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却波渔翁

素灵词汇日知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4: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资料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解王太仆注曰∶“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泄,气海之气不及,则 隐不通,故曰气化则能出矣。”王太仆为注释之开山,宋、元、明历代诸家,各仍其说,莫不以津液即为溲便。殊不思气化则能出者,言膀胱之津液,得太阳之气而后能出于皮毛,非津液下出之谓也。且津自津,液自液,小便自小便,逐字考之,《内经》各有明文。《灵枢·决气篇》曰∶
“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又曰∶“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又《五癃津液别篇》曰∶“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是《经》文津液二字,各有着实注解者,不得以津液小便混而莫辨矣。自古以来,接《内经》之统,以继往开来者,其惟仲景先师《伤寒论》乎。其治太阳病,无汗用麻黄汤,有汗用桂枝汤,此津藏于膀胱,气化则能出之一证也。《金匮》用栝蒌桂枝汤以治柔 ,葛根汤以治刚 ,因邪伤太阳,液不养筋,故助太阳之气化以营运于皮毛,以流通津液,则筋脉得以濡润,此液藏于膀胱,气化则能出之又一证也。以《经》注《经》,己甚明矣。而仲景治法,又与《经》旨符合,则津液之非小便,尚何疑哉,又水饮入于胃,上升于肺,以下布于三焦者,谓之水。水湿壅而不通,则小便不利,轻为腹膨,重为肿胀,此水在三焦,而未入膀胱者也;其既入膀胱以后,水之上升而汗出溱溱者谓之津,所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也。贮于膀胱而下出者,则谓之溺;溺孔闭涩,则为癃秘,《内经》之胞痹等症是也。《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灵枢·本输篇》曰∶“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经脉篇》曰∶“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又曰∶“足少阴之别,实则闭癃。”窃意三焦不能化入膀胱者,其病多虚,故历来治水肿水胀者,总以气不化水为主也;因溺窍不通,膀胱之内水胀者,其病多实。故统观《内经》诸篇,癃闭则皆有实而无虚也。又按∶
津之外出者为汗,津之内出者为溺,故汗多不得利小便,恐阴从下脱也;失小便者亦不得发汗,虑其阳从上脱也。小便之与汗,俱为津之所化,是同出而异名者也。液为水谷之精华,即津之流而不行,随气以运于周身,则润皮肤,泽筋骨,补脑髓,聚于膀胱,布于经络,宜藏而不宜出,故十二官之神明等俱言出,而此独曰藏者,言津之液藏也。“气化则能出”者,但可指津而言也,若液从溺窍而出,则为膏淋等症矣,尚得谓之气化哉?(《吴医汇讲》)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9/1/10 13:3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4: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184】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王冰:使道,谓神气行使之道也。夫心不明则邪正一,邪正一则损益不分,损益不分则动之凶咎,陷身于羸劣矣,故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也。夫主不明则委之左右,委于左右则权势妄行,权势妄行则吏不得奉法,吏不得奉法则人名失所而皆受枉曲。且人惟邦本,本固邦宁,本不获安,国将何有,宗庙之立,安可不至于倾危乎?
高士宗:闭塞不通,十二官不相使也。
郭霭春:使道:是说十二官相互联系之道。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与上“十二官不得相失”相对。
高士宗:形乃大伤:经脉之有形伤败也。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9/1/11 19:0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4: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184】参考资料

使道
①人体部位名。指鼻孔和人中沟。《灵枢·天年》:“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杨上善注:“使道谓是鼻空使气之道,隧以长,出气不壅。”   

②神气之通道。《素问·灵兰秘典论》:“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王冰注:“使道,谓神气行使之道也。”  

百度百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5: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185】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氂,毫氂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王冰:孰,谁也。言至道之用也,小之则微妙而细无不入,大之则广远而变化无穷,然其渊原,谁所知察。窘,要也。瞿瞿,勤勤也。人身之要者,道也,然以消息异同,求诸物理,而欲以此知变化之原本者,虽瞿瞿勤勤以求明悟,然其要妙谁得知乎?既未得知,转成深远,闵闵玄妙,复不知谁者为善。知要妙哉玄妙深远,固不可以理求而可得,近取诸身则十二官粗可探寻,而为治身之道尔。闵闵,深远也。良,善也。(新校正云:详此四句与《气交变大论》文重,彼消字作肖)恍惚者,谓似有似无也,忽亦数也似无似有,而毫氂之数生其中。《老子》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此之谓也。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5: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185】

高士宗:当,去声。承上文大危之意,而言至道在微。上文大危,乃人心惟危之意,此至道在微,乃道心惟危之意。道惟危也,故变化无穷,既危且变,则人孰知其原!不知其原,故窘乎哉!消者瞿瞿,瞿瞿,惊顾貌,犹言探其消息,仍瞿瞿而惊顾,而孰知其至要之所在也。闵,忧也。闵闵,忧之深也。当,切当也。深忧道之切当,而仍不知孰者为量也,所以叹道之至微难明也。.....而言恍惚难明之数,生于毫厘之至微。然虽至微,亦有可明,故又言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可以度而知其长短,可以量而知其多少也。既可度量,则千之万之而微者可以益大。微者可大,则推之大之,而道之形体乃制。制,正也。所以承道之至微,而又叹道之至大也。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9/1/13 16:0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8: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 【185】

吴崑:“恍惚”,有之初,似有似无也。“制”,始定也。言形制之极,始于恍惚之微。喻言君主之明与不明,一则寿,一则殃;一则大昌,一则大危,始则本于一念,终则相睽千里,犹之数生于恍惚,终焉十百千万,不可纪极也。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8: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 【186】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高士宗:六节者,天以六为节,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六十日而甲子周,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天有六六之甲,地有九九制会也。藏象者,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神藏五,开窍于耳目鼻口,形藏四,开窍于前后二阴,窍虽有九,其位惟六,又神藏形藏,合于三阴三阳之气,犹之以六为节,以九制会,故曰藏象。此篇为《六微旨大论》提纲,故曰《六节藏象大论》。
吴崑:六节,甲子六周也。藏,九藏也。象,谓三百六十五节,以象三百六十日,九藏以象九野也。

   渔翁:依吴解,藏象有天人相应义,与通常所解“藏于内,象于外”有别。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9/1/14 17:5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00: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 【186】

渔翁:本论中提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这个标准。强调天地物候节气知识,是为医者当备。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9/1/14 23: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7: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 【187】

六六之节
吴崑:六六之节者,六甲一周,谓之一节,六节则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天之度也。
张隐庵:十干主天,六十日甲子一周而为一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04: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 【188】

九九制会

王冰:六六之节,天之度也。九九制会,气之数也。所谓气数者,生成之气也。周天之分,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以十二节气均之,则岁有三百六十日而终,兼之小月,日又不足其数矣,是以六十四气而常置闰焉。何者?以其积差分故也。天地之生育,本址于阴阳,人神之运为,始终于九气,然九之为用,岂不大哉!《律书》曰:黄锺之律,管长九寸,冬至之日,气应灰飞。由此则万物之生,咸由于九气矣。古之九寸,即今之七寸三分,小大不同,以其先秬黍(注:黑黍)之制而有异也。
吴崑:九九制会者,黄锺之数,起于秬黍,以九重之,而制律、制度、制量、制衡。“会”会通也。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必同其律,同其度,同其量,同其衡,谓之会通,此人之所制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7 00: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