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却波渔翁

素灵词汇日知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15: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如何认识干燥综合征
http://www.qm120.com 2008-7-31 18:05:26 来源:39健康网


  干燥综合征在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中医"燥证"范畴。《内经》首次提出"燥胜则干"的论点,是对燥邪致病病理特点的总概括。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燥邪外袭,风寒热邪化燥伤阴,或素体阴虚,禀赋不足,或汗、吐、下后津液伤亡等,使阴津、气血不足,血瘀络痹所致。病理机制多与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阴虚阳盛关系最为密切。治疗上多以滋养肝肾、益气养阴润燥、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等法治之。




(本文来源:39健康网 编辑:李苑)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4: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99】阴阳应象大论

寒胜则浮
郭霭春:【校】则浮:《太素》“浮”作“胕”。【注】:“浮”疑当作“疛”(音肘),浮、胕、府三字古通。府与疛形近易误。《吕氏春秋。尽数》“处腹则为胀为府”席世昌、桂馥并谓“府应作疛”。这就是先秦古书“府、疛”相混的一个例证。本篇之“疛”是初误为“府”,又误为“浮”。《太素》作“胕”,亦是“疛”的误字。“疛”有腹中绞结的意思,见《说文系传校勘记》。“寒胜则疛”就是寒气偏胜,心腹绞痛。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4: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99】阴阳应象大论

(续上)
《素问注释汇粹》:张介宾:“寒胜者,阳气不行,为胀满浮虚之病”,浮,即浮肿。《太素》“浮”作“胕”,胕亦浮肿之意。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4: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100】阴阳应象大论

湿胜则濡泻
王冰:湿胜则内攻于脾胃,脾胃受湿,则水谷不分,水湿相和,故大肠传道而注泻也。以湿内盛而泻,故谓之濡泻。
郭霭春:“濡”有“湿”义,见慧琳《音义》卷五十一引《说文》。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4: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中医药》1991年01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湿胜则濡泻”浅析
  王占彬
    <正> “湿胜则濡泻”原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深含哲理,在泄泻证治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故很有研究的必要。一、“湿胜则濡泻”反映了泄泻的主因泄泻,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稀溏或水样的一种病证。原有多种名称,宋以后统称为“泄泻”,并将其与痢疾区分开来。所谓“濡泻”,《内经辑要》注为“一般水泻”,《中医常用名词解释》言其“泻利多水,少糟粕,肠鸣,腹不痛”,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内经讲义》谓“一般大便溏薄”的泄泻。可见“濡泻”在泄泻中颇具代表性。“湿胜则濡泻”原虽是濡泄成病情况的描述,而实际也反映了古人通过实践对一般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医研究所 630013
【DOI】:CNKI:ISSN:1672-397X.0.1991-01-027
【正文快照】:
  “湿胜则濡泻”原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深含哲理,在泄泻证治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故很有研究的必要。 一、“湿胜则濡泻”反映了泄泻的主因 泄泻,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稀澹或水样的一种病证。原有多种名称,宋以后统称为“泄泻”,并将其与痢疾区分开来。所谓“濡泻”,《内经辑要》注为“一般水泻”,《中医常用名词解释》言其“泻利多水,少糟粕,肠鸣,腹不痛”,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内经讲义>谓“一般大便塘薄”的泄泻。可见“濡泻”在泄泻中颇具代表性。 “湿胜则濡泻”原虽是濡泄成病情况的描述,而实际也反映了古人通过实践对一般泄…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CAJViewer7.0阅读器支持所有CNKI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4: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濡泻
濡泻 ,病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胜则濡泻。”又称濡泄、湿泄、洞泄。指湿盛伤脾的泄泻。《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又 称濡泄、湿泻、洞泄、脾虚泄。《卫生宝鉴·泄痢门》:“《内经》云:湿胜则濡泄。……夫脾为五脏之至阴,其性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客于脾,故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泄。法当除湿利小便也。对金饮子主之。”《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惟濡泄一症,又名洞泄,乃为湿自甚,即脾虚泄也。由土虚不能制湿,肠胃不固,湿反胜而成病,故脉迟而缓,小便不利,身重,腹不痛,肠鸣漉漉,所下多水。宜四苓汤加二术、胃苓汤加草蔻。”参见各条。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5: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 濡泻 资料

王庆其:湿邪所导致的泄泻,临床以大便稀薄,或泻下如水样,次数增多等为特征。偏于湿邪困脾者,常伴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或兼呕吐,舌苔厚腻,脉濡滑等症,治宜利湿止泻,方如《丹溪心法》的胃苓汤。偏于脾虚湿泻者,则多以泄泻时作时止,水谷不化,纳呆腹胀,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苔淡白,脉虚弱无力为特点,治宜健脾除湿,方如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四君加葛根、藿香、木香)
                                             摘自《内经临证发微》

刘炳凡:按:(湿胜则濡泻,甚则水闭胕肿。《六元正纪大论》)春夏之交雨水过多,空间水蒸气太浓,影响人体汗腺的自然排泄,此即《左传》上医和讲的“雨淫腹疾”。腹泻是汗腺排泄的代偿作用,甚则“水闭浮肿”。这是病的进一步发展,治宜参芪二术益气健脾,五苓化气利水,麻、附、细辛温肾阳以启皮毛。
                                             摘自《黄帝内经临证指要》
发表于 2008/9/6 18: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渔翁 先生,素问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术数一辞类经介宾注修身养性之法也.然考汉书艺文志术数略,其列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诸家.不能无疑,不知先生于术数有何见解.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23: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李先生:吾意“术数”内涵,有广狭之分。介宾言,就内经原文语境,狭义也;汉书所罗列,广义也。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发表于 2008/9/7 12: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术数一辞,观诸史书所载,大致等同于今之预测学范围,寻思介宾注修身养性之法,其解亦有理.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术数亦为修身养性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2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