,痫不作而痛作,脉去来急无次,急为灸然谷、太冲、巨阙。灸罢痛定,问其要粥否?答曰:我正饥。其夫饮之以粥,咽两钟。予乃往他处,仍教以药汤调参术膏、竹沥,与粥间与之如前。第二夜半时,诏予甚急,往视之,痫病大作,夺手不能诊脉,令人扶定两肘两肘:原作「二时」,据文意改。,予捉其中指,强而脉之,四至半,粗大有力,左友同而友少缓,口妄言而无次;又怒骂人,眼上视,不瞬而呕;又欲起走,其状若有所凭。然予捉定两手,为灸两大指背半甲半肉际各三壮,怒状稍杀,求免,索烛视之,耳目仍未有闻见,昏寐至夜半,狂怒大作,且言鬼怪之事,而师巫至,大骂巫者。予静思之,气因血虚,亦从而虚邪因入,理或有之。且与补药,血气若充,邪当自退。仍与前药。又恐痰顽,佐以荆沥;又以秦承祖灸鬼法灸之,求告我自去。昏睡一昼夜,忽自起坐索粥,其夫与之,方问夫你面垢如许,怪牀上有香气。继又无所知识,惟开眼不睡,手足虽能运动,却作寻摸态。如此又二昼夜,粥食稍加,又溺牀多如前。予益喜,仍守前药。予又往他处。次日晚,忽来诏予,急往视之,病人自言浑身皆痛。脉之皆五至,左友均而和。曰:参术膏俱尽。遂教令就与前药中加参术煎,去荆沥加香附末,与一服,觉甚快。余且令守此药。至次夜半,又来告急曰:前痛大作。往视之。坐桶上,叫声甚高。予思之,此虚病亦多汗,肠燥而粪难耳。痛当在小腹与腰,急烘琥珀膏大者贴小腹,仍教以热手摩腰肾间,连得下气而痛减,就睡少时又起,如是者五六次。一医者劝令用通利药。予曰:痛与死孰为轻重?且坚忍至夜半后,当自通。又往他处。至四更来告急,往视之,痛大作。予令坐以温汤中,当自下,换汤痛定,觉甚快。第二桶汤,下结粪二快,就睡。天明,予又往他处。至晚,又告急。予视痛大作,连及两胁,手不可近。予思之,此痛无因,若结粪未尽,痛当在下,今痛在上,必因食多。问之果然。医者欲用感应丸,予教勿与粥药。病者力索药,遂以香附末令舐之,至夜半,痛渐减,天明觉略饥索粥。予曰:非饥也,乃漕耳,勿与而自安。其家又自与粥。至辰巳间,予往他处,至晚痛又作,而病者索香附末不已,遂以汤调半碗与之,探令吐,犹有宿食,痛遂止。予又往他处,至夜半又告痛复作,询之,以酢拌萝卜苗吃粥,又以香附末探吐之,痛定。教令一昼夜勿与食,至次日少与淡粥,觉饥时,以陈皮汤下白术丸,如此调理自安。

  《儒门事亲》曰:一妇病风痫,从六七岁因惊风得之,自后二三年间一二作,至五七年五七作,逮三十余岁至四十岁,日作或一日十余作,以至昏痴健忘,求死而已。会兴定岁大饥,遂采百草而食,於水濒采一种草,状若葱属,泡蒸而食之,食讫,向五更,觉心中不安,吐涎如胶,连日不止,约一二斗,汗出如洗。初昏困,后三日轻健,非曩之比。病去食进,百脉皆和。省其所食,不知何物。访问诸人,乃憨葱苗也。憨葱苗者,《本草》所谓藜芦苗是也。《图经》云:藜芦苗吐风病。此亦偶得吐法耳。

  《万病回春》曰:王大参嗣君年十八岁,患痫,每发即仆地,吐涎不省人事,少顷复苏,或一月一发,或两月发四五次者,七年遍医弗効。余诊六脉滑数,人迎紧盛,此气血虚而有风痰壅并也,以追风祛痰丸加人参、当归、黄连各一两,安神丸二药兼服,未及半年而痊。后有数人俱同此治,皆愈。

  一小儿十五岁,御女后,复劳役,考试失意,患痫证三年,遇劳则发,用十全大补、加味归脾之类;更以紫河车生研如膏,入蒸糯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日三五服而痊。后患遗精盗汗发热,仍用前药及六味丸而愈。此方治痫,不拘男女老幼皆效。

  《薛氏医案》曰:鸿胪王继之室,素有痫证,遇劳役及怒气则发,良久自省。一日,因饮食后劳役失宜,发而半日方省,不能言语。或以为风中於脏,用祛风化痰顺气之剂及牛黄清心丸,病益甚。六脉浮大,两寸虚而不及本部,且进饮食。余曰:此脾胃之气伤也。若风中於脏,祸在反掌。彼不信仍用风药,后果卒。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7: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6) 参考资料

