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却波渔翁

素灵词汇日知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2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34)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

在波:《太素》”波“作”皮“。张介宾说:”脉得春气,虽浮动而未全出,故如鱼之游在波。“总的体会,脉浮于皮肤而有滑利之象。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20: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35)


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

泛:《说文》:”浮也“。姚止庵:”阳气大盛,脉来亦象万物之有余,易取而洪大也。“高士宗:”夏日气机充满于外,故夏日之脉在肤。“泛泛,亦状水流貌。《太素》作”沈沈“杨上善注:”夏时阳气荣盛,脉从经溢入孙络肤肉之中,如水流溢,沈沈盛长。万物亦然,茂盛有余。“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20: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36)

秋日下肤,蜇虫将去;

杨上善:“秋日阳气从肤渐伏于内,故曰下肤。蜇虫趣暖入穴,故曰将去。是时阴气从内出在皮肤,腠理将开。”

素问注释汇粹:下肤,谓脉象由浮趋沉,在皮肤之下,肌肉之中。蜇虫,藏伏土中越冬之虫。去,当读qu,义与“藏”同。《经典释文》引裴松之云:“古人谓藏为去”。吴崑注:“秋日阳气下降,故脉来下于肌肤,象蜇虫将去之象也。”据文义,此为言脉,而杨注谓阴阳气者非。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20: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37)

冬日在骨,蜇虫周密,君子居室。

张介宾:脉得冬气,沉伏在骨,故曰蜇虫之周密。
李中梓:如蛰畏寒,深居密处,君子法天时而居室,退藏于室也。
渔翁笺:《素问。四气调神》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使志若伏若匿。。。。此冬气之应。。。”可参。


素灵词汇日知录(338)


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

史堪:知内者按而纪之,以明脉之在里;知外者终而始之,以明脉之在表。然知内者必曰按而纪之者,盖脉之在内,非深按之,无以得其实;知外者必曰终而始之者,则初按而病已见,故因其病以推原其本。
吴崑:切脉之道,有始有终,始则浮取之,终则沉取之,浮以候外,沉以候内。终而始之,谓既取其沉,复察其浮,浮沉相较,如病邪在外,则脉来浮盛,而沉不盛也。
渔翁笺:《灵枢。终始》云:“终始者,经脉为纪。”吴注合。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6: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39)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自已。

尤怡:博坚而长,太过之脉。心象火而脉萦舌,心火有余,故病舌卷不能言也。软而散者,不足之脉,心不足则精神为“消”,“环自已”者,言经气以次相传,如环一周,复至其本位,而气自复、病自已也。
张琦:心脉见此,是经邪盛也。手少阴脉上咽喉,心窍于舌,经脉邪壅,心气不通于喉舌,故病舌卷不能言。
张景岳:博击之脉,皆肝邪盛也。肝本属木,而何五藏皆畏之?盖五藏皆以胃气为本,脉无胃气则死,凡木强者土必衰,脉搏者胃必败,故坚博为诸藏所忌。兹心脉搏坚而长者,以心藏之胃气不足,而邪有余也。博之微,则邪亦微;博之盛,则几于真藏矣。故当以博之微甚,而测病之浅深。后四藏者,仿此。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6: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0)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

校:郭霭春:灌汗,《千金》卷十七第一“灌”作“漏”。至今不复散发:读本、赵本、吴本、朝本、藏本、熊本“今”作“令”。按《太素》作“令”,与各本合。据杨注“散发”二字乃衍文,应删。
注:楼英:灌汗谓汗出如灌洗之状。《病能论“汗出如浴”,亦此义。张琦:肺以下降为职,故肺敛涩,今博坚而长,是肺逆不降,血升而气不能敛,故病唾血。吴崑:博坚而长,肝脉也。见于肺部,为肝侮肺。肝藏血,故唾血。王冰:汗泄玄府,津液奔凑,寒水灌洗,皮密汗藏。因灌汗藏,故曰灌汗。
汇粹:《脉经》作“漏汗”。张介宾注:“肺虚不敛,汗出如水,故曰灌汗。”是“灌汗”即“漏汗”。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6: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1)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博,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表肠胃之外也。

校:喘逆,《太素》作善喘。
      其软而散色泽者:《脉经》卷六第一作:“若緛而散,其色泽者。”
      而易入:《千金》卷十一第一“易”作“溢”。《巢氏病源》卷二十《溢饮候》“水气溢于肠胃之外”。“易入”当是“溢于”之声误。
注:色泽:面色润泽。张志聪:《金匮要略》:“夫病水人,面色鲜泽,盖水溢于肌肤,故其色润泽也。”溢饮:古病名,指水液滞留于皮肤四肢。丹波元简:《金匮要略》云“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而汗不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张景岳:肝脉搏坚而长,肝自病也,藏病于中,色必外见,其色当青而不青者,以病不在藏而在经也。吴崑:非本藏自病,当病坠上,或为博击所伤。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6: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2)

胃脉博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

折髀:郭霭春:按或以折髀与胃病无关。其实髀为足阳明胃经循行之部。脉既博坚而长,气机壅实,经脉流行不畅,而运动为之不利,故如折髀。《中藏》作“折腰”,与肾脉当病相重复,非是。髀(音比)。“折髀”是股痛如折。
渔翁笺:《素问。三部九候论第二十》:下部人,足太阴也。人以候脾胃之气。王冰注:“候胃气者,当取足跗之上,冲阳之分,穴中脉动而应手也。”
食痹:王冰曰:痹,痛也,食则痛闷而气不散也。张介宾云:食痹者,食入不化,入则闷痛呕汁,必吐出乃已也。(《类经》卷二十七《运气类》二十八“食痹而吐”句下注)又,王冰《至真要大论》食痹注:“谓食已心下痛,阴阴然不可名也,不可忍也,吐出乃止,此为胃气逆而不下流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6: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3)

脾脉博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耎而散 色不泽者,当病足胻肿,若水状也。

马莳:此言脾脉有刚柔而病亦有异也。
胻:胫。肿若水状:杨上善:脾虚色不泽者,胻肿若水之状也。丹波元坚:按若水状,系专指胻肿。
《素问。三部九候论》:下部人,足太阴也。人以候脾胃之气。王冰注:谓脾脉也。在鱼腹上趋筋间,直五里下,箕门之分,宽巩足单衣,沉取乃得之,而动应于手也。

素灵词汇日知录(344)

肾脉博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耎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

脾脉:《素问。三部九候论》:下部地,足少阴也。地以候肾。王冰注:谓肾脉也。在足内踝跟骨上陷中,大溪之分,动应手。
当病折腰:杨上善:病腰痛。王冰:腰如折也。
渔翁:《素问。刺腰痛论第四十一》: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如折腰状。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6: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45)

胃脉实则胀,虚则泻。

王冰:脉实者气有余故胀满;脉虚者气不足故泄利。


素灵词汇日知录(346)

帝曰:病成而变何谓?
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癫疾,久风为飧泄, 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张景岳:成言病之本,变言病之标。
《素问。风论》:“风之伤于人也,成为寒热,其热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
王冰:瘴,谓湿热也。热积于内,故变为消中。消中之证,善食而瘦。
吴崑:巅、癫同。气逆上而不已,则上实而下虚,故令忽然跌仆。
张志聪:风乃木邪,久则内于脾土,而成飧泄矣。
《风论》“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癞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6 07: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