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却波渔翁

素灵词汇日知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02: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 【122】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郭霭春:六经为川:蔡邕《月令章句》:“众流注海曰川。”吴禔说:“三阴属藏,三阳属府,六经流注而无有穷已,此其所以为川。”【渔翁按:吴禔,宋代人,著《圣济经解义》传世】
       肠胃为海:胃虚而肠满,肠虚而胃满,肠胃迭满,而停纳水谷,此其所以为海。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12: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 【123】

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姚止庵:邪气中人,由浅入深,必极于五藏而止。
吴崑:风寒暑湿燥热,不当其位,是天之邪气也。风气入肝,寒气入肾,暑热之气入心,湿气入脾,燥气入肺,是害人之五藏也。
张隐庵:水谷入胃,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害于六府。
张介宾:人之应土者肉也,湿胜则营卫不行,故感则害于皮肉筋脉。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7: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124】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杨上善:肝藏足厥阴脉实,肝府足少阳脉虚,须写少阳以补厥阴,即从阴引阳也,少阳实,厥阴虚,须写少阳以补厥阴,即从阳引阴。余例准此。
张志聪:阴阳气血外内左右交相贯通,故善用针者,从阴分而引阳分之邪,从阳分而引阴分之气。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9: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125】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杨上善:谓以缪刺刺诸络脉,谓以巨刺刺诸络脉。谓医不病,能知病人。或瞻六府表脉,以知五藏里脉;或瞻声色之表,能知藏府之里。

见微得过:郭校:《甲乙》卷六第七作“则”。吴本、周本、并作“则”。郭注:“则”有“与”义。“微”是“不及”的变文。此处是说:真了解什么是不及与太过,在针刺时,就不会失败了。

凌耀星:这段主要论述用阴阳理论指导针灸治疗的一些原则,也体现了人的整体观点,“引”,通过针刺引导经气。“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阴阳”在此可理解为阴经阳经;上部下部;气分血分;内外左右;脏腑背腹等处。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18: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126】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郭校:《千金》卷十九第五,《全生指迷方》卷一引“部分”并乙作“分部”。
       而知:《甲乙》“知”下有“病”字。
       《甲乙》“衡”下有“视”字。
       所主,《甲乙》“主”作“生”。
       所生,《类说》引“主”作“生”。

  郭霭春:部分,应作“分部”。是指皮中浮络,分三阴三阳,各有部位。《疏五过论》“审于分部,知病本始”。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10/7 09:4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126】

(续昨)
郭霭春:权衡规矩:指四时不同脉象言。《医经解惑论》:“谓量病之轻重缓急浅深。”
       按尺寸观浮沉迟数滑涩:尺,指尺肤,寸,指寸口。“滑涩”指尺肤言,“浮沉”属寸口言。(郭译:诊察尺肤的滑涩与寸口的浮沉。)
   渔翁按:对本句的理解有分岐。南京本采“四时脉”说。(南本译:诊察寸口的脉,从它的浮、沉、滑、涩,来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不知何故,未译出“迟数”意。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12: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127】

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

郭校:衰而已:《太素》作“而衰也”。
郭注:其盛,而(渔按:应为“可”,郭本误)待衰而已,杨上善说:“病盛不可疗者,如堂堂之阵,不可即击;待其衰时,然后疗者,易得去之。
  渔翁曰:所谓用药如用兵。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14: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128】

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因,此有依据,随顺意。
郭注::“轻”是疾病轻浅,病在表;“扬”是顺病势向外发泄。“重”是病邪重深,病在里;“减”是按着病势逐步酌用攻泻方法。
孙鼎宜:衰,病气衰也,病衰则为之防,防其复作也。“彰”读曰“障”。《国语》障,防也。

因势利导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孙髌的大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当时,魏国进攻韩国,韩向齐国求援。齐国便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在战斗中,孙膑利用敌人骄傲狂妄、轻视齐军的心理,向田忌献策,他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田忌采纳了他的计谋。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大摇大摆地尾随齐军进入一个叫马陵的险恶地带。这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兵万弩齐发,一举歼灭魏军。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诱敌上当,所以取得战役的胜利。中医也很强调因势利导,要求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病位等因素而施治。



  早在二千多午前的中医古籍《内经》里就有“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等治疗法则。这里的“轻”、“重”、“衰”、“高”、“下”等都是疾病的“势”,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便是“因势利导”的体现。病在上部较轻浅的,宜轻扬宣散,清代医家吴鞠通常选用质地较轻、气味较薄的药,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法。古人还根据“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法则,创立吐法,主张服盐汤或用鹅毛刺激喉管引起呕吐,使病邪从上而出。再如,夏秋时令,误食腐败不洁之物,腹泻腹痛,医生亦常因势利导,让病人继续泻下秽臭之物,腹痛、腹泻亦渐好转,若此时止泻,逆其病势,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



  孙膑讲的虽然是兵法,但与中医治病原理相通。难怪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他甚至还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认为中医的治疗思想贯穿在《孙子兵法》中。这话颇有几分道理。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10/12 11:1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12: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129】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郭校:以气、以味:柯校本“以气”作“以味”,“以味”作“以气”。按 柯校气、味二字互易,是。温之以味,与前“味归形、形食味”合。补之以气,与前“气归精,精归化”亦合。
发表于 2008/10/10 18: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10/10 11:57 发表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郭校:以气、以味:柯校本“以气”作“以味”,“以味”作“以气”。按 柯校气、味二字互易,是。温之以味,与前“味归形、形食味”合。补之以气,与前“气归精,精 ...

形不足者,温之以味;精不足者,补之以气。版主可否稍微展开讲讲,这个观点不多见啊,常见的是对原文的长篇大论的研究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10/10 17:1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6 1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