飧泄

飧泄


  飧(sūn)泄,本病是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临床表现有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鸣腹痛,脉弦缓等。此名取自《内经》:春伤于风者,乃即病之新感也,即二卷中伤风冒风之证;今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者,此不即病之伏气也。盖风木之气,内通乎肝,肝木乘脾,脾气下陷,日久而成泄泻。

金匮翼·卷七·泄泻诸症统论·飧泄

飧泄

飧泄,完谷不化也。脾胃气衰,不能熟腐水谷,而食物完出。经所谓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不化是也。又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者,谓阳气虚则下陷也。又风气入脾,亦令飧泄。夫风者木气也,而行于土中,风性善行,传化疾速,则熟腐不及,经所谓久风入中,为肠风飧泄是也。又脾所生病,为胸满呕逆飧泄者,亦木气制土之所致也。又虚邪舍于肠胃,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者,土性喜温而恶寒,多寒则变化无权也。故飧泄之病,约有三端,一曰虚,二曰风,三曰冷,而皆以虚为本也,亦曰虚泄。

胃风汤治风冷虚气,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痛。

人参茯苓川芎官桂当归白芍白术(各等分)

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粟米百余粒,同煎七分去渣,稍热空心服。若虚劳嗽,加五味子;若有痰,加半夏;若发热,加柴胡;若有汗,加牡蛎;若虚寒,加附子;若寒甚,加干姜,皆依本方等分。

防风芍药汤治飧泄脉弦,身热腹痛而渴。

防风芍药(各二钱)黄芩(一钱)苍术(三钱)

水煎服。此治风入脾之法也。

鞠??丸(方见濡泄。)

吴茱萸散(方见肠痹。)

升阳除湿汤治胃气不升,清气在下,飧泄不已。

苍术(一钱半)柴胡升麻羌活防风泽泻猪苓神曲(各七分)麦芽陈皮(各五分)甘草(三分,炙)

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空心服。如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五分),姜枣同煎。

《灵枢》云:头有疾,取之足,谓阳病在阴也。足有疾,取之上,谓阴病在阳也。中有疾,傍取之,中者脾胃也,傍者少阳甲胆也。脾胃有疾,取之足少阳甲胆也。甲风木也,东方春也。胃中真气者,谷气也。饮食不化,谷气下流者,湿胜故也。故曰,湿多成五泄,宜助甲胆风以克之。又是升阳助清气上行之法也。大抵此症,本胃弱不能克化,夺食少食,欲使胃气不困也。若药剂大,则胃不胜药,泄亦不止,当渐渐与之,不可多服饵也。

经云:飧泄取三阴。三阴者,太阴也。宜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白芍。东垣云:清气在下者,乃人之脾胃气衰,不能升发阳气,故用升麻、柴胡,助甘辛之味,以引元气之升,不令下陷为飧泄也。

加味四君子汤治气虚泄泻。

四君子加肉豆蔻(煨)诃子(泡,各一钱)姜枣煎。一方加缩砂、藿香、炮姜各五分,山药、莲子、陈皮各一钱,乌梅一个,名参苓莲术散。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7: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6)参考资料


疠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疠 lì
部首笔画
部首:疒  部外笔画:3  总笔画:8
五笔86:UDNV  五笔98:UGQE  仓颉:KMS
笔顺编号:41341153  四角号码:001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5A0

基本字义
1. 瘟疫:~疫。2. 恶疮。3. 杀。
详细字义
〈名〉
1. 恶疮;麻风 [leprosy]
疠,恶疾也。——《说文》
伯牛有疾,先儒以为疠也。——《论语》
已大风挛踠瘘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2. 如:疠风(麻风病);疠人(患染恶疾的人);疠痎(恶性疟疾)3. 疫病 [pestilence]
四时皆有疠疾。——《周礼·疾医》
天有菑疠。——《左传·哀公六年》4. 又如:疠疾(疠瘥。疫病);疠气(能致疫病的恶气);疠疫(瘟疫);疠役(流行性传染病。即瘟疫)
疠 lài
基本字义
1. 古同“癞”,癞病。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7: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6)参考资料


医门法律【 清 喻昌】

  论疠风

  凡治疠风之法,以清荣衞为主,其汗宜频发,血宜频刺,皆清荣衞之捷法也。生虫由于肺热,其清肃之令不行,故由皮毛渐及腠理,肠胃莫不有虫,清其金则虫不驱自熄。试观金风一动,旱魃绝踪,其理明矣。然清肺亦必先清荣衞,盖荣衞之气,腐而不清,传入于肺,先害其清肃之令故也。苦药虽能泻肝杀虫,亦能伤胃,不可久服。胃者,荣衞从出之源也,久服苦寒,荣衞转衰,而腐败壅郁,不可胜言矣。所以苦参丸之类,荣卫素弱谷食不充之人,不宜服也。大枫子油,最能杀虫驱风,然复过于辛热,风未除而目先坏者多矣。其硫黄酒服之,必致脑裂之祸。又醉仙散入轻粉和末,日进叁服,取其人昏昏若醉,毒涎从齿缝中出,疠未瘥而齿先落矣。盖除疠之药,服之近而少,疠必不除;服之久且多,疠虽除,药之贻害更大。惟易老驱风丸、东坡四神丹二方,可以久服取效,取为法焉。

  要知脉风成则为疠,然人之荣血,正行于十二经脉之中者也,用平善之药,生血清热为主,驱风杀虫为辅,更行汗之刺之之法,无不愈者。且非极意惩创之人不可与治,以戒色欲禁口腹二者,非烈汉不能也。耆婆《恶病论》曰:疾风有四百四种,总而言之,不出五种,即是五风所摄云。何名五风?一曰黄风,二曰青风,叁曰白风,四曰赤风,五曰黑风。其风合五脏,故曰五风。五风生五虫,黄风生黄虫,青风生青虫,白风生白虫,赤风生赤虫,黑风生黑虫。此五种虫食人五脏,若食人脾,语变声散;若食人肝,眉睫堕落;若食人心,遍身生疮,若食人肺,鼻柱崩倒,鼻中生息肉,若食人肾,耳鸣啾啾,或如车行雷鼓之声;若食人皮,皮肤顽痹;若食人筋,肢节堕落。五风合五脏,虫生至多入于骨髓,来去无碍,坏于人身,名曰疾风。疾风者,是疠病之根本也。病之初起,或如针锥所刺,名曰刺风;或如虫走,名曰游风;遍身掣动,名曰瞤风;不觉痛痒,名曰顽风。肉起如桃李小枣核,从头而起者,名曰顺风;从两脚起者,名曰逆风。如连钱团圆,赤白青乌斑驳,名曰疠风。或遍体生疮,或如疥癣,或如鱼鳞,或如榆荚,或如钱孔,或痛或痒,黄汁流出,肢节坏烂,悉为脓血,或不痒不痛,或起或灭,青黄赤白黑,变易不定。病起之由,皆因冷热交通,流入五脏,通彻骨髓,用力过度,饮食相违,房室不节,虚劳动极,汗流遍体;因兹积热彻五脏,饮食杂秽,虫生至多,食人五脏骨髓皮肉筋节,久久败坏,名曰疠风。是故论曰:若欲疗之,先服阿魏雷丸散出虫,看其形状青黄赤白黑,然后与药疗,千万无有不差。人得此疾,速宜弃家室财物,入山静养疗治,无有不差。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7: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6)参考资料

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

  论证

  疠风,即大风也,又谓之癞风,俗又名为大麻风。此病虽名为风,而实非外感之风也。实以天地间阴厉浊恶之邪,或受风木之化而风热化虫,或受湿毒于皮毛而后及营衞,或犯不洁,或因传染,皆得生虫。盖虫者厥阴主之,厥阴为风木,主生五虫也。虫之生也,初不为意,而渐久渐多,遂致不可解救,诚最恶最危最丑证也。又《千金》云:自作不仁,极恶之业也,所以最为难治。观孙真人云:尝治数百人,终无一人免于死者,盖无一人能守禁忌故耳。惟一妇人病愈,后又服加减四物汤百余剂,半年之上,方得经行,十分全愈。又丹溪治五人,亦惟一妇人得免,以其贫甚且寡,无物可吃也;外叁四人者,越二叁年皆复作而死。由此观之,可见此证非得出奇秘方,鲜能取效。故余逢此证,不敢强以为知而妄施治疗,亦不敢强言治法以惑后人。至若古人论治之法,亦甚详悉,用之得宜,虽病根未必可拔,而延保余年,夭枉亦自可免。由是遍求诸说,则惟薛立斋《疠疡机要》论列已全。

  疠疡之有兼证变证,凡如表里脏腑诸病,无不有之,其各治法巳悉各门,但有所值,即宜随证%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07: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六书【 金 刘完素】

  总论

  《内经》曰:疠风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故先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又曰脉风成为疠,俗云癞病也。故治法云:大风,骨节重,鬚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故汗出百日。王注曰:泄衞气之怫热。刺骨髓,汗出百日。泄荣气之怫热。凡叁日白鬚眉生而止针。怫热屏煺,阴气内復,故多汗出鬚眉生也。先桦皮散,从少至多;服五七日后,灸承浆穴七壮,灸疮轻再灸,疮愈再灸;后服二圣散泄热,祛血之风邪。戒房室叁年。针灸药止述类象形,此治肺风之法也。然非止肺臟有之。俗云:鼻属肺,而病发于肺端而言之,不然,如此者,即鼻準肿赤胀,但为疮之类,乃谓血随气化,即气不施化则血聚矣;血既聚,使肉腐烂而生虫也。谓厥阴主生五虫,厥阴为风木,故木生五虫。盖叁焦相火热甚而制金,金衰故木来剋侮,经曰:侮胜也。宜泻火热利气之剂,虫自不生也。法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此之谓也。故此疾血热明矣。当以药缓疏泄之,煎局方升麻汤,下钱氏泻青丸,余合随经言之。故病风者,阳气,上先受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6 09: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